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金錢買不到的快樂 

0
如果我們問起身邊人如何能夠獲得快樂,不少朋友都會回答說:「擁有足夠財富;能夠環遊世界,享盡奢華生活,我便能夠感到快樂。」真的嗎?財富真的能夠讓大家過得快樂嗎?美國西北大學菲力普·布里克曼曾經進行一個相關研究,工作人員找來一批曾經贏得當地獎券大獎的得獎者作為參加者,並對他們人生作出長期觀察。工作人員同時隨機找尋一批相同數量的普通參加者為對應小組,他們都沒有中過甚麼獎券大獎。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發現,那些中過大獎的參加者並沒有比普通人更加快樂,而且他們對於未來人生期盼也不顯得更加樂觀。更有趣的是,工作人員發現那些沒有中過獎券的參加者,他們在生活中能夠從一些瑣碎小事中尋找到快樂的源泉,例如他們看見一朵燦爛盛開的鮮花也足以愉快半天,又或者早上下樓時保安對他一聲問好,已經讓他們感到十分溫暖。相反,那些曾經中過大獎的參加者,由於他們曾經獲得一些震撼性的愉快片段(即中大獎時的一瞬間快樂),他們知道中大獎機率萬中無一。人生旅途中不會反覆出現這樣震撼的愉快情景,因此他們反而會覺得人生活平淡無奇。  人們心理實在十分微妙,不管我們生活在什麼環境,只要我們願意快樂,快樂總是會包圍著我們,快樂並不會和我們財富和地位掛鉤。不管我們生活在富裕的香港,還是貧窮的山區,我們都能夠在自己周遭環境中獲得快樂。小時候讀個《城市老鼠和鄉村老鼠》故事,鄉村老鼠來到城市生活,雖然這裏有取之不盡的美食,卻會無時無刻擔心被廚師捕捉機會,提心吊膽,這樣的人生也不會是真的快樂。我們不要羨慕別人享有的富足生活,反應感恩自己現在已經擁有的東西,這樣我們必定會感受到自己已經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心理文章】看不見的白熊 

0
80年代,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維格納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實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來到一間房間,並給他們一個簡單任務,他們需要在房間中思考人生,工作人員唯一要求參加者不能想起一隻雪白的白熊。參加者覺得很奇怪,他們無端端又怎會想起一隻不相干的白熊呢?他們信心滿滿地表示,他們肯定自己在獨處過程中並不會想起任何白熊。工作人員在房間中設置了不同的按鍵,並要求參加者如果在實驗過程中想起任何白熊的形象,都需要按鍵通知實驗人員,以便作出記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實驗開始,房間內的鈴聲此起彼落,表示參加者腦海中正不斷想起一隻又一隻白熊。相信參加者自己也不明白,平時都不會想起白熊,但在實驗中白熊的形態卻在腦海中纏繞不去。原來,影響參加者思維的關鍵就是實驗人員在開始時的指示,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不要想起白熊,無疑就是對他們大腦提出挑戰,工作人員這句指令深入參加者腦海中纏繞不去,反正「越是不去想就越會想起」。這實驗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執意不想某事,這事就會更加容易在我們腦海中蕩漾,影響我們思維。我們千萬不要抱着消極態度思考問題,否則這些負能量會在我們腦海中不斷發酵。  對管理者來說,我們希望下屬在某方面進行改善的時候,千萬不要多番強調禁止他們進行某行為,我們越是禁止,他們越會想做。作為家長,我們看見小朋友做錯了事,經常會不厭其煩反覆提醒,但當我們反覆叮嚀小孩子不要做某些行為,往往會適得其反。我們需要聰明一點,不要告訴他們禁止做什麼東西,反而應該多一點鼓勵他們做什麼好事,這樣方能達到目標。 

【勵志文章】寫下讓你感到不愉快的事情 

0
勵志文章 朋友經常提到,當我們生活上遇上不愉快事情時,應該跟信任的人分享,我們在溝通過程中能夠得到開解,釋放身心。然而,利用口述訴苦方式舒發不快情緒效果其實未必如我們想像般有用。記得黃子華曾經參加無綫電視「志雲飯局」訪談節目中提到,當年他帶張達明出道時,同台表演後,張達明變成了當紅炸子雞,有人更加說:「黃子華棟篤笑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張達明時代」。當時無綫電視更為張達明度身訂造劇集「狀王宋世傑」,由張達明擔任男主角,諷刺的是無綫電視更找來黃子華充當配角,大家可以想像到黃子華當時內心會是多麼的委屈和不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黃子華提到當時不少朋友安慰他,說:「黃子華,我相信你行的,因為你夠堅強。」黃子華表示當時聽到朋友這樣的安慰,對他來說是雪上加霜,他不滿的情緒並沒有絲毫減少。正如他提到,當我們認為朋友沒有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會主動告訴他「堅強」、「捱得過去」這些說法。正所謂「崩口人忌崩口碗」,當面對逆境時聽到朋友這些「安慰」,可以說是百般滋味在心頭,反正結果不會是很好的。既然說話不能解決朋友不安情緒,又有什麼方法可以採用呢?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們發現當逆境出現時,不妨鼓勵朋友將他們正面對的難關和悲傷寫下來,寫得越詳細越好。結果發現,透過書寫,能夠讓人們有效舒緩不安情緒。因為通過書寫過程,我們能夠深度思考,進行條理分析,讓我們認清面前事實和可以採取的解決方法,不單單是情緒宣洩。反觀朋友之間的語言溝通,大多是情緒化和沒有條理,反正「想到什麼便說什麼」,結果越說越亂,不但對解決負面情緒沒有幫助,更有可能會有反效果。  當然,如果我們尋找專業心理醫生或社工求助,情況會不一樣,他們都是受專業訓練的人士,能夠利用有效的說話技巧和技能,讓我們一步步釋放內心不安,從而讓我們得到解放。透過書寫記錄不快的事情,是否更有效,大家一試便能知道。 

