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中了頭獎首要工作就是做善事?

0
大家有沒有發現,當記者訪問不少獲得橫財的幸運兒時,不少幸運兒都會表示自己獲得這些獎金或獎品後,都會希望能夠做善事,回饋社會。這是十分有趣的現象,為什麼中了大獎,會激起人們的善心呢?有些人解釋,由於人們短時間內獲得了一筆橫財,自己錢多得很,故希望能夠花一些錢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然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這想法其實沒有我們想象般清高,幸運兒中獎後回饋社會其實是用於減低他們中獎後的不安感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對於一些依賴靠運氣獲得獎金的朋友,他們心中會覺得這些獎金本身不是屬於自己的,自己只是靠僥倖才能夠獲得,因此會有一種負面和不安的感覺。為了讓自己欣然接受這些巨款,我們會採取一些方法讓這些獎金看起來在自己手上變得更有意義,花一部份錢做善事回饋社會顯然就是最簡單和快捷的方法,因此不少人在中獎後做善事其實並不是由於中獎而導致善心大發,而是因為他們希望讓自己良心能過得好一點,讓自己覺得這筆錢在自己手上其實是有意義和值得的。 當慈善組織明白人們這個心理,每個星期都在馬會門口等待那些六合彩頭獎幸運兒,向他們請求捐款,必定絕無難度。

【心理文章】別人好像總是跟我對着幹,怎麼辦?

0
一天,小孩子哭着回到家中跟父親說:「爸爸,同學都好像都不鍾意我,他們經常會取笑我、排斥我,甚至留難我,我真的的很不開心。」爸爸說:「我倒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成為眾人的開心果,你願意一試嗎?」孩子聽到父親能夠解決自己的朋友關係,當然願意嘗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時候,爸爸從廁所取出一盤水,然後跟孩子說:「這裡有一盆水,請你嘗試用手將水撥向左右兩邊,如果能夠將盤中間部份變成沒有水,這代表你成功了, 這樣世界上所有人都會對你很好。」小孩子聽到父親這樣說,就認為這任務很簡單,於是他就將雙手放進盤子裏,嘗試將手左右將水撥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當小孩雙手將水撥開後,好快水又會重新從手的罅隙和兩側重新匯入,無論小孩子多麼努力,水盤沒有一個位置是沒有水的。最終,小孩子放棄了,他知道沒有可能用手將水撥開,然後阻止他們再次匯合一起。 這時爸爸跟孩子說:「從這個實驗,你明白世界上很多東西是我們不能控制的,就算你多麼努力將水撥開,水依然能夠從手中縫隙和側邊位置重新匯合。我們要接受世界上的不完美,這些不完美的地方也是導致我們生活有趣的原因。我們既然不能改變客觀的事物,我們卻能夠改變應對的心態,例如當你嘗試撥開水的時候,抱着玩耍的心態,一切會變得輕鬆。當我們用樂觀態度面對難關,我們樂天態度也會讓其他人感受到,他們也自然會對我們採取樂觀態度。如你提到,你在學校經常會遭受其他同學的欺負,你不妨由明天開始,由回學校一刻起便展露笑容,不管對方是好朋友,還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如果有能力的話,在對方需要時候提供協助,相信很快你就會成為學校內最受歡迎的人。」 小孩子明白了這個道理,他由那天起回到學校便抱著落觀態度,果然別人對他的態度也漸漸改變,他成為眾人朋友,一盆水的遊戲讓小孩子悟出了積極面對的人生態度。

【歷史趣聞】聲東擊西的諾曼第登陸戰 

0
上次我們提到,在諾曼第登陸戰前,台英軍曾經派出6000名士兵攻打法國迪耶普,由於事前計劃暴露,導致德軍及早預防,結果英軍幾乎全軍覆沒。迪耶普戰役約盟軍上了一課,知道軍事保密的重要。於是,在其後真正的諾曼第登陸戰,盟軍成功扭轉逆勢,憑着聲東擊西策略,獲得巨大成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登陸戰向來都是十分難打的,因為防守方擁有主場優勢,只要把守着高地,用槍和大炮對準敵人即將登陸的海岸,就能夠舒服地等待獵物出現。相反,正要搶灘登岸的士兵,他們不單需要經歷波濤洶湧的大海,而且上沙灘後便需要在四面沒有屏障的情況下奔跑,一來需要很多體力勞動,二來等於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射擊範圍中,毫無防範等待別人攻擊。對於盟軍來說,為了減低對方的防守力,他們必須盡量將德軍引導到一些無關痛癢的地區,好讓盟軍能夠在疏於防範的港口搶灘。當時,英國特種戰委員會副主任里德想出一條妙計,他認為可以找一位演員扮作蒙哥馬利將軍,也就是當時盟軍的指揮,然後前往直布羅陀和阿爾及利亞,當德國見到盟軍指揮前往南方地區,自然估計盟軍可能會在這些地方進行反攻。里德將自己計劃告訴蒙哥馬利,並獲得蒙哥馬利的支持,於是計劃就此而行,這個計劃稱為「銅頭蛇行動」。  這個計劃十分成功,德國認為蒙哥馬利前往了南方地區,這說明戰役很大機會在南方發生,而且正常來說作為元帥的蒙哥馬利離開英國本土,盟軍正常不會在這時間進行反攻,於是諾曼第地區的德國士兵放鬆警戒,結果盟軍能夠在諾曼第登陸戰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諾曼第登陸戰和早前的迪耶普戰役戰果截然不同,關鍵就是盟軍學懂了保密的重要,讓別人知得越少東西越好,甚至利用陰謀引導別人向錯誤方向思考,最後獲得成功。 

