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邱吉爾】原諒你的敵人

0
上一章:和平中的堅持  目錄 邱吉爾對於德國納粹主義犯下的罪行瞭如指掌,但在戰爭結束時,邱吉爾多次公開提到需要對於昔日敵人加以諒解,尤其是那些無辜被波及的平民。他在回憶錄提到,由敵人投降一刻起,他對於德國的仇恨便煙消雲散。當時不少英國人表示需要懲罰所有德國人,邱吉爾公開反對這個想法。邱吉爾提到他們必須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和新歐洲,過程中並不能將德國和日本排除在外,因為這不單止不能夠讓戰爭悲痛消失,更加會讓數以千萬計的德國人和日本人生活在災難當中,這將會誘發起另一場新戰爭。團結總比分裂好,分裂世界又比世界毁滅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邱吉爾並不是對於德國納粹主義採取綏靖政策,不需他們負起任何戰爭責任。邱吉爾提到他們對於德國的懲罰早在1943年已經開始,英國及盟軍開始在德國本土進行各種空襲,納粹主義首領也通過法律判處應得罪名。邱吉爾明白發動戰爭很大程度是那些殺紅了眼的國家首領的責任,對於生活在這些極端首領管治下的平民,他們能夠選擇的並不多。因此,戰敗後對這些戰敗國施以過分懲罰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將本身能夠透過國際仲裁而解決的戰爭紛爭發酵,引起道德災難,嚴重的更會引起另一場世界大戰。邱吉爾這論點有道理,一戰後,各國逼使德國簽訂苛刻的《凡爾賽和約》,最終德國舉國上下感到被逼害,最後人民支持走向極端的希特接引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全書完】 上一章:和平中的堅持  目錄  

【心理文章】不確定性的快感 

0
大家有沒有想過,生活中很多事情好像自己總是掌握不了,有著不確定性,導致精神緊張和壓力,大家不禁想:「為什麼世界上的事不能夠確定下來,總是變幻無常呢?」筆者反而想從另一個角度和大家分享,如果世界一切都充滿絕對確定性,大家的人生會真的感到更加快樂嗎?」  心理學家摩西·威爾森團隊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六人一組,三男三女,特別的地方是,除了參加者外,其他都是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個實驗是想研究一下他們的個人形象。首先,工作人員會給參加者參看三張異性照片,並詢問參加者對於那位異性較有好感,能夠成為自己好朋友。特別一提的是,這個實驗是單獨進行的,參加者只能夠看到另外三位異性的照片,並不能看到他們真人,而且他們也不知道對方如何評價自己。當參加者回答問題後,工作人員就會告訴參加者,這三位異性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認為參加者很有潛力成為自己好朋友,針對一般參加者,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明確告訴他們異性參加者表示喜歡他們的原因,這小組稱為「確定小組」。另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只告訴參加者他們被認為是最好的朋友,但並沒有明確告訴原因,這小組稱為「不確定小組」。  接着,工作人員跟蹤觀察參加者反應,並發現不確定小組參加者一般能夠維持較長的開心期,因為他們腦海除了感恩自己成為別人喜歡的對象,更加由於想不透對方喜歡自己的原因,因而作出不斷的幻想和思考,結果將這種開心的甜蜜期延長了一些。相反,對於那些一早已經知道對方喜歡自己的原因,很快便會覺得理所當然和並無特別,結果幸福期只維持了一段短時間。 

【談判技巧】尋找共贏圈

0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在談判過程中,總有一方比較強勢,另一方比較弱勢,比較弱勢一方需要乞求強勢一方對自己施加憐憫。事實上,筆者認為在任何談判過程中都沒有強者和弱者分別,只有有沒有談判技巧的分別。即使你沒有權勢和資源,如果你懂得談判技巧,加以運用,也能夠在談判中獲得不錯的回報。 這是筆者一位外國朋友的親身經驗。這位朋友在外國經營一間運輸公司,他正為一個屋苑提供居民接送服務。由於這個屋苑某些原因,居民不願意將巴士停泊在屋村內,結果巴士只能夠在村外停泊。但是,當巴士停泊在村外上落乘客,卻會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就是阻礙村外正常交通,經常導致道路擠塞情況,影響其他屋苑,因此當地政府接收到不少附近居民的投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有天,政府終於行動,並告訴這間巴士公司,如果明天開始旅遊巴依然在屋村範圍以外上落導致交通擠塞,當局就會派執法人員到場抄牌,並且會每天執行。對於朋友來說,他們只是經營小本生意,而且在村外上落並不是朋友主意,他也是滿足業主的要求而矣。這位朋友十分聰明,他決定和當局展開一場談判,希望解決問題。首先,朋友跟當局說:「我明白你們有執法的權利,你們明天的確可以下來執法,但我們作為服務營辦商,我們有責任向這個屋苑的居民交代事件,如果居民知道為他們服務的公司被執法當局留難,你認為他們對你的印象會好嗎?當然,我知道你們也十分難做,你們正承受附近居民的投訴,必須執法,這個我是明白的,不如這樣,你們給予我一點合理處理時間,讓我們先和居民溝通,然後我們一定會將巴士停泊處調回屋村範圍以內。」 當局聽到朋友這樣說,態度明顯出現了讓步,因為政府做事也是為了解決問題,當局就詢問筆者:「那麼你需要多久時間處理?」筆者朋友告訴當局:「我只需要兩星期時間。」當局聽到後,馬上回答說:「可以,只要你兩星期後將服務調回村內,我們不單止不會對你作出任何檢控,而且由明天起,我們還會安排警員到現場指揮交通,確保這兩星期交通順利,以滿足附近居民要求。」結果,這個站位問題就在各方面都獲得益處的方法下獲得解決。附近居民由於站位調回村內而感滿意,筆者朋友公司並沒有被當局起訴,而相關屋苑也有足夠時間處理站位問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朋友成功之處就是他懂得了解各方面難處和希望達成的目標。例如附近居民的難處就是每天遇到塞車情況,希望得到的結果就是回復交通暢通;當局的難處就是接收到居民投訴,希望的就是朋友公司願意主動配合更變站位;至於朋友服務的屋村居民難處就是需要時間適應新的站位,需要的就是一點時間跟其他居民溝通。筆者朋友看穿這些因素,從中作出協調,最終將問題和平解決,大家需要留意的是,筆者朋友只是一屆草民,但他面對權力比他大很多的居民代表和政府代表,也能夠顯示出不卑不亢態度,這也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談邱吉爾】和平中的堅持

