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喬治‧紐曼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發現如果在人們捐獻後為他們提供一些回贈,會讓人們下次捐款機率減少38%。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如果我們捐款後,對方給我們一些禮物,我們會分不清楚這些禮物是由於我們捐款,對方表達感謝的心意,還是我們用捐款金額用作購買這件產品。如果工作人員沒有表述清楚,我們心裏就會感到困惑,因為如果購買產品,我們心中會有更多考量決定是否值得,因此大為減低下次捐款的可能。研究發現,不論我們收到回贈禮物的價值和大小,人們也會得到類似結果。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很多人做奉獻時其實不望回報,我們是真心真意幫助別人,這份心意並不能用金錢衡量,我們也不希望別人將我們心意轉化成為物質衡量。在另一個研究中,工作人員詢問律師是否願意為幫助一班有需要的窮人提供義務法律協助,大部份律師都表示自己願意提供協助。工作人員詢問另一班律師,工作人員先表達知道律師本身應該收取高昂的費用,但眼前有一班人需要他的協助,請問他們能否願意以較優惠價錢提供服務。結果,第二批律師較為不願意提供服務。這個實驗結果十分有趣,律師寧願免費提供義務服務,也不願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折扣優惠。這是因為律師認為自己是專業的,不願意為了部份客人而降低收費,因為心態上覺得有不化算。自己的努力得到對應的回報。但如果工作人員要求律師提供免費義務服務,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正提供的服務並不是工作一部份,而是他們為了協助他人的無償付出,他們就會更加願意奉獻,這也是其中一個心理帳戶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