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最緊要氣勢 

1
邱吉爾談一戰 目錄 上一章:施里芬計劃及第一次馬恩河戰役  下一章:勇敢的小伙子比利時 做人和做事最緊要有氣勢,有時我們實力未必如人,但如果我們能夠在對手面前表現從容自若,甚至有少少虛張聲勢,或許能夠讓對方感到不安,甚至會在和我們比試過程中出現退縮情況。1914年8月28日,英國為了打擊德國的銳氣,決定派出戰艦攻擊德國黑爾戈蘭灣。  戰鬥發生時,黑爾戈蘭灣正捲起一陣濃霧,戰爭雙方都看不清對方軍隊佈置,英國貝蒂將軍知道英軍正在德國主場,他們「不成功,便成仁」,所以他不理峽灣內德軍佈置了水雷和德國潛艇威脅,鼓起勇氣指揮着艦隊對德國進行瘋狂攻擊,甚至深入峽灣深入位置。英國軍隊知道自己沒有退路,畢竟現在自己身在對方地盤,他們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要生存就要將峽灣內的德國戰艦全都打敗。沒有選擇讓人們能夠更加堅定信心,英國軍隊戰意十足,結果將德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英國在這場戰役中受傷人數只有40人左右,但德國身受重傷士兵超過200個。德國在這場戰鬥中最少損失了一艘戰艦,英國所有船隻皆能全身而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更有趣的是,英國士兵在擊沉德國戰艦後,他們並沒有對那些墮海的德國士兵視而不見,他們救回1000多名德國士兵,並將他們帶回英國。這場戰役對於德國來說構成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自從一戰以來就希望透過強化自己海軍力量,挑戰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但在這場戰役中,德國慘敗,而且更有超過1000名士兵成為了戰俘,難怪當時德國海軍元帥馮·提爾皮茨提到這場戰役時說:「8月28日的那天戰敗對我們來說是災難性的。從此之後,德國皇帝不願意再見到有這樣的損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皇帝日後對於海軍限制多了很多,任何海軍大型活動都必須要預先得到他的批准,這大大限制了德國海軍部署自由。」這場戰役導致德國皇帝親自處理日後海軍調度,可見德國在這場戰役中敗筆對於德國來說帶來多麼大的羞辱。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英國在這場戰役中獲勝其實很大部份原因是好彩。一場濃霧導致英國戰艦能夠安然避過德國岸邊的炮台陣。但筆者覺得更重要的是,英國軍隊知道自己在別人主場未必佔着上風,但他們在發動攻擊時完全沒有展露出被動姿態,反而主動出擊, 當敵人出現劣勢時,他們甚至充當「救世主」角色,為敵人提供援助,將戰俘救回英國,這種氣勢足以讓德國軍隊折服,落荒而逃,德國從這場戰役體會到英國海軍厲害,日後戰役也會對英國海軍忌諱三分。筆者認為英國在這場戰役中勝出的原因一大部分由於他裝出來的氣勢,大家不要挑戰英軍的氣勢是否虛張聲勢,反正他能夠欺騙到德國士兵,足以証明他計劃成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在戰爭過程中,雙方對於彼此沒有可能有全面了解,大家都是抱着估估下心態,只要其中一方表現比較堅定和有自信,要騙到對方其實並不困難。我們日常做事也一樣,我們未必懂得工作上的每一件事,但我們只要維持着不慌不忙,處變不驚態度,已經足以讓其他人感受到我們的「專業」。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教大家「走精面」做空心老倌,英國之所以能夠在這場戰役中獲得勝利,他也是有着一定軍事實力,虛張聲勢和運氣只是進一步增加勝出的機會,大家切勿本末倒置,以為懂得扮野便能夠輕鬆取勝,這世界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  目錄 上一章:施里芬計劃及第一次馬恩河戰役  下一章:勇敢的小伙子比利時

【勵志文章】你都是樓面,為什麼不能做呢?

0
勵志文章 大家有沒有試過在酒樓吃飯的時候,正當我們想點菜的時候,我們舉起手,希望站在附近的工作人員能夠協助。「你好,我想點菜。」這位工作人員馬上擺動雙手,說:「這不是我的工作,請你找那些身穿黑色衣服的工作人員。」由於這時你已經很肚餓,加上之前已經等待了很久也沒有酒樓工作人員招呼,所以你怒火三千丈,這位無辜的執枱員成為了你憤怒的炮灰!「你既然在這間酒樓工作,為什麼不能協助我下單呢?」 另一個例子,我們看見警察正在巡邏,我們看到街道兩旁泊滿一行行違泊車輛, 十分影響我們過馬路的安全,我們不禁想:「這些警察只是悠閒地巡邏,為什麼他們不把握時間抄牌,好讓這些車主不要再違例泊車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如果我們曾經有以上兩個疑問,這證明我們對於團體分工重要不太理解。大家想像一下,如果全香港警察在執勤時只要有一刻空閒都在抄牌,無疑會對違泊車主帶來沉重打擊。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警察職責是什麼呢?難道警察的存在只是為了處理交通違泊嗎?如果我們要求警察在巡邏時看見違泊車輛都要積極執法,不容許漏網之魚,那麼他們的專注力或許只會集中在違泊車輛上,這樣他們可能會疏忽了一些不法分子、遺漏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士。更重要的是,當他們每分鐘都專注工作,很快就會出現工作疲勞,當一些突發事件發生時,他們的應變能力必定會大為降低。警察執勤時不同崗位有不同分工,有些隊員負責抄牌,有些隊員負責巡邏及觀察四周有需要幫助的人士及監視違法分子;有的則參與其他案件偵查工作;有了細緻分工,不同成員就能夠各司其職,將自己領域工作做好。當我們看見巡邏中的警察在違泊車輛旁邊經過毫無動靜,我們千萬不要責怪他們偷懶,這正是分工的結果。而這些警察正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職能的主要工作上。 回到酒樓,工作人員通常分為餸菜員和點餐員。餸菜員負責將菜式由廚房送至客人面前。點菜員則負責為客戶下單,兩者權責分明,這樣明確分工能夠有效增加工作效率。如果沒有這分工,工作人員互相推卸責任,大家都認為工作和自己無關。社會上人們各司其職,擔當不同崗位,只要我們都將自己工作做好,整個團體就會能夠有效率地發展。當我們看待別人工作時,不應簡單下判斷,而需要從團體整體方向思考,同時尊重每個崗位的工作。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施里芬計劃及第一次馬恩河戰役 

