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一氣呵成的好處

0
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們將實驗參加者分為兩組,實驗為期六週,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每組參加者需要在每周完成五件善事。第一組參加者被要求每天只能做一件善事,第二組參加者則被要求五件善事需要在同一天內進行。接着,工作人員會分析參加者完成這些善事後感到的快樂程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做善事能夠為自己帶來快樂,但實驗人員發現,如果將5件善事集中在一天進行比將5件善事分開五天進行,能夠為參加者帶來的快樂感覺會豐富得多。這實驗告訴我們,一些能夠讓我們帶來快樂的事情如果集中在同一時間段進行,能夠為我們整體帶來快樂的感覺將會比將事情分開進行高得多。相反,一些為我們帶來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我們將事情分為不同部份,於不同時間段進行,能夠有效減低我們不愉快的感覺。事實上,不少商家看準人們這種心理,推出分期付款,打破我們心理障礙,人們就會更加開心和願意購買產品。打個比方,一部iPhone動輒都需要幾千元,但不少電訊商會推出分期付款方法,消費者每個月只需要付出幾百元,就能夠馬上領取一部全新的iPhone,實在非常吸引。花費對於不少人來說是不愉快的經歷,利用分期付款方式能夠讓支付過程拉長,而且每次支付金額數目減少,能夠有效舒緩我們不愉快的情緒,讓我們樂於購買產品。 簡言之,一些能夠讓我們感到愉快的工作,我們不妨集中在同一時間進行,但一些會讓我們感到不快的工作,不妨將它們分散進行,這樣將會能夠增加我們的整體快樂感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管理文章】讓團隊看到工作的意義

0
要鼓動團隊將任務做好,領導必須要讓團隊感受到工作的意義。以色列學者曾經進行一個研究,研究人員追蹤觀察一班醫生,觀察他們判斷病人病徵的準確程度。實驗分兩部份進行,每部份時間差距為三個月。結果發現,其中一部份醫生的診斷準確程度在第二次診斷中平均增加了53%,而另一部份醫生的診斷準確度則下降了28% ,為什麼會出現這南轅北轍的情況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研究人員 發現這結果是可以解釋的,這也是他們預期着的結果。原來,部份醫生在第一次接觸病人資料的時候,他們同時能在文件中看到病人照片,他們很清楚掃描片就是屬於照片中的病人。這部份醫生在三個月後第二次看到掃描片時,工作人員沒有再向他們展示病人照片,這些醫生在第二次診斷的準確程度平均下降了28%。相反,另一類醫生在第一次看到掃描片時並沒有看到病人照片,但他們在三個月後第二次看到掃描片時,報告中附帶着病人照片,這時他們的診斷準確度增加了53%。 這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別人構成影響力的時候,我們願意付出更大心力將事情做好。以上面參加實驗的醫生為例,當他們看到病人照片時,他們明白自己能否準確診斷病徵,對於病人康復有莫大幫助,於是他們會更加用心查閱病人的掃描片。相反,當他們在診斷時沒有看到病人照片,他們投入程度則會降低。這個實驗分為兩個部份,而且兩部分相隔三個月,這是為了證明這兩批醫生都是擁有相若的醫術,而在實驗的兩部份中,他們看到病人照片時間不一樣,這足以顯示醫生感受到自己對別人能夠施加影響力的時候,他們將會更加努力將事情做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費斯汀格法則

0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一個心理法則,指出人生中10%發生的事是源頭,接下來另外90% 發生的事情則是由我們回應這10%事情的反應而引申出來的。 以下是一個例子,有天早上,湯米日程中有一個重要會議,但湯米這天卻因為懶床遲起,於是他就匆忙梳洗。梳洗期間,由於手忙腳亂,他剃鬚時不慎弄傷自己,鮮血從面頰上不斷流下,而且傳來絲絲的痛楚。由於趕時間,加上身體受傷,湯米感到更加不耐煩和憤怒,他抱怨今天真的不幸。在他出門來到巴士站的時候,他又發現自己乘坐的巴士剛剛駛離車站,於是決定追車,司機卻視而不見。這時,湯米的憤怒指數到達了頂峰,他決定用盡全力奔跑,希望在下一個車站追上巴士,他看見眼前的行人過路燈正顯示着紅色,但他為了追上巴士便不加思索衝出去,結果一聲慘叫,湯米整個人被一架正在駛過的的士撞到,湯米倒在地上,被送往醫院後被宣告死亡。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湯米本身只是因為遲起牀,最多後果也只是會在會議中遲到,就是這麼簡單。但由於湯米受負面情緒影響,他接連做出了不同的錯誤和衝動行為,結果賠上了自己生命,這就是費斯汀格法則。我們萬不能因為小事影響我們的情緒,因為不同的小事將會構成大事,讓我們情緒崩潰,最後恨錯難翻。要讓自己擺脫這法則,我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注意情商,特別是我們遇到不幸的情況和環境時,例如我們購入一隻股票後,這隻股票股價不斷下跌,我們要控制自己情緒,理性告訴我們之前決定在那價位購入股票是基於一些原因的,當時我們的決定並不是基於衝動。現在股價下跌,這說明我們當時分析可能有錯,但我們不能因為情緒,希望利用溝淡方式購入更多股票,因為股票下跌可以是無底深潭,如果我們不斷盲目溝淡股票,將全富家財也壓進這隻股票,而這隻股票又一沉不起的話,這會是多麼災難性的後果。事實上,很多災難性的結果,也是源自於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這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影響着我們的情緒,產生骨牌效應,只要我們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很多問題也是可以解決的。

