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李錦記系列:如何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 

0
管理文章 做生意不可能沒有風險,必定有虧損風險,問題是我們是否懂得如何將風險降到最低。當李錦記剛發明蠔油的時候,他們定位生產價格較貴的高端蠔油。隨着公司發展,公司除了針對高端消費者,不能忽略的就是那些消費力不高,但人口十分多的大眾消費者。在李錦記第三代傳人李文達的推動下,李錦記推出熊貓牌蠔油。當時其他品牌生產的平價蠔油根本就不含生蠔成份,而是由魚、蝦代替,李錦記推出的平價蠔油則由始至終皆採用生蠔制成,只是利用技術將生產成本降低,讓售價能讓消費者更加容易接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任何新產品推出市場,都需要經過推廣努力讓消費者接受,熊貓牌蠔油雖然以平價為賣點,但剛推出市場時,卻遭受消費者冷待。這時候,李文達來到了熊貓牌蠔油主要銷售國:美國,他細心了解讓當地消費者猶豫購買的因素。很快,他就知道熊貓牌蠔油遇到的是文化差異問題,李文達馬上調整推廣策略,例如用亮麗的紅色包裝代替原本平淡的黃色包裝。由於早前銷量不佳,代理商不敢貿然進貨,以免損失。這時候,李文達運用了一奇招,他讓代理商能夠先免費取貨,放在商店內售賣,代產品售出後,才需要向李錦記付貨費。這樣經營模式讓李錦記幾乎承擔所有風險,對於代理商來說,他們一日賣不出蠔油,一日也不需要支付貨費,所以他們都十分樂意向李錦記取貨,反正當作店舖內裝飾也好。就是這樣,在美國街頭商店,櫥窗上都放滿了熊貓牌蠔油,消費者看見這個品牌產品排山倒海地展銷,便認為這個品牌值得信賴,願意嘗試,熊貓牌蠔油亦因此在美國成功殺出了一條血路。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實上,李錦記這策略表面上看來將風險全都放在自己身上,但其實這是風險最小化的經營策略。因為當時一大批熊貓牌蠔油早已運到美國,由於之前銷量不佳一直囤積在倉庫,如果最後售不出,公司還是需要將這些產品報銷或支付高昂運費運回香港,這損失將更大。相反,「先取貨,後付款」方法讓庫存產品變成推廣工具,讓產品分布在美國大街小巷,形成宣傳效果,讓熊貓牌蠔油在當地殺出一條血路。  人生中每個決定都會有正面和負面反應,思考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這個方法的優點和缺點,以及那個方案能夠為我們帶來最大利益及最少損失,這就是我們應該採取的方案。  #李錦記 

【管理文章】李錦記系列:由分家說起 

0
管理文章 早前,我們提到李錦記是香港一個十分特別的財團,它利用家族管理形式,全部股份牢牢控制在家族成員手上,公司更加設計了家族憲章,規定股份不能夠落入外姓人手上,如果家族成員希望變賣股份,只能夠在有血緣關係的親戚間流通。李錦記之所以如此着重股份配置,原因是在它成長過程中曾經遇上兩次分家經驗,每次都留下血的教訓,讓他們明白企業需要成長就需要有家族堅實基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錦記第一次分家發生在第二代傳人手上,當時第二代共有三兄弟,起初兄弟共同管理李錦記並沒有磨擦,但當第二代開始退休,第二代繼續管理的李兆南開始需要跟兄弟的兒子(即是侄兒)一起管理公司,彼此關係明顯變得疏離,彼此對於公司管理方針也出現不同想法。畢竟年輕人會總覺得老一輩想法保守,上一代人則覺得下一代後輩想法不夠周詳和草率。彼此矛盾越來越深,李兆南知道如此下去,公司發展必定會因為家族不和而有所影響,他主動邀請兩位侄兒進行協商。協商過程中,兩位侄兒態度強硬,甚至要求他們一起聯手購買李兆南所有股份,彼此不再合作。李兆南想繼續在蠔油業大展拳腳,但卻被兩位侄兒要求併購股份,心中自然不忿,他知道自己兩個選擇。一:如兩位侄兒所願,將手上股份賣給他們,自己則另起爐灶;二:繼續透過協商,希望兩位侄兒回心轉意。經過分析,他知道自己沒有可能說服兩位侄兒和自己繼續坦誠合作,但他也沒有打算交出自己股份,畢竟李錦記是自己花了很多時間的心血結晶,這時候他和兒子李文達想出了第三個方案,就是由他將兩位侄兒的股份全都買下來。這方法需好,但需要大量金錢,李兆南父子下定決心,他們押下自己所有財產,而且向外借了一點債務,終於將李錦記所有股份買到手上。  然而,這次股份拼購並不是在愉快氣氛下完成,兩個陣營對於李錦記股份價值有着不同的估算,彼此幾乎撕破了面才達成售賣協議。這事件讓李文達知道家庭和睦對於企業健康十分重要,這對於他日後設立家族委員會有莫大啟示。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對於大家族來說,家財分配往往是纏繞不息的議題。分家危機最終在李錦記第三代傳人李文達身上再次出現。當時李錦記已經交由第三代接手,公司發展主要由李文達處理,但他弟弟李文樂在公司發展過程中也的確有一定貢獻。兩兄弟一直伴隨着公司發展,直至有天李文樂患上重病,這時他竟然向李文達提出了一個出人意表的要求,就是要求將李錦記分家,自己取回應得部份股份。當時李錦記正在興建大埔新廠房,需要大量資金,這時候兄弟提出分家無疑對李錦記營運投下了一枚震撼彈。起初,李文達希望透過跟弟弟以協商方式解決誤會,避免分家。可惜的是,身患重病的李文樂根本沒有意欲透過協商調解,只希望分得應有部分股份,然後便移民離開香港。於是,李文達就找來父親作出定斷,父親決定將李錦記股份60% 給李文達,餘下40%給李文樂。由於公司發展一向都由李文達主力處理,所以他認為弟弟必定會接受這樣分配。但是, 李文樂在思考時候卻用了另一個角度,他認為李錦記是家產,家產分配應該平均,和他在公司參與度無關。李文樂更將這事件擺上法庭,結果法庭判決李文樂敗訴。接著李文樂要求李文達以8000萬港幣向自己回購所有股份。李文達和爸爸陷於兩難局面,一來他叔叔身患重病,而且剛輸了官司,以親人角度,理應盡快處理矛盾;同時李錦記當時正修建廠房,資金有限。最後,李文達決定透過以賤賣資產方式籌措資金, 以當時天價8000萬向李文樂收購相關部份股份。  ...

