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你要做一件事,還是做好一件事? 

0
林肯被譽為美國歷史最偉大總統之一,他任內結束南北戰爭,解放黑奴,讓美國平等博愛立國初衷得以彰顯。林肯剛簽訂解放黑奴法案時,有記者曾經問他:「你任期前的總統們都曾經提出了類似解放黑奴建議,你認為是什麼導致你能夠成為簽訂這法案的總統呢?」林肯不加思索回答說:「如果他們知道簽訂這法案後心情是多麼的輕鬆,相信他們早已將這法案簽訂了。」林肯意思,人們很喜歡將事情想像得災難化,因而不願意落實執行,因為害怕承擔後果,其實只要我們願意踏出第—步,我們會發現完成事情其實比想像中簡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林肯之前的總統雖然都有類似解放黑奴想法,但他們卻會思考着國家長期以來,有權勢的人也是享受着黑奴為他們帶來的好處,如果他們簽訂解除黑奴的法案,有機會得罪選民及有權勢的人,對自己前途帶來災難性後果,所以遲疑未決,紙上談兵。這就像不少人在工作時好像花盡氣力,但依然沒有成果,因為他們在努力的時候,並沒有完成事情的決心。特別一提的是,這並不代表這些人在工作過程不努力,他們依然時刻盡力工作,但他們的努力只是停留在執行過程,並沒有將完成事情當作為他們目標。我們做事時,要分清楚做事和做完事情的分別。做完事情的意思是我們由做事一刻開始,已經將把事情做得穩妥,並獲得成果作為唯一努力目標,抱着「不到黃河不復返」心態,想盡一切方法將事情達成目標。遇到困難時,我們會從多角度思考,利用不同方法嘗試解決問題。相反,如果我們只是抱着做事心態,不計較努力後的結果,我們在遇到挑戰和困難時,信心就很容易動搖,認為自己已經盡了努力,但事情終歸不會成功,因而放棄。  成敗只在一線之間,即使大家付出相同努力,我們抱着處事的態度足以影響結果。有着完成工作達到目標的心態,會驅使我們多動腦筋,尋找不同方法完成問題;對於只是盡力而為,不求結果的人來說,付出過程就是他們努力的目標,他們只要認為自己已經用盡全力便足以交功課。他們通常都會不懂變通,一成不變,結果不難想像。 

【勵志文章】談判技巧:永遠比別人預期行多一步 

0
談判中,筆者經常採用的一個方法就是先將別人心理預期降低,然後在合作過程中做出對方預期之外的事情,使對方喜出望外,這方法戰無不勝。這個道理十分簡單,大家試想像一下某天經歷長時間的超時工作,拖着疲勞身軀回家,太太一向習慣早睡覺,我們已預期回到家要自己炮製杯麵,以解飢餓。誰知回到家中,剛打開門口,已經聞到撲面飯香,太太從廚房端出一味又一味美味菜餚,讓我們享用。大家不難想像,心情會是多麼驚喜和愉快。我們根據平時經驗,知道太太習慣早睡,所以我們並沒有預期回到家中還能夠享受一頓美味家常飯,也就是說我們的期望值很低。回到家,看到太太體親手製作的美食,那種愉快感覺是不能用言語形容的。  驚喜在談判過程中能夠發揮重大功用,關鍵是我們在開始時需要先將對方期望值降低,讓對方對我們不抱太大期望,期望值越低,我們其後為對方提供的驚喜,能夠造成對方情感驚喜程度將會越大。初次合作的時候,製造這種期望落差,然後創造驚喜做法是恆之有效的技巧,因為合作初期對方對自己認識不深,我們能夠像一張白紙般向別人塑造我們在他人心中形象。別人由於對我們不了解,他們很容易便會被我們初次行為所影響,當然我們不能夠表現得太差,否則對方先入為主便會對我們感到失望,大家要懂得拿捏火候,這是執行這技巧的關鍵。合作中期,大家不妨多一點盡自己能力為對方提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協助和支援,讓對方產生「驚喜」感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特別一提,這些額外做的事往往不需要很大成本,有次筆者為客人設計產品,產品上需要加上客人的標誌。由於那系列產品是復古系列,公司希望能夠放置自己遠古年代標誌,遠古標誌和現在標誌已經截然不同,由於年代久遠客戶已經沒有原本版本標誌的清晰版。筆者和產品製造商研究後,發現客戶提供的標誌解像度不夠高,如果直接印在產品上,會導致標識模糊,筆者就跟客戶說:「由於標誌解像度不足,你可能需要再嘗試找一下較高解像度的標識,或者嘗試在外面找設計師模仿這標識再做一個。」當筆者提出這些建議時,其實我早知道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客人之前給筆者的標誌,理論上已經是最好的,他們能夠找到更清晰版本機會不高。至於聘請設計師模仿那個標識,雖然可行,但涉及額外成本,對於一早已經取了預算的客戶來說,額外製作成本是十分難處理的。當筆者拋出這個難題後,客戶明顯有點猶豫,筆者請客戶先研究一下,數天後再討論。第二天,筆者就請公司內部設計師就客戶產品標識模仿出來,並交給客戶說:「你看,我已找公司內部設計師為你模仿了標識,你看和原本標誌有八九成相似,你看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這批產品生產期將能夠如期達到,而且你不需要額外成本。」客戶聽到筆者這樣說,馬上露出感激表情。經這次合作後,筆者發現這位客戶和筆者關係更牢固,基本上他交托給筆者每一個任務,他也不會查詢過程,給予筆者很大自由度,筆者認為這些信任是由於那次驚喜產生出來的化學作用。  「沒有期望,就沒有失望。」這句說話說得不錯,但如果我們懂得利用,我們能夠利用對方起初不抱期望,其後為對方做出一些小驚喜,讓對方產生詫異感覺,繼而對我們產生的好感是無法估量的。有時候,讓客戶感到驚喜不一定是在計劃上擬定項目中達到的,客戶既然已經同意計劃內容,即使我們做得多麼好,對方也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當我們為對方製造驚喜時,要盡量找一些在原本計劃內沒有的項目提供。 