【勵志文章】獵人和獵犬的分別

0
漢高祖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後,決定對一班協助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論功行賞,經過他一輪周詳考慮,決定將最高職位宰相封給蕭何。蕭何是一位文官,他從來也沒有拿着刀劍在戰場上殺敵,劉邦的江山無可置疑是靠戰爭打回來的,那些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將領知道文人出身的蕭何竟然官封自己之上,心中自然不服,他們就找劉邦理論說:「我們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經歷過不同大小戰役,有的參與戰爭多達百場,少的也有幾十場,今天漢朝也是用我們的血汗打出來的!而這個蕭何只是一名書生,他甚至連戰場也沒有上過,只會舞文弄墨,靠着嘴巴討吃,為什麼皇上會覺得他的功勞最大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劉邦聽到將領這樣說,發出會心微笑,並解釋說:「你們有見過獵人和獵犬一起打獵的情況嗎?每當發現獵物時,獵犬都會奮不顧身撲向獵物,將獵物捉住。但大家可不要忘記,在森林中發現獵物的卻是獵人,也是由他發號施令,命令獵犬捕抓獵物,你認為獵人功勞大,還是獵犬的功勞大呢?」劉邦的意思是,儘管蕭何只是一介書生,沒有武功本領,但他卻能夠在戰場上指揮士兵衝鋒陷陣,制定策略讓敵人深入圈套,這需要非凡的管理技巧。事實上,懂得武功的士兵不難求,但要找到蕭何般的聰明腦袋和管理技巧,則是可遇不可求,這就是為什麼劉邦認為蕭何在立國時作出的貢獻比一般將士高的的原因。 回到職場,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已經用力做好,上司應該明察秋毫看到自己的貢獻,大家必須要明白上司不單止管理我們一人,他們手下有不同崗位和能力的員工,他們很清楚不同崗位同事付出的努力和成就對於他們幫助有多大,有時候我們得不到自己期盼的回報,應該自我思考一下自己做事的方法是否出了問題,有沒有改善的空間。打個比方說,一位不管多麼努力做好的巴士司機,始終也是一位巴士司機,獲得提拔的空間十分有限,因為自己服務的對象始終也局限於巴士上的乘客而矣。但如果我們能夠將自己的能力提升,學習一些管理技巧,這時我們不單止能夠當一位車長,更加能夠成為站長、甚至公司的管理層,我們利用駕駛巴士的經驗,讓自己在管理的時候能夠加入司機角度考慮,做一位「不離地」的管理層,這樣必定能夠更加容易獲得同事和公司領導的認同。總括而言,我們需要明白每一個崗位都有局限性,我們要獲得成功,就要不斷突破自己,涉獵不同崗位的工作,這就是所謂的上流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你能否像阿基勃特般熱愛公司嗎?

0
世界任何事情都是雙向的,我們希望公司為自己提供最好的發展空間,我們同時也應該熱愛自己的工作,將上司囑咐的任務做好,自己才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美國洛克菲勒標準石油公司前董事長阿基勃特的成功例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話說,阿基勃特剛加入公司時只是一位普通的銷售員,職位一點也不高。但他十分喜歡在這間公司工作,擁有非常強的歸屬感。在日常生活中,每當他需要簽名的時候,例如外出吃飯、跟朋友書信來往的時候,都會在自己的簽名和姓名後面加上「每桶四美元標準石油」 字眼。起初他的朋友都覺得阿基勃特這樣的舉動很奇怪,但漸漸看慣了就知道他是真心喜歡自己所服務的公司,並希望將公司產品利用任何機會推介給別人,朋友甚至給為他取了一個外號「 每桶4美元」。 阿基勃特的事蹟很快便傳到標準石油公司董事長洛克菲勒耳中,他很欣賞阿基勃特對於公司的忠誠和支持,從此開始銳意培養阿基勃特的各種管理能力,在他退休前,洛克菲勒做出了讓同事們震驚的決定,就是將董事長職位傳給阿基勃特,而不是傳給他的親兒子。喜歡自己的工作可以讓我們工作更加愉快,也會更加自豪將自己公司推介給不同的人,工作表現自然會更高。在職場中,我們經常聽到不少朋友自怨自艾,認為公司對自己不夠好,自己得不到晉升機會,大家不難發現他們表達的中心都是圍繞着「自己」,基於這思維,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如何提升自己,讓自己能夠協助公司踏上新的台階,在上司的眼中,又怎會看重這些只會從自己角度出發的員工呢? 老實說,這個世界上有無窮無盡的工作,與其沉溺在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筆者建議大家不妨趁年輕的時候多嘗試不同種類的工作,尋找自己的興趣。當我們對工作有興趣時,自然會增加我們工作的動機,無時無刻也希望將工作做好,我們的努力終歸會被其他人看見,以獲得成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韓國前總統李明博是這樣練成的

0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韓國第14屆總統李明博的一個小故事,他出身寒微,沒有優秀家庭背景,在韓國這個被家族壟斷的國家來說,他要突圍而出一點也不容易。大學畢業後,他加入了韓國現代公司,這間公司將改變了他的一生。話說,當時現代公司承包了泰國一個高速公路工程項目,才剛剛入職一年的李明博有機會參與其中。事實上,這個泰國高速公路工程項目對於現代公司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是公司第一個海外工程項目,當李明博接觸到這工程細節後,發現工程過程錯漏百出,如此下去,公司必定會錄得嚴重虧損。這時候,李明博決定挺身而出,向上司報告自己發現的問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明博十分幸福,因為當時現代公司社長是一個十分開通的人,他並沒有因為李明博資歷淺而忽視他的意見,更加親自接見並聆聽他的報告。結果,社長發現李明博提出的意見十分有道理,馬上做了一個讓公司同事都震驚的舉動,就是切換項目負責人,並由李明博全權負責。結果李明博不負所望,將這個項目做得有聲有色,從此李明博便在現代公司獲得了不錯的發展機會,最後更加當上了韓國第14屆總統。李明博這個成功故事告訴我們不要看輕自己的力量,儘管我們初入職場,職位不高,但這些原因都不足以影響我們向上發展的機會,只要我們用心觀察,找到合適的機會勇於表達自己的才能,一樣能夠踏上成功的高速道。

