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你找我吧,我會全權負責!

0
在《史丹福大學被受歡迎的權力課》一書中,作者德博拉·格林菲爾德跟我們分享了一個關於領袖魅力的案例,說明一位有魅力的領袖並不需要口若懸河、態度進取,也能獲得別人的支持。有時候,默不作聲的人只要在適當時候表現出承擔力,也足以讓強勁的對手折服。史丹福大學有項名為「高管挑戰賽」的活動,讓當時就讀的470名MBA學生參加,他們需要向由校友組成的評判推廣他們的商業計劃書。由校友組成的評判需要點評參賽者的表現,以讓參加者有一個學習機會! 比賽過程中,參賽者需要向評判推銷自己的商業策略,並獲得他們的認同,達成共識。在參賽者表現的同時,評判會對他們作出不留情的提問,這也是校友對師弟妹的一種訓練。其中一組參賽者由兩位學生組成,他們都像其他參賽者一樣穿着整齊西裝。其中一位組員看起來是報告的主力,他口若懸河地推銷着計劃書,氣勢如虹。另一位組員是一位非洲裔學生,她身材嬌小,看起來有一點弱不禁風的味道。特別一提的是,眼前校友評委大部份都是白人,對比之下這位參賽者看起來處於下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比賽中,由校友充當的評判當然不會輕易放過參加者,他們會提出百般留難,讓參加者難堪的問題,用以挑戰他們的情商指數。正當組員不斷推銷的時候,其中一位評判拍桌子地問:「如果你們計劃書內容錯的話,這責任誰負責?」剛才自信十足的組員看起來被這問題嚇到了,發著呆。這時評判再次追問:「這應該由誰負責?」剛才一直沒有發言的女生看了這位評判一眼,毫無懼怕,表現出十分果斷地說:「你直接來找我就好了,我會為此負責!」那女生表現毫無畏懼,在場氣氛緊張到極點,所有人都被那女孩的反應驚呆了,她不再是那位嬌小的非裔女生,她的氣場已經足以震懾全場。結果,評判認為這位女生的表現很好,在關鍵時刻給予評判信心,這小組也順利在這比賽中獲得很好成績。這位女生在比賽中的大部份時間並沒有爭取表現,她也沒有洪亮的聲線,沒有爭取發言權,沒有強行推廣計劃書,但在關鍵時刻表現果斷和承擔,足以讓評判對她投上信心一票。 領袖的魅力不是倚靠強勢建立的,我們就算叫得聲嘶力竭,別人簡單一句也足以擊敗我們。領袖需要擔當的勇氣,需要勇於承擔正在處理事情可能發生的各種結果。只要我們願意承擔,魅力自然會從我們身上散發出來。中國戰國時期,藺相如代表趙國出仕秦國,獻上珍貴的玉石:連城璧。當時,秦國是戰國七雄中勢力最強的國家,經常以強凌弱,秦王希望推翻對趙王的承諾,在不以城池交換前提下,騙取和氏璧。當藺相如發現秦王陰謀後,面對秦王毫無懼怕,反而陳述厲害,表明自己從不怕死,如果秦王堅決騙取和氏璧,他就會和璧玉一起犧牲。結果,秦王面對身份地位比自己低得多的藺相如無能為力,只能完璧歸趙。領袖的權力不是建立於身份和地位,我們堅持的理念和原則反而是讓我們散發魅力的不二法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零食俠

0
在電影世界,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不同英雄人物,例如蜘蛛俠、鋼鐵俠和蝙蝠俠等等。這些都是電影公司虛構出來的英雄人物,起著警惡懲奸的作用,現實世界中真的有這樣鋤強扶弱的英雄嗎?2012年4月,紐約地鐵內真的出現了一位被人稱為「零食俠」的英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發當時,一對男女正在地鐵中爭執,拳腿橫飛,情況十分混亂。地鐵內其他乘客看到兩位激動的表現,都不敢加入其中。這時,24歲建築師查爾斯·桑德拿着一包品客薯片走到兩人中間,情況馬上變得十分尷尬。這對男女本身正在互相揮拳,但一位陌生人頓然站在中間,還在冷靜地吃薯片,這是多麼尷尬的情況!不過,查爾斯的舉動的確成功阻止了一場打鬥繼續下去,這對男女的情緒也因為查爾斯介入而冷靜下來。有乘客將這情景利用手機拍攝下來,並放到互聯網,很短的時間內已經獲得了數十萬人的觀看,他們都熱烈表揚查爾斯冷靜的表現。查爾斯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使用武力,只是冷靜地站在兩人中間形成屏障,一邊還若無其事地吃着薯片,被人稱為「零食俠」。 查爾斯的行為告訴我們,任何人都能夠成為英雄,只要我們願意在別人需要協助的情況下主動出手,儘管那些行動只是舉手之勞,就像查爾斯只是站在爭執兩人中間,也足以發揮重要的作用。當別人需要我們協助時,不少人都會採取旁觀者態度,忘記自己也能夠針對局勢提供一點協助,這個世界真的需要多一點「零食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視而不見的事實

0
有天,英國醫療界由於不滿政府的醫療政策,一班護士群起遊行,爭取訴求。有「鐵娘子」封號的戴卓爾夫人被記者問到有關醫護界訴求的時候,斷然跟記者說:「護士是不會遊行的。」顯然,當時戴卓爾夫人相信政府有能力控制局面,即使醫護界有不滿,也未至於會公開遊行。這時,記者拿出一段護士遊行的影片給戴卓爾夫人看,記者心中估計戴卓爾夫人必會感到十分錯愕,誰知戴卓爾夫人以十分堅定的眼神,滿心自信地說:「這些並不是醫護人員,醫護人員是不會遊行的。」戴卓爾夫人和記者這段對話引起了社會迴響,戴卓爾夫人即使看着真實的影片,心中依然對於「醫護界人員是不會遊行的」事實視而不見。戴卓爾夫人作為英國的首相,能力無可置疑,這事告訴我們,即使多麼英明的人也是會有思考盲點,對於一些顯然易貝的事實往往會採取視而不見態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有人會說,戴卓爾夫人之所以這樣說,或許是因為她的政治立場,她不願承認有人不滿政府政策,但這原因不足以解釋戴卓爾夫人的舉動。因為即使最普通的人,也能夠清楚看到影片中,那些正在抗議的確實是真正的醫護。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解釋戴卓爾夫人的表現。第一就是她當時憤怒情緒蓋過了理智,即使她看見影片中的確實是醫護人員,也故意「鬥氣」說他們不是醫護人員。事實上,現今社會,有權勢人士指鹿為馬的論述並不罕見,大家打開報紙隨時也能夠找到。  假設戴卓爾夫人並不是「指鹿為馬」,又有沒有其他原因能夠解釋她的表現呢?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他的巨著《快思慢想》中提出一個見解,他認為人們思考主要由兩個系統組成,分別是系統一部系統二。系統一是簡單、直接和快,就像我們本能反應和直覺,例如我們知道吃飯時需要拿起餐具、進入房子之前需要利用鎖匙開鎖、睡覺之前需要關燈等等。由於這些行為不斷重複,而且沒有變化,我們思考漸漸成為了慣性,一切變得理所當然。這樣的思考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減輕不少煩惱,也讓我們能夠騰出更多空間思考更複雜的問題。戴卓爾夫人有可能在訪問期間利用了思考系統一作為回答問題的方法,她沉醉於自己固有思維中,不加思索便回答記者問題。結果,她對於事實發生真相視而不見。事實上,在記者訪問過程中,戴卓爾夫人回答速度十分快,既可以說明她早有準備,也可以說明她沒有經過周詳思考便回答記者問題,所以她絕對有可能是利用思考系統一回答問題,做出這出乎常理的回應!  要處理思考系統一的盲點,我們就需要啟動思考系統二,思考系統二重視邏輯思考和理性分析,它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和精力思考問題,它特色是比較慢,但思考內容比較嚴謹和邏輯,適合一些較特別和複雜的問題。特別的是,人類是有惰性的,當我們沒有提醒自己,我們很容易就會利用思考系統統一作為思考方式,因為對於我們大腦來說,利用思考系統一方式思考比較輕鬆和簡單,直接了當,但缺點就是會進入思考盲點。鼓勵自己利用思考系統二方式思考問題的方法很簡單,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退一步思考問題,如果發現這問題和我們平常遇見的截然不同,我們就應該鼓勵自己作出多角度的思考,在這思考的過程中,思考系統二就會漸漸啟動,克服惰性則是啟動思考系統二最關鍵的一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不用這200萬支票,你給我的已經足夠