【勵志文章】不斷提醒自己快樂是必須的 

0
勵志文章 寫到這個題目,筆者不禁想起那些經常推銷保險的經紀,他們總是在各種渠道表示自己擁有美滿人生,例如他們會在面書上表示自己今天和太太及子女一起到迪士尼玩;有時又會分享公司派對,表示自己很感恩能夠在這間公司工作;有時又會表達自己對人生充滿期盼,不斷散發正能量;筆者雖然是一位正能量作家,但看到這些面書上洗版式的帖子,都不禁對於這些保險經紀肅然起敬,十分欣賞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那麼多能夠讓他們感到感恩和快樂的東西。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當然,對於這些保險經紀來說,積極塑造自己正能量形象能夠讓他們建立專業形象,讓他們客人將自己視為榜樣,通過購買保險獲得「美滿人生」。說實話,筆者相信大家身邊總會有一、兩個從事賣保險的朋友,大家必定會明白筆者上面提到的東西,其實這都是保險公司教經紀採用的推銷方法。無可否認的是,這方法的確有效,如果我們懂得用於自己人生,的確可以讓我們過得更快樂。心理學家羅伯.艾曼斯團隊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三組,他們要求第一組參加者每周記錄五件能夠讓他們感恩的事;第二組參加者則需要記錄五件讓他們感到困擾的事;第三組參加者則只需要隨便記錄五件生活瑣碎事;結果發現,第一組(亦即是感恩組)參加者在實驗後明顯比另外兩組感到更加愉快,對生活也會感到更有期盼。  對於第一組參加者來說,由於他們被要求每週記錄五件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這樣反覆思考過程會讓他們漸漸感到自己人生是美滿的,每一次思考會讓他們這個想法更趨堅定,讓他們思維更加強大。總言之,為生活尋找開心原因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刻意尋找,偶然開心並不能導致我們成為開心快活人,只有持之以恆願意為生活感恩的,才會獲得神奇效果。 

【勵志文章】如何看待解決不了的問題 

0
勵志文章 人生充滿挑戰和困難,沒有一個人能夠一帆風順一輩子。有些困難看起來如災難般出現,我們自問沒有能力能夠全身而退,有些人更加會抵受不住壓力,選擇逃避甚至放棄生命。困難是無法避免的,但我們卻能選擇應對它們的態度。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今天,筆者和大家分享一個好方法。大家回想一下一個自己三年前面對的大難題,這個難題越災難越好,反正就是當時大家認為解決不了。筆者曾經向不少人問這個問題,結果發現,大部份人都很難想起自己過往人生中有什麼難關是解決不了的,起碼現在回想不值一提。面對難關的時候,自己猶如在怒海中的小船,看起來無法找到解決的良方,但只要不放棄,問題始終會解決,之後我們隨着年月便會漸漸將這些難關忘記。一段時間後,我們回首往事,發現這些難題根本不值一提,稱不上是難關。疾病、財政困難、前途問題,當我們剛剛面對這些難關的時候,由於沒有心理準備,一時找不出解決方法,自然會感到徬徨。但歷史告訴我們,沒有問題解決不了,只是我們有沒有解決的決心。當我們明白數年之後回望人生,困難都是不堪一題,我們就會對問題不恐不懼,冷靜處理是解決良方,我們的潛意識會發揮功用,讓我們更快走出黑暗陰霾。  翻看不少名人傳記,我們會發現他們其實不比普通人聰明多,他們卻有控制自己情緒能力,不會讓自己情緒長期消極。他們能夠同時處理不同事情是因為他們懂得放下不安情緒,努力面對人生,沒有浪費多餘時間和精力,能夠處理的事情自然較多! 

【勵志文章】笑一笑,世界更美妙 

0
勵志文章 今天題目看起來有點老生常談,大家都知道人生最好就是每天都快快樂樂,問題是如何才能夠做到呢?筆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十分簡單的方法,面對困難時,大家不妨刻意一點微笑,笑得越真摯越好。外國心理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並讓他們解決一系列難題。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要求他們處理難題時,面部保持微笑;第二組參加者則需要保持着皺眉狀態;結果發現,那些一直面露微笑的參加者,往往能夠用較短時間解決問題。這個實驗在不同的地方反覆驗證,得到類似結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告訴我們, 微笑的確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有時候,將我們難倒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面對問題的態度。如果連我們自己也不相信有能力解決,又怎能將問題解決妥當呢;相反,如果我們不將問題當作一回事,冷靜處理,我們潛意識將會被激發起來,發揮無窮的小宇宙。相信不少朋友都有類似經驗,有些我們想了半天也解決不到的問題,一覺醒來,便想到完美解決方法。其實人們大腦威力無限,有科學家曾經斷言,即使愛因斯坦的大腦其實開發使用區域也不足幾個百分比,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如果能夠成功激發潛意識,我們能力其實是遠超自己想像的。  可惜的是,人們是多愁善感動物,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問題總會認為解決不了,愁眉不展,讓我們墜入困難迷思當中,我們越不安,問題越不能解決,形成一個邪惡的漩渦中。 