【勵志文章】自說自話 

0
對於身體健康的朋友,透過說話表達心聲不是難事,但要說話時讓別人感到舒服卻一點也不容易。當我們和別人交談時,很多時候雙方都會自說自話,大家都希望透過對話表達自己意見,強逼對方接受,有時我們根本沒有留心對方前一句說的是什麼,因為我們腦海中早已想好接下來應說的話,說話內容和對方前一句牛風馬不相及。結果,交談過程中,雙方雞同鴨講,自說自話,這樣交流養分必定不會高。  人類是十分特別的動物,我們需要群居生活,希望和其他人相聚一起,互相支持,我們卻希望自己在群體中能夠獨當一面,當能影響別人角色,我們會將聚光燈集中自己身上,認為自己想法是金科玉律。我們和別人交流中首要目標是說服別人,當別人不理會或有異議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別人不尊重自己,甚至對對方產生反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同人有着不同的人生,沒有那個法則能夠確保人們跟從後能夠順風順水,情況就如我們沒有可能擁有一組必定能中頭像的六合彩號碼。我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想法比其他人好,只是一廂情願,這是因為這些想法在我們腦海存在一段時間,我們自以為時間已經證明方法正確。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在其他人眼中,他們一樣有着不同方法而且經過長期驗證,他們對於我們剛提出的新想法,反而覺得是異類。我們越想將自己想法強加別人身上,別人會更反感,在自己身邊建立起一層保護網。  海納百川,大海佔據地球表面面積差不多70%,它的力量卻源自四方八面匯入的河流,和別人交談是吸收別人所長,別人說話和建議就像海浪般沖刷我們,讓我們變得更平滑,能夠更適應不同惡劣環境。溝通並不是自我表現的時機,而是讓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抱着這個態度,少說話,多聆聽,我們對事物看法必定會不一樣。 

【勵志文章】談判技巧:接受和而不同 

0
談判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抱着能夠和對方達成立場一致的期望。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城市中有不同交通網絡穿梭,無論你乘坐什麼車輛,還是需要跟從道路指向行駛,大家都會遵守相同交通規則。大家或許受這種交通網絡概念影響太深,認為每個人在交流的時候,也會受着類似道路網絡的框假影響,彼此採取的路向皆會相同,最終會達成共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每個人想法都是不同的,我們就像原野中奔跑的馬兒,面前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每個人思考角度都是無拘無束,難以捉摸。談判過程中,我們能夠將對方想像為原野中奔跑的馬兒,我們雖然知道對方位置,卻無法明確知道他下一步所在位置。故此,我們無法百分百確保我們彼此能夠交感一起。當然,我們在草原上看見另一匹馬兒正在奔跑,我們根據牠剛剛奔跑軌跡,大約能估計牠接下來奔跑方向,及早作好準備,這就像談判過程中,我們雖不知道對方下一步策略,卻能夠按照對方在過往談判過程風格,作出一點預測。我們不要期望談判最終會導致雙方立場一致,這是不切實際的,枉費我們心力,更會導致我們感到灰心。雖然如此,談判卻能夠不斷讓我們彼此之間矛盾縮少,確保雙方向着相同方向走去,期望最後達成共識。共識不一定是談判雙方初衷,而是雙方經過無數回合的協商和忍讓,達成對雙方都願意接受的局面。很多人就是想不通別人和自己立場差異的存在,談判過程中找不着重點,導致談判無法達成共贏的結果。 

【勵志文章】有什麼比生命珍貴? 

0
1859年,英國皇家憲章號搭載着一班剛從澳洲淘金收穫甚豐的探險者回英國。可惜的是,憲章號在威爾斯北海岸附近觸礁,450人失去生命。有趣的是,歷史學家發現,大部份在這次意外喪生的受害者本身都能夠保著性命,但由於他們不願放棄身上的黃金,最後連同黃金一起沉到海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不管多麼厲害的心理學家也無法解釋人們這種充滿矛盾的行為。在危急時候,人們竟然會認為黃金比生命重要。這班受害者遇到海難時,或許他們認為自己最後能夠必定逃出新天,他們不希望自己獲救時空無一物,不願意放棄身上黃金。他們一直堅持,最後和黃金一起沉到海底。大家或許認為這個案例十分可笑,但不少現代人行為其實和這些受害者一樣。不少香港人努力工作一輩子,捱壞了身體,為的只是供完一棟房子,沒有一刻能夠真的享受人生,每天都為着供款愁眉不展,這和皇家勳章號上的淘金者攬着黃金沉到海底行為有什麼分別呢?  學會懂得捨棄,首先就要知道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天下沒有賺得完的錢,人生卻有限期,我們先要明白自己究竟為着什麼而活呢? 

【勵志文章】你知道什麼東西能夠讓你快樂嗎? 

0
先和大家進行一個思想實驗,大家想像在名店看到一件心愛商品,由於這件商品是限量版,全香港只有一件,價格高昂。我們決定努力工作,賺多一點錢,好讓我們能夠購買它回家。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儲夠了錢,喜氣洋洋地走進名店,將這東西購回家中。大家想像一下,剛買到這東西的喜悅。由於這是限量版名牌產品,我們心中有一種自豪感,故意拿著這東西在街上招搖和朋友展示,目標就是要讓全部人都羨慕自己的樣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但大家認為這種喜悅感和自豪感能夠維持多長時間呢?一日?一個星期?一年?還是蔡年?不少研究發現,我們因為物質刺激而獲得的喜悅感,往往維持不長時間,我們剛得到這些東西時,我們或許會喜上眉梢,但這只是瞬間感覺。當我們將這物品帶回家中,朝夕相對,漸漸我們就會覺得這物品看起來也不是那麼特別。再過一回,我們甚至會將這物品囤積一旁,平時不會再看一眼。很多名牌也是利用人們這種沖動性渴求向我們推銷產品,讓我們抵受不了誘惑,乖乖掏出錢包。購買之後,我們花了寶貴金錢,才感到後悔不已。  名車、名表,甚至豪宅,都是屬於這樣的衝動式消費,我們需要為他們付上巨額財富,但我們擁有它們而獲得的愉快感覺只是瞬間。物質享受為我們帶來的快感不會是持續性的,因為人慾望無窮無盡,當我們得到某樣東西時,我們又會想得到另一樣東西,朝秦暮楚,結果一輩子窮着忙。與其追逐物質快感,不如追尋心靈滿足,家庭溫暖、朋友支持,這些為我們帶來的歡樂或許不是慷慨激昂的,卻是細水長流,讓我們人生充滿喜樂。這就是為什麼貧窮山區人們,依然能夠從清貧日子中尋找歡樂,他們不會羨慕城市人繁忙的物質生活。 