0
上一章:志向由小開始建立 下一章:原諒你的敵人 目錄 二戰後,每個曾經受過戰火摧殘的國家都希望能夠獲得長久和平。二戰期間,各國發明出各種大殺傷力武器,例如原子彈和氫彈。邱吉爾曾經提到,現代武器逐漸發展成為人們自己也未能夠完全控制的程度。原子彈發明雖然足以摧毁一個城市,但對於整個地球影響力還是有限。但核武發明,讓炸彈威力以數百萬倍遞增。邱吉爾認為一個國家擁有強大武力能夠對其他國家起着震懾作用,這才是國家能夠達到長久和平的方法。  打個比方說,由於美國知道北韓和伊朗有機會擁有核武,美國縱然對兩國有不滿,但依然希望能夠透過和平方法解決紛爭。 擁有「核武」的北韓對於強如美國也能起震懾作用。相反,阿富汗和伊拉克這些國家由於未擁有核武,所以當政治不合弦的時候,美國不加思索便對這些國家發動戰爭。歷史沒有正義,只有強者和弱者,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觀念在人類史上一直發揮作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在追求和平同時,要求英國必須保留強大軍事實力,起碼能夠抵抗這些核武器攻擊,只有達到這個目標,英國才有裁軍的機會。邱吉爾在1952年一場演講中語重深長地提到:「國會議員們,請容許我直言,萬事需小心為上。不要輕易拋棄核子武器,除非你相信,而且堅信不疑,我們已經掌握了其他保衛和平的方法。我相信,只有通過各種震懾侵略的方法,才能夠真正避免可怕災難再次發生。」邱吉爾這段說話已經說了幾十年,但觀點至今依然有效。大家縱觀最近發生的俄烏戰爭,烏克蘭本身就是擁有核武的國家,但由於裁軍失去了核武器,結果俄羅斯在2022年對烏克蘭毫不猶豫發動戰爭,歷史人喜歡問如果:「如果烏克蘭至今天仍然擁有核武,俄羅斯還敢動手嗎?」相信這個問題不難回答,筆者也無需在這裡提供答案。  這篇文章告訴大家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世界由強者話事,我們想要獲得一定話語權,必須讓自己強大,某程度上讓對方震懾。公司中,有些人話語權比較大,這代表他們在公司內擁有一些別人取替不到的能力,讓老闆也不能不給予三分薄面。當我們看見別人強大的時候,不妨想着自己有沒有一些獨特優點,能夠讓別人難以模仿和複製,想通了的話,我們步向成功的機率也會因此提升。  上一章:志向由小開始建立 下一章:原諒你的敵人 目錄

【心理文章】你還有好奇心嗎? 

0
著名科學家牛頓曾經在臨終前提過:「我不知道這個世界會如何看待我,但在我而言,我就像一位彌海邊嬉戲的小孩,偶然會在沙灘上發現一塊份外光滑的鵝卵石,以及更美麗的貝殼。這時候,我的心境會感到特別愉快,因為這會讓我明白在眼前這片偉大的真理大海中,還有很多東西是我未發覺的。」牛頓這句說話聽起上來有點可惜,因為牛頓當時生命已經在倒數階段,他再沒有很多時間探索這個世界未知地方。但同時,牛頓這句說話有醒世的意思,他告訴我們人們時間有限,不管再厲害的人也會有死亡一天,我們應該把握時間,盡力做好。同時,牛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充滿未知的東西,等待我們探索,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只按着既有方法行事,否則我們只是一個執行機器,而不是有靈魂的管理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牛頓說話也提醒我們好奇心的重要。牛頓之所以能夠發現地心吸力,是因為他坐在蘋果樹下被一個蘋果擊中,因而讓他對於蘋果從樹上跌下原因作出思考和研究,最終發現萬有引力存在,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科學發展。成功科學家相對普通人來說,普遍會擁有較多好奇心,科學家需要從一些未知的東西中找答案。提起好奇心,不能不提的就是達爾文,還說他在1828年抵達劍橋時,他當時有收集昆蟲樣本的習慣。話說有一次,他在一棵枯死的樹上發現了兩隻步行蟲,於是他決定雙手各抓一隻,打算取回工作室研究。在這時候,一隻十分罕見的十字步行蟲出現眼前,達爾文可不能錯過研究的機會,他決定將其中一隻昆蟲放在口裏,然後兩手各抓一隻,以便帶回工作室詳細研究。  誰知,當步行蟲放進口中後,這隻步行蟲馬上釋出一些具刺激性的化學物質,讓達爾文只能將步行蟲從口中吐出來,這隻步行蟲消失得無影無蹤。更有趣的是,當達爾文吐出口中的步行蟲時,他雙手一松,結果手上原本兩隻步行蟲也消失於無影當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達爾文的好奇心是多麼的濃烈,這也是他一生中能夠發現那麼多新概念的原因。 

【談判技巧】在敵我中間找出第三者

0
在談判過程中,能夠找出共同話題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家利益對立的情況,如果能夠有效地找出第三者作為緩衝區,將會更有效解決分歧。以筆者一次親身修理汽車的經歷為例,筆者汽車儀標板亮起引擎警告燈,於是就將車子開到維修中心。由於現代汽車十分先進,維修師父需要利用特定電腦系統才能夠讀取汽車問題數據,維修師父跟筆者說:「用電腦讀取訊息需要收費$300。」老實說,在筆者角度,維修師父只需要將設備連接用車,就能夠自動讀取數據,他幾乎不用什麼努力,這個收費顯然有點貴。但筆者同時明白,這位維修師父就是因為擁有這部特定的電腦才能夠執行這任務,他必定也有所投資,所以筆者願意接受這個較為高昂的收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電腦讀取資料後發現,也許只是感應器被一些污糟物干擾,導致信號燈誤着,維修師父表示今次並不需要特別維修,而他已經透過電腦系統消除了警告燈的警示。這時候,筆者心裏有一個疑問,維修師父只是利用電腦消除警告燈,但如果信號燈感應器真的被污糟物覆蓋,那麼很快也必定又着起信號燈,每次檢查費$300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於是,筆者就跟維修師父說:「如果每次讀電腦數據都喻$300 ,明顯有點貴。」或許筆者表達得不夠清楚,維修師父認為筆者說法是說他今次收得貴,他不斷解釋這一點不算貴,而且看起來有點不快的樣子。筆者馬上說:「對不起,我剛才說得不夠清楚,我的意思是今次其實我們沒有進行任何維修工作,那麼說明問題可能未解決,如果短時間內再次亮起警告燈,如果我再來檢查也需要收取電腦費用,這就有點昂貴,因為我們今次並沒有根治問題所在。」這時候,維修師父馬上明白筆者的意思。筆者接着說:「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觀察一下,反正如果短時間內我車子警告燈又再亮起,我將車子駛回來維修,你應該不會再收我一次讀電腦的費用。」這時維修師父點點頭說:「當然!」 說實話,假如筆者沒有上面的疑問,或許下次相同情況將車子駛到維修中心,維修師父必定會跟筆者說:「我們每一次維修都是獨立事件,獨立收費。 」但筆者在今次完成服務後,主動提出相關疑問,並且我不是將責任放在維修師父身上,而是指出汽車本身的問題,雙方聽起來舒服,對方也不好意思拒絕要求。關鍵是,筆者沒有將事件推卸到對方身上,而是將事件的責任大部份放在第三方身上,就是筆者車子本身,當對方明白事件和他無關,自然會願意客觀地處理,因為他知道筆者並不是針對他,只是議事論事,他也會跳出既定的思維站在筆角度思考。

