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邱吉爾】當盟友出現意見分歧時

0
上一章:需有自知之明 下一章:與5000名戰俘同船的勇氣 目錄 二戰中期開始,隨着美軍加入戰鬥,英國在戰爭中能夠發揮的角色越來越低。當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英國在二戰初期獨力作戰,邱吉爾自然擁有絕對權力。到了二戰中期,由於美國加入戰鬥,美國為盟軍帶來更多的軍備和士兵,同時為英國帶來了強力的掣肘。由於當時美國軍力和生產力都比英國強,貴為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對羅斯福加以極大的尊重。其中一個例子是,邱吉爾在二戰期間多次親自前往美國跟羅斯福協商,反觀羅斯福則一次也沒有來到英國國土,可見雙方微妙的關係。(當然部分原因是羅斯福行動不便)  1943年,邱吉爾和羅斯福一直就地中海形勢和策略有着不同意見,邱吉爾希望首先佔領地中海中具軍事價值的希臘附近島嶼。邱吉爾認為只要佔領了這些島嶼,就能夠為盟軍提供安全屏障,以及補充基地,能夠有效防止軸心國反撲。位於地中海上的羅得島正是邱吉爾十分希望能夠佔領的島嶼,當時英國軍力有限,邱吉爾希望能夠說服美國羅斯福總統能夠調動9艘登陸艇前往支援進攻工作。但當時羅斯福想法不一樣,他親自回絕邱吉爾說:「我認為在需要涉及士兵和軍備的任何差遣行動中,都不應該損害原訂的霸王作戰計劃。」任何軍事調動都必會對於日後軍事部署構成影響,羅斯福這樣說無疑就是拒絕邱吉爾調動盟軍支援進攻羅得島。雖然邱吉爾像曱甴一般堅持,希望繼續說服羅斯福改變主意,包括他提到進攻羅得島只需調動霸王計劃中的9艘登陸艇,便足以獲勝,而這些登陸艇將會在六個星期後完璧歸趙,繼續參加霸王作戰計劃,可見進攻羅得島對原訂計劃影響不深。雖然如此,邱吉爾依然未能夠說服羅斯福調動軍備支援他們攻打羅得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英國缺少美國的支援下,失去了作戰先機,最後被迫撤退。邱吉爾對於這場戰爭失敗念念不忘,因為戰敗原因是因為他缺少了同盟的支持,他尤其不滿意美國拒絕協助的原因是為了讓反攻歐洲大陸的霸王計劃能夠如期進行。他在自傳中提他內心不相信,關於進攻羅得島的計劃,竟然不能和其他計劃一起配合。雖然如此,邱吉爾最後選擇讓步,這是他在二戰中感到痛苦的經驗。當一個人在不能不作出讓步的時候,如果我們不爽快接受現實,最終相同結果也必定會出現。而且,當時英美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坦誠合作,邱吉爾不想就這事影響他和羅斯福的關係,因而選擇妥協。凡在團體中,必定有着不同的意見,大家互相體諒和尊重,不要一言堂地認為別人必定要聽從自己的意見,大家在客觀的基礎上討論,才能夠得到大家信服的政策。  上一章:需有自知之明 下一章:與5000名戰俘同船的勇氣 目錄

【勵志文章】六祖惠能如何看待團體內部的爭執

0
有天,六祖惠能看見佛教宗派之間的弟子互相爭執,他們都說自己宗派比其他優越,彼此互不相讓,說盡難聽的說話。六祖惠能是各宗派之首,他就召來各宗派的弟子,十分嚴肅地對他們說:「學佛之人,應該將一切的善念和惡念消除,我們不要用各種名稱來標榜自己,刻意找出自己和別人不同或優越的地方。我們應該認清自己本質,好好了解自己,參透佛性。」眾弟子只聽到六祖惠能這樣說,感到十分慚愧,因為他們一直以為自己比其他人優越,他們這樣做法正是跟佛性背道而馳。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有沒有遇到類似上述宗派弟子遇到的情況呢?在工作期間,我們有沒有為了表現得比其他同事出色,故意讚揚自己及輕視他人。如果有的話,大家不妨想一想我們工作為的是什麼?我們是為了完成任務、為貴公司和消費者創造價值,還是為了讓團隊其他成員帶來不快?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花了多少時間勾心鬥角,而不是用於改善工作質素呢?背後說是非、打小報告,其實這些行為做起來自己不但不快樂,而且會對別人構成傷害,對工作也不會有好處,大家必要時刻提醒自己。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談邱吉爾】需有自知之明

0
上一章:為着自己應得的堅持  下一章:當盟友出現意見分歧時 目錄 二戰中期,隨着美國加入作戰,盟軍勢力大增,他們開始策劃橫渡英倫海峽,反攻歐洲大陸。英國和美國提出「霸王作戰計劃」,根據羅斯福和邱吉爾的協定,由於歐洲屬於英國主場,所以他們認為霸王作戰計劃中的司令官應該由英國人擔當。事實上,英國當時在軍隊上的投入跟美國均等,並沒有因為國土及資源較少而獲得優待,所以英國希望能夠在霸王作戰計劃中擔當決策角色非不無道理,於是邱吉爾就任命布魯克將軍為總司令,羅斯福對此欣然同意。 不過,隨着和美國的合作越深,邱吉爾越來越發現英國在戰爭中的實力開始有點力有不逮,部份原因是英國在美國參戰之前已經獨力作戰了一段長時間,無論是士兵和軍備都有一定程度消耗。相反美國剛剛參戰,各方面都擁有較多的資源,邱吉爾雖然渴望權力和地位,但他是一位以大局為重的領袖,他明白執意讓英國人擔當霸王作戰計劃的總司令,並非不可,但對於計劃來說未必是最好的選擇。作為盟軍總司令,這個人必須能夠獲得大部份的士兵信服,試問美國士兵又如何能夠順服於已經在戰鬥中元氣大傷的英國領袖呢!於是邱吉爾主動向羅斯福提出,願意交出總司令位置給美國軍官負責。羅斯福聽到邱吉爾這個建議,馬上便答應,顯然他一早已經有這想法,奈何早前答應了邱吉爾,無可奈何而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從這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得出邱吉爾的大將之風,作為領袖不一定要將光環戴在自己頭上,有時候為了大局著想,讓別人擔當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對於事情發展必定有更好幫助。可惜的是,在現代社會中,能夠願意犧牲自己,成就他人的人實在不多。人與人之間為了爭名逐利,互相競爭,結果導致資源消耗,對於整個世界也沒有好處。人類歷史上不斷重複這個可悲的現象,例如世界的經濟重心幾百年前一直在歐洲大陸,但隨着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權力中心漸漸由歐洲轉移至美國,近五十年美國幾乎壟斷了整個世界。直至21世紀,美國疲態漸現,中國悄然崛起,已經是不爭事實。在每一次權力中心轉移的時候,本身的強國都不是心甘情願,他們會築起高牆和對手競爭,直至事與願違無力回天的時候才會放棄。有時候筆者想,如果各國能夠真心放下成見,充分利用各國資源互相補足,對於整個世界發展來說會否更美好呢?當然,國際局勢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並不是個人想法可以影響,作為俗世中的一顆小塵埃,我們只能靜觀其變,在縫隙中走位,爭取生存的機會。 上一章:為着自己應得的堅持  下一章:當盟友出現意見分歧時 目錄