【心理文章】別挑戰人性 

0
最近,香港舉行美食市集,希望能夠為市民帶來一點歡樂,有趣的是,媒體報道重點並不是放在活動為人們帶來開心的程度,反而集中在商家訂價上。不少人認為美食市集食物定價過高,有參展商坦然他們訂價和山頂(香港著名景點)分店定價一樣。另外有參展商表示,市集中$30兩粒雞蛋仔,在外邊$30能購買四粒。參展商解釋市集產品定價較貴的原因是,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較貴,而且市集會受其他外在因素影響,所要提高額外毛利。事實上,在市集舉行的星期天天文台發出了2023年首個紅雨警告,市集需要提早暫停,證明參展商憂慮是存在的。香港是一個自由定價社會,大家能夠自由討論商家定價是否昂貴,自己是否願意掏出錢包卻是自己的意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另一邊廂,中國杭州最近開設首間容許消費者自由定價的咖啡店,無論人們願意支付多少錢,咖啡店也會提供一杯同樣質素咖啡。根據咖啡店負責人所說,這間咖啡店除了希望摸索出一條新定價路向經營模式,同時希望測試一下人性。結果,他得償所願,他徹底明白人性是貪婪的,首天咖啡店成功售賣出400杯咖啡,營業額只有$300多元,開業首天虧損超過$3000。大部份消費者只願意為這杯咖啡付出少於$1。從上面兩個例子,證明人性永遠存在,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利用自己優勢謀取最大利益。美食市集的商家看到長長的人龍,他們知道能夠收貴一點,為自己賺取較多利潤。如果盲目將美食市集的價錢和平常分店價錢作出比較是沒有意思的,因為這是正常的市場供需平衡。對於浙江那間咖啡店,店主測試人性,結果令他沒有失望,而且大虧本。事實上,筆者認為這位店主雖然在銷售咖啡方面虧本,但其實他在這活動中也是大贏家,他當天只是虧本了$3000 ,但這件事宣傳效果導致遠在香港的筆者也知道,大家試想一下這本身需要付出多麼廣告費才能達到的效果!  總括而言,每個人生活在這世界都有着不同立場和想法,大家都是為着自己利益作出決定。特別一提的是,上面提到的利益不一定是物質利益,有時候人們讓別人感到快樂也會是獲得利益的一部份,這是利他主義,但其實我們這樣做也是為了自己歡樂。當我們明白這點,我們就不會再對別人行為感到抱怨,事出必有因,與其抱怨,不如多花一點心思了解別人背後動機和理念,投其所好,這樣就能夠較易和別人達成共識。 

【勵志文章】蕃茄醬是什麼味道呢? 

0
勵志文章 「大家知道蕃茄醬是什麼味道嗎?」大家可能認為筆者問了一個十分奇怪的問題,蕃茄醬由蕃茄製成,自然是蕃茄的味道。真的嗎?大家一定吃過蕃茄醬,但那種甜甜酸酸的味道真的是蕃茄味道嗎?如果筆者告訴大家,我們平常吃到的蕃茄醬根本和蕃茄沒有甚麼關系,大家又會怎麼看呢?有天,筆者無聊用餐時看到手上一支亨氏蕃茄醬,亨氏絕對稱得上是蕃茄醬權威,相信沒有人沒有吃過。筆者有次無聊看一看蕃茄醬的成份表,裏面包括:水、蕃茄醬、葡萄糖,簡單來說,蕃茄醬內成份,根本沒有蕃茄,最接近的成份就是「蕃茄醬」。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蕃茄醬首次出現在17世紀中國南方,當時成份沒有任何蕃茄,而是一款海鮮醬,名叫膎汁(發音:kê-chiap)。其後,這款海鮮醬傳到東南亞,當地人稱為kecap 。當地人不斷改良其成分,海鮮比例不斷減少,蔬菜比例不斷增加。這款醬汁再傳到了歐洲英國等地,當地人覺得這款醬汁十分好味,並將這款醬汁正式命名為ketchup。由此可見,蕃茄醬(英 文 : Ketchup )這個名字根本沒有蕃茄意思,蕃茄在19世紀才正式加入為原料成份的其中一種。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現在吃的蕃茄醬,味道根本就和蕃茄沒有太大關係。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會覺得蕃茄醬味道就是蕃茄的味道呢?其實這和人心理作用有很大關系。  當我們聽到蕃茄醬時,心中就會認定這應該和蕃茄有關,不會有半點的懷疑。更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在家中利用真的蕃茄製作自家蕃茄醬,我們反而會覺得自家製的蕃茄醬味道怪怪,一點都不像蕃茄着。人們是十分容易被欺騙的動物,一個名字足以影響人們對這產品感覺。近年興起的份子料理便是利用人們這種先入為主感覺,為人們創造出一連串期望落差,為我們產生驚喜感覺。 

