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不稱職的指導員 

0
有天,一位代理打給總公司,希望能夠獲得了一些關於新產品的介紹。總公司代表接聽了電話,然後說:「現在,我會開始為你花3分鐘介紹這產品,在我介紹期間,請不要打斷我,如果我介紹過後你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隨時再打電話給我。」  然後,這位總公司代理就開始一口氣單方向介紹着產品,當他說完後,他看一看手錶,就說:「我說得快了一點,我們還有20秒時間,你有沒有什麼東西想我補充一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時代理說:「有。因為你說得太快,我一句也聽不懂。」  這個笑話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或許我們對於任務有充足的知識和技巧,但如果任務涉及第三方,而我們沒有理會他們能力和效率是否和我們一致,只是抱着一股蠻力向前衝,結果只會事倍功半,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努力?一個人的成功並不代表成功,一個成功的人需要鼓動身邊人向着同一目標努力,產生1+1等於無限效果。多一些交流,聆聽別人回饋,再加以調整,是合作過程必不可少的。當然,筆者明白不同人有不同做事方法,如果我們是性急的人,我們應該經常提醒自己停一停,多一些詢問對方意見,確保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心理文章】不反應期 

0
心理學上有一個術語「不反應期」,意思是當我們遇到一些突發情況是自己沒有預期過的時候,特別是負面事件,會導致我們心態上一時反應不過來,無法作出反應,整個人就像「電腦down機」的樣子。如果我們遇到的突發情況之前沒有遇過,而且這事影響程度越大,我們的不反應期會越長,例如家人離世、自己突然從一份以為能夠做到退休的工作中被解僱、遭遇交通意外導致身體殘障等等,這些突如其來而且影響大的事件會讓我們心理一時接受不了,腦海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反應。當然,如果我們平常心理彈性比較好,能夠容易接受和適應突發事件的能力會增加, 讓我們能夠越快克服不反應期,回復正常生活。  不反應期會導致我們生活大受影響,必須要認真看待。以下是幾個能夠讓我們從不反應期走出來的方法。  一:找一些知己談天  遇到不幸事情,我們當局者迷,一時間未能作出理性分析。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些知心好友開解自己,他們能夠以第三方的角色為我們作出理性分析,有助我們認清面對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法  二:主動承認不愉快的事情正在發生  不少人認為,我們需要經常維持正能量,不要認為負面東西正在發生。但這是不切實際的,人生不如意事字十常八九,如果沒有不幸事情,我們就不會感受到好事發生時的幸福感。我們無需強迫自己無視不幸事情發生,應該抱着樂觀態度面對不幸事情。著名的吸引力法則告訴我們,凡事對世界充滿正面思維,世界也會對我們給予正面反應。例如有些病人患上癌症,癌症出現是事實,我們沒有辦法否認或無視,我們必須承認癌症的出現,然後抱着樂觀態度面對。我們勇於承認負面事情發生,配合正面思維,有助我們心態上盡快調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三:自信和勇氣  遇到問題時,最能夠幫助自己的就是自己。我們千萬不要看輕自己的能力,只要我們有自信和解決問題的勇氣,奇蹟總會出現。羅琳成功向出版社推銷《哈里波特》小說前,曾經被12間出版社回稿,有的出版社甚至建議她先進修一下寫作技巧。幸好,羅琳有自信和勇氣,她甚至將出版社回絕信件在家中張貼,提醒自己需要努力和不放棄,結果哈利波特系列推出後,旋即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小說,她也成為了英國其中一位最有錢的女性。  任何人面對不幸的事情,都會感到迷惘,這時候我們停一停,思考一下前路,未必是壞事。不反應期可以作為一個保護機制,讓我們有時間思考一下接下來的做法,減少我們因為衝動行為導致的更多災難後果。但過長的不反應期則會讓我們消磨壯志,甚至對世界灰心,我們必須要利用自信和勇氣,加上身邊人的幫助,讓自己重新站起來。 