【管理文章】李錦記系列:今天的失敗,明天的成功 

0
管理文章 當我們興致勃勃提出一個方案而被拒絕,我們會否認為這個方案已經不用再考慮,以免浪費時間。李錦記在香港政府提出開發大埔工業邨時,便向政府提出相關申請,希望能夠進駐開設廠房。但當時政府認為李錦記經營的是傳統產業,大埔工業邨則是針對高科技產業而設的工業村,因此拒絕李錦記相關申請。對於李錦記來說,在過往的歲月中一直破舊立新,推出不同新產品,他們心中或許對於政府決斷有所懷疑,為什麼傳統產業就不能高科技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錦記管理者並沒有怨天尤人,他們知道做生意時,運氣和努力都佔着一定比重,既然現在不是修建廠房最佳時機,他們就將計劃暫且擱置。到了1997年香港回歸,當時人們對於香港未來前途心存憂慮,更加出現移民潮,原本針對高科技產業的大埔工業邨租賃無人問津,這時李錦記再次向政府提出願意在大埔工業邨設廠,這次政府對這建議態度180度轉變了,李錦記成功取得了用地建廠,讓公司生產力大為增加。從李錦記的建廠經歷中,我們明白到成功需要堅持,初次失敗並不代表我們未來也會失敗,只要我們願意嘗試,總會有一線生機,相反,如果我們遇到失敗便放棄,為自己宣判死亡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  #李錦記 

【管理文章】李錦記系列:家族委員會 

0
管理文章 相對香港其他大財團,李錦記是少數沒有上市的大公司,它雖然擁有上市公司規模的業務及財政基礎,但它祖訓訂定不能將半點股份流入外姓人手上,所以上市絕對不會是他們考量的方案。李錦記是一間十分重視家族的企業,他的第三代傳人李文達曾經提過,對於家族企業來說,家族就像企業的根,業務就像樹幹一樣,如果家族關係不好,企業也必定會倒下來。李錦記設有家族委員會,家族成員能夠透過定期會議表達意見。為公平起見,所有家族成員都能夠以一人一票方式參與家族事務投票。對於傳統企業管理來說,這做法有點創新,正常公司應該誰佔最多股份,誰就越有話語權,但擁有最多股份的李文達夫婦卻認為。如果利用股權定投票權大小方法,最終決定權只會落在他手上,家族委員會也會失去其應有功效。  根據家族委員會的家族憲法列明,通過新的或修改家族憲法,需要由家族委員會75%成員投票通過,每次憲法通過後都需要所有成員在上面簽名作實,確保大家都承認結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為了進一步確立家族內每人都能夠發表意見原則,李文達對於委員會主席的人選也費盡心思。正常來說,李文達作為李錦記第三代傳人,他當主席理所當然,但他卻表示自己並不會擔任主席,而是交由第四代家族成員輪流擔任,他認為這樣安排有助於第四代傳人能夠輪流充當重要崗位,彼此之間能夠作出換位思考,更明白對方感受,委員會不會變成一言堂局面。其後,李文達更加會缺席表決前的幾次會議,他希望第四代家族成員能夠透過自行協商得出結論, 不希望自己存在而給予其他成員任何壓力。從以上安排可見,李文達對於下放權力看得十分重視,他希望家族成員能夠各自表述意見,讓公司跟隨着潮流發展。  李文達對於家族委員會管理作風並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落實執行。有個例子,李文達是上一代人,思想比較保守,他眼見新一代男歡女愛是平常事,離婚更加成為趨勢。他發現不少名門望族的沒落也是由於婚姻失敗導致分家造成的,李錦記在過往歲月中也經歷了兩次分家,除了阻礙公司發展,更加導致他最重視的親情受到破壞,所以他要求家族成員不能夠離婚,也不能夠有婚外情。對於第四代家族成員來說,他們聽到李文達這要求後或許對於自己也不抱太大信心,所以他們利用手上的投票權否決長輩李文達的建議。李文達雖然是家族的最高話事人,但他堅守一人一票原則,每個家族成員都有同等權利表達意見,所以至今一刻,相關條款也沒有寫進家族憲法內。  #李錦記 

【管理文章】李錦記系列: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0
管理文章 李錦記創辦人李錦裳意外發明蠔油後,市場上馬上出現了不少類似產品。當時李錦裳的店在國內生意有限,幸好李錦裳已經因此獲得富足生活。好景不常, 1902年某天,李錦裳家發生一場沖天大火,李錦裳在緊急關頭只顧得抱着五個小孩和妻子逃離家園。李錦裳當時身上只剩下逃走時匆忙取走的一個八角鐘,猶幸一家平安。一場大火讓李錦裳半生努力化為烏有,這時候他並沒有想過放棄,反而想着如何東山再起。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他想:「既然一場大火將家中所有東西都燒光,我現在已無顧慮,我不如攜同妻兒到城市發展,希望獲得更遠大的前途。」當時,澳門屬於葡萄牙殖民地,當地人們生活比國內富足,而且能夠接觸國外市場,李錦裳於是就來到了澳門發展,由零重新開始他的蠔油事業。李錦裳雖然是蠔油發明者,但當年並沒有版權專利,任何人都能夠創造出屬於他們的蠔油,李錦裳對於澳門市場是一位門外漢,他要在眾多蠔油製造商中突圍一點也不簡單。幸好,李錦裳除了是蠔油的發明者,他的烹調技術的確比其他商家略勝一籌,很快便在澳門成功立足,奠定了他蠔油大王地位。究竟他的蠔油跟其他品牌有什麼分別呢?根據筆者找來的資料,當時李錦裳對於生產蠔油有四大執著:  一:用來製作的生蠔必須新鮮;  二:他對生蠔來源質量有嚴格要求,同時需確保供應商能夠持續供應穩定數量,以確保他能夠生產出穩定性高的產品;  三:生蠔對於蠔油來說,當然是重要,但配料同樣重要,因此對於配料要求嚴格  四:衛生,對於食物行業,這是重中之中;  #李錦記 

【管理文章】李錦記系列:蠔油的發明 

0
管理文章 相信大家在洗澡的時候都有用過肥皂,它能讓我們身上污垢輕易消除。肥皂是一位在古埃及皇宮工作的廚師意外發明出來的。當天他意外地推倒了一壺食用油,看著地上的油污,廚師害怕如果被法老發現,自己便有機會人頭落地。廚師急中生智,將一些爐灰和木糠物質將油覆蓋,然後整合成為一個固體狀物品,拋棄了事。地上油漬消除了,但廚師手上的油漬卻有點黐立立,他就拿了一些清水打算洗手。神奇的事情出現了,當廚師用清水洗手時,他發現雙手洗得比以前乾淨得多,就連一些長年污跡也被清洗得乾乾淨淨。廚師覺得十分神奇,於是他找來其他廚師一起嘗試這方法,結果發現他們手上的污跡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肥皂就是這樣發明出來。在發明史上,很多新發明都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成蔭」,意外創造出來的。李錦記是香港著名的品牌,也是國際著名的醬料品牌,家傳戶曉的蠔油正是由李錦記創辦人李錦裳 發明的,而這發明也是由一個偶然造成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話說李錦裳本身經營着一間茶竂,當時廣東地區盛產生蠔,人們除了喜歡生吃生蠔,也喜歡將生蠔煮熟,然後再曬乾,變成熟蠔豉。話說有天,李錦裳如常炮製着生蠔,由於當天生意特別火爆,李錦裳一時忘記了正在烹調中的生蠔,當他發覺的時候,原本乳白色的生蠔已經變成了黑色的稠汁。面對這情況,相信不少人都會感到懊惱,畢竟自己正打算烹調出美味菜餚,眼前卻變成一堆黑色糊狀物質,這碟菜也浪費了,徒然花了自己心機。李錦裳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他對眼前黑色黑色糊狀物質雖然沒有好感,但也沒有反感, 他更伸手黏了一些放進口裏,結果發現其味無窮。接着,他邀請親朋好友嘗試這些「新東西」,大家都讚不絕口,李錦裳便知道自己利用生蠔創造出一款新的美食,就是蠔油。  「危機」意思是危中有機,可惜人們總是看到事件負面部份,看不到機會。其實我們只要願意接受世間萬變,遇上非預期情況也不抱怨,反而思考當中有沒有讓自己進步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情況未必如自己想像般可怕,能創造出無限可能。李錦記今天已經成為香港其中一個最富有的家族,而它的興起只是由一支看似簡單的蠔油開始,這是運氣和努力結合的結果。  #李錦記 