【心理文章】付出者追加風險的機會較索取者為低

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我們擁有一項投資(例如股票) 時,當我們發現股票價格比我們購入價低,我們會否按耐不著加碼投資?外國學者奧黛麗·寇爾斯賈德團隊曾經進行了一個相關研究,他們希望知道付出者和索取者在決策時下放權力有什麼不同之處。  研究人員先給參加者填寫一份問卷,從而分辨他們是付出者還是索取者,接着工作人員讓參加者分別填寫一份問卷,上面有10條難題,參加者需要按自己的知識填寫答案,再由工作人員評分並提供意見。有趣的地方是,工作人員只是隨機告訴參加者獲得的分數,並為他們提供建議則統一為建議他們下放權力尋求其他人的意見。結果發現,付出者無論面對高分數還是低分數,他們都會表現出勇於下放權力和承認自己的不足。相反,索取者面對低分數的時候,他們會更加留戀於權力,不願以下放權力讓其他人協助自己。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索取者往往有一種自負心態,他們認為自己作出的決定才是最好的,即使客觀事實證明自己有所不足,但也不太容易接受,他們寧願將操控權掌在自己身上,也不願意和其他人分擔。  相反,付出者由於不太看重個人得失,當他們知道自己力有不逮的時候,他們願意下方權力讓有能之士協助自己,讓團隊獲得最佳利益。回應題目,付出者在投資中對於一些錯誤決定追加風險投資的情況相對較低,因為他們明白自己能力有限,他們不會因為希望「溝淡」之前的錯誤,而不斷追加風險。 

【心理文章】如果你正在減肥,請看這篇文章

0
如果大家正在減肥,這篇文章對大家將會十分有用,外國學者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找來了126名體重超標的女生,讓她們嘗試在六個星期內減肥至特定目標。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兩組參加者需要每星期填寫由工作人員提供的問卷。第一組參加者每星期獲分發的問卷內容主要圍繞上一個星期參加者就減肥計劃實行了的措施和感受,例如問卷會詢問參加者上星期進食了多少卡路里的食物,是否合乎計劃目標?自己對於進度是否滿意等。而第二組參加者每星期回答的問卷內容則強調激發參加者思考如果能夠減肥成功,將會得到多美好的結果,例如:和上星期相比,你有沒有想過,當你成功減肥後,你會變成什麼的樣子呢?  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經過六星期的減肥計劃,他們成功減肥機會比第二組參加者高得多。第二組參加者甚至在六個星期後的體重不但沒有減少,還有增加。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改變一些現象,便需要不斷提醒自己過程的重要,而不是重視結果。以上面減肥研究中,第一組參加者每個星期需要檢討上一個星期的減肥計劃,讓自己有查看不足和接下來能夠做得更好的地方,讓自己循序漸進,一步一步邁向目標。相反第二組參加者,他們在問卷中不斷被強調結果,也就是如果能夠成功減肥後達到的效果,他們雖然能夠幻想到成功的美麗,但空想是沒有用的,問卷並沒有成功刺激到參加者制定明確的執行計劃,結果六星期過去,他們的體重並沒有明顯改善。  夢想人人皆會擁有,但成功人士會懂得制定執行計劃,讓自己一步一步地邁向目標,而且他們會適時檢討自己的步速是否追上進度,就像實驗中的參加者每星期會檢討一次自己進度一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管理】好醫生是如何練成的?

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大家或親友生病時,我們最希望為他們找到一位好醫生。在選擇醫生的過程中,醫生的背景和名聲十分重要,可以給我們很大的信心。但大家有想過,進行醫療過程的地方,也會深深地影響醫生的表現。哈佛大學羅博特.哈克曼和皮沙諾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們想了解外科醫生的技術會否隨着他們執行手術的次數增加而變得更加熟練。在為期兩年的研究中,他們追蹤著203位醫生在43間醫院進行的38,577次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這種手術風險十分高,需要醫生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平均有3%病人會在手術中死亡,可見當中的危險性。  研究發現,醫生表現並沒有隨着他們參與手術數目增加而變得更加熟練,或者說兩者並沒有明顯正向關係。但研究人員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醫生的表現卻會和進行手術的醫院有着正面的關係。在某些醫院,醫生們的表現往往會比其他醫院好。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醫生表現和醫院內支援團隊有正向關係,例如護士和麻醉師團隊,當醫生來到一些擁有和自己夾得來後勤團隊的醫院,他們的合作會更加順利,手術成功機會也會大為增加。這個研究告訴我們,醫生技術固然重要,但醫生要進行一次成功的手術,需要和後勤團隊緊密合作,他們是否能夠磨合得好,直接影響醫生技術的發揮,這說明團隊合作的重要。  醫生是專業的職業,儘管如此,他們在工作中還是需要得到別人的支持,這說明團隊合作的重要。類似情況發生在不同行業,例如飛機師掌控著整架飛機的運作,但是如果沒有副機師、空姐團隊的配合,這也會大大影響飛行安全。一間公司的成功除了倚賴領導者的睿智,也需要公司團隊上下配合,否則多厲害的領袖也會一籌莫展,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在進行手術之前,需要先和手術團隊進行簡報會,透過交流增加彼此的認識,同時讓大家也對接下來進行的手術增加了解,這個步驟必不可少,而且能夠大大增加手術成功的機會。 

【心理文章】朋友真的喜歡你選擇的禮物嗎?

0
每逢佳節或者重要的日子,我們都會向朋友送贈物品。這時候,我們會出盡心思,希望能夠為朋友送上一份最珍貴而又有心意的禮物,希望朋友能夠留下深刻印象。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為了挑選一份有心思的禮物,花上大半天在商場逛街,期間剔除了無數的選擇,最後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自己覺得滿意的禮物。當我們將禮物送給朋友的時候,我們滿心以為朋友一定會十分喜歡這禮物,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大學的弗蘭西絲卡·季諾和史丹福大學法蘭克·弗林就曾經就送禮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希望了解送禮人和收禮人對於送禮者選擇的禮物和商家挑選出來的流行禮物(登記禮物)(例如金莎朱古力、藍罐曲奇等)的不同反應。結果發現,送禮者往往低估了收禮者對於登記禮物的喜愛程度,送禮者以為自己用心挑選禮物給朋友,認為自己挑選的禮物別具心思和適合朋友,但卻得不到朋友的垂青。在實驗中,收禮者似乎對於一些登記禮物更感興趣。  在另一個實驗中,工作人員邀請了90名參加者,讓他們透過亞馬遜網站收禮物或送禮。獲分派擔當收禮物角色的朋友,他們有二十四小時內在網站上登記他們希望得到的禮物清單,這些禮物價格介乎$20到$30 ,他們挑選禮物清單後並交給工作人員。在另一邊廂,工作人員會將送禮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送禮者獲分派剛才收禮者草擬希望得到的禮物清單,另一組送禮者則可以自行挑選喜歡送的禮物。在實驗過程中,送禮者認為收禮者會覺得收到由他們挑選的自選禮物更有心思,故此收禮物時會感到最開心。  實驗結果剛好相反,收禮者普遍希望收到沒有創意的禮物清單上的禮物,反而不希望送禮者挑選的禮物,這實驗結果是因為人們高估了自己對於其他人喜好的了解。如果對方是自己不認識的,期望落差就會更大,因為我們單純是按照自己喜好強加在別人身上,後果不難想像,這也是為什麼每逢大節日時,家中長輩都會堅持購買一些廣受歡迎的賀禮,例如金莎朱古力、藍罐曲奇等等,表面看來長輩挑選的賀禮毫無新意,但當大家知道這個實驗結果後,就會發現老人家的選擇十分有智慧,送禮最重要的考慮對方是否開心,創意還是其次,藍罐和金莎這些廣受歡迎的賀禮的確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好選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Yahoo!楊致遠被稟賦效應害苦了

