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文章】突破性創新不能太依賴顧客意見

0
最近看了《創新的兩難》一書,作者指出創新有兩種,分別是延續式創新和突破性創新。延續性創新的意思是,某種產品透過不斷強化既有功能,讓產品更受顧客支持,例子:新出的車子雖然都是使用化石燃料,但由於技術改良導致所需要使用的燃料更少,一來能夠減少車主燃料開支,二來對地球也更環保。突破性創新的意思是,產品基本原理有徹底性的不同,顧客看起來這就像一種全新產品一樣。近年Tesla推出的純電動車就是突破性創新例子,車子引擎運作和傳統化石燃料汽車完全不同,就像新產品橫空出世一樣。 延續性創新對商家來說是比較溫和的創新方式,他們是建基於現有產品基礎上進行改良,改良後的產品質素不會和原有產品相差太遠。但突破性產品橫空出世後,產品本質和市場上既有產品完全不同,或許最初推出的新產品質素不及既有產品,但距離相差不遠,一些成功的突破性產品只要加上時間改良,便能迅速超越既有產品,並將市場上的既有產品打得體無完膚,甚至淘汰,智能手機和智能相機便是好例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不少行業龍頭都會被突破性產品所淘汰,例如傳統手機製造商龍頭諾基亞和菲林相機製造商龍頭柯士達落得幾乎破產下場。大家需要知道,這兩間公司本身都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但他們在短時間內被市場放棄,引致財政困難,甚至破產局面,由此可見突破性產品能夠造成的影響是多麼的大!大家可能會問,既然這些行業龍頭擁有較多資源和人材,理論上他們能夠及早發明出突破性產品,不用將這個金蛋子流入其他生產商手中。對的,歷史發現,這些行業龍頭公司的確擁有較多資源和技術開發新產品,而事實上不少突破性產品的概念和原型都是由這些公司設計出來的,但可惜的是這些公司往往不重視這些新的設計。結果,負責開發這些設計的同事拿着設計圖離開公司,另起爐灶,最終將這些突破性設計發揚光大。接着,我們需要討論一下,為什麼既有公司不珍惜這些突破性設計,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公司本身已經擁有龐大市場,他們自信本身產品能夠長命百歲,只需要透過延續性創新不斷改善功能,就能夠獲得顧客認同。事實上,在他們進行顧客調查或焦點小組時,顧客給他們的意見反饋也是喜歡既有產品多於突破性新產品,原因很簡單,因為顧客根本沒有試過突破性產品,無法判斷他們的好壞。相反,他們每天都在使用既有產品,自然對於既有產品有較高忠誠度,只要廠商不斷提升產品質素和功能,他們本身也不願意改變,接受新事物。缺乏客戶支持基礎,既有產品本身又有龐大客源,廠商銳意開發新產品的誘因大大減少,更加不願意冒上不必要的風險。相反,那些拿着設計圖紙離開既有公司,憑着突破性產品退出市場的初創企業,由於他們本身就沒有客源基礎和既有產品,他們較願意為突破性產品作出包裝和投資,以贏取市場份額。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突破性產品通常都是有一些初創或小型公司提出,大公司往往痛失時機。 突破性產品出現後,往往能夠短時間內侵蝕既有市場的大部份份額,傳統大公司根本連反應的機會也來不及,已經遭到淘汰。例如諾基亞和柯士達剛推出智能手機和相機的時候,其他智能手機/相機品牌例如蘋果和索尼等等公司早已穩佔市場,這時候顧客也不願意重新接受諾基亞或柯士達產品,因為這時他們已經對於現有智能產品有使用慣性,不願意再改變。 簡單來說,創新者的兩難是指,公司既要關顧現有消費者和擴大市場需求,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延續性創新。另一方面,企業不能放棄進行突破性創新,以應對千變萬化的技術提升。企業應該如何自處呢?筆者以下提出幾個方案: 一:不要絕對倚賴客戶提供的意見 有時候,客人未必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而且正常人有使用慣性,他們當習慣使用現在產品,就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以免冒上額外風險。因此,我們不要過分倚賴聆聽顧客意見,因為當突破性產品出現的時候,顧客毫無疑問會果斷地轉移到對手產品中,不會對我們產品有半點的留戀; 二:適當平均地投放資源於延續性創新和突破性創新 不少公司在創新產品的投放資源中,會考慮到成本效益。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延續性創新,由於產品本身有一定需求,管理層知道這些產品必定會為公司帶來利潤,於是樂於投資。相反一些突破性產品,通常是一些比較虛無飄渺的概念,要老闆願意付出投資並不是簡單事。筆者建議管理層應該放大胸襟,認清科技每天都在進步的現實,容許公司投放一些資源於一些突破性的項目上。這些突破性創新開發項目或許不一定會成功,但現在的市場已經發展成為All or Nothing(全取或甚麼也得不到)的局面,先行者得天下。相信管理者不願意錯過一個讓自己永續成功的機會。 三:入主突破性創新組織 突破性創新很難在傳統大企業本身中孕育,因為團隊成員都會倚賴現有產品,不願意冒風險開發新產品。管理層必須給負責突破性創新團隊一個獨立發展環境,不受其他成員干擾,讓他們有最大的自由度發展。另一個方法是,透過收購/入股方式向一些正在尋求突破性創新公司注資,成為股東。由於這些新創公司股東是自己生意,他們會更加落力於公司發展,獲得資金能夠讓他們如虎添翼。對於既有公司來說,能夠透過入股當股東形式,待這些突破性產品成功後獲得可觀回報。