【談邱吉爾】為着自己應得的堅持

0
上一章:利用故事說道理  下一章:需有自知之明 目錄 大家有沒有試過跟別人合作的時候,當成功後分配成果時,總有些隊員喜歡爭功勞,表示自己是團隊中最有價值的成員,成功取決於他們的努力。如果團隊成員大家都有努力,實在不應該讓某些人獨霸功勞,這時候你們會如何處理呢?根據筆者經驗,很多人遇到這些「積極分子」爭功勞時,他們都會視而不見,這不是因為他們認同這些人做法,只是不好意思加以干預,只能夠將不服氣埋藏自己內心中。 1943年,邱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一起展開歐洲反攻計劃,他們首先希望讓意大利能夠重新回到同盟國懷抱,遠離德國納粹主義,因此他們展開了「火炬計劃」,其後不久他們成功將意大利首領墨索里尼推翻,這時候他們需要爭取時間向意大利人民發表宣言,鼓勵意大利人能夠鼓起勇氣,和正義一方對抗德國納粹主義。由於當時美國正式參與戰爭,而英國在過往兩年孤軍作戰,消耗了不少兵力,所以在火炬計劃中美國逐漸擔上領袖角色,英國則屈居副手。美國羅斯福總統在1943年7月打算向意大利人發表宣言,他禮貌上先將宣言內容發給邱吉爾參看,邱吉爾一看心知不妙,因為羅斯福將美國視為解放意大利唯一功臣,這無疑是抹殺了英國二戰過程中的努力。在羅斯福本身草擬的宣言中,只有一個地方提及英國人的貢獻,在宣言其他地方,全部都是以美國及盟軍表示英美的合作,顯然輕視了英國在戰爭中的貢獻和地位。如果邱吉爾讓羅斯福這讓發表宣言,不單止會讓英國喪權辱國,更加會導致自己在國內聲望大受影響,因為英國人會認為邱吉爾並沒有盡能力維護英國應有的名聲,明明火炬計劃是由英國及美國一起策劃的軍事行動,又怎能夠讓美國獨佔功勞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不是省油的燈,他馬上致電羅斯福,並提到以下的重點: 一:邱吉爾同意火炬計劃是由美國帶領的軍事行動,邱吉爾充當羅斯福的副手; 二:在這些軍事行動中,英國和美國是平等合作夥伴關係,就各種武器及軍隊的投入比例來說,雙方投入均等,不應該有某一方聲稱自己出力較多; 三:二戰期間,我們和意大利發生戰爭時間比美國長得多,流出更多血汗。但明白現在向意大利發表的宣言最好統一發放,我們不介意由美國總統發出這個宣言,但希望這宣言能夠同時代表我們兩個國家,一起向意大利人們對話; 四:邱吉爾希望羅斯福能夠關顧雙方友誼,希望就宣言中一些內容作出調整,以免引起英國人不愉快情感; 五:我們希望能夠在宣言中加上「我也代表英國國王殿下政府發出這宣言」,這樣英國國王也能夠在這宣言中獲得一點光彩。對於戰爭來說,軍隊十分重要,在羅斯福的宣言中只提及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得力,宣言中也應同時提及代表英國參加盟軍副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簡單來說,邱吉爾希望在宣言中美國和英國出現次數均等,彰顯兩國在戰爭中付出努力一樣,平衡各方利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對於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宣言不公之處加以提出,並沒有因為怕麻煩和怕得罪羅斯福而有半點讓步。當然和羅斯福的溝通過程中,邱吉爾始終保持着謙卑和禮貌態度,抱着解決問題和平衡各方利益態度,讓羅斯福能夠重新思考宣言的內容是否公允。最後,羅斯福認為邱吉爾提出的內容有道理,於是加以修改。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邱吉爾做事多麼細緻,他連一封新聞稿也認真看待,因為他知道這新聞稿是看不到的武器,如果處理不周,將會影響英國在國際的形象,更加會威脅到自己管治地位。邱吉爾面對不公事情,他並不會輕易讓步,據理力爭,雖然美國在火炬計劃擔當領袖的角色,但邱吉爾認為美國不能獨佔功勞,因為英國在過程中投放的軍力和美國相若,實在應該得到同等的重視。回到日常生活,我們面對一些喜歡爭功勞的隊友,大家不妨參考邱吉爾這個真實的事例,主動跟他們冷靜地談及小組分工及各人貢獻,不要視若無睹。否則他們只會變本加厲,將功勞獨佔,這樣對我們和其他成員都不公平。 上一章:利用故事說道理  下一章:需有自知之明 目錄

【心理文章】醉眼看北韓  

0
北韓是一個神秘的國度,也是現今社會中少數依然採取鎖國管治的國家,這個國家由家族管理,由金日成傳位至金正日,現在則由金正日兒子金正恩充當元首。北韓以推動主體思想為政治思想,意思是是人們是革命和建設的主人。有趣的是,在現實中的北韓,人們卻連基本的自由和民主也得不到,當饑荒來到,他們甚至連溫飽也顧不上,主題思想政治概念只像空中樓閣一樣。   筆者已經看了很多由脫北者撰寫關於北韓的書籍,包括脫北女生朴研美撰寫的《為了活下去》、描述數位脫北者經歷的《我們最幸福》以及由另一位脫北者李睍瑞撰寫的《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等書。這些書籍都描述了一些本身生長在北韓,但中途人生改變而希望追逐自由而勇於逃離心愛家園的故事。這些書是脫北者的親身經歷,書中內容比較深入,總會發生一些我們意想不到和難以想像的情節。生活在21世紀,我們生活在香港,很難想像北韓人每天面對的生活。當然,由於上面書本都是由脫北者寫成,他們本身就是因為不滿意北韓政權而逃離國家,他們對於北韓政制自然滿腹牢騷,甚至充滿怨恨。現實的北韓又是否真的如這些脫北者筆下描述的一樣悽慘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最近,筆者閱讀了法國記者尚路加寫的《平壤冷麵:一位法國記者暗訪北韓的見聞記實》,以及由香港作者東方昇撰寫的《北韓包膠》兩書。兩位作者都已遊客身份到訪北韓參觀,他們接受北韓政府特意為他們安排的觀光路線,期間他們需要依從導遊的帶領和監視,確保他們看到的都是政府願意讓他們看到的東西。特別一提的是,法國記者尚先生來自法國這個自由和民主的國度,從來沒有想像過在地球另一個角落竟然會出現如北韓一樣專制的政權,讓他更詫異的是,當地人民竟然對於不斷敲詐自己利益的領袖不但沒有抱怨,更加將他們視作神明看待,顯然北韓人民已經被完美洗腦。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生活在北韓的人對於當地領袖感覺和那些已經脫離了北韓管治的脫北者會有那麼大分別呢?   筆者認為心理學上的「認知失調」能夠解釋以上現象。生活在北韓的人民由於無法擺脫管治者的極權統治,他們或許起初還有一點自己想法,但現實環境限制他們沒有能力對於極權統治作出反抗,這時他們心裏會出現認知失調。認知失調導致人們精神狀態十分辛苦,甚至產生抑鬱感覺。北韓人為了減輕認知失調帶來的反應,他們會在思想上改變,漸漸會認為和國家領導是真心為自己謀福利,透過改變自己對管理者想法來迎合現在自己的生活環境,讓自己生活過得愉快一點。相反,那些脫北者已經脫離北韓政府魔爪,他們獲得重生,這時候他們追求的是民主和自由,回望自己家鄉看到同胞飽受壓迫,自然怒火沖冠,於是對於故國專制的統治產生極度的反感。生活在北韓的人民由於沒有選擇權利,只能夠透過改變自己的想法接受極權管治, 自欺欺人地讓自己有一絲「愉快」的感覺。  

