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你沒有自己想像般正直(一)

0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大家有機會在別人不知情情況下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從而為自己爭取更大利益,大家會這樣做嗎?相信不少看到這題目的朋友都會表示自己不是這樣的人,大家都是正直不柯,不會被利益所蒙蔽,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真的是這樣嗎?杜克大學丹·艾瑞利教授曾經進行一連串實驗,證明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像般正直。 第一個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批,並告知他們即將參加一個數學實驗,為了答謝參加者參與,參加者有機會在這個數學測驗中獲得報酬,參加者每回答一個問題就能夠獲得五美分獎金,越回答得多,獲得的獎金就會越多。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試卷,其後參加者需要將試卷拿到碎紙機並將試卷即場碎毀。最後,參加者只需告訴工作人員自己答對多少題目,工作人員便會毫不懷疑地給予參加者對應獎金。 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在指定時間內完成試卷,並提交給工作人員核對,工作人員會按照參加者實際答對數目給予他們相應獎金。 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也就是能夠自行將試卷放進碎紙機)的參加者,他們平均聲稱答對題目為六題。第二組參加者(試卷需要交由工作人員核對的參加者),他們平均答對的題目只有四條,也就是第一組參加者平均比第二組參加者答對多50%,這不是一個少的誤差,足以證明只要人有機會作弊,就會出現「走精面」情況。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接着工作員想了解在不同程度規管情況下,人們會否因為害怕被逮著而減少走精面的機會率。這次工作人員再邀請一批參加者進行相同的數學實驗,這次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他們同樣會因應他們最後正確回答的題目而獲得對應獎金。第一組參加者在實驗後能夠將試卷的一半放進碎紙機,餘下一半則需要交回給工作人員,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果工作人員有心跟進的話,他們能夠在餘下一半試卷中知道參加者是否有虛報的可能。第二組參加者能夠在實驗中將整份試卷放進碎紙機中,也就是參加者知道工作人員在事後完全沒有方法追查他們是否有出千情況。第三組參加者除了能夠將整份試卷放在碎紙機,他們能夠自行在課室門外獎金池中領取獎金,獎金池內有超過$100美金,也就是說如果參加者想的話,他們能夠領取比自己表現更多的獎金。大家認為那一組參加者虛報的機會最大呢?結果發現,三組參加者的出貓機率和程度相若,這說明只要有機會,參加者都會利用漏洞為自己謀取福利,不管漏洞有多大,違規程度都是相若的, 原因可能是人們在違規時優先考量的並不是自己被發現的可能,而是他們內心會有一把秤,計算自己違規的程度何等才算「合理」,不多取,也不少取。

【心理文章】人們有種不服輸的態度

0
大家有沒有試過,當團隊出現一些錯誤時,人們總會說:「我們已經為這件事做了很多準備功夫,但這件事依然失敗,這其實是運氣使然,和我們無關。」反正就是要將自己和失敗劃清界線。 相反,如果事件十分成功,人們就會表現出事件成功和自己有直接和重大關係,彷彿如果沒有自己,事件就不會成功。人們總會認為事件成功和自己有關,事件失敗則和自己全無關係。大家必須小心這種心態,因為這可能會引致我們遭巨大損失。例如在股票投資的時候,如果每次購買股票後股票下跌,我們都將責任推至運氣或其他人身上,不檢討自己的投資技巧,我們就像玩着俄羅斯輪盤一樣,運氣決定自己的輸贏,因為我們總的認為失敗和自己實力無關,只是上天不保佑自己而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再舉一個例子,當駕車人士發生交通意外,很多人第一時間都不會想起是自己問題,而是將責任推給惡劣天氣、忽然有狗隻衝出馬路、以及對方其他司機疏忽,反正錯的總是別人,不會是自己。如果我們抱着這種心態,我們不單止不會進步,而且對於其他人來說也是不負責任,因為我們總的認為責任在其他人身上,和自己無關,我們就會放鬆自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失誤。 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我們不妨先將問題拉回自己身上,先檢討自己, 或許主要責任不在自己,但我們也能夠透過讓自己變得更好,讓事情得到改善,這樣才是正向解決問題的方法。

【心理文章】偷錢比偷東西嚴重?

0
杜克大學丹·艾瑞利教授曾經在MIT大學宿舍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在宿舍內半數冰箱內放置六罐可口可樂,另外一半冰箱則放了六張1美元鈔票。結果,不到72小時,幾乎所有可樂都被取走了。相反,沒有鈔票被同學取走。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因為一張一美元鈔票已經足夠購買一罐可樂,而且還有餘錢可找。正常來說,偷走美元比偷走一罐可樂還要實用,但同學們的真實反應卻不是如此。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實驗人員認為這是因為雪櫃內出現可樂十分平常的事,但在雪櫃內出現紙幣,則很稀奇,引起同學們警戒心。另一個原因是,人們認為偷錢被取走雪櫃的東西嚴重得多,因為如果被人發現,如果參加者只是取走可樂,他們大可以辯稱自己以為這罐可樂是自己的, 以一場誤會解釋自己行為。但是,正常人並不會將紙幣放進雪櫃內,無論怎樣解釋也不能解釋清楚,所以人們對於取走紙幣較有猶豫。 這情況就像我們在辦公室中,或許會拿取一些文具回家使用,但我們卻不會在辦公室中取走會計部同事枱上的現金。其實偷文具和現金都是偷東西,但在我們心理角度感覺截然不同。

