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章】群眾的盲目:希特拉納粹政權下的人民 

214

歷史文章

二戰結束後,不少德國戰犯都試圖將自己在戰爭時犯下的罪行諉過於自己當時只是接受納粹政權的管治,他們若不服從,就會成為政權下的犧牲品。這論調的確能引起不少人同情,畢竟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地和成長環境。不過,究竟當時德國人民是否普遍都反對納粹政權的管治理念和戰爭侵略行為呢?從眾多歷史文件發現,當時不少生活在德國的人民,都是真心信服希特拉的。根據當時地下社會主義者觀察員在1936年3月17日觀察納粹黨的國防軍閱兵典禮後,他們如實地將現場情況記錄下來:「這場面實在太過熱烈,整個慕尼黑人民都站起來。人們或許可以被迫唱歌,但卻不能被迫如此熱情地唱歌。」地下社會主義這是納粹黨的死對頭,他們看到納粹黨活動也不得不心悅誠服,由此可見,當時納粹黨和希特拉的確獲得了德國大量人民支持。 

而且,在希特拉領導納粹黨初期,他們經歷了數次公開投票,每次投票也是公平和公正地進行,當選舉過程中出現不合理情況,納粹黨更加會斷然修正,目的就是讓選舉結果能夠反映民意。結果,一次又一次選舉證明納粹黨得到超過90%民眾支持,這是現代民主社會也很難達到的。大家不禁會問:「希特拉是一位獨裁者,他又何必計較民意呢?」原因很簡單,希特拉想向世界證明他不是一位獨裁者,他是深得民心的,希望獲得國際社會認同。希特拉這種心理或許是源自於他不幸的童年,他渴望得到他人認同。然而,無可否認的是希特拉在收買人心方面很成功。這也說明了群眾是麻木的,當人們處於情緒高漲的時候,集體智慧並不能夠妥善發揮作用,一起向着偏激方向走去,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