1
邱吉爾談一戰 目錄 上一章:妥協 下一章:最緊要氣勢 今天和大家分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其中一場最重要的戰役:馬恩河戰役。馬恩河戰役重要在於它扭轉了德國入侵法國勢如破竹的氣勢,英法聯軍雖然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但他們卻成功守着法國首都巴黎。更重要的是,他們成功打擊德國士氣。馬恩河戰役由1914年9月5日開始,9月12日結束,一共打了七天,無論德國和法國都損失超過20萬名士兵。  說實話,英法聯軍能夠在這場戰役中幸保不失,甚至獲得輕微勝利原因在於德國在執行施里芬計劃出現一些錯誤,部份將令將領出現違背軍令,私下進攻,導致軍隊未能發揮最佳實力,戰鬥力下降。自從一戰從1914年8月4日開始,德國入侵法國,代表德國的將領小毛奇一直沿用在一戰前德國總參謀長施里芬制定的入侵計劃,由於德國位於俄國和法國中間,施里芬知道如果戰爭爆發,德國很有可能需要同時應付俄國和法國。施里芬認為由於俄國版圖遼闊,士兵分散,他們集結軍隊需要較長時間,根據施里芬預計,俄國需要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夠集結軍隊對德國發動攻擊。相反,由於法國版圖較少,軍隊較為集中,只需要一個星期便能夠組織軍隊抵抗德國,所以德國在入侵法國時應該採取速戰速決策略,施里芬希望在六個星期內攻陷巴黎,迫使法國投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簡單來說,施里芬計劃希望調動大部份德國軍隊在短時間內向法國發動攻勢,迫使法國投降。待法國投降後,德國回調軍隊應付俄國的戰鬥。由於法國和俄國集結軍隊需時不同,施里芬利用這特性讓德國能夠同時應付兩個軍事強國。德國將軍小毛奇將當時八分之七兵力佈置在法國戰線上,只留下八分之一兵力應對俄國。根據施里芬計劃,由於俄國需要一個月時間才能夠集結軍隊,即使只有八分一軍隊駐守俄國邊界,德國防守能力依然游刃有餘。德國雖然在南方法國邊境有強大兵力,但小毛奇知道法國不是省油的燈,所以他們決定根據施里芬計劃從法國西部集中進攻,過程中需要穿過比利時。德國這個進攻路線比較迂迴曲折,需要經過中立國比利時,即使法國曾經有想過德國會採用這方法進攻,但估計德國未必有膽進攻中立國,因而疏於防範。  在馬恩河戰役爆發初期,德國氣勢如虹,英法聯軍節節敗退,在最差的情況,德國士兵甚至能夠抵達巴黎城外20多公里,士兵能夠看到艾菲爾鐵塔!這時候,大家都以為法國危在旦夕,即將失守。意外總會在預期之外發生,當時小毛奇收到來自德國北部軍事情報,表示德國對付俄國戰事出現失利,情報甚至指出俄羅斯士兵調動比想像中快,很快便會將當地德國士兵一網成擒,情況十分惡劣。這時候,德國面對兩難局面,德國絕大部份軍隊正氣勢如虹地攻打法國,看起來很快便能完成任務。但同時,小毛奇收到北方告急戰況,這時候他做出了在這場戰役中其中一個最嚴重的錯誤,他調動正入侵法國軍隊的其中20%兵力前往東部俄國戰線,確保德國北方軍事實力能夠應付俄國的戰事。由小毛奇調走南部軍團一刻起,他已經背離了施里芬計劃的關鍵點,就是需要將絕大部份軍力在戰爭初期用於入侵法國,好讓法國抵抗不了,器械投降。現在小毛奇調走南部兵力,明顯就是減少了德國在當地對法國入侵的戰鬥力,這直接導致德國未能夠在短時間內征服法國的重要原因。更可笑的是,事後發現當時小毛奇收到關於俄國情報是錯誤的,當時德國北部士兵甚至還未看見俄國軍隊蹤影。小毛奇的決定告訴我們處理危急情況變通是需要的,但千萬不要亂石投林,尤其需要採用方向性策略變更時要加倍考慮,否則有機會前功盡廢。小毛奇利用施里芬計劃,但卻沒有遵守施里芬計劃調動軍隊,沒有正確的投入,自然不會有正面的結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讓事情更糟糕的是,當時德國其中一隊軍隊將領沒有嚴格遵從小毛奇指令,他為了建功心切,擅自偏離既定的作戰路線,對法國發動攻擊。積極進取本身是好事,但這位將軍沒有考慮德國士兵入侵法國舟車勞頓,已經出現疲態,但依然命令士兵勇往直前,不准後退。士兵是活生生的人,即使他們遵從軍令,但他們身體未能負荷,面對有主場之利的法國軍隊,顯得不堪一擊。小毛奇沒有遵從施里芬計劃和德國軍隊軍領軍令執行出現落差是導致德國在馬恩河戰役中戰敗兩個關鍵原因。這場戰役對一戰來說十分重要,它結束了德國對於法國勢如破竹的攻勢,接着兩國戰爭呈膠著狀態,變成漫長的戰壕戰。  施里芬計劃本身能夠利用俄國和法國調動士兵所需不同時間,讓德國能夠同時應付兩條戰線,德國將領小毛奇雖然跟從這個作戰策略,但卻沒有細心思考這個計劃的核心是需要調動大部份德國軍力先用六星期攻陷法國,然後再將軍隊調至北方抵抗俄國。小毛奇對於施里芬計劃一知半解,在戰爭中誤聽北方俄國的情報,將南部20%兵力調至北部,導致軍隊兵力分散,未能夠一口氣打敗法國。當軍隊來到北方時發現俄國根本尚未集結成勢,白白浪費了南部珍貴的兵力,形成輸雙重的局面。馬恩河戰役告訴我們,當我們制定周詳計劃時,嚴格執行是讓計劃成功的關鍵。當然,如果在執行計劃中出現一些錯誤或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也是需要作出相應調整,但關鍵是我們需要確保我們接收到的資訊是正確的。否則,我們就會如小毛奇一樣,錯誤收到俄國情報,因而修改作戰計劃,導致德國兵力分散情況下,需要同時應付兩個強國,最終導致失敗收場,失去短時間內征服歐洲本土大陸的機會。  目錄 上一章:妥協 下一章:最緊要氣勢

【勵志文章】再談「專家」

0
勵志文章 由於疫情,越來越多「專家」出來表達意見,結果導致專家謠言滿天飛,專家論點互相矛盾,讓人們聽得一頭霧水。更可怕的是,一些沒有主見和分析能力的人更加會將專家說話左傳右遞,造成不必要恐慌。說實話,羊群心理和以訛傳訛是人們正常反應,當一些專家提出一些不盡不實的論調時,聚光燈效應有可能會將他們錯誤的論調變成真理,導致嚴重後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說回這些專家,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專家,是因為他們在某些項目上有豐富才能。然而,他們專長的項目未必和他們發表意見的話題有任何關係。例如一位科學家在物理學十分出色,甚至取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無可置疑是物理學專家。但是,大家能夠說他是病菌學的專家嗎?如果他在疫情期間,發表一些和防禦疫情有關的論點和方法,大家認為他說的內容會和普通人有所分別嗎?說實話,由於他專長是在物理學,不是細菌學,所以其實他對於病菌的認識未必比你和我多,但由於他是某方面是專家,甚有名氣,所以人們都會認為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都會願意聽他意見,即使他發表和自己專長學科無關的意見,大家也會視為真理。 更可怕的是,這位物理學專家自己也真的相信自己說的關於細菌學理論是真理,當中有可能是因為他身邊人阿諛奉承、或者因為他們在專長學科中建立了強大的自信和心理質素,認為自己無所不能,造成心理膨脹。當這些專家真心認為自己說的內容沒有錯誤,他們表達的時候就會更有自信,也會讓更多人信服,但其實這一切都很可能只是幻象,筆者姑且稱這為「假專家現象」。要破解「假專家幻象」的迷思,我們作為聆聽者,首先要在聆聽時候將對方身份和地位看輕一點,不要先入為主假定對方在某些方面有才華就代表他們說的都是金石良言。然後,我們不妨聆聽多一些不同意見,看看彼此是否有矛盾。更進一步,我們不妨自行就這些論點作出辯證,例如我們聽到某些專業意見時,不妨送反思維,嘗試在對方角度挑戰這些論調,看看當中是否有破綻。現代資訊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更加容易接收到不同的資訊,「專家」提出的意見也能夠從四方八面進入我們耳中,我們必須要更加清醒頭腦,不要輕易動搖,最重要是多一點看書和跟別人溝通,強化自己知識層面,這樣大家就能夠「百毒不侵」了。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妥協 