【心理文章】陰謀論的興起 

0
陰謀論是歷久不衰的話題,尤其隨着資訊發達,我們能夠從四方八面渠道獲得資訊,陰謀論傳播速度比以前快得多。大家有沒有發覺,陰謀論通常都是關於一些負面東西,而不是正面的東西。例如當某個災難發生後,各種陰謀論會湧現,嘗試解釋這不幸事件發生的原因。美國911事件後,官方說法是由拉登策劃的。但事件發生後,社會上開始流傳着不同的陰謀論,包括這事件是美國政府自行策劃的,原因是美國需要一個用來入侵阿富汗的借口。這個陰謀論的理據是,他們仔細參看了世貿大廈被攻擊畫面,發現世貿大廈在飛機撞擊時剛巧好像有整齊的炸彈爆炸情況,就像平時炸毀舊樓的做法一樣,因些部分人懷疑政府預早在世貿大廈裝置好炸彈,促成世貿大廈倒塌。亦有陰謀論認為911事件是由外星人策劃的,因為事發前,不少人在紐約上空目擊到不明飛行物體。  另一個著名的陰謀論事件,美國羅斯福總統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前已經得悉相關事件即將發生,但無動於衷。陰謀論主要論據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時,剛巧本身停泊在珍珠港的三艘航空母艦都離開了,這是極不尋常的行動。陰謀論學者認為這是美國政府故意調走航母,讓日本炸毀一些舊戰艦,既能保留實力,又能向日本宣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學家指出,當人們遇到一些自己未能掌握的事情,越有可能相信陰謀論,因為他們希望從陰謀論中獲得一些對事情的「合理」解釋。當然,他們之所以會相信陰謀論,原因是他們不知道陰謀論的真確性,苦無答案的時候,他們亂石投林,容易受到陰謀論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人們有着明確目標,他們受到陰謀論影響會相對較低。這是因為他們有明確目標,他們做事作風較為積極主動,不易受他人影響,希望透過自己努力開拓新天地,所以他們不易受到一些模棱兩可的資訊所影響。美國波爾州立大學布萊恩·韋柏斯特教授團隊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們找了278名參加者,讓他們隨機分配參加三項寫作任務。其中一組參加者需要寫下自己的人生目標(目標型),第二組參加者需要寫下他們認為自己人生有什麼義務(保守型),第三組參加者則只需寫下他們有什麼日常工作(中立型) 。結果發現,第一組被要求寫下人生目標的參加者,他們偏向不會相信陰謀論。相反,第二組及第三組參加者由於寫作任務不太進取,只是寫下自己的義務和日常的工作,促成不了他們完成目標的決心,他們會偏向相信陰謀論。簡單來說,當我們人生遇到目標,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路向,我們就越不相信陰謀論,因為我們認為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反之亦然。 

【勵志文章】蘿蔔、雞蛋和咖啡豆 

0
有天,小女孩由於生活上遇到了一點不如意事,於是向爸爸請教。爸爸從廚房取出三樣物品,分別是蘿蔔、雞蛋和咖啡豆。爸爸問女兒說:「你認為這三種物品,那一種最堅強呢?」女兒說:「當然是蘿蔔!你看它堅硬的身體,就像棍子一樣。雞蛋脆弱的外殼包着的是液體,如果跌到地上必定會粉身碎骨。至於那些咖啡豆,雖然有堅硬的身體,但沒有什麼用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女兒解釋的同時,爸爸已經在煮食爐上放置了三個裝滿水的鍋子,然後將這三樣物品分別放進一個鍋子裡。結果10多分鐘後,蘿蔔因為滾水而煮熟,原本堅硬的身體變得軟淋淋,甚至分裂成數塊。雞蛋經過滾水的沸騰,原本液體的部分變成固體,即使外殼碎了,裏面依然維持着形態。最後,那些咖啡豆由於滾水沸騰,咖啡豆和水融合在一起,變成一杯美味的咖啡。當爸爸和女兒一起享受這杯美味的咖啡時候,父親就解釋說:「堅強不是靠外觀衡量的,有些看似堅強的東西,但經過磨練會不堪一擊,就像蘿蔔一樣。一些看起來脆弱的東西遇到磨練的時候會越強越強,能夠發揮的潛能是大家從來沒有預計過的。但最厲害的還是這些類似咖啡豆的東西,它們表面看起來不顯眼,但它們能夠隨着逆境改變自己形態,這種適應力讓他們能夠克服難關,遇到任何風波也能夠找到合適自己的土壤生存下去。 

【管理文章】領袖可以有幾癲? 