【心理文章】從大渣哥茶記和100毛事件看稟賦效應

0
2022年9月20日,大渣哥茶記Facebook專頁出現一段十分特別的聲明,聲明引起筆者注意的地方是,在今年年初,渣哥管理團隊向毛記葵涌管理層提出終止合作要求,並希望能夠以2018年當時入股相同條件下,向毛記葵涌以市值回購其所擁有的49%股份。而根據渣哥消息,毛記葵涌針對股份回購方案,要求渣哥需要付出比原本價格中數倍的價錢買回股份。有趣的是,大渣哥聲明中還提到,如果對方不配合,他們有機會以集體辭職方式解決問題。 筆者無意分析兩間公司的磨擦,筆者反而想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兩間公司對於股份價值的不同見解。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稟賦效應」,當我們擁有某物品時,我們會認為這產品價值較高,如果別人想跟我們購買,就必須付出更高價錢,我們才會考慮。稟賦效應導致買家和賣家對於產品價值感覺有所偏差,形成分歧。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經濟學家奈奇教授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第一組參加者獲分發一個咖啡杯;第二組參加者獲分發一塊朱古力;第三組參加者則能夠自行選擇咖啡杯或是朱古力,當中56%參加者選擇了咖啡杯,餘下44%參加者選擇了朱古力,這說明如果在有選擇情況下,參加者選擇咖啡杯和朱古力的機率是相若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接着,工作人員詢問第一組參加者是否願意放棄咖啡杯以換取朱古力,結果只有11%人願意。工作人員再詢問第二組參加者,是否願意放棄朱古力以換取咖啡杯,結果只有10%人願意。參考第三組參加者(即對照組)選擇,正常來說人們對於咖啡杯和巧克力的喜好是相若的,但從第一組及第二組參加者的選擇,當他們擁有某物品時,他們就較為不願意和其他人交換,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物品價值較高,這就是稟賦效應。 在大渣哥茶記和毛記葵涌關於股份價值的印象落差,正可以利用稟賦效應解釋。 毛記葵涌手上持著大渣哥茶記的股份,根據稟賦效應,他們自然會覺得股份價值較高。如果大渣哥希望回購股份,毛記葵涌必定覺得大渣哥需要付出較高價錢,自己才願意出售。當然,買賣是自由的,如果雙方覺得交易價格未如理想,大可以不進行交易,當中並沒有涉及不公平情況。因為買家有不買的權利,賣家也有不賣的權利。如果要促成交易,先要解決稟賦效應,聘用中間人例如經紀或許能夠從中作為橋樑,他們能夠憑藉自己專業意見讓雙方了解股份客觀價值,讓大家達成共識。執筆之時,大渣哥股份風波還未有結論,大家不妨繼續留意一下。

【心理文章】白袍效應

0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大家看到一位身穿白袍的人,大家會想起什麼呢?」相信不少朋友都會認為,這人一定是醫生。人們很容易會受到事物表徵所影響,將物品定型定格,造成思考偏差。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葛林斯基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 實驗分為兩部份,第一個實驗邀請50多名學生參加。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並讓第一組參加者身穿醫生的白袍進行實驗,第二組參加者則穿着普通衣服進行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兩組參加者進行一個關於注意力的實驗,讓他們找出一些特別的物品。結果發現, 身穿醫生白袍的參加者,他們能夠選出正確答案的機會率比身穿普通衣服的參加者高出一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實驗第二部份中,工作人員找來74名參加者,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第一組參加者身穿白袍,但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是畫家專用的白袍。第二組參加者同樣身穿新白袍,但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是醫生的白袍;最後,第三組參加者只是穿着普通的衣服。然後,工作員要求參加者在兩幅照片中尋找不同之處。結果發現,同一件白袍,能夠給予人們不同的意義,導致人們的表現有天淵之別。身穿白袍,並告知這是醫生白袍的參加者,他們成功找出正確答案的機率遠高於另外兩組參加者。 這兩個實驗告訴我們,人們對於一些有象徵性的物品,往往會自動產生聯想,例如看見白袍就會想起醫生專業的身份。更有趣的是,人們會更加受到這些象徵性物品的影響,影響自己的工作能力。例如,當我們身穿醫生的白袍,由於我們知道醫生是專業行業,我們儘管沒有醫生的專業知識,但也會更加努力工作,從而獲得更好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不同團體會覆求成員穿上制服的原因,制服能夠讓我們對所屬團體產生歸屬感,而且我們身穿制服時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這個團體的標準,從而規管我們的行為,促使我們的進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注重紀律的團體,都會要求成員身穿制服,除了讓團體更有美觀性,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讓成員的行為能夠有所管束,也能夠讓團隊成員能夠盡量發揮所長。

【勵志故事】聰明的農夫

0
有天,一位農夫被歹徒綁架,這班歹徒知道這位農夫家中收藏了不少黃金珠寶,他們決定從農夫家中直接偷走寶物。這班歹徒出名殘忍和暴戾,在他們以往作案經歷中,絕對不會留下活口。事實上,當時有不少村民目擊農夫被這班歹徒入屋搶劫,但他們礙於擔心自己生命受到威脅,都不敢前往協助,這班村民認為農夫今回必定九死一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誰知翌日早上,農夫如常外出工作,看起來就像沒有事情發生過一樣,身體也沒有受傷。村民就問農夫,說:「昨天晚上,我們見到一班歹徒闖進你家,為什麼你能夠全身而退呢?」這時,歹徒從農夫家中走出來,正常村民想轉身拔足而逃的時候,農夫笑着跟他們說:「你們不用逃走,這班歹徒已經改邪歸正,成為我的合作夥伴,以後大家都不用擔心了。」農夫解釋說,昨天歹徒進入我家,正打算搶劫我的金銀財寶,這時我跟他們說:『說實話,你們現在能夠將我殺死,並將家中金銀財寶全都搶走,但你們獲得的財寶將會有限,畢竟我擁有的財富是有限的。但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跟我合作,我能夠將賺錢之道和你們分享,大家一齊合作,我們能夠賺取更大的財富,豈不是更好嗎?』」歹徒聽到農夫這樣說,覺得甚有道理,畢竟他們現在每天作奸犯科,總有一天會被捕,自己便會變得一無所有。於是,他們決定改邪歸正,跟農夫一起合作,農夫出計謀為他們謀生,他們利用努力賺取更多財富,和農夫一起共建雙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共生的重要,社會上不同人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我們不必抱着「我死你生」或「你死我活」的態度和別人交流。大家應該各展所長,利用彼此優點將大家利益擴大,建立雙贏局面。商場中,較差的對手往往會抄襲行業龍頭的產品或策略,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即使我們能夠搶到對方的市場份額,令對方蒙受損失,但其實我們獲得的依然是有限,畢竟市場就是那麼大。相反,如果我們懂得開拓新市場,將整個市場擴大,人們願意付出更多,其實無論對對手和自己都有莫大益處。  

