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談邱吉爾】不要為短期利益放棄大原則

1942年,英國對抗軸心國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戰爭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軍事用品的生產速度,邱吉爾希望能夠邀請在生產方面甚具經驗的克里普斯爵士成為軍需大臣。克里普斯收到邱吉爾邀請後,沒有晚上答應邱吉爾的邀請,反而打蛇隨棍上,希望邱吉爾能夠任命他為戰時內閣成員。邱吉爾由組戰時內閣開始,便堅持內閣核心成員人數越少越好,他嚴守內閣成員人數。他認為克里普斯將加入戰時內閣成為擔當軍需大臣的任命捆綁起來有些不妥,所以直接拒絕了克里普斯要求。

為了讓克里普斯明白自己想法,邱吉爾主動向他解釋:「維持戰時內閣人數是既有原則,現時我們已經將成員由五個增加至八位,如果將駐守在開羅的國務大臣也計算在內,那麼成員多達九人。如果你成為軍需大臣也需要加入戰時內閣,那麼我不可能將飛機生產大臣排除在外。如果你們兩人都能夠參加戰時內閣,那麼其他生產大臣也應該加入戰時內閣,相信你也明白這樣是不可行的。」

作為領袖,我們固然希望能夠將有能之士招攬在身邊。另一方面,不少人會希望透過倚靠我們獲得權勢,希望我們能夠幫助他們鯉躍龍門。我們必須堅守一些關鍵原則,盡量不要為某些人而開特例,否則先例一開,必定會有更多人希望我們能夠開拓無限的特例,造成管治很大難度。而且,原則本身就是應該遵守的,如果能夠隨意因為某部份人利益而更改,別人就會對我們的原則產生懷疑,我們說服力會大為減低。作為下屬,我們也應體諒上司,明白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提出一些看似簡單的要求,上司竟然拒絕,其實他背後可能是考量整個團隊的利益。

(備註:克里普斯爵士最後也真的成為了戰時內閣成員,不過這是按照既有流程更替。)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