0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件江湖傳聞,經筆者研究,這傳聞可信性不高,但當中道理值得我們學習。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富,他的智慧和才能不能輕視。 有天,服務他多年的私人司機到了退休年齡,決定從崗位中退下來,享受人生。李嘉誠為了答謝這位司機多年來的忠心服務,於是在他退休當天,親手交一張2,000,000的支票給他,作為感謝。誰知,這位司機感謝了李嘉誠的心意後,將這支票原封不動地交還李嘉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嘉誠就問司機為什麼不願意接受這支票。司機就說:「多年來你給我的已經足夠,我現在已經擁有超過10,000,000的資產,不再需要為生活憂愁,所以也不用接受這支票了。」李嘉誠覺得十分奇怪,他很清楚眼前這位司機的工資,就算他努力儲蓄,也絕無可能有千萬身家,於是他就好奇追問司機致富的方法。司機說:「你是十分出色的商人,而我是你多年來的司機,每天都會聽到你在車上和不同人通電話或交談內容,這些都是關於商業機會和世界大事。我從你的說話中,掌握了不少資訊。有時候,當你分析某個行業前景樂觀時,我就會花上一點時間去了解和這行業相關的資料,並且作出投資。多年來我就是透過聆聽和觀察,不斷投資,賺得了一筆可觀的利潤,現在總算生活無憂。」李嘉誠聽到司機這番說話,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這個傳聞或許不是真實事件,故事主角素質的確十分值得我們借鏡。這位司機多年來盡忠職守,獲得李嘉誠認同。更加值得欣賞的是,他在工作之餘,更加利用工作的優勢,透過觀察和聆聽,爭取上游機會。不少人抱怨自己工作無聊,覺得工作只是起著維生作用,從來沒有考慮工作的意義。然而,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心扉,多一些觀察,不同工作也是有着無限機會。在日本,有不少人窮一世努力也在鑽研單一的技巧,例如不少負責切刺身的師傅用一輩子的努力鑽研刀法,結果成為這方面的專家,也能獲得可觀的回報。又例如在航空業,不少空姐都會利用工餘時間在世界各地進行代購的工作,為自己增加一點額外的收入。工作是否有意義並不在於工作本身,因為社會需求的工作崗位,都有著它們的意義,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發掘出來。  以李嘉誠為例,他現在業務遍及全球,以及多個行業。但他本身只是一間塑膠花廠員工,充當着最基層的工作。李嘉誠沒有看輕這份工作,努力做好,終於找到自己發揮的機會,從而開拓出一片新天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勵志文章】成就夢想的秘密

0
不同人有不同夢想。有時,夢想看起來有點遙不可及,因為如果太容易達到,我們就會失去前進動力。有些人的夢想是, 40歲便能夠成為千萬富翁,提早退休。大家試想一下,如果大家只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小子,沒有什麼工作經驗,要成為千萬富翁的夢想是否真的和「發夢」一樣呢?  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一天,兩位朋友在森林散步。忽然,他們看見後方有一隻大灰熊正衝着他們而來,正要吃掉他們的樣子。這隻大灰熊速度很快,而且十分兇猛,看起來這兩位朋友都將會成為大灰熊的午餐。這時,其中一位朋友說:「我們根本不用跑,因為我們都會成為大灰熊的午餐。」這時,另一位朋友說:「你說得不對,只要我跑得比你快便足夠了。」那位朋友這樣說,我不禁商榷他們的友誼有多深,但他說的內容是正確的。大灰熊正常只會捕捉一隻獵物,這人只要跑得比另一位朋友快,也就能夠保著性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我們將夢想化成為現實,其中一個關鍵是如何修建一條階梯,將現實和夢想連接著。達成夢想有一定難度,我們前進道路需要步步拾級而上。簡單來說,我們就是要建造一條階梯,每當我們完成一個階段,我們就像踏上階梯的一個新台階,直至走到階梯終點,我們的夢想也就能達到。我們利用階梯中的階級來形容達成夢想中的不同階段目標。我們知道完成階梯後即是達到夢想,而我們在不同階段中只著眼於面前的一個個小目標。隨著小目標逐一達到,我們距離達到夢想也越來越接近。這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循序漸進,將虛無飄渺的目標變成可達到的。例如你想當一位千萬富翁,這是虛無飄渺的夢想,但當你思考有什麼方法能夠達到這目標,你就會想到一些方案,例如努力讀書、找一份大公司工作、進行一些投資等等。萬丈高樓從地起,任何成功人士也是經歷過艱辛起步階段。成功人士往往能夠利用明確路線圖,讓自己一步一步踏上高峰。回到上面提到關於兩位朋友和大灰熊的故事,這位朋友雖然有着遠大的夢想,就是要保着性命,面對體型和速度都比自己強的野獸,逃脫看起來是不可能達到的任務。但這位朋友巧動腦子,他明白在此時此刻,只需要簡單做到一樣東西,就是跑得比另一人快,已經足夠逃出生天。  特別一提的是,當我們創造夢想階梯時,我們要適當處理每個階梯的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每個階段的難度太高,我們就會經常體驗失敗,消磨鬥志,甚至會有放棄的想法。相反,如果每個階梯高度太低,我們能夠輕鬆達到,一來我們需要經過更漫長的階梯才能達到夢想,二來過於輕鬆的階梯也會讓我們失去向上的動力。當我們制定階梯時,這些階梯需要是有一些挑戰性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達到。我們通過時間一步一步拾級而上,最後能夠達到的高度將會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管理文章】關於權力的三個迷思

0
權力,總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感覺。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談談關於「權力」的三個迷思。  一:權力只屬於某部份人  有些人認為,權力是屬於某部份人專利,尤其是和該人身份地位有很大關係。權力的確和地位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有必然性的。擁有較高地位的人,往往擁有較大權力,例如國王一句話,比平民說一千句還要有威力。但需留意的是,一些沒有地位的人也能夠在自己崗位上發揮影響力。舉個例子,有天你在街上散步,忽然感到肚痛,於是就跑到附近公廁。這個公廁只有一格,一位陌生人比你更早排隊。你知道你已經沒有足夠時間等待這位陌生人如廁,於是你請求這位陌生人先讓你使用廁所。對於這情況,你不知道這位陌生人身份和地位,但由於他排在你前面,他掌握你能否先去廁所的命運,他的決定就是他權力彰顯的時刻。任何人都有發揮權力的機會,只是我們有時候不察覺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二:權力是需要別人認同的  權力之所以能起作用,是因為其他人都承認你擁有權力。我們生活在一個群居社會,大家每天都需要溝通和交流,如果你自以為擁有權力,但其他人不認同,你只會是一隻「冇牙老虎」,發揮不到什麼作用。打個比方說,你是一間企業的老闆,正常情況下,你絕對有權力影響公司政策的制定,但你所推行的政策需要由下屬執行,如果你不得民心,下屬只是阿諛奉承,沒有認真執行,你的權力能夠發揮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更差的情況是,有些員工會組成工會,與管理層抗衡,進一步削弱領導層權力。權力是相輔相成的,擁有權力的人必須要得到其他人認同,權力才能發揮作用。  大家不用擔心自己地位低微會導致沒有權力。再以老闆和下屬為例子,老闆由於制度上賦予的地位,看起來比較有權力。但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工作出色,勤奮上進的員工,在市場上不易聘請得到,在老闆角度中,你擁有的議價權力絕對不少。  三:權力不是長久擁有的  你現在擁有權力,並不代表你下一秒擁有權力。打個比方說,某個地方的高級官員本身掌控著這地區中一切事務,但一天他被爆出醜聞,在群眾壓力下被迫下台,他頓然失去了權力,這一切來得急促而且被動。又例如,一間企業本身擁有巨大市場佔有率,能夠掌控整個行業發展,一天他爆發了產品信心危機,這間企業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力馬上失去了。曾經雄霸照相機生產一段長時間的柯達公司和前手機生產商諾基亞沒落就是很好的例子。  提起日常生活,作為父母,我們對於小孩來說是有權力的,我們能夠利用成人身份教導孩子,讓他們跟從我們教導方向成長。但隨着小孩成長變成大人,我們對他們的影響力會變得越來越細,最後變得沒有甚麼影響力。權力不是永恆的,也不是屬於某人的,權力是需要得到別人認同。在我們人生中,必定會經歷擁有權力和失去的權力的時光,大家不用過分介懷。我們在人生不同階段中,對於不同人可能有着不同的權力彰顯,例如我們在公司可能地位卑微,但回到家中作為孩子父母,我們權力相對較大。權力是虛無的,我們不用特別感覺和爭取,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利用權力令自己和身邊人活得更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哲學文章】三條道德難題