【勵志文章】談判技巧:讓對方知道我們不介意談判失敗 

0
勵志文章 大家看這題目,或許會覺得筆者這觀點十分消極,但其實這策略積極到極點。談判中,越多選擇的一方擁有較大話語權,讓對方明白自己不一定需要和他們達成共識,讓對方不能強加他們想法在自己身上。正常來說,任何參加談判的人都希望最後獲得成功,沒有人願意失敗告終。我們就是看準別人這種心理弱點,告訴對方:「我們不介意談判沒有結果,如果你想達成建設性結果,就需要配合我們,作出妥協。」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朝鮮研發核武的危機已經在國際社會持續數十年,朝鮮只是亞洲一個貧窮國家,經常會發生飢荒賽,加上獨裁管治者,和傳統民主國家磨擦與日俱增。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經常對其他國家動武,例如阿富汗、伊拉克等,基本上只要是美國看不過眼的國家,或者美國認為會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國家,它都會先下手為強,發動攻擊。有趣的是,美國自從五零年代和朝鮮發生韓戰後,即使他們已經有明確證據,朝鮮當局也公開承認自己擁有研發核武的進程,美國依然採取柔弱姿態,只是利用和談和制裁方式,希望解決朝鮮核武問題。為什麼世界上的第一軍事強國,面對小小的朝鮮會顯得那麼克制呢?原來就是因為朝鮮領導人經常會展露出「攬炒」心態,朝鮮本身就是一個科技不強的國家,即使真的擁有核子技術,但他們能否安全駕馭呢?相信大家心中有數。美國害怕如果對於朝鮮施加過大的壓力,有機會壁虎跳牆,適得其反。畢竟朝鮮早巳一窮二白,如果極端地和美國攬炒,美國必定受傷更慘。而且,朝鮮經常會無預警地在周遭地區發射一些試驗性質導彈,有些更加會在眾目睽睽情況下發射失敗,擊中錯誤目標。大家可不要以為這些失誤會導致朝鮮對鄰國威脅程度減低。事實上,朝鮮這樣亂來的軍事行動,正正告訴其他國家:「你看我軍事技術就是這麼糟糕,正因如此,如果戰爭爆發,我可沒有能力精準控制導彈擊落在你們的軍事設施,你們的民居如果被我擊中可不要向我問責。」朝鮮這種攬炒心理,反而讓其他行使國際政治規則國家一籌莫展。  911事件後,布希政府短時間內向伊拉克發動攻擊,當時布希堅稱薩達姆政府擁有大量生化武器。美國短時間內利用強大軍事優勢攻陷伊拉克,但卻未有在伊拉克境內發現任何生化武器。其後經過眾多軍事專家調查,主流意見都表示伊拉克擁有生化武器可能性不高。當然,我們無法知道布希作出攻打伊拉克時是否擁有明確軍事情報,還只是用作攻打伊拉克藉口。無可否認的是,美國之所以如此迅速攻打伊拉克,就是因為薩達姆本身就是美國扶植出來的傀儡,美國對於這個對手作風和策略一目了然,在考慮攻打時不用花上半點憂慮。  朝鮮變幻無常的策略,讓其他國家永遠也不知道他的真實策略和下一步行動,讓美國卻步,直至今日依然在亞洲地區狐假虎威。相反美國對於伊拉克所有策略,以及領導人作風一目了然,美國根本不需要半點顧慮就發動攻擊。從這兩個事例,我們明白在談判過程中,為自己塑造變幻無常形態是十分重要的,別人越猜不透我們,對我們顧慮就會越多,作出讓步也會越大。 

【勵志文章】談判技巧:了解和我們談判者身份和所代表的人 

0
勵志文章 很多時候,和我們談判對象其實並不是代表自己,而是代表背後的人或組織。由於他們身份限制,即使他們願意妥協,他們也未必有這個資格作出決定,所以我們在開展談判前要先了解對方背後身份和組織。進一步說,我們在談判時,除了需要代入對方談判者角色思考,更需要代入他背後所代表的人和組織身份思考。  有次,有位同事意外損毁客戶一些設備,本身這些設備不值什麼錢,本身花很少錢就能夠簡單找人維修妥當。但是,由於筆者客戶是一間大公司,他們有完善制度,不容許外判商自己在未經同意下將設備維修好了事。由於這設備並不是什麼貴重東西,根據筆者經驗維修只需要$1000-$2000。按照一般維修流程,筆者預先請客戶代表就這項目報價,客戶不久就找來一間外判維修商報價,索價超過一萬元。如上面提到,這規模維修一般只需要一至兩千元,就是說這間外判維修商索價離譜,完全不合理。這時候,筆者跟客戶坦言說:「我覺得這報價十分不合理,相信你也會有同感。」客戶露出一點不好意思的表情,說:「其實我也知道,這樣工程頂多也只需要數千元便能解決,可惜我們背後是大公司,我也無法從簡處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從這事例可見,我們談判對象即使認同我們的想法,但由於身份關系,他們不能夠坦白說出來,畢竟他們也需要關顧自己所代表單位的利益。坦白說,在很多談判中,大部份人都不是代表自己立場,而是代表背後組織發言,所以即使被鬧得面紅耳赤,也不會輕易讓步,這時候我們即使堅持下去,對方也不會屈服,因為他們連屈服的資格也沒有。正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們要在談判中獲得進展,就需要了解談判中的關鍵人物的真正想法和立場,再直擊紅心。有些人會問:「我們又怎能輕易知道對方的話事人立場如何呢?」其實這不困難,我們能夠透過日常見識有所啟發。以筆者上述例子,筆者知道對方的是間大公司,有着完善制度管理。同時筆者知道維修這設備正常只需要一至兩千元,筆者就跟對方代表說:「我完全明白你立場,也不想令你難做。但我相信你也知道維修這設備並不需要那麼高昂價錢。我公司絕對願意為自己責任作出賠償,但如果數額那麼不合理,筆者還是需要向其他股東交代,難免他們會對於這樣的賠償產生質疑,甚至採取其他行動保障自己權益,例如將事件及賠償金額公開,到時候或許會影響雙方關係及你們名聲。」這裏必須強調的是,大家在陳述利害時需要注意態度,不要囂張和抱着威脅態度,而是要跟對方說道理,否則會給人「惡人先告狀」想法,更加難達致共識。  在筆者的例子,對方聽到筆者想法,召開內部會議,不久就表示願意以更優惠價錢處理賠償問題。筆者在談判中能夠力保不失的原因是,筆者十分清楚對方背景,筆者明白和對手其實只是代表着大集團的小角色,撇開公職身份後,其實只是一位普通人,筆者和他花盡唇舌游說其實是不管用的。同時,筆者明白需要讓這間公司知道,他索取的賠償金額是不合理的,不單止會導致筆者公司有財務損失,也會導致他們名聲受影響,讓他們不能夠「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逼使他們公司管理層也需要認真看待事件,尋求一個讓大家覺得舒服的解決方法。總括而言,不管我們有多麼厲害的談判技巧,還是要找出談判者背後所代表的人和組織,再針對對方關注東西制定針對性策略,直搗黃龍。 

