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心理文章】心態決定你成功之路~定型心態 vs 成長心態

引言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認為每個人的能力是天生,還是通過後天努力得來呢?這條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引起兩派擁護者長久爭論。 筆者首先表明立場,我認為個人能力既有天生部分,又有後天努力得來的部份,兩者能夠共融。打個比方說,有些人智商比較高,這是先天得來的,而且有客觀數字能夠證明。但同時筆者認為透過後天努力,我們能夠將個人能力提高。但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我們想靠後天努力增加能力,我們需要付出頗大的力氣,因為我們正要改變一些既定的東西,讓我們踏上一個新台階。不過大家放心的是,只要大家願意付出努力,任何人都能夠憑藉後天努力,克服先天不足。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將人們面對人生的心態分為兩種,分別是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抱着定型心態的人認為每個人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天生注定不能改變。相反,抱着成長心態的人認為每個人能力是能夠從後天努力而有所增益。兩種心態的人對人生也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式,列舉如下:

定型心態 vs 成長心態

定型心態成長心態
一:由於他們認為每個人能力都是天生的,他們期望自己天生聰明絕頂,能夠克服所有問題,當遇到一些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和挫折時,他們會感到崩潰,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增加自己的能力;一:他們認為後天努力能夠增加自己能力,他們面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不會灰心和洩氣,他們知道能夠透過學習過程增加自己技能。人生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終身學習旅程,他們感到樂趣無窮;

二:為了保持自信心,他們想到最聰明的方法就是避免接受任何挑戰,因為沒有挑戰,就沒有失敗的機會;
二: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也許他們一時之間解決不了,但他們會將這些視作學習的過程,除了不斷增值自己,更加希望會有更多的挑戰。

三:由於他們認為自己能力無法改變,當他們面對一些解決不了的事情,他們很快便會選擇放棄;三:面對問題時,他們會努力不懈地想盡辦法解決,並不會輕言放棄。即使短期內解決不了,但他們也會尋找方法增值自己,希望未來能夠處理好。
四:他們認為努力對於個人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努力只是浪費時間和精神的過程;

四:他們認為能力會從努力過程中增加,他們時常為着生命中能夠努力而感恩。

五:他們一般自視較高,而且有些驕傲,因為他們對自己能力有信心,所以當別人批評或給意見時,他們往往會加以忽視和否認;  
五:他們願意學習新事物,並向著提升自己而努力,他們就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其他人的建議和知識,從而讓自己有所增益
六:面對身邊人成功時,他們往往會採取敵對態度,因為他人的成功代表自己失敗;六:他們為着其他人的成功而感恩,他們會借鑑其他人成功之道作出學習和參考,以便自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總結:這類人認為自己能力是天生的,後天努力無補於事,所以他們期望自己天生聰明,面對任何難題都能夠輕易解決。然而,他們的自信是建立於成功處理問題,所以他們對於新的挑戰和困難抱着抗拒的態度,以減低自己失敗的機會。事實上,他們也承擔不起任何失敗的機會,所以他們往往採取保守的態度,這也限制了他們成功的機會;  總結:抱住成長心態的人對人生比較積極,他們或許感受到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但他們同時知道能夠通過努力增強自己能力,每次面對困難和挑戰都是他們學習的機會,他們欣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怕失敗,因為失敗不是長久的,失敗反而是他們成功的踏腳石,他們願意接受其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堅毅和決心是他們成功的柱石;


通過上面圖表,大家必定明白抱着那類型心態的人會比較容易成功,答案是「成長心態」。近年興起正向心理學,我們需要懷着積極心態,才能夠激起自己向上的鬥志。成長心態就是正向心理學的其中一環,它首先讓我們明白自己有不足的地方,自己天生能力未必比得上別人,但我們能夠透過後天努力,不斷強化自己,讓自己逆流而上,闖出一片天空。

如何培養成長心態

要做到成長心態,我們需要有以下數點需要留意:

多一些肯定自己

我們不要被現在自己擁有的能力局限自己,有些東西現在我們未必做到,但並不代表明天做不到。貝多芬是史上最偉大音樂家之一,但大家知道嗎,他在創作音樂高峰時期,他的聽力正在一步步退化,最後更加變為雙耳失聰。1824年5月7日,他首次在維也納首演最新作品《第九交響曲》時,台下觀眾包括了當時皇室貴族,這時貝多芬已經完全失聰,但他並沒有因此而表現失準,台下掌聲如雷,大家都驚嘆一位已經失聰的人,怎能夠寫出如此複雜的樂曲,並能指揮龐大的樂隊。事實就是這樣,當我們對自己有信心時,我們就能夠透過努力克服一切困難。音樂本身就需要聽覺配合,貝多芬聽力出現問題,這意味就算他天生有音樂天份,現在也打了折扣。但貝多芬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加倍努力克服身體障礙,最終創作出驚為天人的《第九交響曲》,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並不放棄,勝利終會出現。