0
請大家先考慮以下三種情況,會作出如何抉擇: 第一種情況:假設你是一架電車車長,電車行駛過程中忽然失控未能減速,在你眼前正好是路軌分叉口,在路軌正前方有五個修路工人正在修理路軌,而在路軌分叉口另一邊則有一個修路工人正在工作。假設工人們沒有足夠時間離開路軌,你只能選擇讓電車繼續高速前行,撞向那五名修路工人,或將電車轉入分叉道,那五位修路工人能夠保住性命,但那位可憐的修路工人則會犧牲,你會如何選擇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第二種情況:你經過一個池塘,剛巧看見一位小孩遇溺。假設你懂得游水,能夠拯救那位小孩,但你的褲子卻會因此濕掉,你會選擇拯救這位小孩嗎? 第三種情況:你是醫護人員,有天五位生命垂危的病人被送進急症室,他們分別各自需要一個不同的器官續命。這時,一位身體健康的人剛巧走進急症室,假設你能夠選擇殺死這位健康的人,並將他身上的不同部位器官轉贈那五位生命垂危的病人。犧牲一條生命,拯救五條生命,你會如此選擇嗎? 如果大家覺得很難作出決定,筆者不妨給大家三個選擇,分別是就上面3個情況用以下其中一個詞語形容,分別是「允許」、「義務」和「禁止」,而詞語不能重覆在不同情況出現。這是一個真實的實驗,在1500名受訪者中,大約90%受訪者認為為了拯救五名修路工人而將電車轉向是「允許」的;有97%人認為自己有義務拯救那位遇溺的小孩;97%受訪者認為採摘健康人器官是禁止的。 大家發覺這實驗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嗎?在第一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中,思考抉擇同樣是關於是否犧牲一個人的性命,以拯救五個人的性命,但受訪者的選擇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這原因是,在第一種情況中,無論出現哪種抉擇都會導致有人死亡,要不是那5名修路工人,要不就是另一名修路工人。面對兩種都會造成損失的選擇,人們自然會選擇一種影響較輕微的方案,就是犧牲一人的性命,已救回五人的性命。但在第三種情況,那名健康的人本身是不用犧牲的,也就是說這並不是二選一的必然抉擇。受訪者不禁思考,如果要犧牲這位無辜人的性命,他們的行為就像謀殺一樣,於是他們會選擇「禁止」這選項。面對不同的情況,人們對於一條生命的態度截然不同,這是道德的問題,也是一條哲學的問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 】從聖經中尋找潛意識的果效

0
要激發我們的潛意識,就必須對某事產生強烈的信念,我們要真心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不能有絲毫懷疑,這樣才能激活潛意識。事實上在聖經記載中,也有不少關於「信」的威力。  在馬太福音第八章中記載,耶穌走進了迦百農,有一位百夫長走到他的面前,請求著:「我的主啊,我的僕人患上了癱瘓病,現在在家中十分痛苦。」耶穌就答應去醫治這位僕人。這是百夫長說:「我的主,要你到我家,我實在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相信我的僕人就會康復。」百夫長的意思是,他相信耶穌有能力能夠透過一句說話就能夠讓僕人康復。耶穌對這位百夫長對自己的信任感到十分希奇,就跟他說:「我實在告訴大家,我在以色列從沒有見過如這位百夫長般,對我能力有那麼大的信心的人。」耶穌跟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由於你擁有的信心,我就給你成全。」百夫長回家後,僕人果然康復了。耶穌清楚指出,僕人之所以能夠康復,是由於百夫長對於他有絕對的信心,患上嚴重疾病如癱瘓病的患者也得以完全康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馬太福音第九章中也記載了幾件關於「信」的事情。話說一位因病導致身體癱瘓的的人被抬到耶穌面前,希望耶穌能夠協助他康復。耶穌就跟病人說:「小子,你放心吧!你的罪已經得到赦免。」起初,在旁圍觀的人都以為耶穌在開玩笑,這時耶穌又說:「你現在起來吧,拿着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這時,這位癱子竟然真的能夠重新站起來,而且能夠走路回家。這位癱子顯然是對於耶穌有一定的信任,認為他能夠協助自己康復,才會請求他幫助。於是,耶穌跟他說他已經康復,他的潛意識因此啟發了,讓自己能夠重新站起來。  又有一位女子患了12年的血漏症。血漏的意思是,女子在經期以外的時間還不斷流血,當時人將這情況視為不潔。這位女子來到耶穌後面,摸了他的衣服一下,耶穌就跟她說:「我的女兒呀,你放心!你的信任拯救了你,你現在就會康復。」結果,這位患了長期血漏症的女士果然康復了。接着,又有兩位盲人走到耶穌的面前說:「大衛的子孫,請可憐我們吧!」耶穌就問這兩位盲人說:「你們都相信我能夠做到嗎? 」。兩位盲人都說:「主啊!我們都相信。」耶穌就摸了他們眼睛一下,並說:「現在因為你們的相信成全你們吧!」接着,這兩位盲人果然能夠重新見到光明。耶穌跟他們說:「你們一定要小心,不能讓其他人知道這事。」  這十分有趣,為什麼耶穌不想其他人知道自己在行神蹟呢?其實,耶穌並不是介意其他人知道神蹟的存在,而是因為這兩位盲人,以及上面曾經接受他治療的人,他們之所以得到救治是因為他們的潛意識受到啟發,發揮出無限的潛能。當他們將事情告訴其他人,其他人也許會對他們所提到的事產生懷疑,甚至挑戰。這些負面的能量會影響他們的潛意識,甚至產生反效果。潛意識是十分特別的,它沒有分辨情緒的能力,當我們向它發放正能量,它就會向正能量方面發展,反之亦然。這也是耶穌苦口婆心,希望那些受助人不要四處張揚的原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潛意識的力量

0
顧名思義,潛意識是指我們潛在的能力,我們平時並不察覺它存在,但它力量強大足以改變事情的走向。我們人生總會有很多事情一時之間解決不了。這時,潛意識便能起着關鍵作用。我們解決困難的能力就像一座浮在大海上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份就是我們自己認為自己擁有的能力,例如我們通過考核獲得的技能證書、我們的職位專業等等。我們透過一些客觀標準,認定了自己某些能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海平面之下的冰山體積,往往比露出海平面部份大得多,這就像我們潛意識一樣,我們潛意識能力巨大,但平時卻深藏不露。當我們面對困難時,首先要啟發潛意識讓它為我們努力。有趣的是,潛意識不會過濾我們的情緒,當我們正向思維時,潛意識也會向着正面方向啟動,反之亦然。不少人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往往會產生消極負能量,潛意識啟動了,它會將困境無限擴大,這也是潛意識的力量!知道這個秘密後,當我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千萬不要氣餒和灰心,我們必定要懷着正面能量,而且必須是由心而發,不能假裝出來的,因為潛意識實在太強大,能夠分辨我們真實的想法。當我們由衷地抱着正能量,不對負面消息持有半點相信,潛意識就會發揮極大的作用。 在澳洲珀斯,一位爸爸患上了肺結核,情況不樂觀。兒子決定讓父親重新獲得健康的身體,他剛巧知道一位四處遊歷的修士經過當地,而這位修士剛剛從歐洲一間以治癒神跡聞名於世的教堂回來,並帶來了一枚中世紀的戒指,上面鑲着「真實十字架」碎片。傳說中,不少患有重病的病人只要能夠摸到戒指上的十字架碎片一下,就能夠脫離病魔,重獲健康。於是,這位兒子就拜訪這位修士,希望這位修士能夠借出戒指,讓父親渡過難關。結果,修士決定借出戒指,孩子興高采烈地回家跟父親說明戒指之事,父親一聽之後, 十分開心,就將戒指放在自己的胸前,這天他睡得很好。第二天早上,神跡果然出現了,他到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所有肺結核反應都呈陰性,也就是說他已經康復了。相信不少讀者也會覺得,這是一件神跡!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神跡,而是這位孩子洞悉了潛意識的力量,編造了一個故事,那顆戒指上的碎木裝飾根本不是來自「真十字架」,而只是隨便在河邊拾起的碎木塊。他編造這個故事是為了激發父親的潛意識,讓他知道自己得到神明的幫助,有能力渡過難關。拯救父親身體的並不是神明,而是父親自己的意志力和潛意識。每天,世界各地出現了不少看起來匪夷所思的事,一些人們的表現超出人類的極限,例如遇上嚴重交通意外後的人奇蹟康復、特技人員徒手完成一些高難度動作等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潛意識的力量不容忽視,接下來,我們將會和大家分享更多啟發潛意識的方法,讓大家工作時,事半功倍。 Ben Sir

【管理文章】對於領導者,執行力重要,還是策略重要呢?

