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覺得考試其實並不是考驗小朋友,而是對家長的考驗。自從大兒子進了小學,每年三次考試,每次跟孩子溫書,總覺得自己比孩子緊張。有時候,看到簡單的題目,小孩子想了半天不得要領,筆者難免會有點焦急,但坐在身旁的小兒卻一臉茫然,看起來真的不懂如何作答,作為父母應該耐心教導,不應操之過急,以免拔苗助長,筆者只會收起怒容,用着最大的耐性重新教導。
記得家長日那天,太太陪同小朋友見家長,老師嚴肅地跟小兒說:「你必須加倍努力溫書,否則成績不進步,有機會需要離開精英班。」聽到這句說話,太太自然擔心,這是因為望子成龍心態作祟,但對於只有六歲的兒子來說,老師這忠告好像沒有什麼作用。那天晚上,太太和兒子睡前耳語,重新提起老師的訓示,這時兒子輕鬆地回答一句:「我都不在乎這些東西。」這裏先說明一點,筆者大兒子是一個十分單純的人,也是一位樂觀主意者,他回答態度絕對不是消極對抗,而是他真心想法。聽到太太回憶這段對話,筆者的確跟兒子學了一點東西。首先,老師在家長日這樣跟孩子訓示,顯然認為孩子成績未如理想,有很大進步空間。更重要的是,老師說這句說話前,顯然已經將大兒子成績跟其他同學作出比較,希望利用小兒用追落後心態,奮起直追。小兒卻淡然一句:「我不在乎」,總結了老師消極的評語。大兒子的意思是:「我的人生只需要向自己交代,我有沒有努力溫書只有自己知道,我無需要因為自己成績比其他人差而感到懊惱,因為我已經努力了。」大家可能會想,筆者也許想多了一點,或許大兒子真的只是消極對抗,不在乎成績。由於筆者每天都跟大兒子相處,看到他是如何溫習,可以很確定地告訴大家,大兒子溫書用功,性格樂觀,不是輕言放棄的人。亦因如此,大兒子心態給我們這些大人一點啟發:「為什麼我們必須跟其他人比較呢?」和他人比較的確有點好處,能夠讓我們知道自己位置,激勵自己進步。但過多的比較,尤其是發現自己和其他人能力相差太遠的時候,難免會有消極感覺。每個人都經營着不一樣的人生,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判斷自己在過程中是否已經用盡全力,如果流盡汗水也未能獲得預期成績,我們還是需要接受現實,等待下一次努力的機會。
最後,大家需留意,不需要過分和別人比較的前提是,我們已經用力做好自己。如果經常用「我不在乎」來包裝自己的不努力,這只是一個為自己開脫的藉口,不會驅使自己進步。良好心理狀態應該是,我們先努力,努力後不問成績,享受過程便好了。