【心理文章】好奇心的好處 

0
我們在不少文章中提過,不少人有權威性人格,對於一些具有權威人士說的話,我們總是抱着絕不懷疑心態,照單全收。這種心態或許能夠讓我們活得更舒服,因為我們不需要對於別人說的話加以思考,反正站在巨人肩膀上,繼續探索人生便好了。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些所謂權威說的話是錯誤的,我們的探索豈不是建基於錯誤的源頭,我們接下來的發現能夠是正確嗎?錯誤的源頭並不會產生正確的成果,這是基本的邏輯。可惜的是,不少人因為懶惰,不願意挑戰權威,結果導致自己失去突破現況的機會。  西元兩世紀有位著名的希臘醫師蓋倫,他是當時一位十分著名的哲學家和醫師,他的地位十分高,當時人們對他說的話並不會有任何懷疑,更加不要說挑戰。話說當時蓋倫對於人們的心臟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論點,他認為人們心臟是人們身體活力來源的主要器官,而非像之前的醫學家認為心臟只是一個配角,可有可無。從這點看來,蓋倫的分析師頗具道理。但是,同樣在分析過程中蓋倫犯了不少錯誤,他提出很多關於人們心臟的想法也是錯誤的,例如他認為當心臟擴張時空氣會從肺部吸入左心室,然後和血液混合在一起,然後產生所謂的「生命正氣」,成為身體的不可或缺物質。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當然我們知道心臟功能並不是如蓋倫提到的那樣,但大家可以設身處地在幾千年前,人們對於蓋倫有著無限的權威,大家都不敢對蓋倫提出的觀點加以懷疑和修正,直至達爾文出現,他利用不同解剖方式了解心臟構造,以及實際功能。最後,達爾文提出了關於他對心臟功能的看法,雖然他的看法也不是完全正確,但他畢竟擺脫了幾千年前人們對於對心臟看法的固有思想,從新的角度思考和研究,讓後人能夠作出參考,從而找出一個正確的答案。  達爾文的成功很大程度在於他的好奇心,他不甘於現狀,勇於對世界上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東西加以挑戰,經常問:「為什麼?」當我們凡事都抱着懷疑和好奇心,我們就會發現身邊很多東西都不是理所當然,反而值得我們細心咀嚼,並加以懷疑,這樣很可能會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路向。 

【談判技巧】擁有足夠資訊好重要

0
談判過程中,對於談判內容擁有較多資訊,能夠讓我們作出更加果斷的決定。筆者公司在一次投標中,一如以往被對方邀請見標。在對方電話相約見標的時候,筆者往往會旁敲側擊,希望能夠得到一些關於筆者報價平、貴與否的資訊。當然,若要成功,發問時必須運用說話技巧,因為正常對方為了公平起見,都不願意主動透露我們報價處於什麼位置。而且,對於採購方來說,他們讓投標者不知道自己價錢平貴對於他們來說有很大好處,即使你是最平價格者,由於你不知道自己報價是否最平,他們還能夠利用這種不完全訊息優勢,讓我們價錢一減再減,從而獲得最平價格。 話雖如此,只要我們懂得聆聽對方說話弦外之音,我們還是能夠在當中找到一些線索,例如對方說:「我打電話給你,自然代表你的報價有一定競爭力。」你知道自己的價錢就算不是最便宜,也肯定不算貴。當然,訊息越正確越好,但能否獲得準確資訊就要視乎我們的說話功力。以下是筆者常用的一個引誘對方中漏出口風的方法。 筆者 :「請問你這個項目是否新設立的?」 對方:「不是,我們已經採用了另一間公司一段時間。」 筆者:「那麼你們會否希望繼續採用那間公司的服務呢?純粹談天,如果對方公司服務好的話,如果我是你,我會選擇繼續採用他的服務,因為這樣你不用和新供應商協調,服務一切照舊,必定更加方便。」 接下來,大家就要認真分析對方的回應,因為這時對方正要表達他們對於變更供應商的看法,也就是影響我們能否中標的機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如果對方說:「老實說,我們也不想更換,但畢竟需要經過報標流程,這是公司必需的程序。」如果聽到對方這樣說,大家明白對方只是視投標過程為一個日常操作,他們並不是真心想更換公司,所以我們不要期望他們會在報價過程中為我們提供很多的協助。有時候,在談判過程中,找到適當目標對象是十分關鍵的,能夠省掉我們很多寶貴的時間。對於一些沒有潛力的客戶,我們及早放手,能夠花更多時間物色新客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對方說:「說實話,我們用了這公司已經很多年,我們覺得現在是合適時候物色一些新供應商,而且這間公司的服務或許因為習以為常已變得平平無奇。所以,我們真的希望你們能夠為我們提供協助,提供最優惠價格,讓我們能夠有考慮空間。」如果對方這樣說,恭喜你,你雀屏中選的機會必定大增,因為對方顯然對於現有服務供應商不太滿意,他們因此需要你提供較優惠價格,讓他們有更大空間說服上司採用你們服務。這時候,你們不妨打蛇隨棍上,直接詢問:「我們也十分希望跟你們合作,但我們畢竟不知道對方報價價錢進取程度,如果你能夠給予我一點提示,我們必定會認真考慮,畢竟大家都想有一個合作的機會。」根據筆者親身經驗,起碼一半客戶在這題目中願意提供一些較為明確的答案讓我們心領神會,大家能夠中標機會自然增加。 記得有一次,筆者同樣利用語言技巧得悉自己在項目中已經是最低標供應商,但我們雙方就是否需要購買一份保險僵持不下,達不成共識。由於筆者確定自己報價比其他人便宜得多,所以決定抱著「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心態,堅持不購買這份本身就毫無需要的保險。起初,對方態度強硬,表示如果筆者不願意購買那份保險,他們別無選擇之下只能夠將中標機會轉為另一間服務供應商。由於筆者知道一個重要的資訊,就是筆者是眾多投標者中最便宜的,筆者相信沒有企業會願意跟金錢作對,於是堅定立場,不購買那份保險。結果經過兩、三次電話,對方終於讓步,表示能夠讓筆者不購買那份保險也能夠提供服務。在這例子中,大家明白我們在談判過程中能夠獲得資訊多少,對於我們在談判過程中是否需要讓步有莫大關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經常強調,在談判過程中雙方本身規模大小其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掌握適當到溝通技巧,談判技巧能夠讓我們以弱勝強,這也是談判好玩之處。如果這世界是強者話事,弱者毫無話語權的話,這個世界一定沒有趣味,因為勝敗早已分。世界就是因為充滿未知數,強者會被一些聰明的弱者擊敗。我們生活才會因為自己進步獲得愉快感覺。