0
在閱讀本文之前,請大家先思考一下題目,對於一位領導者,執行力重要,還是策略重要呢?柏林航空曾經是德國第二大航空公司,擁有飛機數目多達三百多架,但在2017年,柏林航空經歷連年虧損,終於步向破產命運。柏林航空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專家表示這是因為柏林航空缺乏發展的明確方向和策略,她希望開拓廉價航空市場,同時希望打造高端品牌形象,這截然不同的市場定位讓公司陷入萬劫不復的輪迴當中。那些追求高質素服務的乘客不覺得柏林航空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相反,那些追求廉價機票的乘客,又覺得柏林航空票價比真正的廉價航空貴得多,毫無競爭力。結果,曾經雄霸德國航空業半邊天的柏林航空落得暗淡的收場。從柏林航空事例,我們知道公司發展策略非常重要,策略就像航海圖一樣,能引導公司向着我們希望的方向前行。但如果企業沒有制定正確的策略和方向,則很可能會導致公司步向衰退,甚至滅亡。筆者和大家分享這個案例,目的就是說明策略的重要,但筆者認為一個領導擁有執行力遠比領導者擁有英明的策略更加重要。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延伸閱讀: 辛苦你了,Vincent ! 為什麼筆者會這樣說呢?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人可以有千萬個點子,但如果沒有落實執行,這些點子只會活在他們的腦海中,並不會化為現實。例如一個領袖,他能夠同時想像自己推出不同的產品,例如成為地產發展商、成為航空專家、成為環保科技發展方商等等。一個人的想像力是無限的,但我們需要將這些想像力化為現實就需要強大的執行力。執行力能夠讓我們的發展策略切實執行,向着標桿進發。如果我們擁有一個策略,但沒有堅持的毅力,最終策略並不會成功。這就是策略重要,但執行力更加重要的原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人肉狩獵團

0
生活在香港,不少人認為幸福是必然的。大家有沒有想過,在這個地球上,不少人每天都生活在苦難和驚恐當中。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我想活得像個人》的書,作者是一位南韓戰地記者,他曾經為阿富汗及朝鮮脫北者作專題研究。書中有一幕讓筆者感到驚訝,在朝鮮邊境有一種特別的旅遊活動,這行程只會在夜間舉行,導遊收取費用後,會帶着團友在鴨綠江上遊覽。大家也許會想,在漆黑夜晚中,烏黑的鴨綠江有什麼好看呢?事實上,這觀光只能夠在晚上舉行,船會悄悄地靠近朝鮮岸邊,這時候,樹林中會出現鬼影憧憧,正當參加者以為有什麼怪獸出現的時候,一些朝鮮人從林中走出,這時導遊會和參加者打個照面,著參加者給這些朝鮮人一些物資。原來,這活動高潮在於讓參加者近距離接觸朝鮮人。筆者看到這裏,不禁唏噓,書中描述的朝鮮人就將動物園裏的動物一樣,等候着遊人餵吃,大家可要知道,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河之隔,朝鮮人和現代人彷彿隔天邊遠,毫無自尊可言,這種特別的旅遊體驗名副其實是「人肉狩獵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中東死生門》一書中,作者在巴勒斯坦充當戰地記者超過10年,見盡生死,悟人生之無常。讓筆者感到最可憐的是,一些本身應該是天真無瑕的小朋友,由於自少受到種族概念和極端主義影響,從小便拿起武器,走上戰場,犧牲性命。年紀輕輕失去性命十分淒涼,但在戰場中倖存的小朋友,他們的思維被徹底扭曲,真心信奉極端主義為他們灌輸的思想,發動一次又一次的自殺式襲擊,不單止斷送了自己一生,更加讓其他人受害。 平安不是必然的,我們活在香港,很難想像朝鮮人和巴勒斯坦人每天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工作是為了賺一點錢享受人生,那些活在戰火的人每天卻是為着自己的生存而戰,我們應該多一點為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而感恩。

內有影片【世界最大豪華遊輪2022年驚豔亞洲】

0
皇家加勒比隆重公佈綠洲計畫 全球豪華郵輪領導品牌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以下簡稱:皇家加勒比)今日在上海進行了重大新聞發佈活動,揭曉了綠洲系列新一代郵輪 “海洋奇蹟號” (Wonder of the Seas) 2022年中國啟航計畫。總噸位23.7萬噸正在法國聖納澤爾大西洋船廠建造中的“海洋奇蹟號”,將於2022年3月23日進駐上海,開啟從中國出發的國際郵輪航線。 綠洲系列將世界最大豪華郵輪的世界紀錄保持了12年,在未來10年的郵輪新造船訂單中也沒有任何一艘郵輪會打破綠洲系列創造的這一項世界紀錄。“海洋奇蹟號”不只是一艘豪華郵輪,她是海上城堡,大洋上的綠洲。綠洲系列的前四艘郵輪皆部署北美和歐洲,“海洋奇蹟號”是綠洲系列最年輕的成員,她將成為上海的奇蹟,亞洲海域的奇觀,以其曠世規模和創意設施吸引世界各國遊客來到上海一睹其芳容。 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Michael Bayley表示:「中國市場是皇家加勒比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十二年來,我們在這裡得到合作夥伴的信賴與消費者的愛護。“海洋奇蹟號”的部署是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要承諾,她的到來將成為耀眼的城市風景,打破所有人對郵輪旅行的想像。」 “海洋奇蹟號”為皇家加勒比最受矚目的綠洲系列第五艘郵輪,總噸位為23.7萬噸,長362米,寬64米,總層高18層甲板,船上設有2,867間客房,最多可接待6,988位賓客。作為綠洲系列新一代郵輪,“海洋奇蹟號”將延續綠洲系列備受喜愛的標誌性設備,包括:由真實植物打造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可以在海天一線下領略世界頂級藝術表演的水上劇場(AquaTheater),有10層甲板高的海上最高水滑道終極深淵(Ultimate Abyss),以及在10層甲板高的中庭橫跨25米的高空滑索(Zipline)。此外,“海洋奇蹟號”同時創新性地匯聚了八個不同特色的主題社區,社區內融合全球化與本地化的一站式體驗,遊客們置身其中每時每刻都能發現新的驚喜,是一生之中不容錯過的家庭冒險之旅: 綠洲系列首創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社區將在“海洋奇蹟號”上繼續呈現。這座海上公園環繞著10,000多棵綠色植物,遊客們可以漫步在鬱鬱蔥蔥的草木之間,呼吸海上新鮮空氣,既可享受一個人放空的寧靜,也能與三五知己一起用餐和購物。在百達匯歡樂城(Boardwalk),遊客們可以坐上旋轉木馬,回味童年樂趣;登上13米高的攀岩牆,感受刺激的運動樂趣; 也可以相約好友來到水上劇場,領略氣勢磅礴的高空跳水特技;前往色彩繽紛的糖果灘和令人垂涎的尊尼火箭餐廳一飽味蕾。在泳池和運動世界(Pool & Sports Zone),遊客們可以體驗炫酷無比的海上衝浪;挑戰驚險刺激的高空滑索;登上10層甲板高的終極深淵,在尖叫聲中釋放激情;也可以叫上好友在籃球場勇敢開戰,亦或是和家人在迷你高爾夫大顯身手。遊客們也可以來到娛樂世界(Entertainment Place),近距離觀賞皇家劇院的特邀嘉賓表演和眾多原創表演;更有美輪美奐的冰上演出,以及可以一展歌喉的星光卡拉OK。活動之餘,遊客們可以來到結合購物、餐飲和娛樂為一體的皇家大道(Royal Promenade),品嘗現代咖啡與經典茶飲,聆聽動聽的現場音樂,欣賞皇家別具一格的藝術裝飾,一同享受久違的悠閒時光。一日遊玩結束,集SPA養生、美容、健康、運動於一身的維特麗緹水療和健身中心(Vitality at Sea Spa and Fitness Center)可供遊客們釋放身心,補充能量。對於陪伴孩子出遊的家長們,“海洋奇蹟號”的青少年世界(Youth Zone)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歡樂到尖叫。這裡有富於創新的活動空間、教育課程和趣味遊戲,是親子互動的最佳之選。這裡有讓孩子釋放天性的神奇魔力,帶領他們勇於探索,開啟終身難忘的海上童趣時光。綠洲系列郵輪一直以其七個標誌性街區而聞名——現在“海洋奇蹟號”創新性地打造了第八個社區...

