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起着關鍵作用,在戰爭大部份時間中,東歐諸國早已落入納粹手上,而法國也早已被希特拉所攻佔,只要希特拉攻陷英國,整個歐洲就會落入納粹主義手中。幸好,這時英國出了一位傑出的首相邱吉爾,他成功團結國民,並激勵國民奮勇抗敵,最後讓英國不但沒有落入德國手上,而還為世界爭取了不少時間,最後將德國打敗,結束二戰。
丘吉爾是一位時勢做英雄的政治家,他本身是一個十分果斷的人,他為了完成任務會採取非常手段。在法國差點落入德國之前,丘吉爾下令將法國殘餘的精銳海軍船隻全部擊沉,導致不少法國折損了不少軍事設備。本來,英國和法國是盟友關係,英國不應該對法國發動攻擊,但為了大局,邱吉爾害怕這些法國精銳戰艦落入德國手上,於是採取了極端策略。當然我們在21世紀回眸歷史,或許會覺得邱吉爾這樣做法不道德及有爭議性,但我們只要設身處地,如果我們是邱吉爾,或許我們也會採用這兩害取其輕的方法。
邱吉爾有句名言:「除了鮮血、辛勞、眼淚和汗水,我什麼都沒有。」他希望全國上下能夠鼓起勇氣,保留歐洲的最後一塊淨土,避免落入希特拉手上。他透過電台廣播跟國民溝通,向他們解釋當時最新的形勢,也讓他們知道自己參與戰爭的重要性。「希特拉知道他必須要摧毁我們,否則他會輸掉戰爭。如果我們能夠和他抗衡,整個歐洲就會獲得自由,世界生活就會從此光明。相反,如果我們失敗了,整個世界包括美國,都會陷入一個黑暗的時代。」邱吉爾是出色的政治家,他明白一個人無法讓整個國家反敗為勝,他必須要鼓動民眾一起努力,他當時甚至設計了一款著名的貼紙,紅色貼紙上寫着「今天就行動」,他會在自己發出的每封信件和文件上貼上這貼紙,以鼓勵收信人能夠加倍努力工作,應付戰爭千變萬化的局面。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如果英國沒有在關鍵時刻將邱吉爾選為首相,相信英國早已落入了希特拉手上,而整個歐洲也不能幸免於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許會因此改寫。邱吉爾果斷和能夠鼓勵人們向着目標努力的特質,讓他獲得了英國最佳首相美譽,十分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