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85年,意大利解剖學家瑪拉卡尼 ( Malacame ) 利用同一胎產下的幾隻小狗及同一窩蛋孵化出來的幾隻小鳥進行了一個實驗。 在實驗時,他分別將小狗和小鳥各自分為2個組別。他對於其中一組的小狗和小鳥進行長時間的訓練,而另一組小狗和小鳥則不會接受訓練。當這些小狗和小鳥死後,瑪拉卡尼為這些動物進行解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受過訓練的小狗和小鳥的腦袋,會有更多的褶皺。這代表著甚麼呢?可惜瑪拉卡尼並沒有更深入地研究下去。 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的馬克( Mark Rosenzweig) 、愛德華 ( Edward Bennett ) 和瑪麗安 ( Marian Diamond) 向這方向作出了更深入的研究。 這個實驗歷時10年才完成,而研究的對象則是我們熟悉的老鼠。 首先,實驗人員將3隻同胎誕生的老鼠分別放在三個模擬不同環境的籠子裡: 第一個籠子:這是普通的籠子,面積不大不少,有足夠的糧食和水,足夠幾隻老鼠舒適地生活; 第二個籠子:這是一個模擬資源貧乏的籠子,老鼠被單獨隔離,幸好籠子裡也有足夠的糧食和水; 第三個籠子:這可以說是老鼠的天堂,6至8隻老鼠伙伴能夠在裡面一起玩耍,更有不同的玩具讓老鼠們選擇。 簡單來說,這3個籠子代表著不同的物質富裕程度的環境,分別是普通、貧窮和富裕,研究人員想研究生活環境對於老鼠的成長有甚麼不同的變化。當老鼠在籠子裡生活大約4至10周後,工作人員就會以人道方式殺死了這些老鼠,然後進行解剖研究。 結果發現那些生活在「富裕」環境下的老鼠腦袋皮層更重和更厚。而大腦皮層是大腦對於活動作出的反應部分,負責行動、記憶、學習和所有感覺的輸入 (聽覺、視覺、觸覺、味覺和嗅覺 ) 。這說明生活在富裕環境下的老鼠由於有較多的經歷,牠們的腦部發展也更為發達,這也能引伸至我們人類,我們人生越多歷練,我們腦袋開發的部分也會越多,能夠釋放的潛能也會越大。
勵志文章、好人好事、心靈小品、心理學、創意、創新、管理、故事、郵輪、旅遊、書、名人格言、神秘故事、X-file
人生導師、文章分享、語錄、網上學習、網上書籍、文章、故事、笑話、佳句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