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你喜歡的究竟是品牌,還是口味?  

0
心理文章 日前,筆者和一位朋友到餐廳吃飯。飽餐後,待應問我們想吃甚麼甜品,並將一張雪糕紙交給我們,表示每人能夠選一樣。雪糕紙上面列明三款雪糕,分別是士多啤梨味、芒果味和朱古力味。筆者由於喜歡朱古力,不加思索就選擇了朱古力味,朋友則選擇了士多啤梨味。  數分鐘後,侍應將雪糕送到我們面前,筆者的朱古力味雪糕是 Movenpick ,朋友的士多啤梨味雪糕則是Häagen-Dazs 。說實話,兩款雪糕品牌都是中高端的, 當 然 Movenpick 比Häagen-Dazs價格再高一點。朋友看見自己手上的Häagen-Dazs雪糕,面露一點不悅,輕聲說:「原來士多啤梨味雪糕是Häagen-Dazs,我還是想要 Movenpick 雪糕。」他就請侍應為他換了和筆者一樣的朱古力口味雪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件事對筆者來說留下很深印象,筆者覺得朋友心態十分有趣,卻又是很多人遇到相同情況下的選擇。當朋友剛看到雪糕紙時,二話不說便選擇了士多啤梨味雪糕,顯然他本身比較喜歡士多啤梨口味。但當他看見筆者雪糕品牌比他高級,便忽然改變主意,這時候他的喜好由雪糕口味變成了雪糕品牌的高級程度。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大家在享受產品時感到愉快的程度會受到產品本身質素影響較大(例如口味),還是品牌影響較大呢?根據朋友經驗告訴筆者,品牌效應或許比產品質素更重要,起碼在能夠選擇的時候,朋友寧願放棄自己喜歡的口味,而選擇較為高級的品牌。當我們享受較高級品牌產品時,我們會覺得較為「抵」,儘管這品牌的產品口味並不是我們最喜歡的。  如果大家認為筆者朋友例子只是異例,那麼請大家回到70年代的美國,那時候百事可樂初登場,它為了挑戰可口可樂傳統領導地位,在全國不同城市街頭展開了盲目測試。工作人員預先將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分別倒在兩個透明杯子裏,杯子並沒有任何標識,然後讓受試者品嚐兩款可樂,讓他們選出自己比較喜歡口味。結果發現,在嘗試產品前,消費者普遍認為可口可樂比較好味,也是自己比較喜歡的品牌。但這個盲目測試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大部份參加者選出較好味的都是百事可樂。盲目測試能夠讓我們在沒有被品牌效應干擾下,我們發自內心地感受產品,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產品。一次又一次的實驗告訴我們,人們是膚淺的,當我們知道某些產品出自名牌或價錢較高昂,我們就會認為他們質素較高。事實上,這也是名牌收取較高價錢也能夠深受歡迎的主因,人們不是真的考慮產品質素,只是看到名牌高端形象作出選擇,同時心態上也會覺得這些產品質素較高。 

【心理文章】談判心理學:將功勞讓給對方 

0
心理文章 最近筆者和一位客戶洽談新合約,大家都知道近年經濟不景,不少公司由於疫情錄得虧損,筆者客戶也一樣,所以這間公司老闆給予採購部的指示就是新合約必須為公司節省成本。然而,筆者經營的業務和汽車有關,相信大家都知道近年俄烏戰爭,導致全球石油供應不穩定,燃油價格上升。疫情導致行業本身人才流失引致人力成本上升,導致筆者在新合約報價無可避免價格有所提升。當採購部同事收到筆者報價後,發現新合約報價比現時履行中合約價格還要貴, 客戶管理層要求採購部馬上跟筆者協商,希望我們能夠提供更優惠價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說實話,近年各種成本上漲,筆者實在沒有可能繼續以現在價格維持未來運作,但為了讓這位採購同事有下台階,筆者還是提供了適度減幅,大約是總標價的3%,減價後收費依然比原本合約價為高。過了幾天,那位採購部同事又再致電筆者,並說:「唔好意思,公司管理層還是對於新合約價格不甚滿意,請問你能夠再為我們提供更多折扣嗎?」這時候,筆者明白買方和賣方在價格上永遠都會存在分歧,買家永遠會認為賣家價格太貴,賣家則會認為買家出價太低。如此周旋下去,只會浪費雙方時間,這時筆者決定採取另一種方法跟這位採購部同事溝通,筆者說:「你知道嗎,其實嶼現在經濟環境和成本壓力下,我本身沒有什麼空間為你們提供折扣優惠。但就是因為你努力不懈地游說我,所以我上次才願意提供3%總標價優惠,你不妨嘗試直接跟上司報告,說這3%減價優惠,全是因為你出色游說技巧而獲得的功勞。也就是說,其實你上司不單不應再給你壓力,而是應該表揚你,因為如果沒有你的游說工作,你們也不會獲得這3%的優惠。」採購部同事聽到筆者這樣說,態度明顯軟化了不少,露出了久違的笑聲,接下來從他的說話聽到他對筆者感恩之情。  過了幾天,筆者終於收到好消息。對方公司終於接受了筆者報價,筆者在過程中由始到終只是提供了3% 優惠,對方採購部同事如筆者建議向上司稟報,上司也無話可說,只能接受。筆者這次談判成功地方是將談判功勞讓給對方,讓對方有飄飄然感覺,甚至願意加入筆者陣營,一起游說上司接受筆者的方案。任何人都喜歡被稱讚,希望自己工作獲得成就感,所以我們在談判中不妨多一點為對方戴高帽子,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有時候,別人或許未必真的看重談判中結果,反而希望過程中獲得別人應許,例如和筆者進行談判的採購部同事,即使他在這談判中為公司爭取了更多折扣,也不會對他工資帶來任何影響,反而筆者對他的稱讚卻會讓他自信心增加和帶來工作認同感。所以我們在談判過程中,可以先從理想的談判結果抽身出來,多一些表揚對方。讓對方獲得另外方面的成就感,這時候他們已經獲得想要的東西,自然會在其他方面對我們網開一面。此計也可稱為「調虎離山」之計,我們將談判本身希望得到的結果從談判過程中放在一邊,將別人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最後出奇制勝,達成雙贏的局面。 

【勵志文章】 Musical.ly #勿以貌取人挑戰 

0
勵志文章 互聯網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握當中潮流走向, 當某些話題獲得網友支持,這些話顯就會一傳十,十傳百地像細菌般散播開去,連這些話題的始作俑者也未必會預計到自己的話題會獲得那麼大的關注。近年興起的Me Too運動,是鼓勵女性舉報自己或身邊人遭受性欺凌或歧視的議題,推出後馬上獲得了廣泛支持,連具有影響力的影視明星也參與其中,形成強大的傳播效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雖然互聯網背後有很多數據系統支撐,但卻沒有人能夠準確預計人們喜好的走向。電腦程式也只是按照人們喜好作出調整,讓最多人看到最受歡迎的資訊。2015年7月5日,一間初成立的短影片應用程式Musical.ly經歷了瘋狂的一晚,話說前幾天,公司管理層偶爾在網上看到一段搞笑影片,影片頭幾秒是一位衣服蓬鬆,頭髮雜亂,不修邊幅的男子影像。數秒之後,這位男子竟然變成了一位衣着整齊,打扮光鮮的樣子,前後判若兩人。 Musical.ly 認為這影片十分吸引,於是在他們的應用程式平台上發起了「#別以貌取人挑戰」活動,鼓勵網民一起參與,創造出類似影片。起初, Musical.ly 負責人並不對這活動抱什麼大期望,只是例行公事式地推出一些互動活動,讓使用者能夠增加代入感。  誰知這活動推出後,即引起了網民病毒式反應,人們覺得這影片十分吸引, 影片前後對比差異構成搞笑感覺。#勿以貌取人挑戰,當中包含了一點教育意義,讓人們明白以貌取人可能會構成思考盲點。結果短短一星期,人們創作了40多萬條類似影片,觀看人數多達10億人!這些影片也讓 Musical.ly 成為美國應用程式下載排行榜首位,這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的效果。  互聯網是充滿驚奇的地方,能夠讓一些資訊在極短時間風行全球,沒有人能夠說出當中原因,或成功的公式。也就是因為這樣,創作者更加有動力思考多一些新點子,希望能夠將釣魚郎一樣,終媷一天一擊即中,一鳴驚人。 