【心理文章】人們只是關心和自己利益有關的東西 

0
心理文章 有天,筆者參加一個居民大會。當晚議題涉及兩批對立的居民利益。簡單來說,無論方案實行與否,都會導致其中一邊居民利益受損,大家不難想像會議的火藥味會是多麼的濃郁!  其中一位居民投訴業主立案法團在草擬政策時,並沒有預早諮詢居民意見,導致他們蒙在鼓裏,好像任人擺布的樣子。這位居民說話態度囂張,氣勢逼人,筆者也不禁為這位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抹一額冷汗。誰知,這位主席卻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先要認真告訴大家一件事,人們就是有一種心態,每當和自己利益有關的東西時,大家就會殷切關注。但當事件和自己利益無關,大家則會視而不見。我夠膽說,如果大家在業主立案法團開會的時候都列席,大家一定會知道我們就這議題討論花多少時間,大家也能夠從中參與。我想問這位居民,究竟你在過往業主立案法團開會的時候,你出席過多少次?」筆者不禁為這主席心中歡呼喝采,因為他正道出了不少人的心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更諷刺的是,當天會議完成了和這班居民利益相關議題後,這班居民便馬上離席,不再旁聽。主席剛才10分鐘前才當眾指出人們只重視自己利益心態,居民顯然沒有意會得到,繼續依然故我。當問題出現時,我們常抱怨別人不預早告訴我們問題出現的風險,或者抱怨別人不預早準備,其實我們又是否真的做足本分,努力了解過呢?當問題出現的時候,抱怨只是我們推卸責任的一種手段,並不代表我們有道理,與其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不如想着如何做好一點,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更好!  

【勵志文章】導致183名小孩失去生命的事件 

0
勵志文章 1883年,英國桑德蘭維多利亞音樂廳發生一場震驚世界的意外,這場不幸事件導致183名只有8歲至14歲的小孩失去生命。當天,費伊夫婦為1000多名小朋友進行一場魔術表演,表演過程十分順利,完結的時候,工作人員宣布大會將會為小朋友準備一些禮物,讓他們這天能夠有一個完美的終結。  工作人員分別在舞台和音樂廳出口處分發禮物。為了維持「秩序」,工作人員著小朋友在場地內排隊,一人接一人地領取禮物。正常來說,門口對外開啟設計有助於配合人們習慣,能夠方便人們推開大門。但當時維多利亞劇院的大門是向裡面開啟的,向內開啟的大門會阻礙小朋友排隊的隊形。工作人員為了控制人流,起初故意將大門只開一半,每次位置只讓一位小朋友足夠通過,他們這個決定將會導致一個嚴重災難性後果。當前排小朋友看到工作人員正派發精美禮物,都控制不住自己好奇心,爭先恐後地衝上前,希望盡快領取禮物,結果出現人推人情況,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工作人員嘗試控制場面,他們希望能夠打開大門,讓人流更快疏導,但他們發現劇場裡面站滿小朋友,大門已經無法再開得更大。結果,前排小朋友被後排小朋友不斷推撞而跌倒,彼此交疊一起,導致大量小朋友受傷,甚至被壓死,事件共導致183名無辜小朋友犧牲生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事後,工作人員調查發現,大門設計正是窒礙當時人流疏導重要關鍵。正常來說,人們習慣「推」,不習慣「拉」,因為「」推所花的氣力感覺上比「拉」為低,比較自然。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政府要求各建築增設緊急逃生門,這些逃生門必須是向外推開的,這也促使了「推桿式逃生門」的發明。大家從這件事可知,平時我們或許不會太留意的生活小細節,其實當中都充滿着智慧,這些都是人們經歷無數意外悟出來的道理。簡單如一道門,究竟是向外推,還是向內拉,背後都有一套理論基礎。有時候,我們從事某些行為時受到外界規管,我們心中會認為,這些規管是多餘和無聊的,根本和現在正處理的問題無關。但其實只是我們短視和無知,我們只是為了眼前利益,希望將問題盡快解決,我們沒有想這些規管的用途所在。在工作上遇到別人規管和指導,我們先不要抱着對着幹心態,反而應該配合思考,讓自己在問題出現前做好準備。  #錯誤系列 