【心理文章】我們心理會不知不覺受周遭事物影響

0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認為自己平常作出的決定,全都是自己的意思,還是受到別人左右呢?相信大部份朋友都會認為,自己能夠自主作出決定,但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心理在很多時候也會受到別人操控,心甘情願墜進別人圈套中。 美國康乃爾大學布萊恩·汪辛克教授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將參加者分為兩組。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個實驗是和「飲湯」有關的。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能夠隨便享用桌子上的湯,直至他們認為飽為止。 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同樣要求參加者隨便享用桌子上的湯,也是飲飽為止,但工作人員預先再湯碗做了手腳,當參加者喝了一點湯後,湯碗內的管子會自動補充湯水,讓湯碗看起來長期保持着足夠湯水的樣子,也就是說,只要參加者願意的話,這碗湯是長飲長有,永遠不會飲完。結果發現,第二組參加者飲湯份量遠比第一組參加者多。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實驗告訴我們,我們對於自己是否滿足的定義很多時候會受周遭的事物影響,例如那個湯碗。我們飲了幾碗湯,心裡就會覺得滿足,認為自己已經飽了,其實讓我們停止的並不是飽的感覺,而是我們自己計算已經飲用的湯碗數量。相反,對於第二組參加者,由於他們的湯水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補足,因此他們會有長飲長有感覺,他們沒有因為滿足而停止的意欲。商家經常會利用人們這種心理讓我們產生滿足感覺和節省成本。打個比方,商家用一個較細的碟承載食物,會讓人覺得他們提供的食物較多,較容易有飽和抵食的感覺。對於一些自助餐供應商,他們則會將食物分散在不同的細碟內,讓人們很短時間內進食很多碟東西,當人們看到桌子上堆滿一層層碟,就會覺得自己已經吃了很多東西,有飽足感覺,其實這一切,都是商家為我們佈下的天羅地網。

【心理文章】人類的自動導航系統

0
相信不少朋友都聽過,飛機有自動導航系統,機師能夠將預設飛行參數輸入飛機系統內,然後在飛行時間內,自動導航系統能夠協助機師解決絕大部份問題,機師只要監察着飛機正常運作即可。現在的飛機導航系統十分先進,甚至連起飛和降落也能夠代勞。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自動導航系統那麼厲害,那麼航空公司還需要用那麼高昂的薪金聘用機師嗎? 這的確是有趣的問題,究竟自動導航系統能否代替人類,相信這是一個持久的哲學爭辯論題,不能夠用一篇文章簡單說明。但是,筆者想提出的是,儘管現在的電腦系統多麼厲害,人們的參與還是必不可少的。自動導航系統雖然能夠協助機師解決飛機正常操作,但當飛機出現危機事故時,機師的作用便發揮出來了,這是人工智能不能夠代替的。例如,飛機遇上危急情況,如果你飛機上的乘客,你寧願聆聽一個活生生的機師提出的建議和指示,還是聆聽一個冷冰冰的廣播系統呢?無論如何,人工智能的確能夠為人們解決不少難題,尤其是那些操作性問題,即是如果發生A,就必須執行B,這些程序由電腦代勞的確能夠節省人們不少時間和體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外國科學家發現一個人正常每天需要做出35,000個決定,如果每個決定都需要我們費神,大家可以想像我們大腦會是多麼疲累,而且這是沒可能做到的。我們大腦分為直覺思考系統和邏輯思考系統,直覺思考系統是我們透過直覺或條件反射作出決定,有時候大腦為我們作出這些決定時我們甚至不會察覺。例如,我們上巴士後隨便找個座位坐下來,這過程中也涉及了一連串的選擇,例如我們應該選擇坐下還是站立呢?我們坐在車頭位置還是坐在車後方位置呢?我們應該坐在近窗位置,還是路口位置呢?在乘坐巴士過程中,其實我們已經做出一連串抉擇,而我們大腦的直覺思考系統就像飛機的自動導航系統一樣,會根據我們平常慣性、經驗做出決定,不用我們操勞。直覺思考系統的確十分方便,能夠省回我們不少腦力,但有時候這種直覺思考系統會顯得過於衝動和急進,讓我們失去邏輯分析能力,做出一些較為草莽和衝動的決定。打個比方說,當我們過斑馬線的時候,我們習慣衝紅燈,因為衝紅燈被汽車撞到的機率很少,直覺思考系統會讓我們不加思索地踏出馬路,因而忽略周遭環境,或許有一輛貨車正在遠方高速移至,結果造成交通意外。事實上,不少交通意外也是由於人們粗心大意和沒有了解路況而發生的,但試問有哪人是願意意外發生的呢?其實每一次意外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們觀察力不周,反應不及而引致的。 直覺思維系統就像飛機的自動導航系統,有著好用的方法,但我們需要適時提醒自己需要啟動邏輯思考系統。就像飛機師在飛行期間和起飛降落之前,都必須要重新檢視一下飛行航程和周遭客觀環境,看看是否需要作出人手調整。這樣的操作是迫使我們啟動邏輯思考系統,讓我們能夠客觀和從大局出發,了解事實和現況的各方面,以免直覺思考系統騎劫了我們思維。直覺思考系統讓我們生活簡化,理所當然,另一方面為我們帶來了潛在隱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裡多提一點,一般正常動物都會擁有直覺思考系統,例如動物遇到危險就會拔足逃走,但牠們和人類不同的是,牠們往往缺少邏輯思考系統,結果他們往往會衝動行事,例如肚餓就會捕獵其他動物,遇到危險時就會逃走,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逃不出大自然周而復始的規律,也不會獲得進步。相反,人們由於有邏輯性思考,經常會就不同東西作出多角度分析,這種好奇心讓人們能夠和其他動物分野,每一代人努力開拓出新的技術,最終成為高等生物。所以,直覺思考系統雖然輕鬆,但我們不能過分倚賴,必須提醒自己多一點進行邏輯思考,否則如果邏輯思考系統在人們中退化,甚至消失,這就是人們的滅亡時刻了。