【心理文章】駕車心理學:最後一刻,才發出指揮燈的原因 

0
心理文章 在馬路上行駛,我們經常會需要轉換車道。為安全理由,駕駛者切線前一定要打好指揮燈,告訴其他道路使用者自己將會切線,讓他們及早準備。但有趣的是,根據不少駕駛人士親身經驗,當我們亮着指揮燈告訴旁邊車道後方駕駛者:「我們即將切至他們車道」時,他們不但不會減慢車速讓我們先過,而且還會加速阻止我們切線。結果,我們打指揮燈可能會令現場環境更加危險,也會讓我們的腎上線指數上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要解決這問題,我們先要明白人們心理。很多人會有一種競爭心態,本身我們一直在自己車道安然地開着,前面旁邊車道車子忽然打算插入自己車道,難免有一種被侵犯和被干擾的感覺。這情況就像大自然中的一隻獅子發現另一隻陌生獅子闖進領地,牠們條件反射會作出防範反應,而不少車主條件反射行為就是盡快提速,希望能夠阻止其他車主插進自己面前。而且人們都是有比試心態,不喜歡落後,有些人看到其他車輛打指揮燈表示將會切線,他們會認為對方有意超前自己,為了逃避「輸」的感覺,只好硬着頭皮和對方較量一下。  條件反射是主觀和未必能夠完全控制的,在電光火石間,我們很難期盼別人做出一些客觀決定。但作為將會切線的朋友,在切線前我們應該有充足時間做好準備和決定,正所謂「山不轉時人自轉」,既然我們預期別人在我們亮着指揮燈時會作出條件反射式的提速反應,我們就應該在切線之前確保自己和旁邊車道車子有足夠距離,然後才打燈切線,這時候即使對方打算提速阻止我們,也沒有足夠空間和時間提速,我們便能夠安全切線。反過來說,我們千萬不要在和旁邊車子並駕齊驅的時候打指揮燈切線,這會直接引起對方競爭性心態,他會想: 「現在我車速和你一樣,位置相若,為什麼我要讓你排在我的前面呢?」  亮起指揮燈切線,其實是十分合理的事情,但基於人們複雜的心理,我們還是要動動腦筋,從對方角度思考,制定策略,這樣必定會更加安全。 

【勵志文章】走漏眼的瑰寶:抖音 

0
勵志文章 抖音是始創於中國,風行全球的手機行動應用程式。根據資料顯示,從2021年以來,抖音在一段長時間內幾乎每天都維持在美國手機下載應用程式排行榜頭10名內,更加成為美國社交類應用程式排行榜第一名。現在全球有超過20億人下載了抖音,在一些發展成熟市場,當地使用者每個月更加會平均花上20多小時欣賞抖音內容。  但大家知道嗎,創辦人張一鳴在創立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起初階段,別人對於這間企業的未來並不抱太大期望,尤其是那些專門針對新創企業進行風險投資的基金公司,他們一個又一個地拒絕了張一鳴的集資方案。2012年,張一鳴終於獲得一位認識了很久的好朋友王瓊的投資,王瓊本身是投資公司的負責人,為了對朋友的支持和信心,黃瓊為張一鳴提供了第一筆風投資金,總數50萬元。這雖然不算多錢,但事實上王瓊當時對於字節跳動的未來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這筆投資算是支持朋友的心意矣。接著,黃瓊將張一鳴介紹給起碼20位在風投界要好的朋友,結果沒有一人對張一鳴的計劃深感興趣,他們全部都拒絕了融資請求。事後,他們更跟王瓊不客氣地說:「跟這種小朋友合作,並不是我們的投資風格。」大家可不要忘記,王瓊將 張一鳴介紹的都是中國風投界的大哥大,他們都是有專業背景和無數投資經驗,他們的慧眼能夠辨別不同初創公司的潛力。在他們眼中,字節跳動未來能夠走的路不遠,他們不相信張一鳴將能夠帶領這公司作出長足發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不過數年後,這班曾經拒絕張一鳴集資的基金公司,將會抱憾整輩子,因為他們曾經拒絕的是能夠讓他們公司回報翻倍的計劃。機會一去不返,當字節跳動踏上了發展的高速道,這些基金再也沒有投資機會了。以下是一些當時曾經拒絕張一鳴的基金高管的告白。  曾經六年名列中國最好初期投資公司的真格基金創辦人徐小平說:「我們很後悔沒有參加這天使投資,這讓我懊惱一輩子。」  一直熱心投資中國科網業的中國紅衫資本領軍人沈南鵬承認自己在沒有投資在張一鳴身上犯上了大錯,他說:「從事投資業的生活就是這樣,這是充滿懊惱的遊戲。」  上面提到的只是曾經拒絕張一鳴的風頭基金冰山一角。幸好,張一鳴並沒有因為被拒絕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反而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正在做的東西,他相信自己還沒有成功,只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最終,他推出抖音手機應用程式後, 將字節跳動推出了成長高速道,成為一間在世界互聯網上舉足輕重的公司,他聘用人數甚至比Facebook更多。從這個事例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新東西在初推出時,由於市場未必對於這產品完全了解,因而沒有信心,只要我們努力奮鬥,做出一點成績, 再加上一點運氣,沒有人能夠阻止我們點子發光發亮。能夠挫敗我們奮鬥的只有我們自己,能夠讓我們成功的也只有我們自己,大家同行者應該互相勸勉,一起渡過成功前的迷惘過程。 

【心理文章】駕車心理學:耳聽八方的重要 

0
某天深夜時分,一位司機駕着車子時速不快地在市區道路行駛,由於已經是深夜時分,左邊路旁泊滿了已經不動的死車。忽然間,右邊車道出現了一部小巴。在很短時間內,司機還沒有觀察清楚為什麼小巴會忽然在路中心停下來,一位路人踏出馬路,位置正在那位司機駕駛車子的正前方。一切都來得太快,司機根本沒有足夠時間作出反應,然後一聲巨響,車子已經將那路人撞到,這時候司機除了驚惶失措外,已經不懂如何處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希望各位駕車人士一輩子也不會遇到上面事件,記得在考車時候,教官經常提醒筆者,經過泊滿死車路段,必須耳聽八方,多些留意有沒有路人從車縫中衝出來,因為車子速度快,如果路人衝出來,我們需要在極短時間內作出反應,需要很強反應能力和觀察力。如上面例子,那位可憐的司機怎會估到一架小巴竟然會在快線停下來開門接客呢?不過,現實世界就是無奇不有,任何情況也有機會發生,我們除了做好本分安全駕駛,更加要慎防路面出現一些突如其來情況,也許這些情況並不是由我們失誤引致的,但卻會將我們陷入不利局面。意外發生,路人被撞送進醫院,警察到現場第一時間依然拘捕案發司機,因為他車子撞到路人是鐵一般事實,警察需要經過詳細調查了解事情前因後果,才會決定是否真的控告這位司機。幸運一點的話,警察調查後可能會發現證據支持司機,無罪釋放,但在拘留期間,已經足以讓這位可憐的司機半生難忘,畢竟那位路人是被自己撞到的,他良心也不會安樂。較差的情況是,警察經過調查後,依然認為司機有足夠時間應變,加以控告。  人生路上,突發事情經常都有機會發生,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加緊留意,及早做好準備和提防。事實上,危險往往會在我們鬆懈時候發生。如上面提到的事例,意外發生於深夜時間,路面其他車輛和路人數量不多,理應是相對安全的,但由於這位司機警戒心下降,最終無法預早提防意外。更重要的是,意外是意料之外,遇上意外就像「天選中的人」,無法完全避開,只能夠透過增加抵抗能力來減輕威脅程度。2019年開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這種病毒是人類史上從沒有遇過的,影響力也是史無前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無一倖免,但當我們面對突如其來的威脅,人們能否表現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便是成功和失敗的分野。永遠記着,最安全的地方是最危險的,當我們以為一帆風順的時候,必須提醒自己現實世界危機滿佈,越祥和的環境亦需要喚起我們的注意力。 