0
在《醫院啲人可以有幾癲》一書中,作者Din People和我們分享幾個案例,內容有關日常護士和醫生的合作的趣聞,醫生和護士或多或少有上司和下屬關系,大家不妨參考一下,從而學習一下管理之道。  【故事一】  話說,一對老人家夫婦看醫生後,跟醫生要求獲得優先籌,讓他們能夠盡快取藥離開。然而,醫院對於優先籌發放有嚴格要求,並不是隨便能夠派發,於是醫生就跟這對夫婦說:「這個問題應該由護士解答你。」  旁邊的護士聽到醫生說,就說:「吓,你才是醫生,如果說可以給,就可以給。」  醫生說:「嘿,我一向都很尊重你,你話事便可以。」  護士說:「你真的讓我決定?」  醫生說:「當然,我一向都很尊重你。」  護士說:「好,那麼我就決定了。」然後護士就決定給這對夫婦優先籌,讓他們能夠盡快取藥離開。  當這對老夫婦離開後,醫生就跟護士說:「其實,優先籌並不是隨便發放的,你知道嗎?」  由於官階關係,這護士不敢反駁醫生,但心想:「剛才老夫婦在房間的時候,你不直接跟他們說。因為你想在病人面前留下好印象,反而要讓我們這些護士當醜人。」  (做大的應該勇於承擔困難,而不是推給下屬)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故事二】  一天,護士主動通知醫生下一個病人的履歷。這時候,醫生對他說:「現在我是醫生,還是你是醫生?我能夠選擇先接見那一位病人。」  到了第二天早上。護士主動問醫生冇開,請問你想先看那位病人?」這時候醫生說:「隨便吧!這些簡單的問題不是也要我相信考慮嗎?」  【故事三】  某天,醫生跟護士開會,醫生問:「如果病人出現以下這些情況,你會如何處理?」護士回答說:「我會建議做1234」醫生回答說:「那麼為什麼你不做5678 ?你先去跟進一下,下次開會再報告。」  下次開會的時候,護士就跟醫生說:「醫生,就這位病人的情況,我已經做了5678。」這是醫生不解說:「那麼為什麼你要做5678 ,不做1234呢?」  (故事二和三中,醫生的善變和反覆無常,讓下屬無所適從。) 

【心理文章】自己地位竟然會影響自己認為別人對於自己的看法? 

0
紐約大學納森·佩提特教授團隊曾經做了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批。他們讓第一批參加者將自己想像為地位比人高出一等。第二組參加者則被告知他們地位和其他人相若。結果發現,被告知自己地位高人一等的參加者認為眼前人對他展露笑臉的機率會比另一組參加者足足高出19%。也就是說,當我們自我認為身份地位高人一等時,我們也會認為其他人見到自己時會產生快樂感覺,因而展露笑容。事實上,參加者眼前這班對象都是由工作人員假扮的,他們展露笑容和不展露笑容的數量各佔一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實驗告訴我們,自己身份和地位會為自己帶來自信。當我們認為身份高人一等時,我們會覺得其他人會對自己佈以正面反應,例如微笑。事實上,工作人員嘗試將實驗由微笑改為掌聲。結果發現,那些身份自以為比其他人高的參加者同樣會聽出較響亮的掌聲。  人們崇尚地位和權力是正常的心理,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的諾亞·高茨坦團隊曾經在一個研究中發現,參加者被告知將會和一位地位較高的男士組成一隊,他們會比較願意在接下來的賭博活動中投放更多金錢。相反,如果他們與地位比較低的清潔男性組隊,他們願意投放的金額將會少40%。有趣的是,這個現象在男性尤其明顯,在女性身上就沒有什麼特別分歧。這暗示男性是比較着重權力的動物,女性則相對沒有這方面的考量。 

【心理文章】越有錢,可能越貪心 

0
每當聽到一些位高權重的人因為貪污被捕時,都會聽到朋友議論紛紛說:「這個人已經那麼有錢,為什麼他還會貪這些小便宜呢?」筆者聽到這裏,不禁會心微笑,心想着:「就是因為他位高權重,他或許會更加貪心。」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有時候財富控制了我們思考高度,作為普通人,我們很難想像有錢人富足生活標準可以是何等奢華,金錢永遠是沒有足夠的,為了應付奢華生活,有錢人或許會比我們有更大的衝動以獲取更多金錢,這就是為什麼貪念並不會因為人們的財富水平而遞減,更有可能加強。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的烏特帕爾·巴塔查教授團隊曾經做了一個研究,他們發現一位領袖的人工越高,他們越有可能因為內部交易而被起訴。在他們研究的個案中, 52位涉嫌內部交易領導的工資都比同級員工為高,從此可見,越高人工的領袖犯法機會越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中國清朝有一位大貪官名叫和珅,根據史書記載,他一生透過貪婪得到的財富足足是當時大清帝國15年收入總和。大家由此可見他貪婪的程度。有趣的是,和珅本身已經是乾隆寵兒,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愁衣食,而他獲得的薪俸也是冠絕文武百官,但他依然不心息,利用每一個機會貪婪財富。直至乾隆死去,新上任的皇帝才將他拉下馬,這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說明職位權力和財富越高,貪婪程度越高的例子。 