0
邱吉爾談一戰 目錄 上一章:為什麼邱吉爾縱容德國間諜在英國工作? 下一章:施里芬計劃及第一次馬恩河戰役  人越大,我們便會發現自己能夠掌握的事情越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裡,我們必須學懂和別人妥協,有時候我們肯定自己方法才是正確的,如果聽從別人意見將會導致嚴重後果,但如果對方權勢和地位比我們高,或者對方掌握着主流意見,我們便不得不作出妥協,遵從對方做法,以免在團隊中製造另類紛爭,影響大局。  1914年前,德國早已磨刀霍霍,發展軍備。在海軍方面,德國設計出毛奇級戰艦,這戰艦比英國戰艦採用更加堅固甲板,配備近先進大炮,在日後戰爭中必定會對英軍構成威脅。冰封非一日之寒,英國海軍早已知道發現毛奇級戰艦的厲害,他們也派出大量的海軍對毛奇級戰艦格本號進行蹤跡。在一段時間,格本號處於英國戰艦攻擊範圍內,由於英國軍力較強,如果當時英國主動對格本號發動攻擊,很大機會能夠將格本號擊沉或者造成嚴重損害。由於英國當時尚未正式和德國宣戰,德國也未有攻擊英國的行動,所以當時英國並沒有正當理由對於格本號發動攻擊,即使他們知道這艘戰艦在日後大戰中必定會對自己做成重大的傷害。英國人的理性告訴自己:「我們應該盡快向格本號發動攻擊,以免她在日後戰爭對我們構成重大傷害。」英國海軍一直跟蹤格本號至1914年8月4日,這時候英國政府已經決定在當天晚上午夜對德國發出對宣戰宣言,也就是這天午夜開始,德國正式成為英國敵人,雙方軍隊會互相交火。這時候,英國海軍向上級請示,能否對格本號先下手為強,發動攻擊。可惜的是,英國內閣當時為了英國形象,不想「未宣戰先攻擊」,結果堅定不移地拒絕海軍要求,結果,英國海軍只能眼巴巴看著格本號消失在海平線,然後在一段時間內失去她的蹤影。當格本號再出現時,果然在戰鬥中對英軍造成嚴重傷害,擊沉了數艘英國戰艦。格本號的攻擊力有多厲害?她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唯一倖存的戰艦,一直服役至1950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我們知道某東西會對我們構成威脅,但我們卻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將他們在初段時間解決,我們應該如何自處呢?說實話,筆者完全明白英國內閣拒絕提早攻擊格本號的原因,畢竟當時英國和德國並未正式宣戰,如果英國先對德國發動攻擊,本身一場區域性戰爭變成世界大戰,而且發起戰爭的罪名會由英國承擔。有時候,面對這些兩難局面,我們心中難免會有點洩氣,畢竟對方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只需要多行一步,就能夠將日後危機解除,但由於各種客觀因素,為了大局着想,我們必須權衡厲害,接受事情未必像我們想像般推演。學會妥協是一種藝術,妥協是為了長遠減輕損失的讓步,我們不妨將這些讓步視為未來成功的跳板,將自己心態一轉,積極面對。  目錄 上一章:為什麼邱吉爾縱容德國間諜在英國工作? 下一章:施里芬計劃及第一次馬恩河戰役 

【勵志文章】夏蟲不可語冰

0
勵志文章 話說,筆者有位同事和一位合作夥伴發生嚴重的言語衝突,他們在WhatsApp 群裏刀光劍影,彼此毫不留情。筆者覺得十分奇怪,因為那位夥伴一向給筆者印象都是不聰明的,甚至可以說是有少少「蠢」。所以,當筆者見到同事跟這位顆伴竟然為着一些正經事鬧得刀光劍影,一來筆者覺得妙趣橫生,二來筆者覺得自己同事枉花了用神,因為即使和對方罵得面紅耳熱,但對方其實並不理解自己的論點,筆者甚至認為夥計連同事正在生氣也不知道。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於是,筆者就私訊這位同事,跟他說:「我看見你和那位夥伴正在刀光劍影,但我想對方完全不明白你正在說的東西,他甚至連你正生氣也察覺不到,你不如省回一點力氣吧。」接着,筆者說了一些例子,證明這位夥伴真的不明白同事的意思。這位同事終於說:「你真厲害,剛才也有一些同事私訊我,希望調解這場紛爭,但也不能說服我。但你從一個全新角度讓我思考,讓我折服。」接着筆者跟這位同事說:『這就是夏蟲不可語冰』的道理。一些蟲子春天出生,過了夏天便會死亡,牠們一生並沒有經歷過冬天,所以你對着這些蟲子提到冬天白雪紛飛十分寒冷的天氣是很可怕的,其實對於這些蟲子來說並無半點感覺,因為他們一輩子也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天氣。這就和我剛才提到當你跟夥伴爭論時,他甚至連你正在生氣也感受不到,你更加不用期盼他能夠在過程中明白你提到的道理,即使你怒火三千丈,他還只是訴說着自己的觀點,因為他根本不明白你。結果,你越來越生氣,他越不明白你,結果形成彼此之間的矛盾。」 有時候,當別人有分歧的時候,我們不要期望對方會明白我們,畢竟我們有著不同的成長和生活背景,大家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有時候別人永遠都想不到我們的想法,如果我們因此大發雷霆,生氣和受罪的只有我們,大家不會覺得很蝕底嗎?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為什麼邱吉爾縱容德國間諜在英國工作? 

2
邱吉爾談一戰 目錄 上一章:時刻保持警戒心 下一章:妥協  邱吉爾擔任內務大臣的時候,曾經訂了一個規矩,他有權查閱任何他認為對國家安全有威脅人士寄出和收到的信件。這個做法只有少數人知道,讓邱吉爾能夠暗中獲得很多情報,知道德國間碟對英國有多少了解。戰爭時期,敵對雙方都會在對方國家安插很多間諜,或收買當地官員為自己所用。邱吉爾通過查看可疑人物信件,在戰爭前幾年已經洞悉德國間諜的資料和平時傳遞訊息的內容。有趣的是,邱吉爾沒有馬上將這些德國間諜拘捕,而且讓他們繼續在英國執行任務。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這樣做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為免打草驚蛇。如果邱吉爾將德國的間諜逮捕,當然能夠懲罰這些當間諜的人。但對於德國來說,犧牲一些間諜,他們還能派出千千萬萬間諜代替其任務,當新間碟來來到英國的時候,邱吉爾便斷了資訊鏈,需要重新征查誰是間碟。相反,現在邱吉爾已經知道間諜身份,也知道他們掌握英國甚麼情報資訊,邱吉爾能夠從中作梗,將部份機密內容抽走,好讓德國不會知道英國絕密情報。最重要的是,德國和間諜一直蒙在鼓裏,他們以為自己一直溝通暢通無阻,並沒有人發現。邱吉爾這種方法,正是「悶聲發大財」。第二,邱吉爾並不是無止境地容許這些間諜獲得英國情報,在一戰差不多爆發的時候,邱吉爾下達命令將這些間諜一網成擒。這時候由於時間緊急,德國必定會反應不切,在戰爭關鍵時刻失去情報網絡的支援。  目錄 上一章:時刻保持警戒心 下一章:妥協 

