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在談判過程中,先要了解對方底線,如果我們要求超過對方底線,我們不會期望對方會就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空間讓步。問題是,我們應該從什麼角度了解對方底線呢?正常談判中,對方不會主動告訴我們他們底線是甚麼,因為這會讓自己在談判中失去優勢。由於談判雙方彼此不會告訴對方實情,一方能夠在訊息不完全情況下向另一方套取越多資訊,贏面就會相對提高。
不少書本教我們在思考過程中代入他人角度,「假如我是對方,面對相同的問題,會如何處理?」代入法的確能夠讓我們多一個角度思考,但在談判過程中未必能夠發揮關鍵作用,原因我們立場不同往往會有主觀因素包含在內。打個比方,某天我們到年宵花市逛街,打算為家中購買一些裝飾花卉,我們看見一盤美麗的蘭花,就開始和這位花農進行價格談判。起初,這位花農對於這盆牡丹定價是$800 ,我們心中雖然喜歡這盤蘭花,但覺得花農正在「獅子開大口」,於是決定瘋狂殺價,我們表示只願意付$400購買這盆花。被殺價一半,花農自然不服氣,堅持只能夠略為減價,他表示這盆蘭花起碼也值$700。這時候,我們採取代入法,我們或許會想:「今天已經是年三十晚,如果花農今天還賣不出這些花,必定會賠大本,所以他一定會寧願用較平價錢出售產品,起碼賺回一點成本。」於是,我們相信對方的底價會是定價的一半左右,也就是$400 ,所以我們堅持只願意付出這個價格購買。結果, 花農一口拒絕,並沒有再向我進一步推銷。當天晚上,我們空手而歸,花農也賣不出這盆美麗的蘭花,花展結束後, 花農親手將這些美麗的鮮花放進垃圾桶。花農這樣做是不希望消費者覺得他們必定要將花賣光,否則會養成他們最後時間執平貨的習慣,日後所有消費者都抱着這態度要求他們減價,他們將會損失更大,所以他們寧願摧毁鮮花,也不願意賤價將花卉出售。這事正告訴我們,即使代入了花農想法,但由於我們主觀認為花農希望收回成本,結果錯誤判斷花農底線,導致談判未能達成結果。
亞馬遜是世界最大電商,當他進入印度市場時,也犯上了這個錯誤。話說當時亞馬遜兩個前員工在印度設立類似亞馬遜營運方式的網站,辦得有聲有色。亞馬遜要進入印度市場,最方便方法當然是直接將這個網站收歸己有,他們派出談判團隊跟這公司進行談判,對方開價10億美元。對於當時亞馬遜來說, 10億美元不算甚麼大錢,但對於印度市場,亞馬遜是否值得付出這樣巨額投資,亞馬遜管理層抱着懷疑心態。當時亞馬遜管理層認為這間公司索價天方夜譚,他們認為這間公司最終將會讓步,他們能夠以較平價錢收購。結果,他們看輕了這間公司的雄心,談判告吹了。接着,這間公司一直以凌厲趨勢發展,充分表現出他們作為地頭蟲優勢,一直和亞馬遜僵持不下,雙方在激烈競爭中未能獲得優勢。
經過一輸惡鬥,這公司再次表示自己願意被收購,並物色潛在買家。亞馬遜和當時美國最大實體零售店沃爾瑪都表示有興趣收購這公司。結果,沃爾瑪成功以160億美元購入這間公司大部份股份,作價是當初給亞馬遜報價10倍以上,由此可見亞馬遜當初拒絕以10億美元收購這公司是錯失了一次黃金機會。更糟糕的是,這間公司最終落入亞馬遜死對頭沃爾瑪上,我相信對於亞馬遜管理層來說,這是一次重大的教訓。
說回頭,究竟我們有沒有方法能夠有效知道競爭對手底線呢?有的,我們應該找一位和談判利益沒有關系的第三者,例如公證行,他們由於和談判利益沒有直接關係,他們能夠以較客觀態度看待談判各個選項,進而為我們提供最合適的建議。當我們做出任何的決定時,盡量減少主觀和直覺因素,多角度和客觀看待事件,能夠讓我們掌握更多關於事情真實情況,有助於我們做出最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