【心理文章】遊戲和工作的分別 

0
心理文章 筆者經常跟同事說:「上班最緊要開心」,員工需要在工作中找到樂趣,讓自己每天都開開心心上班,開開心心落班。筆者衷心認為上面想法是正確的,畢竟一個人每天會花上三分之一時間在工作上,如果工作不開心,大家可以想像對人生質素來說有多大影響。作為上司的,我們應該致力將工作間變得有趣,讓同事在工作時忘卻壓力,簡單來說就是將工作變成遊戲看待。(當然,相信不少老闆看到筆者提到將工作看待為遊戲,馬上會杯葛這篇文章,不用看下去。^^)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外國史丹福大學和馬克大學的馬克·賴普團隊曾經進行一個研究,他們找來一班小朋友並分為兩組,並要求他們利用蠟筆在畫紙上繪畫。畫完之後,工作人員對第一組參加者表示極度讚揚,而且會給他們一個獎章,上面寫着「專業小畫家」,讓小朋友感到光榮。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則沒有特別表示,只是感謝他們的參與。接着,工作人員對兩組小朋友繼續進行跟蹤觀察,了解他們其後繪畫習慣有沒有改變。結果如工作人員所料,第一組參加者(即是在實驗第一部份獲得讚揚的參加者),他們在其後日常生活中自發繪畫時間比第二組小朋友低得多。這結果看起來好像有點矛盾,但其實十分有道理,第一組小朋友由於在繪畫後獲得讚揚及獎品,心裏會認為大人之所以給予自己相關表揚是由於他們也認為繪畫是辛苦的工作,所以才會利用這樣的引誘方式鼓勵自己畫畫。這樣的想法在第一組小朋友的腦海中發芽成長,漸漸他們就會將繪畫變成一件苦差事,所以實驗過後他們不會對畫畫產生好感,甚至有負面感覺。相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在第一部份並沒有對他們繪畫作出任何評價,他們能夠隨意發揮,喜歡畫畫的小朋友會繼續在這方面發展,不喜歡的也不會產生反感。  香港近年出現很多虎爸虎媽,希望利用催逼策略讓小孩子能夠在學業及課外活動獲得良好成績,其實這只是拔苗助長行為,對於小朋友身心成長並沒有好處。不少家長都喜歡跟小朋友說:「如果你做了某事,我就會給你購買甚應禮物」利用這種一買一賣形式鼓勵小朋友努力學習,不會讓小朋友喜歡學習,更加會產生反感。一但家長不再提供相關獎勵,或者小朋友對於這些獎勵感到麻木,他們就會放軟手腳,造成惡性循環。行文之此,筆者忽然記得筆者小朋友不喜歡游水,經常都要求筆者盡快停止游泳班,筆者卻認為游泳對於小朋友身體強壯有正面作用,懂得游水是人們必要技能,所以經常都會利用各種誘惑方式鼓勵小朋友繼續學習,如此看來筆者這種方法需要改!大家又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呢? 

【勵志文章】假如沒有這句話,或許就沒有林寶堅尼 

0
勵志文章 無論大家對於跑車有沒有認識,必定聽過林寶堅尼這個名字,因為它代表昂貴、高端、極速的跑車。林寶堅尼今日在跑車界地位舉足輕重,能夠和法拉利平分天下。有趣的是,在法拉利已經在跑車界有名望的時候,林寶堅尼還只是一間製造拖拉機的公司。究竟林寶堅尼是怎樣踏上生產跑車之路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林寶堅尼創辦人名叫魯吉歐·林寶堅尼,他本身是一位跑車愛好者,他出生於意大利一個普通家庭,在二戰時被徵召入伍。戰爭過後,林寶堅尼從軍中退役,創辦一間拖拉機工廠,由於他擁有優良生產技術,生產出來的拖拉拉機質素很好,讓他短時間內成為全國最大拖拉機製造商。有天,林寶堅尼買了一部法拉利跑車,這可是他的夢想,他終於能夠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法拉利,感到十分開心。林寶堅尼駕駛了法拉利一會,他覺得這品牌好像有點名過於實,那車過了不久更加出現一些輕微故障。由林寶堅尼於本身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對於器材十分敏感,於是他自行維修這部法拉利。很快,他發現法拉利所用的離合器竟然和他生產拖拉機用的離合器竟然屬於同一款。林寶堅尼某天偶然遇到了法拉利當時的話事人,並告訴他關於自己對如何改良法拉利質素的看法,誰知法拉利的話事人聽完後,就懶懶地告訴林寶堅尼說:「你還是回去做拖拉機吧,汽車還是由我來做!」法拉利的傲慢自大,讓林寶堅尼憤憤不平,他決定實踐自己想法,創立林寶堅尼跑車。法拉利的自大,不單止讓自己失去一個成長機會,更加讓自己多一個強勁的對手。 