【心理文章】你的理性可能來自局外人身份

0
2004年,小布殊尋求連任總統寶座,當時他競爭對手是來自民主黨的凱瑞。一班工作人員針對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死忠支持者進行了一個研究,工作人員給予參加者分別參看來自布殊、凱瑞和另一位不相干人士(用作對照用途)的一份聲明。有趣的是,工作人員預先將這聲明做了手腳,當中有些矛盾之處,理論上參加者必定能夠發現出來。實驗人員十分貼心,他們還是擔心參加者察覺不到聲明矛盾之處,他們還給參加者參看一些補充資料,這些補充資料足以引導參加者發現聲明矛盾之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發現,參加者對於參看來自不支持的對象的聲明,往往能夠表現出冷靜和客觀,能夠清楚指出聲明矛盾的地方。相反,對於他們支持的候選人,他們卻失去了冷靜和客觀,也找不出聲明中矛盾的地方。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愛情是盲目的」這句說話是正確的,我們的喜好會讓我們失去理智。我們之所以能夠保持理智和客觀,原來是因為我們還置身事外,當事件和我們有關的時候,要保持理智其實十分困難。然而,人們這種心態十分危險,因為我們對於自己認同的東西會越來越認同,甚至看不出或忽略了其不好的地方。久而久之,不同立場的人會對於他們相信的東西立場更加堅定,社會會變得更加偏激和兩極。不同立場的人失去了對話的胸襟,反正我們只是喜歡和支持自己的東西,不會認同其他立場的意見,「和而不同」的社會理想也會變得空中樓閣,可惜的是,現在並沒有什麼有效的方法能夠解決這種主觀心理的副作用。  

【歷史趣聞】成功是從失敗建構出來的:諾曼第登陸戰前奏 

0
諾曼第登陸戰是二戰轉捩點,盟軍從法國曼第登陸歐洲本土,正式展開對歐洲本土反攻。然而,諾曼第登陸戰並非盟軍第一次嘗試反攻歐洲本土。1942年8月,英國派出6000多名士兵,嘗試從法國北部港口迪耶普登陸,如果這次戰役成功,這場戰役將會取替諾曼第登陸成為二戰轉捩點。但當時,邱吉爾對於如何反攻歐洲大陸雖有計劃,但畢竟沒有實戰嘗試過,所以對於計劃是否會成功有所保留。有見及此,邱吉爾那次派出的士兵都是來自加拿大和波蘭的,人數只有六千人。正常來說,對於當時勢力依然強大的德國來說絕對不足夠。更有趣的是,邱吉爾為了增加勝算,更加預先透過渠道公開要求在法國的反德國秘密組織配合這行動,一起群起反抗。這樣公開呼籲除了讓法國秘密組織聽到,德國和法國政府也能夠聽到,所以這些秘密組織知道德國政府必定會及早預防。如果他們配合政府,只會覺得失敗下場,所以沒有秘密組織願意配合。英國政府公開呼籲是十分愚蠢的,因為這樣等如將自己計劃暴露陽光之下,讓敵人能夠及早預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當英軍登陸迪耶普時,大批德國士兵早已在附近佈下嚴密關防。只有6000名的英軍自然不敵,傷亡極為慘重,超過90%英國派來的士兵在戰鬥中喪生在沙灘上。有些陰謀論者指出,邱吉爾早就知道迪耶普登陸計劃必定失敗,所以他才會主要派以加拿大和波蘭人為主的英軍前往作戰,人數只有六千人,這次攻擊行動主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滿足美國和蘇聯最近一段時間給予英國的壓力,他們希望英國能夠盡快啟動歐洲第二條戰線,減輕蘇聯東部戰線的壓力。邱吉爾利用這場戰鬥失敗經驗告訴美國和蘇聯:「我早就說現在不是反攻歐洲的最佳時機,你們不信,現在我們軍隊慘敗了,你們應該相信了吧!」邱吉爾是一個十分老練的政治家,他在之前戰役中十分重視保密工作,但竟然在迪耶普戰役中犯上公開戰略的低級錯誤,讓敵人及早準備。不管邱吉爾當時心態是否這樣,但迪耶普這場慘痛的戰役讓盟軍上了寶貴的一課,也為不久後的諾曼第登陸戰打下良好基礎,無論兵力佈置、策略、支援計劃,迪耶普亦成為了前車之鑒。任何偉大的事情都不會一次就成功,我們看見別人成功的時候總會覺得成功很簡單,但我們看不到的是別人背後曾經付出多少汗水和失敗。正如諾曼第登陸戰,盟軍戰勝德國,但之前他們在歐洲各國戰場付出了多少汗水和生命,這個更加值得我們重視,因為這些失敗正是鼓勵我繼續努力的動力,每一次失敗都是我們交的學費,總會有一天學有所成,獲得成功。  