【勵志文章】將自己想像成為潛在對手

0
勵志文章 經常聽到人說,我們要啟發創意,就要從多角度思考,希望自己能夠像八爪魚般,將爪伸得越遠越好,從而想到多方面的點子。對的,多角度思考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能夠將我們思維由一點擴展至無限。但是,要練成多角度思考以達到一定效果需要一段長時間練習。今天筆者和大家分享一個秘技,讓大家能夠輕鬆也想到很多創意點子的方法,就是將自己想像成競爭對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創新目標就是維持自己的競爭力,以免別人想出一些新點子的時候會將自己淘汰。我們不妨在思考過程中,將自己從現實中抽離,代入一些潛在競爭對手的視覺看待事件。例如我們是一間汽水生產商,我們不妨想想,如果我們是市場新加入者,我們想在本身競爭激烈的飲料市場爭一杯羹,我們會採取什麼方法呢?當我們從這角度思考,答案就會簡單得多,我們會馬上想到能否在產品上有一些差異化,例如口味口感方面有所不同。再深入一點想,我們想到傳統汽水給人的印象都是不健康的,作為一個新加入生產商,我們能夠隨心所欲開發新產品,我們可能會選擇生產一些較健康的飲品,例如在飲料加入一些人們生活所需的元素,例如維他命C。當我們代入競爭對手角度,我們就會想着市場現有產品和東西,從中尋找差異化,以及分析現在市場玩家的缺點,從而找出缺口加入市場。從競爭對手角度出發,無疑就是給予我們自己一張地圖。我們能夠透過針對市場現有玩家的缺點,從而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所以現有市場產品就是我們的藍本,他們就是我們的指南針,我們從這個角度思考新的點子,必定會比天馬行空,毫無方向的多角度思考較為輕鬆和有效率。 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就是好例子,俄羅斯以強欺弱,一直在戰爭中獲得優勢。但2022年9月,烏克蘭忽然交出一張亮麗成績表,他們宣布在烏克蘭東部獲得重大勝利,成功奪回面積超過兩個倫敦大的領土。烏克蘭之所以獲得這重大勝利,全在於他們聲東擊西策略。在反攻戰之前,烏克蘭高調宣布將會對烏克蘭南部重鎮展開強烈的反攻,這樣高調的聲明自然引起俄羅斯的注意,於是在當南部城市佈下重兵。其實,這一切都是烏克蘭布下的詭計,烏克蘭當然知道俄羅斯得悉自己將會高調反攻南方後,必定會在南部城市布下重兵,於是他們偏偏不向南方揮軍,轉移攻打東部城市。當他們對東部城市發動攻擊之前,烏克蘭軍方一直對於作戰計劃保持神秘,駐紮當地的俄羅斯軍隊疏於防範,毫無戰意,結果當烏克蘭大舉反攻時不堪一擊,落荒而逃,更加留下很多珍貴的先進武器,可見蘇聯撤退時是多麼的落魄。烏克蘭制定作戰計劃之前,將自己代入俄羅斯的立場,故意發出一些錯誤的訊號,誤導對方,結果奇兵得勝。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但最高境界是代入對方的立場,然後利用對方的心理誤導對方,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時刻保持警戒心 

0
邱吉爾談一戰 目錄 上一章:堅定的立場 下一章:為什麼邱吉爾縱容德國間諜在英國工作?  危險往往會在不經意時候發生。當我們疏於防範,面對突如其來發生的事情反應不切,構成危險,這是導致損失的關鍵。日本和台灣這些為處於地殼板塊裂縫的國家,經常會受到地震災害影響。但由於當地人早知道無法完全消滅地震,地震會陪伴他們一生,他們會花上努力學習與這些自然災害共存,例如建立精密地震預報系統、利用先進的抗震技術興建房屋、企業會制定應急方案讓企業在地震來襲時依然能夠有序運作。從此可見,危險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有沒有為了這些危險預早作準備。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在一戰前夕,擔當海軍大臣,上任後發現英國海軍軍心散漫,雖然其他國家已經磨刀霍霍,但英國海軍彷彿依然過着盛世和平的日子。所以,邱吉爾上任後馬上命令下屬在工作間張貼一張巨大的航海圖,參謀官需要每日在地圖上標示德國戰艦當天所在位置。邱吉爾每天回到辦公室第一時間就會參看這張地圖,確保下屬有緊密監視敵軍位置。邱吉爾這樣做除了能夠讓他掌握最新的敵軍位置,更重要的是讓下屬提起警戒心,時刻提醒自己敵人有機會隨時發動攻擊。  在一戰爆發前三年,邱吉爾總共有八個月時間在海上渡過,他坐著海軍部的巡邏艇巡視英國及地中海上的每間造船廠、船塢、海軍設施和軍事據點。過程中,邱吉爾親身了解每樣軍用物資的用途,以及它們能否互相配合,達致更大效能。邱吉爾告訴我們,有時候走到前線,親自了解每一個環節,除了能夠讓我們知道前線操作環境,更加能夠激發我們思維,從大方向整合手上資源,以便發揮更好作用。 目錄 上一章:堅定的立場 下一章:為什麼邱吉爾縱容德國間諜在英國工作?   

【勵志文章】談判技巧:對方即使有錯,千萬不要在公眾場合指正

0
談判技巧 每個人都有不同觀點,談判時候,對方觀點和我們不同是自然的事。有時候,我們會十分肯定自己擁有真理, 認為在眾目睽睽下跟對方搬出自己無數的道理,必定會讓對方折服。如果大家真的有這樣想法,大家實在看太多電視劇了。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縱然你的方法是正確,但不代表對方方法不正確,關鍵是我們如毀在眾目睽睽下跟對方搬出自己無數的道理,對方為了面子和證明他們也有道理,他們縱然內心未必想但也會奮力反擊,同樣搬出無數的道理。結果談判必定會陷入對峙僵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談判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而不是找出誰比誰有道理。當我們人生閱歷越豐富,我們就明白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很多時候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情況。彼此之間需要透過互相讓步達成共識。筆者公司曾經有一個新入職員工,他初生之犢不畏虎,他畢業於知名牌大學,滿腹經文,他剛進入公司便覺得公司有很多方面都有問題,尤其是他認為某些同事的工作不達標,於是,他竟然在一個會議上就每位同事提出他認為可以改進的地方。結果不難想像,這位同事成功變成了「犯眾憎」。說實話,這位同事提到的東西未必是錯的,其他同事的確可能有這些改善的空間,但這位同事表達方式實在讓人討厭,即使同事知道自己有問題,也不願意公開承認,結果雙方陷入僵局。談判不是要尋找真理,而是尋找大家都覺得舒服的位置。如果大家眼光放遠一點,留意一下國際政治,不少國家的政制都是南轅北轍,連核心理念也有所不同,大家或者會在電視上看見這些國家的外交部發言人說話刀光劍影,互相批評。但歷史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國家在人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往往已經暗中進行了不同的秘密協商,達成共識。例如美國和蘇聯早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美國要求蘇聯撤回正在前往古巴的核彈,蘇聯則要求美國撤回在歐洲土耳其的導彈基地作為交換條件。在談判過程中,公眾知道的部份只有冰山一角,美國雖然同意在蘇聯撤回核彈後解除土耳其的導彈裝置,但甘迺迪告訴蘇聯的赫魯曉夫,如果外界知道這個協議的內容,所有已經達成的共識將會一筆勾銷。美國的反應正告訴我們,沒有一個人會願意在公開場合示弱,所以我們越要說服他人,就越要給對方面子,不要讓對方覺得面目無光。如果我們想為別人灌輸自己的概念,應該暗中和對方交涉,陳明利害。大家必定會發覺,談判對手在沒有其他人情況下的態度和公開情況下截然不同。 老實說,人與人之間貴乎尊重, 我們每一個行動,都要想像是否會對對方產生負面影響,緊記只有「共贏」才能夠促成談判的成功。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堅定的立場 

