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心理文章】遊戲和工作的分別 

心理文章

筆者經常跟同事說:「上班最緊要開心」,員工需要在工作中找到樂趣,讓自己每天都開開心心上班,開開心心落班。筆者衷心認為上面想法是正確的,畢竟一個人每天會花上三分之一時間在工作上,如果工作不開心,大家可以想像對人生質素來說有多大影響。作為上司的,我們應該致力將工作間變得有趣,讓同事在工作時忘卻壓力,簡單來說就是將工作變成遊戲看待。(當然,相信不少老闆看到筆者提到將工作看待為遊戲,馬上會杯葛這篇文章,不用看下去。^^) 

外國史丹福大學和馬克大學的馬克·賴普團隊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們找來一班小朋友並分為兩組,並要求他們利用蠟筆在畫紙上繪畫。畫完之後,工作人員對第一組參加者表示極度讚揚,而且會給他們一個獎章,上面寫着「專業小畫家」,讓小朋友感到光榮。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則沒有特別表示,只是感謝他們的參與。接着,工作人員對兩組小朋友繼續進行跟蹤觀察,了解他們其後繪畫習慣有沒有改變。結果如工作人員所料,第一組參加者(即是在實驗第一部份獲得讚揚的參加者),他們在其後日常生活中自發繪畫時間比第二組小朋友低得多。這結果看起來好像有點矛盾,但其實十分有道理,第一組小朋友由於在繪畫後獲得讚揚及獎品,心裏會認為大人之所以給予自己相關表揚是由於他們也認為繪畫是辛苦的工作,所以才會利用這樣的引誘方式鼓勵自己畫畫。這樣的想法在第一組小朋友的腦海中發芽成長,漸漸他們就會將繪畫變成一件苦差事,所以實驗過後他們不會對畫畫產生好感,甚至有負面感覺。相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在第一部份並沒有對他們繪畫作出任何評價,他們能夠隨意發揮,喜歡畫畫的小朋友會繼續在這方面發展,不喜歡的也不會產生反感。 

香港近年出現很多虎爸虎媽,希望利用催逼策略讓小孩子能夠在學業及課外活動獲得良好成績,其實這只是拔苗助長行為,對於小朋友身心成長並沒有好處。不少家長都喜歡跟小朋友說:「如果你做了某事,我就會給你購買甚應禮物」利用這種一買一賣形式鼓勵小朋友努力學習,不會讓小朋友喜歡學習,更加會產生反感。一但家長不再提供相關獎勵,或者小朋友對於這些獎勵感到麻木,他們就會放軟手腳,造成惡性循環。行文之此,筆者忽然記得筆者小朋友不喜歡游水,經常都要求筆者盡快停止游泳班,筆者卻認為游泳對於小朋友身體強壯有正面作用,懂得游水是人們必要技能,所以經常都會利用各種誘惑方式鼓勵小朋友繼續學習,如此看來筆者這種方法需要改!大家又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