【勵志文章】金魚缸裏的悲劇

0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件發生在筆者朋友家中的一件真實事件。話說筆者朋友家中有一個魚缸,裏面有三條同一時間購買的金魚。根據朋友描述,這三條魚買回來的時候體型大小是一樣的,於是朋友就將三條金魚放在魚缸內飼養。飼養差不多一個月的時候,有次朋友賞魚的時候發現其中一條魚的其中一邊眼睛忽然消失了,朋友不以為然,以為只是這三條魚打架的時候,弄傷了眼睛。 過了幾個月,朋友發現其中一條魚長得越來越大,牠的身形甚至有另外兩條魚一倍之多,感覺這條魚跟另外兩條魚不是同一種類的樣子。不過朋友還是沒有對這條魚採取什麼特別的隔離飼養方法,三條魚依然一直生活在同一個魚缸中。直至有天,筆者忽然發覺另一條魚左右兩隻眼睛都消失了,這時候朋友才肯定那條大魚是故意攻擊另外兩條細魚的,或許牠希望攻擊另外兩條魚的眼睛,影響牠們覓食能力,讓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從這個故事,筆者得到下面數點啟發: 一: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達爾文提出的這自然法則放諸四海皆準,即使在糧食充足的人工培植環境中依然生效。隨着一條魚變得特別大,需要的糧食更多,而牠強大的身形讓牠有較大的攻擊能力,直接對其他弱小生物構成傷害。 二:記得筆者朋友起初發現其中一條魚體型較大的時候,曾經跟筆者說過將會取這條魚去放生,那時候朋友或許沒有想過這條大魚會傷害其他細魚,只是覺得這條大魚的身形已經差不多有魚缸的三分之二大,長遠下去也不是辦法。朋友就是忽視了這條魚對於其他魚的攻擊力,放下戒心導致其他可憐小魚慘遭毒手。 三:只要危機未解決,任何人受害機率都是一樣的。記得開初,其中一條細魚被攻擊眼睛,朋友不以為然,或許另外一條健康的魚也是抱着相同想法。但幾個月之後,本來那條身體完整的小魚卻同一時間痛失兩隻眼睛,而另外一條本身受到傷害缺失一隻眼睛的小魚依然餘下一隻眼睛。這告訴我們,當我們生活在危機當中,千萬不要抱着僥倖心態,以為受傷的是別人,和自己無關。只要我們有一刻放下戒心,我們就會受到危機波及,變得一無所有。 四:筆者朋友在這事中責無旁貸,從來養魚的朋友都知道,不同體型的魚不能生活在一起(海洋公園水族館除外),因為大魚會傷害小魚,弱肉強食,這是動物的天性。朋友作為對於這個魚缸的話事人,應該執當領導的角色,及早將魚分開,以免悲劇的發生。

【管理文章】讓員工遠走高飛

0
如果有天,一位你十分器重的員工跟你請辭,並告訴你他將會創立新的公司,希望能夠以另一種方式和公司保持合作關係,你會如何處理呢?首先,大家會讓這位員工開心地辭職嗎?設身處地,不少管理者面對能幹下屬辭職,心中會感到不快,甚至希望阻止,因為下屬離開,自己需要操勞物色合適人選,二來新聘用的人未必能夠達到相同質素。管理者往往會利用銀彈攻勢,希望能夠讓下屬回心轉意。但對於一些已經立定心志離開的下屬,尤其是希望創業的朋友,他們未必會因為多一點工資而留下來,因為他們境界已經不同,他們希望獲得的是一個突破機會,而不是繼續留在舒適圈中。這時候,無論我們同意與否,下屬也必定會離我們而去,我們必須要接受這個現實。 既然如此,我們不如大方地祝福下屬能夠在人生旅途中獲得成功。進一步說,我們和下屬分道揚鑣後,應該繼續維持良好合作關係嗎?筆者認為答案是正面的,尤其21世紀,人與人之間講求合作,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更何況,公司將部份業務外判,能夠減輕公司的人事負擔,將相關風險轉嫁於外判商。而且下屬創業,他們自己當老板,對項目自然會更加上心,工作質素自然會更加好,我們能夠以相若價格獲得更好服務質素,何樂而不為呢?而且,現在資訊科技流通,即使我們主動架起圍牆,杯葛那些離開公司的前員工,但如果他們有足夠實力,他們也能夠找到另外一些公司和他們合作,我們便自我斷送了優質供應商。事實上,外判商就是我們公司的賺錢網絡,越大越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然,不少朋友擔心員工創業,有機會刮走公司人才和既有客源,這樣的憂慮是存在的,也是需要正視的。筆者建議各位在招聘員工的時候,先在合約內約法三章,訂明一些基本保護公司的條款,例如寫明離職員工不能帶走任何公司資料等等。另外,在員工離開的時候,應該和員工清楚表述公司立場,公司願意和他們以另一種方式合作,但如果發現他們從中傷害公司利益,合作將會馬上終結,並會以公司既定程序進行追討,將最差的說話說在前面,能夠讓離職員工有所調整,在未來合作的路上必定更加流暢。 進一步說,針對一些有潛質的員工創業,公司不妨考慮提供一些現金支持,例如以入股方式鼓勵員工成立初創公司。當員工變成老闆,做事會更加努力,公司也能夠在投資過程中獲得未來利潤的回報。員工透過公司入股,獲得一筆資金,發展也會更快,達至雙贏局面。 員工願意跳出舒適圈,尋找屬於他們的天空,作為管理層應該加以支持。在21世紀致力擴大供應網絡能夠讓公司以更低成本和更高質素增加生存機會,所以我們不應該因為員工離職創業而中斷合作關係,反而應該努力探索合作的前路。

【勵志文章】格林斯潘的公事包

0
格林斯潘是一位比美國總統擁有更大影響力的人,他曾經當過美國四位總統期間的聯儲局主席,他的權力足以掌控整個美國,以至世界的發展,即使美國總統對他的工作也不能干預(名義上)。事實上,格林斯潘對於聯儲局的每個決定,足以影響美國經濟走向,例如他宣布加息,以阻止經濟過熱,反效果會導致美國股票下跌,影響總統聲望,甚至選舉結果。所以歷屆總統對格林斯潘又愛又恨,在合作過程中偶有波折,但他們都明白沒有另一人能夠代替格林斯潘地位。美國前總統布殊就曾將他不能成功連任原因歸咎於格林斯潘的經濟措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美國坊間甚至流傳着一句話:「誰人當美國總統都不重要,只要格林斯潘依然當着聯儲局主席。」由此可見,格林斯潘影響力和地位是多應的超然。格林斯潘也明白自己一言一行將會影響美國甚至全球經濟走向,所慢他的說話總是模棱兩可,盡量不讓其他人猜度到自己想法。他曾經提到:「如果你認為自己能夠猜度到我的說話,顯然你還未理解我。」話雖如此,不少人還是希望透過解讀格林斯潘的各種言行舉動,從而窺探出美國經濟情況。有趣的記者其中一個觀察點就是格林斯潘的公事包,市場流傳着如果格林斯潘上班時拿着的公事包裝得滿滿的,即代表格林斯潘需要回家處理大量工作,顯然美國當時經濟不太好。相反,如果格林斯潘公事包是空空的,這代表沒有什麼事讓他煩惱,代表美國經濟還過得去。格林斯潘澄清這個利用他公事包衡量美國經濟說法雖然十分有創意,但其實全無道理的,有時候他公事包看起來裝得滿滿,其實原因十分簡單,就是他剛好放了食物盒在公事包內,這跟美國經濟完全沒有關係。 格林斯潘是一位有影響力的人,大家渴望從他身上知道世界發展走向,連他手上的公事包也足以引起人們無限遐想,這就是影響力。格林斯潘從來不清楚表達自己想法,但別人還是鍥而不捨地想去探聽這位智者的心聲,這就是影響力。  

