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前提過,英國對於美洲殖民地採取徵收各種繁重稅項的方法,以解決國內財政困難。當時,部份由英國前往美國殖民地的人就是為了逃避英國苛政,既然來到了美洲自由國度,他們更加不願意再受英國擺佈。但在英國立場,美洲本身就是英國殖民地,他們自然有權從殖民地中獲得利益。
當時在美洲大陸,有班主和派希望透過協商解決英國和美洲殖民地的紛爭。當時議和派向英國國王提出一個方法,他們曾寫了《橄欖枝呈請》,希望能夠透過協商方式和國王喬治三世達成共識。但當喬治三世收到這封請願信後,不單沒有受到感動反而勃然大怒,他認為低等的殖民地公民並沒有權利向自己爭取什麼,而且這班殖民地公民不斷對自己發動攻擊,喬治三世老羞成怒,回覆這班議和派說:「美洲殖民地現處於叛亂狀態,殖民地上居住的人並不是我的人民,而是叛國者。」
喬治三世發佈《國王宣言》是美國獨立運動的轉捩點,因為他聲言殖民地上的所有人民都不是他的國民,而是犯了叛國罪。叛國罪是英國當時頭等大罪,違反國民需要接受車裂之刑,不單止十分痛苦,而且是很大的羞辱。當國王宣言傳到美洲本土,連議和派知道大勢已去,因為他們也懼怕英國如果能夠在戰爭中取勝,自己也會受到不測。整個美國眾志成城,在沒有退路地爭取獨立。喬治三世的冷酷無情,不願意透過協商解決問題,抱着以大欺小,甚至有少少「鬥氣」心態處理問題,結果導致本身能夠和平解決的美國獨立運動最終演變成為流血衝突。
從國王宣言中,我們學習一樣東西,凡事不要去到太盡,一定要為對方留下退路。如果對方全無退路,只能夠抱着必死心態作出反抗,最終只會導致兩敗俱傷局面。一個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輸的人能夠發揮的潛能是最大的,因為他已經無所懼怕,這時候激起他們會導致對方有可能以弱勝強。因為對於強者來說,贏了只是錦上添花,但對於弱者來說,決鬥卻是生死存亡之秋,不能有半點鬆懈,因此他們的作戰意志是最強,也是最有威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