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邱吉爾】領袖的果斷

0
上一章:任何事情也能夠找到樂趣  下一章:如何看待階級觀念 目錄 挪威一直是歐洲的中立國,一直希望在國際紛爭中置身事外,針對德國對其他國家的侵略行為,挪威一直視而不見,只要德國不侵犯自己,她希望一直維持中立地位。挪威以中立國身份吃兩家茶禮,首先她認為希特拉不會違反歷史傳統,攻打中立國;另一方面,她知道英法聯軍也不會入侵自己。挪威以中立旗幟希望讓自己成為二戰中的淨土。 世事往往沒有想像般完美,德國知道挪威中立國身份,經常利用挪威作為物資運送通道,包括武器等等,這對於盟軍來說是很大的安全威脅。1940年2月,邱吉爾收到可靠情報,表示一艘正載着290名英國人質的德國戰艦正取道挪威海峽回德國途中。事實上,這艘德國戰艦惡名昭彰,經常攻擊盟軍戰船,並拘捕上船上人員作為人質,如果這戰艦成功回到德國,船上人質便會被關進臭名遠播的集中營。英國馬上對挪威作出請求,希望她能夠截停戰艦,登船搜索。但挪威始終以中立國身份自居,拒絕英國要求,表示這艘戰艦已經在一日前被檢查過,船上並沒有武器。正常來說,邱吉爾每天需要處理無數國家大事,一艘戰艦的行蹤本身不是他需要重點理會的範疇,但是邱吉爾知道船上有290名英國人的生命,於是他決定親自處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指令當時在挪威附近的英國戰艦船長先向挪威政府確認英軍能否登上這艘德國戰艦檢查,確定船上有沒有英國人質,並陪同戰艦一起前往目的地。如果挪威政府不配合,船長需要派出英軍佔領戰艦,並釋放船上人質。如果挪威出動軍事阻止,英軍可以警告挪威軍方離開。假設挪威先向英軍開火,除非到了危急存亡關頭,英軍盡量不要還擊。但如果情況嚴重,英軍可以選擇用自衛為出發點用適當火力反擊,但留意不能夠超出必要的程度。如果對方停火,英軍也必須停火。 英國船長維安收到邱吉爾命令後,當天晚上就駕駛着英國戰艦「科薩克號」開進挪威峽灣,他先登上駐守在當地的挪威戰艦,期望和挪威軍方先進行協商。但挪威軍方一再表示,這艘德國戰艦前一天已經被搜索過,船上並沒有武器,也沒有英國人提到的人質。這情況可尷尬了,維安應該遵從首相命令和挪威軍方對着幹,還是應該相信挪威軍方的說法,轉移向邱吉爾報告呢? 這時候一個改變事態的契機出現,這艘德國戰艦乘機逃走,過程中和英國戰艦發生碰撞,結果擱淺了。這時,維安便利用德國先動手為理由,派兵登上德國戰艦,結果在德國船上發生了戰鬥,最後德國戰艦士兵投降。英國士兵在這艘戰艦上搜索後果然發現了290多名英國人被囚禁在幽閉船艙內。有趣的是,早前挪威軍方多次表示,已經沒搜索過這艘德國戰艦並沒有發現武器,但英國軍方在船上發現了兩支高射機關炮和四支機關槍,這些都不是體積小的武器,如果挪威軍方有認真登船搜索過,必定會有所發現。這清楚表明,挪威政府根本沒有登上過這艘德國戰艦,他們只是隨便說已經檢查過船上並沒有發現武器,便打算打發英軍離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任務當天,邱吉爾一直在指揮事態發展,他知道事件嚴重性,如果英軍強行登上德國戰艦但沒有發現,將會成為國際話柄,這也和英國一向表示追求和平立場背道而馳。幸好,這艘德國戰艦見到英軍接觸挪威海軍後,或許因為心虛希望盡快離開,期間意外撞向英國艦艇,讓英軍有介入的原因。另外英軍也如邱吉爾情報一樣,在船上拯救了290名人質,這事件說明邱吉爾的果斷和執行力在戰爭中發揮了多麼關鍵的作用。當然,邱吉爾在執行計劃前,顯然對於所收到的情報很有信心,而且他在採取激烈行動之前,曾經先讓英國船長和挪威當局溝通,希望透過外交層面解決問題。當他知道挪威當局愛理不理,不急自己所急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命令下屬執行計劃,這次任務的成功絕非僥倖,而是經過邱吉爾周詳計劃。打個比方說,如果挪威當局認真看待事件,讓英軍和平地登上這艘德國戰艦搜索,相信這件事不用任何人命傷亡下也能夠獲得解決。所以,即使最壞的情況出現,英軍在船上並沒有發現任何人質,但英國已經盡最大的努力釋出善意,邱吉爾總不能能對290名英國人質性命不顧。邱吉爾果斷管理方法,背後建基於堅實的訊息和下屬的執行力,當中雖有幸運成份,但實力佔多數。 回到21世紀,英國前首相貝理雅在美國發生911恐怖襲擊後,和美國布殊政府一起宣稱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結果大軍開進伊拉克作地氈式搜索,結果一點大殺傷力武器也找不到,成為國際笑話。布殊和貝利雅進軍伊拉克,是為了報仇?還是真的擁有明確證據呢?或許他們心存僥倖,以為薩達姆作為暴君必定擁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可以「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這作風顯然斷送了英國和美國多年來建立的威信。在文章結尾突然提出英美聯軍入侵伊拉克的事例,就是希望告訴大家,邱吉爾在挪威峽灣成功軍事介入並不是想像般簡單,邱吉爾成功源自於他的果斷和擁有真確情報來源。我們做事不能抱著「一面衝」態度而行,否則當幸運之神不眷顧我們的時候,我們便會遭受巨大的惡果。 上一章:任何事情也能夠找到樂趣  下一章:如何看待階級觀念 目錄

【談邱吉爾】任何事情也能夠找到樂趣

0
1939年,德國和意大利正對鄰國虎視眈眈,當時雖然英國未正式參與二戰,但英國和法國彼此之間高官聯繫加強了不少,他們知道希特拉如果要發動區域性戰爭,法國將無法幸免。作為堅實盟友,英國也必須參戰。1939年某天,邱吉爾前往法國巴黎和法國當局商討應對德國入侵的方法,回程時,邱吉爾、同行官員和名流一起站在甲板上欣賞風景。期間,邱吉爾看到水面上有一個水雷漂浮着,邱吉爾就跟艦長說:「不如我們試用炮彈將這個水雷炸毀,看看會有甚麼有趣的事情發生。」 老實說,這個水雷對於邱吉爾所在的戰艦沒有構成威脅,而且水雷和邱吉爾站在的甲板距離不遠,肉眼能夠清楚見到,引爆這個水雷會為戰艦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憂。在邱吉爾的堅持下,艦長只好命令士兵發射炮彈,將這個水雷引爆。結果,水雷爆炸後,碎片反彈在邱吉爾的戰艦上,幸好沒有擊中船上人員,反而落在空洞的甲板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行為藝術家,在戰爭前夕風雨飄搖的日子,邱吉爾剛剛完成巴黎嚴肅的會議,回程期間看到一個對自己生命沒有構成威脅的水雷,竟然也會動起腦筋,自娛一番,由此可見邱吉爾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頑童。但邱吉爾這樣苦中作樂精神是值得我們參考的,不管日常工作多麼繁忙,如果我們無時無刻都不能從工作抽離,最終會讓自己承擔過多壓力,甚至崩潰。但如果我們能夠逆轉思維,在沉悶工作上找到一點樂趣,這樣不單止能夠讓我們壓力能夠調適,而且還能夠為身邊人提供歡樂,對於一個領袖來說,這是十分重要的。