【勵志文章】36厘米的錯誤 

0
勵志文章 1980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本身平靜的皮內爾湖發生了一場世界末日般的事件。事件導致十一艘船隻沉到湖底,湖邊四周約28公頃土地瞬間消失。更可怕的是,這場事件導致湖中形成一個巨大漩渦,從電視畫面中看起來就像一個即將吞噬世界的洞口,十分恐怖。難怪目擊者回憶這事,都表示這情景畢生難忘,就像荷里活災難片一樣。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場災難是如何發生的呢?話說當年德士古石油公司正在皮內爾湖進行石油勘探工程,石油勘探是十分艱巨,而且需要準確性的活動,勘探公司需要長時間對地下進行鑽探發掘,以尋找石油影蹤。皮內爾湖湖底有一個已經發掘多年的鹽礦坑,由於開發多年,這個鹽礦坑規模巨大。石油勘探公司在勘察的時候,需小心計算勘探位置,以免對鹽礦坑產生破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勘探鑽頭意外地鑽穿鹽礦坑 , 湖水就會沿着湖口流入鹽礦坑,對於裡面工作的工人和鹽礦坑來說會帶來多麼災難性後果!石油勘探公司早已考慮這點,他們利用精密的三個測量法計算勘探位置。可惜的是,根據墨非定律,即使我們預計到某樣出錯會導致災難性事件發生,並及早提防,事態還是很有機會向着這方向前行。1980,負責勘探皮內爾湖的計算人員錯誤將其中一個三角測量點位置選錯了,結果實際鑽探點比原定位置更接近鹽礦坑,偏差大約有120公尺。由於工作人員並沒有發現這個錯誤,他們在這個點開始進行鑽探,結果鑽探刺穿了湖底的鹽礦坑,結果湖水沿着這個只有36厘米的鑽探洞不斷湧入湖底下的鹽礦坑。幸好,正在鹽礦坑工作的50名採礦工人早就意識到事件不妙,馬上撤離保著了生命。接下來便是一連串電影橋段的災難事件。  由於皮內爾湖的鹽礦坑已經開發多年,所以在地底形成一個巨大空間,容量足以容納皮內爾湖的全部湖水,湖水足足花了兩天時間才填滿鹽礦坑,水壓導致湖底破洞越來越大,產生的破壞力也越來越大, 湖面上十一艘船隻全部沉至水底,在湖面上形成一個巨大漩渦,並將岸邊28公頃土地捲走了。由於皮內爾湖湖水全都湧進了湖底鹽礦坑,形成河流逆轉奇景,本身皮內爾湖湖水會沿着河流流到墨西哥運河,但當時水流逆向,流回湖中,形成了一個高達45米的瀑布,大家能夠想像當時的情景會是多麼的震撼!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個重大的災難是由人們一個計算錯誤引致的,引致這個災難的只是一個只有36厘米大小的鑽探機。這正要告訴我們,即使我們不能夠完全避免錯誤事件的發生,但我們也不要看輕任何會發生錯誤的機會,不管錯誤多少,蝴蝶效應會導致破壞以倍數擴大。我們不能夠避免錯誤發生,卻能夠預早制訂後備方案。當事情向着災難發生的時候,便能夠馬上採用挽救方案,將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盡量減低。  #錯誤系列 

【心理文章】「臭屎密冚」真的有效? 

0
心理文章 發生錯誤時,大家習慣開誠布公地跟別人報告,並馬上作出改善,還是會抱着「搏一搏,單車變摩托」態度,希望別人永遠不會發現自己的錯誤,胡混過關呢?不少例子告訴我們,人們有一種規避錯誤心態,即使犯上錯誤也不願意承認,這和人的地位高低、公司規模大小無關,反正人類就是不喜歡公開承認自己錯誤的。波音公司剛推出787 Max新款客機時,他們收到不少航空公司關於這款飛機的安全問題,但他們堅稱飛機沒有問題,適合安全飛行。其後發生了印尼獅子航空及埃塞俄比亞航空787 Max墜毁事件,波音公司起初還將事件歸咎於這些航空公司對於機長培訓不足導致,並不認為是飛機有問題。最後直至中國首先禁飛相關型號飛機,才導致波音不能不面對現實,暫時停止相關型號飛機運作,直至相關型號飛機問題得到修正。事件對於波音無疑帶來重大打擊,波音一向都是人民值得信賴的飛機製造商,大家從來沒有預計過這樣規模的公司竟然會為了利益而對於其產品安全隱患加以掩飾,將乘客安全置之不顧。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日本在二戰入侵其他國家過程中,進行了大量殘酷的屠殺行為,更加開創出「慰安婦」等導致各地不少無辜婦女終身帶著陰影的行。至今,雖然日本多次就相關行為向各國致歉,但感覺總的讓人覺得來得太遲,以及言不由衷,而且他們還嘗試修改教科書及堅持不定期到訪安放重要戰犯的靖國神社,讓人不禁思考他們道歉是否真誠。結果,二戰結束了 70多年,但日本對於鄰國的傷害還是纏繞不息。  上面兩個案例中的波音和日本,他們在發現錯誤的時候,首先並不是坦承自己犯上的錯誤,並作出修正,反而希望作出隱瞞。當一個人犯上錯誤,自己又不承認錯誤,就會產生認知失調感覺,為了減輕這種心理不安感,他們大腦甚至會修改自己對事件的看法,例如拼砌出一些說服自己的理由,讓錯誤變得理所當然。打個比方說,某天你和客人相約一個重要會議,卻因為賴床而遲到了,導致失去一個寶貴生意機會。起初,你會感到一點不開心,畢竟因為自己賴床而導致失去生意機會。漸漸,你會習慣了這種感覺,甚至認為這次遲到其實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遲到其實也是理所當然和合理的,不是自己錯誤導致的。例如我們會想:「我賴床是有原因的,如果不是上司最近給予我太多工作,讓我身體不勝負荷,就連基本休息時間也沒有,我又怎會賴床不起呢?」漸漸,我們就會將責任從自己身上抽離,甚至將錯誤分攤在別人身上,讓自己心態上好過一點!」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大家可不要看輕人們這種心態上的轉變,當我們第一次利用這方式推卸責任,這種處理手法就會變成我們處事的新常態。漸漸,當錯誤出現時,我們第一樣不是檢討,而是想着如何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上得山多終遇虎」,如果我們沒有透過強化和改善自己解決問題,每次都是胡混過關,最終我們將會被日積月累問題掩蓋自己,發現問題已經解決不了。     

【心理文章】爭取認錯的藝術 

0
心理文章 人們總是有種規避損失心態,面對錯誤時,總希望別人不發現而胡混過關。中國人有句說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紙是包不著火的,根據墨非定律,當一些錯誤有機會發生時,錯誤必定會發生。當有兩個方法可以解決眼前問題,而其中一個方法風險較高,有機會導致錯誤,事情走向必定會向着錯誤方向走去。墨非定律告誡我們,必定要向最壞方向設想,不要抱着僥倖心態。面對錯誤時,我們也要提醒自己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主動承認錯誤,戒除幸運心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杜克大學心理學家愛德華·瓊斯曾經進行一個相關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批,他們需要聆聽一位陌生人錄音。第一組參加者在開始時會聽到一位男生就自己早年犯上的一個錯誤進行反省,這個錯誤是他在讀書生涯中某個學期因為考試作弊而被退學。接著,男子又會提到他生活的其他瑣碎事。第二組參加者在錄音開始時首先聽到男生談天說地,分享生活瑣碎事,然後在錄音最後時間,男生會忽然告誡自己曾經在早年因為考試作弊已被退學。當兩組參加者聆聽完錄音後,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表述他們對於錄音中男生印象如何。  結果發現,第一組參加者對於錄音中的男生印象遠比第二組參加者為高。這告訴我們,在和別人溝通中,如果我們願意在第一時候將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告訴別人,能夠更有效獲得對方認同和諒解。其實犯錯誤是人生必經階段,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犯過錯,大部份人都不會認為犯錯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面對錯誤時採取的態度卻會有所不同,有些會坦然面對,加以承認並改善。有的則會堅決否認,甚至堅持自己永不會錯。這種處事態度分歧,會導致別人對我們印象不同。知錯能改,在第一時間向別人表示自己發生錯誤,能夠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懂得自省的人,輕微的錯誤更加會讓我們看起來更像一個人,別人也會更加願意和我們相處。 

【心理文章】難道順序就不能是隨機嗎? 

