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解釋神

212

在《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一書中,宋醫生分享了他在葉門經歷齋戒月的趣聞一則。話說在齋戒月,人們在日出後便要禁食,就連飲水也不能,他們需要等待日落後才能夠進食。宋醫生發現當地人的生活在齋戒月起了微妙的變化,由於當地人在日間不能進食,日落之後市內彷彿變成了一個嘉年華,不少人都放縱飲食,彷彿要補償早上不能吃東西的損失。

宋醫生的同事艾麗是一位從蘇丹回來的回教徒,她唏噓地說:「現在齋戒月已經變成了一個嘉年華會,人們認為禁食是一種懲罰,他們覺得在白天受罪,到了晚上自然會有一種需要補償的心態,想慶祝一番。當年穆罕默德先知在《可蘭經》制訂齋戒月並不是為了懲罰子民,而是為了讓人們體驗飢餓的感覺。他希望回教徒體驗一下在同一個社會中,有人一年到晚都活在饑荒當中,先知要他們明白那種受到飢餓困擾的感覺,進而讓自己對別人產生同情感,願意和有需要的人一起分享食物。在齋戒月期間,傳統晚上大家相聚一起的時候,彼此分享食物。因此在齋戒月,沒有人應該是餓着肚子的。」按照艾麗的分析,齋戒月是一個學習分享的月份,穆罕默德想子民感受窮困的痛苦,從而學會分享。但現代不少回教徒雖然身體依然守着齋戒月,但他們已經將活動程式化,並不理解背後的意思。

當我讀到這段描述,腦海中想出了兩樣東西。第一就是隨着時代變更,人們對於宗教規條背後的理念開始不了解,這是十分可惜的。另一個讓筆者思考的角度是,不同人或許對宗教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穆罕默德是先知,但有誰能夠百分百確定自己清楚明白穆罕默德的意思呢?老實說,艾麗或許只是按照自己對教義的了解來解釋穆罕默德對於齋戒月的看法,由於我們都不是穆罕默德,就算從書本中看到教義,這些書本其實也是由其他人寫成的,所以無法真的了解穆罕默德的真實想法。

不少人喜歡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其他事物身上,例如宗教。筆者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人問牧師,為什麼壞人會死。牧師回答說:「因為上帝要懲罰壞人。」那人接着問牧師:「那麼為什麼好人也會死?」牧師回答說:「因為上帝需要好人作為見證,見証壞人受罰的過程。」簡單來說,這位牧師承認好人和壞人都會死,至於死亡原因則明顯是牧師的個人分析,顯然他沒有為神作代表的資格。很多時候,人類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自視過高,認為自己能夠代表其他東西發表定論,但其實提及的內容只是自己幻想出來,沒有事實基礎。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越成功的人在生活中往往表達得自己越渺小,因為他們明白認識這世界越多的時候,他們就會知道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更多,遠大的眼光讓他們懂得謙卑。

Ben哥哥有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