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談邱吉爾】不要當盟友是水魚

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時需要有其他人協助,為了游說別人協助自己,我們會不會故意向朋友美化需協助的事件,讓對方在不知實情的情況下答應自己,當朋友親身參與時覺得貨不對辦,但已經恨錯難番,無法抗拒。老實說,如果我們抱着這種心態利用朋友,別人或許會上我們一次當,但當他們中招後,下次就會對我們產生戒心,不願再協助我們,漸漸我們會發現自己朋友圈會日漸縮小。

二戰中段時,軸心國開始南下入侵希臘等國家,這時候英國除了需要顧及本土戰場,還需要鼓動歐洲其他國家奮起對抗軸心國。事實上,希臘和土耳其等歐洲南方國家在二戰初期到中段時期都不希望捲入戰爭中,他們希望以中立國身份置身事外。 早以洞悉全局的邱吉爾則知道, 德國和意大利等軸心國必定會在不久未來入侵這些國家,這些國家絕對沒有可能全身而退。如果各國聯合一起,對軸心國發起對抗,或許能夠盡快結束戰爭。相反,如果各國都抱着「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心態,軸心國就會對這些國家逐一擊破,當他們後悔時希望聯同盟友一起結合作戰時,這時他們會發現所有鄰國都已經落入敵對勢力手上,追悔恨晚。所以,邱吉爾花了很多時間嘗試遊說希臘、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國家,希望他們能夠聯合起來,一起對抗軸心國。

尷尬的是,英國自從二戰開始,便一直遭到德國入侵,這些南歐國家本身並未受戰火波及,當邱吉爾游說他們加入戰爭時,他們不禁會想:「現時英國正受德國猛烈攻擊,他們或許希望南歐另起戰線,動員那些本身不關事的國家對軸心國發動攻擊,從而讓德國兵力分散,減少對英國本土攻擊。」更何況,英國已經和德國作戰超過一年,英國能否在戰爭中生存下去也是未知數,所以南歐諸國對於參戰決定甚有保留。

邱吉爾是一個聰明人,在遊說過程中,他多次向下屬強調不能利用過分強硬態度迫使這些國家參戰。例如1941年3月7日,他曾經給外務大臣艾登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艾登在鼓勵希臘抵抗納粹主義的時候,一定不能夠使用強迫態度讓希臘覺得自己正在投入一場不理智和毫無希望的戰爭中,英國要做的是要讓希臘人真心同意英國建議,以及明白當時戰爭走向,心甘情願為結束這場戰爭作出努力。同時,邱吉爾表示一定要給予希臘一個訊息,英國一定會和希臘患難與共,但他們必需向希臘坦白,英國對於希臘能提供的軍事援助究竟有多少,到付日期,這當中涉及很多未知之數,希臘需要自己衡量。簡單來說,邱吉爾希望希臘知道自己並不是充當戰爭中的冤大頭,英國也不會誇張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實力和能夠協助的地方,但他們能夠保證的是,他們會在戰爭中用盡全力,協助盟友戰鬥。

戰爭成敗沒人能夠預料,英國已經獨力抵抗德國超過一年,邱吉爾並沒有希望借助盟友參戰讓英國能夠從容一些。事實上,就算希臘參戰,英國也會主動提供軍事援助,包括調動士兵和提供各種武器,他的態度絕對不是置身事外,反而是積極參與,這就邱吉爾在戰爭中一直能夠擔當盟軍領袖的主要原因。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