【勵志文章】這就是感恩的最高境界

0
有天,筆者和一位朋友一起回家。當快要走進她居所大樓的大堂,這位朋友驚呼道:「嘩,今年農曆新年的裝飾實在太美麗了!」說實話,這時我們還在前往大堂的通道中,筆者舉頭四望都沒有看見任何有關農曆新年的裝飾,但從這位朋友面上的笑容,筆者能夠感受到她是由心出發欣賞着管理處為她家園作出的貢獻。縱然她還未看到裝飾,但她潛意識已經能夠想像出佈置裝飾後家園的溫暖感覺,因而滿滿感恩。 事實上,是否感恩全在乎我們的心態。我們經常會在不同媒體中看到不少患上絕症的病人心存感恩,他們沒有怨天尤人,只希望餘下的生命能夠活出光輝。說實話,要做到感恩不是想像中的容易,因為感恩需要我們由心出發,真心真意對於現在生活感到滿足。在生活平安的時候,要做到感恩相對容易,因為生活一帆風順,沒有什麼可以不滿的地方。但當我們面對逆境的時候,也就是考驗我們心態的關鍵時候,逆境往往會讓我們對自身產生質疑,我們很容易就會進入思考死胡同,總認為自己生活在黑暗的迷霧當中。 如筆者朋友一樣,她感恩的心已經在血液中流動,儘管她還未看見實物,但感恩的心已經觸動了她的潛意識,預期自己將會活在美好當中,快樂自然會流露出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管理文章】一單能夠避免的空難: UPS 1354班機

0
飛機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事故機率甚至比我們乘坐普通交通工具低得多。由於飛機生產商知道如果飛機在高空發生突發事故,帶來的後果將會十分嚴重,機上的人員幾乎沒有生存希望,所以他們在設計和生產飛機時,已經用上了最先進的設備,以協助機師能夠安全地駕駛飛機。但是,不管多麼厲害的設備,如果使用者沒有妥善運作,一切都是枉然的。 2013年8月14日, UPS一班由美國肯塔基州飛往阿拉巴馬州的1354號航班,在距離機場幾十公里外的叢林墜毁。之後,調查人員發現這空難是由一連串人為錯誤引起的。第一,翻查機師交談記錄,副機師曾經表示自己十分疲勞,經調查人員深入研究發現,他在執行任務前本應該有14個小時能夠在酒店休息,但翻查他電話和酒店出入紀錄,調查人員發現副機師最多只是睡了5.5小時,這比機師休息的最低要求8小時少得多。而副機師在飛行期間也曾經向機師表示自己十分攰,這說明他在駕駛時精神狀態並不理想。交通專家表示,疲勞駕駛的後果和醉酒駕駛其實一樣,因為沒有足夠精神,會影響判斷力。UPS 1354號航班其中一個墜毁的原因是,副機師在輸入目的地時,並沒有清空飛機之前的飛行紀錄,導致先進的駕駛系統產生衝突,電腦不知道飛機正要飛向的目的地在哪裏。事實上,電腦系統早已在幾個屏幕位置上顯示飛行軌跡有錯誤。正常來說,副機師沒有可能會發現不到。由於疲勞讓副機師精神出現問題,導致他對於這些警告視而不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而正機師在這場空難中也扮演一定的角色,根據機艙對話紀錄儀,機師多次提到現在的飛行高度或許太高了,他甚至懷疑機場指揮員給錯指示。在空難發生前,他曾經多次說飛機飛得太高,這導致他提早決定讓飛機下降,最後撞向叢林墜毁。機師本來應該一眼關七,留意在場飛行環境,但當時機師顯然進入了思考盲點,他沉醉於「飛機正飛得太高」的想法,忽略飛機正面對的其他問題,結果錯失挽救機會。由飛機發出危險警報,直至墜毁足足有5分鐘時間,但無論正機師和到機師都沒有察覺相關警報,結果導致一場空難發生。 思考盲點和副機師缺乏足夠休息,都是US 1354航班空難發生的主要原因,這告訴我們不管我們擁有多麼先進的設備,但如果我們沒有妥善利用,以及將自己維持在最好的狀態,災難依然會發生。當人和機器一起配合時,人的角色遠比機器重要得多,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先進的設備而減低警戒心。

【心理文章】吃豬紅悟出的道理

0
我是一個很喜歡吃豬紅的人,筆者家附近有一間很有名的潮州菜館,裏面的豬紅十分好吃。筆者吃了第一次後,就想多一些這間餐廳的豬紅。記得第一次,筆者放工主動打回家中問太太說:「今晚家中有餸嗎?因為我想購買豬紅回家。」這時,太太堅定地拒絕並回答說:「家中已經有牛排。」聽到太太這樣說,筆者心裏不是味兒,因為那天晚上筆者真的十分希望能食一碗好吃的豬紅。但無奈太太下了命令,這晚吃豬紅的念頭也就打消了。 接着,第二晚,筆者同樣在放工時間致電太太: 「今晚家中有餸嗎?我看是否需要購豬紅。」其實筆者這樣說的意思是,筆者想買豬紅,但太太好像還不明白我的意思,只是回答說:「家中有多寶魚。」結果,筆者心中產生了憤怒的念頭,因為第二天晚上也吃不到豬紅。於是當天晚飯時間,筆者對太太表明自己明天想吃豬紅,太太無奈接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在接下來的幾天內,筆者吃了兩次豬紅,但有趣的事情出現了,筆者漸漸覺得眼前這碗豬紅的味道好像一次比一次沒有特別,最後一次甚至覺得有點平淡。接下來的數個星期,筆者就沒有再購買過豬紅吃。究竟是豬紅變了,還是筆者心態變了呢?筆者一直思索這個問題。最後,筆者認為能夠用一個經濟學理論來解釋這情況,就是「邊際報酬遞減定律」,邊際報酬遞減定律意思,當我們越得到某產品,這產品給我們的功用會越來越低。例如,當我們吃第一個美味的芒果時,我們會覺得這個芒果十分好味,恍如天上的珍果一樣。但如果同一時間別人給我們越來越多的芒果,並要求我們在短時間吃光。漸漸我們就會覺得芒果變成了負擔,甚至只會產生負面感覺。筆者起初想買豬紅吃,但太太不允許,筆者心中產生「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感覺,但隨着太太開綠燈,筆者能夠隨時購買豬肉吃,由於購買多了,漸漸就對於豬紅產生了平淡的感覺,變的不是豬紅,而是筆者的心態。