0
邱吉爾談一戰 目錄 上一章:憂患意識  下一章:時刻保持警戒心   壞份子一般不會在一開始便做出一些石破天驚災難性大事件,他們會以試探形式,從一些小罪惡開始試探其他有能力的人是否會對於自己行為加以制止。如果有權勢的人對於這些犯罪行為不加以制止,甚至縱容的話,壞份子會變本加厲,做出一件比一件嚴重的罪惡。  一戰爆發前,德國代表巴林曾經和邱吉爾見面,彼此就歐洲局勢交換看法。巴林提到:「我記得俾斯麥去世前曾經告訴我,有天歐洲大戰會因為巴爾幹一些愚蠢的事件而爆發。」然後,巴林問邱吉爾有關英國對於德國如果對法國和俄國宣戰的話,英國會採取甚麼立場。巴林這樣說:「如果俄國向奧地利進攻,我們必定會向俄國宣戰,以支持盟友;如果我們真的宣戰,法國也必定會參與戰爭當中,這時候英國會如何應對呢?」邱吉爾斬釘截鐵地說:「如果以上事件發生,任何假定英國會袖手旁觀的想法,也會是重大的錯誤。」簡單來說,邱吉爾清楚表明,如果德國對英國盟友俄國和法國開戰,英國也會義不容辭地支持盟友,向德國宣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巴林見邱吉爾立場堅定,於是嘗試提供一些折衷建議,跟邱吉爾說:「如果德國真的向俄國和法國宣戰,假如過程中並不會企圖佔領歐洲任何領土,只希望獲得殖民地作為補償,這又如何呢?」邱吉爾還是堅定地說:「如之前提到,只要上述事件發生,不要期望英國袖手旁觀。」關於這次討論,我們先要了解為什麼德國會在大戰發生前試圖讓英國置身事外,這是因為英國位處歐洲大陸外的島嶼國家,本身距離德國比較遠,但它軍備不容忽視,加上殖民地眾多,有「日不落帝國」美譽,如果德國能夠說服英國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德國在歐洲戰場獲勝機會會大增。相反,如果英國堅定支持法國則會導致德國同時需要應對英法兩個強國,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必定會大為增加。  邱吉爾堅定地告訴代表德國的使者巴林,如果他們執意要發動戰爭,必定會付出沉重代價。一戰最後依然爆發,但如果英國沒有果斷表明立場,戰爭或許會在更早時間爆發。在任何組織紛爭中,成員往往會希望先招攬盟友支持自己,越多人支持的份子行為會變得更加偏激,他們依仗有盟友支持而為所欲為。大家不應抱着僥倖心態,認為透過安撫策略讓壞份子的某些要求獲得答應,就能夠使他們鳴金收兵,停止侵略,這是不切實際的鴕鳥政策。 目錄 上一章:憂患意識  下一章:時刻保持警戒心    

【歷史趣聞】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如何抵抗蘇聯的入侵

0
歷史趣聞 1939年,蘇聯隨便杜撰找了一個理由,指責芬蘭軍隊攻擊曼尼拉村,導致蘇聯士兵死亡,正式宣佈《蘇芬互不侵犯條約》結束,對芬蘭隨即展開入侵。當時蘇聯派出的大軍超過45萬人,芬蘭當時軍隊只有三萬人,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軍力相差差不多15倍,但這場戰爭最終已簽訂和約告終,雖然芬蘭需要向蘇聯割讓十分一領土,但蘇聯在戰爭中付上沉重代價,蘇聯公布官方數字,蘇聯陣亡的人數高達4萬人 ,也就是比整個芬蘭本身擁有的軍隊數目還要多。在某程度上來說,芬蘭在這場戰役並不是真正的輸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接下來我們需要討論的是,芬蘭這個小小北歐國家,它憑藉什麼和蘇聯這個大國抗衡呢?首先,芬蘭承襲着祖先維京人血統,維京民族出名驍勇善戰,尤其適合在惡劣環境中作戰。在芬蘭獨立之後,政府很快意識到貧富懸殊問題的嚴重性。當時芬蘭76%人口從事中耕作,但當時土地都集中於地主身上,結果導致貧者愈貧,富者越富。芬蘭政府知道要人們富足,首先要解決土地問題,芬蘭政府決定先墊支向地主購買土地,然後分發給農民,農民每年支付一定金額給政府,最後大部份農民如果願意的話,都會擁有到自己的土地。而且,芬蘭政府更加對於勞動階層實施工時規管,每天不能工作超過8小時,讓人們能夠在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大家或許會想,芬蘭政府提出的方案雖然美好,但錢從何來?答案很簡單,芬蘭政府決定將軍隊數目大幅減少,削減至數目只有原來的10%。當時有人曾經詢問芬蘭政府,現在我們軍隊數目那麼少,如果蘇聯入侵,那麼我們可以怎樣防衛呢?蘇聯政府的答案是,如果蘇聯真正入侵的話,那麼我們全國人民就跟他拼命。政府致力為國民提供最優質的生活,他們期盼國民會有良好歸屬感,即使災難發生時也會敵慨同仇,他們認為自己不需要常備強大的軍隊,當戰爭發生時,相信國民也會挺身而出,保衛自己喜歡的家園。結果,蘇聯政府的期許是正確的,當蘇聯真的入侵時,芬蘭全民皆兵,蘇聯即使揮動大軍進攻,也不得要領。 蘇聯的事例告訴我們,用心待人的確能夠獲得別人的應許,彼此信任能夠產生的影響力遠遠高於我們需要投放大量資源建構的制度或規管。芬蘭利用削減軍備的方法為市民謀取利益,但最後它並沒有因此犧牲自己的防衛能力,從戰果上看來反而變得更厲害。時至今日,不少國家依然憑藉龐大的軍費開支希望能夠為自己提供最大的保護,但現今社會和國際環境變得越來越複雜,阿爾蓋達組織利用數位自殺式份子,已經能夠騎劫數部飛機,導致超過3000名美國人死亡的911恐怖襲擊。利用軍備的確能夠起着一定的震懾作用,但只限於對付一些講道理的國家,但對於一些小國或恐怖組織,他們根本不會理會你的軍事能力有多麼強大,因為他們總是能夠想出一些出其不意的方式發動襲擊,讓你防不勝防。真正化解危險的方法其實每一個人都擁有,就是利用愛和包容,芬蘭政府的故事就為我們上了這寶貴的一課。