【談邱吉爾】利用故事說道理

0
上一章:二戰下的創意  下一章:為着自己應得的堅持 目錄 1943年,邱吉爾在下議院和議員分享了一個小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有天,一位水手看見一位小朋友在岸邊墮海,於是這位水手奮不顧身地跳進海中,並將小孩救回岸上,這位小孩並無大礙,便跟家人回家。大約一星期後,這位水手在岸邊遇見一位女士跟他打招呼,於是他就停下腳步,這位女士跟他說:「那天晚上,是否你在岸邊救回我的小孩呢?」這位水手以為這位女士正要對自己英勇行為加以表揚,於是謙虛地點點頭說:「是的。」誰知這位女士說:「我正想找你,請問我孩子當天戴的帽子在哪裏呢?」這時候,這位水手感到十分懊惱,原來這位女士不是感謝自己拯救了他孩子,反而有點責怪他在拯救小孩過程中丟失了他的帽子。 相信大家聽到這個故事,都會覺得故事中母親的行為十分荒謬。水手奮不顧身,冒着生命危險跳進海中救回小生命,這位母親應該對水手心存感激,但她竟然本末倒置,還希望水手幫孩子找回帽子。邱吉爾這故事就是面對下議院議員針對他在二戰中的政策各種批評而說的。邱吉爾就是故事中的水手,那位小孩就是英國,當時議員和批評者就是小孩的母親。二戰期間,英國被納粹主義入侵,邱吉爾奮不顧身地為國家花盡努力抗戰,但在國內依然受到不少下議院議員和傳媒的批評,當中不少批評是無關痛癢,這些批評不單止對於抗戰沒有幫助,反而會影響邱吉爾在戰爭中的發揮能力,不單破壞邱吉爾名聲,更加會影響英國的國際地位。如果邱吉爾正面抨擊議員的批評,在英國這個自由民主國家相信會引起不少人的反感,邱吉爾利用這個顯淺的故事,讓人們能夠從故事中領悟道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故事是最容易讓人們掌握道理的方法,因為故事內容曲折離奇,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的代入感也會相對較強。更重要的是,利用故事說道理,無論講者和聽眾都能置身事外,能夠以第三身角度分析事情,這樣少了個人主觀感覺,能夠更加客觀分析事件。當然,故事讓人引起注意必先要說得動聽,大家不妨多一些跟身邊人利用故事說道理,起初對方或許會覺得十分沉悶,因為我們的說話技巧並未完善,但經過努力練習,漸漸我們都會成為講故事高手,能夠發揮的影響力何會更大。 上一章:二戰下的創意  下一章:為着自己應得的堅持 目錄

【勵志文章】我和他  

0
當別人跟我們分享經歷的時候,不少人聽到一半的時候,就會按耐不著自己的咀巴,說:「我也有類似的經歷。」然後,這些人就會口若懸河地打斷對方說話,爭取機會分享自己的經歷。顯然這不是良好的溝通技巧,因為別人找我們分享,我們應該充當聆聽者角色,而不是希望化身成為演講家,向別人說教。事實上,很多時候別人跟我們分享,他們在意的是我們是否願意聆聽他們的經歷,而非想尋求我們的意見。我們靜心聆聽,為他們帶來的支持,遠比為他們提供10萬個意見還要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進一步說,不同人有不同處境和難題,我們分享自己經歷對於解決別人正面對的難題未必有正面幫助。聆聽是由心出發的,即使我們希望為別人提供意見,起碼我們也應該先將對方故事聽完,然後再作評價。根據自然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基因和黑猩猩有95%相似,人類和蒼蠅的基因相似度也達到75%,大家必定會覺得10分神奇,我們和這些動物基因十分相似,但我們的能力、外貌和生活習慣卻截然不同。這個大自然規律告訴我們,我們和其他人雖然有一樣的身體構造,但其實我們的思維和生活習性可能有很大分別,我們不應硬嘣嘣地將自己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等於我們不能將蒼蠅的習性視為人類應有的習性一樣,否則適得其反。我們需要明白我是我,別人是別人,兩者本身有所分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經歷在別人角度未必有太大參考的價值。話雖如此,筆者並不是反對大家為別人的困難提供協助,只是提醒大家在過程中以聆聽為主,盡量客觀地提供一些事實和思考方法,而非將自己想法或經歷套在別人身上,這樣對別人的幫助將會更大。 

【談邱吉爾】二戰下的創意

0
上一章:如何看待盟友之間的衝突  下一章:利用故事說道理 目錄 戰爭期間,各國都在軍備研發互相競爭,希望能夠發明出新武器能夠制約對方,從而讓自己獲得優勢。以原子彈為例,英國、美國和德國都在研發進行競賽。幸好,由於愛因斯坦是猶太人,當時正被希特拉政府迫害,所以他來到了美國,最終在美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協助盟國並結束戰爭。 除了原子彈外,不少新式武器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次亮相,它們都是發明家按二戰實際需要獲得靈感發明出來的。在戰爭中,軸心國和英美聯軍就地中海的控制權發生嚴重的衝突,軸心國戰艦往往會攻擊同盟國商船,以窒礙英國補給網絡。由於英國已經作戰了兩年,她的戰艦在戰爭過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消耗,因此能夠調動護航的戰艦數量實在有限,究竟有什麼方法能夠解決護航不足的問題呢?英國政府想出了一個十分聰明的辦法,便是利用商船進行改裝及維修,成為一艘艘商船航空母艦,既能夠運送物資,又能夠保護同行的商船。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兩棲登陸艇也是二戰期間就英國首先提出研發的武器。二戰中期,盟軍需要計劃如何從英國反攻歐洲大陸,英國和歐洲大陸相隔英倫海峽,邱吉爾認為必須發明一種船隻能夠同時在海上和陸地行走,以克服不同地形環境,最後終於發明了兩棲登陸艇,在日後諾曼第登陸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二戰除了促進新武器發明,戰爭各方在有限資源下互相配合也盡顯創意。以英國為例,當他們計劃返攻歐洲的時候,他們需要渡過英倫海峽,登陸戰是戰爭中最危險的部份,因為敵人在岸上擁有制高點及不會遭受海浪影響。相反,英軍通過英倫海峽,除了需要應對敵人炮火,更加需要遭受海峽巨浪折磨。所以,在登陸戰中,對於進攻一方明顯有較大不利因素。英國想出一個很好的辦法,他們預先將一些已經十分殘舊的船隻來到登陸岸邊附近,並將船自我擊沉,這些沉船分布在沿岸地區,成為人工防波堤,這時候英國戰艦才緩緩駛至,由於有了這些沉船充當防波堤,所以士兵能夠在相對平靜的海上發動攻擊,減低士兵需要克服大自然力量的難度,增加戰勝機會。 戰爭期間資源有限,戰爭雙方都須絞盡腦汁,發揮創意,利用最少資源創造最大影響力的工具和策略,難怪不少影響深遠的偉大發明都是在二戰期間發明的,包括電腦、提款機、強力膠、衛星、雷達、原子筆、噴氣發動機、影印技術等等。 上一章:如何看待盟友之間的衝突  下一章:利用故事說道理 目錄