【勵志文章】純潔

0
有天,一位學生向禪師請教關於純潔的意思。 弟子問:「請問白得如雪一樣,可算是純潔嗎?」 禪師搖搖頭說:「不是。」 弟子又問:「那麼無樣才算是純潔呢?」 禪師說:「五顏六色才算是純潔。」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般人認為,雪白無瑕是最美麗的、最珍貴的,和最純潔的。然而,上天做人平等,每人都有着不同特色,膚色、身形和種族都不是判斷個人優劣的因素。可惜的是,在電視廣告耳濡目染下,人們漸漸覺得女生應該長着雪白的皮膚,這樣才是美麗。但其實這只是商家為了自己產品包裝出來的騙局。禪師提到雪白的東西並不純潔,他的意思是指那些經過人工修飾,故意「漂白」的東西不純潔。純潔在乎事物的本質,當我們利用人工方式作出修改,這東西已經不純潔。大自然本身就是由五顏六色的東西組成,如果能夠保持大自然的原始狀態,這才是最純潔和最美麗的。

【勵志文章】小魚的故事

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有天,一條小魚問年長的魚說:「你年紀比我大,經驗比我豐富,我想知道人們稱呼「海」的東西究竟在哪裏?」  年長的魚說:「小伙子,你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海。」  那條小魚失望地說:「我現在周圍的都是水,我從來沒有見過海。」然後,小魚便失望地游開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已經獲得了自己希望獲得的東西而不自知,繼續苦苦追尋,這是多麼的可笑。  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少人窮畢生努力希望活得富足,最好腰纏萬貫,不愁衣食。但仔細問他們一下,獲得豐富的財富對他們生活有什麼影響呢?不少人最後都認為財富能夠讓他們無憂無慮地和家人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既然如此,相信不少人已經活在幸福當中,還有什麼需要苦苦追尋,甚至抱怨呢? 

【管理文章】荷蘭病是一個幸福病?

0
1959年,荷蘭在北海發現了天氣燃氣油田,由於天然氣是重要的天然能源,荷蘭迅速因為這片油田獲得大量外匯。有趣的地方是,當荷蘭因這幅油田獲得大量外匯的同時,荷蘭發現對國內其他產業產生了不良影響,尤其是傳統工業。最後,荷蘭失業率更加上升了1.1%,對經濟帶來了負面影響,經濟學家在1977年的《經濟學人》雜誌中首次提出了「荷蘭病」概念。荷蘭病是指,當一個國家突然間獲得了一些意外之財,例如發現一種能源蘊藏量,這個國家能夠透過出口這些能源而獲得大筆外匯。這些外匯流入國內,轉化成為當地貨幣,就會造成當地貨幣升值。貨幣升值對於當地服務業和工業並不是好兆頭,因為這代表生產成本上升,廠商需要以更高的價錢出售產品才能夠獲得利潤。但是,如果只有這個國家的產品提高價格,外國消費者便會轉移向其他國家購買產品,導致這個國家產品生產商受到打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有些經濟學家說,荷蘭病是一個幸福的經濟問題,因為國家突然發現了新能源,對於國家收入來說大幅增加,對國家來說是好事。至於外匯增加導致貨幣升值,影響其他本土工業的競爭力,這能夠透過一些政府政策來協調解決。首先,政府能夠透過對本地工業提供資助來減輕工業生產商成本,也能夠透過增加對其他國家產品關稅來減少本地生產商面對的競爭。但傳統經濟學家認為這個方法好壞參半,甚至壞處較多,因為政府透過資助會導致更多資金流入市場,導致通貨膨脹情況更加惡化。其他國家展開報復式關稅也會讓成本進一步提高。另一個能夠解決荷蘭病的方法是,國家能夠透過出售能源而獲得的額外外匯收入建立外匯投資基金,透過購買外國資產分擔風險,二來減少外匯轉化成為本國貨幣的機會,以減少本國貨幣增值的壓力,挪威養老基金就是一個好例子。當國家從出售能源獲得外匯,國家利用外匯收入投資於世界各地的資產,從而為國家財富分散投資,能夠減輕國家對於出售能源收入的大幅倚賴。 荷蘭病是一種幸福病,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夠有這種富有的煩惱。但大家不要以為荷蘭病和我們都沒有關係,其實這和公司管理息息相關。大家有沒有試過,公司突然之間在某業務獲得突破性的發展,為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收入來源。結果,公司管理層或許會將公司發展資源側重於這業務,以希望獲得更多的收入,同時覺得對這部門投入資源比較值得,因而放棄公司其他業務的發展。因此,公司其他部門或許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協助不了公司賺錢,這些部門的同事會覺得被輕視,因而選擇轉工等消極行為。結果,公司業務過分側重於這盈利部門,當這部門失去了光環或業務消退的時候,公司這是如果想將注意力重新投放於其他業務,便會發現其他部門由於長期被忽視導致缺乏生氣。作為管理層,我們需要平衡各部門的職能,投放合適資源讓各部門都能長足發展,千萬不要短視為了某個賺錢的部門而投放過多資源,這樣公司的發展才會能夠維持長時間的輝煌。

【管理文章】毁掉一個經濟強國,只需要數十年時間:阿根廷給我們的啟示

0
1914年,阿根廷是世界上其中一個經濟最強的國家,平均GDP增長達到6%,風頭一時無兩,經濟僅次於英國和美國。阿根廷位處南美洲,有優越地理環境,肥沃土地讓他有豐富的農業產出,加上毗鄰美國,能夠將大量農產品出口以獲取外匯。阿根廷成功的原因在於超過九成國民(即八百萬人),都是來自西班牙後裔,所以國內並沒有民族分歧引起的爭鬥,讓國家可以在平穩的政治環境下發展。 可惜的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由於戰爭導致經濟衰退,阿根廷外貿遭逢挑戰,其後更加有下滑跡象。接下來30年,由於經濟導致人們生活不穩,阿根廷開始陷入持續政治紛爭當中,軍政府和民主政府交替透過奪權搶得管治地位。當有政治紛爭時,執政者致力維持自己管治地位,把心力都放在政治上,因而將國家經濟發展策略放在比較次要位置。到了1946年,貝隆總統上台,更加為阿根廷的經濟判上了死刑。先說,貝隆是一位好人,他雖然是一位軍人,但他出身自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深知貧窮民眾疾苦。當他1946年當上總統的時候,眼見阿根廷由一個經濟強國變得如此腐敗,感到十分痛心,於是致力為窮人爭取更多福利,為他們改善生活。在貝隆的10年任期內,他一直都採取着高福利主義政策,這政策方向一直影響至今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以下是貝隆採取的一些政策: 一:他支持工人成立勞工聯盟,利用群眾力量爭取權益,例如調升工資及改善工作環境等; 二:對外資企業收取高昂稅率,取得的稅金月作支援國內貧窮工作; 三:政府將來自英國及美國的企業收歸國有,並容許拒絕支付外債; 四:對準貨品徵收高關稅; 五:針對國內成立的企業,也需要支付高昂的稅金,以打擊國內壟斷商家出現; 老實來說,上面各種政策中,第一種策略還算合理,透過政府有盈之手為員工爭取福利,這是無可口非的。但針對第二至第四項政策,則完全杜絕了阿根廷吸引外資的誘因。大家試想一下,作為外商,如果一個國家能夠隨時拒絕支付自己曾經借給他們的款項,你還會願意借錢給這個國家嗎?如果一個國家能夠隨時將自己苦心經營的企業收歸國有,你還會願意投放資源在這裏發展嗎? 事實上,貝隆政府採取這樣的政策也許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他需要為國民提供高福利政策,以維持國民的支持度,這些政策需要高昂的成本投入,政府只能採用這種劫富濟貧的方式,財產大轉移。可惜的是, 商家是十分現實的,當貝隆政府推出這些策略後,阿根廷經濟陷入了懸崖式下跌,政府不單得不到更多收入,更加因為高福利政策負上更多債務。這時,貝隆政府動用了「絕招」,就是大量印製鈔票,但這種政策失敗機率高達99%,阿根廷亦不例外,阿根廷鈔票由於大量湧入市場而大幅貶值,讓阿根廷經濟陷入萬劫不復的局面。 貝隆政府由於堅持高福利政策,貝隆的國民支持度一直處於很高水平,但這種糖衣毒藥政策卻導致阿根廷經濟送了輝煌時光。時至今日,總統變更了,但阿根廷領袖依然改變不了高福利政策,讓國家財務負擔更加繁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勵志文章】自嘲的藝術:美國水門酒店