 【心理文章】盲聽專家意見是人類的本性

0
筆者在多篇文章中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聽信所謂的專家意見,這些專家經常在不同事情發生後出來說三道四,但大家細心留意不同專家之間的建議往往互相衝突。有趣的地方是,人們腦海中本身就有自我想法,我們會選擇性接收專家意見,當專家提到一些和我們想法一致的觀點時,我們就會引用專家意見強化自己思維,說明自己是正確的。如果要參考專家的意見,筆者認為我們必須盡量參考最多專家的意見,海納百川,不能夠選擇性吸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埃默里大學神經學家伯恩斯教授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邀請24名大學生參加實驗,他們告訴參加者實驗後能夠獲得一定獎金作為報酬。針對第一組參加者,他們有兩個選擇,分別是獲得指定金額的獎金,或者透過擲骰仔的方式有機會獲得更高獎金。第二組參加者則會獲得著名經濟學家奧賽爾博士提供一點建議,對於大學生來說,奧賽爾是著名的經濟學教授,沒有人會懷疑他對經濟學的知識。奧賽爾給予學生的建議十分簡單,就是採用定額獎金,不冒任何風險。 接着,學生便需要進行一個功能性磁振造影,這儀器能夠偵測人們腦袋運作的活躍程度。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由於能夠自行選擇,他們腦海中反應十分活躍。第二組參加者由於獲得專家建議,他們大腦負責決策區域幾乎沒有運作,顯然他們已經完全信賴了專家意見,不作個人分析。這個實驗正正印證實驗人員的想法,當我們接受了專家建議,尤其是那些所謂的權威專家,很多時候會照單全收,不作思考。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一位專家提出的意見是錯誤的,但人們不由分說地接受,並將專家意見繼續流傳開去,產生擴散效應,結果三人成虎,錯誤東西變成社會主流,大家能夠想像情況會是多麼的恐怖!

【心理文章】選擇的重要?

0
生活在香港,我們近年的政治環境,讓我們覺得有選擇比一切東西都重要,但在心理學上,不少實驗告訴我們,過多選擇會導致我們出現反效果,出現選擇困難症。外國工作人員曾經研究一間公司的員工保險制度,他們發現如果參加者能夠對於保險組合內容越多選擇,參加者選擇參加保險的機會越低,因為他們不知那一個選擇才是最好的方案,猶豫未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另一個實驗由尚恩•腓特烈及一班學者進行的,他們將參加者分為兩組。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參加者能夠選擇以1000美元購買一部名牌先鋒pioneer 音響系統,還是用$700購買Sony索尼音響系統,果他們選擇後者,他們就有$300餘錢可以用作其他用途。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讓參加者選擇以$1000購買一部名牌先鋒音響系統,或者購買一部$700Sony音響系統配上價值300美元的CD組合。 結果十分有趣,購買Sony音響系統配上CD組合的參加者多於單單購買Sony音響系統的參加者。大家可能會覺得十分奇怪,其實這兩個選項內容大致相同,都是購買一部Sony音響系統,分別只是第一組參加者有$300自由消費額,而第二組參加者則被指定購買$300 CD。理論上,第一組參加者比第二組參加者自由度更大,但他們顯然因為這$300餘錢不懂如何消費而感到懊惱,所以他們貪求方便,就索性購買比較昂貴的$1000先鋒音響系統,不用多思考。 人們普遍就是有這種惰性,不喜歡過度思索,最好別人為我們鋪排好一切,不管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其實也擺脫不了這種心理。近年香港的社會氛圍,其實只是一種因為得不到而感到懊惱的心態,當然,絕對沒有選擇權利也是不理想的,如何能夠獲得一個平衡才是關鍵。