【勵志文章】你可以選擇是否參加和應對的態度 

0
勵志文章 在《無限賽局》一書中,作者提到人生中遇到的挑戰分為有限賽局和無限賽局兩種。有限賽局意思指我們在比賽中會分得出勝負,高下站見,例如我們參加賽跑比賽,馬上就會知道誰是冠軍、亞軍和季軍。然而,人生大部份面對的比試,卻並非輕易分得出成敗,甚至窮一輩子努力也不會知道誰是最後贏家。以世界首富排名榜為例,首富排名每年都會有不同,永遠不會有最後的首富。  《無限賽局》中提到,我們人生中面對的挑戰,主要有三個重點:  第一:我們不能夠選擇眼前面對的挑戰是有限賽局還是無限賽局。簡單來說,每個屬於「有限賽局」的比賽都有其遊戲規則,例如跑步比賽必定會設有冠、亞、季軍,其他都是輸家。相反,對於探險家來說,他們探索是永不止息的,這個地球永遠也不會被人類完全探索的一天,這就是「無限賽局」。  第二:我們能夠選擇是否參加這些賽局,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是否參與項目的權利。沒有人會強迫我們參加賽跑比賽,也沒有人會強迫我們遠行探索世界,當我們知道這個賽局屬於有限賽局還是無限賽局後,其實還是有選擇參加的自由。  第三:無論我們參加有限賽局還是無限賽局,我們都可以選擇利用有限賽局心態或無限賽局心態應對。當我們抱著有限賽局心態,我們會十分重視輸贏,抱著你死我活決戰心態,目的在比賽中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當我們抱著無限賽局心態,我們明白一次成敗並不代表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賽局中取勝,有時候別人在賽局中取勝,大家互相尊重、學習和鼓勵,讓大家都能夠進步。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如果我們遇上有限賽局,又怎能夠以無限賽局態度應對呢?這的確是有可能的。以剛才提到的賽跑比賽為例,我們能夠單獨看待每場賽事,也能夠將自己運動生涯看作為一個整體。大家還記得2004年雅典奧運110米跨欄冠軍劉翔嗎?他在雅典奧運會創造了奇蹟,獲得了金牌,為亞洲人爭光。其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和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會,世界都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讓他承受無比壓力,結果在比賽前傷病未好,被迫退出比賽。從事後訪問和報道看來,劉翔對於自己未能出賽感到無限落泊和失望,有人甚至見到他在更衣室內做出一些會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他明顯就是利用有限賽局心態看待比賽,每一場都要希望自己獲勝,當他未能出賽時便感到崩潰式失望。  同樣是運動項目的羽毛球,由2006至2016年出現了兩位實力相當的球手,分別是來自中國的林丹和馬來西亞的李宗偉,他們在球場上交鋒40回合,彼此互有輸贏,互相敬重,他們每次比賽目的並不是要將對方徹底打敗,而是在球技上切磋交量,他們在賽後維持着良好友誼關係。他們的交鋒是正面的,對於他們來說對方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對手,如果沒有對方存在,他們或許會因為獨步球壇而疏懶,沒有這樣的成就。林丹和李宗偉抱着的就是無限賽局態度,應對有限賽局比賽。比賽必有輸贏,但我們只需要將心胸廣闊一點,明白一次成敗不足為道,最重要的是讓自己能夠有所突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劉翔抱着有限賽局態度應對比賽,給予自己過大壓力,他認為輸了一場比賽,就像天塌下來了一樣,結果他如願以償,在雅典奧運會取得金牌後便黯然落幕,完結了短暫的運動生涯。相反抱著無限賽局態度的林丹和李宗偉,卻在羽毛球球壇上閃耀超過10個年頭。最後總結,我們不能選擇比賽規則,但我們能夠選擇自己應對態度,積極樂觀不放棄,將成敗看得長遠一點,能夠讓我們生活過得更愉快,也能夠讓我們發揮更出色。 

【勵志文章】韌性的重要 

0
勵志文章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會成功,除了運氣,還要看他們IQ (智商)和 E Q(情商),兩者缺一不可。筆者認為兩者結合起來即成為人們的心理韌性程度,一個人心理韌性越強,面對困難時的抵禦程度亦會較高,最後獲勝的機率會較大。心理韌性看起來虛無概念,大家不妨想像一條橡筋,橡筋就是有韌性的東西,我們能夠將它拉長或縮短。有些橡筋能夠拉得很長,也不會折斷,有些橡筋卻因為擺放長時間或被太陽曬而變得脆弱,一拉即斷。一個人心理韌性越強,代表我們即使遇到困難導致我們需要妥協的時候,我們的接受程度會較大。  有些人面對一些小困難,便恍如世界末日般,他們一定幹不出什麼大事,因為人生總會遇到不同的小困難,如果連小困難也能夠讓我們停下腳步,我們又怎會還有精力面對更大挑戰呢?相反,如果一個人面對困難時穩如泰山,不將困難當成什麼回事,反而遇強越強,將困難視作學習機會,隨着實戰經驗增加,能力也會變得更強。相信大家都聽過「瑞士軍刀」,紅色的萬用刀上印有雪白的瑞士白色十字標識,這曾經是人們去旅行的好幫手。2001年,美國發生導致超過三千人死亡的911恐怖襲擊,各國紛紛修改航空安全規例,禁止乘客攜帶萬用刀上飛機,這對於當時軍刀收入佔營業額95%的瑞士維氏集團來說是重大打擊。幸好,瑞士人一向懂得積谷防飢,瑞士維氏公司在好景時早已儲蓄足夠資金應對挑戰,正如管理層提到:「我們縱觀世界經濟史,就會發現環境不會一成不變,既不會一直向好方向發展,也不會一直向壞方向發展,而是起起伏伏,所以我們考量的並不是未來一季的業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瑞士維氏面對災難性的逆境,表現出公司的韌性,上下一心,沒有拘泥於過往軍刀業務的成功,銳意開發其他創新性業務,陸續推出其他和旅行相關產品,包括香水、手錶等,結果將瑞士軍刀佔整間公司的業務由95%下降至35%,公司成功渡過了一次滅頂之災。管理層的韌性思維,讓自己像水一樣能夠配合環境轉變形態,生產出牛風馬牛不相及的產品。總括來說,一間企業不答多麼聰明,也只能夠生產自己所長的產品,一個人沒有可能在各方面都表現卓越,如果我們只是集中倚賴於生產自己擅長產品,遇到風浪時就會被淘汰。一個人擁有情商是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對逆境時,情商讓我們冷靜下來面對,達致不忙不亂境界。一個擁有良好企業韌性的公司,管理層除了有高智商,也有高情商,兩者結合起來,讓公司面對挑戰時,能夠視挑戰為機遇,開創出新市場。 