【談邱吉爾】志向由小開始建立

0
上一章:為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堅持  下一章:和平中的堅持 目錄 邱吉爾在著名的哈羅公學唸書,這間是英國有名的貴族學校,學生非富則貴,他們經常會一起討論自己的志向。有天,邱吉爾跟好朋友埃文斯討論起前途。  「你會從軍嗎?」埃文斯問邱吉爾  「我不清楚,但有這可能性。不過如果我離開過學校馬上從軍,我會感到有點鋌而走險。」  「那麼你會從政嗎?你可以跟從你那位甚具江湖地位的父親。」  「這個我也不清楚,但我能夠肯定的是,從政並不能透過世襲而得的,我更希望在公眾場合演講,以獲得公眾支持。」  「你好像還未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志向和願望。」  「這也不好說,但我對於自己最終希望達到的目標是明確的,因為我有夢想。」  「那麼你的夢想是什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我看到一場巨變正向這個和平的年代招手,我們將會經歷巨大的劇變,例如戰火的蔓延會是出乎我們想像的。我告訴你,倫敦將會陷入危險當中,它將會受到攻擊,我將會在倫敦保衛戰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你憑什麼這樣說呢?自從拿破崙時代從,我們一直經歷太平時代,從沒有被人入侵過。」  「因為我看得比你遠,我已經看見未來。我們的家將會遭受可怕的入侵,我現在還不能說清楚這個入侵會以什麼形式出現。但是,我將會指揮倫敦保衛戰,拯救整個倫敦和英格蘭。」  「你會成為指揮軍隊的將軍嗎?」  邱吉爾回答說:「我不清楚,關於未來的事我還是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我目標十分清晰。我重複一次,倫敦即將陷入危機中,我將會拯救首都倫敦,以致拯救整個大英帝國。」  大家可要知道,邱吉爾說這段話時才16歲,但他已經清楚看透世事,彷彿像預言家一樣,他知道一場大戰即將爆發,而且會波及英國和倫敦。更重要的是,他堅定志向,表示自己一定會帶領英國在戰爭中取勝。心理學上有一個「吸引力法則」,儘管邱吉爾在學生年代不知道自己會以廣甚麼方式報效國家,但皇天不負有心人,由於他自小堅定志向,最終在二戰中,成為了戰時首相,英國和世界的英雄。堅定志向是十分重要的,縱然有時候我們不知道前路將會如何發展,但只要我們堅定目標,毅力和勇氣會驅使我們不斷尋覓路徑,向着目標進發。 上一章:為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堅持  下一章:和平中的堅持 目錄  

【心理文章】寫筆記的好習慣 

0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達爾文的大名,他是一位著名的英國博學家,他對於生物學、天文學、植物學、地質學等等學科都有研究,而且他的研究充滿邏輯,能夠實際運用,尤其是他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概念,時至今日用於解釋地球上生物的更替依然是主流的論調。除了生物學上的成就,達爾文也是一位發明家,大家現在能夠從達爾文留下的筆記中一窺他曾經想像過的科技發明概念,例如直升機等,這些他提出的概念或許在他年代還未發明出來,但很多在其後日子卻被其他科學家發明出來。不少發明家更加謙稱他們的設計其實也是參考了達爾文筆記而啟發出來的。  達爾文是一位科學家,他對什麼東西都充滿好奇心,他喜歡將自己想到的東西以文字和圖畫方式記錄下來,尤其是圖畫,他認為圖畫能夠讓人們生動地了解事物,這遠比看着深澀的文字更為有效。達爾文一生中留下6500頁筆記,歷史學家認為這6500頁筆記是他35歲左右及其後日子記錄下來的。如果將他35歲以前的筆記一併計算,他筆記數目可能多達15,000頁。也就是說,達爾文每天所記錄下的筆記平均1.5頁。這是一個什麼的概念呢?參考同期最多產量的繪圖員,達爾文撰寫筆記的速度足足是他四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達爾文認為筆記能夠讓他對世界了解的事物都記錄下來,透過筆記讓自己溫故知新,在適當時候加以思考,從而啟發自己,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回到我們的生活,大家有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呢?很多人認為寫日記並沒有什麼用處,因為我們人生每天都平淡如水,只是上班、放工及休息,其實人生充滿驚喜,只是我們是否願意發掘。寫日記(也可稱筆記)能夠讓我們對身邊事物加倍留意,從而找到一些有趣的東西記錄下來。這些記錄的東西未必一時三刻能夠啟發我們創造出新的東西或概念,但有時候靈機一觸,我們就會被這些東西所啟發,創造出更多有用的東西。 