【咁都打得一餐】郵輪群揪大會

0
星期二(2022年6月28日),嘉年華一艘郵輪在美國紐約港附近發生群眾打鬥事件,當時郵輪快完成8日加勒比海之旅。也許船上乘客玩得太開心,在船上的酒吧盡興時有人飲多左幾杯,結果引起群眾打鬥,船上消息指出40至60人參與了這場打鬥! 打鬥由船上5樓的酒吧開展,一直打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在郵輪的1樓結束!也就是足足打了4層樓!根據船上人其他的乘客錄像看到,船上保安曾經嘗試制止打鬥,但由於打鬥人數眾多,保安明顯控制不了場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最後結果,這些參加打鬥事件的朋友登岸後多一個景點,就是紐約警察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談邱吉爾】借力打力

0
上一章:邱吉爾談第一 下一章:任何事情也能夠找到樂趣 目錄 當希特拉入侵法國後,法國不足一個月便淪陷。邱吉爾知道法國國內的主和派日漸興起,他們認為自己打不過德國,不如乾脆投降,加入敵人一份子,以免自己蒙受更大損失。如果法國真的器械投降,將先進武器(尤其是海軍戰艦)轉交德國,對於英國來說是重大打擊,邱吉爾必須用盡所有辦法防止這事情發生。在生死存亡之秋,邱吉爾很難確保法國會聽從自己意見,於是他決定借助實力更大的朋友:美國的協助,希望能夠威脅法國,打消他們向德國投降的念頭。 首先,邱吉爾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寫着:「我們從各方面傳言聽到,法國政府正準備將他們軍艦和殖民地交給德國,並與我們為敵。我本人並不相信這些報道,但如果上面提到的情況變成事實,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總統先生,如果你能夠用最強的措詞向法國表明美國對於法國這個出賣民主和自由事業的行動作出譴責,這將會是一個十分明智的預防方法,因為法國政府顯然會重視你的警告。 我還想讓你知道,我們最近兩支運輸艦隊在西北航道中蒙受重大損失。但感謝上帝,你們提供的50的艘驅逐艦正陸續到達,有些不久之後便會正式參與戰鬥。到今年年底我們的情況將會大為改善,因為這時候我們將會建造完成很多反潛艇戰艦。話雖如此,我們的戰艦除了需要守衛英倫海峽,還要兼顧地中海的軍事部署,所以我們相信將會我們還會經歷一段惱人的緊張時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在信中清楚向羅斯福表示他對法國投降的疑慮,他並沒有誇張事實,他在信件開初已經清楚表示他不相信法國政府會向德國投降的事情,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領導者,他必須要向最壞情況設想。假設法國真的向德國投降,整批軍備將會移交德國,對於英國以及美國來說也是重大打擊。進而,他感激美國在戰爭中為英國提供的協助,但他同時交代了英國在戰爭中需要兼顧不同的事情,清楚表示未來還需要經歷一段緊張狀態的時間,他希望這樣羅斯福能夠堅定信念盡力協助英國,因為倘若英國也隨着法國而倒下,久安於大西洋另一邊的美國也必定會身受其害。 羅斯福閱讀邱吉爾這封信函後,果然馬上明白事情嚴重性,他向法國政府發出了一封十分嚴厲的信件,內容警告法國政府不能以一個政府已經成為另一個國家的戰俘為原因,將自己軍備轉移並攻擊昔日盟友。羅斯福表示如果法國政府容許德國利用法國的武器攻擊英國,這將會是背信棄義的行為,嚴重破壞美國和英國的傳統友誼。雖然羅斯福這信件最後也沒有成功阻止法國投降,但從這事能夠看到邱吉爾如何利用利害分析,成功游說羅斯福為英國正面臨的困境作出回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最後補充一點,邱吉爾認為如果法國武器落入德國手上,讓德國有更強大軍備對抗英國是背信棄義的行為。但在法國正式投降之前,英國先發制人將法國停留在港口的主力艦隊炸毁,並導致1200名法國士兵犧牲,這何嘗又是合乎道德的舉動呢?歷史向來是由勝出者撰寫,歷史事件中的善惡也會隨着結果而有不同定論。我們閱讀歷史時,要多一點批判性思考,以免讓自己偏執某一方。當然,筆者認為邱吉爾在二戰中作出很多決定或許傷害了某部份人的利益,但他始終為着大局設想,挽救了整個歐洲以至全世界的命運,這是不爭的事實。 上一章:邱吉爾談第一 下一章:任何事情也能夠找到樂趣 目錄

【談邱吉爾】邱吉爾談第一

0
邱吉爾是一位強勢領袖,他被稱為拯救英國以致整個歐洲的人,大家可以想像他的管理能力是多麼的厲害。邱吉爾本身宦海浮沉,60歲才攀登上英國最高權力地位,成為首相,他在自傳中不掩飾首相是他人生中最喜歡的崗位。邱吉爾提到,一個領袖如果想利用職位的權勢作威作福,或增加個人榮耀感,這種行為是應該受到鄙視的。但如果在國家存亡之秋,領袖知道自己有能力及信心為國家付出的時候,獲得足夠權力卻是一件幸運的事。 邱吉爾認為擔當首領能夠發揮的影響力遠遠高於排在第二、第三、第四或之後的角色。首領提出一個意見,他們雖然需要聽從其他人的意見,但他們卻不用理會地位之高低,不用太多思索上司心意,有時候能夠按照自己直覺而行。相反,當第二或第三地位領袖提出計劃和政策時,他們往往未能暢所欲言,他們除了需要顧及建議的優點和缺點,更加要考慮首領心意。另外,由於位居次選,他們提出計劃時,需要思考自己地位提出相關建議是否恰當,往往需要獲得其他人同意後,並商討執行方法才願意大膽執行,因為害怕如果失敗,別人會將責任推在他們身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認為當首領就簡單得多,因為首領有無比的光環,彷彿做任何事情都是正確的,容易獲得民眾支持。而且,民眾對於首領相對是絕對忠誠的,首領推出政策時受到的阻力會相對較少。如果首領做錯事,下屬還得替他遮蓋,這是首領以外其他職位無法享受的優勢。當然,邱吉爾在最後還是提到,如果首領做出一些對於國家或團體利益有損的行為時,民眾絕對需要有權利將他罷免,這樣才能夠達到互相制衡效果。首領能夠為團隊作出重大的決定,民眾會加以支持和體諒,權力同時需要民眾信任基礎才能夠長久。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後,民眾希望國家盡快恢復和平和經濟發展,當時邱吉爾為首的保守黨依然堅持應該增加軍費支出,以確保英國軍事實力不會因為戰勝而倒退。縱然邱吉爾帶領英國獲得空前勝利,民眾封他為偶像,他的民望一直也處於高點, 但由於人們在二戰後不同意邱吉爾堅持強化軍備的策略,於是用選票將他從首相的職位拉下。邱吉爾雖然救回了整個英國,但他尊重民主制度的運作,沒有藉此留戀權威。邱吉爾和希特拉都是亂世中的奇人,但他們對世界帶來的貢獻和破壞,全在他們想法一念之差。邱吉爾和希特拉都喜歡權力,必要時候,邱吉爾的冷酷無情不差於希特拉,重點是邱吉爾明白自己所做的是為了民眾大部份人利益,而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他懂得利用權力為自己政策提供最大的方便,同時他也尊重權力來自民間,即使在最高峰也願意急流勇退,這就是邱吉爾偉大之處。 上一章:如何鼓勵下屬  下一章:借力打力 目錄