【心理文章】心理學如何成就一位小孩的夢想 

0
心理文章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段感人影片,影片中主角是一位小女孩,她正乘坐飛機跟爸媽前往另一個城市接受治療,因為她患上了血癌!癌症是人類天敵,即使大人聽到這個名字也會聞風色變,但對於這位年紀輕輕的小女孩林林,她的想法比大人更加堅強。由於林林父母是貧窮人家,他們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當空中小姐派發膳食時,他們以為飛機餐需要額外付款,於是當林林跟空姐說:「我想吃雞肉」的時候,父母連忙制止,並跟空姐說:「對不起,我的小女孩現在生病,醫生說她暫時不能吃雞肉。」林林失望地低着頭。這時,空姐不以為意,繼續為旁邊其他乘客派送膳食,她突然聽到林林父母說:「我們這個可憐的小寶貝患了癌症,我們還是省一點錢給她醫病更好,飛機餐一定賣十分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時候,空姐明白林林父母拒絕飛機餐的原因並不是小女孩不能吃雞肉,而是他們以為飛機餐需要額外付款,於是空姐回轉身,取了一盒雞飯給小女孩,並對林林媽媽說:「阿姨,不用擔心,飛機上膳食費用全免,等一回還會有免費飲料提供。」父母聽到空姐這樣說,十分開心,他們連忙致謝,並接過溫暖的飯盒。這時候,小女孩繼續跟媽媽談天,說了兩句感性的說話,媽媽終於忍不着淚水。小女孩卻說:「媽媽,你不用擔心我,我一定會好起來,我一定會小學畢業、中學畢業,然後大學畢業。」小女孩的懂事讓坐在身旁的父母感動又汗顏,他們不禁跟空姐說:「這個小女孩比我們還要堅強。」  林林不但堅強,而且她十分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她跟空姐說:「請問我能否到駕駛室和機師打一個招呼呢?」這時候,由於空中保安理由,乘客不准在飛行期間前往駕駛室,於是空姐就說:「對不起,恐怕你這個要求我們不能夠做到,因為機師正在駕駛飛機。」小女孩不願放棄,她說:「阿姨,今天是我生日,你能否滿足我這個生日願望呢?」空姐知道眼前這位小女孩患上血癌,這次或許是她人生中最後一次坐飛機,何況今天是她生日,雖然空姐知道這不合乎規矩,但她實在不願意讓這位小女孩失望,於是她就決定硬着頭皮詢問機師。空姐來到駕駛艙,就跟機師說:「外面有一位患上血癌的小女孩,今天正是她生日,她的願望就是希望能夠來駕駛室參觀一下,請問可以嗎?」這時,機師十分決斷地說:「根據飛行安全,絕對沒有可能讓他進來。請你禮貌地跟客人解釋。」機師這樣說,明顯就是按本子辦事,不願作出通融。這時候,副機師們聽到小女孩的故事,感到十分感動,他們也一起幫口向機師作出請求。機師還是十分堅持,他說:「請你禮貌地跟客人解釋吧。」空姐只好回轉身,打算失望地告訴小女孩機師這個決定。這時候,一位女副機師截停空姐說:「請問那位小女孩叫什麼名字?」空姐說:「她叫琳琳。」然後,空姐就轉身離開駕駛室,機師忽然說:「等等,請她進來吧!」空姐喜上眉梢,她知道機師改變主意,願意讓這位患上絕症的小女孩完成夢想。當空姐離開駕駛室後,機師跟副機師說:「今次決定,後果由我負責。」小女孩終於來到了駕駛室,她十分禮貌地對機師打招呼,場面十分感動。機師跟小女孩說:「你要答應我,康復後還要乘坐我們的航班。」林林也以真摯笑容作出回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筆者看着影片時,淚水一直忍不著流下來,因為這位女孩實在太堅強了,她樂觀面對逆境,就連我們這些七尺男子也自愧不如。另一個感動的地方是,機師本身由於堅守航空規例,不願意破例讓小女孩進入駕駛室,但他聽到小女孩名字時,終於忍不住同情心,甘願承擔違規責任,讓小女孩參觀駕駛室。他跟副機師強調,這是他個人決定,和兩位副機師無關,他就是不願意因為這次格外破例導致同事前途有所影響。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機師本身不願意通融,但當他聽到小女孩名字時,卻會忍不着讓步呢?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我們明確知道自己正在幫助某人的時候,我們會更願意付出。相反,如果我們只是知道需要為其他人提供協助,對於受助人背景全不知道,這就會大大減低我們釋放善心的可能。不少慈善組織會利用人們這種心理吸引人們主動付出,例如大家如果有助養兒童的話,必定會收到助養兒童的相關資料,例如他們的姓名、照片等,助養兒童甚至會為善長人翁撰寫親筆致謝信。這樣做法就是讓人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明確能夠幫到某個人,因而更加願意付出。當我們需要別人提供協助的時候,不妨多說兩句幫助內容背景和原因,這樣能夠大大增加我們獲得幫助的機會。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有風駛盡艃 

0
邱吉爾談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爆發,1918年才結束,這場人間浩劫足足維持了4年,導致數以千萬計人喪失生命,經濟損失更加無法估量。但大家知道嗎,其實在1916年,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之際,當時其實戰爭雙方都有契機能夠終止戰爭,但雙方卻對自己戰況過分樂觀,不願意向對方示弱,導致戰爭持續,導致更多人受到傷害。  戰爭爆發後,經歷了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無論同盟國和協約國都付出嚴重代價。這時候,德國有一刻希望能夠和協約國言和。在協商過程中,作為中立國的美國威爾遜總統十分合適充當和事佬。威爾遜總統周旋在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可惜的是,當時英國政府由於再組變得更加鷹派,他們對於戰爭採取更加強硬立場,協約國普遍認為德國當時在西部戰線承受重大壓力,軍事實力開始減弱,協約國應該乘勝追擊。對於德國,雖然他們有意欲言和,但它對於美國威爾遜總統提出的建議表現態度模棱兩可,結果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並沒有把握好這個有機會達到和平的契機,戰爭只能繼續發展下去。  1916年,只要戰爭雙方的其中一方願意主動行一步釋出善意,不將自己佈置高高在上,戰爭或許就能夠提早兩年結束。相信大家也會記得在1914年的聖誕節,德國和英國士兵在戰壕間一起慶祝聖誕,一起唱歌、交換聖誕禮物、一起和平地在戰壕中間的地帶自由自在地行走。對於所有人來訪,戰爭是無謂的,奈何由於雙方人員都是戰爭機器中的一環,只要戰爭機器沒有停止,互相傷害行為依然會繼續。而停止戰爭機器運作的唯一希望就是人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有機會和其他人發生一些鬥氣,甚至爭執的情況,彼此為着一些立場而不願意讓步,非要大獲全勝不可,如果大家也有類似的問題,不妨主動向對方略作讓步,很快大家就會發覺這些行為是雙向的,當我們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我好,反之亦然。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錯在領導 