0
心理文章 在音樂串流平台中,大家都會發現有一個「隨機播放」的功能,當我們不知道自己喜歡節目的時候,可以讓系統為我們隨機播放歌曲。蘋果公司音樂平台iTunes剛剛提出「隨機播放」功能時,即收到很多顧客投訴,他們投訴他即使按了隨機播放功能,但他們發現歌曲播放依然按照唱片原有次序播放,根本就沒有前後倒轉情況,看起來沒有隨機的效果。蘋果公司技術部門萬般摸不着頭腦,他們隨機功能是由系統隨機播放的,絕對沒有欺騙用家的意思。他們反覆研究系統,他們肯定即使樂曲播放次序和唱片的次序一樣,系統肯定是沒有錯誤的,絕對是隨機播放,只是剛巧隨機順序排列而已。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蘋果公司嘗試向用家解釋,但用家依然堅持這是系統的失誤,他們不相信隨機播放能夠導致樂曲播放的次序和唱片次序一樣。蘋果公司為了應付用家強烈投訴,只好透過修改系統運算法,讓系統變得不那麼「隨機」,徹底避免樂曲排列在隨機情況下和順序排序一樣。對於知道內裏玄機的工程師來說,覺得人們這種追求隨機心理實在很奇怪,為什麼隨機就不能達致順序的效果呢?難道順序效果不就是隨機的其中一個選項嗎?大家可不要取笑那些投訴iTunes的用家,這是正常人心態。當我們購買六合彩時,我們按電腦隨機票,如果我們發現電腦為我們篩選的數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我們也會懷疑馬會是否作弄自己,同時也會認為中獎機率會較低。隨機代表任何機率都有機會出現,順序巧合其實也是隨機的一種,由於人們心理盲點,自我篩選了這可能性。 

【勵志文章】錯誤系列:英國交通標誌上的錯誤 

0
勵志文章 究竟甚麼是錯誤?錯誤應該由誰來定義呢?遇上什麼程度的錯誤才需要更正呢?這篇文章將會嘗試探討上面三個問題。數學家麥特·帕克在英國街道上看見一個讓他心有戚戚然的交通告示牌,這告示牌是告訴駕駛人士那裏是通往足球場的道路。在普通人眼中,這只是一個普通告示牌,但在帕克眼中,這告示牌卻錯得離譜,因為路牌上的足球在現實世界根本不能存在。  帕克是一位數學家,他知道一個傳統足球是由20個白色六角形和20個黑色五角形組成的,但他看着眼前告示牌中足球圖形竟然連一個五角形也沒有,全部都是由六角形組成。由於告示牌標識是平面的,普通人看到這形狀,的確能夠簡單意會出這是足球的意思。但對於數學很敏感的帕克來說,他知道足球沒有可能由全部六角形組成,這告示牌上的立體在現實世界永遠不能存在,他決定向英國當局指出他的發現,並要求政府作出更正。由於帕克是公眾人物,他馬上便引起媒體廣泛報道,但政府卻認為這告示牌並沒有問題,反而認為帕克好像有點無事生非,好像利用這告示牌的小事來開玩笑。接下來的事情更有趣,帕克將他的發現在公眾面前發酵,加上政府傲慢的回應讓帕克和支持者感到更加不滿,他們發起網上請願行動,瞬間收集了超過一萬個民眾聯署,希望政府正視問題。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然而,政府運輸局對這事件的回覆是:告示牌是為了讓司機迅速知道前方路況,他們認為採用具代表性形狀和符號,這已經達到他們目標。而且,政府表示這個代表足球場符號由1994年已經開始採用,司機早已經習慣這個告元示牌,並沒有引起任何問題,足見行之有效。而且,政府發言人更表示除非駕駛者在近距離加倍留意告示牌上的足球,否則他們在遠處駕駛時並不會留意到標識上的足球是否真實存在。政府更加認為如果這件事件繼續發酵,會導致道路駕駛者日後加倍留意這個告示牌,增加意外發生機會。筆者認為這事煦十分值得思考,告示牌作用究竟是什麼呢?告示牌存在目的當然是讓道路駕駛者了解路況。如果這個告元示牌由1994年起至今超過10年也沒有造成道路使用者困擾,也能達到開初功用,讓司機了解目的地位置,其實這個錯誤是否存在呢?換一個角度說,究竟告示牌上的足球是否必定需要真實存在呢?當然,這是一個不能夠憑藉筆者三言兩語能夠達成共識的答案,但值得大家思考。另外,作為政府機關如果發現錯誤,即使這錯誤並不會在短時間內做成巨大負面影響,他們又是否應該忽略,擺出絲毫不改變的樣子呢?說實話,文中提到帕克也明白政府資源運用有很多方面,更新告示牌未必是最迫切的,他的訴求只是希望政府能夠將正確足球樣式加入政府文件中,待日後有需要更新告新牌時才作跟進,這個要求看起來一點也不過分,政府卻認為沒有需要,這又是否合理呢?難道一樣已知的錯誤,也需要貫徹始終,永不改變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最後,一個簡單的告示牌能夠反映主事人的做事心態,心態更加會決定做事的優秀程度,抱着輕率心態或許短時間內能夠安然渡過,但當幸運之神不再眷戀時,將會有嚴重後果,筆者在接下來的春節將會和大家分享更多。 

【勵志文章】錯誤系列:點解比賽場地空無一人? 

0
勵志文章 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出現了一件千古趣聞。話說當年俄羅斯射擊隊在國際上的表現不差,他們正打算在奧運會中磨刀霍霍,爭取好成績。當俄羅斯射擊隊來到了奧運場地的時候,發現比賽場地空無一人,他們向在場工作人員了解,結果發現一個嚇得他們半死的消息,原來奧運射擊比賽已經圓滿結束了。  對於俄羅斯射擊隊來說,他們感到莫名其妙,因為根據手上資訊,射擊比賽項目的確在7月10日舉行,今天正是7月10日,為什麼比賽已經結束呢?難道主辦方更改了比賽日期,沒有通知他們?結果,他們詢問後發現比賽日期並沒有更改,而其他國家參賽組別也能夠順利進行比賽,最後他們發現自己犯上了一個極大錯誤,原來當時俄羅斯曆法和英國(以及世界上絕大部份地區)曆法計算是不同的,簡單理解就像新曆時間和我們中國的農曆日期有所不同,原來俄羅斯年曆中的7月10日,這時英國已經是7月23日,難怪比賽已經結束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件趣聞發生於1908年,當時資訊並沒有現在般流通,當時連電視機也未發明出來,難怪俄羅斯連奧運會已經開始這樣重大消息也懵然不知。這事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其實往往未如我們想像般發展。俄羅斯運動員接收到奧運會於7月10日舉行的消息,相信他們到達會場前,從來也沒有想像過俄羅斯曆法會和西方其他國家曆法計算方式有所不同。這樣的錯誤是能夠避免的,但同時不容易被察覺,因為我們每人都活在自己世界,認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就是真理。當然,隨着資訊科技發達,人們掌握的資訊越多,那些文化和溝通錯誤相對比以前會降低,但資訊科技同時會導致資訊氾濫,我們要抽取真正有用的資訊也不是那麼簡單。要避免和俄羅斯運動員犯上同一樣的錯誤,唯一方法就是多一些進行批判性思考,不要相信自己輕易得到的資訊,經常進行多角度的測試,確保手上資訊是經得起考驗的。 

