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談邱吉爾】如何看待盟友之間的衝突

自從美國參戰後,邱吉爾不再獨力代表盟軍參與二戰,他需要和蘇聯及美國一起攜手合作,議訂戰略。合作過程中各方必定會有不同意見,邱吉爾不再能夠一言堂,他需要和兩個實力起碼和英國相當的軍事強國合作。過程中,我們能夠學習到邱吉爾在團隊中的協作本領。 

邱吉爾和法國流亡政府戴高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從二戰開始,他們便—直維持着合作關係。說實話,戴高樂和傳統法國人一樣,有着高傲性格,他作為落難書生,在英國寄人籬下,滿肚子不服,但他同時知道倚靠英國是獲得生存的唯一機會。難得的是,他並沒有因為寄人籬下而喪失志氣,他對於邱吉爾,以致整個英國態度依然是帶點傲慢。戴高樂和邱吉爾談不上是很好的朋友,卻是患難之交,邱吉爾希望能夠和戴高樂一起攜手擊敗德國,重拾戰前的光輝。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蘇聯和美國參戰前,英國獨力對抗納粹主義,當時法國戴高樂則高舉自由法國旗幟,他們理念未必一致,但面對共同敵人是讓他們成為朋友的原因。 

隨着美國加入戰爭,美國對於戰爭中的細節開始擁有更多發言權。美國人基於各種原因十分討厭戴高樂。由1941年開始,蘇聯被德國入侵,不斷要求英國在歐洲東面另開戰線,以分散德國兵力,讓蘇聯能夠有喘息機會。但邱吉爾認為現在不是反攻法國的時候,因為這很大機會會引起德國的反撲,引起災難性後果。當時美國支持蘇聯,希望英國能夠協助另開東歐戰線,分散一下德國兵力。在折衷情況下,英國和美國展開了「火炬計劃」,他們將會派出聯軍攻打由親德國的法國傀儡政府於非洲的屬地,希望借此打擊德國勢力。 

在火炬計劃開始前,邱吉爾和羅斯福需要就攻打非洲後,對於非洲原本法國擁有的屬地管理安排作出討論。對於邱吉爾來說,最理所當然的方案就是將這些屬地交由戴高樂管理,但這計劃當然不會獲得美國總統認同。既然如此,邱吉爾認為戴高樂起碼對於火炬計劃擁有知情權。他在計劃開始前諮詢羅斯福,說:「我打算在火炬計劃執行前一天,將計劃內容告訴戴高樂。你也記得,我曾經在1940年和戴高樂達成協議,承認他是自由法國人的領袖。我將會跟他解釋,我沒有預早將火炬計劃告訴他,是因為這計劃是美國的計劃和秘密,因此我並不是對他所領導的活動不懷好意。另外,我也會讓他任命自己信任的將軍成為馬達加斯加的總督,以作為對他的一種回報,證明我們沒有拋棄自由法國人士。」從這信件中可以看到,邱吉爾在關鍵時候並沒有遺忘戴高樂這位正在落難的戰友。 

可惜的是,美國人對於戴高樂的感覺實在不好,羅斯福回信邱吉爾說:「我們認為戴高樂參加火炬計劃的任何部份都會導致我們計劃產生不良影響,我對此感到十分憂慮。我認為在軍隊成功登陸之前,不應該將火炬計劃任何情況告訴戴高樂。當成功登陸後,你可以跟他說,美國方面堅持要將這計劃保密,以作為必要的安全措施。關於馬達加斯加官員任命一事,我認為並不需要戴高樂參與,我們只需要在他的支持者中維持他的威信便可。」由此可見,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於戴高樂的不滿是多麼大。而邱吉爾站在羅斯福和戴高樂中間,他克盡幾責,在本不需要的情況下也為戴高樂爭取回報。雖然最後他的建議並不被盟友美國接納,但起碼他也作出了努力。大家試想一下,在戰爭期間,邱吉爾本身不用花心力理會已經沒有甚麼權力的戴高樂,但他並沒有因為戴高樂的身份和經歷而離棄他,反而盡力為他爭取機會,雖然最後並不成功,但這已經不是他能夠控制的範圍。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在為自己爭取權益的時候,會否同時願意為一些實力不及我們戰友作出設想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