【勵志文章】讓包裝成為你的工具

0
大家有沒有一個疑惑,自己經常跟別人講道理時,對方卻好像不願接受,甚至有些抗拒的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十分簡單,因為在這世界上,有道理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懂得將道理包裝,讓別人容易接受。如果我們說出千萬條道理,都不能說服他人,其實都是枉談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世界上有成千上萬本蘊含着豐富道理的書本,如果想了解道理,人們只要到圖書館隨便挑選一本書參看即可,為什麼需要聽你講解呢?要說服他人,就必須要將道理先行消化,加以包裝到,讓你的說話變得吸引和動人,而不是利用強權和勢力讓別人被逼接受。利用權勢驅使別人接受自己的惡法,或許會獲得短期的成功,但長期來說會引起負面效果,因為人們不是真心真意順服你說的話,而只是懼怕你的權勢。事實上,不少著名的作家和學者,他們提出的道理都不是全新和石破天驚的,出色的作者就是懂得包裝技巧,讓人們看得舒服,結果他們作品流芳百世。《秘密》一書提出的吸引力法則,其實已經蘊藏於世界上超過1000年。簡單來說,吸引力法則就是指出我們需要對世界充滿正能量,然後世界就會向我們回報相等的負能量。這個道理十分顯淺,不是近年才發現的概念,但為什麼《秘密》一書作者能夠將這本書變成風靡全球的勵志作品呢?《心靈雞湯》系列勵志書籍,其實也是將一些普通的感人故事結合一起。透過包裝品牌,《心靈雞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勵志書籍之一。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競選總統總座時,多次以和平使者自居,包括提出從阿富汗撤軍等等,結果除了獲得美國民眾大力支持,以政治新星姿態贏得美國總統大選。更加在未建功職之前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大家細想一下,當時奧巴馬還未當選總統做實事,已經獲選了諾貝爾和平獎,這代表他早年的演說已經足以打動人心。老實說,和平這些道理十分顯淺,奧巴馬只是舊調重彈,配合他出色演講技巧,讓別人容易接受。當他當上總統後,由於他猶豫未決導容忍敘利亞當權者對平民施加生化武器襲擊而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充當世界警察,結果導致敘利亞陷入至今還未止息的20年內戰;奧巴馬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使用最多無人機殺人的總統;奧巴馬在獵殺拉登行動時,不單止沒有按照傳統做法進行軍事審訊,更加殺死拉登後採用伊斯蘭教不允許的海葬方式,對於拉登是極大的不敬;上面幾個例子全部都是國家級大事,奧巴馬必定參與其中,不能將責任推給他人。大家又認為這些事件是否能夠印證奧巴馬是真正的「和平使者」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篇文章告訴大家,要別人聽從我們的道理。我們先要將道理包裝好,利用別人能夠容易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是關鍵的。有時候,即使我們說的不是道理,由於我們懂得包裝,別人也會樂於接受。但大家可不要過分利用包裝掩飾自己的歪理,因為隨着時間過去,歷史最終會為我們功過訂下中肯的判斷。

【心理文章】每個人都有偏見基因

0
人類是十分複雜的動物,我們對於自己心理有很多不了解,有時候甚至會對於自己擁有的一些心理不苛認同,偏見就是其中之一。相信沒有很多人會承認自己對於其他人和事有所偏見,但客觀來說,偏見這種認知偏差由小到大一直陪伴我們。 舉一個簡單例子,當我們看到紅色東西時,腦海就會產生快速、緊急、危險和警戒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警告牌也是用紅色為主色、紅綠燈中的紅燈代表停步、消防車以紅色為主的,這都是一些例子。又例如,當我們看見綠色的時候,腦海中就會產生起環保、植物、保育等感覺,如果某個電子器材貼上綠色標誌,我們就會認為這個電器比較環保和省電。現在,九龍巴士的車身為紅色,最近它推出的純電動巴士則全部車身塗上綠色,這就是為了吸引人們注意,當我們看見綠色巴士,就會知道這部巴士是由電力推動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黑色通常給人邪惡、污糟、不理想的感覺。外國心理學家曾經統計過,如果一隊球隊身穿黑色衣服參加比賽,他們被球證認定犯規次數會比身穿其他顏色球隊的機會多。白色則相反,我們看見白色會有整潔、專業的感覺,白袍效應就是很好的例子。當我們看見某人身穿白袍時,就會聯想起醫生的專業,我們對於對方提出的意見會更加容易接受和認同。我們由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導致我們對於不同事物有潛移默化的偏見,這些偏見或許是我們自己也不察覺的,偏見並不一定是壞事,例如上面提到紅色有警戒的意思,當我們看見紅綠燈、各種危險告示,由於我們對紅色有某種偏見,自然會引起我們的警戒心,讓我們遠離危險。然而,顏色只是我們最容易察覺自己有偏見心態的東西,事實上我們對於世界上不同事物,也是充滿偏見,大部份是我們正常不會察覺到的。如果大家認同筆者分析,明白自己或多或少有偏見的心態,而又想解決的話,不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多一點聆聽對方意見, 嘗試將自己抽離於第一身角度,嘗試利用第三身分分析事件,從而得出較中肯的答案。