0
邱吉爾談一戰 1914年,法國逃兵案件大約有500單,但在短短三年間,1917年法國逃兵個案上升至2萬多件,由此可見,法國士兵當時士氣低落,難怪戰場上表現也不如理想。面對緊惡張的戰局,當時法國將領對下屬採取更強硬的管理方式,他們不但沒有為下屬想出一些能夠提昇安全的方法,反而用著各種手段推著士兵上戰場,法國士兵看起來就像送死一樣。漸漸,法國士兵開始對管理層感到不滿,開始出現一些逃跑個案,嚴重的更有輕微革命行為。根據當時歷史資料,當時擁有正常士氣的法國軍隊只有兩個師,可見法國的軍隊陷入多大的危機當中。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對團隊來說,不管領袖有多麼偉大的謀略,如果未能成功鼓勵下屬向着共同目標進發,能夠發揮的功用十分有限。相反,如果一個能力一般的領袖,如果能夠獲得民心,團隊上下向着同一目標前進,團隊透過合作能夠發揮的潛力卻是無限的。「單天保至尊」這句說話只會在神話中出現,人類是群體動物,需要透過互相合作以獲得成果,法國一戰初期將領不明白這道理,導致軍心渙散。其後,法國政府終於明白當中利害,他們任命貝當將軍充當法軍新領導。貝當將軍登上這職位時,他馬上走到各前線向士兵作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讓他們宣洩心中不滿。貝當將軍對於前線意見並不是聽完就算,而是認真梳理,制定出更完善編更制度,讓每位士兵都有足夠時間休息,並不會將作戰責任集中於某部份士兵身上。貝當將軍還完善戰壕等軍用設施的環境,讓士兵能夠在更安全的環境中作戰。  士兵們都明白自己職責就是保家衛國,上戰場本身就是需要冒上極大風險,他們並不是貪生怕死,只是希望獲得應有尊重。在貝當將軍就任之前,其他將領只是將士兵當作工具一樣,不會顧及他們安全,也不懂尊重士兵,士兵自然也不會盡力為國家效力,結果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士兵寧願固守戰壕中,也不願衝上戰場。貝當將軍管理由心出發,他真心希望能夠改善下屬作戰環境,這種關懷不能裝扮出來的,下屬也必定能夠感受到當中溫暖。很多時候人們工作並不是單單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是希望自己的價值獲得別人肯定,作為領袖需要激發下屬的使命感,領袖首先要讓下屬感到自己珍惜對方,願意一起攜手前行。如果下屬犯了錯,我們不應該將錯誤諉過於下屬,而是應該反省自己管理方式是否導致錯誤形成的原因,切記不要跟下屬呈對立關係,彼此需要通力合作,解決困難。 

【心理文章】駕車心理學:最後一刻,才打燈轉線! 

0
心理文章 駕駛時,我們經常需要切線。由於安全理由,我們應該在切線前打好指揮燈,告訴其他道路使用者我們將會切線,讓他們及早準備。有趣的是,根據不少駕駛人士的親身經驗,當我們亮着指揮燈告訴旁邊車道後方駕駛者我們即將切換到他們的線時,他們不但不會減慢車速讓我們切線,而且還會加速阻止我們切線。結果,我們打指揮燈可能會令現場環境更加危險,也會讓我們腎上線指數上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要解決這問題,我們先要明白人們心理。很多人都會有一種競爭心態,本身我們一直在自己的車道安然地開着,突然前面旁邊車道有司機打算插入自己車道,我們難免有一種被侵犯和被干擾的感覺。這情況就如大自然中一隻獅子發現另一隻陌生獅子進入自己領地,牠們條件反射會作出防範,不少車主的條件反射行為就是盡快加速,希望能夠阻止其他車主插進自己面前。人們有比較心態,不喜歡落後,有些人看到其他車輛打指揮燈表示將會切線時,他們會認為對方有意超前自己,他們為了逃避輸的感覺,只好硬着頭皮和對方較量。  條件反射是主觀的,在電光火石之間,我們很難期盼別人做出一些客觀決定。但作為將會切線的司機,我們在切線前應該有充足時間做好準備和決定,正所謂「山不轉時人自轉」。既然我們預期別人在我們亮着指揮燈切線時會作出條件反射式的提速反應,我們應該在切線之前確保自己和旁邊車道車子有足夠距離,然後才打燈切線,這時候即使對方打算提速阻止我們切線,也沒有足夠空間提速,我們也能夠安全切線。反過來說,我們千萬不要在和旁邊車道車子並駕齊驅的時候打着指揮燈切線,因為這會直接引起對方競爭性心態,他會想: 「現在我的車速和你一樣,位置相若,為什麼我要讓你排在我前面呢?」  亮起指揮燈切線是十分正確和合理的事情,但由於人們複雜的心理,我們還是要動動腦筋,從對方角度出發,制定策略,這樣做事的成續才會。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一隻手掌拍唔響(二) 

1
邱吉爾談一戰 我們在早前章節提到,一隻手掌拍唔響,如果我們對別人充滿善意,不管別人多麼挑釁,彼此之間也不會有過分衝突,最多只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彼此不相往來而矣。相反,如果我們面對別人惡意攻擊,一時把持不住,認為自己也應該作出正當反抗的時候,局勢就會向壞方向發展,一發不可收拾。在一戰爆發前,俄國一直不願和德國交戰,部份原因是沙皇和德皇有私下朋友關係,沙皇不希望局勢發展破壞他們的友誼,更加不願意因此爆發激烈戰爭。  當奧地利大公斐迪男自殺事件發生後,奧地利揚言會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這時候俄國知道德國的取態對於局勢發展十分重要,於是沙皇主動向德皇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夠懸崖勒馬,阻止戰爭發生。俄皇的電報是這樣寫的:「很高興知道你從旅遊歸來,在這艱難時候我請求你的協助。一場不公義的戰爭號角已經向一個弱小國家發出聲響了,我國對於這事態發展有巨大的憤慨,而且我也親歷其境,感慨良多。我能夠遇見在不久未來,國內巨大壓力會迫使我採取更激進和極端措施,這些措施都有機會導致戰爭發生。為了避免歐洲發生這樣的大災難,我懇請你看在我們老朋友的情份上,阻止你的盟友走得太遠。」沙皇的意思是,假若奧地利作為軍事強國對於弱小的塞爾維亞發動入侵,這是不公義的,俄國是不會同意這樣的行心。現在只有德皇利用自己影響力,施加在奧地利身上,奧地利得不到德國支持,也不敢輕易向塞爾維亞發動攻擊。事實上,不少歷史資料也證明沙皇的分析是正確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時,德皇又是如何回覆沙皇的電報呢?他這樣寫着:「我考慮彼此長久以來建立的牢固關係,彼此都是真誠和親切態度,我正在施展巨大的影響力,希望奧地利人直接跟你打交道,讓你們能夠達到雙方都感滿意的諒解。我充滿信心地希望你能夠克服現在面對的問題,更希望你能夠在困難增加過程中給我寶貴的協助。你真誠和忠實的朋友以及表弟敬上。」表面看起來,無論俄國和德國都不希望戰爭爆發。但事實上,德皇是虛偽的,他一早已經預料世界大戰將會爆發,而且是由他推波助瀾的。沙皇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在說服德國的同時,同時簽訂了士兵動員,以便戰爭爆發時,俄國能夠馬上作出回應。  由於俄國和德國交談不是真心的,雙方也能夠感受到對方的虛偽,隨着對話增加,他們對對方信任程度越來越減少。當尼古拉二世再次嘗試說服德皇的時候:「德國應該把奧地利和塞爾維亞問題提交海牙議會作出正確裁決。」德皇回覆:「俄國應該對於奧地利和塞爾維亞衝突繼續保持旁觀者身份,不要讓歐洲陷入可怕戰爭當中。」俄國尼古拉二世一方面勸告德皇三思,同時在國內發動大規模動員令。當俄國動員軍隊消息傳至德國,德國知道和平解決歐洲事務可能性變為零。最終,一戰在各國互不信任情況下爆發了,如果當初只要某些大國面對敵國挑釁不作出過分回應的話,例如持續以理服人,或許這場戰爭還是可以避免的。 