【歷史趣聞】美軍如何透過觀察力破解日本電報

0
歷史趣聞 戰爭期間,每個國家為了防範自己軍事情報落入敵軍手中,都會設立一些密碼供內部通訊。二戰期間,日本向美軍宣戰後,日本計劃攻打美國中途島。中途島面積雖小,但對於美國來說十分重要,上面有一個機場,所在位置正處於美國本土和日本橫濱的中間,因此稱為中途島。由於這個島嶼的地理位置優越,成為美軍在太平洋重要軍事基地,如果落入日本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然而當日本對美國宣戰後,一直採取攻其不備策略,讓美國無法得知日本下一個攻擊目的地在哪裏。美軍動用大量人手企圖破解日本電報內容。1942年5月,美國截獲一個來自日本的可疑情報,上面清楚指出日本即將對太平洋一個島嶼發動攻擊,但攻擊地點用「AF」表示,由於太平洋島嶼眾多,即使知道日本即將對於太平洋一個島嶼發動攻擊,但美國還是無法得知這個島嶼的明確位置。隨着時間過去,美國軍方發現日本利用「AF」這個代號次數越來越多,這代表日本對於這個地點越來越關心,很可能很快就會發動攻擊。美國馬不停蹄,日以繼夜地希望破解這個暗號。當時美軍其中一個情報小組主管羅徹斯特忽然想到:「我們一直沉醉於現在收到的情報,但日本現在的情報就是要將這個AF代表的攻擊地點保密,我們就算花多少時間,也不得要領。我們應該嘗試尋找一下之前的情報,或許能夠找到一些破綻。」於是,羅徹斯特命令隊員翻看由美軍開始截停日本情報開始,所有日本曾經發過的情報中包含AF的文件,看看是否能夠找出突破點。果然不出所望。羅徹斯特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的一封情報中發現,日本表示有一架戰機曾經在「AF」附近一個小島補給燃料,羅徹斯特打開太平洋地圖,發現距離珍珠港比較接近的小島,而且能夠供飛機補給燃料,看來就是擁有機場的中途島。就是這樣,羅徹斯特情報小組就破解了日軍電報中提到「AF」就是代表中途島。果然,當美軍破解了日軍這個密碼後不久,日本果然對中途島發動攻擊,雙方展開一場生死決鬥。雖然美軍在這場戰爭中依然付上了沉重代價,但如果不是有羅徹斯特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懂得突破盲點,從多方面尋求資訊,相信美軍戰況將會更加慘烈。 美軍在開頭階段未能夠破解日本AF暗號,主要原因是他們沉醉於現有情報當中,並沒有將思考範圍擴大,結果他們只是窮著忙,在暗號中尋找答案,自然是死胡同。當羅徹斯特懂得將現在資訊和過往的資訊融會貫通,一下子謎底就解開了。這件事告訴我們從多角度思考的重要,不要單單着眼於面對的難題,嘗試從多方面尋找答案,很快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憂患意識 

1
目錄 上一章:沉默的大國  下一章:堅定的立場   筆者經常跟同事說:「做事的意識最重要,如果我們本身都不了解/明白事情重要性,自然不會努力做好,也會出現方向偏差情況。」很多人做事都只會着眼於眼前東西,不懂行多步,想多一點,結果做事只會顧及眼前蠅頭小利,錯失遠處更大的利益。相反,當風險來到的時候,如果我們只看眼前看似平和的局勢,不將眼光放遠一點,我們則會忽略正向着我們全速前來的災難的威力。  邱吉爾在一戰爆發前,曾經擔任內政大臣,有天他詢問負責保衛英國軍火庫的警察總監愛德華·亨利,說:「我們國家已經經歷了一段長時間和平日子,我知那些保存着重要軍備的軍火庫現在只是由幾個警察把守着,過往一直沒有發生事故。但如果有天晚上,假設20名德國敢死隊乘坐兩至三輛汽車,以全副武裝方式嘗試攻擊這些軍火庫,會有什麼後果呢?」亨利的回覆:「這些德國士兵能夠為所欲為。」亨利的答案讓邱吉爾驚呆了,他知道當時英國人普遍對於日漸冒起的德國入侵可能,並沒有憂患意識,德國只需要派出20名勇士就足以摧毁英國保衛關鍵的軍火庫。亨利是警察總監,理論上他應該掌握時事,知道德國正悄然而起,必須及早提防,但他由於缺乏意識,面對邱吉爾的問題也只是淡然回答,難怪邱吉爾感到擔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邱吉爾知道軍火庫的保安出現漏洞,他決心解決,於是馬上致電海軍部,希望海軍部馬上調動海軍加強軍火庫保安。但當時負責和邱吉爾對口的海軍將軍認為邱吉爾只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更表示海軍並不認同邱吉爾提到軍火庫出現保安問題的提醒。  讓邱吉爾更震驚的是,這位將軍表示保衛軍火庫並非海軍責任,他們也沒有承擔這責任的意思。邱吉爾從對話中看得出這位將軍明顯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是一位文人官員,並無作戰經驗,所以無需聽從自己建議增加防禦。邱吉爾向這位將軍再三確定:「你的意思是否海軍拒絕增加對於軍火庫的保衛工作?」將軍不加思索地說:「對的,我拒絕。」邱吉爾明白「夏蟲不可語冰」的道理,他馬上掛斷電話,馬上聯絡陸軍軍部,並向陸軍將軍要求調動軍隊保護軍火庫,陸軍願意對於邱吉爾的建議作出配合,晚上調動軍隊在數小時內集結於軍火庫附近。從這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英國負責軍事的官員,包括將軍,對於國際局勢變化不了解,而且沒有意識作出改進,顯然就是因為意識不足。當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如果負責人不認為這是問題,這些負責人才是真正的問題,他們的誤判足以影響他們管理團隊的能力,導致災難性後果。  目錄 上一章:沉默的大國  下一章:堅定的立場  

【歷史趣聞】史太林的盲點

0
史太林是一位孤僻自用、喜歡排除異己的蘇聯領袖,他讓蘇聯從列寧改革開放路向開倒車。他上任後不久就排除異己,將很多能他構成威脅的人都用嚴酷方法處決,結果人人自危,為了保著自己生命而不願意說真話,結果很多時候史太林需要獨力完成各種重大決定。然而,每一個人都會有盲點,領袖也一樣,缺乏智囊的意見,或者身邊已經沒有有能之仕,史太林在德國入侵時明顯進入了盲點當中。由於他早年和希特拉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他不相信德國會入侵蘇聯,於是疏於防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蘇聯當時的情報組織在國際上也算享負盛名,間諜遍布世界各地,當時不少間諜都向史太林報告德國軍隊有異常舉動,有機會對蘇聯發動攻擊。但史太林卻認為這些間諜情報都不是準確的。這些情況都被希特拉看在眼內,於是他利用不同的方法試水溫,包括不定時派出戰機闖進蘇聯領空,每一次史太林都是發出官方口頭抗議作罷,結果讓德國得寸進尺。有次,德國政府以尋找德國一戰時期士兵墳墓這樣荒唐的理由,要求派出軍隊進入蘇聯領土尋找。本身,這對於史太林來說應該已經是很大的警示,德國怎麼可能會在這個敏感時候讓德國的士兵進入領土呢?但陷入思考盲點的史太林不虞有詐,他告訴蘇聯士兵,容許德國士兵進入領土尋找,只要監視着他們不要走得太遠即可。 結果德國得寸進尺,當史太林發現問題越來越嚴重,想加以制止的時候,一切已經太遲了,德國終於向蘇聯發動戰爭,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史太林最大的缺點是剛恢自用,由於他獲得權力手段不風光,他懼怕其他有能之士會取而代之,於是他先下手為強,將國內有能之士都殺死,結果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縱觀歷史,從來沒有一個氣量淺的人能夠成為一個長治久安的領袖,懂得讓別人擁戴自己並為自己盡心效力的領袖,才會獲得堅實的成功。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沉默的大國 