【你不能錯過的】相信這會是宇宙上最強的郵輪

0
最近,外國科學家Heshem Al Ghaili 提出一個革命性的郵輪設計,他設計的郵輪飛上天空,並且號稱永遠不需要降落地上。根據Heshem的設計,這艘空中郵輪能夠同時接載5000人,她能夠為乘客提供海上郵輪都能提供的各種設備,包括游泳池、健身房、賭場、酒店、電影院、劇場、購物中心,甚至游泳池等等。 和普通郵輪不同的是,這艘空水郵輪在天空中飛翔,乘客能夠在高空中飽覽地球美景。由於這艘空中郵輪的體積十分大,需要20部引擎推動。更有趣的是,雖然這艘空中郵輪設有升降架,但這艘郵輪設計是不用起飛和降落的,她反而像太空站一樣會長期在天空上飛翔,乘客如果想乘搭這艘空中郵輪,就必須要乘坐接駁飛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艘空中郵輪能夠利用AI駕駛, AI能夠按照當時天氣狀況,讓空中郵輪能夠避開惡劣天氣,讓遊客能夠享受舒適的度假體驗。 這艘空中郵輪設計師聲稱受到鐵達尼號的啟發,他認為這是飛機和郵輪的混合體,配合核能推動,能夠讓這艘空中巨無霸能夠長期在天空上飛翔。這個概念推出後,旋即引起不少人的質疑和反對,但筆者卻十分欣賞這位設計師的點子,因為從來偉大的設計就是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啟發出來的。

【談邱吉爾】如何鼓勵下屬 

0
上一章:給墨索里尼的信 下一章:邱吉爾談第一 目錄 作為出色的領袖,必定需要懂得如何鼓勵下屬向着同一目標進發,一個人力量有限,不管領袖能力多強,如果沒有下屬協助,也是一事無成。邱吉爾對於下屬採用賞罰分明管理方式,讓下屬貼貼服服地為其服務。  首先,邱吉爾在戰爭期間要求下屬必須謹守崗位,而且需要比正常時期更加努力。1940年,邱吉爾要求內務大臣準備一條法案,對於任何議員,在戰爭期間未經國務大臣准許擅自離開崗位六個月以上,就能夠褫奪他的議席。戰爭期間,英國議會並沒有停止運作,當議會大廳被轟炸的時候,議員會自動搬到其他地方繼續開會。邱吉爾希望利用議員及政府官員為榜樣,讓人們知道英國並不會放棄鬥爭,而且生活如常,並不會受到德國入侵影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鼓勵軍官利用各種方法鼓勵下屬,尤其是對於一些有貢獻的成員,必須加以表揚。1940年7月,邱吉爾告訴陸軍大臣,你們應該考慮向一些有功勞的士兵頒發一些小銅制徽章,讓下屬感到自己的工作受到重視。偶然,軍方更加應該進行簡單的閱兵遊行,一來讓士兵能有機會休息調劑一下,二來能夠在國內散發一些正能量。邱吉爾明白休息對於維持士氣很重要,他在戰爭開初階段已經向內閣提出研究有關人員放假和縮短工時問題。由於國家正在戰爭狀態,每日也需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所以國家機器必須有人運作,邱吉爾認為休息和工作必須取得平衡。邱吉爾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假期,但團隊中各成員的放假日期應該交錯而成,確保每日都會有員工上班,他強調戰爭時期不應該有過分假日氣氛,以免人們玩物喪志。戰爭時期的假日只是讓人們休養生息,重拾能量應付接下來的挑戰,這就是邱吉爾在工作和休息時間取得平衡的想法。  最後,邱吉爾對於下屬權責也有清晰要求。1940年,德國還未正式入侵英國本土,當時內閣正討論當德國入侵時,各個政府單位人員應當何責任,邱吉爾表示在戰爭開始前應該先將人員分為武裝部隊和非武裝部隊,也應在民間組織國民自衛軍。在戰爭期間,武裝部隊和民間自衛軍將成為抗敵主力。相反,一些非武裝部隊則擔當支援工作,不需要上戰場。有了明確的分工,人們對於自己崗位較清楚,沒有過分擔心。從此可見,英國即使在戰爭時期處理人事問題依然十分有系統和規律,這也是英國能夠在戰爭中同時管理眾多地區戰役的關鍵原因。  上一章:給墨索里尼的信 下一章:邱吉爾談第一 目錄

【心理文章】從水晶郵輪拍賣看心理 

0
最近,水晶郵輪母公司雲頂香港陷入破產清盤,水晶郵輪因此進行拍賣以便向債權人償還債務。拍賣過程中,水晶郵輪旗下兩艘著名高級郵輪水晶尚寧號和水晶合韻號先後讓參加者競投。水晶合韻號僅以2,500萬美元售出,行內人表示這個價錢實惠,是合理價偏低少少的價錢。相反,水晶尚寧號則以天價1億300萬美金售出,不少行內專家都認為這個拍賣價高得不合理,這艘已經差不多20年的郵輪絕對不值這價錢。  根據和這次拍賣會有密切關係的消息人士透露,早前多間郵輪公司代表都在巴哈馬登船視察了這兩艘郵輪,水晶尚寧號由於比較新,對於船公司來說比較吸引,因此比較獲得參加拍賣船公司的興趣。在拍賣過程中,潛左買家不斷推高這艘郵輪的價錢,結果水晶尚寧號以不合理的高價售出。老實來說,這兩艘水晶郵輪本身同屬水晶郵輪公司擁有,水晶郵輪是世界頂級奢華品牌,這兩艘郵輪的質素自然相差不遠,這點可以從之前兩船的遊客收費反映出來。但為什麼兩者在拍賣過程中價格會相差達四倍呢?其實這和人們的心理有很大關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外國經濟學家馬丁·舒比克教授曾經在一間大學進行一個實驗。他邀請一班大學生參加一個心理實驗。實驗過程中,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人一組,每組參加者需要輪流為眼前的1張1美元紙幣出價,願意為這美元付出最高價格的人便能夠獲得這1美元。但在拍賣中輸掉的參加者依然需要支付他本身願意付出的最後叫價。結果,參加者由幾美分開始輪流出價,幾個回合後,他們的出價已經達1美元,也就是和這張一美元紙幣的面值一樣,如果參加者是理性的話,他們應該放棄繼續競投,否則他們即使投得這張紙幣,還是會有損失。但這時候,參加者已經騎虎難下,因為如果他們現在放棄繼續競投,他們不單止得不到這1美元,而且還需付出早前願意的出價,成為輸雙重的局面。結果,這張1美元的紙幣,在實驗中能夠賣出66美元。這實驗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人們會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有時候我們明知提早放棄會將損失降到最低,但由於我們心理覺得現在放棄會浪費早前的努力(例如上面例子的船公司代表會認為自己輸掉的話,會浪費了自己千里迢迢來到巴哈馬視察的努力),結果不懂懸崖勒馬,導致更大的損失。 