【心理文章】你可能沒有想像般了解自己 

0
心理文章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大家有機會透過第三方媒界聆聽到自己聲音,大家有信心分辨出來嗎?相信絕大部份朋友都認為自己有能力分辨自己聲音。外國研究人員邀請一班參加者預先錄製一段說話,然後工作人員會將這段說話剪輯成為不同長度,包括2秒、4秒、6秒和24秒。工作人員將參加者說話錄音和其他人錄音接連起來,也就是說這段新錄音中參加者的說話只佔一小部份。  為了測試參加者聽到自己說話會否有特別意識,工作人員為參加者連接上一部能夠量度參加者膚電反應的特別機器。簡單來說,人們的皮膚會對通過的電流產生一點阻力,人們的緊張程度及身體微妙變化也會構成膚電反應。有趣的是,人們很多時候出現膚電反應時,他們本身並不會察覺。不少FBI查案偵探也是利用人們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反應,從而了解犯人是否正在說謊話。回到實驗中,工作人員讓參加者聆聽不同的錄音,讓他們嘗試分辨出自己錄音是否在錄音當中。參加者聆聽到自己聲音時,他們需要按一個鍵。最後,他們需要記錄自己多大程度上肯定自己判斷是正確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結果發現,當參加者聆聽到自己錄音時,膚電反應會比聆聽其他人聲音時高出一倍;而且,膚電反應彷彿永遠也不會出錯,無論參加者是否表示自己真的能夠聽到自己聲音,但膚電反應在錄音中聽到參加者聲音時必定會作出強烈反應,相反很多時候參加者卻表示自己未能察覺或錯誤表示自己是否聽到自己的聲音。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們的意識分為兩種,分別是我們能夠察覺的部份,以及我們未能察覺的部份。而很多時候,一些我們未能察覺的意識,往往能夠發揮更大潛能,例如實驗中參加者對於錄音中是否包括自己聲音並不確定,甚至會做出一些錯誤判斷,但他們的膚電反應準確度奇高。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行為時覺得自己直覺其準,自己不知道如何解釋,但卻能理所當然地解釋這些難題。現今科學並未能就當中關係找出明確聯繫,畢竟我們對於自己身體構造了解程度還是不高,但起碼我們知道有時候相信直覺其實也不是壞事。 

【心理文章】你能夠控制的事情其實沒有想像多 

0
外國科學家曾經進行一個實驗,工作人員邀請107名股票經紀作為實驗參加者,工作人員在參加者前放置一台電腦,螢光幕上顯示著一條股票走勢圖,起初這條曲線走勢似乎向下方發展,其後開始收回失地,漸漸呈上升趨勢。工作人員告訴參加者,這套系統經過特別設計,參加者能夠利用手上滑鼠影響股票曲線走勢。真實情況是,螢幕上的股票走勢是預早設定的,無論參加者如何移動滑鼠也不會影響股票走勢。實驗第一部份完成後,工作人員詢問參加者認為自己對於股票走勢有多大的影響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來到實驗第二部份,工作人員查看各參加者在公司的工作表現報告,發現那些認為自己對於股票走勢圖有較大影響力的參加者,他們在上司心中和客觀賺錢能力都相對較低。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這些參加者認為自己對於現實環境控制能力較高,自我感覺良好,不思求進。相反,那些認為自己對於周遭環境控制能力不強的人,反而會更加努力裝備和改善自己,希望能夠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情況就如越有學識的人,會覺得自己擁的知識越少,當他們看得越多書,就會知道世界上自己不知道的知識無窮無盡。最後,大家可不要看輕自我感覺良好的心理現象,尤其是當積極事件發生時,我們總會歸功於自己,認為這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但我們需要知道事情成功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個人能力只是其中一環,我們千萬不要過分解讀,以免活在自己幻想世界當中。 

【心理文章】每人都會覺得自己比現實靚仔 

0
心理文章 當某些人經常說自己很靚仔,我們會說他是自戀狂。但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自戀傾向,總認為自己長得比現實英俊瀟灑。外國有個研究,工作人員首先將一批長得美麗的人的照片融合一起,結合出一些美麗的特徵,然後利用電腦技術將這些特點融入受試者個人照片上。  另一方面,工作人員再將一批患上顱顏症候群患者的照片融合一起結合出一些讓人感到不美觀的特徵( 這類患者面容經常會扭曲情況,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這是美的表現。)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實驗來到第二部份,工作人員將受試者照片和另外11名陌生人照片放在一起,然後讓參加者找出自己照片。這個部份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參加者看到自己的照片是經過美化的;第二階段參加者看到的照片是不經任何加工的;第三階段參加者看到的照片是經過醜化的;結果發現,參加者只需要1. 86秒就可以發現自己被經過美化的照片;花2.08秒時間可發現自己未有經加工照片;參加者對於一些自己被醜化照片,則需要花上2.16秒時間;  這實驗結果正正告訴我們,我們心中預期自己樣子是較為英俊不凡的,所以在芸芸照片中看到一張較美的自己照片,我們就能夠較快發現出來;相反,如果照片經過修改變得不美麗,我們或許會視而不見,因為我們不想承認自己樣子不美。這實驗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經常覺得自己長得英俊不凡,但在別人眼中我們卻平平無奇的期望落差。 