1
目錄 上一章: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下一章:憂患意識  1995年3月20日,日本邪教奧姆真理教在東京繁忙的地鐵站發動沙林毒氣襲擊,導致14人死亡,超過6000人受傷,部份人更加終身殘障。事後發現,奧姆真理教發動這次大型毒氣攻擊前,已經有很多跡象顯示他們正走向邪惡路上,例如信徒在1989年殺死坂本堤律師一家三口,他們連小孩子也不放過, 10分兇殘。坂本堤律師一直熱心協助奧姆真理教家人尋找受到邪教影響的家人回家的工作。日本警方在事發後處理緩慢,甚至在凶案現場發現了奧姆真理教的痕跡也視而不見,結果導致奧姆真理教越來越放肆。其後,奧姆真理教甚至公然訂購大量製作毒氣的原料,雖然警方收到情報,但沒有果斷行動,結果導致奧姆真理教有足夠時間製作毒氣,並發動攻擊。其實,當局在上述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加以制止,這單日本近代史上其中一單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人們就是有一種怕煩心理,能夠不理的東西,總希望不理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歐洲以致整個巴爾幹半島,各國已經展開軍備競賽,整個地區變成一個火藥庫。一些較有野心的國家,會利用一些荒唐理由對弱小國家加以侵略,他們其實就是要看其他大國對於自己入侵行為的反應。如果其他國家視若無睹,甚至加以縱容的話,他們就會進一步將自己行為合理化,變本加厲。情況就如一隻老鼠發現廚房裡的一塊芝士,起初老鼠只會輕輕地舔芝士一下,然後便會快速離開,並在遠處繼續觀察,因為牠害怕這芝士是人們用來捕捉自己的陷阱。經一輪觀察後,老鼠發現現場並沒動靜,牠又會繼續走向芝士,這次牠會咬得更大口,進食時間會比較長。最後,老鼠會將整塊芝士吃進肚子裏。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根據1878年簽訂的《柏林條約》,列明本身由土耳其帝國擁有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個省份由奧地利管治,生活在這兩個省份的人民由於歷史原因分裂成為兩個陣營,分別是支持土耳其和支持奧地利的。1908年,不少土耳其青年發動革命運動,表示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屬於土耳其帝國不可分割一部份,他們主張土耳其帝國重新管治這兩個省份。對奧地利來說,這些年輕人的主張明顯就是挑戰自己管治地位,他們決定先下手為強。1908年10月5日,奧地利在沒有預告情況下宣布正式吞併這兩個省份。然而,奧地利這個舉動明顯違反當時國際共識,根據《柏林條約》,這兩個省份是屬於土耳其一部份,只是交由奧地利托管,奧地利單方面宣布合併這兩個省份,顯然無視國際協定。  更重要的是,俄國當時本身正就這議題和奧地利進行商討,但奧地利在沒有談判結果之前便作出吞併行為,顯然不將俄國放在眼內,也讓俄國在國際上出醜。為了解決這爭端,俄國和英國要求就這事件召開國際會議,但奧地利和德國組成聯盟關係,德國表明支持奧地利,讓其他國家有所忌諱。對於英國來說,它本身需要處理巴爾幹半島上的問題,所以它決定不捲入這場土耳其和奧地利的紛爭當中。至於俄國,德國要求俄國在事件中保持中立,否則它有機會需要同時面臨奧地利和德國的戰爭當中。俄羅斯權衡利害,它心中即使不服氣,依然選擇讓步。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奧地利吞併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事件就在英國和俄羅斯袖手旁觀情況下結束,這兩個國家為了自己短期利益,放棄對正義的執着,縱容奧地利違反國際公約,最後奧地利和德國知道其他國家只是無牙老虎,日後更加肆意發動侵略行為,最終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縱觀歷史,很多大災難都是由小事引發的,如果一些看似平凡的小問題不加以及早解決,不良分子會利用這些小問題得寸進尺,為自己謀求利益。最終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目錄 上一章: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下一章:憂患意識 

【心理文章】免費的陷阱

0
在蘋果推出串流平台的時候,相信不少使用iPhone的朋友都曾經收過蘋果公司的優惠,邀請我們免費試用蘋果串流平台一個月,並且表明能夠隨時取消,不用擔心被多收費。其實,這正是蘋果公司吸引我們訂閱串流平台的一個詭計。免費對於人們來說總是有着不可抗拒的誘惑,反正不用付錢,我們會抱着試一試心態。當我們擁有了某物品,我們就會由於稟賦效應,不願意放棄,我們心想:「反正也只是每個月幾十蚊。」於是繼續訂閱下去。一些會籍和訂閱計劃,我們就是利用人們喜歡免費的心態,商家利用小恩小惠,結果我們最終日積月累付出讓商家垂涎欲滴的金額。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是《哈佛商業評論》的訂閱者,說實話,筆者覺得這本雜誌不負他的名聲。他在訂閱過程中佈下天羅地網,利用各種誘因,反正就要讓潛在顧客多訂閱,現有顧客則繼續訂閱。首先,針對一些還未訂閱的讀者,他們會提供每個月三篇試讀文章,由於正常一本《哈佛商業評論》售價差不多要港元$100 ,如果每月能夠閱讀三篇免費文章,的確是不錯的優惠。當我們養成閱讀習慣後,我們對於知識的渴求可能就不止於三篇文章,而是希望能夠閱讀更多。這時候,我們就會選擇訂閱收費版本。 在第一年訂閱的時候,網上版每年只需$3790台幣,也就是說每個月大約港幣$80 ,這個價錢已經能夠閱讀《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創刊至今的所有文章,絕對是化算。在第二年續訂的時候,參加者只需要支付每個月大約60港幣,也就是比第一年還有多25%惠,訂閱者會想:「雖然閱讀的機會不多,但反正第二年比第一年平得多,如果現在放棄訂閱,之後真的有用重新訂閱的話,就要收取較高昂的價錢,我還是繼續訂閱吧!」《哈佛商業評論》由免費開始,一步一步引誘人們進入他們的訂閱圈套,而在訂閱後,他們又會利用遞減價錢讓人們不願放棄,讓訂閱人數不斷上升。 事實上,市面上很多不同的服務,例如美容服務、健身服務也會提供免費試用和體驗課程,其實他們背後的理念同出一轍,就是利用免費為「擋不到」的誘惑,讓消費者踏出第一步,吸引他們成為忠誠的顧客。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1
目錄 上一章:目錄   下一章:沉默的大國 一戰是傳統殖民地國家和新興國家利益大對決。英國和法國這些傳統大國,它們在世界各地都設有殖民地,奪取了大量珍貴資源。歐洲大陸後起之秀德國雖然較後時期才冒出頭來,但他們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狼子野心開始向外散發。為了獲得更多利益,德國知道自己在不久未來將無可避免需和這些傳統殖民帝國發生衝突。當時德國首相俾斯麥為了讓德國擴張之路走得更平坦,採取結盟方法,首先跟有着同樣擴張野心的奧匈帝國結盟,然後又和意大利建立盟國關係,通過和這兩個國家結盟,德國得以在歐洲大陸上擁有堅實盟友,孤立法國。  在德國擴張路上和法國交惡是無法避免的,法國本身擁有眾多殖民地,德國需要獲得殖民地就肯定要從法國手上搶過來。雖然德國已經有奧地利和意大利作為盟友,但法國始終不是省油的燈。為了孤立法國,俾斯麥希望和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交好,希望它能夠在日後歐洲大陸的爭執中保持中立。英國和法國由於歷史原因彼此充滿又愛又恨,甚至恨比愛多。經歷英法百年戰爭,德國和英國維持良好關係,日後德國入侵法國時,英國或許會袖手旁觀,甚至心中暗喜,畢竟用德國之力為自己消滅眼中釘。當然,俾斯麥不能忽視的是北方擁有遼闊領土的俄國,如果俄國和法國結盟,會形成夾擊德國局面,所以俾斯麥和俄國雖然有些核心價值觀不吻合,但也願撇除成見和俄國建立合作關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從俾斯麥的國際關係佈局,大家可以看出他小心衡量厲害關係,和英國和俄國友好是為了獲得它們在自己入侵法國時保持中立;和奧地利及意大利的結盟是為了擴大自己在歐洲大陸影響力。可憐的法國由於所處位置接近德國,自然成為德國對外擴張第一個目標。邱吉爾曾經說過:「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朋友。」結交朋友是一門藝術,有時候我們發現某些人彼此性格和原則南轅北轍,但竟然能夠成為朋友,大家只要細心觀察,當中或許有些共同利益維繫着他們。Uber 是世界上最大手機租車平台,客戶能夠輕鬆利用這個程式租用豪華轎車,這業務顯然和傳統的士構成激烈競爭。近年, Uber 和的士漸漸發現彼此之間擁有對方沒有的優點和缺點。Uber擁有完善的租車平台,能夠讓顧客輕鬆使用,這遠比傳統客戶在街上截的士方便得多。對Uber來說,龐大的士團隊能夠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合法載客車輛供應。於是,近年Uber和的士同業開始建立合作關係,在Uber平台上能夠電召的士,的士既能夠獲得客源, Uber也能夠從平台服務收取佣金,建立共贏關係。  麥當勞和漢堡王都是傳統快餐店,維珍航空和英國航空是英國兩大本土航空公司,它們一向都拼得你死我活,利用市場推廣手法揶揄競爭對手。維珍航空曾經將反英航的標語彩繪在飛機機身上,英國航空曾經聘用大量冒充顧客「唱衰」維珍航空,彼此更加曾經對博公堂;漢堡王則常在推廣活動中諷刺麥當勞,由於廣告設計有趣味性,每次皆能夠引起廣泛討論。但經歷新型冠狀病毒,這些死對頭明白對方其實不是自己真正對手,對方原來一直都沒有消滅自己的能力。面對大自然的災害,人們顯得不堪一擊,再強的公司也會遭遇滅頂之災。疫情期間,維珍航空和英國航空經歷長時間停飛。2021年11月8日,兩間公司在英國希斯路機場舉行聯合慶祝活動,慶祝它們一起恢復前往美國航班。漢堡王依舊利用風趣的廣告,但廣告內容不再是諷刺麥當勞,而是建議消費者放棄偏見,不妨光顧一下自己的競爭對手麥當勞,因為這時候整個快餐行業都需要消費者的支持。  從上面兩個案例,大家明白世界並沒有永遠的敵人,當我們有假想敵的時候,這只說明我們還未遇到更加厲害的敵人而矣。  目錄 上一章:目錄   下一章:沉默的大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心理文章】駕車心理學:維修車輛的機會成本