【勵志文章】學習需要多長時間 

0
有天,一位學生希望拜拉比為師,他問拉比:「你覺得我需要學習多長時間才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  拉比笑着說:「十年。」  學生有點不滿意地說:「10年?這時間太長了吧?」  拉比作狀思考了一下,然後說:「對不起,我剛才說錯了,你應該需要學習20年。」  學生不解地說:「拉比,為什麼你忽然之間覺得我需要多一倍時間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拉比接着回答說:「我仔細再計算一下,根據你的情況,應該需要30年才能夠悟出知識。」  拉比這樣回答學生,這是因為這位學生希望能以時間作為衡量學習進度的單位,他認為自己只要願意付出一定時間學習,就應該能夠獲得相應成就。而在現實環境中,學習時間和成果未必成正比,如果我們心中認為只要付出某長度的時間就能夠學習到知識,我們就會在學習過程中不專心,因為我們重視的是花了多少時間,而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學習效果自然不好,因此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  有些人看書很快,能夠一目十行,但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是否真的能夠領悟書中道理呢?相反,有些人讀書很慢,他們會將同一本書閱讀幾次,也許他們閱讀書量不夠其他人多,但他們對於書中知識卻能夠掌握更深入。學習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我們不應該要求自己用很短時間學到最多知識,反而應該讓自己充分了解領悟每一樣知識,這樣的吸收才會長久。 

【心理文章】談妒忌 

0
職場上,同事之間互相比較情況時有發生,當我們發現同事比自己有更多晉升機會,我們自然會對對方產生妒忌感,這是自然心理反應。我們會覺得,自己明明和其他人一樣優秀,為什麼機會總在別人身上,自己卻一無所有呢?首先,這個想法絕對是錯誤的,人們很多時候會看到別人獲得的東西,但對於自己獲得的東西卻視而不見,這並不是中肯的想法。但人本身是主觀的動物,我們如何能夠克服妒忌的感覺,筆者會和大家分享幾個方法。  一:將工作視為生活的一部份而矣  妒忌源自於我們重視,例如女生會妒忌男朋友跟其他女生過份親密的接觸,其實是出於她們對於男朋友的重視,不願意和其他女生分享男朋友。在職場上,我們對同事產生妒忌,歸根究底是因為我們對於工作重視。要解決這想法,我們就需要將眼光放遠一點,我們人生不單止有工作,還有朋友、家人、興趣等等不同範疇,工作只是構成我們人生的一部份,我們不應該過分看重工作重要性。既然如此,我們也不會太過看重其中一方面得失,心情自然會開心得多。  二:主動了解一些讓我們妒忌的人  由於自我保護機制,我們通常會遠離一些讓我們有妒忌感覺的人,因為害怕看見他們的成功會導致我們更多的不快。其實我們越妒忌的人,就應該越要接觸多些,我們應該懷着「好玩」心態了解他們,用第三者角度詢問自己為什麼會妒忌這個人。人生如戲,凡事不要太過緊張和認真,利用「好玩」的態度接觸一些讓我們妒忌的人,或許我們能夠向他們偷師,知道他們成功之道,自己也能夠有所得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三:不要抑壓妒忌感覺  妒忌這個字有點負面的意思,好像反映我們小氣的樣子,所以不少人會將這情感埋藏心中,但其實這是不健康的。凡事有兩面,我們有快樂的感覺,自然會有不快的感覺。我們需要接受人生中有不同的情感,我們無需因為妒忌心態而感到羞恥和不安,因為這感覺正告訴我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問題是,當我們面對妒忌感覺時,我們不要讓這感覺拖垮自信心和勇氣,今天值得我們妒忌的人,或許明天會被我們的努力所超越,我們不妨將妒忌心成為我們努力的推動力,鼓勵着自己向那些值得我們妒忌的人學習,讓自己也成功踏上一個新的台階。 

【管理文章】假如你是船長,回到港口發現船員都被的公司無理解僱,你會怎樣做呢? 