【勵志文章】談判技巧:永遠不要抱着鬥氣心態 

0
勵志文章 近年,香港航空頻頻傳出財困危機,尤其最近三年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旅遊業停擺,導致香港航空財政陷入低谷。2022年,香港航空申請破產保護,並進行債務重組計劃。根據新聞資料顯示,香港航空背負債務高達490億 ,為了生存下去,香港航空必須跟各位債權人進行協商,大家釋出誠意,讓公司不至於清盤。  2022年12月,香港航空終於獲得法院批准,進行重組計劃。根據重組計劃,公司無抵押債權人能夠取回5%欠款,簡單來說,早年借了$100 ,現在只能夠收回$5。相信不少讀者都會對於這個財務計劃安排感到嘩然,付出$100只能取回$5 ,這跟沒有收到任何欠款有什麼分別呢?公司債務重組計劃就是要讓公司的負債能夠大幅降低,讓公司能夠輕裝上路,生存下去。受破產保護的公司需要跟不同債權人進行協商,告訴他們如果願意接受重組計劃,大家起碼能夠收回少少血汗錢,但如果大家抱着鬥氣心態,公司清盤大家一分錢也不會收到。事實上,不少債權人都不會跟錢作對,公司破產清盤對他們來說百害而無一利,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對這計劃就算多麼不服氣,不滿意欠款人的管理,但公司清盤絕對不是一個對他們有利的選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談判時,我們需要清楚了解對方底線,如果我們都知道對方已經沒有退路,一旦達成不了共識就會兩敗俱傷,這樣情況對方就算願意讓步,也未必能夠輕鬆做到。談判過程重要是管好我們情緒,或許債權人只能收回5%損失,但總比什麼都得不到好。這時候,我們追求的未必是損失金額多少,而是在談判過程中獲得公平對待。以香港航空破產保護例子,在談判初期,債權人曾經表示不同意計劃,他們認為香港航空計劃偏幫著他們股東,讓他們感到不公平。大家留意一下,在此光景,債權人不再着眼於他們能夠收回的損失,而是着眼於自己是否獲得公平對待。總括而言,談判目的是為了讓雙方利益進行協商,以公平方法解決問題,過程中要留意自己情緒控制,不要意氣用事,避免錯過達成共識機會。作為談判中人,我們亦需要考慮公平原則,不要讓任何一方認為自己成為了冤大頭。談判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並非是由談判代表造成的,大家只是為着所代表的機構努力,希望將雙方利益都最大化,大家抱着這種態度,大家必定會感到舒服一點,達成共識的機會也會增加。 

【勵志文章】為專家說點好話 

0
勵志文章 筆者一向不相信專家,但本文將會為專家說些好話,解釋他們平時未能夠就發生事情作出正確解說道出一些原因。每個人都有強項弱項,專家也有所屬的專長領域,他們在自己專長領域自然會有豐富知識基礎,他們在這領域中打滾,熟能生巧。但筆者必須強調的是,很多行業需要當事人的判斷力和直覺,即使同一個病人在不同醫生診治下,也會得出不同結果,這並不是新鮮事。外國行為學家曾經找來一批股票經紀和猩猩在酒吧進行一個實驗,他們需要在眾多股票中挑選自己認為有潛力的股票,經紀利用他們專業知識,猩猩則利用隨意擲飛鏢形式挑選股票。結果發現猩猩利用擲飛鏢選股策略,成績比專業經紀優勝。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對於一些全新事情或突發事件,也就是專家從來沒有遇過的情況,專家能夠發揮的專長便會較低。如剛才提到,專家比其他人優勝的地方是他們在專長行業中打滾,熟能生巧,像廚師煮餸一樣,放多少全仗於廚師經驗。但對於一些初次發生,大家都沒有遇過的事情,對於專家來說既有的知識十分有限,情況就如19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大家對於這種病毒一無所知,即便專家也是利用「靠估」方式估計這病毒,所以專家們說話或許互相衝突,有所抵觸。大家需明白,專家不是電腦,也沒有水晶球,面對一些初次發生的事情其實和正常人一樣一無所知。如果我們以「專家」二字標榜某些人,然後當他們判斷結果和現實不一樣,便加以抨擊,或許對他們有點不公平。大家需要知道,在極多不穩定情況下,專家願意發表他們意見需要很大勇氣,如果每個人都噤若寒蟬,相信對於解除困難百害無一利,畢竟專家們互相發表意見和交流是找出正確方法的重要渠道。  不少專家會犯上一個嚴重錯誤,就是不懂謙卑。他們真的認為自己無所不知,即使遇上一些自己不熟悉議題,為了自己知名度或存在感,不斷發表意見,而當中不少意見背後沒有現實基礎,結果他們為社會製造了不少噪音,對解決問題沒有正面幫助。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歷史將會告訴我們那些專家是為了擦存在感而存在,那些專家在遇到不確定情況時巧花心思,利用他們僅有知識判別問題,為人類帶來出路。作為普通人,我們聆聽這些專家意見,千萬不要盡信,因為即使立心善良的專家,面對資訊缺乏情況,他們知道的未必比我們多,我們無需要對他們預言過分緊張,圖添憂慮。 