【心理文章】認知失調經典案例:洪水滅世再臨,信徒期盼外星人接走自己

0
這個真實的案例發生在1954年12月21日。當年,美國明尼蘇達州心理學家萊昂·費斯廷格得悉當地有一個宗教團體正宣揚着當年12月21日將會有一場大洪水來臨,他們篤信外星人將會於洪水來臨之前將他們帶走,·費斯廷格知道這是一個研究心理學的好時機,於是他決定加入這個宗教團體,和他們渡過一次即將來臨的「世界末日」。 根據信徒表示,他們能夠跟外星人溝通,有位信徒表示每當自己跟外星人進行交感的時候,他會覺得自己手臂有種刺痛和麻木感覺,最後會感到心中溫暖,過程中他能夠吸收到外星人給予他的資訊。1954年12月,當地新聞報告當地將有潮水來臨,本身這只是普通的天氣現象,並沒有任何危險意味。但這消息傳到這宗教成員耳中,馬上認為這是外星人訊息準確的證明,於是他們準備好離開地球的計劃。及後,一位信徒表示外星人將於12月17日將他們接走,他還表示外星人跟他說離開當天身上不能攜帶任何金屬物品,否則會影響出行。結果,12月17日那天,全部信徒集合一起,他們期盼着外星人的來臨,他們苦等了一整晚,這個晚上就像平時的夜晚一樣並沒有特別事情發生。最後,信徒們只能夠回到屋內,但他們堅信外星人會將他們接走。他們說:「太空之旅需要有足夠訓練,或許今天只是一場演習,當時機成熟,外星人就會來到並將他們接走。」這班信徒並沒有對於外星人有半點的懷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然,根據他們的預言,大洪水會在12月21日才發生,所以還有數天時間,外星人或許晚一點才接走他們,所以他們沒有過分憂慮是可以理解的。在12月18日,他們又收到訊息,外星人表示會在當天晚上將他們接走。於是他們又在屋外等候,等了一晚依然沒有特別事情發生。當然,1954年12月21日,大洪水最終沒有來到,而這個宗教團體成員也不能漫無目的地等待,於是他們開始陸續離開聚會地點回到家中,但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成員其實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繼續為外星人辯解,認為時機一到,外星人將會再次來臨。 這個案例是心理學上關於認知失調十分著名的例子。認知失調的意思是,當我們腦海中有一種理念,我們就會認為事情必定會根據理念的構想發展下去,當事情發展不似預期,我們就會為結果作出一些解釋,從而讓我們的理念能夠繼續站穩陣腳。以上面例子中的教徒,他們期盼外星人將會在大洪水來臨前將他們接走,當12月17日外星人並沒有來臨,他們會自圓其說當天只是一場演習,也就是為了外星人接走計劃作好準備。當12月21日大洪水沒有來臨,外星人同時也沒有接走他們,他們又會自圓其說因為他們的信仰讓上帝將他們諒解,避免大洪水發生,外星人自然不用那麼急將他們接走。簡單來說,認知失調就是我們利用自我調整想法,讓我們感到好過一點。說實話,偶爾的認知失調並沒有壞處,如果我們對每一樣東西都十分認真看待,要求自己理智和客觀分析,無論我們和他人都會感到的很痛苦。只要是我們的選擇,加上對自己和別人沒有構成傷害,不管多麼愚蠢的想法,其實可能也是最聰明的想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談邱吉爾】為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堅持

0
上一章:理性看待別人犯上的錯誤  下一章:志向由小開始建立 目錄 很多時候,當我們推出一個新建議和方案,團隊其他成員由於各種立場和想法,會對我們看法加以抨擊。這時候,大家會選擇放棄,還是據理力爭呢?1938年,希特拉剛開始對鄰國虎視眈眈,當時英國主流意見是綏靖政策,但邱吉爾認為國家必須及早做好準備,防禦希特拉入侵的可能,由於當時英國並沒有專門管理生產武器的部門,於是邱吉爾敦促政府設立軍需部,以便盡快強大英國軍備,抵抗入侵。  1938年11月17日,英國下議會正討論邱吉爾提出的建立軍需部的建議,當時只有兩名保守黨議員願意跟從邱吉爾進入議會大廳,表示他們對邱吉爾政策的支持。與此同時,首相張伯倫強烈排斥邱吉爾的建議,他認為邱吉爾天生聰明但缺乏判斷能力,這對於邱吉爾顯然是不公平的論斷。邱吉爾並不是省油的燈,面對張伯倫的批評,他在演講中提出反擊:「首相前幾天在下議院中提到,雖然我聰明,但失敗之處在於缺乏判斷力。我十分樂意交出本人在過往五年在國防和外交事務的判斷,和他比較一下。」邱吉爾對於別人不合理的批評毫不退讓,不管對方是當時的首相。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提出應該及早為戰爭作好準備,他的建議其實是正確的,也是負責任的。奈何當時英國人希望透過釋出善意讓希特拉讓步,不要發動災難性的戰爭,但他們不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對別人好,別人未必一定對我們好。」要讓別人不敢傷害自己,就必須讓自己更強大,利用實力讓對方懾服,這就是邱吉爾一直提倡的觀點。他本身不是特別喜歡戰爭,他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南非戰爭,他知道戰爭會為人們帶來的禍害,但他同時知道現實情況是,總有些人希望借助戰爭謀取利益,所以唯一解決辦法就是讓自己強大到別人不敢進犯。 邱吉爾是英國當時極少數堅定對抗希特拉,反對使用綏靖政策的政治人,也就是因為這樣,當希特拉入侵波蘭注定綏靖政策失敗的時候,國王在沒有其他更好人選下,只好任命邱吉爾成為戰時首相。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相信的東西是正確的,就必需堅持下去,讓日子證明我們是正確的。  上一章:理性看待別人犯上的錯誤  下一章:志向由小開始建立 目錄

【心理文章】自動販賣機的陰謀 

0
當我們以為沒有別人察覺的情況下,不少研究顯示我們自律程度會相對降低。杜克大學丹·艾瑞利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購買了一部自動販賣機放在校園內出售糖果。一般自動販賣機會列明裏面產品價格,明碼實價。有趣的是,工作人員故意將這部自動販賣機進行了改裝,其中一些糖果上面會標明正價,並且表示現在正進行限時特價七折。針對其他的糖果,販賣機有告示告訴客人有70%機會需要支付原價,30%機會獲得免費。簡單來說,如果不想冒任何風險而獲得折扣的話,參加者普遍會選取那些原價七折的糖果。相反,如果參加者希望「摶一搏,單車變摩托」,希望獲得免費糖果,他們就會選取那些有70%機會 需要原價購買,但有30%能夠獲得免費機會的糖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工作人員發現,他們採取了這種定價方式的自動售賣機,相對普通自動售賣機銷售額增加三倍之多。為什麼會出現這情況呢?這就是由於人們有投機心態,希望以小博大,他們知道有機會能夠免費獲得糖果,所以即使需要付上70%付上原價的機率,他們也勇於嘗試。結果,他們付出了更多,也讓工作人員能夠「賺」更多的錢。事實上,很多商家也是利用人們這種投機心態運營生意,例如近年興起的夾公仔機,大家都知道要從夾公仔機中獲得公仔是十分困難的,但我們同時知道如果能夠以$5夾到一個價值幾十甚至上百元的公仔,這是十分誘人的交易,所以我們勇於嘗試。當我們嘗試數回後不成功,我們或許會放棄,但總會有其他朋友接力嘗試,結果夾公仔機商家由於顧客魚貫地投入資金,可以賺到盤滿缽滿。相反,可憐的消費者大多空手而回,只是買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心理文章】人們總是有馬後炮的本能

