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蒙研究大學神經經濟學家及神經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保羅·扎克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想了解人們要求為別人為自己提供協助時,如果加以一個動容的故事作為包裝,會否讓別人更有動機為自己提供幫助。工作人員首先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並邀請兩組參加者分別欣賞一段關於父親談及兒子的影片。第一組參加者看到的影片中,一位父親在影片開頭便說:「Ben快要死了!」影片背後有一個兩歲大,看起來一念可愛的小男孩。其後,父親解釋這位小男孩患了腦癌,醫生判斷他只有數月生命。他父親說他已經下定決心,為了家庭,他要堅強起來,不管未來會是多麼的痛苦。
第二組參加者看到的影片中,影片中Ben和父親正在動物園內玩耍。這位Ben的頭上並沒有頭髮,而他的父親稱這位小朋友叫「魔力小子」。其後在影片中並沒有特別的情節,只是看到一位小孩跟父親一起逛動物園。簡單來說,正常的參加者欣賞完影片後不會覺得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雖然這位小朋友沒有頭髮。
結果發現,第一組有一半以上參加者願意捐款給癌症慈善協會。第二組參加者則只有少數參加者願意捐錢,而且他們捐錢的金額遠遠不及第一組。心理學家發現,當人們看着一段有故事的影片時,會刺激到他們的神經活動,他們腦部會散發出一種特定的激素進入血液當中, 從而讓人們產生同理心,更加願意捐款。這實驗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別人積極參與我們的活動,我們不應該直接要求對方參加,反而應該利用一個動容的故事,讓別人對於故事內容產生共鳴,這樣會大大增加對方願意參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