0
提起水門酒店,不少人都會想起尼克遜時期發生的水門事件。1972年,尼克遜正在尋求連任總統,競選團隊中五個成員偷入位處水門大廈的民主黨競選總部,透過攝影和安裝竊聽器,干擾選舉過程。在官方調查期間,尼克遜被發現假話連篇,包庇事件,最終落得下台收場。水門大廈作為這件美國歷史上其中一件影響最大的丑聞發生地,成為了不少懷緬歷史朋友的朝聖地。水門事件發生已經超過50年,水門酒店也由一間接待美國顯赫貴要的豪華大酒店,變得有點落伍,達官貴人不再嚮往水門酒店,酒店標準也達不到現代的豪華標準。水門酒店要生存下去,必要找到一個求生之道。近年,水門酒店找到了一個重生的好方法,以酒店往日的「丑聞」為賣點,轉移銷售「歷史意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水門酒店是水門事件發生的舞台,酒店內放置了不少昔日關於水門事件的照片,酒店更加在房咭上寫着「這裏不需要偷偷地進來。」(No need to break in)。懂得這段歷史的朋友看到這張房咭,必定會發出會心微笑,因為當年尼克遜競選團隊就是透過偷偷摸摸的方法進入民主黨競選總部。酒店在宣傳刊物中提到「Be bold 有勇氣,Be You做自己,be watergate繼續懷着水門精神」這句說話聽起來雖然可圈可點,但卻引起人們無限的幻想。 「對的,我們酒店的名稱和一件歷史上重大的政治醜聞有着重大關係。但這件醜聞並不是我們酒店歷史的全部。」接着,水門酒店才繼續介紹自己現在的賣點。水門酒店透過自嘲形式為自己作出推廣,這是十分聰明的做法。對於一間已經有超過50年歷史的酒店,殘舊和老化是正常的,不能再以昔日豪華作為賣點吸引客人,水門酒店十分聰明地將自己本身化為歷史景點,人們來這裏感受歷史情懷,和感受美國歷史上其中一件最大醜聞發生地,相信不少遊客都會願意付出和體驗。自嘲不代表沒有自信,反而代表自己已經放下歷史包袱,勇於面對,甚至將歷史轉化成為自己的賣點和優點。

【勵志文章】職場周伯通

0
周伯通是金庸武俠小說下其中一位武林高手。在現代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周伯通」來形容一些擁有多方面技能的人,他們就像一部活字典一樣,能夠解決一些看似南轅北轍的問題。最近,筆者認識了一位高手,他平時經營着一間買雞蛋的網店,同時又會出售自家製作的燒鵝。如果大家認為上述兩項業務都和食品有關,筆者告訴大家,這位「周伯通」的業務不至於此,他還會參與園藝創作、車輛清潔美容、以及裝修等等範疇。說實話,這位「周伯通」每項業務規模都不算大,但他業務廣泛讓他也賺得了十分可觀的回報。 大家可能會問,一個人知識有限,又怎能同時兼顧不同的項目,「周伯通」並不容易做啊!筆者對於如何練成「周伯通」充滿好奇心,於是足足和這位朋友緊密留意了一年時間,結合出一些成為「周伯通」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凡事都要充滿好奇心 要解決問題,就先要有足夠的好奇心,好奇心會驅使我們對任何東西感到興趣,願意付出時間去研究和想解決辦法。筆者認識的「周伯通」每次聽到筆者提及一些工作上的困難時,他總是會說:「如果你願意的話,我願意試試為你解決。」不管是清潔、工程維修,他基本上不用筆者提及項目細節,他已經預先表露出自己充滿興趣,願意參與的態度。說實話,當他答應筆者的時候,筆者也不肯定他是否能夠勝任,但隨着委托他的任務都能夠完成,筆者對他漸漸建立起信心,也明白到他對於解難的興趣並不是開玩笑的。 二:足夠的人脈 筆者發現「周伯通」能夠解決南轅北轍的難題時,就忍不住問這位朋友,究竟這些項目是你親自操刀,還是外判給其他團隊進行。「周伯通」每次回答都是:「當然是我找朋友參與,不過你放心,我認識這行業很多熟手技工,必定能夠解決問題。」「周伯通」充分利用合作的威力,能夠將擁有不同專長的人才結合一起,為他解決不同難題。人脈讓他能夠有信心答應不同工種項目要求的關鍵。 三:不怕蝕底 每當遇到難題時,筆者腦海中必定會出現「周伯通」的名字,因為筆者知道他很大機會能夠協助筆者處理問題。但在筆者認識「周伯通」的初期,究竟他是如何讓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答案很簡單,就是他為人十分「抵得諗」,有些難題需要花上很多時間和努力解決,有些任務更加需要在深夜執行,對於筆者物色幫手不是容易事。但筆者發現,每次遇到這些困難時,只要筆者尋找「周伯通」,馬上就會得到正面的回應,基於多次合作,筆者對「周伯通」建立起正面的印象。周伯通除了擁有豐富知識,而且願意犧牲、不計較和願付出的精神,讓他建立起個人品牌形象。記得有一次,筆者需要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一個項目,「周伯通」看過難題後,只是跟筆者說了一句:「我不知道自己會否成功,但我能保證不成功不收費。」單是他這句話,已經足以讓筆者願意將項目交托給他,因為如果運作不順利,筆者也沒有多餘成本需要付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四:煩 無錯!「周伯通」其中一個特色就是煩,他經常會利用各種方式嘗試和筆者聯繫,包括電話、電郵、WhatsApp等等,他彷彿就是要不斷提醒筆者不要將他忘記一樣。說實話,筆者的確覺得「周伯通」很煩,但他的名字卻真的烙印在筆者腦海中,所以不得不承認他的「梵音」有一定作用。 在21世紀,擁有單一技能已經不足以讓我們獲得理想生活,因為我們不會知道自己專長的行業在什麼時候會被其他科技所替代,因為我們需要獲得多樣化的技能,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救生圈,希望上面提到的「周伯通」故事能夠為大家人生帶磣一點啟發。