【中華富強號客輪爆炸事件】

0
昨日,由威海駛往中國大連的中華富強號客輪,航程中發現船內一架貨車冒煙,船長隨即將客輪開回碼頭,並展開疏散措施。其後船隻在碼頭發生猛烈爆炸,幸好並沒有造成人命傷亡。 特別一提的是,中華富強號是由中國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她重達4.5萬噸,長212米,闊28.6米,設有460間客房,能夠載1689人。這船更加設有三層停車場,能夠承載超過300架汽車。這艘船10分年輕,她在2020年9月才下水,至今還未有半年,未知今次爆炸對於這船構成多大的損壞,不過小編從影片看來估計不輕。 https://youtu.be/zBlza58N2-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WhHVRV8s

【心理文章】10個影響全球的心理實驗

0
無論大家從事什麼行業或崗位,懂得心理學有助我們應付日常的各種挑戰,因為我們很多時候會受到心理影響,如果我們能夠洞悉自己和其他人的心理,應對不同的挑戰時自然事半功倍。今天,筆者會和大家分享心理學上10個舉足輕重的實驗,希望大家能夠從當中有所啟發。 權威性人格實驗(米爾格倫實驗) 這個實驗由1963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米爾格倫進行,目的在於研究當人們面對權威人士發出一些違背良心命令時,他們會否作出拒絕,還是背著良心服從命令呢?這個實驗緣起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不少德國納粹軍奉命屠殺猶太人,米爾格倫想知道這些執行屠殺命令的士兵是否單純執行着上司命令,而失去個人意志,還是他們真心真意服從上司命令呢?米爾格倫在耶魯大學內招募一批實驗參加者,他們年紀由20歲至50歲不等,學歷和職業都有所不同,這樣目的就是增加實驗的廣泛性。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是一個關於「體罰對於學習功效」的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獨自坐在一間房間中,並在實驗中扮演「老師」的角色,而另一位由工作人員打扮的「學生」則在另一間房間中。兩間房間並不能互相看見,學生和老師只能夠透過房間內的通訊設備對話。實驗開始時,學生透過通訊設備告訴老師,自己的心臟一向有少少毛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OUEC5YXV8U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工作人員要求擔當「老師」的參加者拿着一份試題,並向學生發問,工作人員要求當學生答錯問題時,老師需要利用房間中電擊設備對學生施加電擊,隨着學生答錯問題的次數越多,他們遭受電擊的程度也會越大。起初電擊只有45伏特,之後75伏特、120伏特、150伏特,最後超過450伏特!在實驗開始階段,老師不加思索便向答錯問題的學生施加電擊,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學生隨着答錯問題越多,發出越來越痛苦的聲音。這時,老師開始猶豫起來,因為他們開始認為自己的行為正在傷害那位學生。有些學生開問工作人員:「現在那位學生好像有點不適,實驗可否停止呢?」這時工作人員的回覆是:「請繼續!」「要繼續進行這個實驗,請繼續!」「你必須繼續!」 說實話,參加者認為這個實驗正對學生構成傷害,他們應該斷然拒絕繼續進行實驗,而非順從工作人員指示繼續進行。結果發現, 62.5%參加者繼續進行實驗直至對學生施加最大的450伏特懲罰!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也許對正義有一點執着,但當我們面對一些擁有權力和地位比我們高的人時,我們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受着他們影響,做出一些違背良心行為。看到文章的各位也許對於這說法難以同意,但這個實驗在全球不同的地方進行,得出的結果也是相若。 棉花糖實驗 棉花糖是小朋友最喜歡的零食之一,史丹福心理學家米歇爾博士曾經在1966年到1970年代,在幼稚園進行了一個關於自制力的研究,研究對象是一班幼稚園小朋友。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先在房間中放置了一些小朋友喜歡的零食,例如棉花糖、餅乾、朱古力等等。起初,工作人員跟小朋友說:「這裡有一粒朱古力,你可以馬上享用。但如果你能夠在這裏待上15分鐘而不吃這朱古力,我回來後會再額外給你多一粒朱古力。」正常來說,等待15分鐘可以獲得額外一倍的獎勵,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十分吸引的建議。工作人員期後離開房間, 15分鐘後重新回到房間,結果發現600多名幼稚園小朋友中,只有30%小朋友最終等待了15分鐘,以獲得多一倍的獎賞。這是一個長期的研究,工作人員對於這些小朋友作出了超過1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那些在棉花糖實驗中表現出更多耐性和自制力的小朋友,在將來學校和職場表現都比較出色,相信這是和他們擁有較強自制力有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4WF3cSd9Q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史丹福監獄實驗 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飛利浦.津巴多改裝史丹福大學的一棟大樓地庫成一個模擬監獄,他想研究一下權力會否對於人們行為構成改變。這個實驗邀請了24名大學生參加,工作人員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參加者扮演獄卒角色,另一組參加者則扮演着囚犯角色。這個實驗原本計劃執行兩個星期,飾演囚犯的參加者期間不能離開,就像真的坐牢一樣。相反,那些擔當獄卒的參加者,他們每8小時就輪班一次,在工餘時間能夠自由活動。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他們在實驗期間必須代入角色,作出相應的行為,例如扮演囚犯的參加者,他們在這兩個星期內就需要跟普通囚犯一樣,沒有什麼特權。 實驗開始後,工作人員留意着兩批參加者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如工作人員所料,那些扮作獄卒的參加者,他們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殘暴,竟然擺起官威來。實驗第二天,那些扮作囚犯的參加者嘗試對抗無理的獄卒,群起反抗。這時候,工作人員要求扮演獄卒的參加者必須如獄卒般控制場面。結果,那些獄卒用着嚴厲的方法對付囚犯,包括毆打、羞辱等等,他們脫去囚犯衣服,不給他們足夠食物,反正就是讓囚犯感到難堪和無助。結果情況開始失控,囚犯開始出現各種負面情緒,而獄卒的行為則越來越過分,如此下去必會釀成意外。結果,工作人員在實驗後六天就結束了實驗,比原定實驗兩星期縮短了很多。 心理學上一個名為路西法效應的理論,意思是指一些普通人或團體,在一些特定情況下,他們的人品、思維和行為方式忽然墮落,將人性陰暗面暴露出來,這就像上面實驗中的獄卒一樣,他們本身就是普通的大學生,但由於實驗中他們被任命為獄卒,他們突然感到有無限的權威,於是就將自己的權威施加在無辜的囚犯身上。簡單來說,形成路法西效應主要有以下原因: 1:部份人盲目服從權威性命令,他們不會分析事件的正確性,而是絕對服從上司命令。實驗中的獄卒,他們服從工作人員的指示控制場面,結果變成盲目執行的局面。 2:當某人進行某些行動時能夠匿名,自己身份不會暴露於陽光之下,會更加促使當事人做出墮落行為,因為他們知道不需要為自己行為附上任何責任。 3:路西法效應通常發生於群體,人們之間能夠互相推卸責任,而且互相影響、同聲同氣,即使做出了一些有違道德的事,也能自圓其說; 4:受路西法效應影響的人通常會將被迫害對象去人性化,例如將正在對付的對象稱為「蟑螂」「老鼠」等等,原因是將其他人視作非人類,能夠讓他們展開迫害行為時更加合理化,因為人類是不應該傷害其他人類的,但如果對方不是人類,攻擊起上來自然會更加痛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60lwYmpXbc ...

【心理文章】心態決定你成功之路~定型心態 vs 成長心態

0
引言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認為每個人的能力是天生,還是通過後天努力得來呢?這條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引起兩派擁護者長久爭論。 筆者首先表明立場,我認為個人能力既有天生部分,又有後天努力得來的部份,兩者能夠共融。打個比方說,有些人智商比較高,這是先天得來的,而且有客觀數字能夠證明。但同時筆者認為透過後天努力,我們能夠將個人能力提高。但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我們想靠後天努力增加能力,我們需要付出頗大的力氣,因為我們正要改變一些既定的東西,讓我們踏上一個新台階。不過大家放心的是,只要大家願意付出努力,任何人都能夠憑藉後天努力,克服先天不足。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將人們面對人生的心態分為兩種,分別是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抱着定型心態的人認為每個人能力都是與生俱來的,天生注定不能改變。相反,抱着成長心態的人認為每個人能力是能夠從後天努力而有所增益。兩種心態的人對人生也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方式,列舉如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定型心態 vs 成長心態 定型心態成長心態一:由於他們認為每個人能力都是天生的,他們期望自己天生聰明絕頂,能夠克服所有問題,當遇到一些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和挫折時,他們會感到崩潰,因為他們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增加自己的能力;一:他們認為後天努力能夠增加自己能力,他們面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不會灰心和洩氣,他們知道能夠透過學習過程增加自己技能。人生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終身學習旅程,他們感到樂趣無窮;二:為了保持自信心,他們想到最聰明的方法就是避免接受任何挑戰,因為沒有挑戰,就沒有失敗的機會;二: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也許他們一時之間解決不了,但他們會將這些視作學習的過程,除了不斷增值自己,更加希望會有更多的挑戰。三:由於他們認為自己能力無法改變,當他們面對一些解決不了的事情,他們很快便會選擇放棄;三:面對問題時,他們會努力不懈地想盡辦法解決,並不會輕言放棄。即使短期內解決不了,但他們也會尋找方法增值自己,希望未來能夠處理好。四:他們認為努力對於個人能力是沒有幫助的, 努力只是浪費時間和精神的過程;四:他們認為能力會從努力過程中增加,他們時常為着生命中能夠努力而感恩。五:他們一般自視較高,而且有些驕傲,因為他們對自己能力有信心,所以當別人批評或給意見時,他們往往會加以忽視和否認;  五:他們願意學習新事物,並向著提升自己而努力,他們就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吸收其他人的建議和知識,從而讓自己有所增益六:面對身邊人成功時,他們往往會採取敵對態度,因為他人的成功代表自己失敗;六:他們為着其他人的成功而感恩,他們會借鑑其他人成功之道作出學習和參考,以便自己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結:這類人認為自己能力是天生的,後天努力無補於事,所以他們期望自己天生聰明,面對任何難題都能夠輕易解決。然而,他們的自信是建立於成功處理問題,所以他們對於新的挑戰和困難抱着抗拒的態度,以減低自己失敗的機會。事實上,他們也承擔不起任何失敗的機會,所以他們往往採取保守的態度,這也限制了他們成功的機會;  總結:抱住成長心態的人對人生比較積極,他們或許感受到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但他們同時知道能夠通過努力增強自己能力,每次面對困難和挑戰都是他們學習的機會,他們欣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怕失敗,因為失敗不是長久的,失敗反而是他們成功的踏腳石,他們願意接受其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堅毅和決心是他們成功的柱石; 通過上面圖表,大家必定明白抱着那類型心態的人會比較容易成功,答案是「成長心態」。近年興起正向心理學,我們需要懷着積極心態,才能夠激起自己向上的鬥志。成長心態就是正向心理學的其中一環,它首先讓我們明白自己有不足的地方,自己天生能力未必比得上別人,但我們能夠透過後天努力,不斷強化自己,讓自己逆流而上,闖出一片天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管理文章】企業道歉的藝術