【歷史文章】參議院的老闆們 

0
歷史文章 1889年,美國出現了一幅著名政治漫畫,名叫《參議院的老闆們》,漫畫場景發生於美國參議院,議員們正在開會。有趣的是,這群議員身後坐着一班體型魁梧,身型不合比例比議員大起碼幾倍的紳士,他們正指著議員說三道四,參議院門外還有一班體型同樣魁梧的紳士正站着等待機會進入會議廳。議員在開會期間經常回眸望着這班紳士,彷彿像員工等待老闆指示一樣。漫畫家借助這幅漫畫告訴大眾,參議員平時看似至高無上,為人們發聲,但其實他們在國家政治機器中只是一粒小小螺絲,背後還是由一班比他們更具影響力的組織影響着。更重要的是,大眾對於這一切現象卻懵然不知。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這幅漫畫告訴讀者,我們平時看見的世界其實可能不如我們想像般真實,我們以為自己有選擇空間,其實只是幻覺。平時,我們看見呼風喚雨的權勢人士,他們或許只是別人的一粒小棋子,相信對於活在當代的朋友來說一點這點也不難理解。相信很多朋友都沒有聽過羅斯柴爾德家族大名。我們談起世界首富,大家會想起馬斯克、蓋茨等等的名子,但其實他們財富對比起羅斯柴爾德家族可以說是冰山一角,這個傳統家族經營了數百年,業務早已遍及不同行業,更重要的是他們總是保持着低調,讓人無法估計他們實際擁有多少財富。即便如此,他們卻能夠利用自己在各行各業,以致不同國家政治的影響力,影響世界走向。這篇文章或許會讓大家感到失望,我們知道這世界未如想像般簡單,我們認為有影響力的人其實並沒有影響力,真正有影響力的人卻躲藏陰暗處。凡事有兩面,當我們明白這個情況,我們看待事情便會看開一點,我們對於某些人行為不認同,但我們知道他們也是無能為力,只是別人的拉線公仔,即便我們對他們破口大罵,其實也無補於事,與其浪費氣力,不如想想辦法強化自己,讓自己建立起真正的影響力。 

【勵志文章】奧巴馬如何面對反對聲音 

0
勵志文章 當奧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時,每天都會閱讀十封由國民發給他的信件,他會按照這些信件緩急程度作出回覆,也會將這些信件在他幕僚間傳閱,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啟發。大家可能會好奇:「每天必定有成千上萬信件寄到白宮,奧巴馬究竟是如何挑選這些文章呢?」答案很簡單,奧巴馬在白宮設立對應的部門,成員工作就是為奧巴馬挑選一些值得閱讀的信件,這些信件大多不是向奧巴馬歌功頌德,而是向總統反映出他們生活難題,好讓奧巴馬能夠在施政時對症下藥。  2009年9月29日,奧巴馬收到了一封來自瓊斯的信件,信件是這樣寫的:「奧巴馬總統,我對你十分失望,因為你認為相對我那位正在阿富汗戰場出生入死的兒子,你認為成功爭取在你家鄉舉辦奧運會比較重要。我以前從來沒有對於布殊總統有任何的關注,但我至少覺得他任期內的美國是安全的。現在你成為美國總統,我卻不認為現在的美國如以往一般安全。我很害怕兒子在阿富汗當值時會遭逢不測,我甚至連在美國國內的親人安全也開始感到憂慮。由於你缺乏決策能力,導致我們國家身陷在恐怖攻擊危險當中。我懇請你不要再爭取舉辦奧運,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大家可能會覺得信件中的作者瓊斯對於奧巴馬施政不留情面,但這正是奧巴馬想從民間吸收到的資訊。當然,奧巴馬閱讀的時候,他會認真思考信中提到論點是否合理,當他發現來信者對於他工作有誤解時,他不會看完就算,反而會回信向對方說明自己想法。以瓊斯信件為例,奧巴馬回覆說:「親愛的瓊斯,我已經收到你的來信。我十分感謝您孩子對國家的貢獻。在我每天重要的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維護美國安全,因此我感到一點困惑,我在為美國爭取奧運主辦權的當天,我也跟美國駐阿富汗的指揮官麥克力斯托將軍舉行了會議,商量軍隊調動策略,我十分好奇為什麼你不認為我這樣的工作是盡忠於三軍統帥的責任呢?我明白你對於我某些政策或許不滿意,但請放心,我由早上起床一刻起至晚上睡覺,我內心都掛念着我們的士兵,我絕對會為他們負責。」  大家還記得瓊斯來信是表達他對於奧巴馬作為三軍統帥,但他認為奧巴馬對於戰場上的士兵不聞不問,卻銳意為他家鄉爭取舉辦奧運的機會。奧巴馬覺得爭取奧運會和顧及戰場士兵安全是能夠兩者兼顧,而且同等重要,他收到瓊斯來信時,他並沒有認同瓊斯認為停止舉辦奧運是更好選擇。相反,他主動向瓊斯分享自己究竟做了什麼保障戰場上士兵安全。很多時候,我們遭到別人挑戰時,會選擇退縮,或者對抗。如果我們對於別人意見照單全收,就會失去主見,而且別人意見未必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該如奧巴馬一樣,多一些分析別人意見,遇到一些相佐意見時,先聆聽對方想法,再用事例向對方說明自己想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勵志文章】金融危機下的馬太效應 