【心理文章】對付黃牛黨的好方法 

0
心理文章 今年,越來越多歌手表示自己希望打擊黃牛黨,以讓演唱會門票能夠落入真正喜歡自己的歌迷手上。最理想的情況時,黃牛黨不能夠透過預先囤積大量門票,導致市場供給稀少而抬高價錢,從而賺取當中差價。大家細心想想,黃牛黨的出現對於歌手和樂迷來說都沒有好處,歌手本身就是收着既定票價,他們不會因為黃牛黨炒賣門票而獲得額外收入。樂迷則需要為了獲得偶像的門票付出比原價高昂的費用,中間差價只是讓那些不勞而獲的黃牛黨輕鬆賺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美國著名鄉村歌手布魯克斯在2014至2017年間在美國79個城市進行巡迴演唱會。他在三年間演出了超過390場,賣出630萬張門票,是世界巡迴演唱會排名第二高的演唱會。630萬張門票是什麼概念?現在香港也只是差不多八百多萬人,由此可見布魯克斯的演唱會讓多少樂迷一飽耳福。大家可能會想,布魯能夠吸引那麼多觀眾入場欣賞,他一定能夠收取天價的門票,爭取最多收入。其實布魯克斯之所以開那麼多場演唱會,就是為了讓樂迷能夠以合理價錢欣賞自己演出,讓黃牛黨無法生存。他的做法是這樣的,當他每到一個城市演出,他每天都會演出兩場,每場收費都是每人都可以負擔的70美金。當一場門票已經售出80%後,布魯克斯就會馬上宣布加場,那些買不到本場門票的樂迷能夠優先購買下場門票。布魯林克演唱會門票供應源源不絕,價格實惠,讓黃牛黨根本沒法從中賺取利潤,這就是為什麼布魯林克演唱會能夠在數年間表演390多場,門票數量多達630萬張。這是雙贏的局面,雖然每張門票售價較低,但布魯克斯能夠讓更多樂迷接觸到他,也讓他能夠盡情發洩表演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演唱會黃牛黨問題全因為供給和需求失衡導致的,當市場上供給有限,但需求較大的時候,就會形成產品不足現象,黃牛黨就能夠利用這種稀少性謀取暴利。參考布魯克斯方法,歌手們如果想解決黃牛黨問題,最有效方式還是勤力一點,多一些辦演唱會,讓願意付出官方門票價格的參加者。他們都能夠輕鬆購得門票,這樣黃牛黨便無法立足。當然,布魯林克歌手的異數,一般歌手都希望能夠輕輕鬆鬆舉辦10場演唱會,賺夠了便休息長時間,很少會願意像布魯林克一樣在數年辦幾百場演唱會,為的就是讓歌迷不要再受黃牛黨折騰。當然,歌迷對於黃牛黨也有責任。如果黃牛黨囤積大量門票無法售出,他們這些門票也是真金白銀購買的,只要歌迷團結一致罷買,黃牛黨也無法圖利,歌手看到那些原本被黃牛黨囤積座位空空如也,自然會感受到事情嚴重性,便會認真解決。簡單來說,黃牛黨問題其實歌手、樂迷和黃牛黨都有責任,而且是彼此促成這現象的出現。當中只要任何一個群體願意行多一步,希望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其實不難。最後一提的是,歌迷人數眾多,不同人有不同想法,要他們一致罷買黃牛票其實是相對困難的。黃牛黨以炒賣門票為生,他們自然不會輕易讓步。相反,歌手和樂隊通常只由一人或數人組成,所以他們要達成共識其實不難,問題是他們是否願意解決問題而行多一步。歌手是否會行多一步則視乎歌迷的反應,如果歌迷依然支持黃牛黨,歌手根本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因為黃牛黨雖然不會讓他們賺得更多,但也不會影響他們收入,也不會影響他們入座率,試問他們又有什麼動機認真處理呢?這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有頭威無尾陣」 