0
引言 企業和人一樣,都會有犯錯機會,一盤生意若要持久健康運作,必須要學懂在犯錯後道歉。然而,企業比人更加複雜,企業是一個團體,裡面包括不同持份者,當出現事故時,企業內不同人會有著不同想法,對於公司是否應該道歉或怎樣道歉都會有着不同見解。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會嘗試和大家分享一下企業在遇到失誤時,如何把握機會道歉,從而讓公司迎難而上,將危機化為機會。 什麼情況需要道歉? 究竟企業在什麼情況需要道歉呢?團隊內不同成員或許有不同的見解,但我們還是能夠找出一些客觀標準,判別公司面對甚麼情況需要道歉。 公司是否有犯錯? 這不難理解,我們只有犯錯的時候,才需要向別人致歉,所以當事故發生後,我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了解事件發生經過,並分析企業在事故中擔當的角色,「迅速」是這部份的關鍵,我們必須用最快速度作初步調查,然後馬上向公眾報告,千萬不要「打慢板」,讓別人覺得自己想推卸責任或不了了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傑出的公司應該在事故被揭發出來之前,已經將事故調查好,並且作出補救方案,千萬不要抱着「紙包着火」心態應對公司所犯的錯誤。2014年,通用汽車宣布回收260萬部汽車,本來,生產商回收有問題汽車是十分正常的,但調查人員發現,通用汽車早在10年前已經發現部份汽車相關零件出現問題,但通用汽車為了聲譽和成本等因素,遲遲沒有公布問題。更重要的是,調查人員發現最少有13名無辜的人因為這件零件導致車輛在公路熄火而發生交通意外並失去性命。布魯克·梅爾頓在2010年駕駛一部通用汽車在美國喬治亞洲由於這零件失靈引致交通事故而失去性命。事後,梅爾頓家人聘請了工程師檢查汽車,結果發現那款2005年通用汽車生產的雪佛蘭汽車的點火器存在缺陷,這缺陷並不是由於損耗導致的,而是車廠在生產這款汽車時已經出現。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錯誤,這時候也證明了通用汽車內部工程師早在2014年宣布回收汽車前10年已經發現了這個缺陷,但是他們置之不理。結果,這件事最終被揭發,通用汽車陷入了嚴重安全危機當中!老實說,抱着不被人發現心態經營生意是十分危險的,當我們被人揭發後才承認失誤,往往會導致更災難性後果,因為人們會失去對我們信心,陷入品牌危機。 錯誤的嚴重性 不同錯誤有著不同嚴重性,凡是涉及公司核心業務的錯誤,都屬於嚴重錯誤,因為會直接影響顧客安全和對我們的信任度。例如上面提到通用汽車安全問題會導致車主失去生命,這是嚴重的錯誤。另一方面,有些錯誤發生並不會影響公司核心業務,例如公司在不小心情況下觸犯了一些輕微稅務條例,這並不會影響我們為客戶提供的服務質素,而且簡單解決,這些就是輕微錯誤。 1994年,不少購買了英特爾電腦的消費者向公司反映,他們發現處理器上有一些運作問題。起初,英特爾公司並沒有認真看待這投訴,他們甚至要求消費者指出問題所在,及後他們宣稱消費者投訴只是個別例子,在絕大部份的情況下並不會出現。結果越來越多消費者就裝有英特爾零件的電腦作出投訴,而且投訴內容有越來越多情緒上的宣洩,結果影響了採用英特爾零件的其他合作夥伴,包括IBM 。事件經過一個多月的發酵,英特爾終於承認錯誤,並且提出退貨保證,事件才得到解決。在這個案例中,英特爾公司在危機發現初期,並沒有認真看待,甚至將責任推給消費者,結果釀成小事化大的後果。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事後表示:「我們當時被困在以事實和分析為基礎的工程師思維模式中,這和消費者思維模式有所不同,我們沒有預期到消費者情緒化的反應。」從執行長的說話,他坦然承認自己沒有良好觸覺,以判別問題的嚴重性。事實上,葛洛夫上面這段說話也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他提到自己判別事情嚴重性時利用了他們專業的工程師的思考模式,因而忽略了消費者的思考模式,所以,當我們思考問題的嚴重性時,我們不妨易地而處,站在消費者角度上作出思考, 加一點同理心,我們或許會能夠更早理解事情嚴重性,及早提出解決方案。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件的覆蓋程度 當事故覆蓋面越廣,受影響人越多,如果他們結集一起,即使再小的問題也會弄得滿城風雨,所以當我們面對覆蓋面較廣的事情時,我們必須更加認真處理。Facebook是流行網絡社交媒體,每天18.2億人使用Facebook,也就是說有超過20%的地球人每天都會玩Facebook,大家不難想像,如果Facebook出現一些事故引致用戶不安,產生後果會是多麼的大。2014年6月, Facebook就有一次這樣的體驗。當年, Facebook和一些研究人員利用Facebook進行一個為期一周的實驗,他們隨機抽出68萬名用戶參加研究,這些被試者被分為兩批,針對其中一半用戶,Facebook工作人員會派送較多正能量帖子給他們看,相反另一半用戶, Facebook會派送較多負能量帖子給他們,研究人員想知道這些被試發出的帖子會否受到他們之前看到的情緒化帖子所影響。這個實驗結果並不重要,但當Facebook公布了他們曾經進行這個實驗後,旋即引起公眾強烈反應,因為他們覺得被冒犯,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看到帖子竟然是經過Facebook有意影響的,有些人甚至關心Facebook能夠故意向某部份人發放某些情緒化帖子,這會直接影響到看到帖子用戶的情緒,或會觸發他們做出一些情緒化行為。例如,一個人如經常看到一些對生命負面的帖子,他們可能會受影響,當遇到生活上一些不如意事,就會選擇輕生,可想而知多麼恐怖! 面對一片輿論,...