【談邱吉爾】如何看待盟友之間的衝突

0
上一章:懂得向戰友說不  下一章:二戰下的創意 目錄 自從美國參戰後,邱吉爾不再獨力代表盟軍參與二戰,他需要和蘇聯及美國一起攜手合作,議訂戰略。合作過程中各方必定會有不同意見,邱吉爾不再能夠一言堂,他需要和兩個實力起碼和英國相當的軍事強國合作。過程中,我們能夠學習到邱吉爾在團隊中的協作本領。  邱吉爾和法國流亡政府戴高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從二戰開始,他們便—直維持着合作關係。說實話,戴高樂和傳統法國人一樣,有着高傲性格,他作為落難書生,在英國寄人籬下,滿肚子不服,但他同時知道倚靠英國是獲得生存的唯一機會。難得的是,他並沒有因為寄人籬下而喪失志氣,他對於邱吉爾,以致整個英國態度依然是帶點傲慢。戴高樂和邱吉爾談不上是很好的朋友,卻是患難之交,邱吉爾希望能夠和戴高樂一起攜手擊敗德國,重拾戰前的光輝。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蘇聯和美國參戰前,英國獨力對抗納粹主義,當時法國戴高樂則高舉自由法國旗幟,他們理念未必一致,但面對共同敵人是讓他們成為朋友的原因。  隨着美國加入戰爭,美國對於戰爭中的細節開始擁有更多發言權。美國人基於各種原因十分討厭戴高樂。由1941年開始,蘇聯被德國入侵,不斷要求英國在歐洲東面另開戰線,以分散德國兵力,讓蘇聯能夠有喘息機會。但邱吉爾認為現在不是反攻法國的時候,因為這很大機會會引起德國的反撲,引起災難性後果。當時美國支持蘇聯,希望英國能夠協助另開東歐戰線,分散一下德國兵力。在折衷情況下,英國和美國展開了「火炬計劃」,他們將會派出聯軍攻打由親德國的法國傀儡政府於非洲的屬地,希望借此打擊德國勢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火炬計劃開始前,邱吉爾和羅斯福需要就攻打非洲後,對於非洲原本法國擁有的屬地管理安排作出討論。對於邱吉爾來說,最理所當然的方案就是將這些屬地交由戴高樂管理,但這計劃當然不會獲得美國總統認同。既然如此,邱吉爾認為戴高樂起碼對於火炬計劃擁有知情權。他在計劃開始前諮詢羅斯福,說:「我打算在火炬計劃執行前一天,將計劃內容告訴戴高樂。你也記得,我曾經在1940年和戴高樂達成協議,承認他是自由法國人的領袖。我將會跟他解釋,我沒有預早將火炬計劃告訴他,是因為這計劃是美國的計劃和秘密,因此我並不是對他所領導的活動不懷好意。另外,我也會讓他任命自己信任的將軍成為馬達加斯加的總督,以作為對他的一種回報,證明我們沒有拋棄自由法國人士。」從這信件中可以看到,邱吉爾在關鍵時候並沒有遺忘戴高樂這位正在落難的戰友。  可惜的是,美國人對於戴高樂的感覺實在不好,羅斯福回信邱吉爾說:「我們認為戴高樂參加火炬計劃的任何部份都會導致我們計劃產生不良影響,我對此感到十分憂慮。我認為在軍隊成功登陸之前,不應該將火炬計劃任何情況告訴戴高樂。當成功登陸後,你可以跟他說,美國方面堅持要將這計劃保密,以作為必要的安全措施。關於馬達加斯加官員任命一事,我認為並不需要戴高樂參與,我們只需要在他的支持者中維持他的威信便可。」由此可見,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於戴高樂的不滿是多麼大。而邱吉爾站在羅斯福和戴高樂中間,他克盡幾責,在本不需要的情況下也為戴高樂爭取回報。雖然最後他的建議並不被盟友美國接納,但起碼他也作出了努力。大家試想一下,在戰爭期間,邱吉爾本身不用花心力理會已經沒有甚麼權力的戴高樂,但他並沒有因為戴高樂的身份和經歷而離棄他,反而盡力為他爭取機會,雖然最後並不成功,但這已經不是他能夠控制的範圍。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在為自己爭取權益的時候,會否同時願意為一些實力不及我們戰友作出設想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上一章:懂得向戰友說不  下一章:二戰下的創意 目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談邱吉爾】懂得向戰友說不

0
上一章:面對惡意批評的處理方法  下一章:如何看待盟友之間的衝突 目錄 由1942年美國參戰開始,二戰不單止是英國對抗軸心國的戰爭,英國需要和美國及蘇聯一起合組盟軍。隨着美國和蘇聯參戰,對於邱吉爾來說是新的挑戰。因為以往邱吉爾並不需要向其他國家交代自己的作戰計劃,但當美國和蘇聯加入戰爭,邱吉爾就需要和這兩位盟友進行多方面互動交流。為了尊重對方的意見,甚至需要調整自己的策略。  1942年,蘇聯被德國入侵,很快蘇聯就被德國打得落花流水,他們希望英國能夠在歐洲東面另開戰線,以分散希特拉兵力,從而讓自己得到喘息機會。但邱吉爾多次表明,由1940年戰爭開始爆發後,英國已經獨力對抗納粹主義超過一年,無論在人力和資源上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另開戰線。同時,剛參與戰爭的美國則有少少隔岸觀火心態,他希望英國能夠對於蘇聯提供最多的協助,美國這想法是宏觀性的,並不是錯誤,卻沒有全盤考慮英國的情況。1942年4月,由於德國在海上不斷向盟軍發動攻勢,導致不少物資運輸船遭到破壞,邱吉爾向蘇聯表示近期物資運送將會出現短缺。這封信件分別送到了蘇聯史太林和美國羅斯福手上,史太林對於邱吉爾的決定當然十分不滿,因為英國已經沒有在歐洲東部另開戰線,現在連物資運送也有可能出現中斷,他認為邱吉爾並未盡力協助蘇聯。而當時美國羅斯福也對於邱吉爾對蘇聯援助減少感到憂慮,他聯繫邱吉爾並希望邱吉爾一如計劃地執行運送計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然而,邱吉爾正在戰爭中最前方,他清楚知道如果強行執行運輸供應計劃,將會導致盟軍重大損失。於是,他跟羅斯福說:「我十分尊重你的意見,但你對我們提出的意見實在已經超出我們的能力。我們在大西洋的護航艦隊數目非常有限,如果敵人乘機進攻我們,我們軍隊將會遭受很悲慘的結果。」然後,邱吉爾列舉近期被擊沉的英國艦隊,讓羅斯福清楚明白英國面對的處境。最後,邱吉爾十分坦誠地跟羅斯福說:「我請求你,不要在這項目中強迫我們做出一些超出我們能力以外的決定,因為針對現時情況,我們曾經做了很仔細的研究。總統先生,我向你保證我們已經用盡全力,我不能再催逼海軍部了。」邱吉爾十分謙卑和坦誠地跟羅斯福說明英國正面對的困難,雖然對方是自己盟友,又是一個強國,但邱吉爾知道如果讓步的話,有機會導致盟軍整個軍事佈局出現災難性後果。因此,他堅持到底,即使在美國要求下,也不大幅度增加對蘇聯的物資運送。事實上,大家可不要誤會,邱吉爾的意思並不是全面切斷對蘇聯的軍事物資運送,而是將物資運送的數量維持在盟軍能夠將損失降到最低的水平而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跟朋友合作,合作過程中,對於別人一些非分要求,我們或許因為不好意思拒絕,而強行執行了一些自己不是心甘情願,或力有不逮的任務。其實,這樣對於自己和朋友來說都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需要勇於跟合作夥伴坦誠現在面對的處境,以及我們認為最合適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我們和合作夥伴的合作基礎是建基於共贏,相信真心朋友也不會希望我們在合作過程中有所損失。  上一章:面對惡意批評的處理方法  下一章:如何看待盟友之間的衝突 目錄

