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心理文章】在疫情時,抬高價格有錯嗎?

大家還記得,在疫情剛發生的時候,人們為了測試自己是否患上新型冠狀病毒,都會搶購檢測棒。記得檢測棒剛推出的時候,售價非常昂貴,一支動輒需要超過$100 ,幾個月後的今天,一支檢測棒不需要$10。同一支檢測棒,幾個月內價格跌至十分之一,令人不禁想,在檢測棒剛推出的時候,那些商家會否賺得太多呢?檢測棒製造成本本身就是十分便宜,由於剛推出的時候供給太少,商家承機抬高價格出售,以賺取更高利潤,這又有沒有問題呢?

商家知道市面缺少某些物品,因而抬高產品價格出售,這些利潤往往被人們稱為「人血饅頭」,因為他們之所以能夠賺取暴利,就是因為人們都需要這產品,而且產品剛巧在商人手上,所以他們定價可以不跟邏輯,沒有基礎地提高價格,以賺取最大利潤。對商家提高價格不滿的人所持的觀點是,由於人們在物資短缺的時刻,他們根本上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夠承受高昂價格,因此商家行為就像一位持着武器要求無辜的受害者交出錢包的大盜一樣,他們認為政府應該對於商家抬高價格加以干預,以讓人們能夠獲得相關產品。

但是對於一些嚮往自由經濟的朋友來說,政府干預是不應該的,而且也沒有需要。自由經濟學者認為市場價格應該由需求和供給決定,以達致均衡。商家之所以能夠牟取暴利就是因為當時需求比供給多很多,高昂的價格就是為了讓產品能夠落在最願意付出價格的朋友手上。更重要的是,高昂的價格會吸引更多商家盡快增加生產,投入市場,因為商人總是希望能夠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價格越高,商家能夠賺得越多,他們盡快增加生產動機就越大,市場供需求失衡也會更快地決。相反,如果政府加以干預,商家由於利錢降低,他們投入快速生產動機自然會減低,對於整個經濟來說也不是一個好現象。當然,自由經濟學派忽略了一個因素,雖然讓供給和需求制定價格能夠讓最願意付出金錢的人獲得產品,但他們卻沒有考慮很多人並不是不願意付出高昂價格,而是他們承受不了高昂的價格。打個比方說,$1000對於香港首富李嘉誠來說根本不是什麼錢,但對於一個基層市民來說可能是一整個月的開支預算。如果單單利用市場供需決定產品價格,在緊急的時候,只是最有錢的人能夠優先獲得相關產品,之後是否公平呢?特別是一些生活必需品,例如食水。

在自由定價和政府干預的中間,或許能夠找到一個中間點,平衡各方利益。以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開發為例,如果藥廠按照市場需求來定價,相信只有富有國家能夠在第一階段購買疫苗,反而疫情較嚴重的貧窮國家則未能獲分配疫苗。針對此,各大藥廠和相關的世界衛生組織建立起一套機制,他們會願意交出疫苗配方讓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藥廠利用他們的藥方製造疫苗,這些國家就能夠利用較低的成本獲得疫苗,從而讓大眾能夠使用。

關於自由定價是否應該利用有形之手加以干預,相信這個議題討論一輩子也不會有共識的答案,但重點是無論用哪種方法,只要大眾能夠在緊急時候在力之所及的情況下取得必要產品,這已經足夠。大家對於這個議題有什麼看法呢?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