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發現很多人在談判過程中,由於面對局勢訊息不完全,害怕因為自己過分堅持而導致談判觸礁,結果在過程中不斷退讓,即使最後達成共識,也未能夠達到自己期望的理想局面。談判中,我們底線、對方底線和客觀環境限制是影響結果的三大因素。我們在早前章節已經提過如何透過了解對方底線,從而向着目標擊破。今天,我們會分享如何增加自己抗逆能力,讓自己底線提高一點,不用在談判過程中無限退讓。
耶魯大學管理學教授拉維.達爾曾經進行一個研究,工作人員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並請參加者想像他們已經在求職過程中獲得了工作要約,接著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想像和未來老闆協商時,盡量為自己爭取多一點福利。針對第一組參加者,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向潛在老闆爭取前,先考慮新工作較多假期的好處。針對第二組參加者,工作人員要求參加者想出有更多假期的一個好處和兩個壞處。大家可能會想,假期當然越多越好,又怎會有壞處呢?對的,人直覺總是會覺得假期越多越好,但只要我們願意思考,其實較多年假未必是全無壞處。例如,老闆不會因為我們有較多年假而對我們工作期望降低,較多年假代表我們需要將工作濃縮在工作日做好,這會導致我們平常超時工作機會增加,失去工作日和家人相處的寶貴時光,也會增加我們日常的工作壓力,這些都是獲得較多年假的對應壞處。
結果發現,第二組參加者,也就是被要求想像較多年假的一個好處和兩個壞處的參加譻,他們跟老闆爭取工作福利時會較進取,不願退讓。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他們在思考過程中想多一步。對於正常求職者物色新工作時,自然對新工作充滿憧憬,心態上會覺得新工作比舊的好,我們大腦作出這樣分析其實就是要說服自己轉工決定是正確的,這樣有機會導致誤判,讓我們對新工作有不現實期望。我們在思考過程中,強迫自己思考一點關於這份工作的缺點,這讓我們過份的正向思考暫停一下,逆反思考讓我們漸漸明白「凡事有兩面,有得必有失」,我們對新工作期望也會相應降低,我們期望新工作必須有較高的待遇,才願意跳出現在工作舒適圈,重新適應新工作環境。
回到談判現場,很多時候由於我們十分殷切和對方達成共識,我們期盼結果為我們帶來成功感,為了達成共識,我們不斷退讓,將底線無限至推後。這時候,我們不妨讓自己思考一下,即使達成談判共識,這共識是否百利而無一害呢?我們要求自己思考幾個即使達成共識後,或許會面對的挑戰和困難,這會強迫我們大腦產生一種矛盾感覺,明白與其急切達性至成果,不如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經驗告訴筆者,只要經過這個思考過程,我們立場會變得堅定,不會輕易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