0
提到互聯網發展,不能不提Yahoo!這個老行尊,Yahoo! 如日中天之時,幾乎雄霸了整個互聯網搜索平台,現在的科技巨子Google和Facebook等公司當時還未成氣候。長江後浪推前浪,Yahoo! 較早成功也成為了它沒落的原因之一,由於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 Yahoo!一直享受着成功的光環,漸漸失去向上發展的動力。Google這個後起之秀急起直追,期後超越了Yahoo!的領導地位。到了2008年,微軟公司提出收購Yahoo!的計劃,他們希望以446億美金的股票和現金收購Yahoo!,但當時Yahoo!創辦人楊致遠認為微軟這個收購價錢嚴重低估了Yahoo!的價值,他認為收購價起碼在500億美金以上。經過漫長的議價過程,這個收購計劃以失敗告終。也許大家會認為,微軟公司真的是低估了Yahoo!的價值,446億美元這個作價不合理,但一年之後事態發展告訴我們,微軟一年前的出價也許已經高估了Yahoo!的價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2009年, Google已經將Yahoo!市佔率打得落花流水,科技業是非生即亡的行業,消費者對於科技企業有絕對忠誠度, 當消費者已經習慣使用Google時,Yahoo!的衰亡彷彿走上了高速道。2009年, 微軟已經不再考慮收購Yahoo!了,這時Yahoo!為了爭取利潤求存,只好和微軟簽定長達10年的合作關係,微軟能夠使用Yahoo!的核心技術開發搜索系統,Yahoo!只能夠從這合作中和微軟平分利潤,聰明的讀者必定知道,從這10年的合作, Yahoo!得到的利潤必定不及一年前微軟願意付出的收購價。事實證明,微軟在2008年提出以446億收購Yahoo!,對於Yahoo!來說已經是最好的選項,但當時Yahoo!創辦人楊致遠認為微軟低估了公司價值,他顯示受到稟賦效應影響。所謂稟賦效應是指當我們擁有某東西時,我們自覺認為這東西的價值也會提高,這是充滿主觀性的,結果我們和其他人產生期望落差,導致不少合作機會告吹。 要克服稟賦效應,我們就要減低主觀性思考,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將自己從事件中抽離,代入第三者角度觀察問題,多一些聆聽別人意見,尤其是團隊以外成員的意見,例如朋友、估價機構等等,因為他們相對我們能夠利用更加客觀分析問題,讓我們能夠得到多一些思考角度和客觀數據,以便得出相對客觀的答案。大家可不要看輕稟賦效應的影響, 以Yahoo!為例, 微軟公司本身願意以446億收購Yahoo!,但楊致遠認為Yahoo!最少估價為530億,溢價足足有15%,稟賦效應令Yahoo!失去了最理想的賣盤時機,一年之後,公司幾乎變得一文不值,只能靠分享利潤和微軟展開合作。時至今日, Yahoo!市值只餘下幾十億,不及當年十分之一,從Yahoo!的例子,我們明白到學會駕馭稟賦效應的重要! ...

【心理文章】付出者能夠讓其他人一起付出

0
在一個研究中,研究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四人一組,參加者互不相識,實驗過程中也不能交流。實驗開始時,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個實驗分為六個回合,每個回合中,每位參加者會獲得$3,他們需要決定自己如何分配這$3 ,包括自己保存這$3 ,或者將部份金額貢獻給團隊。如果參加者決定將$3自己保留着,他就能夠獨佔這$3。但如果他們決定將錢貢獻給團隊,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會獲得額外$2,也就是說,如果團隊中每個成員都願意將自己$3貢獻出來,每位參加者每個回合都會獲得$8的回報。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但這實驗關鍵是,這些參加者是互不認識而且在實驗過程中不能交流,所以他們不會知道對方會否奉獻金錢,如果團隊中只有自己願意付出金錢的話,自己就會賠大本,因為自己付出了$3 ,口袋沒有餘錢,而同時卻又得不到其他成員的奉獻,可以說是「輸雙重」。在一些有明顯付出者的組別中,這些小組中有15%參加者是付出者,他們在六個回合中都把自己的錢全捐出去,他們犧牲自己的利益,為團隊其他成員帶來更多回報。而在另外一些小組則沒有明顯的付出者,參加者都從自己利益出發。大家先猜想一下,那組參加者平均會獲得較高的回報呢? 結果發現,有持續付出者的小組,經過六個回合後平均獲得的總回報比沒有付出者的團隊成員高出26% ,這可見團隊中擁有付出者能夠帶動團隊其他成員樂於付出,導致大家回報增加。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起初只有付出者勇於付出,其他參加者都會抱着自私心態,有的會將全部金額保留,有的只會將少數金額貢獻出來。但經歷一至兩個回合後,他們發現團隊中有人願意無償地付出,他們也能夠感受到付出者付出對於整個團隊的回報有所增加,即使在未能見面和溝通的情況下,一種默契慢慢建立起來,大家都願意付出,以得到更高回報。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明白付出者起初的出發點不一定是為了自身利益,但他們的行為卻能夠鼓動團隊其他成員付出,將奉獻力量擴大,讓團隊能夠做到更多成就,最終得到果效。當我們為團隊付出的時候,我們不用計較別人是否能夠理解我們的行為,因為從這實驗中,我們知道付出是有感染力的,只要我們持之以恆,總會看到成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羅素的火雞

