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看過美國電影《蝴蝶效應》嗎?如果沒有,建議大家有空時間一看,因為看完之後就能清楚明這道理。簡單來說,蝴蝶效應是指只要在事件的開初階段有一個微少的改變,也會對事情的發展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如這理論的提出者,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到:「一隻蝴蝶在巴西拍動翅膀,它的力量足以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捲風!」也就是因為這句說話,產生了「蝴蝶效應」這名稱的由來。
洛倫茲是怎樣發現蝴蝶效應的呢?在1963年,他正在進行一個關於地球氣候的研究,他模擬出13個不同的方程式,以比較結果。為了方便計算,洛倫茲將起初輸入的數據的小數後第四個位進行四捨五入,也就是將0.506127 ,輸入為0.506。但不久,他心血來潮,決定用完整的小數再計算一次,即0.506127,結果發現兩個計算出來的結果有很大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線性去向。
當其他科學家剛剛聽到洛倫茲這論述時,都不表同意,因為起初數據只是相差很少,理論上得出的結果是相若才對,他們都認為是洛倫茲計算上出了錯誤。不過,當他們自己覆數後,發現洛倫茲的計算並沒有錯誤,蝴蝶效應的發現不單對氣象學,更加對於管理學上有震撼性的影響。
現在,我會和大家分享幾個真實世界蝴蝶效應例子,讓大家感受一下它的威力:
案例一: 中東茉莉花革命
在2010 年起,中東阿拉伯國家爆發了一連串的民眾革命,令該區不少政權穩定受到威脅,甚至倒台。而當中不少領袖已經統治了這些國家一段十分長的時間,卻在短時間內被推翻。這一連串的革命可以說是一場中東的蝴蝶效應。
茉莉花革命起源於突尼西亞,在2010年,突尼西亞一名26歲青年,在街上擺賣蔬果,但由於沒有預先申請好相關的牌照,於是被執法人員沒收了生財工具。這位青年人心生不滿,於是在12月17日以自焚方式向政府表達抗議。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年青人自焚喚醒了突尼西亞不少人對於政府的不滿。由2008年開始,全球金融海嘯,突尼西亞的經濟大受打擊,失業率達到了14%,當中30%是年青人。加上突尼西亞領袖本.阿里一向以極權方式管治人民,政治腐敗,人們缺乏言論自由,加上物價上升,加上那位青年自焚為導火線,終於釀成了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
起初人們的不滿只是表達在街頭抗議之上,但是當權者本.阿里沒有正視人民的需求,反而在12月28日發表電視講話,說抗議的民眾是「極端份子和僱傭軍」,並警告他們會受到嚴厲的處罰,這無疑是對於人們的宣戰。其後,民眾繼續發動一連串的抗議活動,他們更說:「我們甚麼都不怕,我們只怕上帝。」最後局勢演變至本.阿里不能控制的局面,他最終選擇了流亡到沙地阿拉伯,結束他23年的統治!
茉莉花革命本來只是突尼西亞國內的事情,茉莉花是它的國花,因此取名為茉莉花革命,但突尼西亞人們利用自己的方式推翻政府,為自己爭取了更好的生活和自由,啟發了附近國家的人民。事實上,在突尼西亞附近國家的統治者,長久以來和本.阿里一樣,都是利用極權方式管治人們,現在這些國家人們都開始醒覺,決心為自己爭取自由,這醒覺被人們稱為「阿拉伯之春」。
在2011年,埃及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當了30年總統,同樣以高壓管治方式的穆巴拉克宣佈辭去總統職務;
在2011年2月開始,突尼西亞鄰國利比亞爆發反政府示威,要求統治了利比亞42年的卡達菲下台,但遭受到政府鎮壓,最後演變成為內戰,最後以卡達菲政府被推翻告終;
其後,阿拉伯各地區陸續爆發社會運動,情況一發不可收拾。以下為阿拉伯地區由突尼西亞茉莉花革命引起的反政府活動和革命列表:
國家 | 開始日期 | 結果 |
突尼西亞 | 2010年12月18日 | 本.阿里政府倒台,流亡外國; |
阿爾及利亞 | 2010年 | 布特弗利卡政府倒台; |
黎巴嫩 | 2011年 | 政府改組 |
約旦 | 2011年 | 國王宣佈撤換首相,並解散內閣 |
阿曼 | 2011年 | 政府改組,所有部長被解散 |
沙地阿拉伯 | 2011年 | 國王在經濟上作出讓步,並讓女性更多參與政治活動 |
埃及 | 2011年 | 政府先後兩次倒台; |
葉門 | 2011年 | 政府先後兩次倒台,並爆發內戰; |
伊拉克 | 2011年 | 大型示威 |
巴林 | 2011年 | 政府改組 |
利比亞 | 2011年 | 卡達菲政府倒台,並引發內戰 |
科威特 | 2011年 | 政府改組 |
摩洛哥 | 2011年 | 政府改組 |
叙利亚 | 2011年 | 內戰 |
以色列 | 2011年 | 大型示威 |
大家只要翻開地圖,就會發現這些國家都在突尼西亞的旁邊,也許那位突尼西亞自焚的年青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犧牲會為整個阿拉伯地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蝴蝶效應的重點就是一件起初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東西,最後會引起無人能夠想像到的後果。下章,我們會來到了歐洲地區,看看另一起蝴蝶效應如何奪去歐洲無數人的生命。
#散文 #文章 #勵志 #正能量 #創意 #心理 #實驗 #中學 #小學 #幼稚園 #歷史#創新 #歷史
全本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