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認識的重要】

521

當我們幫助別人時,如果我們先了解對方的背景和狀況,我們往往會更願意作出協助。經濟學家艾瑞斯·伯納特(Iris Bohnet) 和布魯樂·弗雷(Bruno Frey) 曾經針對這題目做了一個實驗,他首先將互不認識的參加者分為A B兩組。在第一回合,工作人員分別給A 組學生每人$10美金,然後各自給他們一個信封,讓他們隨意將錢放進信封內,並轉送給B組學生。每個信封上標示着B組學生對應的號碼,但A組學生並不知道這信封對應的B組學生是誰,也就是說,沒有人會知道A組學生各自付了多少錢,即使他們不將任何錢放進信封,也沒有人會知道。根據經濟學,人類是自私的,既然沒有人知道自己是否奉獻了金錢,會否有大部份A組學生都不和B組學生分享金錢呢?

結果,當B組學生各自取回自己號碼信封後,發現只有28%的A組學生沒有和B組學生分享任何金錢。而平均來說, A組學生願意將自己¼的財富和B組學生分享,這是一個不錯的數目!

實來到了第二回合,B組學生會在這回合過程中一直站起來,A組學生會在過程中知道自己的錢正和那位B組學生分享。結果發現,這回合中A組學生只有11%還是堅持不和B組學生分享任何財富,而平均來說,這回合A組學生願意分享自己35%的財富。

到了最後一回合,工作人員給予A組學生更多關於B組學生的資料,例如他們的專長和興趣等,以A組學生對於B組學生更加了解。結果發現,在這回合中在沒有A組學生不願和B組學生分享,而他們願意分享的金額更加達到自己財富的一半。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對別人了解更多,我們更加願意為別人提供幫助,因為透過了解過程,我們和別人建立了關係,我們會更加將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情看待,多了一份同理心。 

#散文 #文章 #勵志 #正能量 #創意 #心理 #實驗 #中學 #小學 #幼稚園 #歷史#創新 #歷史 #理想人生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