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邱吉爾】懂得適當隱瞞的藝術

352

人越大,越明白這個世界上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人們為了自己利益,或許會對身邊人加以保留,不會將自己所有資訊和別人分享。有時候,別人知道越多關於我們的資料,對於我們正要做的事其實會帶來弊大於利的影響。邱吉爾深明這道理,他一方面要求下屬需要為自己提供最正確的數據和資料,因為正確的資料讓他能夠作出正確的決定。另一方面,他尊重民主的同時,他認為某些資料是其他人(包括國民)不需知道的時候,他會利用有形之手方式阻止這些數據流出,以免引起不必要恐慌和引起敵人的關注。

1941年,英國和德國的戰爭白熱化,德國除了利用閃電戰利用空軍轟炸倫敦,更加會以潛艇和戰艦攻擊英國船隻。德國知道英國是一個島國,大部份資源都需要透過海上運輸補給,如果能夠中斷英國補給網絡,無疑就是中斷英國的命脈,能夠促成英國投降。當時英國政府每周都會記錄當周被擊沉船隻噸位和數目。踏入1941年,德國在海上對英國的攻擊與日俱增,英國損失船隻不斷增加,以下是1941年1月至4月英國被擊沉的船隻噸位總數:

一月: 320,000噸

二月: 402,000噸

三月: 537,000噸

四月: 654,000噸

從這數據可以看到,英國1941年4月損失的船隻噸位差不多是一月的兩倍,當時英國官方每周公布一次當周損失船隻數目,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國民頻繁地收到這些消極訊息時會對士氣產生什麼不良影響。如果這數據落入敵人手上,敵人便會感到無限氣焰,乘勝追擊,加緊對英國攻勢,這對英國海軍也會構成重大壓力。於是,邱吉爾在1941年4月14日指令新聞大臣即日起停止公布每周船隻損失數字,改為每月公布一次。消息一出,不少人都懷疑政府是否想隱瞞數據,邱吉爾卻淡然說:「我們就是要隱瞞,這又如何,戰爭期間雙方都會就事件發展進行不同的演繹,而最終結果將會說明和決定一切。」邱吉爾意思是,他重視結果,他要英國在戰爭中獲得勝利,當戰爭勝利後,人們就不會介意當中的過程。這就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意思。

必須強調一點是,邱吉爾決定不公布船隻損失數據時,他並不是獨斷獨行,而是獲得英國議會批准,他用理據說服議會批准他申請。他說:「如果我們不公布這些數據,世界上必定會有人叫囂和譴責我們,那些可能是德國人,也會包括一些想不透利害的英國人,我們就讓他們繼續叫囂吧,因為我們必須要考慮到海上水兵和商船的利益,這些同胞生命必須和我們國家共存,而他們正處於危險中,我們不能夠為了公布這些數據而讓他們犯險。」得到議會的批准,邱吉爾便執行他的「隱瞞」政策,將一些不需要公眾知道的數據加以隱藏,他這樣做也是為了大局着想。

從這件事,我們看出邱吉爾的果斷,作為一個領袖,在危急時候充當決策角色,他能夠決定某些資訊只應該由某些人知道即可,否則以訛傳訛,會將簡單東西複雜化,引起嚴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