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預付、後付和即時付款對於消費的影響

126

現代人們支付消費方式越來越多,有些商家要求我們先付錢,然後再享用產品,例如在便利店能夠購買Netflix、Visa等各種預付禮物卡,我們預先購買這些產品,然後再慢慢享用。有的商家讓我們先享用產品,然後再以月結方式支付費用,例如水費、電費和電話費等。第三種付費方式是最常用的,人們付錢時同時獲得產品。大家猜想一下,上面三種支付時間,那一種會讓我們荷包縮水速度越快?

心理學家丹·艾瑞利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工作人員告訴三組參加者,他們在這實驗中能夠隨意調動10美元,用作實驗接下來45分鐘的實驗過程中尋找樂趣。在45分鐘的實驗過程中, 參加者能夠選擇三種娛樂方式,第一種是欣賞卡通,每套卡通收費3美分;第二種是閱讀關於新聞或科學文章,每篇文章收費0.5美分;第三種的娛樂最為便宜,因為是不用收費的,參加者可以隨意閱讀後現代主義文學文章。雖然第三種娛樂是免費的,但大家聽到「後現代主義」,相信都會估到這些文章是沉悶的,閱讀完全不是娛樂活動,充其量只能夠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活動矣。參加者能夠利用這10美元自由選擇三種娛樂活動,或者任何一種也不選擇,在實驗結束後取走這10美元。

針對第一種參加者,工作人員預先將10美元存到他們專門為這實驗娛樂費用開設的帳戶中,也就是說工作人員已經為他們預付各種娛樂的費用,參加者不需要在欣賞娛樂時額外付款。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在欣賞娛樂活動時不用付錢,所有花費開支會累積結算,在完成實驗後才需要付款;針對第三組參加者,參加者需要在欣賞每一個娛樂活動時即場付款,也就是日常生活最常見的交易方法。實驗過程中,第三組參加者每次選擇某個娛樂活動時,電腦都會再三確認馬上收取相關的費用金額,並詢問參加者是否確定支付,如參加者確定支付,電腦螢光幕上就會即時扣除相關金額,並顯示參加者擁有的餘額。

結果發現,預付組(即第一組)參加者在實驗中平均花費了18美分,後付組(即第二組)則在實驗中平均花費了10美分,這是一個很大的分歧。實驗人員表示因為在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跟第一組參加者表明這12美分最供他們在實驗中尋找娛樂的用途,參加者早已將這10美金放進了指定的心理賬戶中,他們在實驗過程中自然會樂於消費。相反第二組參加者,他們雖然知道在整個實驗中有10美元可以動用,但工作人員並沒有預先將金錢交給他們,反而讓他們用後結算,參加者由於未得到錢,於是沒有將相關金錢計算入心理帳戶中,所以他們願意花費的錢相對第一組較少。大家可不要看輕這個差距,兩者差距達到50%。

相信大家最關心的是第三組的結果,因為他正是我們日常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一邊付錢,一邊獲得產品。結果發現,第三組參加者在整個實驗中只花費了4美分,這遠比預付組和後付組花費少好幾倍。當我們需要實時支付的時候,每一次支付都會觸動我們大腦中控制痛覺的神經區域,讓我們產生不愉快和負面感覺,結果做每一個決定時都「停一停,想一想」,我們寧可將金錢用在其他有用的地方,在實驗過程中忍受閱讀沉悶的後現代文章打發時間便好了。

從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不同支付方式會導致我們花費動機截然不同,難怪商家絞盡腦汁,也希望讓我們在交易過程中越簡單越好,而且在過程中讓我們盡量不要想起金錢上的花費,以減低我們消費時的不安感覺。預付和後付就是商家常用的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