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人類總是喜歡當冤大頭

239

人類是膚淺動物,經不少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對於物品的價值和感覺,竟然很大程度會受着定價的影響。當我們看見標價較高的產品,我們便會認為這些產品價格較高,但其實這些產品很可能和普通產品質素完全一樣,並無分別。

史丹福大學巴巴希夫團隊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們想了解人們在品嚐貴價紅酒和普通紅酒時,他們腦部反應會有什麼分別。工作人員先將參加者分為兩批,第一批參加者在品嘗紅酒之前被告知這是一款價格高昂的紅酒,價值高達45美元。相反,另一組參加者則被告知他們品嘗的紅酒只是普通貨色,價值5美元。有趣的是,這兩款紅酒其實是同一款式,並無任何分別。結果發現,那些被告知自己正在品嚐較高貴紅酒的參加者,他們腦部中感受愉快的部份會比較活躍,也就是他們真心相信自己正在品嚐的紅酒比較高級,讓他們感到快樂。這實驗告訴我們,商家定價直接影響我們對於產品質素的感覺,當中並沒有任何邏輯可言。

這對於商家來說有一點啟示,原來產品價格本身對於顧客來說也是一個推銷策略,較貴的價格能夠給予客人購買信心,儘管產品是普通貨色,消費者看到高昂價格會產生「安慰劑效應」,較容易接受。

一些理論如果沒有實際用途,並無價值。現在,筆者和大家講解一下市場上商家會如何真實利用人們對於價格和產品質素的錯誤掛鉤的心理,從而讓我們心悅誠服地從口袋掏出金錢。大家有沒有發現,不少本身不是生產食品的名牌,在傳統節日也會推出對應的賀禮商品,而這些品牌本身看起來跟這些賀禮產品毫無關係,這些產品也必定不是他們自家出產的。例如新年時節,國際名牌手袋品牌會推出賀年糕點,一些知名KOL也會和一些本土品牌合作推出精品,這些產品價格往往比市場上同類產品貴得多,就是由於這些品牌和明星本身品牌效應,給予人一個高級形象,從而能夠收取較高的價錢,但其實產品質素並沒有隨着價格調升而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