0
邱吉爾談一戰 自一戰爆發後,法國一直承受巨大軍事壓力。作為同屬協約國成員,法國和英國多次要求俄國在東面另起戰線,以分散德國兵力,減低德軍對法國構成的壓力。對於俄國來說,國內主要分為兩派,其中一派主張以堅守國土為作戰重點,另一派則以主動攻擊,協助協約國為方向。1916年,俄國勃魯西洛夫向國王尼古拉二世提出一個計劃,他主張利用進取的「奇襲」戰略,在東部戰線對於德國發動突襲,讓德國來不及反應。當時,俄國另一位著名將領埃弗特對於勃魯西洛夫的策略不認同,但由於國王尼古拉二世親自許可勃魯西洛夫的戰略,並予以執行,這場戰役終於在六月打響頭炮。  起初,勃魯西洛夫的戰略十分成功,他在戰場上20個地方發動偷襲,讓德國士兵防不勝防,德國和奧地利軍隊節節敗退,俄國甚至俘虜了40萬奧地利士兵,重創奧地利軍事力量,結果餘下一戰期間,奧地利再也不敢和俄國作戰。對德國來說,他們正和法國進行凡爾登戰役,面對俄國攻勢,德國需要急調軍隊應付,這明顯達到了俄國發起這場戰役以減輕法國在西面戰線壓力的目標,從目標來看,俄國這戰役是勝利的,他已經達到了戰爭目標,但俄國也因為這場戰爭而踏上了不歸路,這場戰爭讓它損失慘重,死亡人數超過一百萬人,也直接導致了俄國在1917年瓦解。大家可能會問,為甚麼在這場戰役開初俄國氣勢如虹,之後形勢卻會逆轉呢?答案十分簡單,大家還記得當勃魯西洛夫提出這進攻計劃時,俄國另一位將領埃弗特對於這場戰役並不認同,他認為主動進攻只會犧牲兵力,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勃魯西洛夫也清楚知道他計劃成功需要集合俄國兵力一起作戰,埃弗特卻遲遲不願出兵配合,甚至諸多推搪,最後雖然因為壓力而出兵,但由於準備不足而導致失敗下場。埃弗特的拖延導致德國有足夠時間調動援兵,讓俄國本身對德國兵力差距得以拉近,導致戰爭着膠着狀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最後,俄國雖然達到了戰役目標,讓法國西部戰線壓力減少,這也成為俄國在一戰其中一場最輝煌的戰役。可惜的是,由於國內將領互不配合,讓俄國士兵付上沉重代價,這戰役也成為俄國一戰中損失最慘重的戰役之一。從這場戰役中,我們明白不管一個領袖擁有多麼厲害的能力,但如未能夠和其他團隊成員通力合作,他的才華和策略也必未能夠完成發揮出來,最後必定會舉步為艱。中國戰國時期,趙國有位老將軍名叫廉頗,他多年來在沙場用命,才獲得將軍職銜。當時有位年輕的文官名叫藺相如,他年紀輕輕便當上相國職位,和廉頗平起平坐。廉頗心中當然不服,他經常對藺相如百般留難,例如當他知道藺相如正要前往某地方時,他會故意在這地方出現,阻擋藺相如去路,以顯示自己權威。有趣的地方是,藺相如每次見到廉頗擋路,都會加以規避,命令下屬調頭離開。久而久之,藺相如待從心中不快,他們認為藺相如這樣規避廉頗是懦夫的表現,紛紛向藺相如請辭。這時候藺相如問這些待從,說:「秦始皇比較可怕,還是老廉頗比較可怕呢?」待從回答說:「當然是秦王,他可以掌握人們的生死。」藺相如笑着回答:「對的,你們也應記得我在秦國面對秦王,毫不懼怕,將和氏璧完璧歸趙。我連秦王也不怕,又怎會懼怕老將軍廉頗呢?至於為什麼我會對廉頗加以忍讓,這是為了國家着想。現在秦王不敢進犯趙國,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相如,如果將相不和,秦國就會利用這個契機攻打趙國,趙國命運就會陷入危機當中。」  藺相如這番說話傳回廉頗耳中,他為自己行為感到十分慚愧,馬上向藺相如負荊請罪,親自背着荊棘向藺相如道歉,彼此成為刎頸之交,一起保衛趙國安危。從這個小小故事可以發現,不管一個人多麼厲害,如果不懂跟別人合作,只會成為一隻蠻牛,幹不出什麼大事。老將軍廉頗最初妒忌相如年少得志,對藺相如加以排斥,甚至欺凌,但他不明白,如果趙國沒有藺相如,即使擁有多大軍事力量,也會受到秦國欺凌,因為兩者軍事實力相差太遠。但藺相如往往能夠不費一兵一卒邊讓秦國折服,這是他可貴的本領,也是他年輕拜相的原因。說回一戰,雖然勃魯西洛夫得到尼古拉二世的應許,對於德國發動奇襲,但由於他沒有獲得其他將軍認同,甚至被其他將軍排斥和不配合,結果導致「有頭威,無尾陣」局面。 

【心理文章】你喜歡的並不是歌曲,只是排行榜 

0
心理文章 社會學家沃茲曾經進行一個十分有趣的實驗,他想了解一下金曲排行榜對於人們對歌曲喜愛程度有什麼影響。首先,工作人員將48首歌曲放上網站,讓參加者能夠免費下載。下載過程中,參加者能夠看到每首歌曲的下載次數,以及排名,也就是說參加者能夠清楚知道其他參加者下載了什麼歌曲,怎麼歌曲獲得其他參加者的喜愛程度較高。首先,工作人員請750名參加者在網站上自由選擇下載的歌曲,工作人員則會如實地記錄他們下載次數。  接着,實驗來到第二部份,這部份共有6000名參加者,他們被隨機分為兩部份,第一組參加者在下載時依然能夠看到其他參加者對於每首歌曲的真實下載數據。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在數據上偷龍轉鳳,將一些本身受歡迎歌曲的下載數據和一些本身不受歡迎歌曲的下載數據交換,那就是說參加者看到網站上最受歡迎的歌曲其實是最不受歡迎的,反之亦然。例如在排行榜本身排行第一的歌曲,工作人員會將他們變成第48名。接着,參加者需要自行決定下載什麼歌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第一組下載排名最高的歌曲名叫《她說》,下載率達到500次,人氣最差的則是《佛羅倫斯》,下載次數只有29次。由此可見,參加者對於這兩艘歌喜愛程度相差甚大。到了第二組參加者,由於工作人員預先將數據倒轉,那就是說參加者在下載之前看到的數據顯示《佛羅倫斯》的下載次數排名最高,《她說》的下載排名則變為最低。結果發現,第二組參加者下載《佛羅倫斯》的次數出乎意料地高,讓《佛羅倫斯》的名列前茅。大家看到這個實驗結果一定會會心微笑,因為在工作人員沒有做手腳情況下,人們認為《佛羅倫斯》並不是一首受喜歡的歌曲,他們不會選擇下載。但當工作人員偷偷將數據變更,他們預先告訴參加者《佛羅倫斯》廣受其他參加者喜愛,這首歌曲支持度會大為增加。這告訴我們,有時候我們喜歡的並不是產品本身,只是背後支持着他們的排行榜。  回到日常生活,在不同環境中我們也會遇到不同的排名榜,例如在學校,老師會按照我們的考試結果列出排名,大家不難發現,一些名列前茅的學生會受到老師重視和喜愛。其實這些學生的質素是否真的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呢?未必,事實上這些班次排名有機會導致其他在早前考試未能夠獲得出色成績的同學構成不公平,所以有些學校現在甚至會取消某些年級的排行榜。  在電台收音機,我們經常會聽到歌曲龍虎榜。電 台 DJ會為我們介紹本週最受歡迎的歌曲,這些歌曲早由人們透過選舉產生出來的。大家有沒有發現,越多人喜歡某首歌,我們不知不覺間也會開始喜愛這首歌,這究竟是因為甚麼原因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社會學家馬修·薩爾甘尼克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邀請14,341名參加者隨機在兩個網站上下載自己喜歡的48首歌曲。實驗期間,參加者被隨機兩組,其中一組獲分配下載樂曲的網站會列出其他參加者曾經下載的歌曲,也就是說參加者清楚知道那些樂曲比較受歡迎。相反第二組參加者下載歌曲的網站並沒有標明其他參加者的選擇,只是列出參加者能夠下載的曲目,讓參加者自行選擇。結果,第一組參加者由於能夠參看別人的選擇,他們知道那些歌曲比較受歡迎,他們會因為從眾效應跟著下載那些較受歡迎的樂曲,結果形成某些樂曲越來越火爆,一些不受別人重視的樂曲,則會變得越來越消沉。第二組參加者則沒有這情況,因為參加者在下載過程中並不知道其他人的選擇,他們無從作出參考,只能夠按照自己喜好作出選擇。  聰明的讀者思考一下必會發現,如果每個人都是基於自己喜愛下載樂曲,理論上第一組及第二組參加者下載的曲目會是相似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原因是因為第一組參加者受到社會群體效應影響,他們選擇某些歌曲並不是因為自己本身喜歡,而是因為他們發現這些歌較受歡迎,他們心態上也會認定這些歌曲比較吸引,因而下載。從眾效應能夠導致某些產品在短時間內忽然火爆,當日子過去,大家會發現自己講不出這些產品火爆的原因,唯一能夠解釋就是這產品在火爆期間善用了從眾效應,讓人們不知不覺間喜歡他們。當我們明白從眾效應的影響,我們在選擇過程中必須提醒自己:「冷靜一點,先想想這是否自己認為的最佳選擇,還是只是以訛傳訛,認為別人的選擇必定更好而作出相同選擇呢?」這樣,我們就能夠有效避開商家為我們佈下的狡猾圈套。  ...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共存 

