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章】邱吉爾談一戰:逆境激發出來的創意 

226

邱吉爾談一戰

當人們面對逆境時,尤其是缺少資源的情況下,誰能夠想出破格而且可行的方法,將會決定逆境最後的結果,成為最後贏家。第一世界大戰是人類第一次投入大量機械武器的戰爭,這很大程度是由於人們剛經歷了工業革命,懂得掌握機械技術,創造出更大殺傷力的武器。由於敵我雙方都掌握相若機械技術,所以邱吉爾知道眼前的戰場,不像往日般以短兵交接,士兵體力多少和平時訓練決定戰果。相反,邱吉爾十分重視新型武器的研發,希望用機械武器配合士兵操作,增加作戰效率。 

工業革命在戰場上的反映,很大程度就是炮彈威力和槍械準確程度。炮彈和槍械的大幅改良,導致士兵在戰場上犧牲機會大增,邱吉爾希望能夠盡快想出一些保護戰場士兵的方法。簡單來說,要讓士兵在戰場不受傷害,首先就要讓士兵身上有更多防衛裝備,例如將一塊能夠阻擋子彈穿過的鋼板裝配成為士兵制服一部分。聽到筆者這樣說,相信不少讀者都會認為筆者正在開玩笑,鋼板那麼重,又怎能穿在士兵身上呢?就算士兵能夠承受鋼板重量,但也會讓他們在戰場上變得笨重,大大減低活動能力。大家想法是正確的,不過,將鋼板裝在士兵衣服上只是一個初步想法,當我們有了初步方向,接下來我們就需要動動腦筋,既然不能將鋼板直接裝在衣服上,有沒有一些替代的方法?邱吉爾就是憑藉這樣的思路繼續思考,萌生起支持研發坦克車的念頭。 

1915年1月,邱吉爾向當時首相寫了一封信,列出他對於開發坦克的想法:「短期內,我們能夠將一些裝甲裝在一些履帶車上,這種改裝一點也不難執行。和普通汽車一樣,這種車子裡面可以載人,又可以安裝機關槍,正重要的是有防彈功用。由於裝有履帶,這種車子可以十分容易穿越壕溝,車身重量可以摧毁所有鐵絲網。我們只要秘密生產40至50部這樣的車子,在黑夜間將它們開進敵方陣地,必定能夠成功衝擊對方的戰壕,利用機關槍和車頂向外拋出手榴彈,將一切障礙物移除。而且,這些坦克車可以為英國士兵提供掩護點,當剷除一部份敵軍後,他們可以繼續前進攻擊敵方的第二度戰壕。有了這設備,我們為戰爭需要付出的損失代價將會變得輕微。當然,由於現在沒有真正的坦克,一切看起來只是紙上談兵,需要經過實質研究和計劃才能夠推出使用。所以我們需要把握時間盡快開始相關試驗,即使不成功,也不會對我們構成多大的傷害。」 

邱吉爾還跟首相分享他對於新武器研發和應用的看法:「德國可能正在研發一些殺傷力驚人的新式武器是我們現在面對最大的危險之一,我們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面對全新形式的進攻。所以我建議我們應該安排官方工程師和其他專家一齊組成委員會,就即將可能面對的攻擊進行方案研究和建議。我想在這裏重申的是,在戰爭期間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沒有時間進行長期試驗,如果我們需要新研發的武器符合某些標準才能夠開使使用,那麼生產過程必須和試驗過程同時進行,最多試驗失敗只會讓我們犧牲生產成本。」邱吉爾這段說話十分值得我們深思,特別對於一些大型機構,他們處事往往按部就班,先做完一步驟,才會開展下個步驟。結果,當某個步驟失敗後,我們才發現此路不通,徒然浪費寶貴時間。相反,如果我們同時間執行數個步驟,過程中同樣會面對失敗,但由於我們同時執行多個方案,等於我們將執行時間縮短了,例如試驗和生產過程一起進行,我們的反應能力必定會大大增加。當然,這方案導致的後果則有可能會徒然浪費生產成本,因為如果試驗失敗,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會變得無用處。在太平盛世時,我們未必需要採取這樣急進做法,因為有時間按部就班,但當面對緊急情況,或者面對敵人奇高效率,我們必須要急事急辦,採用靈活破格的方法。 

一戰中,由於機械武器廣泛使用,各個參戰國因應這些武器運用創意,製作出各種制衡裝置,例如為了防止潛艇攻擊港口,各國會在港口外裝設防潛網,就像沙灘的防鯊網一樣,讓潛艇不能夠進入港口半步。又例如某國發明了火力更猛的大炮,由於沒有人能夠完全消除炮彈攻擊性,但人們卻發明了煙霧彈,讓敵人看不到自己位置,自然不能夠精準發射,能減低我們受到炮彈攻擊的機會。所以面對新科技時,我們不用驚、不用忙,新武器發明的確會引起一陣的躁動,但只要我們仔細分析他們特性和強項弱項,運用創意,我們很快便能夠想新發明作為回應。特別一提的是,如果在太平日子,我們沒有動機啟發這些創意思考,面對逆境時,我們被迫為了生存而思考,根據半杯水的定律,我們回頭來應該向這些逆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