【心理文章】人總是喜歡與眾不同

0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一間酒吧進行一個實驗。實驗預先得到酒吧東主許可,工作人員預先將參加者分為兩批,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今天能夠參加一個試飲活動,參加者能夠在四款啤酒中挑選一款作試飲。 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參加者挑選啤酒後,工作人員會利用廣播器大聲宣布這位參加者挑選啤酒的名字,也就是在場其他朋友會清楚知道請位參加者所點算的啤酒是那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參加者會將自己心儀啤酒寫在一張卡紙上,並交給工作人員,也就是說,其他參加者並不會知道這位參加者選擇的是什麼。 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通常會點一些自己不太喜歡飲的啤酒,最後感到後悔。工作人員發現,第一組參加者由於知道之前參加者的選項,他們為了與眾不同,當其他人已經挑選了自己心愛的啤酒時,他們會退而求其次,選取另一款啤酒。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別人的選擇本不應該對我們選擇構成影響,但人們不想和別人一樣的心理卻導致我們做出一些違背自己最大利益的決定。第一組參加者中,第一位參加者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啤酒,因為他們不需要參考其他參加者的選擇,因此能夠無拘無束地作出決定。 相反,第二組參加者由於由頭到尾也不知道其他參加者的選擇,他們普遍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啤酒,他們的選擇和自己的喜好偏向一次。

【心理文章】偉大的東西建立需要很長時間,毁滅只需瞬間

0
亞歷山大圖書館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圖書館。公元前3世紀,托馬斯王朝將亞歷山大訂為首都。為了彰顯他們的能力,他們在亞歷山大港口附近建立一座集博物館和圖書館於一身的大型建築,裏面包括神廟、花園、動物園、觀景台、最後不能不提的就是圖書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萬丈高樓從地起, 當時國王為了建立亞歷山大圖書館的地位,聘用了當時最出色的學者長駐於圖書館進行各種研究,人數多達40多人,他們膳食由皇家直接提供,學者們更加會由於他們學術研究發現獲得人工。由於受到皇室重視, 亞歷山大圖書館工作人員能夠隨意研究,這對於科學研究來說是十分優質的土壤,特別是醫學、數學、力學、和天文學,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研究在當時世界上獨當一面。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科學家,例如哥白尼、阿基米德都曾經在圖書館內工作過。亞歷山大圖書館內館藏曾經多達四十九萬卷。 亞歷山大的發展用了數百年時間,但在公元前47年凱撒大帝戰爭中,亞歷山大圖書館被火警波及,導致全館銷毁,大部份文物和書籍飽受破壞。時至今日,考古學家依然無法找到亞歷山大圖書館的一塊完整石頭,由此可見圖書館受到的破壞是多麼的嚴重。由於各種歷史資料,亞歷山大圖書館存在是不爭事實,它的歷史跨度達到數百年,而且館藏豐富,影響力巨大,不少歷史書籍也有相關記載。一場大火足以將這個歷史瑰寶在地球上消失,而且只需要極短的時間。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故事告訴我們,建立一樣東西需要很長時間和心力,但破壞只需要很短時間。我們需要珍惜,明白現有的成果並非必然的,否則當失去的時候,後悔已經太遲了。

【心理文章】鬥氣:你進一步,我又進一步,情況不可收拾

0
我們早前提過,英國對於美洲殖民地採取徵收各種繁重稅項的方法,以解決國內財政困難。當時,部份由英國前往美國殖民地的人就是為了逃避英國苛政,既然來到了美洲自由國度,他們更加不願意再受英國擺佈。但在英國立場,美洲本身就是英國殖民地,他們自然有權從殖民地中獲得利益。 當時在美洲大陸,有班主和派希望透過協商解決英國和美洲殖民地的紛爭。當時議和派向英國國王提出一個方法,他們曾寫了《橄欖枝呈請》,希望能夠透過協商方式和國王喬治三世達成共識。但當喬治三世收到這封請願信後,不單沒有受到感動反而勃然大怒,他認為低等的殖民地公民並沒有權利向自己爭取什麼,而且這班殖民地公民不斷對自己發動攻擊,喬治三世老羞成怒,回覆這班議和派說:「美洲殖民地現處於叛亂狀態,殖民地上居住的人並不是我的人民,而是叛國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喬治三世發佈《國王宣言》是美國獨立運動的轉捩點,因為他聲言殖民地上的所有人民都不是他的國民,而是犯了叛國罪。叛國罪是英國當時頭等大罪,違反國民需要接受車裂之刑,不單止十分痛苦,而且是很大的羞辱。當國王宣言傳到美洲本土,連議和派知道大勢已去,因為他們也懼怕英國如果能夠在戰爭中取勝,自己也會受到不測。整個美國眾志成城,在沒有退路地爭取獨立。喬治三世的冷酷無情,不願意透過協商解決問題,抱着以大欺小,甚至有少少「鬥氣」心態處理問題,結果導致本身能夠和平解決的美國獨立運動最終演變成為流血衝突。 從國王宣言中,我們學習一樣東西,凡事不要去到太盡,一定要為對方留下退路。如果對方全無退路,只能夠抱着必死心態作出反抗,最終只會導致兩敗俱傷局面。一個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輸的人能夠發揮的潛能是最大的,因為他已經無所懼怕,這時候激起他們會導致對方有可能以弱勝強。因為對於強者來說,贏了只是錦上添花,但對於弱者來說,決鬥卻是生死存亡之秋,不能有半點鬆懈,因此他們的作戰意志是最強,也是最有威脅性的。