【談判技巧】折衷辦法 

0
談判技巧 在談判過程中,雙方都必定會有底線,很多時候雙方底線之間總有距離,無論多麼努力周旋也不能達到一致,「變通」這時則變成為我們唯一能夠可取的方法。筆者現在和大家分享一個親身的經歷。  有次,筆者其中一個客人由於忘記招標時間,發現時候太趕急,時間不能容許他照正常程序招標。客人希望筆者能夠通融一下,將現有服務合約以原價延長一個月,好讓他們多一些時間準備。但由於筆者承投現有合約時正值逆境,報價十分便宜,基本上筆者現在每一個月都是虧本營運的,作為老闆自然不願意以相同條款延長服務,以免加劇損失。筆者就提議以更新價錢為客人提供多一個月服務,筆者同時表明延長服務期間的月費一定不會高於新合約的投標價格,以免用家認為筆者憑藉他們沒有足夠時間招標而牟取暴利。可惜的是,這位客人屬於大公司,每年都需要申請預算才能夠付款,而他們並沒有這額外支出的預算,所以他們基本上不能夠為這一個月服務付出額外的差額費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面對這情況,顯然筆者和客戶立場截然不同。筆者如果以現有合約為客戶多做一個月,這代表筆者將會賠上更多錢。相反,客戶也沒有預算能夠給予筆者額外差額,讓筆者獲得合理利潤下繼續經營餘。面對這情況,大家會如何處理呢?筆者跟這客戶說:「其實大家都是追求長期合作,既然如此,我的確可以為你們犧牲短期利益,關鍵是我們需要確保自己能夠繼續合作,而不是犧牲之後又失去合作的機會,形成雙失局面。說到這裏,我有一個創新的建議,我先就這個延長的月份收取較高費用,但如果筆者能夠在接下來的標書中勝出,繼續為你們合作,我們會在新合約開始時會將這個月差額馬上發還給你們。這樣在你們公司角度,延長的一個月並沒有額外成本,而我們也可以獲得繼續合作的機會。」筆者這個建議營造了一個雙贏局面,客戶能夠守着他底線,也就是能夠以原價延長服務一個月。筆者也能維護著自己底線,確保自己能夠繼續和對方合作,長遠賺取更多利潤。當然,在執行談判策略過程中,雙方都需要附上一定的責任,筆者需要繼續以虧本狀態為客戶多服務一個月,但筆者同時能將這些虧本金額分攤至其後合作歲月中。對於客戶來說,他們也不是白白享受筆者的折扣,他們也需要在續約時候多一點向用家推介我公司,因為如果筆者失去合約,他們也退不回差額,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問題。  總括而言,談判過程遇上雙方底線各有不同時,我們需要跳出既有框架,想出一些破格策略,讓雙方既能維持自己底線,又能夠讓對方感到舒服,從而達成共識。從上面例子,我們可以發現,談判底線的差距並不代表必定有一方損失,只要大家願意釋出誠意,不執着於自己既有方案,達成共識的機會其實很大。 

【心理文章】驗證性誤差:聰明的漢斯 

0
心理文章 在1904年的德國柏林,當地一隻因為聰明而著名的馬兒,牠的名字叫漢斯。漢斯不單止能夠計算數學,而且能夠分辨顏色,甚至知道當天是星期幾。對於傳統生物學說,人類是高等動物,理論上只有人類才會懂得這些高智慧思考技能,一隻馬真的如此厲害嗎?漢斯的主人本身是一位數學老師,他一直相信動物也會懂得如人類般思考,只是人們不察覺而矣,他決心想讓人們知這這事實。這位數學老師養了兩隻馬,並將牠們的名字都改為漢斯。平時,主人會將漢斯當作普通學生教導,他漸漸發現這馬兒有神奇本領,就是懂得和人類一般計算數學,而且不是簡單的題目,甚至連分子分母也懂得計算,漢斯的表現讓他堅定信念,而且他希望將他的發現告知世界。這位數學老師開始在德國柏林一個四周被住宅包圍的天井中進行展視,邀請不同人來向漢斯作出提問。起初,民眾並不相信漢斯真的能夠回答數學題,有時當漢斯聽到題目後有些猶豫表現時,民眾都會主動為牠提供一些提示,這時候漢斯主人會孑然制止,表示漢斯並不需要任何幫助。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大家或許會認為這位數學老師如此勞師動眾表現漢斯本領,是為了爭取可觀出場費。有趣的是,這位數學老師在這些展視中並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他也拒絕出席一些付錢給他的活動。他在這些展視中唯一獲得的利益就是別人對漢斯驚嘆的成功感,畢竟這馬兒是他訓練出來的,而且漢斯也讓他的理論生效。漢斯在一輪又一輪的展視中表現出超凡的數學本領,民眾對於漢斯的表現的確感到驚訝。這事件終於引起德國相關部門注意,他們派出心理專家奧斯卡.普福斯特對漢斯進行研究,希望能夠解開這個悶葫蘆。奧斯卡發現,在正常情況下,漢斯的確能夠解答不同的問題,由於馬兒不懂說話,牠會利用踏蹄的數量來表示答案。經過奧斯卡研究,他發現漢斯在兩個情況下會失去靈通,就連一些簡單問題也回答不了,就是:  一:當主人不在現場的時候;  二:當在場的所有觀眾都不知道相關題目答案的時候;  這個發現引起了奧斯卡疑惑,這說明漢斯的答案有可能某程度上是倚賴在場其他人士身上得到的。當然,漢斯主人多次提到並警告在場觀眾不要給漢斯提示,他自己也的確沒有「出貓」,但當他不在現場的時候,漢斯就像一隻無知的馬,和一隻普通的馬根本沒有分別。奧斯卡最後發現,其實漢斯根本不懂計數,牠只是從周遭人反應從而知道正確答案。當然,我們無法準確知道牠究竟是如何從四周人反應辨認到正確答案,但客觀的確告訴我們牠是這樣做到的。世界上的確有很多東西是我們解釋不到的,有些人擁有厲害的觀察力,能夠從四周環境見微知著,看到很多我們不認識的東西。  奧斯卡指出漢斯的表現其實只是人們的心理盲點,也就是「驗證性偏誤」。簡單來說,驗證性偏誤是指人們對於一些自己信奉的東西確信不疑,我們會利用一些看似合理的東西來支持自己的論點,更重視和自己立場一致的觀點。同時,我們會忽略一些對自己不利的論點,有時更會利用一些模糊的理論改裝用來支持自己的說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聰明的漢斯主人就是受到驗證性偏誤的影響。說實話,漢斯的主人至死一刻也沒有表現出自己希望透過漢斯賺取金錢,他一直只是希望驗證動物其實能增和人類一樣懂得思考,甚至能夠處理一些較複雜的問題。即使在心理學家奧斯卡拆解了聰明漢斯的計算方法後,主人並沒有責怪奧斯卡,反而抱怨這隻馬兒漢斯欺騙了自己,他始終堅定認為動物能夠如人類般思考,他顯然受到驗證性偏的影響,他會利用各種方法說服自己,他不知道的事,漢斯或許比其他馬兒聰明,能夠從主人或其他人的眉頭眼額中得到答案,例如當漢斯遇到數學題的時候,牠用腳踏着正確數字,幫到達正確答案時,他看到周遭人面露出驚訝的樣子,他就知道這是正確的案。漢斯的「計算方法」或多或少有點條件反射作用,我們最多只能夠稱呼牠為一隻觀察力較強的馬兒。由於主人由開始便認為漢思能夠思考,過程中他一直都是尋找和自己有利的證據,面對質疑時他不肖一顧,造成思考盲點。  主人被聰明的漢斯糊塗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在不同程度中受驗證性偏誤影響。現代人知道糖分是導致身體疾病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這概念普及前,醫學界主流意見是脂肪才是真正原因。醫學界希望人們減少進食肉類,多吃穀物,認為這樣就是維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幾十年過去,人們不見得比以前健康,而且越來越肥胖。 1972年,一位名叫約翰尤德的科學家提出一個新點子,他提出糖分才是導致人們身體出現疾病的主要原因。由於當時主流意見有排他性,根本容不下除了脂肪以外的第二個原因,所以尤德一直被主流意見排斥,甚至不能參與科學界專業會議,就連本身答應了他繼續在學校終身研究的大學也改變主意。至死一刻,尤德的想法還沒有被重視。但今日,相信所有人都會同意糖分對於人類的危害性,還了尤德一個公道。  ...