0
勵志文章 聖經中《馬太福音》提到:「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簡單來說,這話的意思是一些擁有較多資源和能力的人值得擁有更多,甚至能夠壟斷整個環境。相反,一些弱小的人獲得的東西將會越來越少;馬太效應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我們經常提到的「貧者愈貧,富者越富」就是這個意思。  2008年,美國爆發全球性經濟危機,不少曾經在華爾街叱咤一時的金融企業需要美國政府斥資打救才能夠幸免於難。當年競選總統時標榜要「改變」的總統奧巴馬上任後不久,做出讓選民大跌眼鏡的政策,他支持聯邦政府利用納稅人的錢打救這些導致金融海嘯的元兇金融機構,瘋刺的是,那些金融高管一邊獲得政府打救,同時卻繼續能夠獲得豐厚薪金和分紅,難怪引起國民不滿。短時間內,奧巴馬收到不少國民來信,其中一封信作者利普斯基提到:「我記得你曾經說過打算協助收入少於25萬美元的納稅人士,按這比例計算每人平均能夠獲得800美元的補助。坦白來說,我覺得很失望,$800對我的生活來說並沒有什麼幫助。相反,你繼續利用金錢援助那些有失敗前科經驗的公司,他們繼續失敗,你卻繼續支持他們,特別是那些汽車製造商和美國國際集團這類保險公司,這些公司正是獲得政府許可從和我一樣辛苦工作的國民中騙取金錢。」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奧巴馬如何回覆呢,他說:「十分感謝你的來信,希望你能夠明白,我現在每天所想的,就是如何協助和你一般努力的美國人。我和你一樣,對於那些大型銀行的行為感到憤怒,我們協助他們的唯一原因就是為了確保我們銀行體制不至於崩盤,導致美國人民更加辛苦。為了實踐這部份承諾,我列出預算降低對於中產階級徵收的稅金,同時讓我們國家醫療改革向獨立方向發展,這些都是我競選承諾的宗旨,我現在也會落實執行。我十分理解你的挫敗感,我自己也感受到這感受但請你不要放棄。只要有希望,我們一定會成功。」信中奧巴馬十分地明確指出,他並不是有心幫助那些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但是他不能不幫,否則整個美國金融體制會陷入崩潰,造成更大災難。這句說話有點無力感,又是事實,這就是馬太效應。社會上貧者愈貧,富者越富,很多人都會想著:「為什麼政府不能夠劫富濟貧呢?」  其實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十分困難,因為這些有錢人同時也是對社會投入最多稅金的人,如果他們倒下,政府獲得的稅金也會相應減低,政府角色是利用這些收回來的稅金重新分配,讓貧窮人能夠獲得基本溫飽。所以,劫富濟貧導致本身有錢人失去財富,長遠來說對於政府收入來說也是不利的,而且一直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也會受到破壞。沒有任何政制能夠完全根治財富不均的情況。說到底,政府是否希望有錢人壟斷市場,其實看法或許跟貧苦大眾截然不同,他們或許心中和有錢人站在同一陣線,彼此唇齒相依,即使在競選期間說話多麼動聽的候選人,其實也難逃馬太效應的掣肘。 

【歷史文章】群眾的盲目:希特拉納粹政權下的人民 

0
歷史文章 二戰結束後,不少德國戰犯都試圖將自己在戰爭時犯下的罪行諉過於自己當時只是接受納粹政權的管治,他們若不服從,就會成為政權下的犧牲品。這論調的確能引起不少人同情,畢竟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地和成長環境。不過,究竟當時德國人民是否普遍都反對納粹政權的管治理念和戰爭侵略行為呢?從眾多歷史文件發現,當時不少生活在德國的人民,都是真心信服希特拉的。根據當時地下社會主義者觀察員在1936年3月17日觀察納粹黨的國防軍閱兵典禮後,他們如實地將現場情況記錄下來:「這場面實在太過熱烈,整個慕尼黑人民都站起來。人們或許可以被迫唱歌,但卻不能被迫如此熱情地唱歌。」地下社會主義這是納粹黨的死對頭,他們看到納粹黨活動也不得不心悅誠服,由此可見,當時納粹黨和希特拉的確獲得了德國大量人民支持。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而且,在希特拉領導納粹黨初期,他們經歷了數次公開投票,每次投票也是公平和公正地進行,當選舉過程中出現不合理情況,納粹黨更加會斷然修正,目的就是讓選舉結果能夠反映民意。結果,一次又一次選舉證明納粹黨得到超過90%民眾支持,這是現代民主社會也很難達到的。大家不禁會問:「希特拉是一位獨裁者,他又何必計較民意呢?」原因很簡單,希特拉想向世界證明他不是一位獨裁者,他是深得民心的,希望獲得國際社會認同。希特拉這種心理或許是源自於他不幸的童年,他渴望得到他人認同。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希特拉在收買人心方面很成功。這也說明了群眾是麻木的,當人們處於情緒高漲的時候,集體智慧並不能夠妥善發揮作用,一起向着偏激方向走去,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勵志文章】失敗乃成功之母: Space X 教曉我們的東西 

0
勵志文章 2023年4月20日,對於Space X ,以致整個航天界來說都是重要一天,Space X 在這天首次嘗試發射他們最新最大的火箭星艦 。事實上,星艦的發射計劃已經多次因為不同的原因延遲,大家都期盼着這次發射成功,星艦會進入預定軌道然後才墜落大海。可惜的是,星艦發射後4分鐘在空中解體,未有達到預期效果。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火箭發射失敗並不是罕見的,畢竟人們對於太空探索技術掌握還是有限,但看起來Space X創辦人馬斯克並沒有將這次任務結果視為失敗,他甚至用成功來形容。早在3月7日前,馬斯克已經公開提到他對火箭成功發射只有50%信心。在星艦解體後,他聲言這次火箭發射是成功的,因為起碼星艦已經離開了火箭發射台。有些人可能覺得馬斯克只是「跌落地下,執返堆沙」,其實馬斯克正向我們展現出他強大的心理韌 性。心理韌 性代表人們面對突發情況應對的態度,以及回復正常速率。心理韌 性越強的人,面對突發情況時或許會有很大反應,例如馬斯克在星艦爆炸後,攝影團隊捕捉到他沉默不發一言的失望之情,畢竟遇到困難和失敗時人總是會有一定失落感。重點是,馬斯克很快便從失敗陰霾重新走出來,並告訴大家從這次火箭失敗中他學到很多東西,並會在數個月之後再次嘗試發射,他的思維180度短時間內由消極變為積極,代表他心理韌性十分強。強大的心理韌性讓我們充滿正能量,不會被失望拖垮,反而會迎難而上,越做越好。  我們有什麼方法能夠強化自己心理韌性呢?答案就是經歷更多的失敗。馬斯克創辦Space X時,他投入了畢生積蓄,他的財富只能夠讓團隊嘗試發射火箭四次,多一次失敗也會導致他破產,也會讓他的太空探索夢幻滅。Space X創立初期,火箭一次又一次地發射失敗,馬斯克經歷這些的情感起跌,漸漸就養成習慣失敗的習慣,他心中知道只要一次成功便足夠。上天真的跟馬斯克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在Space 發射次火箭失敗,後第四次卻真的成功,成就今天世界的太空企業翹楚。「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說話雖然老土,卻千真萬確,沒有經歷失敗,我們就不會經歷成功。 