0
21世紀,不少公司為了減低成本,都會將服務外包,人力外包是其中一環。日前,一間屬於英國P&O渡輪回到港口後,船公司透過一個3分鐘的視像會議宣布解雇船上800名員工。而且,船公司早已透過第三方人力顧問公司聘請新船員,這些新員工已經在碼頭等待接管接管船隻。  相信不少人讀到這裏,都認為這公司做法不近人情。雖然公司有權利解僱任何的員工,但員工是公司重要資源,利用一個3分鐘視像會議便解雇為自己服務多年的員工,實在有點過分。這艘渡輪的荷蘭籍船長齊爾對於公司這樣的解僱程序十分不滿,他動用船長權力,當船隻靠岸後並不容許新的船員以及警方登船,同時讓船員爭取時間和公司就解僱方案進行磋商。齊爾表示如果公司不正面和船員協商,他並不會交出船隻,結果經過六個小時的談判,船公司終於和船員達成共識,齊爾也因此被船員及大眾封為「英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說實話,對於齊爾來說,他站在船員一方和公司對着幹未必是對他利益最好的選擇。因為船長是專業的職位,即使他不為這公司服務,也能夠輕易找到其他工作。相反,船員相對的資歷和技能較低,他們失去了這份工作不太容易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新工作。齊爾為了保障船員的利益,甘願犧牲自己和公司的關係,甚至賠上了前途,其他公司看到齊爾的作風,或許不敢聘用這位船長,因為害怕將來這事會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但是,齊爾無怨無悔,他明白充當領袖就需要有一定的承擔,他需要承擔日常工作,更需要保護下屬的權益,因為沒有下屬支持,就沒有他的成功。齊爾明白了人才的重要,但P&O渡輪則看起來沒有認清這道理,他們竟然將解僱的工作利用3分鐘的視像會議便希望解決,這是對船員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侮辱。 

【管理文章】以退為進:俄羅斯應對拿破崙的焦土政策 

0
1812年,法國拿破崙和俄羅斯為了爭奪波蘭控制權而發生戰爭,拿破崙帶領着45萬大軍入侵俄國。拿破崙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專家,俄國在戰爭初期無法招架,節節後退。這時候,代表俄國應戰的主將是米哈伊·庫圖佐夫,他知道俄國版圖遼闊,如果要和拿破崙正面交鋒,難免會造成重大傷亡。他採取了焦土政策,也就是一邊後退,一邊將撤退的地方自我破壞,讓拿破崙即使佔領了這些地方,也不會獲得什麼好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庫圖佐夫甚至讓拿破崙大軍直接攻佔了俄國首都莫斯科。首都是國家政府核心地方,庫圖佐夫也願意短暫放棄。在拿破崙進入莫斯科前,庫圖佐夫已經將莫斯科內的軍民都撤走,他將當地監獄的囚犯都釋放出來,希望他們能夠為國家抵抗拿破崙。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庫圖佐夫為了抵抗拿破崙的入侵,盡展他能屈能伸的氣度,他連國家的首都也可以放棄,只是為了保留實力,爭取反撲機會。他的策略奏效了,隨着法國拿破崙深入俄國領土,加上俄羅斯焦土政策,讓法國大軍開始感到疲於奔命,而且後續物資供應不足。相反俄軍身在主場,獲得足夠的軍備資源,形勢開始逆轉,俄羅斯承著寒冷的天氣,對拿破崙大軍展開反攻。結果,拿破崙大軍節節敗退,拿破崙帶來了45萬大軍進攻俄國,但最後能夠成功回到法國的只有27,000多名士兵,這次法俄戰爭導致拿破崙軍力災難式削弱,這次戰爭俄軍的勝利全靠庫圖佐夫能屈能伸的策略,利用焦土政策,加上後退以時間換取空間,讓自己軍隊保留實力,等待天時和地利,展開反攻。 

【管理文章】邱吉爾的管理藝術 

0
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起着關鍵作用,在戰爭大部份時間中,東歐諸國早已落入納粹手上,而法國也早已被希特拉所攻佔,只要希特拉攻陷英國,整個歐洲就會落入納粹主義手中。幸好,這時英國出了一位傑出的首相邱吉爾,他成功團結國民,並激勵國民奮勇抗敵,最後讓英國不但沒有落入德國手上,而還為世界爭取了不少時間,最後將德國打敗,結束二戰。  丘吉爾是一位時勢做英雄的政治家,他本身是一個十分果斷的人,他為了完成任務會採取非常手段。在法國差點落入德國之前,丘吉爾下令將法國殘餘的精銳海軍船隻全部擊沉,導致不少法國折損了不少軍事設備。本來,英國和法國是盟友關係,英國不應該對法國發動攻擊,但為了大局,邱吉爾害怕這些法國精銳戰艦落入德國手上,於是採取了極端策略。當然我們在21世紀回眸歷史,或許會覺得邱吉爾這樣做法不道德及有爭議性,但我們只要設身處地,如果我們是邱吉爾,或許我們也會採用這兩害取其輕的方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有句名言:「除了鮮血、辛勞、眼淚和汗水,我什麼都沒有。」他希望全國上下能夠鼓起勇氣,保留歐洲的最後一塊淨土,避免落入希特拉手上。他透過電台廣播跟國民溝通,向他們解釋當時最新的形勢,也讓他們知道自己參與戰爭的重要性。「希特拉知道他必須要摧毁我們,否則他會輸掉戰爭。如果我們能夠和他抗衡,整個歐洲就會獲得自由,世界生活就會從此光明。相反,如果我們失敗了,整個世界包括美國,都會陷入一個黑暗的時代。」邱吉爾是出色的政治家,他明白一個人無法讓整個國家反敗為勝,他必須要鼓動民眾一起努力,他當時甚至設計了一款著名的貼紙,紅色貼紙上寫着「今天就行動」,他會在自己發出的每封信件和文件上貼上這貼紙,以鼓勵收信人能夠加倍努力工作,應付戰爭千變萬化的局面。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如果英國沒有在關鍵時刻將邱吉爾選為首相,相信英國早已落入了希特拉手上,而整個歐洲也不能幸免於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許會因此改寫。邱吉爾果斷和能夠鼓勵人們向着目標努力的特質,讓他獲得了英國最佳首相美譽,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勵志文章】籠子 