【心理文章】每個人都有好奇心 

0
信不信由你,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總有這特質。神經科學家奎琳·高特里布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實驗有52名參加者,當中包括29名女性和23名男性。工作人員首先為參加者介紹不同的電玩遊戲,並要求參加者從中選擇一款自己的心頭所愛。接著,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每組參加者接下來能夠享受的電玩遊戲難度皆有不同。  工作人員在參加者玩遊戲的時候暗中觀察,結果十分特別。工作人員發現無論參加者玩較簡單的遊戲或較複雜的遊戲,他們都顯示出同一個規律。兩組參加者起初都會先玩一些較簡單的模式,然後嘗試較困難的遊戲模式。從參加者的玩樂過程,大部份參加者都會嘗試探索整個遊戲的所有部份,儘管有些部份十分困難,他們也會有興趣探索一番。對於一些較困難的環節,參加者更加會反覆研究,希望找出過關的秘訣。從這個實驗可見,人們無論面對簡單和困難的項目,都會顯示出好奇心,對於一些較新奇但困難的項目,人們會願意花上更多時間探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大家細想一下,人類的發展進程其實正合乎這個實驗結果。人們相對其他動物不同之處,就是喜歡利用身邊資源為自己增加生存機率,成為萬獸之王。在造物主創造地球之初,所有動物都面對着公平的環境,人類絕對不是最有體力的動物,獅子和老虎絕對比人類凶猛;黑熊等動物都比人類擁有更壯健的身形;鳥類能夠在天空中翱翔,比人類擁有更多的技能;但是人類懂得探索這個世界,利用世界上有用的資源為自己服務,例如鑽木取火、利用石頭為武器、捕捉獵物皮毛成為自己的衣服;這一切都是由沒有變成擁有,這一切都是倚靠人們的好奇心啟發創意。好奇心和創意息息相關,而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擁有,只要大家願意多一些關心這世界,我們會發現很多東西都值得我們關注。 

【心理文章】蘇格拉底 無知的知

0
提起哲學家,相信沒有人不認識蘇格拉底,在他40歲的時候,他受到神的啟示,神籲稱世界上並沒有人比他聰明。由於蘇格拉底是一個哲學家,他對一切事物都加以懷疑,即使這是神的話語,但他還是抱着半信半疑心態,他四處走訪社會賢能,希望能夠查證自己是否真的最聰明。結果,他發現每當他拜訪這些人時,這些朋友總是認為自己才是最聰明的。漸漸,蘇格拉底悟出一個道理,原來真正聰明的人並不會覺得自己聰明,只有無知的人才會認為自己是真正的賢者。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社會上,不少賢達都會以智者自居,就不少議題提出意見,彷彿他們提出的就是金石良言。而且,他們更加會極力捍衛自己觀點,當遇到反對意見時,他們會奮起反抗,甚至攻擊別人觀點來成就自己。大家有沒有發現,別人越堅持己見,我們認為他們說話的認受程度就會越低。真理並不是透過說話證明出來的,而是透過真實活動實踐說明真偽。經濟學有一個理論,任何理論都是有可能被推翻的,只是還未被推翻而已。簡單來說,社會上沒有東西是永恆正確的,隨著人們進步,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很多舊有的東西會被淘汰或取替。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世界的真諦。社會不斷進步,我們只有不斷吸收新知識,放開胸襟向他人學習,我們才能夠成為真的智者。

【心理文章】小朋友的好奇心 

0
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家勞拉·舒茲曾經邀請一班學齡前小孩進行一個關於玩具盒的實驗。工作人員將小朋友分為兩組,並小朋友前放置一個紅色盒子。紅色盒子裝設了一個機關,盒子左右都設有一個橫槓,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會和孩子一起分別按著左右的橫槓,接着小木偶就會從盒中彈出來。由於工作人員和小孩一起按著橫槓,因此小孩子並不知道究竟是那個橫槓導致小木偶彈出,還是需要同時按着橫槓才能夠造成這個效果。這個實驗要讓孩子們對於盒子機關有着不確定性的想法。  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孩子和工作人員面對同樣的玩具盒,但他們是輪流按著橫槓,因此小孩子能夠清楚知道是那條橫槓導致木偶彈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簡單來說,第一組參加者進行實驗的第一部份時不知道盒子的運作邏輯。相反,第二組參加者在完成實驗第一部份已經知道盒子原理。接着,工作人員取出另外一個黃色盒子給參加者玩。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能夠隨意玩紅色和黃色盒子,工作人員暗中觀察小孩子的動作。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由於還未解開紅色盒子小木偶彈出之謎,他們面對這個新來的黃色盒子顯得興趣不大,他們反而花上更多時間希望解開紅色盒子奧秘。相反,第二組參加者已經知道了紅色盒子奧秘,因此他們繼續發揮着好奇心,開始研究着那個黃色盒子。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小孩子年紀雖小,但已經有豐富好奇心,他們的好奇心是循序漸進的,當他們未解決第一個問題時,他們會願意繼續花時間了解,直至謎底解開。然而,當我們對於某東西已經瞭如指掌,我們就會將精力花在其他新奇東西上,人類就是因為有着這種無盡的好奇心,促進整個物種在地球上不斷發展,讓我們生活一天比一天進步。相信大家必定同意,現在的生活比起幾千年前的古代人,已經是天淵之別,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忽然得到的,而是通過人們好奇心探索而獲得的。 