【談邱吉爾】給墨索里尼的信

0
墨索里尼是二戰期間意大利的領導者,墨索里尼跟希特拉一樣,是一位極權的獨裁者,但他實力遠不及希特拉,只是擔當一個隨從角色,跟從希特拉一起貪婪地尋找好處。二戰正式爆發前,英國首相邱吉爾曾經向墨索里尼親手寫了一封信,希望意大利能夠回心轉意,重投盟軍懷抱,不要參與這場世界大戰。 邱吉爾是這樣提到的: 「現在我已經出任了英國首相和國防大臣,回顧我們在羅馬的會面,我們雙方似乎已經收窄了兩國之前迅速擴大的誤會,我對你這位意大利民族領袖也釋出了善意。我們應當竭止英國和意大利之間人民發展成為血流成河局面的可能,否則將會為時已晚。我們兩個國家之間的不和,將會導致我們互相殘殺,最後形成兩敗俱傷局面,而且會導致地中海上烏雲密佈。而如果你堅持這樣做,這個結果必定會出現。 我希望在此聲明,我從來都不希望成為你的敵人,心裏從來沒有想像過和意大利對立。目前歐洲正進行激烈大戰,戰況如何尚難預測,但我相信,無論歐洲大陸發生什麼事,英國都有力量堅持到底,即使需要單獨作戰,我們也會堅持着。我們甚有把握能夠獲得美國,甚至美洲其他國家的支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所以請你相信,我現在向你發出莊嚴的呼籲,並不是因為我們感到自己力量軟弱或心中恐懼,這一點將會永留於史冊。縱觀過往數世紀以來我們曾經作出的呼籲,拉丁文明和基督文明的共同繼承者不應陷入這種你死我活的鬥爭中,請你聆聽我的呼籲,在可怕訊號聲正式發出之前,我以一切的榮耀和尊敬來懇求你,我們絕對不要發出這樣的訊號。」 以上就是在1940年意大利和英國宣戰之前,邱吉爾主動寫給意大利墨索里尼的信。先告訴大家,邱吉爾這封信的果效不高,最後意大利還是和英國發動了戰爭。但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領袖的談判技巧。 信件中,邱吉爾用十分謙卑的態度先跟墨索里尼示好,希望他為兩個國家的文明而守衛和平。同時,邱吉爾一再強調他對墨索里尼示好並不是因為懼怕墨索里尼,他表明即使英國孤軍作戰也毫不懼怕,這是一種不卑不亢的表達方式。事實上,很多人看見對手示弱,往往會變本加厲,乘勝追擊,邱吉爾這樣表達就是為了告訴墨索里尼,我跟你示好,但你不要以為我是軟弱的。而且信件中,邱吉爾輕輕警告墨索里尼,他有信心招攬美國以至美洲其他國家參加盟軍作戰,暗示如果意大利執迷不悟執意發動戰爭,戰爭成敗尚未知曉,意大利有機會需要同時應付幾個國家的軍事行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給墨索里尼的信鋪排十分好,既清楚表明立場,告訴對方如果不妥協的後果,條理分明,簡單易明,是一封十分值得我們參考的談判信。可惜的是,墨索里尼自從接觸希特拉之後,已經決心充當希特拉旁邊的小狗,對於邱吉爾呼籲毫不重視,最終仍是和英國參戰。 上一章:將權力集中的好處  下一章:如何鼓勵下屬  目錄

【附影片】挪威太陽號撞冰山一刻曝光!

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https://youtube.com/shorts/7crZx-mu0p4?feature=share

【談邱吉爾】將權力集中的好處 

0
上一章:邱吉爾和羅斯福真是好朋友嗎?  下一章:給墨索里尼的信 目錄 二戰期間,英國政府組成的戰時內閣由邱吉爾擔當首相,這個戰時內閣並不是民選出來的,而是由當時國王喬治六世直接任命的。邱吉爾同時擔任國防大臣,所以可算是集軍、政於一身。然而,當時英國並沒有憲法和法例告訴邱吉爾擔當首相及國防大臣擁有的權利能夠達到何等程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大家可能會想,戰時內閣沒有經過選舉產生,由英國國王直接任命,邱吉爾能否服眾呢?事實上,雖然沒有法律明文規家,但顯然邱吉爾當時獲得了無上權威,權力能夠凌架海陸空三軍司令之上。正常情況下,海陸空三軍長官能夠有較大權力掌控軍隊的調配安排。但戰爭期間,邱吉爾將軍隊權力收歸中央統一處理,由他統一戰略調配,這是一個冒險的方法,卻為戰爭帶來更高效率。當然,在運用權力的同時,邱吉爾亦會尊重軍隊長官意見,例如邱吉爾打算調派坦克到埃及協助當地精銳部隊時,邱吉爾本身希望採用較為直接和快捷的地中海路線,但由於海軍表示這條航線已經比意大利佔據,會對軍隊構成較大危險,建議邱吉爾取道好望角,經印度洋,再進入紅海,到達埃及。海軍提出的航線足足比地中海航線需要多花45天時間,戰爭時期爭分奪秒,邱吉爾心中雖然不同意,但仍尊重海軍意見,在第一階段採取好望角路線運送軍備。從此可見,雖然制度沒有清楚表明邱吉爾的權力限制,但邱吉爾並沒有濫用權力,反而尊重下屬提供的意見,這就是為什麼他管理那麼大的政府團隊時,仍能維持高效率的果效。 事實上,邱吉爾雖然有無限的權力,但是他仍然會受到下議院的監督,在二戰中期,邱吉爾就曾經分別因為新加坡和非洲戰事失利而在下議院受到「不信任投票」選舉,如果選舉結果對他不利,邱吉爾會失去首相職位。由此可見,邱吉爾權力雖大,但是還是受到英國民主制度的管束,兩者並駕齊驅,增加政府的效率!  上一章:邱吉爾和羅斯福真是好朋友嗎?  下一章:給墨索里尼的信 目錄

【挪威郵輪】挪威太陽號在阿拉斯加撞冰山

0
挪威郵輪旗下挪威太陽號日前於阿拉斯加航行期間由於濃霧和一座小型冰山發生碰撞,期後郵輪決定取消停靠下個港口Skagway (該次航程最北的港口) ,轉而回到阿拉斯加首府朱諾進行檢查! 挪威郵輪官方表示,「2022年6月25日,挪威太陽號正通過哈伯德冰川Hubbard Glacier時,郵輪遇上濃霧,影響能見度,結果和冰山發生碰撞。現時郵輪還正常運作,並會前往朱諾進行檢查。」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而船上乘客表示,事發時非常大霧,郵輪已經將航速大為減慢,在船身和冰山碰撞時發出撞擊聲,事他們也感到震動。在此希望挪威太陽號損壞不嚴重!