0
人類有一種本事,就是喜歡馬後炮,認為自己對於事情發展無所不知,一早已經掌握了事態走向。當然,現實並不是這樣,因為如果這樣,相信我們便不會做錯任何決定。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在尼克遜到訪中國之前兩星期,讓一班學生就尼克遜到訪中國期間能夠達成的成就作出評估,心理學家要求學生以0分至100分為標準,判斷尼克遜中國之行能夠達成各成就的機會率作出評估。0分代表沒有可能達到,100分代表必定能夠達到。這些成就包括尼克遜成功和毛澤東見面、承認中國外交地位等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兩個星期後,也就是尼克遜已經訪問完中國,心理學家要求這班學生再一次填寫問卷,這時學生們已經知道了尼克遜中國之行達到的成就。心理學家要求學生回憶自己早前填寫問卷中預測尼克遜中國之行能夠達到各成就的可能性,從而評估自己是否能夠預先知道尼克遜此行的成就。結果發現,對於一些尼克遜做到的成就。75%學生在第二次問卷中填寫達成目標的機會率相對第一次問卷為高。相反,針對一些尼克遜中國之行未有達成的成就,57%學生在第二次問卷中填寫比第一次問卷較低的機會率。這就是說,當學生知道是事情發生後,會認為自己一早便預知這事件發生的機會率較高。相反,當他們知道事件沒有發生,他們就會認為自己預早已經得知事件失敗的機率較高。 在日常對話中,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我早就知道這會發生。」其實,你大可以跟他說一句:「其實你什麼也不知道,你只是馬後炮。」當然,對方一定不服氣,因為根據上面的實驗內容,人們通常連自己也會欺騙了,參加者在事情發生前對於事情發生的機率預測和事情發生後回憶自己曾經對事情發生機率的預測會隨着事情的結果會有所調整。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他們會認為自己一早已經預測到事情會發生的機率較高,反之亦然。當一個人連自己也欺騙了,我們還能奢求他們承認自己沒有水晶球,只是馬後炮嗎?

【談邱吉爾】理性看待別人犯上的錯誤

0
上一章:快樂的人生態度   下一章:為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堅持 目錄 人誰無過?筆者認為每個人只要有行動,就必定有犯錯機會。張伯倫是英國前首相,二戰爆發前一直奉行綏靖政策,希望給予希特拉一些好處,滿足他的野心,以免他發動更大型戰爭。但歷史證明綏靖政策是錯誤的,在張伯倫失勢前,他多次抨擊邱吉爾的抵抗政策是觸怒希特拉的關鍵。當邱吉爾提倡建立軍需局的時候,張伯倫曾經批評邱吉爾天資聰穎但缺乏判斷力。  縱然對政策有不同看法,但邱吉爾對於張伯倫為人極之信任,他認為張伯倫是真心為着英國着想,在任期內盡心盡力,只是走錯方向,或許是因為運氣不眷顧着他。當邱吉爾組戰時內閣的時候,張伯倫正是其中一員,他一直工作至生命最後一刻。由此可見,張伯倫對國家的責任感是毋庸置疑的。在張伯倫逝世紀念會中,邱吉爾提到:「誰也不能夠保證和預測事情發展趨勢,事情有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差。在某個階段,人們好像看到正確方向,但到了另一個階段,一切看起來就像錯誤的樣子。若干年後,隨着時勢變化,標準重新設置,產生新的指標。良心是為人的唯一指引,行為公正誠懇是記憶最好的盾牌。如果在漫長人生路中沒有良心庇護,我們經常會因為輕率作出決定而導致希望落空,計劃失效而遭到恥笑。相反,當我們心存公正、良心和誠懇,不管命運怎麼捉弄我們,我們總能夠在光明中前行。在重要關頭,張伯倫需要同時處理很多矛盾的事情,他曾經希望落空,甚至被奸人欺騙。但是,他落空的希望是什麼呢?他被挫敗的願望又是什麼呢?他被質疑的信仰又是什麼呢?這些希望都是源自於人們生命中最崇高和最善良的本性,就是熱愛和平、謀求和平和為和平不辭勞苦,甘願冒上極端危險,不管個人名譽及被人藐視和抗議,追求的就是和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這段評價對張伯倫一生來說是十分中肯的論斷,張伯倫一身為着大英帝國奔走,他真心相信綏靖政策能夠滿足希特拉願望。事實上,如果希特拉真的在接管捷克地區後收兵,信守跟張伯倫的承諾,他將會成為防止二戰發生的超級英雄。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沒有人有水晶球能夠預視歷史走向,張伯倫剛巧站在命運的拐點,他的願望落空了,世界也因為綏靖政策而導致前所未有的災難。關鍵是,這一切都不是張伯倫希望發生的。相反,他致力防止災難的發生,他黯然下台已經承擔起失誤的責任。而且他之後沒有放棄為國家效力的機會,他加入邱吉爾組成的戰時內閣,繼續出謀獻策發光發亮,這足以值得人們尊重。  大家需要學習邱吉爾的大量,為了指揮大局,他任命前首相張伯倫繼續在內閣為自己提供謀略,他不怕張伯倫威脅自己的地位,這種氣度十分難得。另外,張伯倫本身是英國首相,為了報效國家,願意充當邱吉爾副手,也能夠看出他的使命感和報效國家的心是多麼的堅定。  上一章:快樂的人生態度   下一章:為著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堅持 目錄