【心理文章】迴歸效應Regression

0
迴歸效應意思是,當面對兩個不完全相關的變數時,如果其中一個變數達到極端值,往後往往會向平均值拉近。大家看到上面的描述,或許會覺得有點不明白。筆者現娙用一個顯淺的例子說暱,一對身高比正常人高得多的父母,一般人認為他們下一代也會長得十分高。但根據統計學顯示,長得特別高的父母未必一定會生出跟自己一樣高的孩子,經歷幾代後,他們後代會和一般人高度差不多。簡單來說,極端例子只需要時間就會回復平均值。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小朋友在中學時獲得很好成績,我們會期盼他們在大學時也會獲得出色的表現。但在很多情況下,在中學獲得特別出色表現的學生未必能夠在大學達至如預期的水準。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剎那光輝不是永恆,任何過分突出的東西,久經時間也會回復平均值。記得華裔NBA球手林書豪在剛出道時候掀起了一陣熱潮。人們為了林書豪起了一個外號「林來瘋」,可見林書豪當時的表現有多亮麗。但只是短短數年,林書豪已經在聚光燈下消失,甚至已經離開了NBA。中國欄王劉翔在2004年雅典奧運獲得了跨欄奧運金牌,這對於亞洲人來說是從來沒有得到的殊榮,畢竟田徑項目一向都是由黑人主導,當年劉翔表現甚至打破了世界紀錄,但在其後數年間,劉翔表現大不如前,甚至放棄了其後兩次奧運會。 這兩個例子告訴我們,迴歸效應一直影響着我們,當我們在某些項目獲得超乎預期的水準,我們千萬不要因此沾沾自喜,因為花無百日紅,最終我們必須從高位退下來。進一步來說,我們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我們能夠做出超出預期表現已經很厲害,能夠做到已經是很大的收穫,接下來我們要調整心態,準備接受下坡路段。 上山容易落山難,筆者早前在YouTube參看了一段冒險家攀登金字塔的影片,看着冒險家一步一步向着金字塔頂爬行,筆者腎上腺數雖然上升,但看着眼前的一塊塊大石,筆者認為危險性雖高,但依然是接受範圍內。但當冒險家從金字塔頂下地面的時候,探險家面前景觀雖然極為開陽,但失去了安全感,因為每會向下面行一步,就會看到所在位置和地面的高度,心理上的感覺會危險得多。筆者幾乎不忍心繼續看下去,擔心探險家如果差錯腳,就會從20層樓高的金字塔跌到地上,必死無疑。攀上高峰只需要勇氣和努力,加上一些運氣即可,但落山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有強大的心理狀態,接受各種負面能量,這時候才是真正考驗我們的時機。最好的方法是,我們告訴自己,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人類只是渺小的生物,我們有幸曾經有一刻能踏上高峰,已經十分厲害,凡事不強求,充滿感恩,活好每一天便好了。

【心理文章】從人禽之別看好奇心 

0
今天這個題目十分特別,一般心理學研究對象都是以人類為主,今天實驗卻是由人類和猩狸一起參與。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葉分校丹尼爾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邀請一班三歲至五歲的小朋友和幾隻猩猩進行實驗。工作人員首先將一些積木交給參加者,這些積木經過改裝,裡面有一些鉛塊導致積木不能夠平穩地站立起來。也就是說,參加者拿到這些積木後,當他們嘗試利用這些積木砌東西時,由於積木站不穩,往往不能堆砌出什麼東西。工作人員暗中觀察,想了解小朋友和猩猩面對這些總是站不穩的積木會如何應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工作人員發現61%小朋友至少會利用一種方式檢查積木底部有沒有什麼特別地方,導致積木難以站立。相反,參加實驗的七隻猩猩沒有一隻會花上時間思考積木無法站立的原因。心理學家認為這就是人們和動物對於好奇心的分別,這也是人們相對其他動物能夠脫穎而出的原因。當人們發現某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會覺得理所當然,就算小朋友面對一塊未能站立的小積木,也會願意花時間作出仔細研究和觀察。相反,猩猩看到這塊不能夠站立的積木,一切覺得理所當然,牠們從來沒有想過每一件事件或東西背後的原因,結果族群無法從失敗中尋求進步。  這個實驗還有另一個特點,參加實驗的都是小朋友,這說明人們好奇心無分大小,好奇心並不是成人專利,反而我們是否願意花時間對於東西感興趣才是關鍵。 

【心理文章】為什麼公認的好好先生竟然會殺死女朋友呢?

