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勵志文章】金融危機下的馬太效應 

勵志文章

聖經中《馬太福音》提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簡單來說,這話的意思是一些擁有較多資源和能力的人值得擁有更多,甚至能夠壟斷整個環境。相反,一些弱小的人獲得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少;馬太效應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們經常提到的「貧者愈貧,富者越富」就是這個意思。 

2008年,美國爆發全球性經濟危機,不少曾經在華爾街叱咤一時的金融企業需要美國政府斥資打救才能夠幸免於難。當年競選總統時標榜要「改變」的總統奧巴馬上任後不久,做出讓選民大跌眼鏡的政策,他支持聯邦政府利用納稅人的錢打救這些導致金融海嘯的元兇金融機構,瘋刺的是,那些金融高管一邊獲得政府打救,同時卻繼續能夠獲得豐厚薪金和分紅,難怪引起國民不滿。短時間內,奧巴馬收到不少國民來信,其中一封信作者利普斯基提到:「我記得你曾經說過打算協助收入少於25萬美元的納稅人士,按這比例計算每人平均能夠獲得800美元的補助。坦白來說,我覺得很失望,$800對我的生活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相反,你繼續利用金錢援助那些有失敗前科經驗的公司,他們繼續失敗,你卻繼續支持他們,特別是那些汽車製造商和美國國際集團這類保險公司,這些公司正是獲得政府許可從和我一樣辛苦工作的國民中騙取金錢。」 

奧巴馬如何回覆呢,他說:「十分感謝你的來信,希望你能夠明白,我現在每天所想的,就是如何協助和你一般努力的美國人。我和你一樣,對於那些大型銀行的行為感到憤怒,我們協助他們的唯一原因就是為了確保我們銀行體制不至於崩盤,導致美國人民更加辛苦。為了實踐這部份承諾,我列出預算降低對於中產階級徵收的稅金,同時讓我們國家醫療改革向獨立方向發展,這些都是我競選承諾的宗旨,我現在也會落實執行。我十分理解你的挫敗感,我自己也感受到這感受但請你不要放棄。只要有希望,我們一定會成功。」信中奧巴馬十分地明確指出,他並不是有心幫助那些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但是他不能不幫,否則整個美國金融體制會陷入崩潰,造成更大災難。這句說話有點無力感,又是事實,這就是馬太效應。社會上貧者愈貧,富者越富,很多人都會想著:「為什麼政府不能夠劫富濟貧呢?」 

其實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十分困難,因為這些有錢人同時也是對社會投入最多稅金的人,如果他們倒下,政府獲得的稅金也會相應減低,政府角色是利用這些收回來的稅金重新分配,讓貧窮人能夠獲得基本溫飽。所以,劫富濟貧導致本身有錢人失去財富,長遠來說對於政府收入來說也是不利的,而且一直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也會受到破壞。沒有任何政制能夠完全根治財富不均的情況。說到底,政府是否希望有錢人壟斷市場,其實看法或許跟貧苦大眾截然不同,他們或許心中和有錢人站在同一陣線,彼此唇齒相依,即使在競選期間說話多麼動聽的候選人,其實也難逃馬太效應的掣肘。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