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邱吉爾】如何應對流言蜚語

347

戰爭是十分可怕的東西,發動戰爭的人固然希望能夠從戰爭獲得利益。但戰爭並不是穩勝的遊戲,戰爭充滿不確定性,在戰爭結束前,沒有人能夠預料誰會在戰爭中勝出。事實上,對於受害國來說,他們表面在戰爭中採取被動角色,慘被侵略,但有危亦有機,受害國某些人往往會能夠乘勢而起,推翻執政政府,在戰爭後取而代之。例如中國清朝飽受八國聯軍入侵之苦,但同時卻敲起新中國聲音,民國政府推翻清朝,讓中國結束數千年的君主管治。 

二戰亦一樣,在戰爭結束前,各國已經對於戰後勢力範圍磨刀霍霍,希望能夠為自己國家爭取最多的利益。當時媒體正吹噓着戰後不同安排,表示他們獲得最新消息。一天,甚具名望的路透社公布一項消息,表示邱吉爾願意將某些本身不是屬於法國的地區在戰後劃分給法國管理,例如萊茵河地區。關於領土劃分是十分敏感的問題,不單止會影響所在地人民的情感,更加會引起同盟國其他成員關心。例如,美國羅斯福和蘇聯的史太林會想:「為什麼邱吉爾會獨行獨斷,在沒有經我們商討前便對戰後歐洲勢力範圍指手畫腳呢?」邱吉爾明白三人成虎道理,他從來沒有就戰後勢力劃分範圍作出任何定論,他看見路透社這報道後,馬上主動聯絡羅斯福和史太林,向他們說明心跡。 

在邱吉爾寫給羅斯福的信中,邱吉爾提到:「我看到最近一封路透社的報導,這消息來源顯然並不是由巴黎官方發出的,內容提到我同意給法國劃分一些地區,例如魯爾、萊茵河地區。我保證我並沒有作出過這樣的定論。而且,在這些關鍵問題上,我在跟你協商之前並不會作出任何決定。在這問題上,我對戴高樂說的全部內容是,我們會將德國劃分成為俄國、美國和英國勢力範圍,俄國會得到東部地區,英國得到北部地區,美國會得到南部地區。我還代表英王殿下政府表示,我們分得越少越高興。當然,我們也贊成法國能夠接管一些他們力之所及的地方,但一切都要經過盟國會議上達成共識而決定。事實上,我當然可以就路透社不準確報道發聲明否認,但你應該會同意不必多此一舉。我同時也會將這事情告訴史太林,我絕對不會在沒有清楚討論下作出任何決定和協議。」 

邱吉爾看到一篇不實的報道,主動向羅斯福陳述心跡,說明事實,目的就是為了讓羅斯福不會心存顧忌或懷疑。團隊合作中,不同成員有不同利益顧及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彼此缺乏溝通而導致互相猜忌,則會嚴重影響團隊合作,甚至導致反效果。邱吉爾主動向羅斯福陳述事件,而且作出一定的保證,能夠確保羅斯福和史太林對他維持高度的信任。更重要的是,邱吉爾雖然分別寫信給羅斯福及史太林,但他清楚表明信件會同時抄送另外一方,這方法能夠避免團隊之間互相猜忌,以免他們覺得邱吉爾:「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 」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