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勵志文章】道歉,並不代表懦弱 

勵志文章

最近閱讀了香港作者王迪詩《我這樣讀歷史》一書,其中一個章節提到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事蹟,筆者覺得作者寫得十分好,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世界和平四個字說來動聽,但世上有多少領袖能言行合一? 1986年,若望保祿二世首次號召不同宗教的領袖來到意大利西西,舉行跨宗教和平祈禱大會,希望合力實現和平。他是歷史上第一位到訪清真寺的天主教教宗,也是第一位訪問英國的教宗,於1982年與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即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會面,使羅馬教廷恢復與英國中斷了450年的邦交。若望保祿二世,亦是首位踏足猶太會堂的教宗,推動基督宗教和猶太教修和。這位教宗的謙卑感動世人,他強調教會必須認清自己的過失,他在超過100個場合為天主教的黑暗歷史道歉。1979年,教宗為針對伽利略的不義事件道歉。一年後,他承認馬丁路德發起改革是因為教會太腐敗。在雅典,他為十字軍劫掠君士坦丁堡,向希臘正教會道歉。他也就宗教裁判、反猶太、教會分裂等歷史道歉,請求天主和世人寬恕。他甚至指定一天為「求寬恕日」,讓教會公開承認和懺悔所犯下的罪,招來教廷保守派批評。教宗府神學家喬治神學家喬治·科捷摳機說:「教宗這樣做,是為了真正檢視過去,而不是以護教姿態,將事情合理化地辯解。」認清歷史是為了反思,避免重蹈覆轍,但試問世上有有多少領袖能夠做到?」 

感謝王迪詩對於若望保祿二世一生為和平做過的貢獻作出簡單的概括描述,讓我們明白到承認錯誤不是可恥的,反而是成長的必經階段。任何人都必定會犯過錯,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承認和承擔。可惜的是,能夠發現自己錯誤的人不多,願意承擔自己錯誤的人就更加少。主流認為承認錯誤代表自己不專業和懦弱,即使錯誤出現,人們也會盡量採取「臭屎密掩」方式處理,結果錯誤依然存在,而且越來越大,導致一發不可收拾。若望保祿二世第二樣值得我們參考的是他願意踏出第一步,梵蒂岡和英國已經斷交超過450年,教宗願意踏出第一步和英國宗教最高領袖伊利沙伯二世修好,其實兩者都是善良的人,彼此都是在世間宣講和平的使者,過往幾百年,卻因為彼此立場不同互相對立,不瞅不睬。這情況其實更加會讓信徒感到迷惑,究竟對方宗教犯上了什麼錯誤而形成今日對立局面呢?若望保祿二世行為告訴我們,只要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不管多麼難處理的事也會獲得曙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