0
羅素是著名的哲學家,有天,他和朋友分享一個有關他曾經飼養的火雞故事。不久以前,他家中養有一隻火雞,羅素由這隻火雞剛出生便開始飼養,並將這隻火雞視之為寵物一樣,羅素每天都會給這隻火雞豐富的食物,所以這隻火雞每次見到羅素也十分開心。每天早上鐘聲一響,羅素就會將食物送到火雞面前,於是火雞每次聽到鐘聲都會十分興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天早上,鐘聲再次響起,但火雞並沒有發現羅素拿着豐富食物出現,一位陌生男子出現並將牠捉住,送到廚房,烹調成為羅素當晚聖誕節聚餐的主菜,原來這天就是聖誕節,這隻可憐的火雞成為了聖誕節大餐的美食。這個故事十分有趣,它告訴我們擁有憂患意識的重要,這隻火雞由出生到成長都在羅素家中,每天享受着豐富美食,牠從來也沒有想過主人會傷害自己。如果這隻火雞提早覺悟,及早逃跑,也許牠能夠保著性命,可惜火雞的無知誤了牠的一生。 這個故事教導我們,做事必須要有憂患意識,特別是面對一些本身和自己勢不兩立的人和事時,需要加倍留意。也許你會說,這隻火雞從小也是由羅素養大,牠又怎會知道羅素會傷害自己呢?這正正反映這隻火雞的無知,牠連人類會將火雞烹調成為美食的常識也不知道,看來牠需要補習一下自己的通識!在現實社會中,不少人和羅素這隻火雞一樣,缺乏憂患意識加上缺乏常識,結果一夜之間就被一些自己信任的人和事所累。以股票為例,在過往的幾十年,不少投資者都會認為匯豐銀行是一隻大到不能倒的藍籌股,有「大笨象」封號,因為這隻股票每年也會有穩定利息回報,股價也處於高位,大家從來沒有想像過匯豐會有窮途末路的一日,於是就十分放心將自己畢生積蓄投資在這隻股票。結果近幾年,匯豐股價一落千丈,由超過$100跌至不足$30 ,在2021年更有短暫不派息的時期,這令到不少長期投資者由失望變成絕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匯豐銀行沒落並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如果投資者有充分了解匯豐的發展走向,他們絕對有足夠時間離開市場。但投資者就像羅素的火雞一樣,處於安樂的舒適區,每天都期盼着鐘聲帶來美味的美食。結果,匯豐股價一日比一日低,不斷蠶食股民的資產,當股民後悔的時候,一切已經太遲了。要擺脫羅素火雞的厄運,我們需要有憂患意識,而且需要豐富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分辨能力,對於周遭環境變化即時作出反應,因為這個世界沒有東西是絕對安全的!

【管理文章】細公司的好處

0
各位營銷人員,有沒有經常被客戶挑戰一個問題:「你公司的規模不大,你有什麼信心能夠駕馭我們這個項目呢?」如果大家任職的公司規模不大,面對客戶這樣尖銳的問題,不少銷售人員都會無言以對。事實上,要回答客戶這問題一點也不困難,大家細想一下:「規模大的公司真的比細公司優越嗎?」當然不是,很多時候大公司只是擁有較多的資金和名氣,他們的產品或服務很多時候都不及規模小的公司。服務和產品主要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由勞工密集提供的,也就是說企業需要利用大量人手製作產品或服務,每個勞工產出有限,需要增加產出,就需要不斷增加人手,在這種模式下,大公司並沒有比細公司擁有更多的優勢, 因為假設兩間公司擁有相同設備,無論大公司或細公司員工平均能夠產出的產品數目都是一樣的。當然,大公司往往有更多的資金設添置機器以增加每位員工的平均產出,但這並不代表這些產品比較優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另一種生產模式就是倚賴技術的企業,這類企業需要利用創新來製造新產品或服務,科技公司或設計公司就屬於這類型公司。事實上這類技術型企業,公司規模對於產品的質素關聯性就更低,因為這多類公司十分倚賴負責項目人的技能,只要有一個合適的負責人貼心處理項目,就能夠製造出質素相當高的產品或服務。事實上,對於細公司來說,他們比大公司擁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們公司員工本身不多,凡事親力親為,公司老闆很可能也是項目的骨幹分子,他們為了和大公司競爭,更加會用力做好,產出質素可能比大公司高得多。相反,大公司規模雖然大,員工數目多,但他們真正負責項目的人卻很可能和細公司差不多。以設計公司為例,一間小型設計公司可能只有五位員工,但這五位員工都是擁有設計技能的,而且他們需要兼顧公司不同崗位,例如和客人溝通、會計等等,可以說擁有多張刀。相反大公司員工數目可能多達100人,但可能有20名客戶服務員、20名推銷員、10名會計部同事、10名人事部同事、另外10名管理層,公司實際設計師只有20人。這表面上看起來比剛才提到的小型設計公司為多,但大家可不要忘記,這些大公司客戶也比小型公司多得多,也就是說每位設計師需要兼顧的項目比小型設計公司設計師多很多,由於時間有限,項目繁多,大公司設計師能夠投放於每個項目的平均時間相對較少,產出質素不難想像。 另一個大公司不及細公司的因素是,大公司規模龐大,分工明細,客戶往往未能夠直接聯絡設計師,當中需要透過客務服務員進行溝通,然而客務服務員不懂設計,他們在傳遞訊息中間可能會有所誤差,導致設計師的作品和客人期望有所不同。細公司架構清明,相對來說有直接的優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總括而言,大公司和細公司各有優勢,本篇文章並不是說大公司產品一定比細公司差,不少大公司的產品也十分卓越。本篇文章希望指出如果你正在細公司工作,或者正在經營小本生意,大家不必氣餒,只需要把握自己的優勢,努力做好,一定會找到合適的發展機會。

