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般會認為稀少的東西較為珍貴。荷蘭蒂爾寶大學維哈爾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邀請230名女性就三本同系列的烹飪書籍作出評價和估計書本價值。工作人員首先就書籍作出一些簡介,表示第一二本書10分容易買到,相反第三本書則很難買到。
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告訴第三本書比較難買到的原因是由於書商在這本書印刷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導致書本原本供給較少。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第三本書比較難買到的原因是由於第三本書比較暢銷,所以市面上剩餘存貨不多。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認為第三本書的價值較高,第二組參加者則對於第三本書的評價則較好。
第一組參加者由於知道書本缺乏的原因是由於生產過程出了問題,導致供給較少。正所謂「物以罕為貴」,所以人們認為能夠餘下能出版的書本價值較高,在這過程中,參加者無需考慮書本內容是否有價值。相反,第二組參加者知道書本奇缺原因是由於書本暢銷,也就是說其他讀者認為這本書比其他書更有閱讀價值,所以他們認為這本書評價較好,但好的東西不一定昂貴,所以他們不會將產品的價格和產品的質素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