淺談張伯倫

0
提起張伯倫,不少人馬上會想起綏靖政策,張伯倫政府縱容希特拉公然違反《凡爾賽和約》,擴充軍備,甚至在沒有知會盟友法國的情況下簽訂《英德海軍條約》,讓德國海軍能夠大幅提昇軍備;另一方面,張伯倫政府卻邀請法國一起進行裁軍計劃,此消彼長情況下,這是導致法國在二戰迅速被德國打敗的原因之一。當希特拉入侵捷克時,張伯倫在沒有知會捷克情況下和德國一起簽定《慕尼黑協定》,強行割讓捷克部份領土給希特拉,以和希特拉簽訂「和平」契約。  但從上面事件可見,張伯倫表面看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奸人,他犧牲盟國和小國的利益,換取英國的「和平」。但歷史人喜歡問「如果」?如果張伯倫綏靖政策真的能夠讓希特拉收手,今天我們對張伯倫的評價會不一樣嗎?如果大家詢問身邊人,相信很多人都表示不願意戰爭爆發,在戰爭發生之前,大家都希望能夠透過協商達致雙方認同的解決方法。談判過程中,雙方必定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和顧及對方底線作出讓步,從而達致雙贏局面。說實話,張伯倫跟希特拉談判的時候,他割讓捷克部份領土以換取希特拉不發動大規模戰爭的承諾,如果希特拉信守承諾的話,張伯倫的確為世界創造了和平。在道德層面,張伯倫犧牲小國利益固然有商榷餘地,但為大局着想,張伯倫作出如此決定也是無可厚非。但歷史沒有如果,希特拉在簽定《慕尼黑協定》後不久便發動席捲全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徹底失敗,也因此成為眾矢之的,他在英國歷代首相排名也變得較後位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張伯倫對綏靖政策的堅持和執着,讓他賠上政治前途。不過,張伯倫心中是希望為國貢獻的,在邱吉爾組成戰時內閣中,張伯倫甘心當上副車,直至他患病的時候,也不願意退下來。直至邱吉爾向他保證,他已經得到國王的批准,由於張伯倫生病需要回家休養,邱吉爾會命人每天將國家最新情況及政策發送到張伯倫家中,張伯倫才願意接受暫時休假建議。由此可見,張伯倫對英國和當時發生的戰事是關心的,希望親身參與。從這角度看,張伯倫並沒有出賣國家的本心,他是真心真意為國家爭取最好的利益,只是他提出的綏靖政策剛好遇上不守承諾的希特拉,結果讓自己在歷史上留下污點。當然,本文篇幅有限,我們只是蜻蜓點水地提到張伯倫,每個人一生中都由很多件事組成,任何正直的人也有陰暗面,任何陰暗的人也有正面的部份,我們如果想多些了解這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相關的英國前首相,不妨多一點看關於他的書,再作討論。 

【談邱吉爾】邱吉爾和羅斯福真是好朋友嗎? 

0
上一章:對犧牲的看法  下一章:將權力集中的好處  目錄 筆者在多篇文章中提到,邱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有着非比尋常關係,他們在二戰中互相扶持,帶領世界抵抗納粹主義,讓世界最後復歸和平。但邱吉爾和羅斯福是真心好友嗎?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對於邱吉爾和羅斯福之間關係有更立體認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首先,羅斯福在19世紀20年代認識邱吉爾的時候,他對於邱吉爾印象絕對不是好的,他曾經對身邊人說邱吉爾傲慢和自大讓他十分反感。由此可見,邱吉爾和羅斯福的關係開初並不是如魚得水。他們關係轉捩點在於二戰爆發前期,當時美國正奉行孤立政策,美國國民普遍不願意參加歐洲和亞洲戰場紛爭,但邱吉爾明白當時歐洲已經被納粹陣營佔了半壁江山,他十分需要美國協助,所以他在美國參戰之前一直和美國總統羅斯福保持聯繫,當時他的態度是謙卑和誠懇的。羅斯福也在和別人交談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認識的邱吉爾比他20年前認識的邱吉爾謙卑和老成得多。下一個問題是,邱吉爾對於羅斯福的態度轉變是由於他真的長大了,還是因為有求於羅斯福所以故意假扮出來呢?筆者認為這兩種因素皆有,邱吉爾曾經講過:「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邱吉爾明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如果沒有美國的協助,英國無法獨力取勝,所以他在不情願的情況下,也要向美國示好。畢竟當時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羅斯福統治下的美國,美國生產出的軍備是整個二戰期間同盟國生產軍備數量總和還要多,所以邱吉爾為着國家利益討好羅斯福是無可厚非的。但筆者認為不能夠單憑利益關係判斷邱吉爾和羅斯福之間否存在真正的友誼。大家需知道早在二戰爆發前,邱吉爾當時還只是一個海軍大臣,當時羅斯福已經利用個人名義跟邱吉爾以書信方式溝通,並說:「如果你和首相張伯倫認為有什麼東西應該讓我知道,請隨時找我。」由此可見,羅斯福並不是單純和邱吉爾只有工作關係,否則也不會如此誠心維持長期書信來往,他們起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書友」!  上一章:對犧牲的看法  下一章:將權力集中的好處  目錄