0
有天看新聞,香港發生一單十分兇殘的命案。一位女生被男朋友殺死,並放置在一個行李篋內,最後兇手拉着行李篋,將屍體拋棄在荒野中。很難想像在香港這個文明都市,竟然會發生這樣兇殘的命案。更離奇的是,案發之後,記者追查這對情侶的背景,從鄰居口中得悉原來這位男生是公認的好好先生。相反,這位受害女生經常會欺負兇手,甚至會武力相向。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聽到這裏,不少人都會認為,這位男生今次行兇或許是因為情緒一時失控導致的。無論如何,殺人也是違法行為,即使這位男生之前一直飽受女朋友欺凌,但這也不足以成為殺人合理辯解理由。這單案件最令我們深思的地方是,平常我們和親朋好友相處的時候,我們會否讓對方感受到有壓力,甚至難堪的地方。欺善怕惡是人們的特性,心理學有一個名叫「情緒勒索」的現象,我們對越親密的人的態度可能越差,因我們知道對方倚賴自己,我們便為所欲為地將自己情緒不打包裝地強加在他們身上。結果,家庭本應是避風港,卻變成我們的殺戮場。日常情況下,親朋好友由於各種原因對於我們的無禮加以包容,但壓力一天一天地累積着,結果某天到了爆發點,後果不堪設想。 大家需要知道,當我們無理地將自己情緒強加在親朋好友身上,他們雖然不會跟我們作對,但他們一點一滴也是感受到的,他們一樣是有情緒的,一樣會感到不快,而且很有可能會將這些事情都記在心上。結果,如果有一天遇到引爆點,他們將一直以來積存的壓力和不滿都爆發出來,大家可以想像威力會是多麼強大,不少倫常慘案也是由於這個原因造成。 解鈴還需繫鈴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不愉快和壓力是自然不過的事,例如工作壓力,但我們不應該將這些感覺帶回家中,更不應該遷怒於家人和好友,他們是無辜的。如果大家不幸成為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我們應該想辦法跟對方冷靜溝通,不要懼怕觸怒對方或令對方不快,因為這是你們的權利,而且這樣做是為了大家行得更遠。

【心理文章】以眼還眼 

0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分校心理學家倫納德·貝科維苡曾經進行了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每位參加者需要和一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一起進行實驗。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參加者需要為一張唱片草擬一個計劃書,並交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進行審閱。然後,大會工作人員會按照這位演員的評分而對參加者進行電擊,分數越高,參加者接受電擊程度會越低,反之亦然。簡單來說,參加者清楚明白自己所接受的電擊痛苦完全取決於另一位由工作人員假扮的參加者對自己的評價。事實上,在真正電擊時候,工作人員並沒有真的參考任何評分,針對第一組參加者,他們統一會受到一次輕微的電擊,這次電擊十分輕微,參加者幾乎感受不到。第二組參加者則截然不同,他需接受七次強烈電擊。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大家應該還記得,參加者清楚知道他們接受電擊的程度視乎於對方對他們計劃書的評價,也就是說第二組參加者必定知道對方對自己計劃書評價一定十分差,否則自己不會遭受如此多次的電擊。正常來說,獲得別人負面評價,參加者心中自然有氣,那麼如果自己擁有報復機會時,大家又會否把握機會採用呢?這個實驗特別之處就是參加者有反擊機會,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他們能夠對剛才對自己施加電擊的參加者加以回應。結果。第一組參加者平均選擇電擊對方2.6次,每次只是0.01793秒。相反,第二組參加者平均選擇電擊對方次數達到6.07次,每次電擊時間達到0.04693秒。  從這實驗中,我們發現假如我們遭受別人批評或不禮貌對待時,我們心中有氣,假使能夠有機會作出報復,人們總會不經意地表露出較為強硬和堅定的報復。特別留意的是,我們或許沒有想像過自己會作出如此反應,心中或許認為自己對於對方批評毫不重視。大家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實驗沒有對照組,大家或許覺得回應對方電擊次數6.07次其實不是什麼大事,而是理所當然。但當對照組的回應數字為2.6次,顯然曾經遭受較差對待的參加者對對方報復心態足足多平常人一倍。人的心理十分奧妙,有時候我們受到心理效應影響而不自知,這個實驗給我們兩個啟示,第一我們要對別人好一些,任何不禮貌的對待也會招致對方對我們施加想應的回應; 第二,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注重自己的情商,不要輕易被其他人觸怒自己,否則我們的人生為着其他人而活,而不是自己。 

【心理文章】越有創意的人,越容易作弊? 