【談邱吉爾】面對惡意批評的處理方法

0
上一章:下屬的錯,也是我的錯  下一章:懂得向戰友說不 目錄 早前和大家提到,1942年6月,英軍以30,000多兵力,在非洲港口城市托卜魯克敗給兵力只有一半的德國隆美爾將軍,引起了國際嘩然,邱吉爾回國後,有議員馬上對他提出不信任動議。當時邱吉爾聽盡各種難聽的批評,有人更說:「如果面對這事,邱吉爾還不能被罷免的話,他跟獨裁者有什麼分別?」邱吉爾需要在下議院面對一次投票,決定他是否能夠繼續帶領英軍作戰。  當時人們的想法受到偏激媒體影響,那些報紙嘩眾取寵,誇張邱吉爾在戰爭失利中應當擔當的責任,部份議員更加希望藉此機會將邱吉爾拉下馬,讓他們自己能夠漁人得利。邱吉爾知道自己數月前才經歷過新加坡戰役失利,那次已經逃過一次被罷免的機會。今次,他必須在辯論中加倍努力,為自己的決定作出充分解釋,才能夠獲得民眾支持,繼續擔當首相職位。在下議院辯論表決之前,邱吉爾發表講話,以下是內容重點: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首先,邱吉爾表示這次冗長的辯論能夠在戰爭時期無拘無束地進行,這說明政府的包容性,絕對不是那些挑戰者形容的獨裁政府。邱吉爾表示最近反對者將國內的所有能夠想到和收集到用來削弱民眾對政府信任和證明大臣們無能的例證都搬出來了。這些搬弄是非的人提到他們對國家的信心,工人對自己千辛萬苦製造出來的武器失去信心,反正就是將政府描寫成為一班以首相為首的無用人士。而且,這些人對政府的批評已經透過電報和廣播傳播至世界各地,讓各地支持我們的朋友感到痛心,同時讓我們的敵人感到快慰!邱吉爾表示自己絕對贊成自由,但這種自由在戰爭緊急時期必定會為國家帶來不良影響。  邱吉爾接著向議員們解釋關於最近戰事失利的原因。演說中,邱吉爾盡量將訊息內容清楚向公眾描述,說明戰事失敗實在非戰之罪,因為政府已經預足夠的兵力和物資支援,奈何戰爭中三分靠實力七分運氣,命運選中英軍在這場戰爭中落敗。  描述戰爭後,邱吉爾帶出這個演說中他最想表達的重點,抨擊那些議員和報紙利用戰敗為武器,攻擊政府運作,希望拖垮整個英國政治,這是不可取的。邱吉爾提到:「個別議員和不代表政治力量的獨立議員對於近日戰事作出批評。有時候議員們在議會走廊的閑談、街頭巷尾的閑話,凡此種種都被媒體撰寫成為一篇又一篇反對政府的論文,似乎訴說英國的政治基礎已經搖搖欲墜。我在報紙各大標題中看到:《議院要求邱吉爾回國面臨譴責》」、《邱吉爾背負著嚴重政治危機》等等。說實話,這種政治氣氛對於正代表英國處理世界大戰和盟國談判的代表來說構成很大的傷害。那些從英國傳來的謠言之所以未有損害我正從事的工作,原因大元是因為我們盟友是患難與共的朋友,他們從來不認為這場大戰容易應付和能夠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過程必定會充滿各種可悲的不幸。因此,在這政治環境下,我們和盟友關係更加牢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我需強調的是,我不信世界上有哪一個背負着國家使命的公職人員,會如我一樣在訪問美國時遭受祖國人們的各種嘲諷。然而,我相信這不是人們故意的。而且,我對廣大英國民眾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支持我渡過這段艱難時期。正如我對國王解釋說,那些在議會內滔滔不斷發出反對聲音的人並不能代表整個下議院,正如一小撮新聞記者,他們習慣將英美關係和英國關係中有害的部份成為新聞內容,這些記者絕對不代表整個可敬的新聞業。現在我回到國家,我希望在下議院中獲得負責任、適當和審慎的意見,協助繼續執行任務。  邱吉爾提到他認為議員應該對他們選出來的政府提供一種牢固的支持,不要讓新聞界利用少部份人挑起事端,成為危害國家的武器。邱吉爾認為議員應該鼓勵由制度推舉出來的公職者加以支持,不要吹毛求疵地譴責,同時也不用因為敵人的宣傳感到不安,因為他們的說話並不會影響英國在國際上聲譽。接着,邱吉爾給予下議院一個選擇的機會,他指出下議院有責任支持政府或更換政府。如果下議院選擇不更換政府,就應該支持政府有所作為,在戰爭時間並沒有中間方案可以選擇。邱吉爾認為這兩天的辯論已經導致英國在世界上受到一定的傷害。國內敵對勢力對於政府提出的負面說法,已經傳到外國並被加以利用。  從上面的演講內容,邱吉爾毫不懼怕批評他的人,甚至作出反擊,認為批評他的人並不代表多數。然而,邱吉爾這個方法必須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為自己一直的工作都獲得別人嘉許的,否則這樣只會自暴其短,引起公憤。  邱吉爾完成這場演說後,下議就需要進行一場關於邱吉爾是否繼續合適擔當國家元首的選舉,在演講的最後部份邱吉爾提到:「我並不希求大家對於我有所憐憫,但你們不能夠要求我完成責任的同時,又在各方面對我加以箝制。如果今天,或者未來任何時候,下議院執行權力將我革職,我依然會問心無愧地表示我已經運用了我的權力擔起最大的責任,昂首闊步地走出這個下議院。在這個情況下,我只要求你們做一樣東西,就是將你們不願意給我的權力給我繼任人。」在這段演說中,邱吉爾十分清楚明白地表達出自己現在當首相的困難就是沒有足夠權力,他認為下議院既然選他為國家領導,就要給予他最大的權力,不應該過於限制他的權力,否則他將會難以發揮。邱吉爾雖然曾經提到自己喜歡當首相,但他在這時候也坦然地說,如果這個制度不能夠給他足夠權力工作,他也不願意留戀這個職位,但他為了大英帝國的着想,希望下議院能夠給他繼任人足夠的支持。最後,有人提出他們不滿意的是邱吉爾在軍事方面的管理技巧,他們建議邱吉爾交出軍權,留任首相,邱吉爾在這演講中也斷然拒絕。他認為戰爭期間,國家領導人必需擁有軍權,否則政治和軍事兩者互相抗衡,施政將十分困難。  (adsbygoogle...

【談邱吉爾】下屬的錯,也是我的錯

0
上一章:如何確保下屬了解和明白我們的指令 下一章:面對惡意批評的處理方法 目錄 我們早前提到1942年6月,英國軍隊在非洲托卜魯克慘敗給德國軍隊,超過30,000名英軍竟然向兵力只有英軍一半的敵人器械投降,成為英國二戰中最羞恥的戰役之一。邱吉爾無論在國內和國外都因為這場戰役飽受抨擊,英國國內甚至發動起對邱吉爾管治的不信任動議,可見這場戰役對邱吉爾來說的打擊是多麼大。 如果大家有看過另一篇文章「如何確保下屬了解和明白我們的指令」,文章中提到邱吉爾在托卜魯克守衛戰之前,曾經再三叮囑奧金萊克將軍必須盡一切代價守衛這個非洲城市,因為這個城市對英軍來說太重要了,如果這個城市失守,德國就能夠長驅直入,進攻埃及等地,嚴重影響中東及非洲局勢。邱吉爾已經清楚表達守衛的決心,奧金萊克也清楚明白領袖要求,所以當托卜魯克失守後,邱吉爾失望之情不言而喻。戰事失利後,奧金萊克寫信給邱吉爾,提到:「在這關鍵的時候,我指揮的軍隊受到了嚴重的潰敗,使你受到嚴重打擊,對此我十分愧疚,我願意為這場戰爭負上全部責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時候,邱吉爾並沒有深責奧金萊克,他明白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即使他怪責奧金萊克,對整件事沒有幫助。相反,他馬上向羅斯福為北非戰區要求更多軍事援助,包括美國提供坦克等,讓奧金萊克能夠有更強勁軍備應對未來挑戰。然後,他書信回覆奧金萊克:「切勿對國內事態發展存有顧慮,不管我在戰爭中怎麼指揮,或者我對是否應該在戰爭中先發制人有何想法,你都獲得我絕對信任,我也會為你分擔責任。」事實上,邱吉爾在這場慘痛戰事發生前,曾經多次要求奧金萊克在德國軍事實力還未集結之前主動攻擊,先下手為強,但奧金萊克一直以防守為主,認為需要讓軍隊準備十足才發動攻擊。托卜魯克戰役慘敗某程度上也是由於奧金萊克太遲反應導致英軍錯失先機,結果被德軍以弱勝強。但邱吉爾這封信關鍵是,他希望奧金萊克不要被戰果所影響,也不要顧慮邱吉爾在國內受到的壓力,因為邱吉爾相信奧金萊克早前作出的決定是經過周詳考慮的,他懷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態度,既然戰果已定,邱吉爾作為三軍統帥自然會擔當一切責任,不會將責任諉過於奧金萊克。 這戰役失敗後,邱吉爾在國內面對不信任動議,依然坦然面對,他不單止將戰爭失敗責任背在身上,而且用決心和毅力,懇求國民重拾對他的信心,結果也獲得大部份的民眾認同,讓他繼續帶領英國在二戰中擔當領袖角色。從這件事,我們看到一位領袖在下屬犯上錯誤時,不能夠將責任諉過於下屬,並跟其他人說:「我早就叫他這樣做,但他不聽指示造成這結果,他需要一力承擔。」儘管邱吉爾已經多次提醒奧金萊克應該先下手為強,但奧金萊克懷着相反想法,邱吉爾也加以尊重,儘管最後戰事失利,邱吉爾還是一如既往相信他,甚至為他將來作戰提供更多武器,這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補充資料:奧金萊克在其後的戰役中依然達不到邱吉爾要求,邱吉爾最後還是將他撤換了。從這點,我們知道邱吉爾雖然願意和下屬分擔責任,給予下屬改善機會,但如果下屬經過培訓後還未能達到要求,他還是會為了大局着想將其更換。 上一章:如何確保下屬了解和明白我們的指令 下一章:面對惡意批評的處理方法 目錄