【談邱吉爾:從二戰學管理】序言

0
提起曾經改變世界歷史的偉人,邱吉爾必定是其中之一。邱吉爾不僅帶領英國抵抗德國入侵,更加成功鼓動世界各國一起對抗納粹主義,最後在二戰中獲得勝利。然而,邱吉爾成功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雖然一直鼓勵英國應該以強化軍備方式抵抗納粹主義興起。他堅決反對綏靖政策(即利用容忍態度應對希特拉對鄰國侵略行為,綏靖政策支持者希望透過滿足希特拉部份貪念,停止發動更加大型軍事鬥爭)。由於英國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禍害,人們都不希望國家需要再次投入戰爭當中,人們普遍支持綏靖政策,對於邱吉爾的政治立場加以排斥。 亦因如此,德國入侵波蘭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英國國內幾乎所有政治家原本都是綏靖政策堅定支持者,德國發起二戰證明綏靖政策失敗,在沒有其他人選能夠合適當首相的情況下,英國國王只能夠任命邱吉爾成為戰時首相。因此,邱吉爾組成的戰時內閣是沒有經過選舉產生出來的。一個人在特定的歷史時刻,個人能力和時間能夠產生強大化學作用,邱吉爾就是一個好例子。然而,邱吉爾並不是貪戀權力的政治家,他真心相信綏靖政策不會為世界帶來和平,如果希特拉沒有發動二戰,或許邱吉爾一輩子也會不得志,不能擔當重任。但邱吉爾並沒有因為希望獲得權力而改變自己立場和宗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二戰完結後,邱吉爾依然堅持英國應該繼續強化軍力,應付未來軍事威脅,當時英國人飽受戰火多年摧殘,他們希望能夠盡快恢復經濟,不願再和戰爭拉上任何關係。所以邱吉爾在戰後的連任大選中,他本身擁有極高民望,但卻在選舉中落敗,不能連任首相。一個戰爭英雄解救了整個英國,以致全世界,卻在選舉中被人背棄,難怪有些記者問邱吉爾:「你拯救了世界,但人民卻拋棄了你,你會覺得憤怒嗎?」邱吉爾淡然地說:「我在過往五年戰爭中,就是為了保障人們有透過選舉推翻我的權利。」邱吉爾這句說話正好說明他擔當政治家不是為了爭名奪利(但他同時表明自己享受權力),而是為了保障人們利益和世界民主自由價值觀,由此可見他崇高的價值觀。凡事有兩面,任何人有光輝一面,也會有陰暗一面,邱吉爾在戰爭過程中展露人性不同面貌,有時候為了大局着想,必須讓部份人作出犧牲。 邱吉爾在二戰後未能繼續當上首相職位,他成為了一位作家,他以戰時元首身份記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編纂了厚達六本的二戰回憶錄。這套書珍貴之處是因為作者是一位親歷二戰的國家元首,我們能夠從他親身描述中了解戰爭細節,邱吉爾也因為這系列書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足見這套書的重要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有幸閱讀了二戰回憶錄全集,發現當中有很多人和事值得和大家分享,這本《談邱吉爾:從二戰學管理》就是筆者利用邱吉爾在二戰中親身經歷和觀察到的例子,讓大家能夠學習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出的領袖才能和管理技巧,相信十分適合管理者參考閱讀。另外,筆者盡量以生動活潑文筆訴說二戰中的有趣事,對於大眾來說可當作一本休閒書閱讀。活在21世紀,國際事越來越紛亂,我們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會遇上第三次世界大戰,透過閱讀本書,大家可以預早準備,希望能夠在戰爭真的爆發前將戰爭爆發點釋除,避免大戰爆發,這也是筆者編寫這本書最大的願望。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1939年,一起踏上二戰路! 上一章:目錄  下一章:將對手拉到自己團隊中 目錄

【談邱吉爾】對犧牲的看法 

0
上一章:適當堅持己見,但保持問責精神  下一章:邱吉爾和羅斯福真是好朋友嗎? 目錄 邱吉爾是一位亂世英雄,如果在和平時期,他的政治取態和作風未必獲得廣泛民眾認同,這也是為什麼他在二戰前一直都未能夠位居重任。邱吉爾處事方式有時候顯得有點狂妄和冷酷無情,他在某些時候會輕視人命。但我們對邱吉爾這樣的評價其實只是基於對他的表面理解,當我們走進這位歷史巨人內心世界,便知道他內心是善良的,只在一些重要關頭必須要作出犧牲,才能夠保存大部份人利益,這就是「兩害取其輕」。  1940年7月3日,邱吉爾命令皇家海軍對法國戰艦發動前所未有的攻擊,法國本身是英國對抗納粹主義的重要盟友,這次戰鬥導致超過1200名法國士兵犧牲,法國全數精銳艦隊被擊沉或受到嚴重破壞。為什麼邱吉爾會這樣做呢?事件發生後,不少人認為邱吉爾出賣盟友,這是可恥的行為。但其實,邱吉爾之所以對法國海軍發動攻擊,是因為法國快向德國投降,而當時法國媾和派為了向德國示好,甘心奉獻出自己餘下的軍備,以換取德國接受他們投降而不加為難。當時,法國還有一支精銳的海軍部隊,這支部隊如果落入德國手上,將會導致納粹主義擁有的海軍兵力比大英帝國更強,這對於日後盟軍戰鬥構成重大威脅。事實上,英國海軍和法國宣戰之前,曾經給予法國海軍數個選擇,以避免雙方發動實體戰,包括: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法國海軍將餘下部隊開往英國海岸,並將艦隊交給英國接管,船上法國士兵能夠安全離去;  二:法國海軍將餘下部隊開往由美國管治的海軍基地,並交由美軍接管  三:法國自行將艦隊擊沉  大家靜心思考,其實當中不少方案都是讓法國士兵能夠在不用犧牲情況下,同時讓法國精銳海軍不用落入德國納粹主義手上。可惜的是,法國海軍並不領情,結果在兩害取其輕的考慮基礎下,英國海軍只能夠採取殘忍方法,向昔日盟友宣戰,斷送了超過1200名法國士兵生命。但如果邱吉爾並不是這樣做,這批精銳法國軍隊將落入德國手上,對整個大英帝國以至全世界都會有災難性後果。邱吉爾認為法國士兵在這場戰役中的犧牲是值得的。  大家可不要認為邱吉爾是一位冷冰冰的人,對人命犧牲全無感覺。在德國對倫敦發動閃電戰後,邱吉爾曾經多次親到被襲擊區域視察,當他看到人民站在破爛房屋中,他不禁流下眼淚。這時,在場民眾不禁說:「他真的在乎我們,他竟然流淚。」邱吉爾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但他知道和平需要透過刻苦和艱辛作戰而獲得,他不會懼怕戰鬥,不會懼怕犧牲,因為他想得到的是徹底和長久的和平。  1945年6月,同盟國三巨頭包括英國邱吉爾、美國羅斯福和蘇聯史太林一起相聚在阿爾達召開會議,一起商討戰後勢力分布,在這次會議中,邱吉爾意識到大英帝國已是強弩之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了大量資源和人力,戰後世界將會由美國和蘇聯主宰。但是邱吉爾在會議上,並沒有因此妄自菲薄。當史太林在會議上提到,在戰爭結束後,一定要處決五千名德國人,以報復他們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已經年紀老邁,體力和智力大不如前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竟然和議史太林建議,說:「如果嫌殺5000人太多,最少也要殺死4950人。」在場的邱吉爾聽到後,馬上怒氣沖冠,憤然作狀離開會議,並說:「我並不會容忍大英帝國的尊嚴喪失在這樣的事情上。」邱吉爾意思是,戰爭後對敵對勢力發動報復式手法是不道德的,反而會讓自己招人口實,失去道德高地,他決心不在這濁水中狼狽為奸。當然,邱吉爾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史太林的想法未必是開玩笑的,在1940年,蘇聯入侵波蘭時發動卡廷大屠殺,導致超過20,000名波蘭知識分子慘遭屠殺,邱吉爾知道史太林並不是什麼善男信女,為了明哲保身,也必須劃清界線。從這方面看來,大家可以看得出邱吉爾對於人命並不是視之為草芥,儘管哪些是來自敵方陣營的人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曾經提到:「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永遠的只有利益。」邱吉爾看待每一件事都是以權衡事件中利弊作出決定,他不介意犧牲人命,但必須利大於弊方會實行。而且他知道如果不犧牲某部份人利益,將會導致更大部份人承受更嚴重的惡果,他認為這部份人的犧牲是值得和應該的。他曾經說過,戰爭中如果為了正義而犯上一些道德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反而如果為了正義而不執行某些應該採取的措施而導致更大的傷亡,這樣的行為才值得被譴責。當然,邱吉爾這種「是其是,非其非」,凡事權衡輕重的處事方式需要領導人有着機靈和正義感才能夠行之有效,因為他們需要準確判斷事情的好壞和後果,如果稍有不慎,將會對自己和世界帶來重大的災難。事實上,在邱吉爾在二戰後段時期,他對於如何反攻歐洲也作了幾次錯誤的決定,他一直希望運用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得的經驗應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他沒有考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全球科技已經進步了,對步兵的倚賴大幅減少,他的堅持導致盟軍構成不必要犧牲。英國人也十分醒目,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前,已經看出邱吉爾作風對於和平時期會構成重大威脅,所以利用選票將他從首相的職位拉下來。今天的英國還能存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邱吉爾,但他的管理作風雖然未必合適和平時期採用,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現今世界紛亂四起,又有沒有一些當代英雄能夠使用一些破格方法讓世界尋找到新的發展方向呢?  上一章:適當堅持己見,但保持問責精神  下一章:邱吉爾和羅斯福真是好朋友嗎? 目錄