【勵志文章】聲大夾惡 

0
勵志文章 最近,筆者發現公司有些同事經常會將自身責任推到一些不相干同事身上,這種文化如此下去,將會導致被強蹄責任同事感到不快,也會導致這些本身責任所在的同事覺得自己推卸行為是合理的,繼而養成習慣。於是,筆者走到所屬部門主管表達想法,當時筆者語氣平淡,完全沒有挑釁意味。誰知,這位主管聽到筆者這樣說,馬上表現激動,說:「你現在是否覺得我在推卸責任呢?」他的語調大聲,顯然就是想表現出他憤怒的情緒。  筆者明白「夏蟲不可與冰」的道理,一般蟲子只有一百多天壽命,也就說在夏天出生的蟲子永遠不會經歷寒冷的冬天,我們在牠們訴說冬天下雪時美麗的景象,牠們一輩子也不會明白,也不會體驗到。這位主管這樣反問筆者:「你現在是否覺得我在推卸責任?」這反映他心中有很強大防禦機制,他從來沒有想過這是自己問題,也沒有想過反省,更加利用大聲聲線警告筆者不要再說下去,反映出他固步自封想法,筆者因此也不會再浪費時間和他討論。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高聲調和以仗體型不能獲得他人尊重,只有才能和對人態度,才能夠讓別人感受到我們本領。永遠不要想着利用兇惡態度說服別人,或許我們會短時內獲得一點利益,但別人不會對我們心悅誠服,長遠也不會盡心盡力協助我們。美國馬丁路德金一生參與黑人平權運動,過程中他一直堅持和平,直至他被逼害,甚至被暗殺,他也堅守這原則,最終他被認定為美國平權運動中的一偉人,而他在運動過程中的一言一語也影響美國黑人權益的發展。德蘭修女只是一位印度弱質纖纖女子,但她卻在印度拯救了無數孤兒和需要協助的人士。有次戰火期間,她要求戰爭雙方停火,讓她將位於雙方中間的受災人士先撤離,戰爭雙方都告訴德蘭修女說:「我們都想停火,但我們做不到,我們一停火,對方就會利用這個機會對我們發動攻擊。」德蘭修女聽到後,不說其他話,隻身走進了戰火當中。雙方看見德蘭修女走在戰場中間,都不敢貿然開火。結果,德蘭修女帶領着受戰火影響人士安然離開戰場。德蘭修女是柔弱女子,從來不鼓勵內武力和爭吵,但他能夠做到的事卻比不少當權政治家大得多。 

【勵志文章】普通人喜歡和別人比較,成長型人格喜歡和自己比較 

0
勵志文章 喜歡比較是人們的天性,我們在學校會和其他同學比成績;職場上會和其他同事比薪金、職位及晉升機會;公司與公司之間會比較規模和發展速度;反正人們能夠將任何事情都加以比較。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和他人比較並不會讓我們有長足進步,因為人們之間能力和擁有資源各有不同,很難透過比較讓我們獲得很大進步。打個比方說,我們跟其他同學比成績,但其實讀書需要天份,有些人英文天份比較強,基本上不用溫太多書也能獲得好成績。相反,有些人由於天份不高,即使每天花盡二十四小時溫習,也獲得不好成績。如果我們只是跟他人作比較,漸漸就會對能力產生懷疑,一連串負面思想讓情況變得更惡劣。職場也一樣,不同人有不同工作能力,別人強項或許是我們的弱項,麻木比較只會浪費我們時間。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對於一些擁有成長型人格的朋友,他們每天都追求進步,他們進步的定義是今天的自己對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他們不會輕易和他人比較,卻會和自己過往表現作出比較,只要有所進步便會感到幸福快樂。昨天已經做到的事證明我們已有能力做到,問題是我們有沒有能力做得比昨天更好。筆者認為成長型人格進步的速度會比普通人快,因為每個人能力和天份有所不同,我們應該在自己強項地方發展,如果盲目和他人比較,我們會發現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他人有所不足,反而忽略自己優勢。相反對於成長型人格來說,我們追求自己在各方面都比昨天的自己進步,我們的優點將會日積月累地不斷強化,變成了我們專長。  大家發現不少出色企業都不會安於現狀,Google除了網頁搜索器業務外,不斷推出新產品,例如Google Earth, Google Maps,甚至最近推出的AI功能等等,它每天追求自己打破自己過往的成績,每開創一個新業務,對它都是新開始,也是成長的表現。相反,一些公司只顧着如何打敗對手,在現有產品市場內拼過你死我活,結果只會形成一片紅海,彼此都不能夠獲得豐厚利潤,甚至會接受被新技術和產品所淘汰。和市場上現有競爭者作出割喉式競爭會讓我們眼界局限了,因為我們眼光只在對手身上,忽略了其他將會影響市場的因素。簡單來說,成長型人格就是每天突破自己,不和他人比較,今天做得比昨天好便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