【心理文章】決鬥的傳統

0
生活在21世紀,我們很難想像人們曾經會以決鬥的形式決定正義。在古歐洲,由於法律制度未完善,當紛爭出現的時候,人們會以決鬥形式決定誰是正義一方。落敗—方往往會輕則受人唾棄,失去名聲,重則會在決鬥中死亡,或被送上斷頭台。由此可見,決鬥結果決定生死。大家可能會問:「一個人是否做事正確,怎能單靠決鬥決定呢?一個人武功較高強,就代表他必定正義嗎?」首先,這個問題有一個核心錯誤,這個世界並沒有方法能夠完全分辨出正義,即使現代法律,人們也能夠利用法律漏洞或透過聘用又高超技巧的明星律師團隊,即使做了不義事情也能夠透過技術性方法洗脫罪名。 然而,決鬥決定正義方式的確有很大漏洞,決鬥是雙方利用武力方式,誰人能夠讓對方折服,就能獲得正義名銜。如果一方身材健碩,或者平常練開武功,他們在決鬥中獲勝機會自然會大增。但他們一定是正義嗎?這當然沒有任何關係。古歐洲時期人們利用決鬥方式決定正義,無疑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誰大誰惡誰正確」例子。以下筆者和大家分享兩個關於古歐洲決戰的真實例子。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歐洲曾經發生過三次重大的金融泡沫,其中一次是密西西比公司泡沫,這間公司向大眾表達的願景是開拓法國在美國密西西比州殖民地的豐富資源,從而獲取豐厚回報。當時,不少法國人都相信密西西比公司的願景,於是購入股票。密西西比公司的話事人約翰.羅,更加在法國攝政王提出以紙幣輔助硬幣的形式,解決當時法國政府的財政困難,結果導致法國財政陷入崩潰。這件金融泡沫的主角約翰.羅就曾經參加過一場決鬥。話說他還年輕的時候,曾經喜歡了一位女生,剛巧有另一位男生同時看中了這位女生,於是兩人決定與決鬥方式,決定誰人能夠抱得美人歸。結果,約翰.羅在決鬥中勝出,他卻被另一位男生的親朋好友告上法庭,被控以謀殺之罪。最後,約翰.羅需要經歷一段流亡的時間。從這個真實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在古歐洲時代,決鬥使用面可以很廣,但決鬥結果未必為官方採納,否則,約翰.羅也不需要因為決鬥殺人而逃命。 第二個例子發生在路易十四年代的法國。有天,一位伯爵夫人發現伯爵在睡夢中離世,但伯爵親戚認為伯爵是被夫人謀殺的,並指控伯爵夫人一直對伯爵不忠。一位伯爵親戚名叫辜彭更加表示要求和伯爵夫人進行一場決鬥,由於伯爵太太是一位女性,她獲准找一位替身代表自己決鬥。但這可難為了伯爵太太,大家都知道,決鬥以生死定輸贏,又有誰人會甘願為伯爵太太冒上生命的風險呢?幸好,這時候有位只有16歲的勇士表示願意代表伯爵夫人出戰,原來這位勇士本身也是一位白爵,他的爵位正是伯爵夫人封賜的,所以他對伯爵夫人十分敬重。決鬥前,大家都認為這位只有16歲的年輕人不會夠作戰經驗豐富的辜彭打,但是在決鬥過程中,由於辜彭出現了失誤,從馬上墮下,結果被這位年輕的白爵殺死。伯爵夫人也因此洗脫了殺夫的嫌疑,重新獲得了名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從這兩件事來可見,決鬥根本是一場賭博,伯爵夫人作為一位女生,本身就不夠邀請他決鬥的男子打,但她能夠邀請其他人代替自己決鬥,無意就是將自己的聲譽和性命交托別人身上,當中和伯爵死亡事件完全無關。即使伯爵夫人勝出了,重新獲得了名聲,但她是否有殺死白爵,至今依然是一個謎團。時至今日,尋求正義的方法依然不斷更新,例如透過法律和談判等方式,人們希望利用更有理據的方式尋找真相,但筆者相信這個世界是沒有絕對公平和正義的處理方法,有人的地方就必定會有私心,人們總不會打開肚皮讓別人看清自己的一切,結果總有人利用制度漏洞為自己謀取福利。話雖如此,我們不能因此而鬆懈對自己的要求,因為畢竟我們每個人是對自己交代,並不是對他人交代。如果我們做了一些壞事,受到自己良心責備才是最大的懲罰!

【心理文章】如果想坐順風車,著什麼顏色衣服最容易成功呢?

0
這篇文章是關於顏色心理學,人們對於不同顏色有不同感覺,如果我們懂得利用顏色配合我們目的,將會事半功倍。社會心理學家蓋根教授曾經進行一個實驗,他邀請了5名20多歲的女生在公路上截車,他想看看女生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較容易獲得別人幫助。在這實驗中,女生分別穿着黑、白、紅、藍、綠色的衣服,以下是女生穿着不同顏色衣服時,司機願意停車的機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黃色: 9.6% 紅色: 9% 白色: 7.12% 藍色: 6.69% 黑色: 5.98% 綠色: 5.2 8% 工作人員更加特意留意男性司機對於女性身穿不同顏色衣服的反應,以下是司機願意停車的機率: 紅色:20.77% 黃色:14.89% 藍色:14.11% 白色:13.98% 簡單來說,在公路上,紅色和黃色衣服最能夠吸引司機眼球,司機也會較願意停車提供協助。黃色和紅色算是鮮艷顏色,能夠吸引別人注意,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交通路牌和危險告示都是以黃色和紅色為主的,其實就是投其所好,關顧人們心理設計出來的。相反,在黑色的公路上,黑色和綠色這些陰沉的顏色,相對呈保護色效果,既不易被人發現,這種深沉的顏色也會讓人有種不安和危險感覺,大大減低其他人願意停車協助的機會。

【勵志故事】最後一口水

0
有天,探險隊在荒島迷路,他們已經在森林中探索了幾天,但仍不成功。他們身上的食水和食物越來越少,身體也越來越虛弱,如果他們不能盡快找到救援,很快就會虛脫而死。 探險隊終於只餘下最後的一口食水,這時探險隊其中一位成員跟首領說:「我認為這口水應該由首領你飲,因為你要繼續帶領我們尋找出路,你必須維持健康體魄。」 另一位組員不同意說:「你看那位身體十分虛弱,躺在一旁的隊員,如果他不喝這口水,很快就會死去,我們能夠見死不救嗎?」 另一位組員說:「我不同意,我認為應該將這口水交給最年輕的隊員喝,他還年輕,前途無可限量。相反,我們已經垂垂老矣,我們應該將機會留給年輕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時候,首領終於開聲說:「我們都不會享用這最後一口水,我已經決定將這口水給誰喝了。」這時,所有隊員都望着首領,等待他的決定。首領站起來,並將最後一口水取到探險隊唯一一隻信鴿前,並看著信鴿將水渴光。首領說:「這隻信鴿是我們唯一的希望,牠能夠將我們還生存的消息傳遞出去,讓援兵能夠盡快找到我們。」信鴿喝了水,回復了體力,再次振翅高飛。果然,在最驚險的時候,信鴿帶來了救援隊伍,救回所有探索隊隊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資源極缺乏情況下,資源分配不應該以權力多寡、地位高低、年紀長幼而決定。反而,我們應該冷靜分析什麼因素是讓我們獲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將資源集中於提供給這關鍵的人和事,以便扭轉劣勢。大家細想一下,如果首領不是將最後一口水交給信鴿,而是分給其他人,最後探索隊員也會一一因為缺水和缺少糧食而死亡。一口水並不能讓探索隊長期維生,一隻信鴿卻足以救回整隊探索隊的生命。