【談邱吉爾】適當堅持己見,但保持問責精神 

0
上一章:我們就是不怕死   下一章:對犧牲的看法  目錄 長久以來,地中海都是由英國和法國控制着的,但隨着1940年法國投降,意大利加入德國納粹陣營,整個地中海陷入危險局面。更可怕的是,德國的勢力範圍已經向非洲及中東地區推進,中東擁有豐富石油資源,以及英國本身在埃及等地佈有精良軍隊,如果不幸落入德國手上,將會對英國整體軍事實力大打折扣。邱吉爾決心要將英國一半坦克數目運到埃及,以支援當地戰事。雖然英國海軍同意調動坦克支援中東地區,但他們就運送路線和邱吉爾有很大分歧,正常來說,由英國出發最方便到達埃及的方式就是通過地中海,但當時地中海已經是意大利勢力範圍,英國海軍貿然通過地中海,必定會承受意大利無情的攻擊。當時邱吉爾認為,只要將軍備平均分配於不同船隻,就能夠減輕損失,而且他將自己的建議利用書信方式向海軍交待,並且願意就這計劃中軍隊需要承受的損失附上全部責任。當時海軍認為這個方法風險太大,堅決反對,他們認為英國海軍應該沿非洲西岸南下,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再經紅海進入埃及,這個方法安全得多,但所需時間足足需要多一個月。邱吉爾認為這方法需時太長,如果坦克太遲送到埃及,當地駐軍已經戰敗了,坦克送到也是毫無用處。但是,海軍堅持不能使用地中海高風險路線,邱吉爾也沒有強行施壓讓海軍屈服,決定採用海軍的方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年之後,隆美爾對於北非攻勢加劇,這時候邱吉爾知道如果不加快行動,整個北非,以致中東都會落入德國納粹手上,這片地區資源豐富以及佈滿英國精兵,如果因為缺乏軍備而落入對方手上,這是十分荒唐的,於是他再次向海軍提出利用地中海路線運送坦克,雖然海軍仍不支持,但這次邱吉爾知道時間緊急於是堅持己見,寸步不讓。海軍領袖能夠看到的當時形勢,他們最終決定妥協。結果,戰艦按照着邱吉爾的設想路線運送坦克,並直接由地中海來到了埃及,支援當地軍隊。邱吉爾在這場博弈中取得勝利,大部份坦克在運送途中都保存下來,沒有遭受意大利猛烈的攻擊。邱吉爾其後還想乘勝追擊,將更多物資利用地中海運送到埃及,但這時到海軍將領寸步不讓,他們知道邱吉爾早前的成功只是純粹運氣,幸運非必然,所以他們不願負上額外風險。最後,邱吉爾也沒有強迫海軍跟從他的意見。  從這件事可見邱吉爾並不是一個專制的人,他會聆聽下屬意見。在海軍第一次拒絕他直接由地中海運送物資後,他足足忍讓了一年之久,沒有對海軍施加強大壓力。直至一年之後,德國隆美爾將軍勢力已經明確來到了北非,邱吉爾在沒有其他方法可行的情況下才堅持利用較危險但快捷的方法,利用地中海作為運輸方式。當他完成重要軍備運輸後,當他再次提出利用這方法運送更多物資時遭受其他軍官反對時,他沒有堅持自己想法,也沒有利用自己剛剛獲得的勝利而迫使下屬聽從自己的意見,這是十分開明的領袖特質。  上一章:我們就是不怕死   下一章:對犧牲的看法  目錄