0
邱吉爾談一戰 在索姆河戰役中,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希望借此戰役以減輕法軍在凡爾登戰役的壓力。索姆河附近地形有一排山嶺,部份地勢險要的位置由1914年10月起便由德國佔領。由於德國佔領制高點,他們掌握協約國軍隊的一舉一動。起初,法軍負責駐守在這地區,當時雙方皆以防守為主,沒有發動激烈的戰鬥。在德國和法國士兵駐守的中間位置有一條小村落,雙方士兵幾乎每天都會來到這小村落補給物資,兩國士兵甚至會共享資源,完全沒有敵對的感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到了1915年7月,英國開始負責駐守這個地方,當地的氣氛忽然間變得緊張起來,每當英軍發現德軍蹤影,他們都會馬上加以掃蕩,擺出一副非要消滅對方不可的樣子。但英軍不知道的是,由於德軍所處位置是制高點,英軍一切部署都早已在德軍眼內,一覽無遺。由於英軍態度囂張,而且抱着「你死我生」態度,所以德軍對於英軍也毫不留情,結果雙方陷入長久消耗戰當中,而戰爭過程中英軍損失甚至比德軍還要高。大家不禁要問,為什麼在法國管治期間,這個區域會相對比較平靜,但當英國接手後,雙方卻會變得刀光劍影呢?原來,法國管理這區域的時候,他們採取的是「如非必要並不會對對方發動攻擊」,採取共存態度。正所謂「河水不犯井水」,雙方士兵都是各為其主,本身之間並沒有戴天仇恨,所以如果可以的話,絕大部份士兵都希望能夠享受和平時光。法國人利用這心態,希望能夠和德軍在這區域共存。德國士兵雖然擁有制高點,他們看清楚法軍一舉一動,但他們知道作戰對自己也沒有好處,所以抱着「你不打我,我不打你」心態,彼此互相忍讓,容忍對方存在。相反,英國人管理這區域時,採取的是敵對策略,不容許對方生存。因此,德軍也不會對他們留下情面,結果彼此都錄得損失,形成雙輸局面。 

【心理文章】看不到的性別歧視 

0
心理文章 只要有人的地方便會有歧視,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更加是由千年人類文化積聚出來的結果,要一時三刻改變並不容易。雖然現代社會變得開明,人們對於各種歧視嘗試作出改變,但由於這些歧視風氣已經植根於人們一段長時間,要改變必須下點苦功。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哈佛大學克勞蒂亞·戈爾丁和普林斯頓大學塞西莉亞.露斯教授曾經以交響樂團成員應聘過程進行研究和觀察,希望能夠找出解決在應聘過程中女性面對歧視問題的方法。他們發現在1970至1980年期間,不少著名的交響樂團會採用「盲聽」方法招聘新人,盲聽的意思是在招聘過程中,考官會讓參加者在面前試奏樂曲,但參加者所處的位置和考官中間有屏障遮蔽,也就是說考官在過程中無法得知對方性別。結果發現,這些交響樂團女性獲聘比例由1970年代10%上升至1980年代35%。從這個觀察發現,利用結果判斷一個人能力是最公平的,可惜的是我們經常會被自己對別人的第一印象所影響,例如美國有些人看見黑人就會覺得討厭,希特拉看見猶太人就會希望將他們滅絕,期間他們不會考慮到這些和自己背景不同的人,也可能擁有非凡的才能,例如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如果他不是遭受到希特拉的死亡威脅,也不會千里迢迢來到美國,最後贏得二戰便可能是德國,而非美國。  要減低歧視出現,我們應該參考交響樂團招聘方法,盡可能在過程中不要理會對方身份和背景,以結果作為我們對別人評價的關鍵。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隨機應變 

1
邱吉爾談一戰 工作時,我們經常會發現事態發展未必如我們計劃所想般發展,當遇到一些瓶頸位時,大家會選擇咬實牙關堅持下去,還是認為計劃超出預期,再沒有成功可能,不如選擇放棄?筆者有一次親身經驗,話說有天筆者和小孩正趕船到南丫島遊玩,那天由於為小孩子匆忙準備,所以出發到碼頭的路途都十分趕急,筆者一邊抱着小孩,一邊向碼頭方向奔跑。去到某一段路,筆者看着手錶,距離開船時間還有2分鐘時,筆者所在位置距離碼頭還有一大段路,筆者此時此刻的確有點想放棄念頭。這時候,筆者再沒有多餘時間思考,只能抱着小孩一步步向前跑,心想就算最後趕不到船也算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最終,筆者成功在最後一刻來到碼頭,筆者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一戰馬恩河戰役中,法國為了迎戰德國,需要急速調動大批軍隊前往前線。當時,士兵都是倚賴火車運輸,當士兵來到終點站時,發現所在地距離前線戰場還有40里,如果士兵需要在這裏步行到戰場前線,不單止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士兵在途中失去的體力必定會導致他們戰鬥力大減。當時法國軍方急中生智,他們在附近的巴黎市中心徵用了所有的士,數目多達600架,軍方將這些的士作為載軍隊前往戰場的用途。結果,600架的士川流不息,反覆來回接載軍人,結果法國人創造了一個運輸奇蹟,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在短時間內運送大批軍人前往戰場,這也是人類史上其中一次運輸創舉。  問題天天都會出現,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認真看待問題,加以思考解決方法。如果我們不願意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不會憑空消失,最終將會讓我們透不過氣。相反,如果我們不將問題災難化,盡力想不同方法處理,很多時候會發現問題嚴重性其實沒有想像嚴重,只要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很多時候失敗並不是由於問題本身,而是敗於我們處理的態度。 

【心理文章】免費不代表賺不到錢 

0
心理文章 2007年,英國著名搖滾樂隊「電台司令」推出最新專輯《彩虹𥚃》,他們這次採取破格性方法推出專輯,直接將專輯上載至樂隊官方網頁,讓樂迷自行下載。有趣的是,他們讓樂迷自行決定該為了這專輯付多少錢,下載期間並沒有人會干預樂迷,或對他們施加任何壓力。由於下載過程在官網進行,也就是說樂迷並不會因為付得小錢被人白眼而感到尷尬。所以在這個運作方式中,樂迷願意為這專輯付出多少錢是全由他們自己決定,完全沒有外在壓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個月後,官方網頁下載的樂迷中,接近60%樂迷並沒有付任何金錢便直接下載,更有數百萬樂迷透過其他非法渠道方式下載專輯。如此聽來,電台司令這次推出專輯一定賠大本,因為這個世界實在有太多人喜歡免費和不勞而獲。如果大家有這想法,請大家繼續看下去。電台司令發現餘下40%下載專輯樂迷有付款,而他們平圴為專輯付款6美元。最後,電台司令這專輯獲得了300萬回報。樂團負責人說:「以官方網站下載的收入計算,我們從這張專輯賺到的錢,比以往所有作品賺的錢加起來還要多。」大家看到了嗎?大家不要看輕那40%願意付錢購買下載的樂迷,他們影響力足以讓一張專輯的收入倍增。這告訴我們,當我們能夠自由決定是否為某物品付出代價時,而且付出代價的程度也能夠由我們決定的話,我們一切行為也會變得心甘情願。雖然有一大部份人會利用這機會享受免費物品,但願意付出的朋友卻會付出更多,因為他們的付出是心甘情願的,他們心裏會抱着不要失禮態度支付產品,他們也會在內心會為作品評價,如果產品能夠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便會願意付出更多。  最後,大家可能想,這方法還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不公平。有些人能夠以免費下載產品,有些人則要付費支出,但他們彼此得到的都是一樣,這豈不是對付款者不公平呢?大家不能夠這樣單純考慮,因為那些不願意支付費用的朋友,他們試用產品後,如果覺得這產品值得推介,他們也會向朋友推薦,反正獲得這產品的成本十分低。而且,自己也知道自己享受了物品,他們心理上正常會有一點不好意思,在向別人介紹的時候自然會更加努力,形成強勁的的口耳宣傳效果。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鬥志 