【談邱吉爾】如何確保下屬了解和明白我們的指令

0
上一章: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下一章:下屬的錯,也是我的錯 目錄 相信不少管理者都曾經遇過一個問題,當我們向下屬下指令時,下屬看似明白,但當執行的時候,卻事與願違,不單止沒有跟從我們指示,反而自作主張,結果將事情弄壞,這時候下屬只是鬆一鬆肩,表示自己已經盡了力,對事情結果並不負責任。針對這情況,我們先要問自己,我們是否已經向下屬清楚表達自己想法,有沒有採用一些方法確保下屬清楚明白自己意思。有時候,一些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基於每個人有不同想法,別人可能會誤解我們的意思,因而做出相反事情。對此,下屬可能覺得滿肚子委屈,他們心想:「其實這情況只是領袖表達不清楚,我已經盡了力,這關我什麼事呢?」 位處非洲的港口城市托卜魯克是英軍在非洲的重要陣地,如果這地方失守,會導致英國在非洲及中東地區佈局產生災難性後果。當時英國中東司令官名叫奧金萊克,邱吉爾在信件中向他指令,無論任何情況也不能讓托卜魯克落入德國手上。以下和大家分享一些當時邱吉爾和奧金萊克的來往書信內容,讓大家了解一下邱吉爾如何確保下屬清楚明白自己的指令。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42年6月14日:邱吉爾給奧金萊克的信 「對於托卜魯克,你戰鬥到底的決定讓我感到最真誠的贊同。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給你全力支持。但留意,退縮是致命的。決戰到底和退縮並不單單和武器裝備有關,而是和你擁有的毅力有關。願上帝保佑你。」 在這封信中,邱吉爾先給奧金萊克一個讚揚,表示他決定在托卜魯克決戰到底的決定是正確的,英國後援也會作出全面支持。同時,邱吉爾清楚指出,奧金萊克不應該退縮,不管他們能否及時得到後援支持,也應該堅持到底,這是和他擁有的毅力有關。 有趣的是,當奧金萊克收到邱吉爾信後,看來還是不太明白邱吉爾心意,他還作出一些看起來會導致托卜魯克防守出現薄弱的軍隊調動。於是,邱吉爾同日再次向奧金萊克撰寫了一封郵件,內容大意如下: 「我知道你們打算將本身位於加柴拉(托卜魯克附近)軍隊進行調動,請問軍隊將會調往何處?你們需要設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夠放棄托卜魯克。只要守得着托卜魯克,敵人想進攻埃及是不可能的。我們在1941年4月已經經歷過相似情況…」 翌日,奧金萊克回覆邱吉爾,表明他絕對不會放棄托卜魯克,並且列出他跟下屬一系列指示,說明了他堅守托卜魯克的決心。 邱吉爾收到了奧金萊克的回信,終於比較放心,因為這次回信中奧金萊克明確表明會堅守托卜魯克。作為領袖,邱吉爾除了清楚表達自己要求,還要求下屬作出相應回應,確保他們清楚接受到自己要求的內容。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為了萬無一失,當邱吉爾收到奧金萊克回信後,他不厭其煩地再寫一封電報給奧金萊克,提到:「我們知道你不打算放棄托卜魯克,我們感到十分高興。戰時內閣把你的電報解讀為,如果必要情況發生,你們還是會根據實際需要,把足夠的軍隊留在當地,以確保托卜魯克安全。」 奧金萊克再次回覆首相:「戰時內閣對於電報內容解讀是正確的,我們正將適當兵力留在托卜魯克,即使托卜魯克在暫時被和外界切斷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固守,我們有足夠的彈藥、糧食和用水。」 從這些來回的電報中,我們能夠清楚看到邱吉爾委派下屬任務時顧得多麼仔細,他不是下達命令便完成跟進,他會反覆和下屬保持溝通,確保下屬明白自己意思。很多管理者認為,他們角色是策劃者,當他們下達任務給下屬後,下屬就應該主動執行,否則他們必定忙得要死。說實話,相信大部份領袖都不會比邱吉爾忙,他每天需要同時兼顧世界各地戰場的情況,但他對於每一位下屬的任務和指示都是關心的,他會願意花時間和下屬溝通,一來確保下屬和自己向着同一方向前行,二來確保下屬不能夠有以「不理解」作為做錯事的藉口。 (adsbygoogle...

【談邱吉爾】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0
上一章:用人的藝術 下一章:如何確保下屬了解和明白我們的指令 目錄 1942年6月,邱吉爾需要就原子彈研發再次到訪美國跟羅斯福總統商討細節。由於他早年已經試過從百慕達乘坐波音公司研發的水上飛機回到英國,他深感飛機迅速讓他能夠省更多時間,以便處理公務。於是,他這次前往美國也決定乘坐水上飛機,他對於上一次擔當機師任務的凱利羅傑斯很信任,所以特意要求羅傑斯再次擔當成為他的機長。 然而,當時飛機技術不像現在般成熟,加上戰爭時間乘坐飛機橫越大西洋比乘坐戰艦危險得多。不過大家不要忘記,二戰期間,全世界戰火連連,如果乘坐戰艦,戰艦也有機會經過一些被敵軍控制的水域,加上戰艦機動性不高,採用這方法渡過大西洋也有一定的危險。邱吉爾充分明白不同出行方式的相應危險性,他也為自己不測作了最壞打算。正常來說,英國首相並不會向國王直接建議繼任人選,因為首相職位是應該民選出來的,但戰爭時期,邱吉爾認為他必須向國王推介自己相信能夠帶領英國繼續作戰的繼任人。 於是,邱吉爾向國王發了一封信件,內容如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殿下; 如果我在即將的旅程中遇上不測,我請求殿下能夠接受我的建議,將籌組新政府的事委托給現任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先生。在我角度,他是下議院最大政黨和我現在主持聯合政府中最傑出的大臣。我深信,他必定有能力能夠在這個危險時期表現出果斷、鋼煉和才能為國王分憂。 你的忠實僕人邱吉爾」 說實話,邱吉爾是一個重視利益得失的人,他當然評估過乘坐飛機往返美國的風險是他能夠接受的範圍內。但意外就是意料之外,他沒有可能肯定自己在旅途中會否遇上不測。事實上,當他完成美國旅程正要回英國之際,有人告訴邱吉爾,一位本在他附近值班的便衣人員被拘捕了,因為剛才他站在邱吉爾身旁時正撫摸着手槍,並喃喃自語地說:「我要幹掉邱吉爾。」幸好,這位人士及早被在場其他警察拘捕,其後發現這位便衣人員是一名精神有問題的人。說實話,咱們不管這位人士是否有精神問題,但他的確有機會取了邱吉爾性命,如果他成功做到對於大英帝國來說是沉重的打擊。這就是為什麼邱吉爾在出發前已經預先做好最壞打算,如果自己在旅途中預上不測,也能夠預早為國王物息好最合適的繼任人。居安思危對於管理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不知道危險會在什麼時候出現,而危險往往會在最平靜的時候出現,因為這時我們疏於防範,沒有警戒心能帶來的後果將會是十分災難性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上一章:用人的藝術 下一章:如何確保下屬了解和明白我們的指令 目錄

【珍貴片段】雙魚星號於青衣聯合船塢維修

0
人失去就會珍惜,最近筆者在youtube 看到2006年,即16年前,雙魚星號於香港青衣聯合船塢維修片段,當時魚仔還未有船身彩繪!雖然16年前拍攝,但質素十分好,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清楚近距離看到魚仔船底部分,這不是正常情況能夠見得到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影片說明一切】雙魚星號對香港人的重要性

0
最近,小編看大家留言,大家竟然提提雙魚星號對香港人來說的重要性。有人話:「只是賭船,不值一起」。有人話:「魚仔是佢第一艘坐過的郵輪,別具意義。」( 尤其是魚仔出現初期,香港並沒有太多其他郵輪選擇) 。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艘船是否重要是十分主觀的,不過魚仔被拆消息連TVB 新聞也報導,相信這說明了一點東西。而新聞報導員第一句正是:「The Signature cruise ship of star cruise」,中文即是「麗星郵輪的旗艦郵輪」,這句說明了一切。 而且麗星作為一間已經破產的船公司,還得到新聞的重視,他的歷史價值相信一定會留在fans 心中 Thanks 雙魚星號! ...