0
21世紀,懂得思考和變通的人能夠獲得成功機會越來越大。勤力已經不再是成功的單一要素,而是成功的基本。要在人群中突出自己,必須有良好創造力,想出一些其他人從來沒有想過的東西。筆者經常和別人舉一例子,新界的牛每天都十分勤力地在農田工作,但他們永遠只是一頭牛。在耕作中,獲得最多利益的卻是指揮牛隻努力的農夫。農夫相對牛來說,他們懂得利用工具增加自己生產力,產生1+1大於2的後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現在,我們想討論一個題目,一些比較有創意的人是否會較容易作弊。根據杜克大學丹·艾瑞利教授的研究發現,創意力和作弊機率是呈正向關係。工作人員首先招來一批參加者,邀請他們填寫一份問卷,問卷內有三組不同問題。第一組問題,工作人員詢問參加者會否採用一些富創意性的形容詞形容自己,例如擁有原創力、足智多謀,不甘平凡等等。第二條問題中,工作人員列出77種不同的活動,例如打保齡球、滑雪和寫作等等,當中有些活動比較需要運用創意,另外一些運動則不需要,參加者需要評估自己對於各種運動的喜愛程度。第三種問題,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評估自己對於一些陳述的同意程度,例如「我有很多創意的點子」、「我喜歡運用創造力解決問題」。從這份問卷,工作人員能夠分辨出參加者的創意程度,從而分辨出具創意性的參加者和沒有創意的參加者。  實驗來到第二部份,工作人員邀請參加者進行一個能夠測試他們是否會作弊的活動,結果發現,富有創意性的參加者一般在有機會進行的情況下作弊。其實這個結果並不稀奇,富有創意的朋友一般都喜歡動腦筋,他們走精面的動機也會大增。他們總喜歡想出一些新的點子,讓自己生活更好,作弊獲得利益正正是其中一個方法。 

【歷史趣聞】創造美國的一件披風

0
一些看似毫不起眼的東西,落在關鍵的人手上,就會成為一件能夠改變世界的工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甘迺迪還未當上美國總統,他正在軍隊服役並參加二戰。有天,他和部隊被日軍攻擊,流落荒島。當時美軍基地的人員以為甘迺迪和其他成員已經在戰鬥中死亡,甚至已經為他們進行了告別禮。為了告知美國軍隊自己和團隊依然生存,甘迺迪巧用一個椰子殼,在上面寫下求救訊息,然後交給當地一位漁夫,再由他將椰殼交到美軍基地。結果,美軍很快就救回了甘迺迪和其他隊員,這個椰子殼也成為了世界最著名的椰殼。 回到美國立國前,當時美國本土主要是印第安人的天下,並沒有現在的白人居住。現在美洲上的白人絕大部份都是來自歐洲地區,尤其是英國。在16世紀,英國女王名叫瑪麗一世。在她管治下的英國經濟得到發展,因此有多餘的錢能夠開拓殖民地,從而透過殖民地為自己賺取更多利益。當時候,有位名叫沃爾特·雷利的貴族是一個目標為本的人,他善解人意,喜歡為別人獻殷勤從而獲得別人的「關照」。有天,他在一個下雨的日子遇見了伊利沙伯一世,他看到地上滿佈積水,於是他馬上脫下了身上的披風鋪在地上,好讓女王能夠安然渡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起初,伊利沙伯一世也沒有發現地上的積水,當她發現雷利在地上鋪上披風,她覺得眼前這位男士十分有風度,於是禮尚往來,她決定給與雷利一些獎賞,於是她問雷利想要什麼賞賜。雷利明白為了獲得最大利益,他不能急功近利,於是淡淡的回答說:「女王,我為你服務並不是為了賞賜。」伊利沙伯一世聽到雷利這樣說,對於他的印象就更加好。有一天,伊利沙伯需要委派一人前往美洲開拓殖民地,她就將這個機會交給了雷利, 讓他成為開拓美洲殖民地的主管。當時殖民地機會處處,雷利因為一條普通的披風,獲得了一個珍貴的發展機會。 雷利的故事告訴我們,懂得做人比做事更加重要。在歷史角度看來,雷利並不是一個做事能力特別好的人,但他能夠見微知著,關心身邊的人,並在識當時候主動為他們提供協助,自然能夠獲得別人的讚賞和信任,也為自己爭取多很多寶貴的機會。

【心理文章】對不起,你沒有想像般厲害 

0
大家有沒有留意,在我們人生旅途中,尤其是學習階段,我們會獲得不同的證書和獎狀,表揚我們的成績。老實說,這些證書不能讓我們生活實質有什麼改善,我們甚至不會因為這些虛榮而獲得太大的快樂感覺,那麼為什麼這種表揚制度依然恆之有效呢?原來,儘管我們不察覺,當我們接收證書一刻起,我們的心理便受到這張證書的影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杜克大學丹·瑞艾利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將參加者分為兩批,並進行一個數學測驗。公布成績時,工作人員故意跟一半參加者說他們的表現十分好,工作人員故意高估他們答中題目的數量,並給他們精美證書,上面還寫着他們的名字,好讓他們回家紀念。針對另一批參加者,工作人員則沒有虛報他們答對的數目,只是按實提供。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亦即是被高估答中題目的參加者,他們明顯表示自己比較有自信,當工作人員要求他們預計下次測驗的成績時,他們甚至會作出高估的預測。  從這實驗,我們可以看出人們的確會受到虛榮影響,一張證書足以讓人肯定自己的能力。說實話,建立自信,讓自己在未來旅途中做得更好並不是什麼壞事,這就是為什麼雖然很多證書和榮譽不能用來換取金錢或物質生活,但參加者依然樂於接受,對於頒發者來說也是很好的激勵別人的途徑。 