【心理文章】賭徒謬論

0
賭徒謬論是指賭徒在賭場碰運氣的時候,如果他們發現某些選項已經出現了很多次,他們會認為這些選項將會繼續出現的機會相對會較低。因而,他們會向這選項的相反選項下賭注。他們以為不同選項發生的機會率應該相等,如果某個選項之前出現越多,那麼另一個選項必定很快出現。結果,賭徒發現自己越賭越輸,而他們預期另一選項出現的情況並沒有出現。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其實和心理有關,在賭局中,其實每一局都是獨立個體,前一局出現某個選項並不代表下一個回合某個選項出現的機率會較高。以買大細為例,就算連續10回合開出「大」,在第11回合,大和小出現的機率其實都是一樣,並沒有分別。但人們的心理卻認為,如果之前9次已經開出了「大」,理論上不會每一個回合都是開「大」,於是他們認為下一回合開出「小」的機率會相對「大」為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藥理學家莫瑞·賈維克曾經就此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他跟參加者說:「現在你們手上有一張白紙,實驗過程中,我相隔數秒鐘就會叫一次「現在」,當你聽到我這樣呼叫時,你就要猜想我接下來說的是「剔號」,還是「加號」。你們需要將自己的估計寫在白紙上,然後我會說出真正答案。我每隔數秒鐘就會重複以上步驟一次。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無論那一組, 「剔號」和「加號」並不是隨機出現的,而是由工作人員預先安排好。針對這三組參加者,「剔號」出現比「加號」多,「剔號」在三組出現比例分別是60%、67%及75%。工作人員想知道那組參加者會較早接受現實,明白之前「剔號」出現的次數多寡,並不影響之後「剔號」再出現的機率。結果發現,「剔號」佔符號出現比例較多的小組成員,在實驗過程中最快修正自己錯誤,最早明白之前出現的「剔號」和之後出現的「剔號」並無任何關係。有趣的是,參加者在於一個情況下,依然改變不了賭徒謬論的心理影響,這就是當實驗人員連續公佈兩次「剔號」或兩次「加號」的時候,他們的賭徒謬論基因又會如泉水般爆發。

【談邱吉爾】快樂的人生態度 

0
上一章:南非逃跑記  下一章:理性看待別人犯上的錯誤 目錄 1916年某天,邱吉爾對正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士兵進行一場演講,內容如下:  「  你們不能過份粗心大意,同時也不能過於謹慎;   睡覺的時候別脫軍靴(因為隨時有機會面對敵人突襲),只有在真正緊急情況才能夠將軍靴弄髒;   你們可以適當飲酒,但不能酗酒,也不能將那些已經喝乾的酒瓶佈滿在防空洞中;   我們要好好生活,但不能過分招搖。   笑一笑,也要教你們的同伴笑一笑。在戰火中也要保持幽默感,戰爭是一種遊戲,讓我們帶着笑容一起玩;   如果你不懂得微笑,那麼就咧咧嘴 ;  如果你連咧嘴都不懂,那麼請你先走開,不要擋着路,直到你能夠咧嘴笑才回來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從這段短短的演講中,我們可見邱吉爾十分重視下屬的心理質素。戰爭過程中,邱吉爾沒有要求士兵整天懷著嚴肅的心情,反而鼓勵士兵應該適當休息,喝少量酒減壓。邱吉爾十分強調保持樂觀態度的重要,他要求士兵經常笑,他知道笑有傳播能力,能夠讓軍隊充滿和諧氣氛,進而增加作戰能力。   邱吉爾笑談人生的態度由小時候已經養成。他13歲時正在哈羅公學讀書,話說有天,他在學校水池旁玩耍。他看見水池旁邊有位男生正用浴巾包裹著自己,看起來有點心不在焉。邱吉爾竟然一手將那位可憐的男生推進水中。這位男生顯得十分尷尬,邱吉爾清楚看見那男生在水中回望自己時露出的那張憤怒面孔。邱吉爾打算拔足而逃,但邱吉爾很快就被一班學生包圍,這班學生對邱吉爾說:「你真活該!你知道剛才做了什麼事嗎?剛才被你推進水中的是一位六年級學生,他的名字叫埃默里,他是學校宿舍話事人,又是體操冠軍,還獲得足球徽章。」一直聽着身邊人吹噓那男生的背景,邱吉爾心中有點驚慌,但他認為剛才自己作弄行為不算嚴重。當那位男生回到岸上,走到邱吉爾面前的時候,邱吉爾說:「對不起,剛才你看起來是那麼的年輕,我還以為你只是四年級學生。」那位男生並不賣帳,怒氣衝冠。這時邱吉爾說:「我父親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但他也是長得小小的。」埃默里聽到邱吉爾這樣說,終於露出笑容,邱吉爾成功利用父親為自己解圍,埃默里也沒有深責邱吉爾,只是說他面皮厚而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另一件發生在18歲的例子說明邱吉爾是多麼的好動和大膽。有天,邱吉爾和弟弟到姑母家留宿,邱吉爾最開心的就是和表弟一起玩耍。當天,他們正在玩捉迷藏,邱吉爾被12歲弟弟和14歲表弟追得半死,邱吉爾是一個十分有鬥心的人,他縱觀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條橋,於是他決定兵行險着,跑到橋的另一邊。誰知,弟弟和表弟竟然兵分兩路,在橋兩邊把守着,看來邱吉爾只能夠束手待擒。邱吉爾不是省油的燈,他細心觀察橋周環境,發現橋橫跨在一個小小的峽谷上,橋邊有一些樹木依附著,部份樹枝緊貼着橋身。這時候,邱吉爾想:「我何不從橋上跳到這些樹木上,然後逃跑呢?」說實話,他們只是在玩捉迷藏,輸贏並不重要,這條橋下面是峽谷,邱吉爾又何必冒着生命危險做出這樣高難度的動作呢?邱吉爾就是這樣的人,他思考一下,估算自己有足夠能力從橋上跳到樹上,於是一躍而下,結果,他估錯了並摔倒在地上,昏迷了三天,然後過了三個月才能夠離開病床,接着一年都行動不便。但邱吉爾從來沒有因此而後悔,他認為這是他人生經歷之一而矣  。    上一章:南非逃跑記  下一章:理性看待別人犯上的錯誤 目錄