【勵志】理性看待別人的成功

0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教學班的推廣,推廣橋段大同小異,都是標榜導師在過往歲月中經歷了非常艱苦的日子,然後經過九死一生般的努力,最終獲得成功。例如,由負債80萬的窮小子 ,變成億萬富翁的投資導師;又例如曾經經歷被裁員的同時,家中又有小寶寶誕生,在這雙重壓力下,人生導師憑着堅毅不屈的努力,最終排除萬難,獲得成功;這些排山倒海的勵志故事彷彿告訴我們,只要你參加了這些課程,你也能夠和導師一樣,守得雲開見月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成功真的是那麼容易嗎?當然不是,如果人們只要參加這些培訓班,就能夠獲得成功,相信這個世界不會再有窮人了!事實上,成功人士萬中無一,我們不可以將這些事例當成常態,他們只是幸運的一群,在他們背後還有無數經過不斷努力但最終失敗的人。例如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莫札特,他的英名流芳萬世,但他一生中能夠享受富足的日子並不多,他大半生也是過着貧困潦倒的生活,甚至需要依賴貸款度日。 大家可能會問,筆者的意思是否說:「努力不一定得到回報,我們看見努力而獲得回報的人只是冰山一角,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需要努力呢?」回答這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你願意努力的話,還有一絲成功的機會,但如果你完全不努力的話,就連這一點機會也沒有。我們應該提醒自己不斷向上努力,同時調整心態,我們能夠掌控自己是否努力,但我們不太可能掌握自己是否將會成功,我們不要以回報和成就作為衡量自己努力的標準,我們只需要向自己負責,問心無愧,盡自己所能做到最好便開心富足。心靈富足比物質富足更加重要,因為心靈愉快才是我們人生最大的目標,如果我們每天都活得快樂,到死一刻才不會感到浪費人生。如果我們為了追逐財富,儘管腰纏萬貫,但整輩子都背負着沉重的壓力,到死一刻,我們才會發現自己只是墳墓裏最富有的人, 這是十分可惜的結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我們看到別人成功例子時,我們要提醒自己,這些成功例子是萬中無一的,我們看見別人的成功背後,他們其實也是付出著我們從來也沒有想像過的辛勞汗水。例如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前經歷超過1000次的失敗實驗,肯德基叔叔在售出炸雞秘方之前曾經經歷1009次推銷失敗、Dayson吸塵機成功推出市場之前,也經歷超過1000次實驗。從這些成功人士的背後,我們能夠將他們的成功視為目標,鼓勵着自己向着標桿跑去,勉勵着自己奮勇向前,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報讀上面提到的人生改造課程,就能夠獲得成功,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自己有沒有盡力做好,把握人生路上的各種機會,大家共勉之。

【管理文章】休眠人脈的重要

0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休眠人脈」,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際網絡,例如朋友、親人、同事等等。休眠人脈是指那些人雖然我們認識,但平時甚少來往,大家關係就像冰封了一樣。外國研究學者曾經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了200名高管人員,並給他們一個需要別人幫助完成的任務。工作人員請參加者嘗試尋找一些已經沒有聯系已經三年或以上的前同事,希望他們能夠為現在任務提供一些意見。 當受訪者聆聽前同事的意見後,他們需要為這些建議評分,並分析這些建議是否能夠有效解決現在的任務。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接着,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尋找兩位平常有緊密接觸的同事,讓他們同樣為這任務給意見。然後,參加者需要為這些建議評分。起初,參加者都會以為那些日常有緊密接觸的同事提供的意見會是最好的,但在這實驗過後,他們發現自己一直的觀念是錯誤的,那些休眠人脈(前同事)提供的建議往往是更加有用的。相反,那些親密人脈的意見則顯得平平無奇。為什麼會出現這結果呢?原因十分簡單,因為那些休眠人脈之所以平時和我們關係不深就是因為大家生活圈子不同,大家看到的人和事都不一樣,經過時間的磨練,大家都造就出不同的求生本領,所以當我們向這些休眠人脈請教時,他們提出的建議會給我們煥然一新的感覺。相反,那些和自己平常有親密接觸的朋友,由於大家生活圈子很接近,大家接觸的東西相若,所以他們提供的意見顯得平平無奇。從這實驗,我明白到當遇到一些難題未能解決時,我們不妨向一些休眠人脈的朋友尋求意見,他們可能會為我們提供一些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建議,讓我們從思死胡同中拯救出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史丹福大學社會學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特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想了解下和我們關係密切和關係不密切的人比較,那種人會對我們工作提供更多的協助。工作人員邀請了一批從事專業、技術及管理人員進行一個調查,結果發現17%受訪者表示現在的工作是從和他們有關係密切的人介紹或得悉的。更神奇的是,有28%受訪者表示他們現在的工作是從一些本身關係並不密切的人所介紹或知悉的。這結果再一次證明,一些平時我們看似不太關係密切的人,往往會在重要時刻為我們提供寶貴協助,調查人員表示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和自己生活圈子不一樣,所以能夠為我們提供不一樣的資訊。 