【談邱吉爾】用人的藝術

0
上一章:不要當盟友是水魚 下一章: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目錄 韋維爾是英國二戰初期的中東總司令,他是一位出色的將軍,曾經在不少著名戰役中獲勝。但當德國隆美爾將軍席捲非洲後,韋維爾在戰爭策略和首相邱吉爾出現分歧,邱吉爾認為中東部隊應該更加主動進攻隆美爾,韋維爾卻認為應該小心部署。1941年,韋維爾在一次和隆美爾對決中吃了一場敗仗,這場戰役嚴重打擊了韋維爾,當時一位和韋維爾接近的人士告訴邱吉爾:「韋維爾好像一夜老了10年。」也有評論說:「隆美爾已經將韋維爾過往打勝仗的光環從頭上拉了下來,埋葬在沙漠當中。」  邱吉爾在戰爭緊張時期,作了一個果斷決定,就是對於中東戰區進行人事調動,撤換韋維爾將軍,並由當時印度總司領奧金萊克將軍接替韋維爾工作。邱吉爾親自向韋維爾解釋這做法:「我已經作出了這決定,我認為任命奧金萊克接替你指揮中東部隊最合乎公眾利益。在過往的戰役中,無論你在戰爭中取勝或失利,我對於你的成就深感敬佩,你的名字將會和勝利緊扣在一起,牢牢地記錄在英國陸軍史冊中。你已經為我們在這場艱苦戰爭中,獲得最後勝利過程中立下了很大的貢獻。然而,我覺得你長期肩負起這樣艱巨的任務,這個正受嚴重威脅的戰場需要一位具有新目光的人,簡單來說非洲戰場需要一位新人。我確信,你是接任印度總司令的最佳人選,我已經就這事諮詢過印度總督意見,他向我保證,如果你承擔這個偉大職位必定會在印度受到熱烈歡迎。另外,印度總督表示自己將能夠和你這樣「有輝煌成就」的人一起共事,他感到十分自豪。因此,我已經向國王提名你擔任這職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韋維爾收到這個決定後,跟身邊人說:「首相說得十分正確,這個戰場的確需要一位擁有新目光的人擔當這個重要的職位。」老實說,韋維爾被調職,心中一定會有不愉快感覺,但邱吉爾為全局着想,無法不執行這決定。領袖角色就是需要將擁有不同能力的人放置在不同崗位上,讓他們發揮最大功用。有時候,某些人本身適合某個崗位,但經過長期工作壓力和環境變化,他和這個崗位配合度未必會和以前一樣,這時候領袖需要發揮管理能力,作出調配。老實說,下達人事調配指令並不困難,領袖有無限權威,本來就能夠隨意調兵遣將,困難是如何讓下屬對於領袖的安排心悅誠服。首先,領袖需要讓下屬明白這調動並不是針對個人的,而是為了大局着想。第二,領袖需要感激當時人在過往歲月中的貢獻和成就,自己是欣賞對方的,讓對方不至於會有太大負面情緒。很多時候,人事調動時,當事人或多或少也會感受到自己和這個崗位有點不配合,甚至力不從心,或許他們只是為了面子和地位,不能夠跟上司申請調配工作。只要領袖能夠作出合適安排,其實下屬對於上司的調動可能滿滿感恩。以邱吉爾為例,他將韋維爾調為印度總司令,而且還跟印度總督預先溝通好,讓韋維爾能夠在印度獲得尊重和更容易適應新的工作,讓韋維爾能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亮。  人事調動常有發生,任何調動都會導致人員有不安感,問題是我們能否讓人員明白我們作出調配的原因,並感受到這次調動對他們也有好處,共建雙贏,這就是領袖的本領。這事件告訴我們的另一個要點是,作為領袖,當我們發現下屬不符合工作要求時,我們需要認真考慮人手調配,不要懼怕麻煩和過分考慮相關同事感受,因為如果我們不作出調配,整個團隊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我們能夠為這位受影響同事提供足夠協助和開解,其實能夠達成雙贏局面,因為那位受影響的人員或許在原有崗位中也得不到滿足感,他們也正在等待一個獲得重生的機會。   上一章:不要當盟友是水魚 下一章: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 目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談邱吉爾】不要當盟友是水魚

0
上一章:如何讓對方做出自己希望對方作出的選擇 下一章:用人的藝術 目錄 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時需要有其他人協助,為了游說別人協助自己,我們會不會故意向朋友美化需協助的事件,讓對方在不知實情的情況下答應自己,當朋友親身參與時覺得貨不對辦,但已經恨錯難番,無法抗拒。老實說,如果我們抱着這種心態利用朋友,別人或許會上我們一次當,但當他們中招後,下次就會對我們產生戒心,不願再協助我們,漸漸我們會發現自己朋友圈會日漸縮小。 二戰中段時,軸心國開始南下入侵希臘等國家,這時候英國除了需要顧及本土戰場,還需要鼓動歐洲其他國家奮起對抗軸心國。事實上,希臘和土耳其等歐洲南方國家在二戰初期到中段時期都不希望捲入戰爭中,他們希望以中立國身份置身事外。 早以洞悉全局的邱吉爾則知道, 德國和意大利等軸心國必定會在不久未來入侵這些國家,這些國家絕對沒有可能全身而退。如果各國聯合一起,對軸心國發起對抗,或許能夠盡快結束戰爭。相反,如果各國都抱着「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心態,軸心國就會對這些國家逐一擊破,當他們後悔時希望聯同盟友一起結合作戰時,這時他們會發現所有鄰國都已經落入敵對勢力手上,追悔恨晚。所以,邱吉爾花了很多時間嘗試遊說希臘、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等國家,希望他們能夠聯合起來,一起對抗軸心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尷尬的是,英國自從二戰開始,便一直遭到德國入侵,這些南歐國家本身並未受戰火波及,當邱吉爾游說他們加入戰爭時,他們不禁會想:「現時英國正受德國猛烈攻擊,他們或許希望南歐另起戰線,動員那些本身不關事的國家對軸心國發動攻擊,從而讓德國兵力分散,減少對英國本土攻擊。」更何況,英國已經和德國作戰超過一年,英國能否在戰爭中生存下去也是未知數,所以南歐諸國對於參戰決定甚有保留。 邱吉爾是一個聰明人,在遊說過程中,他多次向下屬強調不能利用過分強硬態度迫使這些國家參戰。例如1941年3月7日,他曾經給外務大臣艾登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艾登在鼓勵希臘抵抗納粹主義的時候,一定不能夠使用強迫態度讓希臘覺得自己正在投入一場不理智和毫無希望的戰爭中,英國要做的是要讓希臘人真心同意英國建議,以及明白當時戰爭走向,心甘情願為結束這場戰爭作出努力。同時,邱吉爾表示一定要給予希臘一個訊息,英國一定會和希臘患難與共,但他們必需向希臘坦白,英國對於希臘能提供的軍事援助究竟有多少,到付日期,這當中涉及很多未知之數,希臘需要自己衡量。簡單來說,邱吉爾希望希臘知道自己並不是充當戰爭中的冤大頭,英國也不會誇張自己在這場戰爭中的實力和能夠協助的地方,但他們能夠保證的是,他們會在戰爭中用盡全力,協助盟友戰鬥。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戰爭成敗沒人能夠預料,英國已經獨力抵抗德國超過一年,邱吉爾並沒有希望借助盟友參戰讓英國能夠從容一些。事實上,就算希臘參戰,英國也會主動提供軍事援助,包括調動士兵和提供各種武器,他的態度絕對不是置身事外,反而是積極參與,這就邱吉爾在戰爭中一直能夠擔當盟軍領袖的主要原因。 上一章:如何讓對方做出自己希望對方作出的選擇 下一章:用人的藝術 目錄

【心理文章】假如你有一座荒廢的洋房,不想讓人騷擾,你會採取什麼方法呢?