【心理文章】不要再信專家,他們並沒有你想像般神 

0
每當社會有重大事件發生,都會有不少專家衝出來對於事情發展提供「專業」意見,這些所謂專家意見會透過大眾傳播媒介不斷散播,形成「三人成虎」效應,其實,這些專家提出的觀點是否真的是金石良言呢?如果大家冷靜參看不同專家意見,很多時候發現他們的意見相左,互相有衝突之處,有人正確就必有人錯誤。  杜克大學丹.艾瑞利教授曾經分享他的親身經歷,由於他的名望,曾經被一間專業機構聘請為專業顧問。擔當專業顧問能夠為他帶來額外收入,他當時並不是抱着賺錢心態充當顧問,而是抱着「試試看」心態了解一下顧問工作。當他承接顧問工作後,發現有不少公司內團隊為他提供不少研究報告。當這些報告對公司有利的時候,公司團隊成員就會大力表揚這些研究,並表示這些研究對公司很有用。當某些研究對於公司有負面效果時,這些同事就會懷疑這些研究方法有錯誤或不夠精密,從而影響他的判斷。當艾瑞利在言談間提到一些對於公司有利的論點時,公司同事會拍案叫絕,表示教授所說的是金石良言。相反,如果他提出一些對公司構成不利的論點時,同事則會淡然以對,或者面露一些懷疑表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艾瑞利表示當顧問的時候,同濟效應會讓他感到有什麼事情可以說,有什麼事情不可以說,立場也會因此受到影響,不管他是一個出色的學者,他也很難堅定自己立場,作出客觀判斷。大家需要知道,艾瑞利充當顧問不是為了金錢利益,而是抱着實驗心態,大家試想一下其他沒有那麼清高的學者專家,他們又能否把持得住呢?專業顧問行業,並沒有大眾想像般清高,很多時候企業為了維持良好形象需要聘用專家為自己洗白,不管專家本身立場和態度如何,當他們跳進這潭濁水後,會受到同濟效應影響。一些比較有傲骨的專家,他們或會及時離開,有些則會被同化而同流合污。  所以專家的說話,還是當普通人的說話聆聽吧!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挑戰筆者,說:「如果你不相信專家,為什麼你會閱讀那麼多的書呢?這些作者不也是由出名的學者和專家嗎?當中自然有分別,海納百川,我們不能只是閱讀某個作者的作品,而是應該將自己的閱讀面盡量擴大,不同作者論點互相補足,讓自己能夠得到相對客觀的論點,這就是閱讀的功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改變惰性:如果你是航空公司高管,你會如何選擇呢?

0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大家是航空公司高層,能夠決定航空公司新飛機訂購計劃,面對以下情況,大家會如何選擇呢?由於你所屬航空公司規模龐大,在和飛機製造商洽談訂購時有很大優勢,你能夠隨意更改每年度飛機訂購計劃,能夠按照當年實際航空業情況作出增加訂購或減少訂購決定。但是,由於飛機製造商需要就飛機生產作出預算,所以你還是需要就未來兩年飛機訂購數量作出預算,但來年你能夠按照實際情況作出調整。 每年,公司戰略部門都會就本年度航空業走勢向你作出報告,簡單來說就是預估這年度航空業發展蓬勃,還是出現收縮,你可以根據這些報告調整飛機訂購數量。假如你在第一年收到的報告是當年航空業發展蓬勃,但第二年航空業則出現收縮,你會在第二年選擇增加訂購飛機,還是減少訂購飛機呢?正常情況來說,如果我們預計航空業發展蓬勃,我們應該選擇增加訂購數量,如果行業收縮,我們則應該減少訂購數量,這個道理十分簡單。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但有趣的是,外國一個真實實驗中,第一組參加者被告知道第一年航空業發展蓬勃,第二年發展收縮,64%參加者要在第一年選擇增加訂購飛機,當中有50%人表示會在第二年儘管知道航空業將會收縮情況下,他們會繼續擴充機隊計劃。整體來說,79%受訪者表示自己會在第2年沿用第一年的已經制訂的訂購方案。第二組參加者則被告知第一年航空業將會收縮,第二年就會蓬勃發展,57%參加者表示在第一年會購買較少飛機,當中43%參加者表示儘管知道第二年航空業發展蓬勃,但他們也不願意在第二年增加飛機訂購量。從這個實驗我們發現,人們有一種心理習慣,就是喜歡一成不變,沿用既往政策,儘管我們知道改變會為我們帶來更美好的將來。大家可要知道,在這個實驗中,所有參加者都清楚知道第一年及第二年的航空業前景,而且他們能夠隨時變更訂購計劃,沒有額外成本,但他們竟然因為改變惰性而不願改變,結果錯過變得更好的機會。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個現象十分罕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見不少團隊做出一些匪夷所思,不合邏輯的政策,但不願改變。這些計劃在推出的時候未必是錯誤的,只是其後因為客觀環境改變導致這些政策失效,人們由於改變惰性,導致政策不能因時制宜,造成政策失效。要消除改變惰性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讓團隊成員經常改變,加入一些新成員在內,讓團隊能夠有一些新衝擊,正所謂「新人事新作風」,定期更新團隊組合,能夠讓團隊不會倚賴既有的策略,勇於接受新事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談邱吉爾】南非逃跑記 

0
上一章:別逼虎跳牆   下一章:快樂的人生態度  目錄 邱吉爾雖然出生於英國名門望族,就讀貴族學校,但他卻從來沒有希望以優越的家庭背景獲得優勢,他反而希望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付出自己。他25歲的時候,他被一間報紙聘請為戰地記者,前往南非報導第二次英布戰爭。有天,他在一條鐵路旁邊尋找新聞題材的時候,被兩位敵對士兵發現,而他身邊並沒有英國士兵,他因此落入了對方手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在集中營中並沒有放棄,他多次向當局表示自己只是記者,不是士兵,所以不應該被拘留。但對方卻淡淡地告訴邱吉爾,他能夠保釋的機會十分低。山不轉時人自轉,邱吉爾知道自己在集中營情況不會獲得什麼好轉,因此他決定展開逃亡之旅。有天晚上,他乘守衛不留意的時候,越過圍牆,成功逃跑了。很快,他跑到一個火車站,並跳上一架正離去的火車,匿藏於一個大麻布袋下面。由於邱吉爾當時身上並沒有攜帶什麼食物,只有少量清水,於是當他離開火車時身體已經變得十分虛弱。接着,他展開了五天艱苦的步行之旅,最後他來到一間位於煤礦旁邊的房子。幸好,這房子主人正正是一位居住在當地的英國人,這位英國人主動為邱吉爾提供豐的食物和居住地方,並為他安排接下來的逃亡計劃,最終邱吉爾能夠成功回到英國。  有了這次戰地經驗,讓邱吉爾成功擺脫了富家子弟的枷鎖,人們明白邱吉爾不像一般二世祖,他是能夠吃苦的;他是願意為國家付出的;而且他有着不屈不撓精神,正正是政治家需要的。結果邱吉爾回到英國,很快就成功當選,正式進入了英國議會,開展了他希望已久的政治生活。  上一章:別逼虎跳牆   下一章:快樂的人生態度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