不斷尋找機會學習

不同人有不同優點和缺點,抱着成長心態的人,他們會時刻反省,針對自己缺點作出調整,並透過學習增加自己能力。理察布蘭森是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他自小就患有讀寫障礙症,他在學校表現不算突出,校長曾經跟他說:「你要不成為一位百萬富翁,否則就會成為階下囚犯。」結果,布蘭森後來真的因為營商觸犯輕微法律而被判入獄一段時間,應驗了校長其中一句說話。其後,布蘭森多次創業,例如雜誌、唱片公司、航空公司、火車公司等等,業務遍及各行各業,公司數目多達300間,大家很難想像一個有讀寫障礙症的人如何能夠幹出這麼大規模的事業。事實上,布蘭森沒有可能在每一個行業都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他在創業的路上很多時候都是摸着石頭過河,邊學邊做,抱着虛心學習態度,只要他感興趣的行業,他都會全力投入,不恥下問。有次,他跟公司的財務人員談起公司的毛利和純利,財務人員花了很長時間跟他解釋兩者的分別,但布蘭森依然不明白,最後財務人員說:「以漁夫捉魚為例,當漁夫收網時,魚網內的魚是毛利。但有時候,一些比較細的魚會從網內的洞子游走,這些魚不會變成漁夫的漁獲。當漁夫收網後,將網內的魚放在魚缸內,這些就是純利。」從這例子,布蘭森會計方面知識並不深,但他願意虛心學習,這是他能夠成功涉獵不同行業的主要原因。近年,布蘭森銳意開拓太空旅遊業務,這行業的技術層面遠超於其他行業,但布蘭森無畏無懼,不斷求進,這就是成長心態的很好例子

遵從正途,不會走偏門

定型心態的人由於認為能力是天生的,所以他們希望自己天賦比別人高,在處理問題時獲得好成績。由於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所以擁有定型心態的人一生比較被動,他們認為命運不是掌握自己手上,而是一早已被安排好。由於能夠控制的東西不多,他們容易產生自我懷疑感覺,他們接受不到自己犯上錯誤。有時候,當他們面對一些難題時,由於懼怕失敗,他們會採用一些非常手段,例如作弊,以便自己獲得好成績,以免自己因為獲得差成績而感到尷尬和不安。

有時候,我們看見一些企業家作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決定,完全不符合邏輯,他們就是受了定型心理影響。他們不希望別人看見自己缺點,所以他們會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行為,以通用汽車為例,2014年宣布需要回收有問題點火器的260萬部車,但其實早在10年前,內部工程師早已發現相關問題的所在,但是沒有人願意主動提出,結果導致最少13名無辜駕駛人士犧牲生命。如果通用汽車管理層是成長心態,他們或許會採取不一樣應對方法。對問題視而不見並不代表問題會自己消失,反而問題會滾雪球式擴大,汽車回收本身就不是罕見情況,只要管理層多一點開闊胸襟,就能夠坦然面對。近年波音737 Max事件,同樣顯示出管理層有定型心熊,波音公司在2018年首次推出737 Max飛機,但在飛機推出後不久,2018年10月29日,一架印尼獅子航空起飛後13分鐘墜毁,全機189名人員死亡,不足半年後的2019的3月10日又發生了埃塞我比亞航空飛機在起飛後不久墜毀,全機乘客死亡慘劇。

起初,波音公司堅稱他們生產的飛機沒有質素問題,反而將責任推到這些機師身上,但他們員工卻以匿名和實名方式向當局和傳媒反映,波音公司近年抱著「趕進度和控制成本」的方式經營,犧牲了安全性。最後,各國決定停飛737 Max,波音公司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這案例告訴我們,對於一些定型心態的人和公司,他們認為自己能力是既定的,如果他們本身是完美的,他們製造的東西也是完美的,他們不會主動求進,結果當不幸的情況出現,他們就會竭力將這些事情和自己撇清關係,甚至用一些不符合道德的方法,犧牲其他人的利益,結果引火自燃。

先天能力和後天努力互相補足

筆者認為先天能力和後天努力能夠互相補足,如果我們本身有天生優勢,例如較高智商和某方面天份,我們努力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如果我們沒有天份和能力,我們也能夠透過後天努力提升自己,當中關鍵是我們處理困難的心態,我們願意學習和接受挑戰,還是固地自封。

相信大家都聽過達文西的名字,他是著名的畫家,但在他成功背後,大家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嗎?小時候讀過一篇關於達文西畫雞蛋的故事,達文西為了改善自己畫功,從基本面開始努力,畫了無數隻雞蛋,當中的堅持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愛迪生發明電燈時,經歷了超過一千次失敗的實驗。期間,有記者問愛迪生:「你在實驗過程中經過那麼多次失敗,你感到氣餒嗎?」愛迪生回答:「我不是接受了無數次失敗,只是成功嘗試了1000個不能獲得成功的方法。」肯德基叔叔在售出炸雞秘方前也曾經經歷過差不多1000次失敗的推銷過程。

任何成功都需要經歷失敗的磨練,當我們看見別人成功的同時,不能忽略他們曾經為成功付出的汗水。任何成功的人士,他們也許會有天份,但必不可少的還是他們擁有成長心態,不斷驅使自己進步。