【管理文章】一場不應該發生的空難:紐西蘭安捷703號班機 

0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件發生於1995年6月9日的一場空難,這場意外導致3人死亡, 15人受傷。然而,這場致命空難本應是能夠避免,不用發生的,但由於一連串的失誤,導致空難發生。最可惜的是,本身機師只要一個簡單的動作就能夠避免這意外的發現。  當天,一架屬於紐西蘭安哲航空的703號班機由紐西蘭北部的奧克蘭出發正要飛往北帕默斯頓,這趟飛行只是一個國內短途航班,乘客不多,這架飛機是一部白色雙螺旋槳的小型飛機。飛機在旅途中的運作基本正常,但當飛機即將到達目的地的時候,機師啟動飛機升降架時發現,右邊升降架未能如常降下來。 正常飛行途中,飛機升降架會收起,免飛機輪增加飛行阻力。但當飛機快要降落的時候,機師就會將升降架放下來,以便飛機能夠在跑道滑行,順利降落。飛機右邊的升降架不能順利放下,這會影響飛機降落的安全系數。這款飛機升降架未能成功運作事件偶有發生,生產商表示這情況出現是由於鎖着升降架的設備損耗,導致升降架被卡着未能成功運作,常見於飛機左邊的升降架。亦因如此,這間航空公司將飛機左邊的升降架配件已更換為較堅硬和耐用的物料。右邊升降架則沒有採用相關的物料進行翻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右邊的升降架因為損耗導致無法正常運作。但是,這架飛機設有後備升降架手動啟動裝置,機師只要利用手動運作,但能輕易將升降架放下來。但有趣的是,當天負責升降架運作的副機師不熟悉飛機的後備升降架手動啟動裝置操作,儘管他參看了飛行手冊,依然做漏了一些步驟,需要機師提醒。本來機師和副機師作了分工,機師負責控制飛機飛行運作,而副機師則專心研究升降架問題。但機師在飛行途中卻分了心,他花了很多時間關注副機師正在處理的升降架問題,但同時也讓自己沒有足夠專注力在飛機飛行的運作,結果,飛機下降速度比正常的快很多。由於新西蘭有很多山丘,機師本應確保飛機抵達距離機場某位置時,飛機只能夠下降至某個高度,以免過分接近地面,構成危險。以當天這架飛機的位置計算,飛機正常的下降速度應該是每分鐘177米,但調查人員發現當時飛機下降的速度足足每分鐘達到366米,這是造成這次空難的關鍵。  熟悉飛機的朋友可能會問,飛機不是有「近地警報系統」嗎?當飛機太過接近地面的時候,飛機應該會作出警告,提醒機師注意高度。調查人員發現,飛機近地警報系統的確有啟動,但當系統警告機師時,飛機還有4.5秒便墜毁,也就是說機師根本沒有足夠時間作出反應,警告顯然來得太遲。為什麼會出現這情況呢?調查人員從飛機殘骸中發現,近地警報系統的感應器上竟然被塗上了厚厚油漆,而且感應器本身是註明不能夠塗上油漆,以免影響數據的接受。結果,油漆影響了警報器的運作,導致機師較遲接收到警報。機師本身也因為分了心,沒有專心操控飛機,反而花了專注力關注本應是副機師的任務,將專注力放在升降架的問題上,反而沒有理會飛機下降的速度,最終釀成空難。  這場空難本應能夠避免的,只要機師專心自己工作,將升降架問題交由副機師處理。即使副機師最後也未能夠解決問題,正機師可以決定飛機繼續維持合適的高度飛行,直至問題解決。相反,因為機師沉醉於升降架問題,結果忽略了更大的飛行高度問題,造成空難。當然,飛機在早前維修過程中,維修人員沒有理會指示,在高度感應器上塗上油漆,影響感應器運作,也是間接釀成了今次意外。一場意外的發生,是一連串巧合事情組合起來的結果,從這場空難中,我們學到了分工的重要。在團隊中,我們必須要明白各人的職能,將自己工作做好,不要多管閑事,否則後果可以十分嚴重。 

【勵志文意】你想不到的M型社會 

0
有超過200個國家正一起分享著這個美麗的地球。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歷史背景、民族和文化,這些因素組合起來決定了這些國家發展略命運。生活在繁忙的都市,我們對於不同地方的關注很大程度上都來自於傳媒的報導,而這些報道通常都只會集中於一些已發展的強國。我們每天在新聞中看到關於中國和美國的新聞眾多,但對於地球上一些相對弱小的國家,關於它們的報道實在少得可憐。例如,大家知道獅子山共和國和海地分別位於哪裡嗎?筆者先對這個題目賣個關子,答案將會在文章最後告訴大家。  上面提到,不同國家由於歷史發展進程,導致國運發展各有不同。例如美國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生育率高,戰後人們卻不願意生育,漸漸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日本由於10多年前經濟爆破,導致不少年青人失去上進的動力,不少年輕人每天躲在家中不願外出工作,只靠老人家經濟支持,變成啃老族。中國隨着經濟發展,人們機會多了,但競爭也多了不少, 年青人要突出一點也不容易,於是出現了不少躺平族,心態萬事隨緣,沒有上進的精神,只希望得過且過。話雖如此,上面這些先進國家遇到的問題比起非洲貧窮國家遇到的問題, 實在算不上什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對於非洲國家,愛滋病是它們面對的最嚴重疾病之一。愛滋病至今還是絕症,近年雖然出現了雞尾酒療法,但這療法只能延長患者生命,而不能夠完全讓病者康復。以金錢掛帥的藥廠深明這個道理,他們利用自己壟斷藥方的優勢,將藥物價錢定在一個當地人負擔不起的水平。以非洲國家平民每天平均能夠獲得一美金收入的水平,一粒應付愛滋病的藥丸就需要1美元,而且患者需要每天服用才有效,試問當地人民又怎能承擔得起呢?由於沒有服用藥物,不少患上愛滋病的非洲人年輕便會死去。以烏干達為例,1980年之前愛滋病在當地並不盛行,當地人平均壽命能夠達到40至50歲。但當愛滋病在當地爆發後,當地人均壽命下降至25歲。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25歲本是壯年,但不少烏干達人在這年紀便需要面對死亡,年青人本應該為國家發展作出努力,但他們來不及貢獻便死去,國家留下的只是老人和剛出生的小孩,這個國家的人口就會呈M型發展,即是年老和剛出生的年紀層最多。年老和剛出生的小朋友本應該是需要受到國家資助,但現在他們卻被逼成為國家的主力軍,試問這樣的國家又怎有發展的希望。根據研究顯示,當一個國家如果超過25%人口患上愛滋病,這個國家便失去了希望。而根據調查發現,非洲不少國家現在愛滋病人口佔上15%至20%,正在危急存亡的階段。  一個國家需要發展,就需要建設和教育,特別是教育。老師透過教育學生,讓他們獲得知識,以便報效國家。但如果老師也在20多歲便死去,他們本身能夠有多少知識呢?他們又能夠傳授多少知識給學生呢?相信答案顯然意見。 生活在繁榮的都市,我們很難想像在同一個地球上竟然有一大班人每天竟然只是為了生存而努力,我們應該感恩自己擁有的東西,同時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為他們提供協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獅子山共和國位於西非的沿海國家  海地則是位於加勒比海的國家 