【心理文章】專家其實也會受錨定效應影響

0
經歷這次疫情,筆者學識一樣東西,很多專家都不是真正的專家。或者這樣說,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真正的專家,專家們提出的意見可以互相矛盾,他們只是憑藉自己的學歷和地位,提出一些正常人也能夠提出的建議。有趣的是,專家們有光環效應(聚光燈效應) ,人們普遍會相信專家的意見,以訛傳訛,讓專家說的東西變成「真理」。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葛瑞格利•諾斯克萊福教授曾經進行一個有趣的實驗,工作人員邀請當地一班房地產專家參加實驗,理論上他們長期在這個行業中工作,他們對於當地樓價浮動十分清楚。工作人員讓這班經紀參看一些房子,並給他們一些參考房價。工作人員將經紀分為四組,每組參加者獲得的建議售價各有不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第一組參加者: 119,900美元 第二組參加者: 129,900美元 第三組參加者: 139,900美元 第四組參加者: 149,900美元 然後,工作人員要求這些房地產專家按即他們的專業意見就這些物業進行估價。結果如下: 第一組參加者: 119,900美元,估價為111,454美元 第二組參加者: 129,900美元,估價為123,209美元 第三組參加者: 139,900美元,估價為124,653美元 第四組參加者: 149,900美元,估價為127,318美元 簡單來說,這些經紀之前參看的物業估值越高,他們自己也會作出較高的估值。這些所謂的房地產專家其實也是受到參考價格的影響,不單是憑藉他們的專業知識作出判斷。不過,大家也不需太灰心,這個實驗還有後續,工作人員邀請一些全無房地產經驗的參加者進行估價,他們的估價的確比專家誤差更大。所以,專家有專家的意見,我們不妨一聽,但大家可不要盡信專家意見,因為其實他們也是會受到一些日常生活接觸到的資訊所影響。

【心理文章】我們對於一些會構成危險的東西會格外留意

0
根據美國印地安納州普渡大學一個研究顯示,人們對於一些會構成危險的東西會較留意,這是大腦保護我們的一個自然機制,不需我們額外投放專注力也會自己執行。首先,工作人員給予參加者一個九宮格,除了中間格子為空格外,其餘八個格子都會放置一張動物照片,其中七張照片是屬於一種比較溫馴的動物,例如羚羊,餘下的那張照片則是屬於一種比較兇猛的動物,例如獅子。工作人員想了解一下參加者酉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發現那隻較危險的動物。結果如工作人員所料,參加者很快便能夠找出對他們有機會構成危險的獅子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這個實驗中,大部份格子都是以溫馴的羚羊作為照片,只有一格是兇猛獅子,但這一格足以引起我們大腦警戒心,我們很快就找出局牠的存在,這就是大腦的自我保護意識機制,對於我們日常安全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並不需要特別啟動這種保護裝置,牠也不會額外花費我們的專注力。日常生活中,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廿四小時運作,例如我們在街上看見紅綠燈,看見紅燈的時候自然會停上腳步,過程中不用刻意思索。又例如我們看見前路有修路牌,自然會繞路而行。又例如我們看見天上一片烏雲,就會帶上雨傘出街一樣。一切理所當然,背後就是我們的大道發揮着作用。 大家可不要看小這種自我保護機制,因為我們每天需要處理的資訊繁多,有研究顯示我們一天需要接收超過174份報紙的資訊量,如果我們沒有這種自動化機制,相信我們大腦必定超出負荷,無法抽出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進行決定,嚴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

【勵志故事】別人好像總是跟我對着幹,怎麼辦?

0
有天,小孩子哭着回到家中跟父親說:「爸爸,同學都好像十分不喜歡我,他們經常會取笑我、排斥我,甚至留難我,我真的十分不開心。」爸爸說:「我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成為眾人的開心果,你願意一試嗎?」孩子聽到父親能夠解決自己的朋友關係,當然願意嘗試。 這時候,爸爸取出了一盤水,然後跟孩子說:「這裡有一盆水,請你嘗試用手將水撥向左右兩邊,如果能夠將盤中間部份變成沒有水,這代表你成功了, 世界上所有人都會喜歡你。」小孩子聽到父親這樣說,就認為十分簡單,他就將雙手放進盤子裏,嘗試將手左右將水撥開。有趣的事情發生了,當小孩子雙手將水撥開後,水很快又會重新透過手的罅隙和兩側重新匯入,無論小孩子多麼努力,盤子沒有一個位置是沒有水的。最終,小孩子放棄了,他知道沒有可能用手將水撥開,然後阻止水再次匯合在一起。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爸爸跟孩子說:「從這個實驗,你明白世界上很多東西是我們不能控制的,就算你多麼努力將水撥開,水依然能夠透過手中縫隙和側邊位置重新匯合。我們要接受世界上的不完美,這些不完美的地方也是讓我們生活有趣的原因。我們不能改變客觀事物,卻能夠改變應對心態,例如當你嘗試撥開水的時候,抱着玩耍的心態,一切會變得輕鬆。當我們用樂觀態度面對,樂天精神也會讓其他人感動,他們自然會對我們採取樂觀的態度。如你提到,你在學校經常會遭受其他同學欺負,你不妨由明天開始,由回到學校一刻起便展露笑容,不管對方是好朋友,或是毫不相識的陌生人,如果有能力的話更加在對方有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相信很快你就會成為學校的活寶貝。」 小孩子明白這個道理,由那天起他回到學校便抱著落觀的態度應對,別人對他的態度也果真漸漸改變了,他成為了眾人朋友。一盆水的遊戲讓小孩子悟出了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