0
一隻大黑熊自小就生活在動物園的籠子中。在牠剛出生時,籠子相對牠體積來說很大,黑熊能夠在籠子裏自由自在地活動。但隨着年月增長,黑熊身體越來越大。有天,動物園工作人員將黑熊送到郊外,希望牠能夠重獲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當工作人員取走籠子後,黑熊依然站在籠子本身所在的位置範圍內,並沒有離開。  十天過後,動物園工作人員打算回來跟進一下黑熊情況,結果發現黑熊竟然在本身放置籠子的位置活活餓死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由於黑熊自小就在籠子長大,牠心中為自己的活動範圍設定了限制,這個範圍就是他的舒適圈,即使籠子已經被移除,牠也不願意離開。這個故事十分適合各位爸爸媽媽思考,我們總希望為子女提供舒適和安全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無風無浪地成長。但過分的溺愛往往會造成小朋友無法合理地經歷逆境。每一次逆境都是增加我們應對困難和挑戰能力的機會。不少醫學專家指出,小朋友在學校也許會被其他生病小朋友交叉感染,但過程中其實也會增加了他們免疫系統的防衛能力。事實上,現時新冠病毒在香港肆虐,不少醫療專家也警告,由於現在學生長期沒有上學,他們雖然接觸少了細菌,但他們免疫能力也會相應減低。保護小朋友是必須的,但過分的溺愛則會形成反效果,各位父母必須小心留意。 

【心理文章】談幽默 

0
美國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布拉德·畢特利教授曾經進了一個關於幽默的研究。他首先告訴參加者,他們正為一個旅遊服務網站設計一個廣告活動。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數個小組,並給他們看一張瑞士照片,照片中有瑞士的他湖泊和山脈風景,當然還有瑞士象征紅底配上白色「加號」的國旗。工作人員詢問參加者為什麼喜歡瑞士,並讓他們有3分鐘時間思考答案。  事實上,每個小組都有兩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他們會在回答環節中成為第一及第二位發言的參加者。回答環節開始,第一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說:「瑞士真美麗,那裏的風景讓人嘆為觀止。」接着,不同小組中的第二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則會有兩種不同表述方法,一半組別第二位參加者會說:「那裏的山脈十分適合滑雪和行山,實在是太美好了。」在另一半小組,第二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會採取較幽默的回答方式,說:「那裏的山脈十分適合滑雪和行山,而且瑞士國旗更加會讓它大大「加」分!我是說真的,實在是太美好了。」這個回答方式加入了幽默感,瑞士國旗中有一個大大的白色加號,但這和人們是否喜歡這個國家沒有關係,這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故意利用瑞士國旗開一個玩笑,這也是工作人員希望觀察其他參加者因此對於這位幽默參加者的觀感會否有不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發現,參加者普遍認為那位在回答過程中較有幽默感的工作人員較有自信和能力較高,反之亦然。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和別人交談中偶爾加入幽默感,能夠讓我們更加容易獲得對方認同,這就是幽默的好處。當然,我們需要小心留意使用幽默感的時機,當事情發展危急時,濫用幽默感可能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沒有憂患意識和輕率,可能會有反效果。但在正常人際關係中,幽默感的確能夠為我們打開和別人溝通契機,爭取別人的認同。 