【管理文章】談判時,你需要注意的技巧

0
引言 提起談判,不能不提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他一直以自己的談判技巧而自豪,他在任美國總統期間和中國掀起貿易戰,他採用攻其不備,詭異多變的策略,的確讓不少人大開眼界。大家也許對於特朗普處事方式有不同意見,但無可否認的是,他的確在很多事情上利用高超談判技巧,把對手弄得「暈陀陀」。當然,特朗普在談判中是否真的能夠為美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這無法簡單判明,但筆者希望利用此為引子,帶出談判學的重要。 根據談判專家斯圖爾特·戴蒙德的說法,談判本身就是以人為核心解決問題的過程,目標就是讓對方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丶讓他們按我們的思路思考,讓他們理解我們想他們理解的東西,以及讓他們感受我們想他們感受到的東西。談判是一個互動的過程,起碼需要有兩個人/組織的參與,當有人參與的活動就會受着不同人物的心理因素影響,所以要做好談判,先要了解人們的心理。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認為在談判中,我們對別人比較友好會對於談判有利,還是不利呢?」研究人員曾經作了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假扮成為一位希望透過網上交易平台Craigslist 購買一部智能手機的買家,向這平台中775名正想出售手機的賣家發出電郵,表示希望以賣家出價的80%購買手機。研究人員對其中一半賣家的電郵表現態度友好,對另一半賣家則表現粗鄙和強硬。研究人員想知道,什麼態度會讓他們能夠以較平價錢買到手機。結果發現,收到較強硬語氣電郵的賣家普遍較願意妥協,以工作人員提出價格出售電話。相反,收到態度友善電郵的賣家則態度相對強硬,他們往往會提出反價。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那些收到強硬態度電郵的賣家,他們從電郵想像買家態度堅定,為了達成交易,他們只好妥協。相反,那些收到友善電郵的賣家,他們認為對方友好的態度代表有協商的餘地,於是展開還價過程。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有時候態度強硬能夠讓我們更容易在談判中獲得優勢。不過,談判受到不同因素影響,上面只是一個例子告訴我們懂得談判學的重要,並不代表態度強硬是談判中獲勝的萬靈丹。接下來,我們一步步和大家分享一些談判的技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認識BATNA(達成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  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BATNA)意思是,如果我們不能在談判過程中和對方達成共識,我們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案。如果我們替代方案越多,而且效果不差,這代表我們倚賴這個談判的動機會越低,我們在談判過程中就有更大優勢,我們能對想得到的東西更加堅持,因為即使我們在談判中達不到共識,我們還有其他替代方案。相反,如果我們沒有好的BATNA,或者替代方案和談判希望達到的效果相差太遠,我們希望達成談判結果的動機就會大大增加,因為沒有退路。BATNA 直接影響着我們在談判過程中採取的策略,所以必須在展開談判前先了解自己的處境, 再為自己在談判中尋找適當定位。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是電話製造商,我們正和一間零件製造商展開談判,我們就應該先了解一下這件零件的可替代性,如果市面上有很多的零件製造商都能夠提供類似產品,我們在和這間製造商的談判過程中,我們就能夠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因為我們即使未能和這工廠達致有利的談判結果,也能夠迅速找到其他替代品代替。相反,如果我們手機必須依賴這零件製造商,原因可能是因為只有這間生產商能夠生產高質素的零件,那麼我們在談判中的話語權則相對較低。 這裏需要補充一點,雖然擁有較好的最佳替用方案能夠讓我們增加談判中的籌碼,但有時候過多的選擇也未必是好事,因為過多選擇會讓我們陷入了選擇困難症。在《多重選擇對談判的負面影響》書中,作者邁克爾·沙賴爾團隊們曾經作了一個相關研究,研究人員邀請1527名參加者進行五個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利用最佳的價格出售咖啡機。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他們要求第一組參加者必須在談判中利用指定金額出售咖啡機(80美元或90美元)。而工作人員則要求第二組參加者能夠在談判中自行選擇出售咖啡機的金額(80美元和90美元都可以)。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為咖啡機出第一口價,以便待買家還價,結果如下: 被要求指定以80美元出售咖啡機的參加者:他們平均首次出價為$142 被要求指定以90美元出售咖啡機的參加者:他們平均首次出價為$158 能夠自行選擇以80美元或90美元出售咖啡機的參加者:他們平均首次出價為$105 研究人員表示,被要求指定需以$90出售咖啡機的參加者,他們會認為$90是工作人員的建議價格,理應是合理的,所以他們會以這價格為基礎,再提價出售。因此他們首次平均出價會比被要求以80美元出售的參加者為高。相反,針對那些能自由決定售價為$80或$90的參加者,選擇卻讓他們對於產品價值產生了疑慮,於是他們定價相對保守,只是隨便提高了一點,因為他們懼怕產品滯銷,所以他們的平均首次出價會相對較低。 (adsbygoogle =...

【管理文章】帶領團隊克服焦慮的五個步驟

0
引言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已經超過一年,這病毒徹底改變全世界人們既有生活模式,不少專家更認為這些改變是不能逆轉的,也就是說我們很難期望疫情過後生活會能夠和以往一樣。打個比方說,現在由於疫情人們未能外出購物,造就網上購物習慣興起,傳統零售業則大受打擊;以往國家與國家之間商家的交易會透過面談進行,但疫情促進視像會議,日後商務航空需求必定會大為降低;由於在家工作實行成功,不少外國大型企業也會考慮將在家工作變為恆常化,對於商業大廈租務也必定會大受影響。面對一系列轉變,人們必定會產生焦慮感覺,作為團隊領袖,我們需要帶領團隊走出黑暗的隧道,我們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讓團隊成員有信心將未來交托給我們。在本文中,筆者會和大家分享幾個能夠帶領團隊克服焦慮的步驟。 延伸閱讀:奧運會中最開心的運動員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帶領團隊克服焦慮的五個步驟 步驟一:確認焦慮的存在 我們要解決問題,先要承認問題的存在,我們千萬不要利用鴕鳥政策,也許有時候問題還未對我們構成直接影響,我們便要及早預防,將焦慮解決於最初階段。打個比方說,也許現在公司還未受到疫情嚴重影響,原因可能是因為公司接收了大量政府補貼,但可見的未來,隨著政府財政緊張,能夠給各行業的協助也相對降低,所以我們必須利用這段時間強化自己,及早為問題想出解決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步驟二:了解自己擁有的資源 資源能夠分為有形的和無形的,有形的資源包括資金、人手、廠房及其他生財工具等。而無形的資源包括勇氣、品牌形象、理念等等。我們手上擁有的資源越多,我們能夠在逆境中的生存機會就會越高。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郵輪業可以算是受到最大的影響行業之一,全世界絕大部份郵輪自從2020年3月起停航,至今還未復航。幸好的是,郵輪業一向財政穩健,他們表示自己的資金足以讓船隊停航超過一年,足以渡過這個難關。所以,當我們面對問題時,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擁有的資源,以便作出最好的調配。 延伸閱讀:你有沒有想過,不幸是你自己招來的 步驟三:和團隊作出溝通 很多情況下,員工對於企業正面對的困難是有所感覺的,但由於他們獲得資訊有限,心中容易產生各種疑慮,他們會想:「公司真的能夠度過這難關嗎?」作為企業管理者,我們必須要釋除員工的擔心,讓他們有正能量,和公司一起解決問題,迎難而上。領袖需要在危難中表現出冷靜和理性,首先抱着客觀態度向員工表達公司正面對的困難,切記不要誇張。領袖要表達出大將之風,不要表現出對於問題的恐懼。接着,領袖需要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向,領袖就像船長一樣,帶領團隊向着目標進發,有具體解決方向能夠讓成員感到希望。說實話,面對前景的不確定性,不少領袖未必能夠就正面對的問題提出詳細執行計劃,其實這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領袖不要讓成員看見自己恐慌,應該給員工安心的感覺。我們應該提供一些公司現在已掌握的資訊,以及基於現在擁有資源能夠採取的解決方案,告訴員工:「我們現在眼前有數個方案可以選擇,這些方案都能夠帶領我們一步一步走出難關。」計劃就像地圖一樣,能夠讓追隨者有信心,不至於在茫茫大海中漂流。 這裏補充一點,作為領袖,我們和成員傳遞訊息時,必須要考慮成員的接受範圍,對於一些重大的訊息,尤其是負面的消息,我們應該加以過濾,只告訴一些可信的成員。這樣做法並不是要隱瞞事實,而是顧及其他成員的接受能力,以免適得其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步驟四:利用民眾力量 俗語有話:「一人計短,二人計長」,當我們向團隊成員分析現時面對的問題,我們就能夠動用民眾的力量,鼓勵大家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有時候,當局者迷,由於我們每人都有思考盲點和思考慣性,往往會忽略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局外人看,由於他們站的位置不同,他們也許能夠靈光一閃,很簡單便想出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方法。舉個例子,美國太空總署經歷了幾十年的運作,他們管理成本越來越大,加上意外接連發生,公眾對於它產生了信心陷入危機,美國太空總署知道要繼續發展,就先挽回人們對他們的信心,於是決定尋找外界幫助,他們先後委任波音公司和Space X參加太空科技研發過程。結果, SpaceX這間民營企業利用很短時間開發了新型號火箭,能夠以相對以前美國太空總署的穿梭機成本便宜得多。在SpaceX研發火箭之前,美國太空人需要租用俄羅斯穿梭機位置到達太空,這一來花費極之昂貴,更重要的是對於美國體面有損。利用民眾的智慧,美國太空總署將複雜的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法,這就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道理。 步驟五:定期為自己減壓 焦慮會為我們帶來負面情緒,我們必須要適時為自己減壓,讓自己輕鬆一下,抱着正能量應付接下來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不同人有不同的減壓方法,大家翻看名人的傳記,閱讀、運動、旅遊、和朋友談天都是一些排解壓力的好方法。關於減壓方法,並沒有一個客觀標準顯示哪個方法最好,最重要的是自己真的能夠從這些活動中得到釋放。大家千萬不要想:「現在我還是先努力處理好眼前問題,待問題處理好後才輕鬆減壓吧!」其實這是因果關係,如果我們不能適時減輕自己壓力,壓力就會讓自己產生負能量,進而減低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家有沒有試過,有時一些問題想了一整天也解決不了,但在晚上睡一覺之後,卻忽然想到解決方法,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結語 面對不知何時才會完全消失的疫情,不確定性構成的焦慮是無法避免的,學會克服焦慮是我們在這世代中生存下去的不二法門,希望上面五個步驟能夠給大家一點啟發。 勵志文章、好人好事、心靈小品、心理學、創意、創新、管理、故事、郵輪、旅遊、書、名人格言、神秘故事、X-file 人生導師、文章分享、語錄、網上學習、網上書籍、文章、故事、笑話、佳句 、香港