【談判技巧】建構一個開放的談判平台 

0
談判技巧 一個良好的談判平台需要讓雙方都有足夠發言空間,彼此能夠按照自己立場和利益發表意見,尋求共識。可惜的是,這世界本身就是充滿資源不公情況,有些人會有較多資源,順理成章在談判中佔下優勢。如果大家是得勢一方,在談判中彷彿持着秘密武器一樣,我們能夠利用自己的權力、地位和財富,迫使對方屈服。這樣做法或許能夠讓談判達成結果,但對方必定不是心悅誠服,這樣的談判是不對等的,最終當我們失勢一天,別人便會乘勢而起,推翻談判結果。  國際政治有句名言:「弱國無外交」,意思是那些弱小的國家在國際舞台並沒有發言權,只能夠倚賴強國馬首是瞻,獲得生存的空間。但是,生活在弱小國家人們對於發達國家對他們的逼迫並不是視若無睹的,他們一直都利用着他們力之所及的措施加以報復,各種恐怖襲擊就是例子。美國雖然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但也是受到恐怖襲擊影響最大的國家,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中,同一天就失去了三千名寶貴生命。由此可見,在不對等交流平台下並不會導致雙方和諧局面,反而會導致彼此衝突更多。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如果我們有能力的話,不妨主動建構一個相對公平的溝通平台,在溝通平台上,不論我們身份、背景和權力,大家都能夠暢所欲言,表達意見,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參加會面的所有人都擁有相同發言權,無分大細。當然,我們也能夠利用一些制度讓談判顯得公平一些,例如一些行業協會,大公司的實力固然比細公司大得多,他們繳交的會費和投入的人力,都是細公司不能比擬的。但出色的行業協會往往能利用制度平衡大公司和細公司在協會內的發言權和投票權,讓細公司的聲音也能夠得到充分反映。協會目的就是要團結行業內的各持份者,如果大公司想獨行獨斷,它們根本不用加入這些協會,自己單打獨鬥即可。行業協會是為了平衡行業內持份者的利益,然後一起向外發展,爭取行業整體發展,所以讓所有成員皆能表達意見是頭等重要的。 

【談判技巧】讓對手感到被挑戰,而非被威脅 

0
談判技巧 組織心理學家費蘭克德·威特將人們面對高難度處境時的心理狀態分為兩種,第一是挑戰狀態,第二是威脅狀態。面對難題時,我們首先會分析手上資源和自己能力是否足以應對。如果足夠的話,我們便會有信心透過努力克服困難,心態上會進入挑戰狀態。這時候我們心跳會加速,血液流動也會較快,讓血液更快流通至大腦及身體各部份,身體會有一種亢奮的感覺。另一種情況是,當我們面對難題時認為手上的資源和能力不足以應付,心態上會進入威脅狀態,認為眼前這難題將會把自己拖垮。這時候我們的心跳同樣會加速,血管則會收縮,導致血液循環較慢,血液是輸送養分及氧氣貫通全身的載體 ,因此血管收縮會產生焦慮感覺。  威特曾經進行一系列的心理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在小祖中討論一個富爭議性的議題,參加者彼此立場壁壘分明。工作人員從中觀察各參加者的心理狀態。結果發現,那些在討論過程中血管指標收縮的參加者,往往會表現得比較急躁和焦慮,也會較堅持己見,比較排斥其他人意見,進入威脅狀態。相反,那些血管指標收縮不太明顯的參加者,他們明白討論只是對事不對人,他們會抱着較開放思維討論事件,如果對方說的東西能夠說服自己,他們甚至會作出讓步。他們就是處於挑戰狀態,得出來的結果也相對正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在談判過程中,如何讓別人感到具挑戰性,又不會感到被冒犯(威脅)是十分重要的。彼此挑戰能夠讓大家獲益,彼此增長知識;威脅則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想取代對方或摧毁對方既有立場,對方立場自然會更堅定,永遠達不成共識。其實要讓談判變得具挑戰性,而非威脅性,方法十分簡單。在談判過程中,我們多一些回應對方論點,不要自說自話。回應的同時,我們要留意對方論點中有什麼合理的地方,並加以認同,不要一面倒排斥對方的想法。  最近,香港電影《紙皮婆婆》編劇兼導演任俠要求與製片商天下一老闆古天樂直接溝通,表示自己在合作過程中被過橋抽板,損失利益。天下一多次公開澄清,自己並沒有付少任何金錢,也沒有獨吞利益。雖然它沒有答應讓任俠直接和古天樂對話,但表示如果各方願意的話,他們願意出錢聘用第三方調解機構,解決問題。天下一在這事件中表現出風度,它沒有和對方口舌之爭,同時也鼓勵繼續溝通,讓對方不會感受到被威脅。同時,天下一表示能夠透過第三方調解人員作為橋樑,並願意支付相關費用,目的就是向對方釋出善意,免得對方在壓力下作出選擇,減少對方受威脅的感覺。果然,當天下一這發出這聲明後,事件當事人任俠態度明顯轉變,不再將矛頭指向天下一,而是另有所指,顯然天下一的處理方法已經奏效。 

