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嚴厲管教方式未必奏效:機械人實驗

442

喬納森·弗里德曼Johnathan Freedman 曾經就管教的方式進行一個實驗,實驗過程中,他邀請了二至四年級的小朋友作為參加者,他想知道自己跟小孩子說的話,在六個星期後是否還有效用。首先,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他們帶參加者來到一間充滿玩具的房間中,並對他們說:「在這房間中,這𥚃有四件玩具可供你們玩,但千萬不要玩那個由電池推動的機械人,否則你們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接着,工作人員便離開房間,並觀察着房間內的參加者。結果發現,在22名參加者中,有21名參加者沒有觸碰那機械人,這實驗的第一部份就此完成。

六個星期後,參加者再次被聚集在這間充滿玩具的房間中,今次的主持人並不是喬納森,而是因為年輕貌美的女子。主持人跟參加者說:「這裏的玩具店能夠隨便玩。」結果,有77%的參加者都選擇了玩機械人,他們顯然已經將喬納森說話全都忘記了。

剛才提到,這個實驗將參加者分為兩批。針對第二批參加者,在實驗的第一部份,喬納森依舊提醒參加者不要觸碰那機械人,但不同的是,他沒有在說話中附上任何恐嚇成份,也沒有提過要懲罰觸碰機械人的參加者。結果 和上面第一組參加者一樣,有21名參加者並沒有觸碰機械人。到了實驗的第二部份,那女主持人在六星期後邀請參加者聚首一堂,之後同樣自由選擇玩房間裏的玩具,只有33%的參加者選擇玩機械人,和第一批參加者有70%選擇玩機械人的百分比少足足一半,為什麼會出現這現象呢?

工作人員解釋,針對第一組參加者時採用了嚴厲的恐嚇方式,讓參加者不敢觸碰機械人,正正讓參加者產生反叛心態,所以當實驗第二部分女主持人說他們能夠自由選擇玩具時,而且不會受到懲罰,不少參加者都會主動玩那個本來得不到的機械人。相反,第二組參加者,由於工作人員沒有提到懲罰,只是提醒參加者觸碰機械人是不好的行為,參加譻在心態上產生自我管束,克服了反叛心態。這個實驗正好告訴我們,當我們教小朋友或管理團隊的時候,與其用威脅和懲罰的方法,不如「說之以情,動之以理」,這樣必定更加容易讓人接受。

勵志文章、好人好事、心靈小品、心理學、創意、創新、管理、故事、郵輪、旅遊、書、名人格言、神秘故事、X-file

人生導師、文章分享、語錄、網上學習、網上書籍、文章、故事、笑話、佳句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