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消極的代價 

252

管理文章

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是協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經歷最慘烈戰爭之一,英法聯軍本身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利用海軍打擊土耳其的達達尼爾海峽,以打開歐洲直接通往俄國的通道。當時,邱吉爾認為英軍應該盡早發動攻擊,以奪取先機。可惜的是,邱吉爾當時權力有限,當時他未能夠說服軍隊總負責人基奇納勛爵在較早階段發動攻擊。當時基奇納勛爵承擔着巨大壓力,因此在決策時變得舉棋不定,忽然執意盡快發動攻擊,但過了一會,又擔心俄國會乘機南下進攻,所以決定暫緩攻擊計劃。最後,英法聯軍足足蹉跎了一段時間才發動攻擊,足以讓土耳其及早準備,讓英軍面對難度大為增加。 

從來主動攻擊一方都需要面對較大難度,因為他們需要長途跋涉,舟車勞頓來到戰場。過程中,士兵體力消耗,這是進攻方無法避免的劣勢。相反,被侵略的一方,只需要做好防守工作,士兵便能夠保持較佳狀態應對。在戰爭爆發後不久,雙方發生激烈戰鬥,土耳其雖然失去了一些炮台和但英國卻損失了一些戰艦,這對於英國海軍來說是沉重的打擊。最後,由於經過一段時間的搶攻也未能獲得成功,所以英國海軍決定停止再發動攻勢,以免引起不必要損失。同時,英國政府決定派出陸軍登陸,和土耳其軍隊展開近身肉搏戰。 

邱吉爾本身是海軍要員,但經歷這場戰役,他在軍隊中喪失了名聲,人們不願意聽他的指令,雖然邱吉爾竭力勸勉海軍部應該繼續向海峽發動攻勢,以配合陸軍進攻,但這時候他的話語已經對於海軍沒有任何影響力。英國海軍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中,並沒有向敵軍發射過任何一枚炮彈,結果不難想像,已經登陸的陸軍遭到土耳其瘋狂反擊,造成英軍重大犧牲。根據邱吉爾描述,他表示當時消極力量已經在軍隊中瘋狂傳播,形成士兵們不可克服的心理屏障。由於早前連番失利,所以英軍除了需要面對敵人攻擊外,還需要面對一個強大的無形敵人,這就是他們的心理障礙。他們的心理障礙是透明的,無法看見的,但同時是難以應付的,即使英軍擁有多麼先進的武器,也不能讓士兵打破他們內心缺乏信心的障礙。「認為自己不行」的想法已經在士兵們心中建立起來,無法消除。這時候,邱吉爾用盡努力也不能夠說服海軍部克服信心障礙,鼓勵士兵奮起而戰。當軍中首領對於自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不行的時候,他們又怎會有能力說服下屬繼續作戰呢?邱吉爾表示在當時會議上,認為英軍不行的說話已經佔據會議大部份時間,連軍中領袖也認為大勢已去,無力回天。更有趣的是,邱吉爾表示「不行」會像病毒般在人們之間傳播,漸漸連邱吉爾自己也對於目前戰局失去信心,產生動搖。 

事實上,雖然英軍在這場戰役付出沉重代價,但另一方面土耳其抵抗英國侵略的過程中,土耳其也損失慘重。根據不少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其實只要英國海軍繼續堅持多一會,他們就能夠在這場戰爭中獲得勝利。土耳其官方是這樣描述的:「如果敵人(英國)不理會自己的損失而繼續進攻,他們將會獲得最後勝利,並利用水路佔領我們海峽。事實上,我們當時的堡壘只餘下5到10枚炮彈。」 

英國歷史軍事專家也曾經這樣描述:「3月18日夜晚,土耳其的指揮部命運已經完全聽天由命,他們已經失去半數軍備,而且短時間內無法補充。更重要的是,如果土耳其失去君士坦丁堡,土耳其就無法繼續戰爭,因為他們所有武器和彈藥生產工廠都集中於首都一帶,英國艦隊很快就會將它們摧毁。而且,當時土耳其的軍火生產供應鏈已經被切斷,讓土耳其士兵士氣低落,如果英國艦隊接下來繼續發動攻擊,即使土耳其的盟友德國對於土耳其是否能夠固守也不抱期望。」 

為了阻擋英國戰艦進犯,土耳其在海峽佈滿了水雷陣,歷史學家研究發現經過六個月時間,不少水雷已經被水流沖走,或者下沉至船底接觸不到深度。而且,當時不少水雷都是舊式裝置,準確度本身不高,所以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大。 

從上面3段描述,大家不難發現不少歷史學家,包括土耳其,他們都認為只要英國海軍能夠再堅持下去多一回,英國就會在這場海峽爭奪戰中獲得勝利。可惜的是,英國士兵因為經歷早前的失敗而感到絕望,他們不願意再繼續向着目標進發,他們的絕望為自己判了死刑,導致英國在這戰役中以失敗者稱謂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