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心理文章】棉花糖實驗 (關於自制力的心理學研究)

一:棉花糖實驗

在六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米歇爾進行了一個十分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在實驗中,工作人員招來一班小朋友,並告知他們:「由於參加今次活動,你能夠獲得一樣食物作為獎勵,你可以從棉花糖、朱古力、餅乾等食物中選擇一樣。」

正當小朋友十分開心,正要選擇喜愛食物的時候,工作人員又說:「你們如果現在選擇食物,你們只能獲得一件。但如果你願意等待一回,例如15分鐘,你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食物。」小朋友聽到工作人員這建議,取態各有不同。有的堅持「早吃早享受」,有的就認為「等一回以獲得更多食物是不錯的選擇。」

工作人員接著對這班小朋友追蹤研究發現,那些在實驗中願意控制即時享用獎品的小朋友,較有堅毅能力,日後通常會獲得較美好的人生,例如:考試成績較佳、身體健康指數較佳…這實驗告訴我們,自我控制能力讓我們學會犧牲和付出,這些都會直接影響我們能夠發揮的成就。

二:自制力是天生的嗎?

棉花糖實驗說明,如果小朋友在實驗中顯得較有自制力,能夠抵抗即時誘惑,他們長大後的自制能力也會比較強。但對於心理學家來說,他們想知道小朋友這種自制力是天生的?還是出生後才慢慢建立起來的呢?

要證明這點, 1988年,史丹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博士進行了一個「依戀實驗」,他們找來了一批18個月大的小朋友,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求孩子和父母短暫分開2分鐘。接着,工作人員每隔10秒就會記錄下小朋友的行為和情緒,例如他們有沒有透過玩房間內的玩具以轉移對父母的思念。同鼶,工作人員也會記錄着他們父母的行為。

結果發現,有些小朋友當父母剛離開後就會馬上抱頭痛哭,望着門口,十分焦急等待母親回來的樣子。有些小朋友則會玩弄房間內的玩具,爬來爬去探索房間,甚至和房間內的工作人員玩耍,轉移了視線。房間內工作人員觀察着小朋友父母的反應,從而判斷他們平時對孩子是過度控制還是忽略小孩。

實驗發現,小朋友越能夠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在長大後(例如五歲)參加棉花糖實驗時,會顯得更強的自制力。一般來說,父母平時對小朋友照顧的程度,也會影響小朋友的自制能力,例如父母如果長期太過關愛小朋友,就會造成小朋友過分倚賴,從而減輕自己的自制能力。

三:情緒亦會影響我們的自制力

加拿大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伯萊恩(Daniel Berlyne)曾經針對人們應付周遭刺激的抵禦能力進行了一個研究,成功將刺激人們的誘惑分為「誘惑性刺激」和「冷靜聚焦性刺激」。誘惑性刺激能夠讓我們起着對某東西一種熱切期盼的衝動感覺,讓我們感到一些情緒化的感覺。打個比方說,當我們想像一粒棉花糖又大又圓,口感軟綿綿,而且十分好味,這些刺激性的描述能夠激起我們馬上享受棉花糖,不願多作等待。

冷靜聚焦性刺激是指這些刺激相對抽象性和資訊性的,讓我們聽起來比較中性,不會刺激我們特別想盡快享受獎品。例如我們想像棉花糖是圓形、白色、軟的。冷靜聚焦性刺激讓我們知道產品的情況,但不會激起我們對產品的熱愛和興趣。實驗人員曾經在進行棉花糖實驗時,對其中一批參加者說:「請你們現在想像一下這獎品吸引你的地方,例如棉花糖的甜味和口感。」(這即是誘惑性刺激)。而對另一批參加者,工作人員則說:「請你將棉花糖想像成為天空的白雲。」(這即是冷靜聚焦刺激)。結果發現,被提示作冷靜聚焦刺激的參加者能夠等待的時間足足比誘惑性刺激的參加者多出一倍!

工作人員之後又進行了另一個實驗,他們想了解一下參加者的情緒會否導致他們等待的時間改變。工作人員先告訴其中一批參加者說:「請你在等待的過程中,想像一下一些人生經歷過悲慘的經歷。」對另一批參加者則說:「請你在等待的過程中,想像一下愉快的經歷。」結果,在過程中想着悲慘經歷的參加者等待時間足足比想像愉快經歷的參加者短三倍,這說明,悲觀的情緒會讓人們的自制力進一步減少,這是因為我們需要消耗了部份能量去處理負面的情緒,因而抵抗產品誘惑的能量相對減少。

四:現實沒有想像般美好

在《棉花糖實驗》書中,作者提到一些人們對於自己過分樂觀的心理學例子,筆者覺得十分有趣,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當美國企業家被訪問關於自己事業成功機率時,有三份一人認為自己事業不存在風險,但事實上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只有35%的美國企業能夠在開業後五年生存下來。

在1100個新的發明,只有不足10%發明能夠真正進入市場。在有幸進入市場的新產品中,有60%會虧本。更有趣的是,當產品進入市場後,只有50%的發明家會對於自己產品有客觀的評價,如果市場反應失敗,他們會退出市場。但餘下的50%的發明家,有47%會對於自己的失敗半信半疑,就算專業人士例如醫生,佢也有40%會出現錯誤的診斷。

上面例子正好告訴大家,人們有一個通病,就是經常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其實我們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比我們想像的少得多。但大家不要灰心,適當的信心是需要的,這能夠鞭策着我們不斷努力,向着目標進發。

五:如何讓自己儲多一點錢呢?

401 K是外國的一個退休儲蓄計劃,心理學家曾經做了一個研究,他們想了解人們如果看到自己年老的樣子,會否增加現在為年老退休儲蓄的比例,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工作人員邀請參加者看着電腦螢幕,上面寫着標題:「你偏好的退休計劃」,然後下面有一個能夠左右移動的鼠標,左邊寫着「現在支出佔收入幾多%」,右邊寫着「你為退休儲蓄佔收入幾多%」。參加者能夠自由將鼠標左右移動,如果他們將鼠標向左移動,就代表他們願意投放更多收入在現時開支中。如果他們將鼠標向右移動,這代表他們願意為退休生活儲蓄更多錢。

在表格下面,有一張他們的照片。在這個部份,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參加者看見的照片是他慨現在的近照,而另一組參加者看到的照片是經過電腦修飾模擬參加者老年的樣子。結果發現,當參加者看見自己年老樣子的照片時,他們普遍會願意將更多的錢儲蓄在退休生活中。這實驗告訴我們,看見未來的自己,在某程度上來說能夠讓我們抵抗現在物質生活的誘惑,因為未來的照片對我們成為一種警示,提醒我們必須為未來年老作好打算。如果將這個實驗實踐起來,當我們面對棉花糖實驗中的誘惑時,我們不妨想一想未來,這樣「停一停、想一想」,啟動冷認知系統的分析,作出的決定將會不一樣。

Ben哥哥有話兒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