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格林斯潘對於財政紀律的看法 

128

不少人認為美國自911事件後,國力開始下跌,甚至陷入衰退的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或許能在格林斯潘的自傳中找到一點啟示。格林斯潘是一位經濟學家,他的論點主要從經濟學出發。美國政府由1990年開始實施《預算執行法》,這個法案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共同制定並執行。根據這法案,聯邦政府在制定財政預算案時,在支出的同時,必須要考慮如何獲得對應收入來源作為支撐,讓國家財政獲得收支平衡,這就是財政紀律。簡單來說,如果我們人工是一萬元,我們日常開支就不能夠超過一萬元,否則就會入不敷支,長遠導致財政危機。大家試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人工只有一萬,但每月開支達到$12000 ,多出來的$2000究竟從何而來呢?也許來自我們早年的積蓄,但積蓄總會有用盡的一天,這時我們便會陷入財政困難,甚至有破產危機。一些心理彈性比較低的人甚至會想歪了,做出傻事。所以不遵守財政紀律對於的人,可以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對國家也是一樣,如果一個國家長期入不敷支,起初當然能夠利用國庫應付開支,但長遠也會導致國家衰落。 

在小布殊任期內,小布殊為了應對恐怖主義,大幅增加反恐和本土安全經費,而且需要動用大筆資金振興經濟。國會議員提出各式各樣需要動用大量國庫資金的項目,補助各行各業,小布殊政府竟然照單全收,導致國庫支出大幅增加。2002年9月30日,美國政府更加巧妙避過了《預算執行法》,將國家重新踏上財政赤字之路。事實上,格林斯潘認為布殊政府絕對有能力阻止這些大花筒現象出現,布殊總統能夠動用「總統否決權」來制衡國會決定,但小布殊在任六年間,他幾乎沒有採取否決權否決任何一條法案,也就是說小布殊對於好的政策和壞的政策都照單全收。事實上,動用總統否決權並不是罕見的事,福特總統在三年的任期中幾乎否決了全部法案(雖然部分國會駁回部分福特的否決權),這就是為什麼他雖然是一個共和黨人,面對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和參議院,他依然能夠保持強大的影響力。而其後列根、老布殊、克林頓,他們也各自否決了不同議案。領袖並不是應聲蟲,當下屬提供意見時,自己需要分析政策好壞,作出篩選。如果什麼都照單全收,領袖根本不用存在,因為下屬各司其職,按照自己的計劃而行即可。 

格林斯潘的觀察十分準確,隨着《預算執行法》被架空,意味美國政府放棄財政紀律,讓國家支出高於收入,美國開始陷入財政赤字年年增加局面,終於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引發大衰退。時至今日,美國政府依然未能夠扭轉收支不平衡的問題,關鍵就是政府的理財態度,政府以為大量的福利政策就能夠獲得選民的支持,結果全國人都吃著這糖衣毒藥。這兩年全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難,美國政府又再次動用了大幅提升開支方法補助受影響的國民,真的希望華府那班財務專家,真的能夠看透經濟發展走向,否則後果不能想像。 

Ben哥哥有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