0
如題目提到,假如你擁有一座古老別墅,而你已經沒有在這裏居住,這間空置的別墅很容易會成為探靈者或喜歡探險的人的目標,他們往往會在晚上連群結隊來到別墅,進行各種活動。這些闖入者會在房子內丟下不少香燭、各種宗教物品和垃圾。如果你是這間別墅的主人,相信你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別墅讓別人來去無蹤,自由進出,但是你有什麼方法能夠扭轉這局面呢? 以下有兩種方法,大家不妨先思考一下,會採取那一種。 方法一:在房子外豎立一個警告牌,表示房子是私人地方,其他人不能夠進入; 方法二:在房子外豎立一個警告牌,表示房子內有惡犬,闖入者需要自行承擔風險;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研究人員發現, 第二種方法較更有效阻止侵入者,因為當人們看到第一種告示牌,沒有特別的感覺,他們一早便知道私人物業不能闖進,他們是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加上覺得闖進這幢沒有人居住的別墅沒有什麼後果,所以他們並不會被這告示牌嚇怕。相反,當人們看到第二塊告示牌的時候,雖然他們不肯定房子內是否真的養有兇猛的狗隻,但告示牌上的狗隻形象已經在他們腦海中發酵,形成震撼的畫面。相信沒有人會願意為了滿足好奇心而被狗咬,所以他們在行動之前會停一停,想一想,最後或許會改變主意,不再闖入這間房子。 這就是利用人們心理因時制宜制定的策略,如果我們懂得心理學,並加以利用,其實能夠發揮的作用可以十分巨大的。例如,現在如果沙灘出現危險情況,救生員不希望泳客落水時,他們會掛起紅旗,表示海灘現時不適合游泳。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紅旗是否真的能夠引起人們警戒心呢?救生員認為沙灘有危險必定有明確原因,例如沙灘對出海面有鯊魚出現。如果是這樣,會否設計一面印有鯊魚的旗幟,高高懸掛在沙灘上,相信沒有人願意為了游水而換上被鯊魚咬的風險。直接道出人們關心的東西,效果可能比籠統說法更為有效。

【談邱吉爾】如何讓對方做出自己希望對方作出的選擇

0
上一章:不要為短期利益放棄大原則 下一章:不要當盟友是水魚 目錄 人生中,我們經常需要和別人討價還價,究竟有沒有一些方法能夠讓別人樂於選擇自己期盼選項呢? 1942年4月,英國軍隊在印度遭逢前所未有的危機,日軍來勢洶洶,來自歐洲的英國軍隊顯得有點鞭長莫及。當時,美國剛剛參戰,邱吉爾希望美國能夠盡快提供適切協助,以協助大英帝國殖民地印度能夠抵抗日本的侵入。1942年4月15日,邱吉爾給羅斯福寫了一封信,內容節錄如下: 一:我必須向你報告印度洋的緊張形勢,日本能夠隨時調動佔其總數三分之一艦隊和半數航空母艦往印度及錫蘭,結果自然是: 錫蘭失手; 日本進佔印度東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如果日本這戰爭計劃成功,將會對盟軍形勢構成重大影響。如印度加爾各答失守,將會導致緬甸和中國的聯繫中斷。顯然,這只是開端。在我們能夠調動足夠的艦隊進行反攻之前,日本將擁有印度洋區域的絕對優勢。這樣,我們由中東來往返印度的運輸船隊必定會受到阻攔,也會中斷區內石油供應。沒有足夠的石油,我們就無法維持印度洋上的海上控制權,其後必然會導致我們中東陣地全部失守,如需要經過波斯灣運送到外國的供應網絡也會因此中斷。現時,日本對我們施加了巨大的壓力,我們確實受不了。 二:我們期望到了四月底,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夠有足夠力量收復珍珠港,這將會為日本構成一些威脅,使他們不得不認真考慮一下形勢。但直至目前,我必須強調日本對於西方的行動,我們似乎沒有適當的方法制止。而且我們還不能肯定,由於距離遙遠,即使美國艦隊能夠重新收復珍珠港,是否必定能夠對日本當局發揮到震懾作用。 三:如果你們不能採取迅速行動迫使日本將海上軍隊集中在太平洋水域,那麼唯一能夠面對現時難題的方式就是盡快在印度洋佈置擁有現代化裝備的航空母艦(邱吉爾的意思是,英國有責任在印度洋區域發揮主導性的軍事作用,但他們顯得有點力有不逮,他要求美國能夠提供更多軍事援助,包括在印度洋附近建立更強大的軍事實力,以抵抗日本入侵。簡單來說,邱吉爾希望美國能夠調派海軍來到印度洋協助作戰。) 四:我們希望美國能夠調動一些重型轟炸機來到印度洋區域。印度雖然現在有14架重型轟炸機,但是這些飛機在上一星期作戰計劃中並沒有一架能成功擊中日本海軍軍艦。我們正在不斷強大我們的空中轟炸能力,我們已經調動每一架能夠在東方作戰的飛機都來到這裡。但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援,我們實力依然不夠。總統先生,請原諒我對你堅持要求,希望你能馬上作出果斷的決定。 上面並不是邱吉爾給羅斯福信件的整封內容,邱吉爾是一個「長氣鬼」,筆者只是節錄信件中精華片段和大家分享。信中,邱吉爾先表明英軍在印度洋區域顯得有點寸步難移,正受到日本前所未有的衝擊,如此下去必會失守,失守不單止會導致區域性淪陷,還會影響俄羅斯、中東地區的供應鏈,直接影響盟軍環球作戰計劃。邱吉爾希望借此輕輕威脅美國盡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邱吉爾心中,最理想的方案當然是美國能夠調動精銳海軍來到印度洋直接作戰。不過,當時美軍剛剛參戰,他們調動軍隊需要時間,而且在作戰計劃中美軍和英國劃分了職能範圍,美國有點「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心態,邱吉爾知道羅斯福很難能夠調動美國艦隊直接來到印度洋。於是,他提出美軍調動海軍方案後,馬上提出一個讓羅斯福更加容易接受的方法,就是讓美國提供一些空中支援,例如派出一些戰鬥機協助等等。相對提供精銳和珍貴的艦隊,美軍提供空中援助顯得更容易辦到。事實上,羅斯福收到邱吉爾這封信件後,一如邱吉爾預計,羅斯福表示美國當時也面對缺乏海軍的難題,但他們願意提供空軍護航,並已經指令交美國空軍直接處理和跟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其後在回憶錄中提到,他早就預計美國會寧願採取空中援助方法,也不會提供海軍援助。但為什麼他在交給羅斯福的信件中,會先要求海軍援助呢?其實,這就是邱吉爾的游說策略。信中,邱吉爾先表明英軍在印度洋區域正面對的難題,以及如果他們失利會為盟軍帶來甚麼後果。其後,他提出美軍調動海軍支援的方法,他雖然知道美軍未必同意,但他還是直接表達需求。緊接着,他提出一個對於羅斯福來說比較容易接受的方案,美軍只需為英國提供空軍支援,由於羅斯福無法接受派出海軍的建議,他作為盟軍一份子或許感到一點不好意思,自然會較容易樂於採用影響較低的空軍援助建議,美國正中了英國的圈套,因為獲得空中支援正是希望邱吉爾希望獲得的支持。 這事例告訴我們,當我們向別人求助時,不妨先向對方提出一些明知對方執行不了的要求,讓對方因為幫不了我們感到有點內疚。接著,我們再提出一些相對簡單的要求,對方為了彌補心中不安,自然會輕鬆答應,我們也會獲得自己原本希望對方能夠提供的援助。 上一章:不要為短期利益放棄大原則 下一章:不要當盟友是水魚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