【心理文章】談判技巧:接受和而不同 

0
勵志文章 談判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抱着能夠和對方達成立場一致的期望。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城市中有不同交通網絡穿梭,無論你乘坐什麼車輛,還是需要跟從道路指向行駛,大家都會遵守相同交通規則。大家或許受這種交通網絡概念影響太深,認為每個人在交流的時候,也會受着類似道路網絡的框假影響,彼此採取的路向皆會相同,最終會達成共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每個人想法都是不同的,我們就像原野中奔跑的馬兒,面前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每個人思考角度都是無拘無束,難以捉摸。談判過程中,我們能夠將對方想像為原野中奔跑的馬兒,我們雖然知道對方位置,卻無法明確知道他下一步所在位置。故此,我們無法百分百確保我們彼此能夠交感一起。當然,我們在草原上看見另一匹馬兒正在奔跑,我們根據牠剛剛奔跑軌跡,大約能估計牠接下來奔跑方向,及早作好準備,這就像談判過程中,我們雖不知道對方下一步策略,卻能夠按照對方在過往談判過程風格,作出一點預測。我們不要期望談判最終會導致雙方立場一致,這是不切實際的,枉費我們心力,更會導致我們感到灰心。雖然如此,談判卻能夠不斷讓我們彼此之間矛盾縮少,確保雙方向着相同方向走去,期望最後達成共識。共識不一定是談判雙方初衷,而是雙方經過無數回合的協商和忍讓,達成對雙方都願意接受的局面。很多人就是想不通別人和自己立場差異的存在,談判過程中找不着重點,導致談判無法達成共贏的結果。 

【心理文章】談判技巧:我們不是要分對錯,而是要讓大家覺得舒服 

0
很多人在談判過程中,總希望分出勝負,陳列出一連串理由證明自己立論堅不可摧。同一時間,我們會挑戰對方的論點,不留情面地指出對方不合理之處。然而,沒有人希望自己是錯誤的,當別人直接告訴自己有問題,我們往往會更加堅定自己立場,將錯就錯。心理學中的「認知失調」效應,意思是當我們認為某東西是正確的時候,即使與現實不符,我們思維也會透過自我修正, 讓我們信奉的事情合理化,以免思維和現實出現不一次的地方。認知失調漸漸讓我們將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合理化。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由於每個人都信奉自己相信的東西,不願意接受對方挑戰,人們立場越來越極端,共識更難達到。要說服對方,我們應該先不談對錯,甚至應該避免分對錯,好讓大家都有落台機會。另外我們要讓對方明白討論是為了讓事情達到最好效果,而非希望利用成敗奚落對方。有次,一位客戶投訴筆者處理方法不當,但對在這項目已經操作多年的筆者來說,被對方的質疑顯然會感到不是味兒,筆者明白要在短時間會談中改變對方想法是沒有可能的。筆者便說:「我們現在並不是要分對和錯的時候,我希望找到的方法是讓你感到舒服。」接着,筆者在一些無關痛癢的項目作出一點讓步,同時也要求對方作出讓步,筆者要求對方讓步的項目正是對方本身認為不合理的地方。客戶聽到筆者表示由始至終為他設想一刻開始,對筆者態度出現180度轉變,其後即使聽到筆者要求他作出一些在他角度看似不合理的事,他再沒有激烈反抗,取而代之是沉默的認同,這在談判上來看已是重大讓步。  談判是一種達成工作的技巧,絕不是讓我們情緒宣洩的渠道,故我們不需要如比賽般分出贏家和輸家。如果我們總是抱着輸羸心態,自然會和對方產生敵對感覺,彼此分歧只會越來越大。相反,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對事不對人」,凡是對事情有幫助的東西,我們都不介意和對方洽談,甚至讓步,彼此達成共識的機會會大增。 

【勵志文章】國泰航空事件有感 

0
2023年,新冠疫情逐漸離去,世界交通往來開始復常,這對於航空業來說本身是好消息。新加坡航空剛錄得歷史上最高盈利的記錄,向員工豪派八個月花紅。回望香港,國泰航空作為香港龍頭航空公司,卻看起來千瘡百孔,未能夠把握全球航空復常機遇。首先,機師被爆出疑似因為不滿公司薪酬制度而在跑道上慢行,導致公司遭受警告。其後國泰航空表示將會加緊留意相關事件,如發現機師不合規故意慢駛,將會作出相應行動。機師在跑道上滑行是否過慢,相信有一些客觀規例作出判斷,例如香港機場規定飛機在跑道運行速度需要在27至37公里範圍內,相信現在飛機先進必定會設有速度記錄儀,要了解司機有否應該不難。另外,世界上除了國泰航空還有很多航空公司,每天都有無數飛機在跑道上滑行,除了一些硬繃繃的數據,其他航空公司機師在跑道上的滑行速度也能夠作出參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但筆者想提出的是,事出必有因,要解決問題就需要找到核心原因。國泰航空可以利用各種制度和規矩規管員工行為,違規即罰。但即使成功,員工只會口服心不服。不管多麼完善制度也必有漏洞,公司堵塞一個漏洞,聰明的員工很快便會找到第二個漏洞乘虛而入。如果彼此都是抱着敵對關係,公司發展必定不會好,員工前途也不會好。誰是誰非其實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如何找出一個讓對方舒服的處理方法,如果任何一方只是堅持自己「正確無誤」而不讓步,最終只會弄成雙輸局面。筆者並不是要評論最近事件誰是誰非,而是想帶出團隊歸屬感的重要,我們無法控制事情發生,有時候星火可以燎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但當問題發生時,團隊是否團結一致對外,還是沒有人願意承擔責任,甚至在團體內互相將責任推卸和指責,找「替死鬼」,這則是我們能夠選擇的。國泰航空選擇如何,相信大家從最近新聞不難找到答案。成長型團體往往會從失敗中學習,找出一個更好方法處理問題。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白這世界沒有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問題發生代表有改善空間,有時候亂石投林,以斬腳趾避沙蟲方式處理問題,引致團隊不團結,引伸出一連串放射性問題,將問題災難性以倍數放大,這種管理方式十分值得商榷。  v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直至執筆之時,國泰航空風波依然未解決,大家不妨繼續觀察,看看管理層能否扭轉劣勢,讓這間曾經讓香港人自豪的公司再展光輝。同時,筆者想告訴那些看似灰心的朋友,不用因為近期看到的事情感到灰心,根據數千年人類歷史,如果大家堅持的理念是正確的,正確的事總會有回復正軌的一天。當然,大前提是大家相信的是正確的事,只有正面投入,才有正面回報。沒有人能夠逆大勢而行,相信大家都聽過哥白尼名字,他出現之前,世人都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其他星體都圍繞地球運轉,包括太陽。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地球圍繞着太陽運轉),這概念衝擊了人類之前上千年根深蒂固的概念。結果不難想像,當時主流意見對於哥白尼作出忽視、藐視、甚至迫害。哥白尼的日心說概念在他生前並沒有獲得認可。其後,伽利略是一位知名出色科學家,當他發明望遠鏡後更加確信哥白尼日心說,當他為日心說護航時,他被拘捕,更加被流放,落得慘淡下場。直至21世紀,相信沒有人再以為太陽是圍繞地球轉動的,日心說已經成為常識,這常識是經過數待人努力以及血汗建立出來的。我們日常會感到迷惘,為什麼一些看似顯淺的東西,別人卻以為荒誕無比,甚至加以抗拒,其實這是自然不過的事。我們不要期盼在短時間內說服別人,反而應該抱着不知道自己信奉的東西何時能夠成為真理,但我們卻能夠成為當中一粒小螺絲,作出一點貢獻。 

