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國際】《紀念五天:風暴摧殘後醫院的生與死》 ( Five Days at Memorial) 

最近閱讀了《紀念五天:風暴摧殘後醫院的生與死》一書,這是一本寫實記錄,作者雪莉•芬克記錄了2005年8月新奧爾良被颶風卡特里娜吹襲時,當地一間斷水斷電的醫院爭分奪秒救助病人的過程。由於風暴傷害力比官方預期強得多,對各地造成嚴重破壞。尤其是對於正在接受治療的病人,他們被逼留在斷水斷電醫院中,室內溫度高達38度,可見他們面對的情況多應惡劣。面對災情,這些病人就連逃跑機會也沒有。醫院為了救回最多病人,他們將病人分類,那些病情較輕而且能夠活動自如的病人首先撤退,但對於一些生命垂危,情況不樂觀的病人,當時醫護人員採用了「安樂死」方法,親手為這些病人結束生命,為的就是以免他們遭受更大的痛苦。 

由於安樂死在美國當時仍是有爭議的做法,醫療人員在疫情後被起訴,主控官認為他們沒有權利褫奪其他人生命。但不少人認為這班醫療團隊在災情期間需要承受巨大壓力,他們也是出於善心為着這些本身已經希望不大的病人減低最大痛苦,他們不應該因此受到處分。民眾紛紛聲援這班醫療團隊。至今安樂死依然不是世界普世價值應許的方式,儘管接受安樂死的人願意將自己的生命交托醫生,一個人是否有權利決定另一個人生命,主流意見仍然沒有共識。 

針對這次災情,筆者想表達人生無常,當我們以為自己能夠掌控世界的時候,但當真正災難來臨時,人類卻會顯得不堪一擊。以這次風暴為例,當風暴剛發生的時候,一些久經風雨的專家,他們根據歷史數據顯示,這次風暴對新奧爾良並不會產生什麼巨大的災害,負責控制疫情的馬修·柏德瑞就是其中之一,但曾經坐陣美國國家安全應變中心處理過多次的突發災害。在颱風吹襲的時候,他接收到無數決堤警報,但他根據士兵報告的資料,表示沒有看到決堤跡象,而且從電視中看到人們正在開派對,加上憑他過往的經驗這次疫情不會嚴重。當天晚上,他不但沒有留守應變中心指揮工作,反而回家休息時,只是懶懶地向下屬留下一句:「讓我們第二天再評估事件吧。」當時美國國務卿賴斯在颱風肆虐當天竟然離開華盛頓前往紐約看百老匯演出,翌日更加到高級鞋店購物。專家們沒有考慮新奧爾良處於距離海平面較低的低窪地區。結果當專家們作出反應,災情已經十分嚴重。這次事件一半是天災,另一半是人禍。我們不能控制天災,但如果當局能夠對於突發事件多一點留意和關注,相信事情不會變得那麼糟糕,那些可憐的醫療人員也不用懷著不安的心情為病人執行「安樂死」,病人生命也能獲得保障。所以,筆者認為在討論這班醫療人員是否需要因為執行安樂死而受罰的同時,我們需要深度思考一下究竟是什麼因素引致醫護人員需要作出這艱難決定。 

Ben哥哥有話兒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