【管理文章】WTB 和WTS

0
大家有沒有發覺,不同商店即使售賣相似的產品或服務,但它們經營的回報卻有可能差天共地。對不少朋友來說,交易只是一買一賣的過程,商家為產品訂好價錢,消費者又願意支付相關價格,一個交易便完成。無錯,這的確是完成交易的一個方法,但如果大家抱着這樣的心態推銷產品,能夠獲取的利潤一定不會是最大的。今天,筆者會和大家分享兩個概念,只要大家將這兩個概念融合在推銷過程中,就能夠讓交易過程如虎添翼,用最低的成本提供產品,並以最高價格出售產品,以賺取最大的=利潤。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第一個概念的英文簡稱是W T B,全寫是want to buy ,中文就是渴望購買的意思。簡單來說,我們需要讓人們渴望購買我們的產品,他們對我們產品有所渴求,即使需要用較高價錢購買也在所不惜,這樣我們就能夠將價格提高,以賺取更多利潤。大家可能會想:「天下間那會有這麼化算的事,消費者和商家往往是在對立關係,他們又怎麼會願意付出更高價錢獲取產品呢?」對的,正常情況下,消費者會貨比三家,希望用最平價錢獲得產品,但如果你的產品有獨特優勢而其他產品無法比擬的,你就能夠享受到訂價優勢,消費者自然願意付出更多的價錢。海底撈是中國著名火鍋品牌,他的價錢相對其他火鍋店絕不便宜,甚至能用昂貴來形容,但是它生意不斷,每天輪候入座的人動輒需要排隊數小時方能入座。海底撈成功之處在於它在提供美食的同時,更加會為顧客提供卓越的服務。  事實上,每間餐廳也會有侍應,但一般餐廳待應只會負責落單和傳菜,對客人全無情感可言。但在海底撈,侍應們和客人由入座起便建立起朋友關係,侍應會記得客人喜好和主動提供額外服務,讓客人有賓至如歸感覺。在客人角度,海底撈的服務比其他火鍋店優越,所以他們願意付出更多價錢用膳。老實來說,對於餐廳來說,侍應是必須的,海底撈只是要求侍應用心去做和做多一點,對於他們的經營成本不會增加很多,卻能夠增加不少利潤。美國星巴克咖啡店,致力建構人們在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個家,他們要求店員記得客人的名字和喜好,為客人提供一種優越感,同樣是增加消費者忠誠度的方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上面我們討論過如何增加消費者購買的慾望,讓他們願意付出更高價格購買產品,現在我們從員工角度出發,如何鼓勵他們積極協助公司推銷產品,這就是Want to Sell。事實上,鼓勵員工積極推銷產品不需要增加很多額外的成本,只要策略得宜,我們甚至能夠用更便宜的人力成本,做到更好的推銷效果。渴望推銷的意思是,讓員工享受推銷的過程,因而十分願意和渴望將產品推銷給別人。保險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大家認識一些保險經紀,就會發現他們起碼表面看來對於公司有強烈的歸屬感,他們對於自己所推銷的保險計劃也有滿滿的信心, 從而吸引消費者購買。直銷、地產業也是一些例子。大家不難發現,這些行業的工資底薪其實不算高,員工主要靠賺取佣金而獲得豐厚收入,簡單來說就是多勞多得。從這些例子大家可以知道,只要我們將薪酬制度或福利制度作調整,我們便能夠做到員工樂於為公司主動推銷產品,而且公司也能夠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那些做得不好的員工,公司實際需要付出的人工相對較少。 除了一些佣金制的工作,不少企業也會將一些工作類別調配至一些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等等,客戶服務中心業遷往印度就是好例子。世界各地客人致電公司的熱線電話,其實也會中央轉駁至印度熱線中心,由當地員工負責處理。印度員工的工資相對已發展國家便宜得多,但這些國際公司卻能夠給予這些印度員工比當地其他公司更高的工資,讓這些員工更加有鬥志地工作,而且獲得更富足的生活,形成雙贏的局面。隨着全球化發展,筆者相信跨國公司將工種分配至世界不同地方將會成為趨勢,各地員工從而發揮所長,為公司爭取最大的利益。  ...

【勵志文章】由專才變通才

0
大家有沒有發覺,不少傑出人士都會同時管理着不同業務,擁有無數的公司或項目,而這些公司/項目涉及的範疇或會截然不同。以英國富翁李察布蘭森為例,他擁有超過300間公司,項目包括太空、航空、火車、電訊、音樂等等,大家不禁會想,我們和布蘭森每天一樣有24小時,為什麼他能夠比我們完成更多的工作呢?事實上,任何成功人士都是由專才做起,也就是說他們最開初的成功是源自於他們某方面的才能,隨着他們本業越做越好,於是開始涉獵其他業務,一步一步建立起他們的王國。以布蘭森為例,他在學校時期創立了學生報紙,結果大受歡迎,讓他獲得了一點財富。雜誌的成功並沒有讓他停下奮鬥的步伐,他在想如何利用雜誌開拓更多業務,於是他創辦了維珍唱片,並利用其雜誌作為宣傳渠道,維珍唱片成功讓布蘭森的商業王國進一步向前發展。 布蘭森在過往數十年營商經驗中,每一次他創辦一間公司後,都會利用「維珍」為公司名稱,產生品牌效應,讓新創立的公司更加容易獲得成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經常聽人說:「成功人士越容易成功。」這句說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成功人士有了之前的成功經驗,他們開拓新項目自然更有信心,而且消費者也會因為成功人士的光環效應,對於他們新項目有信心。但關鍵是, 成功人士在起步階段也是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例如布蘭森在創業初期,專心做好學生雜誌,在這本雜誌稍有名氣後,他才涉足唱片業,循序漸進。Google創辦人在創業初期專心致志研發互聯網搜索系統BackRub,當Google互聯網搜索系統成功普及後,他們才陸續推出不同的新服務和功能,甚至收購其他業務,例如 YouTube等等。現在Google除了擁有互聯網搜索功能外,更加有地圖、智能眼鏡、氣候研究等等意想不到的功能。香港首富李嘉誠本身是經營着塑膠花工廠,其後陸續涉及房地產、電力、零售業等不同業務,更加將商業帝國拓展至全球不同地方。從以上例子,我們知道任何商業家在成功前,本身都是由一些看似普通的工作做起,不同的是,他們專心致志做好業務,成為了相關行業的專才,然後再利用他們成功的模式拓展至其他業務,建立起他們的商業王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創業階段,與其同時間展開不同範疇的工作,我們應該更加用心做好眼前的工作,讓自己成為這行業的專家,建立起自己的地位和專業,正所謂:有麝自然香,之後便能夠更加容易進入其他業務,變成為商業通才。由於互聯網興起,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利用自己的專業開拓出更多不同方面的範疇業務,例如任教科學的老師,能夠在YouTube上開設頻道製作教授科學影片,學生的對象由單單任教學校的學生,變成成千上萬互聯網用戶。以這位科學老師為例,無論他在學校或者在YouTube上,他的工作也是分享科學知識,他利用不同的渠道,將自己的專業發放到不同平台。經營生意也是一樣,做生意的管理方法在不同行業中也是大同小異,只要我們掌握其中奧妙,在不同行業也能暢通無阻。簡言之,在創業起步階段,我們需要先將自己基礎打好,掌握領域中的專業知識,正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一旦我們建立起良好基礎,便很容易能將這模式於不同的領域,建立成功的版圖。  (adsbygoogle...