【談邱吉爾】我們就是不怕死 

0
上一章:懂得利用制度將手上資源組合起來是英國最大的優勢 下一章:適當堅持己見,但保持問責精神 目錄 邱吉爾像曱甴一樣,有種打不死精神,無論大小戰役,他都希望能夠參與其中。在德國對英國發動最瘋狂閃電戰前,邱吉爾親自到關鍵的第11空軍大隊親自監督空軍佈局。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歐洲各國開始在美軍協助下,向德國進行反攻,其轉捩點就是諾曼第登陸戰。盟軍計劃在法國諾曼第搶灘進攻歐洲大陸,意味同盟國正一步步收復早前落入納粹主義的領土,諾曼第對於二戰意義重大,邱吉爾心想:「這樣重大的歷史時刻,我怎能不親身見證呢?」於是,邱吉爾多次表明自己會在諾曼第登陸戰當天,親自上戰場。  邱吉爾這個決定可引起當時盟軍將領的擔心,包括來自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艾森豪威爾知道邱吉爾不是省油的燈,但他貴為堂堂大英帝國首相,諾曼第登陸戰注定是一場殘酷的決鬥,倘若邱吉爾途中有任何不測,他又如何負責得起呢?由於地位和所代表的國家不同,艾森豪威爾將軍無法說服邱吉爾。這時候,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知道這時自己應該出手阻止,於是他就在每周例會中問邱吉爾:「在諾曼第登陸日,你會在哪裏?」邱吉爾回答說:「我曾經是海軍大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經參加日德蘭海戰,所以我希望能夠和英國海軍一起前往諾曼第,見証這歷史時刻。」喬治六世見到邱吉爾說得興起,沒有馬上打斷邱吉爾想法,但他內心已經決定要阻止邱吉爾親上戰場,以免不幸事情發生。第二天,喬治六世親自寫了一封信給邱吉爾,裏面提到自己十分希望能夠親身上戰場,但他認為不值得冒這個風險。他向邱吉爾提到:「如果我在戰場中不幸遇魚雷或炸彈,國家在這時候需要更換首領,這將會是十分荒唐的情況。既然我作為國王也不能參與諾曼第登陸戰,你自然也不應該以身犯險,請你認真考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起初,邱吉爾看到這封信後也不願改變主意,堅持出發。喬治六世只好在邱吉爾出發前再寫一封信給他,提醒他在戰艦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東西可以做,反而建議他留在倫敦處理更多公務,邱吉爾無可奈何,只能夠參考國王意見,取消出發的安排。從這件事中,我們看見邱吉爾是一個十分希望走到前線的領導,他這種魄力就連上司也為他擔心和着急。也就是因為這樣,邱吉爾不單獲得國王重用,而且也獲得前線支持,他們知道領袖是和自己心在一起,縱然世事發展往往不似預期,但顯然邱吉爾對自己制訂的政策很有信心,否則也不會願意親上戰場犯險。邱吉爾這種不怕死,凡事希望走在最前線的精神,讓英國能夠在他統治下充滿活力,無論在軍備生產和將士投入,都比其他參戰國有效率得多。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喬治六世雖然是英國國王,地位在邱吉爾之上,但從他和邱吉爾的對話中,我們能夠發現喬治六世對邱吉爾的決定充滿尊重,他並不是以命令口吻著邱吉爾留在英國,而是抱着規勸和同理心方法讓邱吉爾折服,他在這方面彰顯了英國皇室和政治分開處理的優勢,國王並不會濫用他們權力干預朝政,這也是英國政治系統恆之有效的原因。  上一章:懂得利用制度將手上資源組合起來是英國最大的優勢 下一章:適當堅持己見,但保持問責精神 目錄

如果這樣,珍寶海鮮舫就不用沉了

0
香港著名地標珍寶海鮮舫上個星期六於西沙群島附近遇到風浪入水,拖船公司嘗試拯救不過,結果珍寶海鮮舫於6月20日翻側沉沒。然而,這事件發生後不少人認為珍寶海鮮舫沉沒事件是能夠避免的,因為珍寶海鮮舫本身就不是一艘為航行而建設的船,而是一艘以船隻為主題的水上餐廳。不少陰謀論認為船東主是為了避免長期支付高昂的維修費用,於是將船拉到公海並讓它自生自滅,以減輕日後維修費用。老實說,現在說什麼陰謀論也沒有用,珍寶海鮮舫已經沉沒,她永遠在我們眼前消失,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從珍寶海鮮舫沉沒事件,筆者想起一個話題,如果郵輪遇上問題需要運往其他地方進行維修,有什麼方法能夠安全做到呢?筆者從郵輪史上找到兩個真實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2019年,嘉年華郵輪旗下第二大郵輪Carnival Vista 在加勒比海發生故障,這艘重133,500噸的郵輪能夠承載4000多名乘客和1500名船員。嘉年華郵輪為了安全運送這艘海上巨無霸前往船廠,於是聘用了長達275米的Boka Vanguard ,這是一艘半潛式重型運輸船,當她需要運送物品的時候,部份船身能夠沉到海平面下,這樣能夠輕鬆將沉重和大型的貨物裝上船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第二個案例的主角大家必定十分熟悉。2012年,歌詩達郵輪協和號船長由於擅自離開航道,導致郵輪觸礁擱淺,事件造成32人死, 64人受傷。事件發生後,歌詩達郵輪協和號一直卡在事發地點。事件發生後,歌詩連郵輪一直尋找方法希望將船的殘骸移走,以免造成生態危機。歌詩達郵輪母公司嘉年華郵輪聘用了專業的打撈公司Smit...

【談邱吉爾】懂得利用制度將手上資源組合起來是英國最大的優勢

0
上一章:永遠走比較艱難的路  下一章:我們就是不怕死  目錄 當希特拉入侵英國時,首先發動的是閃電戰攻勢,閃電戰是指在很短時間內派出大量戰機轟炸英國本土,尤其是倫敦貧民區,以對英國構成最大傷害,希望英國在短時間內投降。然而,希特拉閃電戰攻勢對於英國來說不算成功,英軍殲敵率遠比德國為高,除了因為邱吉爾鼓動民眾的魅力和英國軍民高昂的士氣,英國人擅長建立制度的習慣也十分重要。 二戰前,歐洲各國已經各自研究利用雷達來觀察敵方戰機位置。雷達是利用電波從金屬飛機反射回來的訊號確定敵軍位置。雷達的發明讓士兵能夠及早知道敵軍戰機位置,不用單憑肉眼和聽覺了解,這大大增加了防衛能力。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英國發明雷達後,英國人懂得將雷達和既有其他資源配合一起使用,形成一套嶄新的防衛系統。首先,英國在沿海地區由樸茨茅夫到斯卡帕灣之間建立起20個雷達站,這些雷達站能夠監察對出海外50至120里範圍內的戰機,當敵方戰機進入雷達範圍並被發現的時候,雷達系統就會通知駐守在機場的空軍,空軍便能馬上調派戰機前往攔截。大家可不要看輕這套系統,這套雷達系統能夠為英國空軍由發現敵軍到敵軍飛到倫敦本土爭取15至20分鐘時間。在沒有雷達系統前,英軍需要長時間調動大量戰機在空中巡邏,靠機師肉眼偵查敵軍位置,一來效率不高而且危險,人的眼睛畢竟有盲點。第二,戰機巡邏會大大消耗英軍資源,包括燃料和機師工作時間。有了這套雷達系統,英軍能夠將戰機停泊在機場,當接收到雷達警報時才調動適量空軍前往攔截,大大增加攔截成功機會。大家想像一下,德國空軍是從德國或法國出發,他們抵達英國時已經飛越了整個英倫海峽,機師體力和智力都有所消耗,但那些英軍在接收到雷達警報時才出動,他們那時候的警戒心和體力也是最好的狀態,戰鬥自然佔著上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雷達系統讓英國在空中巡邏的戰機數量得以減少,更多戰機處於備用狀態,或者調動至英國北方作後備軍機用途,這能夠讓英國軍用資源運更加有效率。正如邱吉爾在《二戰回憶錄》中提到,英國雷達技術未必是最好,但他們卻懂得利用系統結合不同設施和科技,從而發揮出其他國家不能發揮的優勢。回想香港歷史的發展,其實跟邱吉爾提到的英國十分相似,香港人或許不是世界上擁有最高智商的人,但香港人有一種拼搏精神,加上團結合作,彼此結合在一起,將一個細小的漁村發展成為今日的國際大都會。我們需要繼續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繼續利用團隊合作精神彼此尋找一套適合我們發展下去的系統,力創高峰。 上一章:永遠走比較艱難的路  下一章:我們就是不怕死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