【心理文章】能量飲品的魔法

0
有天,聰明的商家發明了「能量飲品」,這種神奇的飲品有着魔法般,能夠讓人們短時間內恢復體力,腦筋轉得更快,對於不少需要體力勞動和燃燒腦力的朋友來說,能量飲品是很誘人選擇,畢竟大家都希望能夠盡快回復能量應對挑戰。能量飲品銷量越來越高,漸漸引起傳統軟飲料生產商的注意,連可口可樂也推出「魔爪」品牌能量飲品,可見這個市場的潛力。但如果筆者告訴大家,能量飲品只是安慰劑效應,大家會相信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所謂安慰劑效應,意思是我們對於某產品的功效認可只是由我們心理想法引致的,一樣產品是否有用在乎我們心態上覺得它是否有用。外國心理學家曾經給予參加者服食一粒普通的藥丸,並告知他們這是止痛藥,結果發現服食了「止痛藥」的參加者認為自己耐痛能力會較強。心理學家丹·艾瑞利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個實驗和解難遊戲有關。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會給參加者享用一款普通飲料,然後讓參加者進行一個解難遊戲。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會先給參加者享用一款名叫SoBe的能量飲品,工作人員杜撰出一份看似專業的專業文件,說明這款能量飲品能夠如何改善和提高人們的解難能力。參加者在享用這款能量飲品後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解難題目。結果發現,享用了這款能量飲品的參加者,他們的解難能力遠高於第一組參加者,這實驗告訴我們,只要經過權威認定的普通產品,也能夠飛上枝頭變鳳凰,變成能夠點石成金的神仙品。 安慰劑效應是歷久不衰的心理法則,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安慰劑效應影響,在疫情期間,一些藥物只要出自某些專家口中,這些藥物即使沒有經過專業驗證和數據支持,也會被人們一掃而空,這些藥物彷彿變成了神丹妙藥。說實話,如果這些藥物真的是那麼神奇,相信疫情早就消失,不會揮之不去。不過,安慰劑效應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反正人們覺得某樣東西有功用,能夠讓他們心中得到一點慰籍,目的已經達到了。

【歷史趣聞】惡魔體內的一股清泉:斯佩伯爵號的司令漢斯·朗斯多夫

0
提起二戰的德國軍官,相信大家都會不懷好感,因為他們釀成一場造成全球數以千萬計的人失去生命的戰爭,但有位德國海軍司令卻得到不一樣的待遇,就連當時的英國人也對於這位司令報以三分敬意,他就是斯佩伯爵號的司令朗斯多夫。 斯佩伯爵號是德國二戰中其中一艘表現最出色的戰艦,在朗斯多夫指揮下,這艘戰艦來去無蹤,英國政府需要調動大量的戰艦尋找她的影蹤,但遍尋不獲。偶爾,斯佩伯爵號會忽然出現,並對於一些盟軍船隻發動攻其不意的攻擊。攻擊過後,她又會消失在大海當中。斯佩伯爵號攻擊力很強,經常會擊沉一些英國商隊,二戰期間她起碼擊沉9艦盟軍船隻,但朗斯多夫嚴守人道主義,每當他擊沉一些敵國船隻後,必定會派出人員搜救戰俘,並安排戰俘在艦隊中獲得照顧。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德國集中營,落入德國手中的戰俘都會受到無情的對待。但被朗斯多夫抓著的戰俘卻被以禮相待,因此獲得了敵人的敬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強者總有遇上困難的時候。1939年,英國成功發現佩斯伯爵號在南美洲附近出現,於是派出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對佩斯伯爵號發佈瘋狂攻擊。佩斯伯爵號雖然十分英勇,但雙拳難敵四手,佩斯伯爵號船身多次被英國戰艦擊中,朗斯多夫將斯佩伯爵號駛進當時南美洲的中立國烏拉圭,打算避避風頭。正常來說,任何國家都不應在中立國發動襲擊,但如果某個國家軍隊進入中立國,他們只有二十四小時能夠補充軍備或物資,其後必須離開。當時佩斯伯爵號受到嚴重損毁,維修需要一個星期才能完成,於是朗斯多夫向烏拉圭當局請求延長停泊時間。但烏拉圭政府不同意, 並命令佩斯伯爵號需要在72小時內離開。事實上, 本身中立國只能停泊二十四小時,烏拉圭已經作出了一定讓步。朗斯多夫知道如果受了嚴重損毀的佩斯伯爵號這時離開烏拉圭,必定會被埋伏在港口外面的英國戰艦擊沉,作為一位愛國戰士,他決定與這艘戰艦共存亡。在這艱難時候,他依然沒有忘記和他同生共死的船員,他在烏拉圭安排船員即場解散,以免無謂犧牲。然後,他駕駛著戰艦離開烏拉圭,並將船隻引爆炸藥自沉。 結果,佩斯伯爵號並不是被英軍擊沉,而是被德國人自己弄沉, 朗斯多夫為德國和這艘戰艦留下了最後的尊嚴。 其後,朗斯多夫被救回,並安排在當地一間酒店休息。但朗斯多夫作為一位忠心的軍人,他明白自己沒有將司令角色做好,讓佩斯伯爵號以自沉告終,他十分自責,在酒店內寫下遺書,勉勵其他德國士兵奮勇作戰報效國家,然後便開槍自殺。朗斯多夫有着高超的軍事戰略技巧、愛國情懷、對敵人的寬容,以及對同伴關顧之情,相比當時德國納粹主義官員的殘暴行為可算是一股清泉。難怪,當時不少英國的軍官提起朗斯多夫,也會肅然起敬。聽說在朗斯多夫舉殯那天,一些英國軍官偷偷前往致敬,送別這位偉大的這位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