【心理文章】千萬不要在紅色房間中和人談判 

0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瑞傑許·培貝格奇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研究人員要求參加者利用網上平台就一個旅行度假計劃提出自己願意支付的最高價錢。一半參加者看見電腦版面是以紅色為底色,另一半則以藍色為底色。結果發現,看到藍色背景的參加者,他們願意付出的最高價格為$712 ,看到紅色背景的參加者只願意付出$684。  這研究是色彩心理學的一部份,人們在不知不覺間,會被我們看到的顏色所影響,做出不同的決定。上面的研究發現,紅色會給人一種刺激的感覺,有一些攻擊性意味,當我們看見紅色,我們警戒心會對應提高,希望在定價的過程中獲得優勢,因此只願意付出較少價錢。紅色能夠引起人類警戒心,這也是為什麼消防車會以紅色為主調,在千均一發之際,紅色消防車能夠讓其他道路使用者馬上讓路。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些聰明的商家會利用我們對於不同色彩的心理,為消費者制訂做出不同的銷售計劃。例如大家到快餐店時,發現店內設計都是利用一些比較鮮艷的顏色為主調,例如橙色、紅色和黃色,這些顏色會讓人有一種緊張的感覺,讓我們吃完東西後盡快離開,將座位讓給有需要的人。相反一些咖啡店,他們會用一些較為柔和的顏色,例如啡色、灰色不等,讓顧客能夠在店內調劑心情,坐耐一點。 

【心理文章】經濟能力越差,越願意捐錢給有需要的人? 

0
最近閱讀了一本十分有趣味的書,名字叫《拜拜經濟學》,作者是一位鐘文榮。台灣是一個十分信奉鬼神的地方,當地街頭街尾必定有寺廟,這些寺廟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十分可觀。作者觀察了這些寺廟的營運模式,找出一些有趣的地方和我們分享,解釋人們在信仰背後的消費行為,大家有興趣可以到書局參看一下。其中一個章節作者提到,他發現越窮的人,給寺廟的損款會越梳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維吉尼亞大學班傑明.康佛斯團教授在一個就業博覽會中招攬一些正在求職但還未成功的失業者為實驗參加者。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在接下來被要求向一個慈善組織捐款的金額比其他已經獲得穩定工作的人高出67%。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他們正在失業的狀態,發現自己未能夠完全掌握人生,於是他們希望透過做善事為自己積些福,抱著「好人有好報」心態,希望透過做善事讓自己早日脫離現在的逆境。  

【心理文章】比較能夠讓自己進步 

0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李德·‧蒙塔古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邀請了77名參加者利用電腦進行智商測驗。測驗過程中,電腦螢幕上面會不斷顯示早前已經進行類似測試參加者的成績。結果發現,參加者智商測驗的結果會受到其他參加者成績影響,這個研究告訴我們,人類智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受着我們生活圈子其他成員所影響,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喜歡與人比較是人們普遍心態,倫敦經濟學院約爾帝·布藍西.維達爾團隊曾經進行一個研究,研究是針對一間德國公司的工人而做的,每個月工廠主管都會主動告知這位工人的生產力和待遇在公司所有員工中的排名。這個措施開始後,工廠工人的平均產出量增加了6.8%,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其他人比較的時候,就會更加落力工作,以免由於工作能力較低而被排斥。這就是為什麼由小到大,我們參加各種考試都會有排名和分數,其實也是給我們一種標準,知道自己的位置,勉勵我們進步。  

【心理文章】回贈禮物給捐款者可能適得其反 

0
耶魯大學喬治‧紐曼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發現如果在人們捐獻後為他們提供一些回贈,會讓人們下次捐款機率減少38%。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如果我們捐款後,對方給我們一些禮物,我們會分不清楚這些禮物是由於我們捐款,對方表達感謝的心意,還是我們用捐款金額用作購買這件產品。如果工作人員沒有表述清楚,我們心裏就會感到困惑,因為如果購買產品,我們心中會有更多考量決定是否值得,因此大為減低下次捐款的可能。研究發現,不論我們收到回贈禮物的價值和大小,人們也會得到類似結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很多人做奉獻時其實不望回報,我們是真心真意幫助別人,這份心意並不能用金錢衡量,我們也不希望別人將我們心意轉化成為物質衡量。在另一個研究中,工作人員詢問律師是否願意為幫助一班有需要的窮人提供義務法律協助,大部份律師都表示自己願意提供協助。工作人員詢問另一班律師,工作人員先表達知道律師本身應該收取高昂的費用,但眼前有一班人需要他的協助,請問他們能否願意以較優惠價錢提供服務。結果,第二批律師較為不願意提供服務。這個實驗結果十分有趣,律師寧願免費提供義務服務,也不願為有需要的人提供折扣優惠。這是因為律師認為自己是專業的,不願意為了部份客人而降低收費,因為心態上覺得有不化算。自己的努力得到對應的回報。但如果工作人員要求律師提供免費義務服務,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正提供的服務並不是工作一部份,而是他們為了協助他人的無償付出,他們就會更加願意奉獻,這也是其中一個心理帳戶有趣的地方。 

