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學生向拉比請教靈修的方法。
拉比說:「靈修就是透過思考,引發自己內心轉化的一種過程。」
學生問:「那麼為什麼我們在靈修的時候,你不能給我們一個明確的處理方法,就像讀書時死記硬背一樣。你要我們靜靜地坐在一邊,自行靈修,豈不是浪費了不少時間嗎?」
拉比說:「如果一個方法並不能為你帶來任何的作用,那麼這就不是靈修,情況就如一張墊,如果這張墊不能為你保持溫暖,這張墊也是沒有用的。」
這時同學明白拉比的意思,靈修沒有固定共識,會隨着不同的人和時間而變化,學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靈修,過程中會有着不同的感悟。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能夠透過閱讀學到不少知識,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將書本知識在生活中運用出來,否則任何工具書也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書中提到的知識是死的,我們的生活是活生生的,我們如何能夠將書中的知識實踐在日常生活中,這才是關鍵。
早前筆者也分享過另一個故事,和這個靈修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有位學生問拉比:「老師,為什麼你總不會將故事寓意告訴我們呢?」拉比回答說:「如果我想請你吃蘋果,但我已經預先將蘋果咀嚼好,你還會願意食這個蘋果嗎?」這個故事的意思是,當一些知識垂手可得,甚至不用我們思考,我們其實是不會吸收到這些知識的,因為沒有經過思考分析,我們便不能將知識植根在思維中,就像我們不願意吃掉已經被人嘴嚼過的蘋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