【心理文章】從一個氣球反映出來的心理現象 

0
心理文章 2023年,世界興起一陣不明飛行物體熱潮,不明飛行物體又稱UFO,意思是指一些在天空上飛行,但未能夠被合理解釋的物品。最近這個熱潮興起原因源自美國政府聲稱在美國領土,發現一個來自中國的氣球。中國政府表示這個氣球並不是官方擁有,而是民間的觀察氣球,由於嚴重失控,導致飄離航道,飛進美國境內。美國當然不賣帳,派出戰機將這個氣球擊落,並進行相關調查,表示這個氣球是由中國軍隊控制。美國和中國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其後,中國外交部表示在過往一年,美國最少10次利用氣球方式飛越中國領土。  其後,美國在短短兩星期內在美國附近擊落三個不明飛行物體。有趣的事,正烽火連天的烏克蘭也表示在基輔附近上空出現不明飛行物體。筆者看到這些新聞,不禁想,為什麼這個地球上忽然會有那麼多的不明飛行物體呢?其實,這和心理學有很大關係。大家先看看下面圖畫,然後告訴筆者能夠看到什麼?相信大家都看到一片黑色,其他什麼都沒有。如果筆者跟大家說,有粒灰點在圖畫右上方,大家能夠發現出來嗎?(如果還是找不到的話,請參看文章底部)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相信大部份讀者在首次看這圖畫時也會忽略這灰點,但這點由始到終也存在,為什麼大家會忽略了它的存在呢?原因就是人們懶惰的心理,我們腦袋思考方式分為系統一及系統二。系統一是我們的直覺,它特別是快速和簡單地為我們作出決策;系統二是較周詳的邏輯分析,它需要有較多資料和時間進行分折;正常來說,每個人一天需要作出三萬多個決定,幸好大部份決策都能夠由系統一協助完成。系統一作出的決定是基於直覺,直覺是由我們過往經驗累積下來的大數據,讓我們作出條件反射式決定。例如當我們肚餓時,我們會拿起餅乾放進口中;我們看見車子向自己飛馳而來的時候,我們會停步或後退,以免被撞到;我們在決策過程中不用花時間考慮,一切來得理所當然。系統一靠直覺處理簡單,由於人們有惰性,我們選擇初時正常會順理成章優先採用系統一,情況就如大家看見上面圖畫,大家馬上會看到黑色一片,沒有其他東西。系統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會讓我們忽略事件其他部份,例如照片中那灰色小圓點,視而不見。如果我們讓系統一肆意執行,我們會忽略身邊很多重要的東西,這些重要的東西卻會引致嚴重後果,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犯上那麼多不小心錯誤的原因。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其實每天天空中都有無數不明飛行物體存在,問題是人們是否有花上心力認真觀察。由於早前中國氣球因為偏離航道而進入美國領土引起全球關注,大家都對自己天空倍感留意,於是激發起大家的思考系統二,用更邏輯性角度分析問題,加倍留意,結果不明飛行物體不斷出現。其實忽然出現的並不是那些不明飛行物體,而是我們思考系統二的分析能力。如果大家對於這說法還有懷疑,大家不妨在晚上時候望向漆黑的天空,大家第一時間必定不會看見漫天星光,但只要大家凝視夜空一段時間,漸漸就會發現在漆黑夜空中佈滿一粒又一粒明亮的星星,只是我們平時視而不見。一場氣球風波,讓我們知道平時用過於簡單的方法看待這世界,造成了很多的盲點。 

【心理文章】責任分散效應:社群人越多,人們越抽離 

0
心理文章 賓州州立大學安德魯·李奇團隊曾經進行一個浩大的研究,他們檢視了《亞特蘭大憲法報》中記載由1882年至1926年期間,喬治亞州內發生的集體暴力事件。這段時間內,工作人員找到411件值得研究的事件,當中涉及515名受害者。工作人員發現,那些暴力事件涉及越多的壞份子,他們做出的暴力程度則會越高。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個研究結果很有意思,當人們在群體當中,如果在場人(包括自己)都進行一些不合乎道德的問題時,我們很容易會將自己責任分攤在周遭人的身上。我們會認為自己參與其中,但需要承擔責任卻會較少,因而做出更加荒誕行為。相反,如果只有我們一人,當我們進行不正當行為時,我們心態上會知道自己需要獨力承擔後果,心理壓力會較大,對自己行為管束也會較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掀起反猶太人熱,數以百萬計猶太人慘遭迫害,他們不單止財產被充公,甚至被送進集中營,九死一生。戰後,不少德國人都認為自己在戰時是為勢所迫,自己也是受害者,所以針對他們迫害猶太人的指控並不成立。這些德國人顯然受到責任分散效應影響。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在二戰時,曾經協助德國將猶太人送到集中營,他們運送超過七萬名猶太人,當中只有三千人能夠幸存下來。其後,受害者將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鐵路公司代表表示當時他們也是受制於人,如果這說法屬實,當時公司主事人顯然也是犯上了責任分散效應。在和平日子中,相信沒有人會願意將活人送到死亡之地,但在戰火期間,由於看到其他人的作惡,鐵路公司主事人也許認為配合納粹主義能夠為自己帶來一線生機,同時他看到納粹主義這做出各樣瘋狂行為也沒有惡報,反而氣勢凌人,所以他們也願意參與其中,做出這些荒誕莫名的行為。  外國心理學家經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機觀察參加者在思考過程中,大腦的內側前額葉皮質的反應。根據生物學家多年研究,發現當人們想起自己的時候,內側前額葉皮質反應會較為活躍。實驗中,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思考一些關於一些是非黑白的問題,例如讓參加者想想自己有沒有試過偷別人放在雪櫃內的東西等等。結果發現,如果參加者獨自接受這些提問,他們內側前額葉皮質反應會較活躍,這代表他們在思考過程中比較着重自己。相反,如果參加者和其他人一起進行實驗,他們的內側前額葉皮質相對比較平靜,這說明他們認為這些問題內容和自己沒有太大關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社群內人數越多,大家便會互相將責任攤分,做壞事產生的後果將會以倍數計算,上面提到的案例都是責任分散效應的負面效果,但如果我們懂得將這心理使用在正面方面,得出正面的效果也能以倍數計算。舉個例子,有時候我們想出一些計劃能夠幫助公司踏上一個台階,如果孤身一人,我們未必夠膽向上司提出建議,因為害怕上司不接受的話,自己可能官位不保。相反,如果經過小組討論後得出新想法,彼此互相支持,大家就會更加願意跟上司分享看法,因為我們知道,上司即使有可能不同意我們,但他看見小組成員眾志成城,也不至於過分苛責,因而提出建議的風險成本將會降低得多。  【更多案例】責任分散效應:8個真實的例子  關於「責任分散效應」實驗,請按這連結 #責任分散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