【管理文章】戰略失敗的三個原因

0
引言 近年,不少公司都開始利用現代化系統管理公司,當中加入一些看似十分偉大的詞彙,「戰略」就是其中一個筆者經常聽起來雄心萬丈,氣勢如虹的詞彙。但實際執行的時候,不少管理層卻力不從心,這是為什麼呢?在本文中,我將會和大家分析三個戰略經常失敗的原因,讓大家參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戰略失敗的三大原因 戰略本身不是戰略 戰略本身就有執行的意思,如果不能執行的計劃,就稱不上是戰略。一個好的戰略需要有明確的執行方法和步驟,讓團隊能夠切實執行。打個比方說,有些公司戰略是要在三年內當上行業的第一名,如果沒有其他更細緻的執行方案,這個戰略是沒有用,而且不切實際的。成為行業的第一名雖然是公司的目標,但更重要的是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這目標。 當我們制定戰略時,不妨問自己5W1H,分別是: What :我們有着什麼的目標?目標越清晰越好,方便團隊上下清楚明白; Why:  為什麼我們要設定這個目標?當團隊成員越了解我們制定戰略的動機,就會有坐在同船的感覺,願意付出更多協助團隊達到目標; When:為這戰略定下一個時限性,確保團隊能夠按着時間按步就班完成。 Where: 這戰略在何地執行? Who : 這戰略涉及什麼人,包括所有戰略影響到的持份者,包括員工、客人、社會上其他持份者 How: 有什麼方法執行這戰略,執行方法越詳細越好; 當我們完成上面5W 1H的研究後,我們就能夠大約為戰略制定好一個執行框架,就像廚師已經準備好食材和食譜,接下來只要按步就班,就能夠烹調出一碟美味的菜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管理文章】讓企業使命感落實執行的三個法寶

0
引言 隨着時代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單憑一買一賣的傳統交易方式,很難突圍而出,結果只會形成價格戰,一片紅海,最後企業獲得的毛利越來越少。要獲得成功,我們就要為企業賦予一個使命感,讓客人知道企業除了為客人提供產品和服務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商家不能提供的特殊意義。以星巴克為例,它是一間咖啡店,本身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咖啡店沒有甚麼分別,但它創辦人霍華德在創立星巴克後,為企業訂下了明確使命感,就是成為人們在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個家。當星巴克傳開這個使命感後,人們深感認同,他們覺得星巴克不單止是一間普通的咖啡店,而是有特殊意義,就是他們另一個家。星巴克發展一日千里,很快就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咖啡連鎖店。其後,霍華德從星巴克掌舵人的身份退下來,交由其他管理層負責管理,然而這些管理層並未將霍華德「第三個家」的使命感切實執行,只是著重財務報告上的數字,結果漸漸顧客和星巴克產生疏離的感覺,他們覺得星巴克失去了以往的光環,星巴克生意一落千丈,直至霍華德重新回歸星巴克,重塑公司使命感,重新獲得顧客的認同,星巴克業務自始拾級而上,由股價10多元的低位上升至現在超過100元 ,從這個案例,足見使命感對於一間公司是多麼的重要,不單止是對於公司的明星,而且對於公司的業績也有莫大的關係。在本文中,我們會和大家分享三個能夠讓公司能夠將使命感徹底執行的方法,以供大家參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三個法寶 需要有明確的目標 在現代社會,單單著重利潤對經營一盤生意是不足夠的,我們要多關顧在營商過程中所有持份者的利益,包括董事局、客戶、環境和供應商等等。在我們制訂公司目標時,我們不能單以利潤最大化為唯一目標,應該多考慮其他持份者的利益,共建雙贏。公司的目標可以是十分遠大的,但必須有實行的方案,否則只是空談,毫無用處。美國西南航空是一間廉價航空公司,它目標就是為乘客提供價格相宜的機票,將所有人都能夠飛翔於天際之間,他們制訂了公司口號:「最低價格,沒有其他隱藏的收費!」一句簡單口號,加上執行上各種成本控制從而降低機票價格,讓乘客能夠享受到低廉的機票,讓西南航空的形象建立起來。如上面提到,一間良好的企業需要關顧不同持分者利益,關顧員工就是西南航空在爭取最大利潤同時堅持的使命感,在它成立50多年間一直標榜以員工福祉為公司優先考量,50年來她經歷了四次重大的經濟危機,西南航空處理的方法都是以員工福祉為優先考慮,盡量不裁員和不減薪,獲得了員工和消費者的讚許。公司需要有明確的使命感,知道自己希望達到的目標,而這些目標不單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慮,還需顧及公司其他持份者。有了目標,再加上執行方案,讓其他持份者充分感受到公司的使命感並不是空談,進而會配合公司的策略,將使命感拓展到更大的地方。公司的使命感傳達通常是由上而下的,由管理層制訂,所以在制訂過程中必須要將目標訂得明確,讓公司其他成員能夠將目標落實執行,這是傳播公司使命感的第一步。 清楚向員工表達公司使命感 員工為了晉升都會希望在工作上爭取表現,對於普通員工,通常認為最容易爭取表現的方法就為公司爭取最多的生意。然而,有時候員工麻木「追數」的行為有可能和公司使命感有所抵觸。以星巴克為例,它致力打造成為人們的第三個家,店員能夠清楚認得每一位客人的名字,甚至能夠記得不同客人喜愛的口味,對於產品作出適當的調整,店員和消費者之間應該是朋友和家人的關係,彼此是親密的,所以在沖調咖啡過程中也會比較靈活。但當霍華德退休後,新上任的管理層為了爭取表現,只是着重財務報表上的數字,希望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多的生意,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這模式也許沒有什麼問題,但當2008年金融海嘯出現時,星巴克的業務則變得不堪一擊,因為顧客都毫無留戀地摒棄星巴克,彼此之間沒有什麼感情。 作為公司管理者,我們必須要將公司使命感清楚傳遞給員工,讓他們將我們的使命感傳遞開去。我們必須要告訴員工,金錢的回報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他們更加需要顧及如何將公司使命傳遞開去。其中一個方法是,公司在制訂花紅制度時,除了計算員工的銷售表現外,還要加入其他關乎公司使命的元素,例如在尋找生意時有沒有對其他持份者構成傷害或影響、有沒有協助公司推廣使命感.....以星巴克為例,公司的使命感著重可持續發展以及和客人的關係,所以在考量員工表現時,他們加入了相關的元素,包括利用神秘顧客觀察員工和客人的關係、透過各種制度確保咖啡供應商是透過公平貿易方式運作而不會剝削勞工、鼓勵員工參加社會慈善活動。當評估員工表現時,加入這些和公司使命感有關的準則,可以讓員工清楚知道公司並不單單關心他們得到的業績,更加關心的是他們能否將公司的使命感發揚光大,員工的執行對於使命感的執行有着極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才是公司面對客戶的先鋒。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讓員工由心認同公司的使命感 當我們認同某樣東西時,我們執行起上來自然會更加用心。執行公司使命感時,我們需要努力說服員工,讓他們明白公司的使命感並感認同,再由他們的工作表現反映出來。第個比方說,對於零售業來說,店員經常帶着微笑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員工微笑會讓客人感到舒服,他們購買的動機自然會增加。對於一間零售店公司,「傳遞快樂」如果是他們的使命感,當他們面對一些本身木口木面的員工時,公司管理層必須和這些店員說明公司使命感的原起,以及關顧這些員工未能執行的原因。然而,有些員工天生就是不喜歡笑的,儘管他們十分努力配合,或許都未能達到公司使命感的要求。這時,公司就應該思考這位員工是否合適在這崗位上工作。如果懂得微笑對於前線員工十分重要,那位不懂笑的員工會否被調配至後勤工作更加合適,這是可以考慮的。這裏必須強調的是,管理層必須向員工傳遞使命感,並希望他們由衷地認同,並且執行。但作為一間良心企業,我們應該包容不同的員工,也許有些員工並未能完全配合公司的使命感,例如剛才提到不會笑的零售店員,我們應該盡力為他們在企業內尋找合適他們的崗位,例如後勤工作。當他們感受到公司的關懷和誠意,隨着年月增長,或許有一天他們會變得開懷大笑,這是需要時間來培植的,不能操之過急。 公司使命感是企業文化的一部份,任何文化創立都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我們必須循序漸進,先由管理層做好,訂立明確目標和執行方向,再將相關使命感目標告訴團隊成員,說明利害,讓他們心悅誠服配合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