【心理文章】談判技巧:如何應對被迫認同 

0
大家有沒有試過,當我們和客戶協商的時候出現意見分歧,對方說:「你自己認為這樣的處理是否合理呢?」對方這句說話明顯是一個陷阱,他想利用這句說話凸顯出我們做法不合理和不正常之處。很多道行不深的朋友聽到對方這樣處處相逼,輕則不知如何應對,重則被迫認同自己不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對方這句說話是不合理的,他問我們:「你自己認為這樣處理方法是否合適呢?」這句說話其實荒誕到極,當我們做出一項決定,自然認為這是合適的,起碼不會是不合理的,難道有人會喜歡做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嗎?當然,作為一位出色的談判家,我們無需要在言語間和對方刀光劍影,我們不妨回答說:「我們先不討論這行為是否合理,因為不同人有不同的做法,但我在其他項目中也採取了這個方法,行之有效。」這樣的回答並沒有和對方硬拼的意思,也沒有指明對方想法是錯的,但我們強調自己做法在其他地方行之有效,這告訴別人自己方法並不是行不通的。  很多人和別人爭論時,總會覺得道理在自己方面,對別人做法總是看不上眼,甚至認為錯誤到極點。我們面對這樣的攻擊,無需要驚慌,也不需要讓步。畢竟我們自己做法也是經過周詳考慮,無需為了別人三言兩語而動搖。當然,我們需要檢討自己方法是否真的放諸四海而皆通,懷着開闊的胸懷聆聽對方意見。 

【勵志文章】身體抱恙的蓋鳴暉 

0
傳統中,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香港各處都會舉辦一場又一場神功戲,過往三年新冠疫情籠罩下,香港不少地區神功戲都停演了。到了2023年,青衣神功戲再次鑼鼓響起,蓋鳴暉帶領着鳴芝聲劇團再踏台版,一來為神明獻藝,二來為歌迷送上—套套精彩名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是一位粵劇迷,自少喜歡蓋鳴暉的演出。記得第一晚演出後,蓋鳴暉表示自己最近身體抱恙,導致聲音有一點沙,筆者的確感受到蓋鳴暉的聲線比正常狀態有點差異,但這點差異絕不是負面意思。雖然蓋鳴暉因身體抱恙導致聲線未如平時般高亢,但她在舞台上散發的那種自信,熟練的功架,讓人們完全不覺得她不在狀態。作為戲迷看到蓋鳴暉身體抱恙,難免會有點擔心,但她的表演卻並沒有因為身體不適失準,特別是她面部的自信,彷彿告訴觀眾:「你們不用可憐正在生病的我,我一踏出台板,我就是專業演員,即使身體不適也不能夠阻止我完成精彩的演出。」  每晚完場後,蓋鳴暉謝幕時那種神采飛揚和自信,這是裝扮不出來的。看完一連五晚的精彩演出,從蓋鳴暉學到自信的重要,我們不能控制世上很多東西,卻能夠控制我們應對這些挑戰和逆境時的態度。面對困難時,如果我們一笑置之,利用自己還擁有的東西克服這些突如其來的困難,我們便會創造出一場又一場與別不同的演出。 