【心理文章】自我成功感的重要 

0
職場上,我們遇到一些和自己工作風格不太協調的上司時,難免會感到有點洩氣。外國一個研究訪問了超過二萬名職場人士,發現「打工仔」最希望在工作上獲得上司的支持就是尊重。尊重甚至比別人認同自己的工作能力、讚賞、激勵、意見回饋、學習成長和發展機會更加重要。簡單來說,打工仔希望上司認同自己的價值,尊重自己。有趣的是,研究發現54%受訪者認為自己現時在職場中獲得的尊重並不足夠,直接影響他們歸屬感。  下屬覺得上司不尊重自己,也就是不認同自己的價值,日子久了,下屬工作表現也會變差,因他們覺得自己的價值不被認同,積極心態也會日漸消磨。要解決這問題,作為下屬的朋友,需要明白「山不轉時人自轉」的道理,我們無法控制上司是否尊重我們,但我們卻能夠控制自己應對這局面的心態。當然,消極一點來說,良禽擇木而棲,我們可以透過轉工物色一些賞識自己的老闆,但每一次轉工都需要冒風險,例如:新工作是否合適自己?新老闆又是否真的會欣賞自己的價值?新工作待遇是否比得上現在工作?當我們想到這些問題,遇到上司不尊重自己馬上選擇轉工逃避,未必是最好方法,我們反而應該想着有沒有方法能夠幫助自己獲得上司和其他同事認同,從而建立自己的價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對此有一建議,我們應該建立自己的成就感,別人不重視自己的價值,但自己卻能夠認同自己的價值。我們能夠透過潛意識告訴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夠應付這工作。」當我們反覆告訴自己有足夠能力應付工作,自信和成就感就會相應出現,我們的工作能力和適應力也會大大提高。事實上,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員工擁有很強成功感時,他們在工作時感到疲乏機會比其他員工低1.2倍。他們認為能夠掌控正在發生的事情能力會高出52%,對於工作專心程度亦會高出1.72倍。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為自己建立成就感,樂觀面對工作,我們工作能力會提高。當上司看見我們的工作表現,也自然會對我們產生改觀,我們就會獲得別人真正的尊重。  這是雞和雞蛋的問題。如果別人起初不尊重我們,我們不要放棄,更加要努力做好,相信自己,利用工作表現爭取別人認同,這種積極方法能夠讓我們在艱難的日子中也能夠保持正面態度。世界上有很多客觀環境是我們不能控制的,但我們能夠控制自己面對問題的方法,透過改變自己融合潮流,會讓我們更加容易獲得成功。 

【勵志文章】拒絕比答應需要更大的勇氣 

0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來源是取自宋睿祥醫生的《無國界醫生行醫記》。一天,宋醫生接收了一位患有結核病的病人。肺結核是十分嚴重的疾病,能夠導致人們行動不便,十分痛苦。宋醫生當時工作的醫院處於偏遠地區,當地沒有治療肺結核的藥物,但他知道市中心醫院卻有這種藥物,於是他就打算將這位病人送到市中心的醫院。誰知,醫院主管彭丘卻反對宋醫生的建議。   宋醫生心想,這位病人只要送到市中心醫院,便能夠獲得適切治療,為什麼彭丘會反對呢?由於宋醫生認為自己決定是正確的,他堅持要將病人轉送市中心醫院,但彭丘寸步不讓。這時候,宋醫生忍不住說:「為什麼你不讓我將這位病人送到能夠提供適切治療的醫院?你不是醫生,你不了解我的立場!如果這個人是你的親人,你會不會拒絕讓他接受這個治療的機會?」這時彭丘說:「我明白你的感受。我也很想幫助他,我們心中常常想着說Yes,想着我們一定要幫助其他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Say Yes之後其實會製造出更大的問題?你想想,你知不知道這個病人在市中心有沒有朋友或家人可以照顧他?」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宋醫生的確沒有了解過病人背景。彭丘接着說:「患有結核病病人如果要接受治療,他們需要無間斷地服用六個月藥物。根據市中心醫院規定,病人住院兩個月後,只要情況改善,醫院就會將病人送出院。也就是說,在療程最後的四個月,病人需要居住在醫院外面,並定時到醫院取藥。市中心這個已經人口過度稠密的地方,一個病人能夠如何謀生呢?就算藥是免費的,但如果他連吃都吃不飽,生存都有問題,那麼他下一步會怎樣呢?他只好想辦法回到這裏。當他回到這裏,就會把身上殘餘有抗藥性的細菌一起帶回來。那麼,當有一天我們這裏有資源可以治療結核病時,他身上的病毒可能已經擁有抗藥性,關於這點,你又有沒有考慮過呢?」   彭丘這段說話讓宋醫生當頭棒喝,他真的沒有考慮過上述情況。作為醫生,他希望拯救每位病人,但他在決定之間想得不夠周詳。有時候,我們答應別人很容易,只需要一句說話。但在答應過後,我們能否真的做到預期效果呢?如果不能,我們豈不是給了別人一個空夢想!很多時候, 當別人請求我們幫助的時候,他們是無助的,他們希望我們在答應為他們提供協助的時候,能夠「講得出,做得到」,否則我們只是在他們的傷口上曬鹽。凡事想遠一點,將最壞的情況預先考量,作出的決定或許會不一樣。拒絕,不一定是壞事,因為人生漫漫長路,停一停,走一些曲折路其實可能更快到達目的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管理文章】格林斯潘對於財政紀律的看法 