【歷史趣聞】美國黑歷史:對印第安人恩將仇報

0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會知道,美國本身是英國的殖民地,首先到達美洲的英國人是為了擺脫英國的「暴政」,希望能夠在美洲開拓出一片新天空。這些英國人來到了美國,看見當地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竟然利用先進武器對付這些本身生活在美洲的主人加以迫害。有趣的是,這些原本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他們生成善良,當他們看到這些外來者剛到達時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例如糧食不足,他們會主動提供協助。 在16世紀初,其中一位登陸美洲的白人領袖名叫約翰·史密斯,他是一個生性兇殘,提倡以掠奪方式對付印第安人從而獲得生存所需資源。在他任內,他曾經殺死了不少印第安人。有一次,他在戰鬥中被印第安人捉着,印第安人知道眼前這位史密斯曾經殺死了不少同伴,於是他們決定將史密斯殺死。印第安人領袖對史密斯十分失望地說:「我們為你們提供食物,為什麼你還要消滅我們呢?我們只希望能夠和你們和平共處,一直相安無事地生活下去。」從這裏可以看得到,印第安人生性善良,縱言他們所飽受外來者迫害,他們依然希望能夠透過和平方法解決。最後,印第安人放過了史密斯,但史密斯並沒有因此感恩,反而得寸進尺,甚至強搶了印第安人首領的女兒和兒子,作為威脅對方提供糧食的籌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美國以平等為立國基石,但在建國期間,我們不能發覺很多美國的黑歷史,尤其是對於原居民印第安人的迫害,而美國的種族問題時至21世紀依然未解決。這說明任何政制也有盲點。有人曾經說,美國尊重人權是真確的,但英國人剛到美國初時,他們認為只有白人才是真正的人類,印第安人不是人類,而是低等動物,所以殘殺印第安人並沒有違反人權之上原則。筆者和大家分享這個故事,是希望告訴大家不管看似多麼先進的體制,也會受到管理者心態影響,如果權力落在一些立心不良的人身上,不管多麼理想的政制,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畢竟人類才是制度的主人,人們如何利用這些制度是制度能否行善的主要原因。

【心理文章】你的顧問真的可信嗎? 

0
大家有沒有買過股票,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試過遇到理財顧問為我們提供意見。面對這些意見,這些理財顧問看起來十分專業,對於我們這些對於理財一竅不通的人來說,他們提側臉意見顯然十分吸引。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顧問提出的意見是為了我們的利益,還是為了他們由自身的利益出發呢?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不少顧問都是倚靠我們投資的金額而抽取佣金,簡單來說,我們投資越多,他們就能夠獲得越多,所以他們會盡量誘使我們投入最多的資金。  聽到這裏,不少朋友會想,如果大部份顧問都是採取這種牟取暴利方式,相信不會再有人相信顧問的意見。一般來說,顧問會憑藉自己經驗,在牟利過程中作出一些調整,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墜進陷阱而不自知。耶魯大學凱恩教授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將參加者分為兩批,分別是估算者和顧問。工作人員會將一個放滿零錢的錢箱放在參加者面前,並要求參加者估算錢箱內有多少硬幣。針對估算者,他們需要在較遠距離觀察錢箱,他們只能夠觀察很短時間。相反,那些顧問則能夠在較接近距離和有較長時間觀察錢箱,工作人員會告訴他們錢箱內的硬幣數目大約介乎10至30美金之間。簡單來說,顧問擁有的資訊遠比估算者多。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工作人員告訴估算者,他們獲得的獎金將會和他們能夠準確估計錢箱內金額接近程度掛勾,越能夠猜中錢箱內的金錢的數額,他們能夠獲得越多獎金。針對顧問,工作人員將顧問酬金分為兩種玩法。對於部份顧問,酬金將會和估算者估計正確度有直接關係。估算者越能估中,顧問能獲得較高的獎金。相反,第二組顧問獲得的酬金則和估算者估計錢箱內金額多少而掛鉤。簡單來說,估算者估算金額越高,顧問能夠獲得的報酬越多。  現在,大家試估計一下,兩組顧問分別會對估算者抱出甚麼的建議呢?第一組顧問平均建議參加者估計金額為16.5美元,另一組參加者估計數目超過20美元。由此可見,當顧問和我們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他們普遍會以自己利益為先,讓客戶蒙受損失。大家或許會問,實驗中顧問能夠讓估計者估計數額越大,他們能夠獲得越多的獎金,為什麼他們何不建議估計者數額瘋狂加高,而只是比正常情況略高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顧問知道估計者也不是沒有腦袋的,如果他們建議過分不合理,估計者將會對他們建議置之不理,這時候他們反而會蒙受損失。其實,在顧問和客戶之間,往往存在心理博弈,顧問利用客戶資金賺取佣金,客戶有需要倚賴顧問一些提點增加投資獲利機會,兩者存在共生關係,同時也會互相提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