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談邱吉爾】很多時候為了大局需要折衷辦法(一)

1942年,英國和美國聯軍展開了火炬計劃,對於北非法國屬地發動攻擊,希望借此向德國和意大利發動告示,表示盟軍將會在二戰接下來時間發動更多主動式襲擊。由於當時法國已經向德國投降,英國和美國向法國位於北非的屬地發動攻擊,目的就是不用直接攻擊歐洲大陸,以免引起德國更大的反應,同時又能夠對德國產生震懾效果。

在計劃開展前,邱吉爾曾經推舉戴高樂在當地擔當更重要角色,但由於美國對於戴高樂印象不好,他們甚至不願意戴高樂在這個計劃中擔當任何角色,於是英美只能夠另覓一位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人選。很快,他們就想到了任命法國的吉羅將軍,這位將軍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德國越獄逃回法國,獲得不少民眾支持,英國和美國希望吉羅在火炬計劃後對於法屬非洲地區擔當管理角色,讓法國非洲屬地能夠由英美認可的法國領導人管理,讓盟軍能夠將軍力調配至其他地區。

事情發展往往不會按照我們預期方向發展,當火炬計劃實施後,盟軍不久便成功在非洲登陸,這時他們派出吉羅將軍跟當地其他法國勢力人士進行協商,希望這些法國勢力人士能夠放下武器,加入盟軍。這時候,吉羅將軍完全發揮不到期望的功效,其他勢力人士全部不賣他的帳。這時候,另一位法國將軍達爾朗勢力卻越來越大,他在法國非洲屬地彷彿如一粒磁石般,能夠將當地法國人結合起來。對於英國和美國來說,他們對於達爾朗的印象同樣不好,尤其是英國,因為在法國投降之前,達爾朗曾經調動海軍跟英國發生衝突,導致不少死傷,由此可見邱吉爾對於達爾朗印象十分差。有時候,做大事就需要和敵人協調,英國和美國為了盡快恢復法屬非洲地區的穩定,於是只好和達爾朗簽訂協議。當和達爾朗簽訂協議的消息傳回英國和美國,旋即引起不少民眾強烈不滿,這時候羅斯福跟邱吉爾進行協商後,決定向民眾發出一份公開聲明,說明他們跟達爾朗達成協議的原因,以下就是相關內容:

「我同意艾森豪威爾將軍在北非和西非作出的臨時性政治安排。在美國、英國以及所有其他同盟國中,有人認為鑒於過往兩年的經歷,我們不應該和達爾朗簽訂任何永久性協議,我完全理解並同意這個想法。不過,我們同時認為不論任何外來人都沒有權利討論法國或法蘭西帝國的未來政府組成。未來法國政府絕對不能由現在的法國本土或海外的任何人內成立,它只能在二戰完結後再作安排。所以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作的安排,只是由於戰事緊迫而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

羅斯福的意思是,雖然現在他們和達爾朗剛簽訂軍事協議,但協議只是由於現時的政治局勢作出的最好選擇。羅斯福同時強調簽定協議,並不代表承認達爾朗便是戰後的法國官方領袖。法國政府應該由法國人民透過自由民主制度選舉產生出來,不應該由外國參與。羅斯福這個聲明讓人們明白到,英美聯軍並不是助紂為虐,而是在戰爭期間採用「兩害取其輕」的方法,他們對於政府的決定加以諒解。事實上,達爾朗不久後被行刺死亡,他的確並沒有當上法國戰後的領袖,由些証明羅斯褔見步行步的政策的正確的,因為戰爭中今日不知明天事,作出過長的預測是沒有意義的。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