【勵志文章】乞丐思維

0
從前,乞丐們在城市中是有不同的勢力範圍,不同乞丐佔領着不同道路行乞,這方法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確保一條街道不會有過多乞丐,分薄路人的施捨。然而,這方法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如果一些乞丐較遲「入行」,由於繁忙街道已經被其他乞丐所佔據,自己只能夠在一些偏遠的街道行乞,獲得的收入自然會較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天,一位剛入行的乞丐正在鄉郊地區行乞,大家不難想像他獲得的收入自然不高。正當他在街上納悶的時候,他發現一位男子正被人追殺,這位乞丐年幼時學過武功,於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協助那位男子逃出生天。當殺手離開後,這位被追殺男子跟這位乞丐說:「我是當今的皇上,剛才被奸賊追殺,你救回了我性命,為了報答你,你能夠對我提出任何要求,只要我能夠做到,我都會滿足你。」這時,乞丐不加思索地說:「這樣就太好了,我想要到城中最繁忙的街道行乞,可以嗎?」皇上聽到乞丐這要求,就笑着說: 「當然可以!」這位乞丐被安排到城中最繁忙街道成為乞丐,收入果然增加了不少,但接下來一輩子他始終還是一個乞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眼界十分重要,如果我們只是局限於眼前事物或個人能力,我們花很長時間努力,也只會原地踏步。在職場,我們剛入職的職位相對會較低,這時候正是應該為人生規劃的重要時刻,我們要問自己:「我們想十年後當上什麼職位?我們在人生中想達到什麼目標?」當我們思考這類問題,我們就會明白現在的崗位並不是我們的人生目標,我們需要向前輩借鏡,以超越他們為目標,這樣我們長遠才能夠踏上更高台階。打個比方說,當我們只是一個普通文員時,我們不妨多加留意公司管理層,學習他們處事態度,日子有功,獲得提昇的機會自然會增加。如上文提到的乞丐,他拯救了皇上,本身能夠封官拜將,不用再做乞丐,但是由於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職業規劃,結果即使上天給他一個機會,他依然是想當乞丐,這是多麼的可惜!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但在現實世界中卻有不少人真的受到自己眼界所限,局限了自己發展,希望這文章能夠給大家一點啟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社會成功人士多是付出者還是索取者?

0
不同人有不同性格,有些人總是願意以協助其他人為最大的使命,即使犧牲自己利益也在所不惜。另一種人則喜歡為自己尋求最大利益,縱然有時需要犧牲其他人的利益也沒有所謂。在接下來數篇文章,筆者會和大家分析一下付出者和索取者,究竟那一種人會比較容易獲得成功。針對這題目,外國研究人員曾經針對160多位專業工程師進行研究,研究人員要求這些工程師評估其他同事的付出和獲利程度,從而判斷他們是一位付出者,還是索取者。結果發現,被團隊成員認為是付出者的工程師工作表現往往比索取者為差,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工作期間,會主動協助其他人,希望其他人能夠做得更加好。相反,他們用於自己工作項目的時間則被分薄了,他們能夠完成的工作量相對較少,因此工作表現被判斷為較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比利時進行了一個類似的研究,研究人員針對600多位在醫學院就讀的學生,他們想知道學生的成績和他們願意協助其他人的程度有什麼關係。結果發現,成績最差的學生往往是那些平時願意樂於助人的學生。這些學生經常犧牲自己溫習時間去協助其他同學追上進度,結果同學們成績追上了,而他們自己成績則因為沒有足夠時間溫習而降低。從上面兩個研究,大家不禁會想,付出者是否比索取者更難獲得成功呢?因為他們往往犧牲自己珍貴的資源幫助別人,結果自己能夠完成的成就較少,獲得的成績也較差。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給予·華登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亞當·格蘭特進行的研究發現,社會上最成功的人士剛巧也是付出者。我們剛才提到那些工作表現最差的工程師往往是付出者,但在同一個研究中發現,那些表現最出色的工程師也是付出者。而在比利時的研究中,那些成績最差的學生是付出者,但是那些成績最好的學生同樣也是付出者。這個研究結果十分有趣,它告訴我們,付出者同時包攬了最成功和最失敗的名銜,當中關鍵就是付出者懂不懂策略地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勇於協助他人的同時,為自己爭取利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付出》一書中提到一個關於理財顧問彼得·歐迪特的案例,他本身就是一位典型的付出者,在工作期間經常幫助其他人,甚至一些還未入職的員工,他也會着意提攜。有天,彼得的同事收到了一位客戶來電,這位客戶表示自己希望能夠對自己的養老基金作出一點調整,而他的養老基金價值大約7萬美元。彼得的同事翻查了這位客戶的基本資料後,發現他是從事廢五金買賣生意,利潤不高,於是這位本身應該負責這客戶的同事就不願意浪費時間在這位客戶身上,他知道彼得是一位熱心助人的付出者,於是就將這客戶轉交彼得跟進。這時,彼得不加思索就接受了這位客人,他回憶說:「他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客戶,正常沒有人想為他提供服務,不管那個同事為他服務都會覺得吃虧。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大小而不將他放在眼內。」結果,彼得抽出寶貴時間親自拜訪這位商人,並用心協助他改善理財計劃。結果不久,彼得發現這位客戶其實是一位大富翁,這客戶也十分欣賞彼得的付出,並對彼得建立起珍貴的信心,在短短一年間,這位客戶透過彼得購買的服務費增加了100倍,成為了他的大客戶。彼得的成功在於他是一位付出者,他在起初不計較這位廢五金商人的生意微薄,主動付出協助,贏得對方信任,最終獲得了回報,這就是付出者獲得成功的好例子。    在接下來的數篇文章,筆者會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能夠在協助別人的同時,為自己建立成功的道路。  (adsby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