【心理文章】商家打造的安慰劑效應 

0
安慰劑效應是指人們心理會影響我們對於某物品對我們影響的看法,外國曾經有不同實驗證明,不少病人被注入聲稱能針對治理他們正面對疾病的「安慰劑」(這些安慰劑在醫學角度根本和那些疾病沒有半點關系),這些病人會認為自己的疾病因此得到好轉。說穿了,安慰劑效應是利用我們的心理弱點,蒙騙我們的感覺。大家可能會想,我們都不是病人,安慰劑效應和自己無關。但是,其實我們在每天生活中,受到安慰劑效應影響也不自知,不少商家也利用着我們容易受騙的心理為作出產品包裝設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2017年,工作人員找來150多名法國巴黎男生參加一個實驗。對於巴黎這個浪漫之都,不少當地人有喜歡飲酒習慣。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並讓他們品嚐一杯雞尾酒。三組參加者收到的雞尾酒都是一樣的,但工作人員告訴第一組參加者,他們品嚐的是伏特加味雞尾酒,第二組參加者品嚐的則是果汁雞尾酒,第三組參加者品嚐的味道最有趣,工作人員說這是紅牛雞尾酒,這款雞尾酒是由著名能量飲品紅牛加上伏特加調配而成的。  工作人員觀察參加者飲酒後的反應,結果發現第三組參加者(即是品嚐了紅牛雞尾酒)的參加者,往往表現得比較醉醺醺樣子,呈較亢奮狀態,較容易做出各種危險行為。大家可要知道,紅牛這個能量飲品一向賣點就是「給你一對翼」,聲稱用家飲後能充滿能量,當實驗參加者以為自己飲的雞尾酒包括能量飲品紅牛成分,心理上就會產生安慰劑效應,認為這雞尾酒能讓他們充滿能量。相反,即使其餘兩組參加者品嚐同一款雞尾酒,他們認為這只是由普通果汁和伏特加調制而成,對他們來說只是普通的酒,只要不過量飲用,身體不會有特別反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安慰劑效應影響遍及世界每個角落,聰明的商家利用人們這種心理,希望我們墜入他們預設的銷售陷阱中。說實話,安慰劑效應本身無好壞之分,只視乎我們使用方法和動機,例如在醫療設備缺乏的地方,醫生能夠利用安慰劑讓病人在資源缺乏下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已經獲得足夠治療。根據不少研究發現,很多病人治療是靠自己意志和努力,藥物和其他醫療協助只是輔助角色,安慰劑效應能激起人們鬥志,讓人們更加容易克服疾病。當然,有心人也能夠利用安慰劑效應,為其他人佈下陷阱,從而達到他們的目標。 

【勵志文章】強人也不能阻擋世界進步 

0
喬布斯是公認的偉人,他發明的iPhone為「電話」這個名詞作了重新定義,他將音樂、電話和網絡接合在一部小小的iPhone 中 。當他剛推出iPhone時,行業權威對於iPhone 一致不看好,他們認為人們不會為一部小小手機支付高昂價錢,例如當時手機龍頭諾基亞雖然很早便掌握生產智能手機技術,但遲疑未決,他們不認為這會成為趨勢。  當時微軟首席執行官鮑爾默曾經公開提到,他認為 iPhone 不會在任何市場取得重要的市場份額。當時專業人士喜歡採用的Blackberry生產商首席執行官看到Iphone 發佈會後也向傳媒大派定心丸,表示Iphone 看起來不會取代他們地位。歷史告訴我們真相,鮑爾默在2016年公開就當年的看法承認錯誤。Blackberry 生產商在2020年2月起宣佈將不會再生產手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證明,喬布斯是有遠見的。他改變了人們使用電話的習慣,也讓資訊流通速度更快。不過,喬布斯的遠見也不是每次奏效的。有次,他被問及會否嘗試研發輕觸式屏幕設計的電腦,當時他的說法是,他認為輕觸式設計違反人體工學,所以不會考慮。而他的接任人庫克也曾公開提到他認為將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結合一起,情況就如將多士爐和雪櫃結合一起,一點也不協調,暗示這不會是他們發展方向。  最近筆者看到一篇新聞,蘋果公司將會在2025年推出首部螢幕輕觸式MacBook (手提電腦),這意味蘋果公司正修改他們對於輕觸式螢幕手提電腦的看法,並加以發展。說實話,筆者對於科技並不熟識,但從管理角度上看,我認為蘋果公司願意放下根深蒂固的思維,願意嘗試新功能為發展趨勢,這很值得我們欣賞。很多行業龍頭公司都會享受着當刻的光輝,認為自己現在擁有的技術是無可替代的,對於其他競爭對手提出的技術會加以忽視,甚至鄙視。近年,越來越多電腦生產商,包括微軟都開始提出了輕觸式手提電腦,微軟創作的Windows surface鍵盤更加能夠輕鬆拆除 ,用家能夠根據自己需求,將設備變成一部平板電腦或一部手提電腦。看到競爭對手如此進取提昇產品,對於蘋果公司來說,他們的MacBook顯然漸漸變得有點落伍。現在,看來蘋果公司已經放下身段,無論創辦人喬布斯是否認同輕觸式螢幕既然這是大勢所趨,競爭對手推出後也獲得不錯反應,他們開始進行相關研發。大家可不要看輕蘋果公司這次嘗試,對於一間正鴻運當頭的公司,要他們承認自己不足是十分困難的,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

【心理文章】快樂的好處 

0
人生在世,只是匆匆數十年,學會掌握如何快活渡過每一天,是經營成功人生不二法門。大家可不要看輕「開心」兩字,在人生旅途中要持續保持開心心境一點也不簡單,因為總會有不同瑣碎事,會不斷挑戰我們情商。  加州大學薩莉亞.柳波莫斯基團隊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一批「幸福」的參加者進行實驗,工作人員在實驗期間會用盡一切的方法讓參加者感到快樂,例如利用誇獎他們的技巧,告訴他們真聰明等等,讓他們感到成功感。有時候,工作人員會讓參加者做一些他們喜歡的活動,例如跳舞,觀賞喜劇等等。接著,工作人員參看當地超過20萬人的資料,進行追蹤觀察,結果發現,這些較為開心的人,人生往往會比較美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不單自己開心,他們還會將正能量散發開去,他們會變得更加大方,熱心助人,他們的身心快樂也會提高他們面對逆境的應付能力。特別一提的是,他們的開心不單止會導致他們情緒愉快,更加會導致他們的解難能力提高。研究人員甚至發現開心的人會比其他人聰明一些。由此可見,懂得開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文章開首提到,懂得開心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並不簡單,我們面對逆境的時候,我們直覺會導致情緒緊張起來,直接影響我們的應對方法。  開心是一個習慣,需要用時間形成,越開心的人會越開心,越消極的人會越消極。開心也是一種人生態度,逆境可以決定我們能夠享受到的物質生活,但卻不能控制我們心境。即使生活在貧窮的貧民窟中,不少人依然能夠保持積極面對的奮鬥雄心。大家現在看到的不少影視明星,年幼時候也是在貧窮屋村中長大。成功人士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們懂得讓自己快樂,亦會珍惜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