【心理文章】定價的藝術 

0
在《定價的策略和戰術》一書中,提到一個關於定價的有趣例子。話說兩間油站對於汽油作出了兩個不同的定價策略。第一間油站將每加侖燃油定價為$1.6 ,如果用現金付款可以獲得$0.1美元折扣,也就是說如果現金付款只需要支付1.5美元即可獲得一加侖汽油。第二間油站則採取另一種定價方式,汽油價格定價為每加倫1.5美元,但如果客人利用信用卡付款,則需要額外支付0.1美元服務費。聰明的讀者必定會發現,兩間油站現金支付和信用卡支付價格其實是一樣的,如果用現金支付每加侖為1.5美元,如果用信用卡支付則是年加侖1.6美元。  但結果發現,大部份人因為這種定價模式,偏向到第一間油站入油。他們認為在第一間油站中利用現金獲得折扣比較開心。相反,第二間油站的訂價表述方式,讓人們覺得入油需要支付附加費,有點不化算的感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一件事,不同的表達方式,會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下次,當我們認為自己明明提供的產品和其他人一樣,為什麼獲不到消費者認同,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表述方式是否有考慮人們的心理。 

【心理文章】上司,你好可怕! 

0
作為管理層,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在下屬心目中是什麼形象呢?外國曾經進行一個研究,研究人員訪問了4000名擔當領袖的人, 75%受訪者表示,他們極少在下屬面前表露讓人覺得可怕的姿態。也就是說,大部份領袖認為自己是和藹可親的。但有趣的是,當研究人員訪問在團體中擔任下屬崗位的受訪者時,同樣75%受訪者表示上司給他們可怕的感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期望落差呢?  上司認為自己和藹可親,而下屬覺得上司像怪獸一樣可怕,這種期望落差造就兩者未能夠在團體中和平共處,嚴重的更加會影響職場關係,導致團體生產力下降。現在,我們會分析一下什麼會導致上司的形象變得可怕。  一:身份標籤  上司的崗位和職位,已經為他們兒訂下了身份標籤,當我們看見某人的崗位較高時,即使他們不做任便東西,我們心裏也會產生一種懼怕的感覺,不敢接近。有時候,上司認為自己沒有對其他人構成壓力,他們只是輕鬆表達意見,但由於他們身份,他們的意見在其他人耳中變成金科玉律,好像沒有議論的空間。在管理學上,有一個「權力優勢」的概念,意思是有權力的人輕鬆表達意見時,其他人也會全單接受,上司因此有錯覺認為表達意見是很輕鬆的,其實他們沒有想過自己意見之所以被其他人輕鬆接受是因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其他身份比較低的成員表達意見時卻沒有這種優勢。  二:過多的反應  作為領袖,下屬必定會將你視為馬首是瞻,你一個簡單表情,也會讓下屬產生無限聯想。他們會猜度你的想法,同時為他們自己製造壓力。美國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就是一個好例子,他曾經擔任四位美國總統任期內的聯儲局主席,美國有個笑話說:「美國誰人做總統都不重要,最重要就是格林斯潘繼續當聯儲局主席。」由此可見,格林斯潘對於美國影響力有多大。事實上,格林斯潘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所以他說話的時候總是表達得模棱兩可,他曾經說過:「如果你認為自己明白和能夠猜度我的想法,那麼你肯定想錯了方向。」格林斯潘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夠影響美國,以至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他十分謹慎言行,大部份時間都表現沉默,防止其他人猜度,也為免為世界帶來不必要的混亂。作為領袖,懂得沉默是一種藝術,能夠讓團隊能夠在無壓力的情況下運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三:面部表情  有些領袖向筆者表示:「我自己平常很少說話,讓下屬有足夠的發言空間,但他們還是覺得我很我怕,不願和我接觸的樣子,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時候,筆者就會建議他們拿出一塊鏡,照一照自己的表情。這類型領袖都是整天哭喪着面,冷酷無情的樣子,即使他們不說話,也會讓人有一種可怕感覺。作為領袖,我們要真誠和下屬溝通,多一些利用風趣幽默態度和他們接觸並關懷他們。上司和下屬本身之間就一定有職位上的距離,我們必須要加倍努力讓下屬明白自己並沒有高低觀念之分,希望大家能夠在同一個平台上合作。管好自己的表情和情緒,是其中一個能夠讓下屬工作得輕鬆自在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