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邱吉爾】利用故事說道理

170

1943年,邱吉爾在下議院和議員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有天,一位水手看見一位小朋友在岸邊墮海,於是這位水手奮不顧身地跳進海中,並將小孩救回岸上,這位小孩並無大礙,便跟家人回家。大約一星期後,這位水手在岸邊遇見一位女士跟他打招呼,於是他就停下腳步,這位女士跟他說:「那天晚上,是否你在岸邊救回我的小孩呢?」這位水手以為這位女士正要對自己英勇行為加以表揚,於是謙虛地點點頭說:「是的。」誰知這位女士說:「我正想找你,請問我孩子當天戴的帽子在哪裏呢?」這時候,這位水手感到十分懊惱,原來這位女士不是感謝自己拯救了他孩子,反而有點責怪他在拯救小孩過程中丟失了他的帽子。

相信大家聽到這個故事,都會覺得故事中母親的行為十分荒謬。水手奮不顧身,冒着生命危險跳進海中救回小生命,這位母親應該對水手心存感激,但她竟然本末倒置,還希望水手幫孩子找回帽子。邱吉爾這故事就是面對下議院議員針對他在二戰中的政策各種批評而說的。邱吉爾就是故事中的水手,那位小孩就是英國,當時議員和批評者就是小孩的母親。二戰期間,英國被納粹主義入侵,邱吉爾奮不顧身地為國家花盡努力抗戰,但在國內依然受到不少下議院議員和傳媒的批評,當中不少批評是無關痛癢,這些批評不單止對於抗戰沒有幫助,反而會影響邱吉爾在戰爭中的發揮能力,不單破壞邱吉爾名聲,更加會影響英國的國際地位。如果邱吉爾正面抨擊議員的批評,在英國這個自由民主國家相信會引起不少人的反感,邱吉爾利用這個顯淺的故事,讓人們能夠從故事中領悟道理。

故事是最容易讓人們掌握道理的方法,因為故事內容曲折離奇,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的代入感也會相對較強。更重要的是,利用故事說道理,無論講者和聽眾都能置身事外,能夠以第三身角度分析事情,這樣少了個人主觀感覺,能夠更加客觀分析事件。當然,故事讓人引起注意必先要說得動聽,大家不妨多一些跟身邊人利用故事說道理,起初對方或許會覺得十分沉悶,因為我們的說話技巧並未完善,但經過努力練習,漸漸我們都會成為講故事高手,能夠發揮的影響力何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