0
駕車的朋友必定會同意,最不安的情況必定是當汽車需要維修的時候,因為汽車維修價格往往不菲,導致我們的荷包大出血。對於駕駛二手車的朋友,維修問題就更顯嚴重,因為我們無法得知上手車主如何保養車輛,車輛好壞質素的確有一大部份取決於運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朋友就有一個親身經歷,他購買了一部二手車後,車子經常出問題。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維修車輛,但始終未能解決。有天,他跟筆者說:「我維修這部車花的飯,差不多夠購買這部二手車的錢了。」筆者聽到朋友這樣說,就跟他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你還會繼續維修,不索放棄它呢?」朋友回答說:「我已經為這部車投放了那麼多維修費用,如果我現在放棄這部車,我豈不是虧大本?」筆者馬上明白,朋友正受機會成本的困擾。很多時候,當我們為了某樣東西投放了時間或金錢,我們就越難抽身,因為我們會將之前投放的成本計算在內,認為現在放棄會十分蝕底。但我們不明白一個道理,之前的成本已經發生,我們無法追討,但如果我們繼續無了期投放資源,問題不得解決,最終我們虧損的金額越來越大,得不償失。 以朋友的汽車為例,他雖然已經投放了很多錢維修車子,但代表他的車子之後情況會有改善嗎?當然不會,維修車子就像無底深潭,尤其對於這些本身質素就不好的二手車,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學懂放手。如果大家沒有駕車經驗,筆者可以舉一個更貼心的例子,大家有沒有試過在巴士站,等了很久也沒有自己需要乘坐的巴士來到。我們看着手錶,時間已經過了15分鐘,理論上巴士應該要到站了,但依然毫無影蹤。這時,大家會否想:「我已經等了那麼久,這意味巴士隨時會到來,我現在轉乘其他交通工具,豈不是不理智嗎?」其實,我們繼續等下去才是不理智,因為之前我們等待的時間和巴士是否很快到來並沒有關係,如果巴士在之前路段發生嚴重擠塞或事故,不管我們等多15分鐘或半小時,下一班車或許還未能夠來到。很多人會受到機會成本影響,導致自己做了一些不是最有利的決定。當我們判斷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將自己站遠一點,不要將已經付出的成本計算在內,應當考慮的是接下來繼續付出資源,會對事件產生良好結果有多大的幫助,如果我們分析發現繼續投放資源的值博率低,我們就要懸崖勒馬,不要繼續投放資源,以免損失越來越大。

【管理文章】前言:《邱吉爾談一戰: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學管理》  

1
目錄 下一章: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   筆者早前一口氣閱讀了英國戰時首相撰寫的《二戰回憶錄》。說實話,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少作家都曾經著書立說,作出分析。作為親身參與二戰的高級官員,邱吉爾利用親身經歷向我們回顧他在二戰不同階段作出決定的原因和想法。這是實戰經驗,而不是紙上談兵。很多時候,不少作家(包括史學家)以第三方角度分析歷史事件,然後作出評述很簡單,但同時也十分片面。作為領導者做出任何決定都需要考慮大局全況,不管一位作者尋找多少資料撰寫書籍,如果沒有親歷,作品只會像蜻蜓點水番表面。邱吉爾因《二戰回憶錄》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足見這套作品對於文學和歷史的重要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由於邱吉爾親歷其境,他對於戰時每個細節都十分了解,因此他撰寫《二戰回憶錄》用了很多墨水,足足分開六冊推出,頁數加起來數千頁,對於看不慣書的朋友來說,閱讀這套書籍是艱巨的工程。因此,筆者在閱讀這套書後,決定以管理和人生的角度,將書中一些值得和大家分享的部份重新包裝並加以筆者分析,和大家分享,大家有興趣可參看:《談邱吉爾:從二戰學管理》。邱吉爾除了撰寫《二戰回憶錄》外,早年還推出不同著作,其中一套是《一戰回憶錄》,則是引起筆者注意的另一套叢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邱吉爾已經在政府擔當要職,能夠作出一些決策性工作,他能夠從英國政府角度觀察一戰發生起因,過程轉捩點,作出分析和記錄。筆者同樣閱讀了《一戰回憶錄》的全部五本叢書,從當中抽取一些精華部份和大家分享討論,歷史能鑑古知今,當我們閱讀歷史,就會發現當中不少事情都是重複發生,人們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犯著重複錯誤,一次又一次差點將人類推進滅亡災難當中。  在這本《邱吉爾談一戰: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學管理》 一書中,我們利用大量一戰期間發生的史例為例子,配合筆者個人分析,希望為大家帶來一點新看法。大家可以不將這本書看得那麼嚴肅,不妨將這本書看待為一本趣味娛樂書籍,畢竟歷史事件就像故事一樣,從故事中獲得啟發遠比背歷史來得有趣味和有功效。今年是2022年,也是世界紛亂的一年,我們經歷了肆虐全球新型冠狀病毒,俄烏戰爭、南北朝鮮劍拔弩張、全球經濟面臨大衰退,在這艱難歲月中,歷史或許能夠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碗涼茶,為我們清清躁氣。事不宜遲,讓我們一起踏上一戰之路。  目錄 下一章: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