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Ben 哥哥有話兒 / 你應該知道的心理學小知識

【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無謂的反擊   

管理文章

1915年7月,英國內閣進行了一場會議,會議中成員以壓倒性票數反對英國當年和法國一起對德國在西線戰場進行反攻。相反,會議上建議法國應該在這段時間內繼續採取防禦策略,不主動攻擊,以聚集兵力,等待時機成熟,才進行強烈反抗。起初,這計劃受到法國霞飛將軍支持,並且更彼此簽定相關協議。可惜的是,會議開完後不久,法國霞飛將軍很快便將會議上簽訂的協議內容拋諸腦後,馬上開展制定在法國香檳地區的大型反攻計劃。 

接著,法國便將反攻計劃告訴英國,並希望英國能以盟友關係參與戰爭。這時候,英國政府陷入兩難局面,法國是他們的戰時盟友,英國應該堅實支持法國反攻行動。而且英國人這些年也受著德國欺凌,現在難得法國願意擔起頭纜發起反攻,不少英國人也希望透過勝仗一洗頹風。英國陸軍司令基奇納勳爵告訴邱吉爾,他已經決定聯合法國一起進行反攻。邱吉爾聽罷感到十分懊惱,他知道當時英法聯軍和德國實力相當,德國當時擁有軍隊200萬人,英國和法國聯軍則擁有軍隊250萬人,這樣的差距根本微不足道。正當來說,進攻一方需要擁有較多的兵力才能獲得勝出的機會,一般敵我比例需達二比一。邱吉爾嘗試說服基奇納勳爵取消這計劃,但勳爵始終覺得這次反攻能夠讓英國一洗在馬恩河戰役和加里波利海峽戰役失利的頹風。這時候,顯然勳爵的非理性衝動已經掩蓋理智,他希望急中求勝。儘管只有一點希望也願意博一博,他就像賭場內的賭徒一樣。他這個決定並沒有客觀分析基礎,貿然決定和法國一起反攻德國就像參加俄羅斯輪盤一樣,讓運氣決定自己的成敗。 

邱吉爾雖然未能夠說服勳爵取消作戰計劃,但他用最後的力量發表了反對這場反攻的宣言,內容被記錄如下:「邱吉爾對於反攻計劃深表遺憾,因為德國在西線兵力並沒有明顯減少,德國200萬軍隊對協約國250軍隊,協約國雖然擁有五比四優勢,根據戰爭史,這輕微的優勢對於主動進攻一方來說是不足夠的。(邱吉爾認為主動進攻方最少需要擁有二比一的優勢)。自從戰爭爆發以來,協約國實力沒有明顯改變,但德國防禦力卻大大加強。邱吉爾認為,協約國為了解救俄國需要付出20至30萬兵力和無數彈藥,得到的成果可能十分微小。如果我們以這種消耗生命和彈藥方式作戰,德國人便有機可乘,可能會覺得從東部撤回部份軍隊是來到西線是值得的(這時,我們便需要面對更強大的德國)」 

可惜的是,在一戰時期,邱吉爾名聲並沒有他在二戰時那麼強大,所以他的善言並未獲得主流意見認可,最後英國還是決定和法國一起對德國發動反攻,結果一如邱吉爾所料,落得艱難的戰果。在1915年英法是否應該反攻德國議題上,邱吉爾提出客觀分析,就是認為主動發動攻擊方需要明顯比對手擁有數量優勢,而不是基於勳爵所說的:「由於我們從這場戰爭勝出,便能夠讓我們從之前低谷一洗頹勢風。」這是因為我們早前面對失敗並不代表我們將會在下一次獲得成功。這情況如在賭場,我們連輸十回合,不代表下一個回合會獲得勝利。相反,邱吉爾提到的軍事實力,則是能夠決定一個國家能否在戰爭中獲勝的關鍵原因。如果我們對於客觀事實視而不見,反而抱着賭大細心態,即是勝利了也不是實至名歸,只是運氣使然。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