0
不少人認為美國自911事件後,國力開始下跌,甚至陷入衰退的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或許能在格林斯潘的自傳中找到一點啟示。格林斯潘是一位經濟學家,他的論點主要從經濟學出發。美國政府由1990年開始實施《預算執行法》,這個法案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制定並執行。根據這法案,聯邦政府在制定財政預算案時,在支出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如何獲得對應收入來源作為支撐,讓國家財政獲得收支平衡,這就是財政紀律。簡單來說,如果我們人工是一萬元,我們日常開支就不能夠超過一萬元,否則就會入不敷支,長遠導致財政危機。大家試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人工只有一萬,但每月開支達到$12000 ,多出來的$2000究竟從何而來呢?也許來自我們早年的積蓄,但積蓄總會有用盡的一天,這時我們便會陷入財政困難,甚至有破產危機。一些心理彈性比較低的人甚至會想歪了,做出傻事。所以不遵守財政紀律對於的人,可以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對國家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國家長期入不敷支,起初當然能夠利用國庫應付開支,但長遠也會導致國家衰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小布殊任期內,小布殊為了應對恐怖主義,大幅增加反恐和本土安全經費,而且需要動用大筆資金振興經濟。國會議員提出各式各樣需要動用大量國庫資金的項目,補助各行各業,小布殊政府竟然照單全收,導致國庫支出大幅增加。2002年9月30日,美國政府更加巧妙避過了《預算執行法》,將國家重新踏上財政赤字之路。事實上,格林斯潘認為布殊政府絕對有能力阻止這些大花筒現象出現,布殊總統能夠動用「總統否決權」來制衡國會決定,但小布殊在任六年間,他幾乎沒有採取否決權否決任何一條法案,也就是說小布殊對於好的政策和壞的政策都照單全收。事實上,動用總統否決權並不是罕見的事,福特總統在三年的任期中幾乎否決了全部法案(雖然部分國會駁回部分福特的否決權),這就是為什麼他雖然是一個共和黨人,面對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和參議院,他依然能夠保持強大的影響力。而其後列根、老布殊、克林頓,他們也各自否決了不同議案。領袖並不是應聲蟲,當下屬提供意見時,自己需要分析政策好壞,作出篩選。如果什麼都照單全收,領袖根本不用存在,因為下屬各司其職,按照自己的計劃而行即可。  格林斯潘的觀察十分準確,隨着《預算執行法》被架空,意味美國政府放棄財政紀律,讓國家支出高於收入,美國開始陷入財政赤字年年增加局面,終於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引發大衰退。時至今日,美國政府依然未能夠扭轉收支不平衡的問題,關鍵就是政府的理財態度,政府以為大量的福利政策就能夠獲得選民的支持,結果全國人都吃著這糖衣毒藥。這兩年全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難,美國政府又再次動用了大幅提升開支方法補助受影響的國民,真的希望華府那班財務專家,真的能夠看透經濟發展走向,否則後果不能想像。 

【心理文章】模仿別人是獲得別人認同的好方法 

0
南布列塔尼大學席琳·雅各團隊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們找來了129名正在向店員詢問MP3播放器的顧客。工作人員將這些顧客分為兩批,其中一半顧客向銷售員詢問產品細節時,銷售員故意模仿這些顧客的動作,包括表情、語速、身體動作等等。另一組顧客和推廣員溝通時,推廣員只是如常推銷,沒有故意模仿顧客動靜。結果發現,模仿小組中79%參加者最後購買了產品,而銷售員沒有模仿顧客的小組有62%消費者最後購買的產品,差額達到1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和別人溝通時,如果我們故意模仿對方,會大大增加我們獲得對方認同機會。這個道理十分簡單,人喜歡跟一些和自己相似的東西一起,這就是「臭味相投」道理。這個現象在娛樂界十分常見,某些明星出道時的裝扮和姿態和他們師父10分相似。原因是,他們師父早已經是有名望的明星,而這些學生模仿師父,可以更容易獲得師父歌迷認同。因為這些歌迷早已經迷戀他們的師傅,看到他們徒弟和師父十分相似,因為移情作用也會同樣愛護這些新星,這些新星能夠更快露出名聲。當這些新星獲得相當舞台經驗,聚集了自己的歌迷,便能發展出自己風格,踏上巨星之路。簡單來說,模仿並不是壞事,它能夠打破我們和別人的隔閡,拉近彼此的關係,增加我們成功的機會。 

【管理文章】格林斯潘:對自己工作有原則 

0
上次提到,格林斯潘在一次尼克遜幕僚競選會議中看到了尼克遜的陰暗面。會議上,尼克遜浪費時間對於民主黨進行無謂的情緒發洩,讓格林斯潘看清楚他喜怒無常的性格。格林斯潘知道尼克遜這性格必會出問題,於是決定潔身自愛,縱然自己有一腔抱負,希望在政府大展拳腳,但決不希望在尼克遜政府內擔當一官半職。  一個有價值的人必定會獲得別人無數邀請。尼克遜總統成功連任第二個任期後,再次向格林斯潘拋出橄欖枝,邀請他擔當美國政府三大經濟學家職位的其中一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尼克遜派出財政部長比爾邀請格林斯潘加入團隊。格林斯潘堅守自己原則,於是他告訴比爾,自己不想參加尼克遜政府,但樂意推舉其他人才。在拒絕比爾邀請後一星期,格林斯潘再次收到比爾電話,格林斯潘第二次拒絕比爾的邀請。這次,格林斯潘直接說出拒絕的原因:「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和現任政府政策有很大的分歧,如果我接受了這職位,然後政府又開始實施我無法認同的政策,我還是會辭職,所以你不要多此一舉。」比爾回答說:「我們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你將不會有辭職的想法。」最後,比爾還是沒有成功游說格林斯潘加入團隊。大家試想一下,受美國總統邀請某人加入政府團隊,這是何等的光榮,但格林斯潘竟然前後兩次拒絕總統邀請,可見他對於自己原則的執着,不願意為了名聲而放棄自己信奉的東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有趣的是,格林斯潘過了一會兒終於接受了經濟委員會主席的職位,原因是尼克遜不久之後陷入了水門危機中,整個美國頓然陷入憲法危機,這時格林斯潘知道美國的美國政治已經一團糟,如果經濟也出了問題, 美國將會陷入萬劫不復局面。他只好放下對尼克遜的成見,加入政府,當時他的心態是以「維修工」加入政府,他在自傳中提到如果尼克遜將第二個總統任期都做完,他一定會在期間辭職。結果,尼克遜總統在他還未正式就任之前,已經在1974年的8月8日宣布辭職。這對格林斯潘來說是好消息,因為尼克遜離職的消息讓他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他從來都沒有加入過尼克遜管治團隊,他新的崗位服務的總統是新上任的福特總統。格林斯潘任職政府的故事有如中國劉備三顧草廬請出諸葛亮的故事一樣,有能之仕不需急於出山,他們懂得看時勢和管理者質素,不會為了職位光環而放棄自己原則,這也是他們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