歷一首震憾人心的歌曲往往能夠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而且承載著人民的共同信念,或對於未來的願景。國歌和一般歌曲不同的是,人們( 包括當權者 ) 會經常思考,「這歌曲真的能夠代表我們嗎?」「這歌和我的管治理念想似嗎?」當權者或會因為自己的想法,將歌曲的地位提高或降低。今日,我們就會一起了解下法國的國歌《馬賽曲》的故事!
在1792年,法國正瀰漫著民主革命思潮,這引起鄰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君主的不安,因為她們怕法國革命的思潮會傳播至當地,威脅自己的管治地位,於是他們就決定對法國發動一場戰爭,以打擊革命的浪潮,這就是著名的「法國革命戰爭」。這裡先和大家交待一下法國革命戰爭的大概情況,在1791年6月20日,法國路易十六逃走失敗後被捕,這引起了法國人們對於外國干涉他們國家內政的擔心。在1792年4月20日,法國和奧地利正式宣戰,其後普魯士加入支持奧地利,要求法國恢複路易十六的統治,這也証明法國人們的擔心是正確的。為了免除後患,法國人民以「叛國罪」為理由處死路易十六,這引起了歐洲其他國家 (包括: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意大利等國家) 的君主極度不安,他們擔心如果不馬上對法國革命加以制止,很快自己也會被國民推翻,甚至處死。於是,這些國家都加入支持普奧同盟的行列。不過,法國的革命軍十分厲害,他們通過內部戰略的調整,加上人們取勝的決心,在1797年,法國拿破崙領著法國士兵取得第一次勝利。
到了1799年,英國、俄羅斯,奥地利,那不勒斯,葡萄牙再次組織起反法同盟,在戰爭的初期,盟軍取得了一點優勢。但期後由於俄羅斯退出同盟,法國因此有了一點時間重整旗鼓,最後法國拿破崙再一次以勝利者的身份瓦解了反法同盟!
法國革命戰爭就是《馬賽曲》的創作背景,而它的創作者並不是知名的音樂家,事實上就算到這首歌風行全國時,這位作曲人依舊不多人的認識,他的名字叫魯日。《馬賽曲》的創作故事要回到1792年,當時法國各地正組織著軍隊迎戰反法同盟的大軍,法國斯特拉斯堡的市長迪垂克正是其中一位十分堅定追求法國自由的推動者,歷史也應記下他的名字。他在自己管理的區域,將宣戰日定位公眾假期,讓人們能夠一起為著即將上戰場的士兵送行,他更加預先準備了一場宴會,以激勵士兵。
在這場宴會中,將軍和士兵們相聚一起,互相鼓勵,在場的人士氣氛都十分高漲,大家互相擁抱,說不盡的豪情壯語:「公民們,武裝起來!讓我們出發吧!讓我們保衛國家!君主的皇冠搖搖欲墜!讓戰鬥的旗幟隨風飄揚,三色旗飄向世界的那一天快到了!為了國王,為了旗幟,為了自由,每個人都要做勇士!」這時候,市長發覺站在身旁的年輕上尉十分面善,馬上記起他曾經作了一首讚美自由的詩歌,隨後更加被加以配樂,在軍中流傳。這時市長忽發奇想,明天大軍就要出征,如果能夠請這位年輕人為士兵們作一首激勵的歌曲,不是很好嗎?而這位年輕人就是魯日。
魯日當時只是一位小人物,難得受到市長的賞識,即使自己沒有信心做好,也接下了這個工作。當天晚上,魯日回到家中,他沒有忘記跟市長的承諾,就在屋子裏踱步,開始創作着樂曲。在創作的過程中,他不斷想起在飲宴中將士們提到的豪情壯語,靈感不斷湧現,他開始寫下了樂曲的頭兩句:
「出發吧,祖國的兒子,光榮的時刻來到了!」接下來,他很快就將整首歌曲的歌詞都編好了,並且配上音樂,影響法國之後數百年的《馬賽曲》就這樣誕生了。從此可見,《馬賽曲》的創作是出於偶然,作家魯日在音樂上並沒有很大的名氣,也許市長邀請他為士兵作歌時,市長也只是隨便說說,並沒有特別的期望。但世事就是這樣,一個偶然的機會,能夠改變歷史的進程,《馬賽曲》在軍隊中廣傳,由於歌詞及曲調寫得慷慨激昂,很快已經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樂曲。
《馬賽曲》的成功顯然沒有讓他的作曲家魯日受惠,他的名字甚至沒有被印在曲譜上,他依舊寂寂無名。更有趣的是,魯日本身不是支持革命的份子,他只是一個忠心的上尉。當革命份子一邊唱着《馬賽曲》,一邊打着推翻皇室的口號,這引起了魯日的不滿,其後他甚至和革命派作對,被革命派關進監獄裏並控以賣國罪,那些革命軍甚至曾經考慮過將他送上斷頭台。
在接下來的日子𥚃,魯日被格去官職,又被取消了養老金,他其後創作的作品也從未上映過,他就像一個落拓文人般生活下去。
其後在拿破崙時期,《馬賽曲》被失去了國歌的地位,之後路易十八時期,《馬賽曲》更加被禁止傳播。在這段時期,這首曾經激勵着無數法國人士氣的歌曲差不多陷入了被消滅的危機中。然而,俗語有話:「真金不怕紅爐火。」《馬賽曲》的影響力驚人,即使受到政權的打壓,它依然在民間被不斷推崇。最終到了1879年,《馬賽曲》重新被定為法國國歌。
《馬賽曲》經歷着高潮和低潮,最後終於得到國歌的封號,這已經比他的作者人生經歷好得多,魯日最後也沒有因為這首歌飛黃騰達,更有少少含恨而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