突破自己,而非和別人比較

和別人比較是定型心態最大的恐懼,他們害怕比較過程中會將自己顯得不夠完美。筆者認為,和別人比較是沒有意思的,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無必要跟別人比較,比較只會徒添自己壓力。當然,我們應該自己和自己比較,讓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有所進步,這已經足夠。

擺脫團隊迷思

團隊迷思也是局限成長心態的重要原因。對於團體,文化是影響團隊發展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個團隊十分重視階級觀念,上級說的話一錘定音,結果會導致下屬盲目附和,不敢提出自己意見,整個團隊就會變成一言堂。然而,一個人能力是有限的,很容易會陷入定型心態中。當有一些成員想提出新意見讓團隊進步時,如果他們受到其他成員和上級打壓,漸漸團隊內建設性聲音越來越少,漸漸失去生氣。

傳說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了一個這樣的實驗(筆者使用「傳說」字眼,因為這個實驗是否存在還有爭議,但筆者認為即使這個實驗沒有進行過,內容還是可以讓我們參考一下。)研究人員將五隻猴子A B C D E關進一個籠子裏,籠子上掛著一串美味的香蕉。起初,五隻猴子看見香蕉,都覺得十分吸引,但又怕是一個陷阱。結果,待了很久,一隻猴子終於按耐不住慾望,打算取下香蕉。在牠正要取下香蕉的一刻,工作人員預設的水柱啟動了功能,將籠子內所有猴子噴濕。這裡強調的是,這個水柱懲罰的不單是那隻試圖取下香蕉的猴子,籠子裏其他猴子也會受到波及。過了一回,另一隻猴子不甘心,牠決定自己也嘗試一下,當牠爬上籠子的時候,水柱又自動啟動,結果籠子裏所有猴子又被噴濕。經過兩次的嘗試,籠子裏的所有猴子都知道那香蕉是取不到的。

在這時候,工作人員打開門,取出其中一隻猴子,並放進一隻新的猴子。那隻猴子看到掛在上面的香蕉,出於天性想將香蕉取下來。結果,其他猴子害怕再被水柱射中,紛紛制止那隻新來的猴子,甚至毆打牠,可憐的新來猴子在不知緣由情況下被痛打一回。隔了一會,工作人員又打開門,取出一隻原本的猴子,再放進一隻新的猴子,這隻新來的猴子同樣看到上面的香蕉。出於本能反應,牠也嘗試取下香蕉。結果,事件重複出現,這些新來的猴子又被其他猴子痛打了一會,阻止牠取下香蕉。這個過程不斷發生,直至工作人員將籠子裏所有猴子都更換了,籠子裡再沒有原本見證着水柱發射的猴子,但牠們卻對任何想取下香蕉的猴子都施加毆打和攻擊,這是多麼有趣的現象。猴子天生就是喜歡香蕉,但由於團體迷思,由於牠們懼怕被其他猴子攻擊,於是看見美味的香蕉也不敢享用,儘管現在籠子裏所有猴子也沒有領教過水拄的威力。實驗告訴我們,團隊內有一些強勢的領導或文化,而他們又不願意接受新的事物,就會導致團體迷思,成員只願意跟着公司既定的流程,不願意提出新的意見,形成定型心態。 

拒絕標籤

1968年,羅森塔爾博士團隊為一所中學學生作智商測試,接着,他們將學生的相關的智商成績告訴老師。然後,研究團隊觀察着這班學生未來一年在學校的表現。結果發現,那些被工作人員通過測試認定為高智商的學生,他們一般在來年考試獲得較好的成績,老師表示他們的課堂表現較好。相反,那些被認為智商較低的學生,他們在考試中普遍獲得較差的成績。有趣的是,在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其實沒有真的為學生進行智力測試,他們只是隨機將一半學生評定為高智商,另一半評為低智商。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為別人加上標籤時,這會直接影響那人的形象,而這絕對不是基於客觀的事實。

我們經常喜歡標籤人,包括自己和別人,例如有些人總是說:「我的數學不好,一定解決不了這難題。」當我們自己評定自己一定不能擔當某事時,就等於將自己工作能力局限起來,由於我們將自己失敗視為理所當然,自然沒有動機去努力。相反,我們為自己訂立正向標籤,其實也是沒有好處的,因為這會為我們構成不必要的壓力,影響我們的發揮。那個比方說,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希望孩子當醫生和機師等職業,由小到大,小孩子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他們對自己學業抱有很高要求。但當他們在考試失利時,他們整個世界彷彿崩塌了一樣,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力感,他們已經用盡全力溫習,但依然達不到父母期望,他們壓力會直線上升,甚至會做出一些愚蠢的行為,例如自殺。

拒絕標籤,讓我們的潛能自由發揮,這能夠讓我們探索自己的強項,我們能夠達到的高度可能遠超於自己想像。


勵志文章、好人好事、心靈小品、心理學、創意、創新、管理、故事、郵輪、旅遊、書、名人格言、神秘故事、X-file

人生導師、文章分享、語錄、網上學習、網上書籍、文章、故事、笑話、佳句 、香港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