0
邱吉爾談一戰 對於上司來說,評價下屬是否表現稱職,除了考慮工作表現外,就是他們是否擁有強大的鬥志。管理學上有個名為「鯰魚效應」法則,大意是北歐有位漁夫每天都和其他漁夫一樣勤力外出打魚,有趣的是,這位漁夫每天回到港口,船上漁獲都是生生猛猛的,因此能夠獲得較好價錢。相反,其他漁夫的漁穫回到港口已經死了一大半,自然賣不出好價錢。其他漁夫向這位漁夫詢問如何能夠讓漁獲在航行期間維持生命的秘方,這位農夫卻不願公開自己秘密。直至他死後,其他漁夫登上這位漁夫的船,發現在魚缸裏除了漁獲外,還有幾條十分特別的魚,牠們就是鯰魚。原來,鯰魚本身就是漁穫的天敵,當鯰魚和漁穫放在同一個箱子裏,漁獲就會不斷被鯰魚追趕,結果會激發起牠們的求生本能,不斷規避天敵攻擊,求生鬥志最終讓牠們生命得以維持下去,這就是鯰魚效應。在團隊中安放一些對其他成員來說有競爭性的成員,其他成員為了表現自己不至於太糟糕,便會更勤力工作,團隊整體工作力會大為提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1914年一戰爆發,德國正開展施利芬計劃,計劃傾盡國家大部份兵力在六星期內攻陷法國巴黎,迫使法國投降。接著,德國才調動軍隊進攻北方的俄國。根據施利芬計劃,在戰爭初期德國在北方軍隊數量相對會較少,這對於德國對俄國的佈防構成一定壓力,由於軍隊是服從性很高的組織,他們需要跟從國家整體規劃。當時德國北方軍隊指揮官名叫普里特維茨,他面對氣勢如虹的俄國士兵竟然有一點膽怯,他甚至計劃將驚慌感覺化為行動。有天,他十分激動地拿起電話,在沒有通知任何下屬的情況下就接通了德國總司令部,這通電話能夠直接連上德國總司令毛奇。電話接通後,普里特維茨馬上跟毛奇道出了德軍現在在北方面對的困境。毛奇十分堅定地回覆:「無論如何,你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守著陣地。」普里特維茨回覆說:「我只有那麼少的軍隊可以調動,我又怎能做到你的要求呢?如果得不到進一步支援,我什麼也不能保證。」  大家試想一下,當時毛奇作為線司令需要同時兼顧兩條戰線,分別是西邊法國戰線和東邊俄國戰線,他面對的壓力肯定比普里特維茨大得多。普里特維茨作為北方指揮官竟然公然表示如果沒有足夠支援,將會選擇放棄,大家不能想像毛奇當時會是多麼的憤怒。普里特維茨給毛奇的感覺是,他已經無心戀戰,毫無鬥志,面對氣勢如虹的俄軍並沒有想着如何出奇制勝,反而想著退縮,這對於德國接下來的作戰計劃,構成很大的安全威脅。有時候,來自團隊內的威脅比團隊外的更加大,如果團隊成員不願堅守崗位,就等如將中門大開,敵人不費一兵一卒便能夠直搗黃龍。這通電話讓毛奇馬上決定切換這位北方的指揮官,讓真正有鬥志的人擔當這個重要崗位,繼續作戰。興登堡很快就被任命切換普里特維茨的崗位,興登堡在一戰時已經是一位年紀比較大的將領,德國政府本身也沒有請他指揮軍隊出戰沙場,但年紀沒有讓興登堡消磨鬥志,他一直等待報效國家的機會, 當毛奇邀請他出山協助時,他馬上說:「我已經等了這個機會很久了。」他沒有推搪和多餘的要求,便馬上重穿戎裝,付上戰場,這就是充滿鬥志的興登堡和沒有鬥志的普里特維茨的分別。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如果大家是主管,大家又會如何在兩人中間作出選擇呢? 

【歷史文章】視而不見系列: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預演 

0
歷史文章 很多時候,災難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有所先兆,只是人們並沒有及早發現和作出提防。在二戰期間,美國珍珠港被日本偷襲事件,是美國歷史上其中一件最嚴重的受襲事件。隨着時間過去,越來越多資料顯示,珍珠港事件是日本精心部署,而且經過長時間籌備的。如果美國能及早發現,或許能夠阻止這場慘劇發生。  珍珠港偷襲事件是由日本著名的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策劃的,當時日本正被美國禁運石油。由於日本是一島國,基本上她所需要的資源都需要倚靠外來輸入,美國禁運石油無疑對她的經濟及軍事作出了沉重打擊。山本五十六希望能夠透過偷襲珍珠港,重挫美國銳氣,讓他們最少在兩年內不能夠對日本發動攻擊。起初,東京政府並不同意山本五十六計劃,最後山本認為這計劃對國家十分重要,所以他以辭職挾持,要求政府馬上批准珍珠港偷襲計劃。政府在1941年10月無可奈何地接受山本建議,山本馬上展開策劃行動,首先他將軍隊訓練地點由鹿兒島轉移至佐伯。相信香港朋友對佐伯這個地方感到陌生,為什麼山本會將訓練基地轉移至這個小小的漁港呢?原來,佐伯這個地方的地形和珍珠港極為相似,港口受山脈環抱,港灣中央有一個外型和珍珠港類似的小島,名叫福特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日本軍隊在佐伯這個地方進行了偷襲珍珠港的預演訓練,他們甚至在港灣內設立了預定目標,無疑這些就是停泊在珍珠港的美國軍艦。他們的預演攻擊時間表和預計攻擊珍珠港時間表完全一樣。由於佐伯地形和珍珠港相似,士兵在這密集式訓練中能夠清楚掌握即將面對的戰場環境,他們的作戰力大大提高。到了11月19日,所有停泊於佐伯的日本軍艦忽然消失了,他們正向美國珍珠港進發。最後到了美國時間12月7日,日本對於美國珍珠港發動突襲,導致超過2000名美軍傷亡,痛失了多艘戰艦。從結果來看,山本五十六的計劃執行成功了,但卻未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因為美國的主力艦在偷襲事件之前巧合地駛離港口,所以在這場襲擊中日本並未對美國海軍構成了沉重打擊。美國更加因為珍珠港偷襲事件對日本正式宣戰,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枚原子彈結束了二戰,導致日本無條件投降。  本篇文章想提出的是,日本早在偷襲珍珠港前,已經為偷襲珍珠港制定了周詳計劃,而且最近進行了長期訓練和預演。以二戰時美國和英國的軍事實力,他們已經破解了日本的通訊密碼,而且又有無數間諜散播在世界各地,沒有理由不知道日本正進行大型軍事調動。將戰艦由鹿兒島調往佐伯並進行了大型軍事演習,這些措施都不是簡單和小事,為什麼美國和英國政府都不能夠預早知道呢?筆者相信有機會是因為這兩個國家軍部出現了思考盲點,他們對於一些顯然易見的敵人調動視而不見。美國有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們讓參加者留意一場籃球賽上的傳球數目,然後他們安排一隻身穿猩狠服裝的工作人員在球場中央做出各種奇形怪狀的動作超過10秒,結果發現,大部份人並沒有發現這隻「大猩猩」,這就是因為參加者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傳球數目,對於顯然易見的東西予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